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自燃发火的研究与防治

合集下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为预防井下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一)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1、煤炭的自燃性能是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

①煤炭的自燃性能够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且不易散出,因而逐渐积聚形成高温。

②煤炭与氧气接触后,氧能使煤炭与之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时温度不断升高,逐渐促成煤炭自然发火。

③煤炭自燃后,遇氧再助燃,使火势继续扩大形成火灾。

2、采空区内遗留的大量遗煤为自然发火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下分层工作面放顶煤回收率低、丢煤多,造成采空区内留有大量遗煤,而且煤体呈破碎状态,增大了与氧接触的面积,使遗煤更易氧化,加速了遗煤的氧化生热进程,从而增加了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漏风通道的存在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供氧条件。

分层开采不仅导致上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存在漏风通道而直接漏风,而且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由于集中压力大,其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使煤柱压裂压碎,导致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漏风裂隙,为采空区创造了良好的漏风通道,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连续充足供氧条件,进一步增大了遗煤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4、采空区漏风是遗煤自然发火的决定因素。

根据煤炭自然发火的规律性,采空区漏风量大小决定着遗煤自然发火低温氧化阶段和自热阶段,也就是说决定着引起发火的内热源温度能否达到自然发火界限。

如果漏风量太大遗煤氧化热量不易积聚,漏风量很小则氧化条件不良,这两种漏风情况均不易发生自然发火。

因此,抑制遗煤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就是尽可能增大漏风风阻和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5、采矿技术决定着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和决定因素。

采矿技术包括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采矿技术是煤炭自然发火的外在因素,采矿时若采取正确的开拓方式、科学的采煤方法和合理的通风方式,并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就可以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减少煤体破坏和漏风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煤炭自然发火,防患于未然。

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一、为加强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煤层自燃的预防、监测、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

三、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二部分: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煤矿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煤矿的煤层气体组分、瓦斯含量、煤岩温度等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降低煤层自燃的可能性。

三、对矿井内煤层进行定期排查,及时发现煤层裂隙、温度异常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四、加强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

第三部分:监测与预警一、建立完善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对煤矿矿井内煤层气体、温度、压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设立煤层自燃发火的预警机制,一旦监测到煤层气体组分、温度等指标异常,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三、建立煤层自燃发火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防范煤层自燃的风险。

第四部分:处理与应急一、一旦发现煤层自燃发火的迹象,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二、启动煤层自燃发火的应急预案,按照程序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和处理,以最快速度控制火情,减少损失。

三、对于无法控制的火情,及时报警求助,请求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一、建立健全煤层自燃发火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等相关信息,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定期进行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预防和处理能力。

三、对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总结: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大难题,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层自燃发火,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防范措施,强化监测与预警,提高处理与应急能力,加强管理与评估。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背景介绍煤层自燃发火是指煤矿开采中,煤层未经过完全燃烧和氧化就自行燃烧起火的现象。

自燃发火不仅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预防措施1. 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是防范煤矿火灾的关键。

煤矿的工作区域应设置足够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空气流通,并在必要时通过构筑隔离带等措施,限制火源的传播。

此外,煤矿通风管理还应做好监控、检修等工作,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转。

2. 对煤的管理煤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生产环节的煤进行验收,排除易燃煤;•将易燃煤的矿区或部位划分到“危险区”,并对危险区进行严格管控;•对煤堆进行分类储存,并对不同类型的煤进行分类管理。

3. 煤层水仙盆措施煤层水仙盆是一种综合防燃技术,通过利用水力学原理,将水从煤层井下的高处喷向煤壁,形成“水幕”,从而降低煤层的温度和氧气浓度,达到防止自燃发火的效果。

煤层水仙盆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防范煤层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

4. 煤层灌浆技术煤层灌浆技术是在煤矿开采中用水泥、化学防火剂等材料对煤层进行灌浆,形成一层防火墙,从而减缓煤层自燃发火的速度,最终达到有效防范自燃发火的效果。

应急措施即使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煤层自燃发火仍有可能发生。

此时应当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防止火灾蔓延,保障人员安全。

常见的应急措施有:•通知安全机构及时报警和应急处置;•利用煤矿的灭火系统对火源进行灭火;•迅速疏散煤矿内人员和谨慎处理有可能导致火势扩大的行为等。

结语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规定,增强安全意识,并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最大可能地确保安全。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2)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2)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2)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四)加强风筒管理,减少漏风,保证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及时带走巷道壁煤层氧化产生的热量。

