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设计( 一 )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这一节主要讨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他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怎样运动。

2.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进行一个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节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较多,计划用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讲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讲授惯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与交流,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2.难点: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 教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学法:而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因此我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等学法。

五、教学过程最后我主要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一:请同学让静止的书或文具盒运动起来。

(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力)然后我再让学生停止用力,并让他们观察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这时学生会发现用力的时候物体会动,不用力物体停止运动)自然而然学生就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⑵理解什么是惯性。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⑹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科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建议本节用2课时,第1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符合人们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要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必先突破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

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材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接下来,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展开探究,在教材图7-25所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通过以上科学探究,学生对“理想实验”法有了感性认识,“金钥匙”栏目作为“点睛”之笔,明确阐述了这一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并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后给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材通过“活动1”中两个有趣的小实验,使学生感知: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人们既可以利用惯性,又要注意防X惯性造成的危害。

本节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讨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尺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等;2. 理论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解释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实验演示:进行“小车滑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怎样运动;4. 随堂练习: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5. 小组讨论: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受外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是()。

答案:静止。

2. 题目二: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1. 引言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相关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习目标•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平滑的水平桌面,小球,直尺,计时器•教师准备: 准备实验材料,复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备课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例如: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提问学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如何运动?为什么?4.2 实验步骤1.将一个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用直尺固定在球的一侧。

2.球面应该与桌面平行。

3.将球轻推一下,观察球的运动。

4.3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包括:球的位置变化、运动速度等。

4.4 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分析和总结观察到的数据,讨论球的运动规律。

4.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并归纳出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5. 课堂讨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发生运动?为什么?2.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改变速度?为什么?3.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停止运动?为什么?4.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需要外部的力来保持运动?6. 实验延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其他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学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总结实验结果。

7.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7章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7章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2.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3.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重点难点【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2.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51,完成以下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但是很多情况下物体等效于不受力,故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应用广泛,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古希腊学着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力,若果这个力撤去,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1.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2.实验思路: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3.实验所需器材有哪些?答:木板、小车、纸板、毛巾、斜面、玻璃.4.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处运动到铺有毛巾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2)如图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纸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3)如图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玻璃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甲水平木板上铺毛巾乙水平木板上铺纸板丙水平木板上铺玻璃5.实验记录表格6答: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知识拓展理想实验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此次实验设想完全没有摩擦是一种理想化的推理方法,物理学中叫做“理想实验”.演示牛顿第一定律探索历程1.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后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什么?答:它受到了摩擦阻力.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任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意义?答: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力,都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虽然它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很多情形下物体所受外力互相抵消,可等效为不受力.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教师点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跟进训练】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2.(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中“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识点二惯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2,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合作探究】活动二做两个惯性小实验1.硬币实验在玻璃杯上放一张塑料片,塑料片上放一枚硬币,然后用手指把塑料片迅速弹出去(如图所示).塑料片被弹出去时,硬币也会一起飞出去吗?为什么?答:原来硬币与塑料片是静止的,塑料片飞出去后,硬币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但是硬币下面是空的,所以落入水中.2.小车实验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置一个带轮的木块B.先使带轮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当小车A被挡板C制动时,小车上的木块B的运动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原来木块B与小车A是一起运动的,小车A突然被C制动,木块B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B将向右运动,如果B没有轮子,因为摩擦力的缘故将可能向右倾倒.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跟它是否受力的作用以及怎样运动等都无关.【教师点拨】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力.因此在说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2.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跟进训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D)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2-53,完成以下问题:生活中,惯性时刻伴随着我们,需要利用惯性的实例有:投篮、掷铅球、跳远、紧固斧头等;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实例有:雨雪天气车辆减速慢行、系安全带、跑步运动员冲刺到终点后继续小跑缓冲等.【合作探究】演示汽车起动、刹车中的惯性1.汽车突然启动时为什么人会向后仰?答:当汽车从停止状态启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向前运动,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2.汽车突然刹车时为什么人会向前倾?答: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前倾.【教师点拨】解答惯性现象的思路与方法是怎样的?(1)明确研究对象,并知道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该物体哪个部分受到力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3)分析该物体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出现了怎样的现象.【跟进训练】1.下列事例中,属于惯性造成危害的是(B)A.拍打被子去掉灰尘B.乘客在紧急刹车时摔倒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得更远D.投出去的篮球飞向篮筐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C)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D.无法确定课堂小结1.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则是一种运动规律.4.有关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产生的结果.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惯性。

