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原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原文⑾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
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⑿问:探究,追究。
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
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穷:穷尽。
⒀拥火:拿着火把。
拥,持,拿。
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⒁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象。
⒂怠:懈怠。
且:副词,将,将要。
⒃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
尚:还。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不能:不及,不到。
⒄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⒅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加:更,更加。
⒆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
方:当,正在。
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⒇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21)既:已经,以后。
其:助词。
(22)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
或:有人。
咎(ji ):责怪。
其:那,那些。
(23)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
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夫:这,那,指示代词。
(24)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
焉:句末语气词。
(25)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得:心得,收获。
(26)以:因为。
求思:探求、思索。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27)夫:表议论的发语词。
夷:平坦。
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28)而:可是。
观:景象,景观。
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9)而:因而。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30)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31)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昏惑:迷乱。
以:连词,表目的。
相(xi ng):帮助,辅助。
(32)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游褒禅山记 (2)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见闻 借 感受
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
游 褒 禅 山 记
记游为辅
议论为主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 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 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 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游 褒 禅 山 记
郭佩钿制作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由山以上五六里,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 有穴窈然,入之甚 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 寒,问其深,则其 (感到)更加寒冷,打听它的 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 ─谓之后洞。余与 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 四人拥火以(连词,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 表修饰)入,入之 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 愈深,其进愈难, 深,前进越困难,但是所见到 而(表转折)其见 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 愈奇。有怠而(表 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 顺承)欲出者,曰: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 “不出,火且尽”;(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遂与之俱出。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 大概我们走进去的深度, 尚不能十一,然视其 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 左右,来而(表顺承) 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 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 内更深的地方,那么到的 以(连词,表目的) 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 入,火尚足以明也。 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 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 出者,而(表并列) 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 余亦悔其随之,而 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 (表因果)不得极夫 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 游之乐也。 来,从而未能极尽游洞的 乐趣。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课件 游褒禅山记2
字词注解(2)
有泉侧出
从侧面,名作状
不出,火且尽 将要,副词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并且
则其至又加少矣
那么;到达的人,动作名
而予亦悔其随之
而且;指代自己
字词注解(3)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常在于险远
取消句子独立性
险远的地方,形作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 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 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 人,政治家、文学家。他 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 “权时之变”,反对因循 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 书》、《读孟尝君传》等。 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
连词,表选择,译“还是”。 代词,代“鲲”译作 “它”。
3、其广数千里。
代词,代鱼,译“它”。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译“大概”。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代仆碑)。
其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在;是;并且 到达;却;来
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语气词,难道;谁
字词注解(4-5)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庐陵萧君圭君玉
“地+姓+名+字”的称谓方式
读书人
并且;说明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年号纪年方式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免费语文教案090:游褒禅山记2
2012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导读: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可以分为两层。
游褒禅山记翻译、解析
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
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
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赏析:该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
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课文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朝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注释(1) 浮图:梵( f 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2) 慧褒:唐代高僧。
(3)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4) 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5) 而卒葬之:而,连词,并且。
卒。
:最终。
之:指褒禅山麓。
(6)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
游褒禅山记(篇二)
游褒禅山记【教学目的】     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积累: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nbs p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知识点】(除重点难点之外)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游褒禅山记逐字逐句翻译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慧褒:唐代高僧)始舍(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于其址(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而(而:连词,并且)卒(卒:死,去世)葬之(之:指褒禅山麓);以故(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其后名(名:命名,动词)之曰“褒禅(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今所谓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寺院名)者,褒之庐冢(zhǒng)【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者,以( 以:因为)其乃(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华(hu ā)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阴” )名(名:命名,动词)之也。
翻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初慧褒和尚墓边的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其文(文:碑文)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游褒禅山记 (2)
4.有穴窈( yǎo )然 5.则或咎( jiù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xiànɡ)之 7.何可胜( shēnɡ)道也哉 8.王回深父( fǔ )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著名作记的时间及作者。这是游记常 用的格式。
研读课文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
代褒禅山
名作动,居住
代褒禅山 判断句
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指示代词,那 名作动,命名
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
那 判断句
文字
因为 倒
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慧褒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 其”字的用法
人称代词 代词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 这,那 其中
指 代 对 象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 „还是„ „ 表商量: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祈使:一定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 副词,表判断,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副词,竟然,居然 良乃入,具告沛公 连词,于是 质于齐,兵乃出 连词,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游褒禅山记(2)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 记叙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记少 悔:不得 随怠者出, 随怠者出,所以 极游之乐 乐少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尽吾志,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仆碑——深思而慎取 —— ——补叙同游者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寺
游经路线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东行5里
慧空禅院
前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游 褒 禅 山 记
乃
盖
——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 名词,路,道路