(五)及时清理巷道内的浮煤浮矸。

(六)不得留有盲巷。

四、回采工作面防灭火措施我矿井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工作面及采区均为后退式采煤。

在回采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煤炭自燃发火。

(一)采用先进的工作面支护形式及回采工艺,加快工作面回采速度,尽可能在自燃发火前将工作面采完封闭。

(二)回采工作面应做到连续生产,即一个工作面回采未结束时,不得停产。

若因市场或其它原因不得不停产达一个月以上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在工作面回风巷(距采面20m左右的地点)增设调节风窗,一是可以适当减少工作面风量,从而减少采空区漏风;二是可以减小工作面风压差,从而使工作面处于相对均压状态,减少采空区漏风。

2、在工作面以外20m左右的地方平行于工作面开掘联络巷。

一是可以有效减小工作面风量及风压,减少采空区漏风;二是当工作面出现自燃发火征兆时,可将工作面支架及设备及时回撤到新开掘的联络巷内,及时封闭原工作面发火区域。

(四)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减少采空区丢煤,并采取措施使采空区老顶充分冒落,隔绝采空区余煤与空气接触。

(五)必须对工作面上下出口的顶板管理,以有效隔断采空区漏风通道。

(六)采煤工作面必须安装消防管路,消防栓,以便于发生火灾时有充足的水源进行灭火。

(七)建立健全完善的防尘系统,工作面回风巷安设防尘水幕,进风巷安设净化水幕,以便于及时进行洒水。

五、监测监控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的规定,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一)为做到对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我矿确定在以下地点安装一氧化碳、温度等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

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工作面风流、以及回风顺槽中;2、采区总回风巷;3、矿井总回风巷;4、发热点附近及其回风流中。

(二)当一氧化碳传感器显示有一氧化碳气体时,无论浓度高低,都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测定对比,若确认存在一氧化碳气体,必须迅速查明火源,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防灭火处理。

高温矿井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温矿井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 面从 3 处 开始 出现 C 0架 O,至转 载机 处 , O浓度 C 呈 升高趋 势 ,32运 顺 回风 流 中 C 10 O为 3 0—4 p 0p m, 回 风偏 口处 为 3p m~4 5p 8p 5 pm,随 时 间推 移 呈 升高 趋势 。
() 2 隅角后部采空 区内气体情 况 。通过钻孔取 样 分 析 ,隅 角后 部 采 空 区 3m 处 , O浓 度 达 到 0 C 34 p 8p m左 右 。 明在 采 空 区 内存 在 高 温 点 。采 空 区 说 存 在 漏 风 通 道 ,因 ,3 2轨 顺 和 运顺 的 隅 角 封 闭不 10 严, 造成 10 32轨顺 隅 角漏 风严 重 , 工作 面末 采期 间推 进速 度较 慢 , 8月 1日至 8月 2 6日 ,工 作 面 推 进 1 . 氧化 带未 快速 进入 窒息 带 , 65 m。 同时 放顶 煤 时为放 尽 , 煤也 较 多 , 之采 空 区温度 高 , 以 , 化 带 浮 浮 加 所 氧 煤 氧化速 度很 快 。因 10 空 区出现 C , 32采 O浓度较 高 , 且呈 上 升趋 势 , 导 经研究 决 定 , 止 10 领 停 3 2工作 面生 产 工作 , 处理 10 作面 采空 区 C 先 32工 O超 限 问题 。
图 1 10 32工 作 面 8月 2 日剖 面 图
少 了顺 槽 与 采 空 区 的漏 风 通 道 。 随着 10 3 2运 顺 端 头 的 推 进 , 构 筑 3道 密 闭墙 , 中 2 3 共 其 #、栉密 闭 间 充 填胶 体 ,#密 闭墙 上 预 留 4寸 管 头 。 3 32 注 浆 、 体 防 灭 火 . 胶
煤矿 现代 化
21 年第2 02 期
总第1 期 0 7