3.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总是用一条“绳子”相连。

你知道这条“绳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阅读课本]P49~5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思考]轻推木块在桌面上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思考]如果减小摩擦力,情况会怎样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提示]如果摩擦力减小,木块运动的距离应该更远。

可以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小车代替木块。

[思考]如果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提示]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下来。

[思考]阅读课本P50“活动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提示]先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起来,运动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既不受推力,也不受摩擦力。

[思考]若要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作用,能做到吗?[提示]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我们只能减小摩擦,但不能消除摩擦。

[思考]如果运动着的小车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当摩擦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思考]实验时,每次实验都需使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同一高度下滑可以保证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当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时,才能通过比较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地铁时突然刹车,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举例说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导入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二、新课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我们刚才讲到的牛顿第一定律,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
3.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牛顿第一定律与之前学习的力的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4.知识巩固,拓展应用: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
-开展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反思,不断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节。在正式开始前,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比如,你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它会一直保持静止,除非有外力比如风吹或者你用手去推动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这一物理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感到困惑,可能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解释和引导。同时,学生可能对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引导来进行解答。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车、滑轮、绳子、力传感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准备好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在实验操作台,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亲身体验和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其应用,我推荐阅读以下几篇拓展文章:《惯性: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牛顿第一定律与现代交通工具设计》、《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与外力作用》。这些文章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主要探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小车、毛巾、硬币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提问:如果桌子上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它会怎样运动?2.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小车等教具,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如乘坐电梯的人、滑冰运动员等,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例子中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如果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6. 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图示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7.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静止,如果他突然用力推一下冰面,他会怎样运动?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5.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书面作业和报告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尽量用物理语言进行描述。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观察现象时要细致入微。
4.拓展作业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
-难点解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是学生感到困难的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梯上小朋友滑下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滑块实验和斜面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重点在于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c.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案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案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表格内。

4、分析与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1)、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是否相同?(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小车在哪种水平面速度减小得最快,小车在哪种水平面速度减小得最慢,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4)、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5)、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6)、牛顿第一定律(二)、引导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找关键词2、练习(三)、惯性:[学生实验]:1.请一个同学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板;2.请一个同学做载有木块的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巩固提升,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观察并讨论]: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在一定时间内,硬币保持不动;木块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分析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关于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惯性的表现:保持原来状态不改变3、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例如:货车超载后制动距离变长。

)惯性现象及解释:(1)确定研究对象(2)弄清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之前处于什么状态。

(3)与研究对象一同运动的物体发生了怎样变化。

(4)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

【知识巩固】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其惯( B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安全行驶【考点】6L:惯性.故选A.3.【2017.伊春】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考点】6L:惯性.故选D.4、【2017•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8、【答案】B【考点】惯性5.(2017•福建)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知识巩固、总结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强调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章节以“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为主题,围绕牛顿第一定律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观察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静止的物体需要施加力才能运动?为什么运动的物体需要施加力才能停下来?
2.画出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5.总结反思,提高认知
在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6.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设计 一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设计 一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案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与防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取学生的前认知,并通过另一种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实验的具体目的“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动力和阻力时,将怎样运动”,与课题对应。

再通过5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比起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这样的处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情和学法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由于生活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现象存在冲突,而且生活中也不存在着没有阻力的环境,学生要想到采用理想实验法来设计实验,是有难度的。

所以,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会,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前面学习上一章学习“力前两节课我们研究“运动的求知的基本知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如何运动与内容,对知识架有一个总的受力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本节课开始,我们就7.3探究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体不受力怎么运动一、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创设情景,引入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创设情景,制观察视频中的造认知冲突,现象,联系生活实际生思导引学视频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力推物动,力撤物停考,提出研究由此,引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用力使物体运动起问题,培养学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归于静止。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设计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设计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学点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展示:如图7-3-1所示,分别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行滑下,并沿着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运动,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图7-3-1过程分析:(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__。

