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鲁人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6课 荷塘月色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
《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进文本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样是碧绿的荷花,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理解。
宋•杨万里曾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2、作家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相关背景: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学习过程一、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袅娜()踱步()霎时()弥望()斑驳()渺茫()点缀()二、解释下列词语1、蓊蓊郁郁:2、霎时:3、袅娜:4、脉脉5、朗照:三、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
部分相关自然段行踪作者心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四、探讨问题1、初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重点朗读。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意境等。
掌握《诗经》中所选篇目的内容、格律、意境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感悟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把握《诗经》中所选篇目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难点:领会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运用现代思维去理解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名称: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授课时间:5周(共10节课)第一周:《诗经》概述本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经》的概述,让学生初步了解《诗经》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周:《诗经》的格律与韵律本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诗经》的格律和韵律,并通过分析《关雎》、《国风·周南》等篇目,让学生对《诗经》的格律与韵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周:《关雎》赏析本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关雎》的赏析,让学生领会《关雎》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四周:《国风·周南》赏析本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国风·周南》的赏析,让学生领会《国风·周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五周:诗歌鉴赏与创作本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经》篇目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感悟力,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诗经》这一古代诗歌集的话题,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诗经》中所选篇目的原文,并进行初步理解,了解篇目的故事内容和基本形式。
第三课时:格律与韵律介绍《诗经》的格律和韵律,并通过分析《关雎》、《国风·周南》等篇目,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构成要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领会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把握散文的情感走向。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理清作者行文的情感脉络。
2、反复朗读课,把握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反语讽刺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鉴赏,理解、体会作者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走进作者忧愤深广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反语讽刺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是难点。
教学方法概括法、探究法、引导法学情分析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积累词语寥落:稀少、冷落。
踌躇(chbuchfi):犹豫;平素:平时、平常。
桀骜:性*情刚强不屈。
桀:不顺从。
噩耗:指自己亲近的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噩:凶恶惊人的;耗:消息。
惨淡:暗淡五色*,这里是悲惨凄凉意。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引退:指辞去官职。
这里是告退的意思。
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
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同一党一的帮凶。
羽翼:本为鸟的翅膀,此指帮凶。
惩创:惩治伤害。
淋一漓:湿一淋一淋往下滴二、解题导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
L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o内喊》和《彷徨》。
另外鲁迅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坟》、《热风》两本杂文集和散文诗集《野草》。
1927年10月以后,鲁迅走上了他人生道路上最光辉的历程,这是他率领“左联”文艺大军同国民一党一反动派英勇奋战的时期。
主要著作是《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杂文集和历史神话小说集《故事新编》。
鲁迅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1936年10月19日不幸去世。
在葬礼仪式上,他的遗体上覆盖着上海各界敬献的绣着“民族魂”的旗帜。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6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鲁人版必修1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1
第三课时:
1.初读《故都的秋》,体会作者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文。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故都的秋》,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赏析。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
2.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归隐田园”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探究隐士文化,展示研究成果)
3.自由朗读:扫清《归去来兮辞》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陶渊明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本单元中作品,一篇《归去来兮辞》,另外是《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把握作者情感来解读作品。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结合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每小组选代表阐述观点。
观点不同的小组分为两方进行辩驳。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词句,能自主发现、鉴赏精彩的语句语段,体味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逐渐养成边阅读边评点的阅读习惯,注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搜集同题材资料并归类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照自然,体味作者进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六、合作探究
⒈学生再默读课文一、二部分:
课文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提示: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无数人在“文革”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巴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作家作品介绍:
二、整体感知
《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痛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四、合作讨论
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鲁迅先生没有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却可亲、可敬,关键是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请讨论作者运用的手法。
