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介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本书通过案例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
本书分两部分。
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研讨和推荐王晓春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摘抄:1.案例《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
固然,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我们干班主任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的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2.案例《图书角里的“阅读花”》教师的真正工作重点应该是想办法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
可是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诱导别人喜欢的。
好的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的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这就叫“熏陶”。
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3.案例《失败的教育》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教育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
4、案例《无人监考》诚信如果变成表演,本身就是对诚信的讽刺。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5、案例《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
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6、案例《那一条红红的丝带》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以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人就是朴实。
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更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介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本书通过案例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
本书分两部分。
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研讨和推荐王晓春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摘抄:1.案例《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
固然,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我们干班主任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的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2.案例《图书角里的“阅读花”》教师的真正工作重点应该是想办法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
可是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诱导别人喜欢的。
好的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的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这就叫“熏陶”。
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3.案例《失败的教育》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教育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
4、案例《无人监考》诚信如果变成表演,本身就是对诚信的讽刺。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5、案例《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
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6、案例《那一条红红的丝带》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以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人就是朴实。
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更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
老师要朴实的面对学生,不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虚伪的完美的神的姿态,要给学生一个平凡真是的人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最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第二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doc读书笔记第三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第四篇:《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第五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读“与现象搏斗”的感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王屋一中李杰小小一片云的《我和学生的两次交锋》非常精彩,王老师的点评更让人惊叹。
教育学生,不要停留在“与现象搏斗”的水平,就是要走进学生心灵、触及事物本质。
而好多时候,我之所以与现象搏斗,并屡屡有挫败感,就是因为“管理的冲动”和“道德的冲动”,唯独没有研究的冲动。
发生的今天下午的事件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无知。
第二节课刚刚结束,学校正准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我接到我们班英语老师周老师的电话,她话语沉重、严肃,且有些急迫,问我能不能抽空出来一下。
正在开会的我,内心一紧,不得不回到办公室。
一会儿,看见满脸怒气的女英语老师,后面跟前一位高个男生。
看来又是师生冲突!英语老师径直走到我面前,把手里的一份英语试卷交给了我,说让我看看试卷上写的东西。
英语试卷上老师批语后面,写有一句极其粗俗的话,看似对老师批评的回答。
我大该明白了问题的起因经过:英语老师在阅卷时,对每份试卷都做了辛苦的点评,在课堂上又要一一查看同学们是否改正了试卷,在查看时发现了这句话,认为是对自己的辱骂,于是告到了我这里。
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五味杂陈,理解英语老师的气愤,真想立马给这个学生两巴掌,但我知道我不能打他。
再看看这个学生,他涨红着脸,身姿笔直。
我感觉他内心充满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时间有限,让英语老师平静后,我呵斥了一通这个学生,然后责成他自己反省,并联系家长通报情况。
匆匆离开办公室,我去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这个学生再一次来到了办公室。
时间离下节课还有15分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通用14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通用14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篇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想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
在暑假中我看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学事例的剖析,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向我们阐述着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多数老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
”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
对于那些喜欢惹事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
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平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在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
有一次,孩子们营养餐加餐的时候,正好老师开会,但每次吃喝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吃完的面包包装袋和喝完的奶盒,放到垃圾桶里或纸箱里,当我开过会来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满地是面包包装袋。
随时火冒三丈,大声训斥:“过来,看看你们在干什么,教室里到处乱扔垃圾!”要在平时,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这样一幕:有次排队做操时,我发现一位男生在交头接耳,于是批评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头,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心软了,问他:“以后还讲废话了吗?”男孩委屈极了,“老师,我是提醒同学戴上红领巾,才讲了这句废话的。
”我顿时为自己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这句话,我也许就不会好心办坏事了。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
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
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
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
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
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
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
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
”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
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介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本书通过案例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
本书分两部分。
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研讨和推荐王晓春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摘抄:1.案例《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
