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和评估标准。

二、制定原则1.综合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素养,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科学性:教学大纲应基于科学的体育教育理论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3.适应性: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大纲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可操作性:教学大纲应具备实施性,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1.体育知识与技能:包括基本体育知识、体育规则和技能训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

2.健康教育:内容涉及饮食、营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意识。

3.体育活动:包括团队运动、个人运动和户外探索等,通过实际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评估标准1.体质测评: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等指标。

2.技能评估:通过考核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技能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3.知识考核:通过测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项目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多元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活动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式学习:通过实际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和优势,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六、结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体育教学计划

中职体育教学计划

2012年—2013年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师:刘继勋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体育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2.体育教学的任务: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重点: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

三、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根据教材的要求,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特点、认真备课、上课、多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游戏,进行小型的体育竞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班级体育骨干协助教师完成体育教学。

四、学情分析各班素质差别较大,男生性情好动,敢于挑战,女生好静,不愿活动,虽然很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常规传统的教学课堂,对有难度,有危险的运动项目有畏惧心理,运动兴趣运动能力还需加强,另外根据这几天来的观察,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差,运动水平急待提高,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锻炼、参与锻炼、终身锻炼势在必行,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全面推动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中专学生的心肺机能不断提高,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增强,因此,可以运用一定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肺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军训第二周: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一第二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第三周: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三第四节(踢腿运动、体侧运动)第四周: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五第六节(体转运动、全身运动)第五周:中秋国庆放假第六周: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七第八节(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第七周:复习第八套广播体操第八周:复习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九周:篮球传球教学(双手胸前传球)第十周:篮球传球考核(复习双手胸前传球)第十一周:篮球运球教学(以游戏方式进行学习)第十二周:篮球运球考核(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第十三周:篮球投篮教学(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主)第十四周:篮球投篮考核(男生罚球线投篮、女生虚弧线前投篮)第十五周:篮球运球上篮(以三步上篮为主)第十六周:篮球运球上篮考核(三步上篮考核)第十七周:组织本班男生篮球比赛第十八周:组织本班女生篮球比赛第十九、第二十周:组织好学生进行期末考试备考篇二:中职体育教学计划篇三: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电子技术应用班都春招生占大多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自尊心强,但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主这一机会。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与体育事业。

2.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的理论问题与实施原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阿坝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制订的。

根据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教学大纲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与人才的需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坚定为地方教育服务的信念,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

中职体育的教学计划

中职体育的教学计划

中职体育的教学计划中职体育的教学计划1 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中职学校自身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专业知识能力、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育技能的教学上,必须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成职业能力的倍增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岗位或职业转换中脱颖而出。

(二)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职业体能要求需要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企业员工能否正常地开展工作,身体是前提和保障。

企业员工能否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职毕业生时,更多的是从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考虑,除了对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提出要求外,也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

如航运要求游泳技能,电力要求攀爬能力,机械工程类要求身体力量等。

可见,中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加迫切,特别是采用与职业相关的实用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紧迫,这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三)社会发展要求中职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创新社会适应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适应力最重要的就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涉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体育教育就要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上起到作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学生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需要。

二、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则(一)坚持安全、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中职体育教学要坚持安全、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使学生体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身心健康都得到健康发展。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日期:03-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职体育教学计划(7篇)

中职体育教学计划(7篇)

中职体育教学计划(7篇)中职体育教学规划1为了提高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增加学生体质,依据国家教委有关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各专业特色、特点和实际状况以及中专体育教学的共性,为把学生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合格人才,特制订体育教学大纲拟在本校试行。

一、中等专业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一)体育教育的目的: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安康,增加学生的体质,到达学校教育要求,使其适应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需要,为航运事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体育教学的任务:1.全面熬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养的进展。