⑴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⑵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第4节
⒉第2节写了什么?思路是怎样的?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个层次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思路。
提示:第1段共5个句子,第1句说明什么人是“真的猛士”。第2句紧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3、4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5句是作者的感叹。第2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节思路流程应该定位为: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教学构想本单元的话题是“体悟山水神韵”,包括三篇必读文本,两篇选读文本,必读、选读中各有一篇文言文。
必读文本中,《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幽幽情思;《石钟山记》虽也游历山水,表达的却是作者对人生充满哲理的思考。
两篇散文语言丰富细腻,意境美好自然,情感真诚深厚,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从而领悟作者寄托在美好景物中的情思,学习多角度评价作品语言和感情的方法。
一篇文言文语言平实浅易,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教师只做检查及明确,而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丰富的自然与深刻而普遍的人生哲理的契合上。
三篇必读篇目,分为“美读·构建”“品评·提升”“拓展·运用”三个环节,用课上时间统一组织学习,用时8课时。
两篇选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内容与手法都与《石钟山记》相似,都是在记游的基础上阐发哲理;《钓台的春昼》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作者述所见,抒所感。
另外,《语文读本》还收录了11篇有关山水神韵的诗文,可以与两篇选读文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选读其中两篇,写下自己对文章(或句子)的感想,然后进行小组或班内交流。
二、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文本,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整体意境,构建文本整体世界。
2.学习赏析评价山水诗文语言的方法,更深入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理美,掌握山水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走进文人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培养对山水自然的敏感的心灵,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4.进行广泛的阅读,品味意境情感,体悟山水神韵。
三、学习活动设计(一)文本品读1.《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都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感人的情思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请反复朗读体味,并背诵《再别康桥》。
2.《石钟山记》语言洗练,朗朗上口,请反复朗读并背诵,同时总结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请摘录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与同学交流。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疑难解读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 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 哪几类人?对第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 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再扩大一点是数百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 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 敬,颂扬她他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 工,激励她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 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 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 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 “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 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 呼唤他们“爆发”。
2.依据文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且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真实人物 的一个个片段故事,都在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但章法上各有特色,语言极具个性。根据这些特点,本单元教学中的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理线索 读散文理线索,说到底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它既指看 清文章线索,也指在看清文章线索的同时赏析评点线索安排铺设之 妙。散文的线索大致包括"情"的线索,"理"的线索,"事"的线索。不 过具体到各篇文章当中,各条线索可能是蒙古合在一起难以拆分的。 解读《记念刘和珍君》可依循"情"的线索和"理"的线索进行,其实也 就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连续性和变化性的规律;解读《小狗包弟》 可依循"事"的线索和"情"的线索进行,因为作者之情与故事的叙述交 织混合,虽然可以各理一条线索,但是将最后两条线索合并理出才能 看出文章的奥妙:解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 生》可依循"事"的线索和"理"的线索进行,两篇作品都用事件表现人 物特点,事事相连,线性排、列,事的线索较为分明,同时文中贯穿着作 者对人物的理解,写哪些事、怎么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本质, 这就要有另一条线索拢起这些事,这另一条线索就是"理"的线索。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深沉深刻而又丰富多彩的散文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你将随着鲁迅先生深刻而稳妥健的笔触,去了解与“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事实,可以切身的与鲁迅先生那“出离的愤怒〞和“浓黑的悲凉〞产生同感;当你学习到《小狗包弟》时,巴金先生那充满自责和悔恨的笔触会让你对那极度扭曲的十年深思,从而对人生有更深的体悟;至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则会让你感受到作者对散文要“简单〞这一理念的实践,然而尽管简单,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鲜活而富有个性、才识的梁启超先生;当你读到汪曾祺先生的《记金岳霖先生》时,那诗化且平实的语言本身就已经足够吸引你了,何况这样的语言所记载的是内心极为丰富、永远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西南联大的教授!总之,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
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或者怀念之情;二是写伟人、名我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
在学习本单元的散文时,我们应该深入的考虑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为,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
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
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二篇《故都的》教学设计 鲁人版必修1
《故都的秋》【设计意图】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各种方法深入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已有情感体验中,获得新的体验。
执教者得善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让学生在新旧碰撞中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是鲁人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自渎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
本篇写成于1934年8月,到现在已经80多年过去了。
80多年来时代在变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此篇,了解了“故都的秋”,了解了郁达夫。
据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回忆,《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应《人间世》社王佘杞邀写成于1934年8月17日晨的。
郁达夫在8月16日接到王佘杞的催稿快信,于8月17日晨便写就了此传世名篇,这源于郁达夫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
这不得不令人佩服郁达夫平日对景物、人情观察的细致、细腻。