易燃难采煤层综合防治自然发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易燃难采煤层综合防治自然发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1 P P m 。 3 . 2庚 - 2 i 0 1 0采面 自然发火原 因分析

曩 誉 一 一
图1 机、风两巷顶板预裂爆破炮眼布置图
根据庚 - 2 1 0 1 0采面 自然发火情况来看,影响庚 : 。 一 2 1 0 1 0采面
自然 发 火 的原 因 是 : ( 1 )庚 组煤 层 含 有 5 ~6 % 的 硫 份 ,硫 在 一 定 温 度 下化 学 性质 会 发 生 变 化 ,生 成氧 化硫 , 氧 化 硫 遇 水 生 成 稀 硫 酸 ,这 一 系 统 氧化
2 采 煤 工 作面 概 况
庚 。 一 2 1 0 1 0采面位 于庚一采 区东翼上部 ,相邻 的南部 、北部均 未布置工作面 。西与 皮带下山、轨道下 山及 回风 下山相通 ,东至二 矿井 田边界 2 0米,边 界以东 2 0 米为二矿庚 o 一 2 1 0 8 0 切眼 己回采, 试验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如 图 l所示 。该面位于王家村 以南 5 0 0米 的东 西 带 , 为 低 山丘 陵 , 垂深 6 4 0  ̄7 8 0米 之 间 。 该 面 为 综采 工 作 面 , 走 向长 8 1 5米 , 倾 向长 1 9 7米 , 回采面积 1 6 0 5 5 5 , 平均煤厚 1 . 7 6 m 。 3庚 组煤层 自燃发火分析 3 . 1庚 z o 一 2 1 0 1 0采面发火情况 庚 。 一 2 1 0 1 0采面 2 O l 2年 1 月 5日开始生产 , 生产初期采面月推 进度为 8 0 - 9 0米/ 月,采面推进 3 5 0米后 ,遇到地质构造带,采面从 8 0架开始出现 断层群 ,最大 断层 断距 3 . 0米,采面 出现全岩 ,影响 走向长度 超过 3 O米 ,严重制约 了采面推进 。6月 1 0日由于采面煤 层厚度 发生变化 , 采面 9 0 - 1 i 0架煤层均在顶部,采面推进后顶煤垮 落到采 空区 ,对采面 的防 自燃 发火 形成巨大压力 。由于采面推进速 度较慢,7月 1 9日在采 面上隅角 出现火 区标志性气体 C O ,C 0浓度

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火灾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一、外因火灾防治措施1、井上下分别设立完善的消防器材仓库,仓库内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按照〈〈防灭火规范〉〉的要求,井下各工作地点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包括水管、灭火器、沙箱、沙袋、铁锹、木板风筒等,并设专人管理。

2、严禁一切非生产火源下井,如生石灰及点火工具等;井口20米范围内严禁出现明火及火种。

3、井口房及其20米范围内禁止使用煤炉、电炉取暖,井下严禁用灯泡取暖。

4、井下和井口房内,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专门安全措施,并报矿长批准,且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且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做到:(1)前后两端20m的范围内,必须是不燃性支护,并有消防供水管。

(2)有两台以上灭火器。

(3)焊接地点下方,有不燃性材料隔离火星。

(4)设专职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

(5)焊接完成,由专人进行防火处理,并停留一小时以上观察,确认现场无发火症状后,方可离开。

(6)电焊点与接地线距离不得超过0.5n‰5、井下任何地点不准存放汽油、煤油等各种油脂,擦布、棉纱用完后,要集中存放在加盖的铁筒内,严禁扔、洒在井巷、胴室和采空区内。

6、井底车场、机电碉室、炸药库等必须配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在出口装置向外开的防火门。

