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练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24课 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挂罥.塘坳.布衾.庇.护突兀.倚.杖俄顷.广厦.口燥.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月秋高风怒号(2)公然抱茅入竹去(3)秋天漠漠向昏黑(4)安得广厦千万间3.一词多义(1)安:安得广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2)向:秋天漠漠向昏黑便扶向路4.古今异义(1)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今义:(2)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风雨..不动安如山6.指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1)安得广厦千万间。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9.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2)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3)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10.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测试(I)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测试(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点基础练 (共6题;共32分)1. (5分) (2017九上·井陉矿开学考)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旁骛妖娆灵柩枘凿扶掖2. (3分)解释划线词语意思:①天果积气 ________②只使坠 ________③充塞四虚________3.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 . 择其/善者而从之C . 仁在/其中矣D . 匹夫不/可夺志也4. (10分) (2017九上·苏州月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
(1)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5. (10分)(2019·北部湾模拟) 按要求填空。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3) 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4) 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5)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比喻困难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4课 唐诗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答案】D【解析】D项,“布衾”的“衾”应读“qīn”。
2.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A项,与课文不一致,“躁”应为“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B.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C.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D.系.向牛头充炭直(挂)【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项,解释不正确,忍:狠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案】C【解析】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八月/秋高/风怒号B.安得/广厦/千万间C.满面/尘灰/烟火色D.半匹红纱/—丈/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大bì(庇)天下寒士突wù(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挂结长:高..对面为盗贼忍:狠心能:如此、这样(2)忍能..(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一会儿..(4)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俱欢颜庇:遮盖,覆盖寒士:贫寒的士人(6)大庇.天下寒士..见此屋突兀:高耸的样子(7)何时眼前突兀..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俄顷/风定/云墨色B.下者/飘/转沉塘坳C.八月秋高/风怒号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B.“偏转”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下者/飘转/沉塘坳。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观察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最新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D.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我想:我竟与闰土①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②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zì suī()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给第二段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词。
①_______②_________(2)注音写汉字zì suī(_______)(_______)噤(_______)辛(_______)(3)“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中“展转”的意思是__________。
“转”字第七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3 . 音汉互写分qí(________)qīn 佩(_______)花卉(______)虚与委蛇(_______)三、诗歌鉴赏古诗文阅读。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 第一句中虚词“而”表___________关系。
5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句话富有怎样的哲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2.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老翁逾墙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C.吏呼一何..怒(多么)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7.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诗人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唐诗二首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1)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33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怒号(háo)挂罥(juàn)塘坳(ào)俄顷(qǐng)B. 布衾(qīn)丧(sàng)乱见此屋(xiàn)大庇(bì)C. 突兀(wù)广厦(shà)辗冰辙(niǎn)两鬓(bīn)D. 口称敕(chì)两骑(jì)红绡(xiāo)系牛头(xì)【答案】A【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解析】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晓驾炭车辗冰辙B. 系向牛头充炭直C.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秋天漠漠向昏黑【答案】 D【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解析】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俄顷/风定/云墨色B.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C. 八月秋高/风怒号D. 风雨不动/安如山【答案】B【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B项“突兀”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故答案为:B【点评】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4.下面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 ① ② ③ ⑥ ④B. ⑤ ③ ⑥ ① ② ④C. ⑤ ③ ① ② ⑥ ④D. ⑤ ① ②⑥ ③ ④【答案】B【考点】句子排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析】【分析】这段话总体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生物有时间观念,然后分动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接着写植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最后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24.唐诗二首A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所营.( ) (2)黄衣使者.... ( )(3)驱将.( ) (4)系向牛头充炭直.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 (6)俄顷风定.云墨色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归来倚.杖自叹息 ( )(9)伐薪.烧炭南山中()(10)回.车叱.牛牵向北(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
(4)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4-唐诗二首.卖炭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4-唐诗二首.卖炭翁24 唐诗二首卖炭翁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薪.()绫.()敕.() 辗.冰辙()翩.翩() 两鬓.()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薪烧炭南山中(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假字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伐薪烧炭南山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南山中伐薪烧炭”)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卖碳得钱所营何”)(2)省略句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课时作业[24唐诗二首·卖炭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薪.()叱.牛()翩翩两骑.()口称敕.()辗.冰辙()两鬓.()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二首同步测试附解析
四、写作创新练
10.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对主人公动作、 神态的描写。
二、课内品读练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ft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答案解析部分
一、<b >知识点基础练
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对诗歌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只有平时准确朗读才是最好的 方 法。
【点评】本类题型只有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才能不失分。 2.【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字词的理解,个别字词因古今异义如“彻”、“回”,通假字“直”都 需要准确记忆。
一、知识点基础练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唐诗二首同步测试
怒号 布衾 大庇 三重
挂罥 丧乱 冰辙 广厦
突兀 称敕 叱牛 翩翩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①高者挂罥长林梢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③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卖炭得钱何所营
⑤回车叱牛牵向北
⑥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风雨不动/安如ft C. 身上衣裳/口中食
”。 ,
”烘托出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练考卷(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大庇.天下寒士(bì) 突兀.(w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挂结长:高(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能:如此、这样(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一会儿(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庇:遮盖,覆盖寒士:贫寒的士人(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高耸的样子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B项“突兀”不能断开读。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其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二、同步解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安定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7.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示例】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解析:A项“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
)三、拓展训练山 雨翁 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0.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
11.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本诗未直接写山雨,而是先以山间静谧的晴夜为烘托和铺垫,似无山雨,第三句再以对溪水湍急的侧面描写进一步表现雨势之大,结句点出“他山有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之迅疾和猛烈。
(二) 卖炭翁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xīn)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zhé)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木柴(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灰白(3)卖炭得钱何所营.营:谋求、需求(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5)手把文书口称敕.敕:指皇帝的命令(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调转叱:吆喝(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8)系.向牛头充炭直.系:挂直:同“值”,价钱3.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二、同步解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5.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6.“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三、拓展训练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此”指上面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古诗词中的遣词炼字【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晓驾炭车碾.冰辙。
【参考答案】一个动词“碾”,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刻画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技法点睛】可从不同词类入手: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3.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4.副词: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特殊词: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③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