(2)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__最小__,是因为受到的摩擦力__最大__;小车在玻璃表面运动的距离__最大__,是因为受到的摩擦力__最小__。

总结:(1)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小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慢__,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__大__。

(2)物体的运动__不需要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__阻力__的作用。

对以上实验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__零__,速度就__不会__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__永远运动下去__。

这是一种__理想实验__的方法,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点2 牛顿第一定律阅读教材P51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__。

问题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__不是__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问题3:牛顿第一定律__不是__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

学点3 惯性实验展示:如图7-3-2所示。

图7-3-2思考:用手指迅速把塑料片弹出去;载有木块的小车突然受阻停止运动;用塑料尺迅速击打底部的棋子。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实验现象:塑料片被弹走,硬币却落入了杯中;小车虽受阻停止了运动,木块却飞离了小车;下面的棋子被击出去,其他棋子却落在原处。

回答:以上物体(硬币、木块、棋子)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它们都有__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__。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目标1.认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

教学准备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刻度尺,斜面,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演示: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受力后运动,撤去力后慢慢停止。

教师提问:那么是不是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运动?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师讲解: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运动者皆被推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说,小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演示实验: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

教师提问:小车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却仍然能运动,这不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违背了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1.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他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学生讨论:怎样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教师点拨:我们通过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教师展示:出示三种材料:毛巾、棉布、木板。

让学生感觉它们表面的光滑程度。

学生讨论:小车滑行的距离会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讲解:摩擦力和初始速度都对小车滑行距离有影响,这里就有两个变量,我们讲过当探究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2.为什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跟不受力时一样,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有时候二力平衡,有时候两个力不平衡,那么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互相平衡?
教学后记
本节课包含两个知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知识。
牛顿第一定律,首先我从生活现象(书中的图)让学生体会力和运动的关系,然后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入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再观察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再到伽利略的观点,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物理理论形成探究的过程。最后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最后可以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说得准。
三.惯性
关于惯性,可以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也可以通过小实验或日常现象引入,还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入。前面两种引入方式容易明白,下面主要介绍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毛泽东主席在一首诗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确如此,我们所在的地区,地面向东移动的速度达几百米每秒(教师事先可利用“cosθ×465m/s”计算出具体数值,θ为你所在地区的纬度)。按说,当我们竖直向上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过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事实是这样吗?
教具
演示
课件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设疑
学生活动
老师设置情景与设问及点拨、点评(知识、方法)参考
基础知识设问(收集)
1.
2.
疑难问题(收集)
1.
2.
1.没有力,物体将不能运动;没有力,物体仍可以运动
2.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
3.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怎样运动?
二组织学生探究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巡堂指导。
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跑步时脚碰到障碍物,由于惯性,人会绊倒;客车没有停稳,乘客急于下车,着地后容易跌倒;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容易造成车祸。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
止状态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
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 2.在某一时刻,风筝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 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C )
越远。
⑶牛顿第一定律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 面绝对光滑,物体将 ________一__直_匀__速__运__动_下__去_______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 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 是:一切物体在 没__有_受__到__外__力_作__用的 时候,总保持 __静__止________ 或 _匀_速__直__线______ 运动状态。
用铁锤敲击钉子,钉子 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 击,钉子就不再下陷。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导入新课
以上力学现象中似乎具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
动或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讲授新课
一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 A上升 B.下落 • C.保持静止 D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 3、月亮绕地球转,假如月亮受到的一切外 力突然消铁,则它将( B )
•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 C.逐渐慢下来,最后静止 D.可能仍绕地球运动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 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 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首发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首选课件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word教案 (2)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word教案 (2)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粤教沪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过程与方法(1)乐于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推理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设计思路: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矛盾,接着安排探究活动1,认识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教学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来。

二、新课教学:(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要通过实验来说明)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③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表格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与防止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取学生的前认知,并通过另一种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实验的具体目的“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动力和阻力时,将怎样运动”,与课题对应。