7、所有井下人员,都必须熟知工作范围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及使用方法。

8、建立完善的消防供水系统,并保证送到用水点,压力足够,水量不小于0.6m3∕mi∩o9、加强防灭火制度管理,矿井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内灭火器材的放置地点,每季度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矿井消防供水系统、注浆系统、反风系统、防火墙、防火门、消防器材设置点和消防材料库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1>加强采煤高度管理,提高回采速度及回采率,减少浮煤丢失,采煤工作面不得留有设计或规程措施允许外的煤皮和煤柱。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我国56%的矿井开采的是易自燃煤层,矿井火灾是一大特别灾害。

百万吨发火率近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居不下,与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尤其是近几年,重大火灾事故还时有发生,给煤炭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有损于煤炭行业的社会形象,也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火灾防治工作依旧是煤炭企业领导的一项常抓不懈、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 矿井火灾分类1.1 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指由外来热源,如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不良、机械磨擦、电流短路、焊接火花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同时也包括内因火灾处理不当而诱发的外因火灾。

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和严重的灾难性。

例如福建省陆家地煤矿曾经发生一起明火火灾,由于无法进行反风造成了死亡28 人的严重性事故。

由于外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有木材、胶带、电缆、油料等,故对井下可燃材料燃烧特性的熟悉,对我们分析火源、控制火情、减少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

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测试得到了各种材料的基本燃烧性质及火灾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等宝贵的数据,丰富了人们对矿井火灾燃烧特性的熟悉。

1.2 内因〔自燃〕火灾自燃火灾是指煤炭自身的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火灾。

纵观我省煤矿有不少矿井的煤层有自然倾向性,如苏邦煤矿今年年初发生自燃火灾及一些小煤窑的自燃火灾屡有发生等现象也说明了这点。

煤炭并不是一暴露于空气中就自燃着火的,一般需要经过埋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三个阶段。

〔1〕低温氧化阶段特征:煤的重量略有增加,增加的重量等于吸附氧的重量,煤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煤的着火温度降低。

〔2〕自热阶段特征:煤温升高;流经火源后的空气氧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气,在支架及巷道壁上凝有水珠;空气中CO、CO2 含量显著增加。

〔3〕自燃阶段产生大量的C 和碳氢化合物;空气和煤岩温度显著升高;火源出现火焰;巷道中出现烟雾及特别的火灾气味。

矿井火灾预防工作及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矿井火灾预防工作及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㈠切实矿井火灾预防工作1、井口检身工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严禁入井人员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烟火下井,杜绝穿化纤维衣服人员入井。

2、每一入井人员必须携带合格的防爆矿灯、一台自救器。

严禁在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

3、井下禁止使用汽油机和柴油机,严禁吸烟和烤火,严禁使用日光灯和用火炉取暖。

井口和风机房20m以内不得有烟火和用火炉取暖;井下和硐室内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使用过和棉沙、布头、润滑油、废纸等不准乱扔乱放、要及时清理送到地面处理;严禁将剩油、废油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井口20m范围内及井下需要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必须由机电科制订安全措施,并经总工程师、矿长批准,且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方准进行。

4、井下放炮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安全炸药和雷管,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混掺使用。

严禁使用黑火药或其它非矿用炸药,严禁使用过期、变质炸药。

5、井下放炮必须使用放炮器放炮,严禁用明火、明电放炮。

放炮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井下放炮工作只准由放炮员担任,装配引药、装药、连线、检查线路和通电放炮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进行操作。

放炮母线要绝缘良好、无明接头,并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严禁用放炮母线和放炮器作碰火试电。

6、炮眼封泥应用水炮泥,炮眼内先装1~2袋水炮泥,再用不燃性粘土炮泥填满封实。

无封泥、封泥不足或封泥不严,严禁放炮。

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充当封泥。

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放炮,炮眼深度为0.6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二分之一,严禁放明炮、糊炮。

7、机电设备必须取得“三证一标志”方可入井。

井下机电设备运行和维修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和电缆电线,不准打火试电,不准碰线头打信号。

刮板输送机的液力偶合器,必须按所传递的功率大小,注入规定量的难燃液,并经常检查有无漏失。

易熔合金塞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文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文

防治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范文矿井自燃发火是指煤矿井下因煤炭自身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聚集而引发的火灾。

矿井自燃发火不仅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矿井自燃发火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管理制度范文,以期提升煤矿井下的安全水平。