固然,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我们干班主任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的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2.案例《图书角里的“阅读花”》教师的真正工作重点应该是想办法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
可是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诱导别人喜欢的。
好的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的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这就叫“熏陶”。
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3.案例《失败的教育》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教育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
4、案例《无人监考》诚信如果变成表演,本身就是对诚信的讽刺。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5、案例《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
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6、案例《那一条红红的丝带》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以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人就是朴实。
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更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
老师要朴实的面对学生,不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虚伪的完美的神的姿态,要给学生一个平凡真是的人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目录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第二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d读书笔记第三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第四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第五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读“与现象搏斗”的感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王屋一中李杰小小一片云的《我和学生的两次交锋》非常精彩,王老师的点评更让人惊叹。
教育学生,不要停留在“与现象搏斗”的水平,就是要走进学生心灵、触及事物本质。
而好多时候,我之所以与现象搏斗,并屡屡有挫败感,就是因为“管理的冲动”和“道德的冲动”,唯独没有研究的冲动。
发生的今天下午的事件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无知。
第二节课刚刚结束,学校正准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我接到我们班英语老师周老师的电话,她话语沉重、严肃,且有些急迫,问我能不能抽空出来一下。
正在开会的我,内心一紧,不得不回到办公室。
一会儿,看见满脸怒气的女英语老师,后面跟前一位高个男生。
看来又是师生冲突!英语老师径直走到我面前,把手里的一份英语试卷交给了我,说让我看看试卷上写的东西。
英语试卷上老师批语后面,写有一句极其粗俗的话,看似对老师批评的回答。
我大该明白了问题的起因经过:英语老师在阅卷时,对每份试卷都做了辛苦的点评,在课堂上又要一一查看同学们是否改正了试卷,在查看时发现了这句话,认为是对自己的辱骂,于是告到了我这里。
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五味杂陈,理解英语老师的气愤,真想立马给这个学生两巴掌,但我知道我不能打他。
再看看这个学生,他涨红着脸,身姿笔直。
我感觉他内心充满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时间有限,让英语老师平静后,我呵斥了一通这个学生,然后责成他自己反省,并联系家长通报情况。
匆匆离开办公室,我去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这个学生再一次来到了办公室。
时间离下节课还有15分钟。
这一次我还是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依然与现象搏斗:向这个学生询问了整个事件过程,他说是在和同学相互说笑时随手写下那句惹事的话的。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课件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课件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近日我阅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深受启发。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章:聪明的教师是怎样的作者在本章中谈到了聪明的教师应具备的特质和态度。
首先,聪明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要能够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其次,聪明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最后,聪明的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二章: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本章主要讲述了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作者提出了“学习学习”的观念,强调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永远在学习的人。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如定期参加培训班、参加学科研讨会、多读书等。
通过不断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三章: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中,作者分享了一些构建良好教学环境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氛围。
最后,作者还强调了教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安全感、互助友善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策略。
例如,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抄大全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成为了每个教师都迫切想探索的问题。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为我们探讨了聪明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和方法,下面是一些摘抄:摘抄篇一:态度决定一切聪明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态度。
教育是一门艺术,真正伟大的教育家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立德、树人的引路人。
他们对学生充满了善意和关怀,懂得倾听和理解,并能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只有拥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让教育事业更完美。
摘抄篇二:专业素养是基础作为一名聪明的教师,不仅需要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
只有明白教材的精髓和学科的内涵,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并引导他们走向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的道路。
摘抄篇三:善于观察才能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聪明的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才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摘抄篇四:审慎的言行为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聪明的教师应该审慎自己的言行,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做到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摘抄篇五:坚持创新是不断进步的动力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聪明的教师应该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教育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在教育事业中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摘抄篇六:与家长合作共育教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
聪明的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
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
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
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
王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
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
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2024年《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_4
2024年《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2024年《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约2508字)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
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冲着“案例”“教师思维方式”两个关键词,我借阅了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一书。
以“案例讨论问题”的形式来承载教育思想,想来应该比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师思维方式”一词也隐隐的让我有些期待。
这两年,面对学生群体的日趋个性化,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着班主任的我有时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翻开目录,好多话题我们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们都是奉行了多年。
如今看来,不至于全然舍弃,却也实实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