再通过5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比起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这样的处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情和学法
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由于生活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现象存在冲突,而且生活中也不存在着没有阻力的环境,学生要想到采用理想实验法来设计实验,是有难度的。

所以,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会,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体系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研究了“运动”,上一章学习了“力”
的基本知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如何运动与其
受力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7.3 探究物
体不受力怎么运动。

联系前面学习的
内容,对知识框
架有一个总的认
识。

激发学生的
的求知欲
一、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创设情景,引入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
视频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由此,引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用力使物体运动起
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归于静止。

即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1.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力推一下课本,然后松手,
观察松手后课本的运动情况。

2.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实验现象
观察视频中的
现象,联系生活
实际
1. 用力推一下
课本,然后松手,
观察松手后课本
的运动情况
创设情景,制
造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思
考,提出研究
问题,培养学
生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
力。

新课
教学
视频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力推则动,力撤物不停
3.联系实际,举例
引导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
要力来维持。

进一步引发思考:为什么动力撤消后,运动的物体
最终会停下?
进一步提出问题: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运动
的物体还会停下来吗?
引导学生:可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得出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
物体还会停下来吗?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为:小车
问题一:“没有阻力”的条件无法达到,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联系“理想实验法”,得出解决方法:
使小车在运动方向上受到的阻力逐渐减小,察它的运
动情况,再进一步推理它不受阻力的运动情况。

问题二:如何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引导学生联系摩擦力知识,得出解决方法:
在小车运动的水平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
料。

2. 观看视频中
的实验现象
3.联系生活实际
质疑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
生:由于物体
受到了阻力
学生思考
明确实验目
的,开动脑筋,
思考实验设计过
程中需解决的问
题。

“探究运动和
力的关系”实
验,如果只看
实验标题,实
验研究的指向
性不够明确,
让学生研究的
问题,有利
于他们更好地
进行实验设
计。

新课
教学
新课教问题三:怎么让小车运动起来?
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想到利用斜面。

学生活动:
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器材,根据实验思路,设计出具
体的实验方案。

提供的器材:一个斜面、水平长木板、瓦楞纸、棉布、
一辆小车
让学生按下暂停键,给多点时间思考和操作
实验方案:
在水平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让同一辆小
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比较小
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进一步分析推理,得出结
论。

问题:为什么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
滑下?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为了控制小车在水平
面的初始速度相同”的结论。

总结实验方案:
观看实验视频,分析数据(实验结果结合推理)
联系生活实际:
骑自行车不再蹬
车时在斜坡上冲
下的情况。

明确实验方案
通过递进的问
题,让学生一
步步思考,创
造性地设计实
验,比起直接
给出实验方
案,更能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
更好地发挥学
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
性。

培养学生分析

在此基础上,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介绍伽利略
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想,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观看视频)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引导学生解读牛顿第一定律:
观看实验视
频,通过观察对
比实验,分析实
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
小球滚动的距离
越远。

分析数据,推
理得出结论。

感受科学成果的
探究之路
理解牛顿第一定

观察能力、物
理思维能力和
科学研究的态
度。

结合物理学
史,重现科学
知识的探究之
路,用科学思
想熏陶学生,
同时让学生产
生成就感。


三、通过练习,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练习,加深对
牛顿第一定律的
为了促进学生
对牛顿第一定
律的理解,采
用讲读和练习
堂练习理解相结合的方
法,培养学生
理解问题的能
力。

课堂
小结
四、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______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

(填实验方法)
(2)实验中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选填“快”或“慢”)。

推理:本实验中,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实验时,发现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时冲出了水平板面,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
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
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B上
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B点滚上斜面BC.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BC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
(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与释放点相同的高度.
(4)继续减少斜面BC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BC处于水平位置,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

以上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 事实(2)→事实(3)→推论(1)→推论(4)
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 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
3.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牛顿第一定律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C. 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一直保持静止
D.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不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假设小球受到的所有力突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下落 B.静止 C.加速直线下落 D.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是炮弹的运行轨迹,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
若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则炮弹将()
A.处于静止状态
B.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按原来的轨迹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