一、总则为了防治矿井自燃发火,保护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责任与义务1.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对矿井的自燃发火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2. 指定专人负责矿井自燃发火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3. 部门、班组的负责人应积极宣传、贯彻、执行本管理制度,确保每个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三、矿井自燃发火防治措施1. 加强矿井巡查矿井负责人应加强对矿井巡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巡查内容包括仓库、矿井进风、出风巷、通风设备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加强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系统是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的重要手段。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通风系统的畅通和正常运转,加强矿井通风设备的维护和养护。

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矿井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燃发火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矿井负责人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并建立相应的知识考核机制。

4. 加强火灾预警与报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矿井火灾预警与报警系统,及时掌握自燃发火的迹象和情况。

矿井负责人应确保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随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定期进行自燃发火隐患排查矿井负责人应定期进行自燃发火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火灾隐患。

排查内容包括环境温度、煤炭氧化程度、通风情况等。

6. 强化煤矿监测与监控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煤矿监测与监控系统,及时获取矿井内部的各类气体和温度信息。

矿井负责人应加强对监测与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切实防止火灾的发生。

7. 安装火灾灭火装备矿井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相应的火灾灭火装备,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火灾扑救。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和矿井防灭火的有关规定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和矿井防灭火的有关规定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和矿井防灭火的有关规定防治煤层自燃以防发火和采煤防灭火的有关规定一.防火1.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消防职能部门的要求,制订地面和井下的防火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2.每一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建立健全火源应管理制度,切实做到:(1)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火柴、打火机等各类火种下井;(2)工业广场内的进、回风井口20米内禁止烟火;(3)井口和井下电气系统,必须有防雷击和短路的保护装置;(4)井下电焊和气焊作业,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5)绝不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爆破材料或进行爆破;(6)严格井下机电设备管理,消灭井下电器失爆;(7)严禁穿纸制品衣服下井;(8)严格火区管理。

3.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健全井下可燃日常用品物品管理制度,切实做到:(1)严禁向地面裂缝、废弃的井口或其它通向井下的通道口出水口堆积存放废渣、废灰、棉纱、布头和其它油类煤块及化学可燃道具;(2)井下严防存放煤油、汽油、柴油、变压器油等高挥发电路易燃物品,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有盖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严禁扔、洒在井巷、峒室和采空区内;(3)井下只能在经过检查各种设备符合防火要求的专用峒顶楼,清洗风动工具;(4)阳沟支护材料的选择和标准,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尽力扩大不燃性支护材料,严格限制可燃性支护材料的使用范围;(5)井下皮带运输机应采用阻燃皮带;(6)井下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7)井下风筒应采用阻燃风筒;(8)井下只能使用抗静电及阻燃型的塑料编织网。

4.凡存放有可燃材料、可燃气体和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都是外因火灾的隐患,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5.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和熟悉自己工作区内灭火器材的场地放置地点和掌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每个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矿井消防灭火系统、反风系统、防火门、防火墙、消防设置点和消防材料库,进行一次大检查。

二.井下外在发火的预防1.目前,所有计划开采煤层均属冒烟发火煤层,均按一级自燃发怒矿井管理。

防止采空区、巷道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燃发火的措施

防止采空区、巷道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燃发火的措施

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措施矿井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措施主要有防止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和防止密闭区自燃发火措施。

因此,从两个方面予以制定措施。

一、防止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减少向采空区漏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工作面的进风顺槽靠近切顶柱处悬挂挡风帘防止风流直接进入采空区;另一方法就是采用均压措施,降低工作面进回风的通风压差,以减小采空区的漏风量。

我矿采煤工作面采取的自燃发火措施主要有:注氮、喷洒阻化剂并辅以黄泥灌浆措施。

现就三种防灭火措施分述如下。

1、注氮防灭火措施①根据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三带”进行抽样监测,根据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的浓度变化值确定是否需要对采空区进行注氮。

②井下选择独立通风硐室放置注氮设备,我矿选用JXZD-300型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经输氮管路将氮气输送至工作面采空区。