教育的复杂性,诚然不是能听风就是雨的,教无定法,不是吗?1、“迷信说教”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
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
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
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2、“不妥协主义”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
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
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
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
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
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
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
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抗议,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乐观?严肃?幽默风趣?还是能歌善舞?学识渊博?我曾经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去做。
读了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茅塞顿开。
他的科学与严谨,反衬出我们平时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当然”--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科学”和“研究”的成分,实是惭愧!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育专职人员,我们的目标不能是学生学业的监工,纠错的警察和以体力换质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术工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并被学生喜欢被家长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师。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
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
当老师原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无聊,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就拿我们课上常见的学生看课外书的事情来说吧,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没收学生的课外书,或者批评学生上课不应该看课外书。
而王老师却认为,学生上课看课外书,只要能不没收,就尽量不没收。
一般是提醒他,让他自己收起来。
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
到第三次,才会把书收起来,放到讲台上,但是到下课就会还给他。
王老师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
如果上来就没收他的书,当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显,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
王老师采取提醒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老师能永远跟着他吗?不能。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老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
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的严,自觉性就没有用武之地,渐渐的,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满意,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优秀范文2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目录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第二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d读书笔记第三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第四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第五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读“与现象搏斗”的感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王屋一中李杰小小一片云的《我和学生的两次交锋》非常精彩,王老师的点评更让人惊叹。
教育学生,不要停留在“与现象搏斗”的水平,就是要走进学生心灵、触及事物本质。
而好多时候,我之所以与现象搏斗,并屡屡有挫败感,就是因为“管理的冲动”和“道德的冲动”,唯独没有研究的冲动。
发生的今天下午的事件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无知。
第二节课刚刚结束,学校正准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我接到我们班英语老师周老师的电话,她话语沉重、严肃,且有些急迫,问我能不能抽空出来一下。
正在开会的我,内心一紧,不得不回到办公室。
一会儿,看见满脸怒气的女英语老师,后面跟前一位高个男生。
看来又是师生冲突!英语老师径直走到我面前,把手里的一份英语试卷交给了我,说让我看看试卷上写的东西。
英语试卷上老师批语后面,写有一句极其粗俗的话,看似对老师批评的回答。
我大该明白了问题的起因经过:英语老师在阅卷时,对每份试卷都做了辛苦的点评,在课堂上又要一一查看同学们是否改正了试卷,在查看时发现了这句话,认为是对自己的辱骂,于是告到了我这里。
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五味杂陈,理解英语老师的气愤,真想立马给这个学生两巴掌,但我知道我不能打他。
再看看这个学生,他涨红着脸,身姿笔直。
我感觉他内心充满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时间有限,让英语老师平静后,我呵斥了一通这个学生,然后责成他自己反省,并联系家长通报情况。
匆匆离开办公室,我去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这个学生再一次来到了办公室。
时间离下节课还有15分钟。
这一次我还是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依然与现象搏斗:向这个学生询问了整个事件过程,他说是在和同学相互说笑时随手写下那句惹事的话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篇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因为鼓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读书笔记
介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本书通过案例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
本书分两部分。
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研讨和推荐王晓春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摘抄:
1.迷信管理:(1)案例《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
当心管理压倒教育,甚至冒充教育。
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
固然,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我们干班主任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的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2)案例《说被欺负,不愿上学》《图书角里的“阅读花”》《早恋走火入魔》教师的真正工作重点应该是想办法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
可是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诱导别人喜欢的。
好的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的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这就叫“熏陶”。
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慢功,管理是急活,教育和管理可以互相帮衬,但是不能互相替代。
2、迷信师严:案例《班长在班上大喊大叫》《我怕走进教室》《由学生违纪罚跑想开去》
惩罚,就其本质来说,恐怕不是打算让受罚者高兴和乐于接受的。
惩罚的主要色彩是严峻。
提倡甜药,不放弃苦药
3.迷信说教:案例《失败的教育》《卫生检查成绩不佳,郁闷啊》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教育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
节约语言和精力。
4、迷信师爱:案例:《那双忧郁的眼睛》《家长用爱生来对付老师》
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说话不能只求痛快,说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医生治不好病人,一般不会检讨自己对病人爱得不够,他一定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正是教师应该着重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找到情感和理智的平衡点。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5、迷信信任:案例《无人监考》《让偷钱的孩子说出真话》
光信任孩子是不够的,盲目信任更是危险的。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是演节目。
教育不是简单的哄孩子高兴,它本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诚信如果变成表演,本身就是对诚信的讽刺。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6、迷信“集体力量”:案例《集体批评》《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
不要轻易调动集体舆论压人
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而不要单纯看它是否符合“集体利益”,须知“集体利益”的解释权在班主任手中。
集体舆论往往只能控制学生的表面行为,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或思想问题。
真正解决问题,常常要靠个案诊疗。
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
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7、应激反应:案例《一件让我很没面子的事》
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未必是教师脾气急躁,缺乏修养,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缺乏专业能力。
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不慌,沉稳以胸有成竹为前提。
8、偏袒:案例《女生打男生》《如何批评教育不会认错的学生》
教育应该公平,不应该总是让老实听话的学生吃亏。
挨了冤枉打,还要挨批评,如此下去,谁还敢当好学生?