道 动词,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 名词,文字 名词, 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路 名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名词,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动词,
——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代词,如此,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 正确。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形容词词尾,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连词, 但是。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动词,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 古人… 古人…往往有得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动词,能够 形容词,适宜,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2(新人教版必修2)
如 纵一苇之所如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克,打下
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如:像,动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到,动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之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 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赋”
“赋”
·讲究押韵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讲究辞采的华丽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
歌 歌曰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所说的 冢:坟墓 庐:屋舍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 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距离 以:因为 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 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岸为阴, 思 水北岸为阳 译: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 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 样命名。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 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力量足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焉:代词,那里 於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有悔:有所悔恨的 其:岂,难道 译: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 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 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 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 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2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 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 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 读“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 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 ”, 而不应该读成“huá ”。
词类活用
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侧出:从旁边涌出 记游: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译: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 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 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 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後洞。
由:从、顺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穷:尽,走到尽头 译: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 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 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 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拥:拿、持 以:而 怠:懈怠 且:将要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 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随以止: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於:到了……地方 昏惑:迷惑 而:却 相:帮助 译:(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 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 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 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於是余有叹焉 。 於是:对这种情况
叹:感叹
译:对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 得:心得,收获 以:因为 求思:探究、思考 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 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译: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 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 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 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不能,不及
译: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 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 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 了。
作者游踪示意图
小结:写游记须有明确的方位感。
研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 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 “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 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夷:平坦 以:而 而:但 瑰怪:珍贵奇特 观:景象
译: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 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 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而这 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 游记 有什么不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 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 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 作者的议论。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 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 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 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 浮靡的文风。文章结构谨严, 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 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 生文集》。
言:说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 思 谬:错误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 “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 读音上的错误。
褒禅山(华山)
华山洞 慧空禅院 石碑
褒 禅 山 示 意 图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④ → 华山洞名来由⑤→从仆碑看出本名 ⑥→指出音谬(7)
7、则或咎 (jiù,责怪)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9、何可胜道也哉 (shēng ,完全,尽)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6):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 者的籍贯、姓名。
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 “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古今异义
1、非常:古今异义。这里指不平常。今 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2、至于:古今异义。至,到。于,介 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①达到 某种程度;②行文中另提起一事。
特殊句式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 (介词结构后置) 2、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3、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华”者,盖音谬也。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 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之: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以故:因此,因为这个缘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称 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 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 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加少:更少 方:当 明:名词作动词,照明
译: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 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 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 照明。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助词 其:自己 或:有人 咎:责怪 极:尽,尽情享受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朗 1、褒禅山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2、而卒葬之 ( zú ,死后) 读 3、庐冢 (zhǒng,坟墓) 正 4、有碑仆道 (pū,倒) (huā/huá/huá)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音 6、有穴窈然 (yǎo,深远幽暗)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之乎?
“于是”承上,“叹”启下 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结论:要有志,尽志
第四段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 思考题: 1 、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 述的呢?
“志”、“力”、“物” 2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志 最重要,只有“尽吾志”才能“无 悔”、无“可讥”。
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之 所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照应前文,阐明游洞的感慨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 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 山‛。 仆:倒在 文:碑文 漫灭:模糊、磨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识:辨认
译: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 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 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 识出“花山”的字样。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想一想?
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
作的游记?其共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