注氮采用托管间歇注氮方式,根据发火征兆实时对工作面注氮。

③注氮参数的选择,我矿按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参数和工作面吨煤注氮量进行选择最大注氮流量为234m3/min,注入氮气浓度不小于97%。

④注氮期间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并在工作面上隅角利用监控系统的氧气传感器显示的氧气浓度值进行监测是否停止注氮,当氧气传感器浓度显示值小于18%时即停止注氮。

⑤在注氮期间有专人进行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气体浓度的检测、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注氮并及时汇报调度室进行处理。

2、阻化剂防火措施①选择阻化剂的类型按照《煤矿安全规程》No268规定进行选择阻化剂类型,我矿选用CaCl2进行井下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的防灭火。

②采用WJ-24型阻化剂喷射泵,采用移动式系统,在两顺槽巷各布置一台,进风顺槽在工作面上端头设三通,一通过高压胶管输送到工作面,另一通在工作面端头处靠近采空区接雾化器;在回风顺槽利用高压胶管直接接至工作面。

③根据设计部门喷洒工艺设计,阻化剂浓度20%,每天消耗溶液1.5m3,在每日的准备班对工作面顶、底及浮煤与采空区进行雾化或喷洒。

矿井防灭火设计

矿井防灭火设计

XXXX有限责任公司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通防科2020 年 3 月 15矿井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一、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根据甘肃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4对XXX公司煤进行了煤的5自燃倾向测定:煤的吸氧量Vd)分别为0.65cn3/g,该煤层为^类自燃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

二、煤的自燃分析预测依据矿井地质报告,该矿井煤层属^类自燃煤层,发火期为3〜6 个月。

矿井开拓方式为竖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在工作面开凿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过程中应注意工作面回风顺槽及运顺顺槽的支护方式,尽量确保煤壁不外露与风流中,形成风流与煤层隔绝态势。

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杜绝煤层长时间暴露于风流中。

三、煤层的自燃预防措施(一)开拓开采方面的预防措施为阻止煤层自燃,回采时应加快速度,减少丢煤,防止采空区过多的漏风,并且在采空区及时注浆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通风预防措施与通风设施本矿井通风方法为中央并列抽出式,进风斜井、措施斜井、副立井进风,主立井回风。

井下通风系统较为简单,布置合理,无串联通风,只要严格管理在通风方面不会造成煤层自燃。

井下的通风设施主要包括:风门(进、回风巷道之间的通道设置)调节风门(控制风流的独立回风巷中)生产中必须加强管理,经常检查维修,杜绝风流短路或者风量不足严重漏风现象存在(不包括少量人为漏风通道),从而造成局部煤层发生自燃发火现象。

(三)监测方面的措施井下防灭火主要以防为主,因此经常性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主要观测站布置在煤层运输、回风巷和工作面后采空区侧井布置CO和温度传感器。

设计中配备了综合监控系统KJ70X型)、各种防火测试仪器仪表。

第二节防灭火方法由于本矿井煤层属^类自燃煤层,设计采用黄泥灌浆和注氮防灭火方法。

一、31503工作面黄泥灌浆防灭火设计(一)灌浆系统利用风井地面工业场地黄泥灌浆站安设SZ-LHZJ60型制浆机,功率45KW, 土水比为1:6。

矿井火灾防治

矿井火灾防治

四、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 (一)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燃 1.视力感觉 2.气味感觉 3.温度感觉 4.身体不舒的感觉 (二) 气体分析法 气体分析法是利用仪器分析和检测某些指标气体的 浓度变化,来预报煤炭自燃的方法。 1.指标气体与预报指标 目前,我国常用的指标气体有CO、C2H4、C2H2 、 C3H8、 C2H6等,预报指标有CO和C2H4绝对量、火灾系数 、链烷比。
第四章 矿 第四节 预防自 井防灭火技 燃的开采、通风 井下易发生的术地点经常有: 措施
1.采空区,特别是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且留有大量 浮煤的采空区;
2.煤柱内; 3.煤层巷道的冒空跨帮处; 4.地质构造附近。 一、选择合理的矿井开拓系统 合理的开采系统应符合:(1)对煤层的切割少;(2)系统 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路短,通风风压低,通风设施 少,矿井内外部漏风小,采(盘)区或区域划分合理;(3)有 利于灾害的预防,便于灾变时人员撤离。
6.井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装置消防列车。消 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 定,不得挪作它用,并按期检查和更换。
7.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 库、井地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 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 、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 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一、地面火灾的预防规定 1.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 的地面及所有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厂等处的防火 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 。木料厂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矸石山、炉灰场不得设 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内有煤层的 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 合建筑,必须用不然性材料建筑。 4 .进风井口应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 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5.进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 炉取暖,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然材料砌筑 ,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6.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并经常保持200m3以上的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矿井火灾的危害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安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井下空间狭小,矿井通风及巷道联通关系复杂,供风量有限,发生火灾时人员避灾会受到井下环境条件的限制。