9、越位:案例《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
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
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10、认错主义:案例《谁扔的纸团》
以学生认错为终点的教育,这是最表面的、最肤浅的教育,其实不过是管理而已。
它的主要作用是满足教师本人的心理需求:学生认错了,低头了,教师就释怀了。
到底问题解决了多少?不再往下想了。
赞可夫:在你叫喊之前,行忍耐几秒钟。
想一下;你是老师。
感悟:用学生对待犯错的态度来决定处理学生的结果,这其实是教师“师道尊严”在作怪,这样的处理不会让学生服气,更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千万不能把“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犯错误的根源”,这是一种缺乏深入思考的表现,也是错误的、本末倒置的。
这有点像“土拨鼠哪去了”给我们的启示。
教育学生不能有那么多的“假如”,当然可以多准备几套预案,如果“假如”过多,会束缚教师手脚;从另一角度来看多角度思考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多学习医生的‘望问闻切“之道。
11、不妥协主义:案例《老师,作业交哪儿》《除了爱和包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冲突与妥协,冲突与妥协,冲突与妥协……如此循环往复,可以说是课堂生活的特征。
可以认为,课堂是从事日常教学,完成某些活动,实现某种价值的场所。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遭遇重重因素,穷于应付,并且不得不做出某种妥协的场所。
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
”
心中一定要牢记:现在照顾,是为了以后不能照顾,照顾是暂时的。
照顾要逐渐减少。
要求降下来之后,要逐渐提高。
教师不要等学生“得寸进尺”,你就先要“得寸进寸”。
向学生本人和全班同学说清楚,这是让步,不是常规,是临时措施,不是特权。
还有,每个同学遇到特殊情况,都有权要求照顾,大家平等。
被照顾者犯了错误,必须进行惩罚。
可以先少罚几次,罚轻一点,但是不可不罚,而且要通知本人,不是以后永远这样照顾,请你珍惜机会。
12、完美主义:案例《那一条红红的丝带》
有成就的人都不是没有缺点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点,这与雕塑的路子完全不同。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以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人就是朴实。
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更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
老师要朴实的面对学生,不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虚伪的完美的神的姿态,要给学生一个平凡真是的人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正因为我们不完美,我们才向往完美;正因为完美不存在,所以我们才不会苛求完美。
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感悟:(1)、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生活;不完美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2)、教育和人生多一些朴实,少一些虚伪的高贵。
(3)、木桶理论用在教育学生个人方面不合理,因为人才的发展常常决定于“长板”而不是“短板”。
用于班集体的管理和教育是否可以。
教育应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而不是避长补短,或避长扬短。
13、溺爱主义:案例《两张纸条》
7、案例《漂亮的学生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
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职业的爱必须做到,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
教师最重要的是提供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这是大爱),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爱(这是小爱)。
8、案例《细节决定失败》
年轻教师处在起步阶段,如果不重视细节,极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育是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
无论是之学还是授课,小处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
9、案例《对这样的学生你是怎样教育的》
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
这是毛泽东说过的话。
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能用简单的头脑应对复杂的世界,不能用纯朴的心面对狡猾的对手。
面对狡猾者,需应之以机警。
10、案例《“好我”战胜“坏我”》
我主张把教育放在事前发生之前,我称之为上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