郁达夫摄入本文的景物都是极普通,但又极富代表性的,写入本文的人物是一些市井小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是口语俗话,然而正是这些普通景物,平凡人物、口语俗话,经郁达夫的妙笔点画后却给人一种不用刻意寻秋而秋味自隽永的感觉。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在浓浓的故都秋味中又寄寓了郁达夫特有的“清、静、悲凉”的感受。
因此,我们试图从语言入手,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味郁达夫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进而知人论世去破译这种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比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目标】1、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自然等对话,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学习比读法,提高阅读审美和评价能力;2、揣摩语言,品味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品鉴以景驭情、情景交融和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优化方案鲁人语文必修1精品课件:第三单元自读文本荷塘风起
爪脚爪. zhuǎ 爪.牙 zhǎo
间中间. jiān 间.隔 jiàn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挣扎. zhá 扎扎.针 zhā
包扎. zā
择抉择. zé 择.菜 zhái
相称. chèn 称职称. chē nɡ
称.砣 chèn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字形辨认 bèi 蓓蕾
péi 培养
wǎn 宛如 wǎn 惋惜 委 wǎn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颜元叔,1933年生,湖南茶陵人,台湾当代著 名散文作家。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 以刀的笔,刻画着时代的斑斑点点,鞭笞之间, 固是怒目金刚,看看流脓淌血,纸背却怀着一 副菩萨心肠。他凭知识良心,去丈量历史,去 入世生活,故可在重浊之中见清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写作背景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式之一,就是城市的 膨胀和扩张,这种膨胀和扩张是有它的负面 效应的。这种负面效应的“硬件”特征是, 一片片高耸的钢筋水泥形成灰色狭窄的城市 空间,而且伴随它的总是自然环境的牺牲或 破坏;其“软件”特征是,人的心理被挤压 扭曲而形成处世疲劳,伴随它的往往是对自 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呼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读文本 荷塘风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文品韵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赏析】 开篇两句遇景入咏,细味又有诗人 的主观感受: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 “渐”起。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 不梳,靠窗而卧。诗人在第三、四句中不但书写 出一种闲情,也同时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 两方面的快感。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 继续写这种快感: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序曲课件 鲁人必修1
朱自清在荷塘边徘徊欣赏,在月色里徜徉感 悟。微风拂面的温柔,荷香缥缈的惬意,月 光静泻的朦胧,让他得到了云淡风轻的恬淡 与安宁。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用生 命去聆听自然,就会发现另一种人生,另一 种风采。
荷塘风起
荷花袅袅婷婷,或淡红,或纯白,在阳光里, 娇憨可人;在微风中,风情万种。花开无声, 却有着让人倾心的天籁;叶败无言,却奏响 一曲顽强生长的乐歌。荷花是有诗意的,既 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 娇羞,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的风韵,又有“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清。荷花是有骨气的, 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也有冲破世俗的 勇气,又有刚柔乐观的心态。一草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面对荷花,没有人不心动,没 有人不肃然起敬。
故都的秋
秋风秋雨中,北平,这座美丽又脆弱的古城, 显得如此的颓废。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 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郁达 夫,怀着深远的忧思,孤独而又宁静地看着 这一切。故都,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作为一个南国异客,作为一个文人,郁达夫 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且不能自已。
陶渊明心无旁骛,一任自然,他的高洁、质 朴,疏淡和旷远,值得每个人去品味,去反 思:我们是否能像他一样放弃锦衣玉食,享 受粗茶淡饭,是否能像他一样脱离尘网,不 随波逐流。海哥德尔曾言“人应当诗意地栖 居于大地之上”。
保持灵魂的高度,一切都宠辱不惊,一切都 去留无意。
荷塘月色 或许有些事情我们难以释怀,或许有些烦闷 我们难以排遣,那就走进自然吧。在春日下 聆听万物萌的声音;在夏风中赏看荷花粉 嫩的脸庞。让甜柔的梦想起飞,让悠然的心 灵远行,渐渐地,一切便都归于平静,一切 便都释然。
那秋花秋树,那秋雨秋蝉,都让他遐思无限; 那秋的况味,秋的意境,都让他回味无穷。故 都的秋啊,给了郁达夫无限的爱恋。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 第三单元第5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5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满”有些人荷包鼓鼓的,心中却空荡荡的;有些人身无分文,却依然快乐常在,心中满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类人追求的是物质,但后一类人追求的是精神。
物质的饱满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永恒的快乐,但是精神的饱满却能让我们快乐久久。
曾经有人对富人做过调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说自己觉得内心空虚。
快乐源于心灵,幸福来自精神。
这些物质上富足的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快乐却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还有另一个故事,一个铁匠,每天都很快乐,赚钱不多,日子过得却很幸福。
为什么呢?人们发现,每天晚饭后,他都和家人一起唱歌,跳舞,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快乐的源泉。
当你发现简单的幸福让你快乐无比时,你会发现,你的心也就装得满满的了。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呢?我想,那是物质饱满而精神空虚所达不到的,那应是一个精神饱满,内心充满快乐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样一个小小的陋室,刘禹锡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弹琴、下棋、品茗、赏花,和高尚的君子谈天说地。
溶溶月光窗中照,轻轻泉声耳中鸣。
在这样一个弥满品德馨香的陋室中生活的人,心中一定是满满的。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赏读:两只手臂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多层的高台,是由一点点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九:在古代是“多”的意思。
这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赏读: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累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一条的小河流汇聚在一起,就无法形成浩瀚的江海。
2021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自读文本荷塘风起学案鲁人版必修1
自读文本荷塘风起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
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
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的不断地向远处推移。
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
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赏读:假如只是单独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赏读: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赏读:假如富贵符合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假如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赏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
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此可以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此难以持久。