(2)煤矿井下到处都存在大量的易燃物,火灾极易发展蔓延,高温火烟在巷道流经的路程上,掺入新鲜风流时,将会在掺风地点形成新的火源。

(3)产掌大量的高温火焰及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能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CO、CO2等,这些气体随高温火烟一起流入井下各作业场所,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4)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矿井火灾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热源,而且由于火的干馏作用,使井下可燃物(煤、木材等)放出H2和其它多种碳氢化合物等爆炸性气体。

因此,火灾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灾情及伤亡。

(5)火灾烧毁设备和煤炭资源。

井下发生火灾,因灭火措施不当或拖延时间,往往错失灭火良机,使火势扩大,这样就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

有时封闭火区也会导致一些设备长期被封闭在火区而损失,造成大量煤炭资源呆滞,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6)火灾使井下风流逆转,导致灾情扩大。

矿井火灾发生后,高温浓烟流经区域的空气发生变化,温度升高。

井巷中产生火风压。

火风压一方面使矿井总风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造成矿井通风网路风流方向变化,从而使烟气的流动失去控制,造成通风系统紊乱,进一步扩大灾区范围,使更多的井下人员受到火灾烟气的毒害,同时给井下的安全撤退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危险,增大了事故损失和灭火救灾的困难。

2 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2.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往往酿成重大事故。

在矿井火灾的总数中,外因火灾所占比重虽然较小(4%~10%),但不容忽视。

据统计,国内有记载的重大恶性火灾事故,90%以上属于外因火灾。

做好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

防止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

防止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

.内蒙古蒙西矿业有限公司库里火沙兔煤矿防治自然发火的措施编写:内蒙古蒙西矿业有限公司库里火沙兔煤矿通防部审核: 杨俊刚边振坤彭海岷魏华峰批准:郭纯阳2016年5月3日修订2016年5月5日实施本矿井9煤层属Ⅱ级自然煤层,根据初设安全专篇说明书,采用灌浆防灭火系统为主和配备阻化剂防灭火系统作为辅助的防灭火措施。

一、防治自然发火措施(一)、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1、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减少采空区漏风。

2、尽可能提高盘区和工作面的煤炭回收率,减少丢煤。

3、选择合理的工作面推进度,防止浮煤自燃。

采用条带跳采推进法及时封闭条区采空区,防止采空区浮煤氧化自燃。

(二)、通风方面的措施1、采用合理的工作面配风量,减少采空区漏风,缩短氧化带宽度。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作面配风量,降低工作面发火的危险性。

2、均压通风。

采用风机和风窗配合的办法来调节风压,使工作面的风压与其采空区的风压保持平衡,从而制止新鲜风流供给采空区,以防浮煤自然发火。

3、密闭堵漏和喷浆堵漏。

对采空区及时封闭,用移动式注浆泵通过钻孔向采空区注凝胶,杜绝采空区漏风。

4、挂帘堵漏风防灭火。

在工作面下隅角坚持挂风帘,以改变此处风量的方向和增加进风通道的风阻。

5、对服务年限长的主大巷,盘区大巷进行锚喷支护,封闭巷道煤壁与空气的接触,防止巷道煤壁氧化自燃。

(三)监测方面的措施为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生产期间可逐步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及束管监测系统,尽早发现发火征兆,及时防止火灾进一步扩大。