依据航海专业对体质的要求,应进展职业专项体育教学。

全面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量,使学生具有充足的体力从事学习、工作和劳动。

2.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熟悉,培育学生的身体熬炼力量,使其把握肯定的体育根本学问、技术、技能以及科学熬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养成自觉熬炼身体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3.培育学生为祖国熬炼身体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进展共性和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体育教材选编原则(一)从增加学生体质动身,教材要有利于全面进展身体素养和提高身体根本活动技能,同时应留意进展航海专业所必备的身体素养和职业根本活动技能,要以“三个面对”和“四有”人才的规格作为选编的指导思想。

(二)教材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遵照学生生理、心理进展规律、熟悉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把进展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教材贯穿始终。

(三)正确处理根本教材、选用教材以及专项教材的关系,既有根本教材的统一要求,又有肯定比例的选用教材和具有实效性的专项教材。

教材内容上表达出学问性、趣味性、消遣性、实效性,适当加大理论学问教材的容量,同时要考虑与中学体育教材相连接。

三、教材的分类安排比重说明(一)体育教育分类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规律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根本教材按人体根本运动力量和运动工程相结合的。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大纲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以健身、健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

健美操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健身、健心一体性,动作的多变性和协调性,运动负荷大而有针地性,并且它是一种在欢乐、愉快、激情的气氛中进行健身,同时实现知识,技能技术的增长,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创造力、以达到健身、健心和增长知识的整体效益。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精选和创编了不同类型、难度和运动负荷的健美操组合套路,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兴趣,为学生今后终身参加健身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任务是:1.全面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做到讲解科学化、教法多样化、示规格化,突出师性。

2.学习掌握健美操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方法,以与运动场地器材的修建、使用与管理知识等实际工作能力。

3.能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健美操运动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学校健美操运动教学与训练工作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

4.通过健美操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通过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健美操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理解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技术要点,掌握利用健美操运动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健美操运动项目在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现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从教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即能胜任大、中、小学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其它方面的社会体育工作。

三、课时计划与分配健美操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容与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教学容 (1)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与分类与其特点与功能 2.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周次 教学容(章节和名称) 教学形式与手段 备注一周 理论课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与分类 2.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3.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讲授二周 1.基本步伐练习 2.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讲授 练习 三周 大众健美操一级动作:组合一、二 讲授 练习 四周 大众健美操一级动作:组合三、四、五 讲授 练习 五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一 讲授 练习 六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二 讲授 练习 七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三 讲授 练习 八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四 讲授 练习 九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五 讲授 练习 十周1.复习大众健身操二级套路 2.考试主考 十一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一 讲授 练习 十二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二 讲授 练习 十三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三 讲授 练习 十四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四 讲授 练习 十五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五 讲授 练习 十六周1.复习大众健身操三级套路 2.考试主考 十七周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测试 十八周3.健美操运动的术语与欣赏(2)实践部分1.健美操基本动作身体姿势练习:①基本站、立、行、走姿势②基本脚位练习③基本手型手位④躯干的基本动作:A.胸部动作;B.腰部动作;C.髋部动作2、健美操基本步伐类别原始动作形式低冲击力形式高冲击力形式无冲击力形式交替类踏步踏步走步一字步V字步漫步跑步迈步类侧并步并步迈步点迈步吸腿迈步后屈腿侧交叉步并步跳小马跳迈步吸腿跳迈步后屈腿跳侧交叉步跳点地类点地脚尖点地脚跟点地抬起类抬腿吸腿摆腿踢腿吸腿跳摆腿跳踢腿跳弹踢腿跳后屈腿跳双腿类并步跳分腿跳开合跳半蹲弓步提踵3、常用上肢动作①常用手型、掌型、拳型、五指开型②上肢动作、举、屈臂、伸臂、屈臂摆动、上提、下拉、胸前推、冲拳、肩上推、摆动、绕和绕环、交叉4、成套健美操动作(1)第二套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1—3级规定动作5、流行健身操介绍:有氧拉丁、街舞、有氧博击操、踏板操、轻器械健美操、瑜珈健身术、舍宾、形体训练等。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以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基础,在总结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并对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第一条: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全称为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提升体育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具有公共性特点,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所有学生,关注他们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职体育课程同时具有职业专门性特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身体锻炼,在体育基本素养和身体运动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合理的体育手段,促进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最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初稿