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品读散文中的情思和情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教学一:教材编排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单元编排如下: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第三单元“现代写人记事散文”;必修2,第一单元“现代写景状物散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记游类散文”;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必修4,第三单元“现代随笔杂文”;必修5,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第三单元“现代文艺评论和随笔”。
特点:今古交错,先情后理。
教法:去语言形式之异,求文体特点之同,把散文特点一以贯之。
披情、析理宜有侧重。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共五个单元。
分别从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情与理”、“大与小”、“虚与实”、“疏与密”五个欣赏角度(也是五个特点)进行选文。
此单元上承写人记事的“古代记叙散文”单元,下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以小见大”这一专题内容。
二、单元内容、特点及目标篇目:《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第》、《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特点:写人记事,回忆、纪念性文章。
目标:品人、品文方法:圈点批注三、单元设计及教法整体安排:1、整体阅读(泛),把握文脉(批文入情的基础)把握思想内容,理清文本结构。
2、局部阅读(精),品人品文(批文入情的关键)对触动人心的精彩、关键的段、句、词进行圈点品评。
品人:注意文中人物外貌言行,关注人物性格品质,观照人物身上的时代痕迹;品评作者在人事的描写中寄寓的情感倾向、体现的评价。
品文:品赏人物描写的技巧,赏析叙事的详略先后,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等。
3、探究阅读(深),读出个性(批文入情的升华)对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阅读,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
4、扩展阅读(广),丰富体验(批文入情的巩固)以作家、作品内容或作品体裁为依据,拓展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设计示例:《记念刘和珍君》:1、整体把握:①文中哪几节集中记叙了刘和珍君等烈士的事迹?它和其他部分有何关系?②从文章整体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③你的初读感受是什么?2、品人品文①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鲁迅有怎样的感情倾向?如何理解?②品读文中精彩语句中的语言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结合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3、《故都的秋》美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归去来兮辞》
2、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写的是“未归前之想象”,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依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归纳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荷塘月色》,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朱自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摘录自己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语段,并在摘录的内容后面写几句点评。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借助联想和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创造性写作。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仿句练习
2、选写《都市夜色》或《美哉荷塘》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3.以座谈会的形式,将各小组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文。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故都的秋》,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赏析。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
2.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归隐田园”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探究隐士文化,展示研究成果)
3.自由朗读:扫清《归去来兮辞》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陶渊明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归去来兮辞》作者的情感变化?
2、《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3、《故都的秋》作者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归去来兮辞》的虚实之景
2、《荷塘月色》中如何写景
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一要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设计课堂教学。二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要努力营造“主导”和“主体”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4.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词句,能自主发现、鉴赏精彩的语句语段,体味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逐渐养成边阅读边评点的阅读习惯,注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搜集同题材资料并归类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照自然,体味作者进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修一散文单元的教学,在高中是第一次,但散文这种文体,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是有一定积累的,所以这第一个单元的散文教学还是应该统筹安排。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本单元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安排的目的与编者的匠心。这样,教学时候的剪裁安排也会有些针对性的。根据各篇文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决定是取是舍。最后确定三个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二品味语言表达特色,三写作平平台。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
专题划分
专题一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3课时)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3课时)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1课时)
专题一
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教学评价
1.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意蕴,读出个性。
2.研讨过程中,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习惯。
专题三
专题三创造性写作(1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学以致用的活动,老师的知道无须过于具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勇于展现个性化的解读。
专题二
专题二品味作品语言表达特色。(3课时)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本单元中作品,一篇《归去来兮辞》,另外是《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谈谈仿写的目的,分析“示例”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另外选取描写对象仿写句子。
示例:荷花,正如……
荷香,微风过处……
从两组句子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改成一个散文片段。
3、交流评价《美哉荷塘》和《都市夜色》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交流热烈。
2.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每小组选代表阐述观点。
观点不同的小组分为两方进行辩驳。
第二课时:
1、朗读
2划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3、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4、在荷塘月色中暂时忘记心中的烦忧,是一番怎样的美景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文中哪些段落集中写景?
5、怎样写景?(鉴赏意境——情景)
第三课时:
1.熟读《故都的秋》
2.小组研讨:本文美在何处
3.勇于展现个性化的写作。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鲁人版必修1
主题单元标题
必修一“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