最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初稿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初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一)课程理念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教学大纲-体育

教学大纲-体育

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思想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与健康》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二、课程的任务及要求1.体育课程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以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二)能力目标1.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要求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场地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解毅飞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编号:144202,142426,142305英文名称:The school sports课程类型:专业方向特色课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4学分:2开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舞蹈学(体育)、运动训练先修课程: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从体育对人的培养与促进人发展的角度,将体育置于整个教育和人体运动之中认识与把握。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思考、解释、解决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线,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相关的概论和理论,能够设计与实施学校体育课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并能带学校运动队进行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概念,加深学生对各章学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2.通过课堂讨论,综合运用学过的学校体育理论相关知识,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并且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3.课外实践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些见习、组织实践活动和采访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参观学校,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实际,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学校体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纲要: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的特点“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和内容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纲要: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纲要: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特征,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体质教育思想的内容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第一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纲要:社区体育概念、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第二节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纲要: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概念,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原则第三节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纲要: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影响第四节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纲要:大众传播的概念,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第三章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纲要:学前教育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以及各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功能纲要: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其他功能第三节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纲要: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与效果目标第四节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纲要: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第二篇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第一章体育课程第一节体育课程的概述纲要:体育课程的概念第二节体育课程的类型纲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特点,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特点,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优缺点,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概念第三节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纲要: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第四节体育课程编制纲要: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的标准和原则,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纲要: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和功能,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纲要: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海德洛特的教学目标分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分类,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第三节大中小体育教学目标纲要:在贯彻实施学段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其独立性和衔接性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第一节体育教学过程概述纲要: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纲要: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第三节体育教学过程的交往纲要: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特点和功能,体育教学交往的类型和基本过程第四节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纲要: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体育教学过程的6个基本规律,学生主体性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和全面效益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贯彻第四章体育教学方法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纲要: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和结构,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二节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纲要: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的区别、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循环练习法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游戏法和运动竞赛法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发现法和小群体教学法的概念、指导思想和过程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纲要:合理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依据第五章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纲要: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意义、组成和一般程序第四节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纲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和体育课教案的区别,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体育课教案的编制步骤第五节体育教学的实施纲要:体育教学常规,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和场地器材得布置,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用,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量度的控制,体育课的总结第六章体育教学评价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概述纲要:教育评价和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功能和原则,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发展趋势第二节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纲要: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第三节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纲要: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的方法,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第三篇课余体育第一章课余体育概述第一节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纲要:课余体育的概念、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纲要: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第三节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纲要: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第三章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第四章大学竞技体育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第一章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第二章体育教师第三章学校体育环境(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名称:中学体育课见习生(2学时);组织教学实习(2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要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

二)课程设计1.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体育锻炼技能、运动项目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体育锻炼技能和运动项目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的体能素质进行综合提高和个性化培养;健康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营养与健康、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惯。

2.教学方法本课程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探究和讨论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日常考核、测试、实践表现等,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顾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考核,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综合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惯,为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服务。

和运动技能1)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

基本要求:能按照体育课程要求,按时完成各项体能测试和训练,并取得基本合格成绩。

较高要求:能在课外自主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不断提高各项体能素质水平。

2)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基本要求: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较高要求:能在一项或多项运动项目中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并能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耐力和力量;同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供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如运动的分类、训练理论、运动心理学等。

2.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奔跑、跳跃、投掷、拍球、游泳、拳击、击剑、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身体素质训练:从身体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度、协调性等。

4.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教学方法1.体育游戏法:让学生通过各种运动比赛,锻炼身体和增强心理素质。

2.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3.示范法:老师示范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动作规律和技巧。

4.个别指导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强项弱项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教学要求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

2.注意培养学生的协调性:通过各种体育训练,尤其是柔韧性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打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4.注意安全保障: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五、评估方法1.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和态度,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积极性等。

2.技能测试:通过各种体育技能测验,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3.考试评估:定期进行体育考试,评估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教材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材进行学习,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书籍、体育技能教材、体育类杂志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专业共设置体育课程2-4学期,每周2-4课时,按照年级不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一年级:体育基础知识(20%),体育技能训练(30%),身体素质训练(25%),团队合作训练(25%)。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一)课程理念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二)课程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一)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了对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按不同要求分别从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七个方面具体加以描述。

1.运动参与(1)具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

基本要求: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合作参与运动竞赛,或组成小组共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并能有意识选择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

(2)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

基本要求:具有阅读和学习教材的主动性,并按其中提出的指导意见,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较高要求:具有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并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适时修订和完善个人锻炼计划。

2.增强体能(1)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力求提高学生速度、力量和耐力体能素质的水平。

基本要求:能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在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成绩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1000m跑(男)、800m跑(女),掷实心球或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m跑或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2)积极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

基本要求:具有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意识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较高要求:毕业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奖章。

3.运动技能(1)具有获得和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

基本要求:经常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关注和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观看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

较高要求:懂得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乃至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

(2)掌握2项以上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

基本要求:有兴趣选择2项以上适合自我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不断努力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

较高要求:在运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3)具有防范和处置运动创伤的知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对所从事运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并能大致了解事先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较高要求:能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并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4.身体健康(1)能够了解一般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基本要求:对一般传染性和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有大致了解。

较高要求:对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明确的认识,并懂得如何防范。

(2)具有协调体力发展与促进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能力。

基本要求:能有意识为促进身体健康而关注自己的体力状况,并懂得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能。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或医院合作建立医务监督机制,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调节体力训练的量和强度。

(3)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基本要求: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制度,把握“广谱适量”的用餐原则,避免导致营养不良,懂得平衡膳食和环境卫生对保障身体健康的意义。

较高要求:在学习之余,能通过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娱乐和休闲,以及与同伴合作从事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为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4)能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基本要求:具有改善与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并能设法了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对预防近视、肥胖给予特别关注。

较高要求:能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有氧健身手段,或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5.心理健康(1)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懂得身心变化的原因,尝试逐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较高要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学会用理性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基本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享受经运动消耗→体力恢复→不断提高过程带给自己的精神快感。

较高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承受运动负荷和克服体力障碍,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3)通过运动竞赛提高竞争意识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价值观,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较高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公平竞争,认识唯有遵守符合道德标准的竞争法则,才能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

6.社会适应(1)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基本要求: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和愿望,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较高要求: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

(2)通过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基本要求:具有组织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组织才干。

较高标要求:学会用“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处世原则,解决体育锻炼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和矛盾。

7.职业素质(1)通过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性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在了解自己专业性质与未来所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较高要求:能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并在不断坚持与熟练中养成习惯。

(2)通过学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本要求:能站在“重新学会生存”的高度,认识从事职业和生存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

较高要求:能根据人类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习鲜明演绎生存法则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适应特殊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

(三)课程的目标体系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应以大教育观为基本立足点,既要考虑目标达成的多层次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也要从多个侧面对课程目标定性。

重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态度,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毅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总目标四、课程设置与内容(一)课程设置1.一年级2个学期总计72学时,对所有学生开设规定项目的必选课(基础模块),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2.二年级2个学期共计72~90学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A);根据某些特殊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课(拓展模块B),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3.三年(四年)级顶岗实习期间,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二)课程内容为了全面达成课程的总目标和实现具体目标,应立足基础、拓展和探究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共同要求、个性发展和职业需要,按课程设置的3个模块确定课程的内容与时数。

1.根据共同要求确定必选课程内容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规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总学时的50%(折合4.5个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