二、综合防灭火措施(1)、阻化剂防灭火1、设计依据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Mt/a,移交1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系统,走向长壁采煤法。

010901回采工作面平均采高为3.60m,煤层为Ⅱ级自燃煤层。

2、阻化剂的选择选择阻化剂,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来源广泛,货源充足,购置方便、价格便宜;(2)阻化率高,阻化寿命长;(3)配制容易,井下使用操作方便,工艺过程简单;(4)对井下设备和金属构件腐蚀性小,对人体无危害。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煤矿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企业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能源。

目前,随着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给企业效益带来了影响,而且对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本文主要对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和防治自燃的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煤层;自燃发火;防治措施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其中煤炭自然发火引起的矿井火灾占总发火次数的90% ~ 94%。

我国大中型煤矿生产企业自然发火矿井占56%,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占累计可采煤层数的60%。

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高达400 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 000 次。

煤层自燃主要是指暴露在空气中的煤,在经历氧化放热之后温度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温度升高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达到着火点(300-500℃)的时候,煤层自身就会燃烧,这种现象就是煤层自燃。

为了能够将煤层自燃现象有效防治,企业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煤层自燃发火规律进行充分掌握,并且要了解引起煤层自燃发火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煤层自燃的有效防治。

1.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1.1煤具有自燃倾向性且呈破碎状态堆积至一定厚度当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较大的煤遭受到挤压而破碎并沉积到一定厚度的时候,煤便有可能自然发火,而堆积地比较薄的一些浮煤因为产生的热量比较少而且蓄积的热量条件差,所以很难发生自然发火的现象。

针对煤的破碎程度与煤自燃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般情况下,浮煤积攒到1 毫米左右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自燃;其中在浮煤堆积的厚度方面,前苏联的一个学者曾经也提出过浮煤自燃的临界,他指出浮煤堆积的厚度达到40 厘米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自燃。

但是在实际上,浮煤自燃的临界厚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根据煤自身的特性、煤体温度以及漏风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应该依据煤矿现场的实际状况确定浮煤自燃的堆积厚度。

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一、矿井防火措施(一)、矿井防火的一般措施1、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都要建立防火措施和制度。

2、防止火烟入井。

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3、进风井口装设防火铁门。

4、井口附近和每一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都应设置消防材料库。

5、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6、井口房和井架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1、防止明火点燃。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上述作业时,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2、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引燃(1)、预防电气设备失控引火,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都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正确运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

(2)、预防机械摩擦引火,对机械设备要安装良好,经常检查维修,保证设备不“带病”运行。

(3)、防止爆破引火,严禁明火放炮。

3、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三)、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1、开采技术措施(1)、选择合理的煤柱尺寸,尽量少留煤柱。

(2)、选择后退式开采顺序,提高采出率。

(3)、提高开采速度,在自燃发火期内将工作面煤炭采完,并及时封闭采空区。

(4)、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防止漏风,主要通风机与风网匹配,通风设施布置合理,质量可靠。

2、采用惰性气体防火我矿投产后,计划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特别是要向放顶煤工作面注入氮气,预防煤炭自燃发火。

3、巷道局部充填在巷道局部地区,如片帮、冒顶地点、煤柱受压破裂地段,采用木板、红砖、砂浆等材料构筑封闭墙,然后在墙内用砂子、黄土或泥浆充填密实。

二、矿井灭火措施(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措施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设法弄清火灾情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迅速报告调度室。

2、调度室在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方案,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

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燃发火隐患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煤渣堆放区、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管道等。

三、责任部门1. 煤矿公司/矿主单位:负责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2. 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对煤矿存在的自燃发火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3. 煤矿生产部门:负责煤矿自燃发火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及时处理自燃发火隐患。

四、管理要求1. 自燃发火危险性分级根据实际情况对煤矿自燃发火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2. 自燃发火隐患排查定期对煤矿各个生产点进行自燃发火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3. 预防措施落实制定科学的自燃发火预防措施,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4.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煤矿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处置。

5. 资料记录和统计分析建立煤矿自燃发火事故的资料记录和统计分析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措施。

六、处罚规定对违反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经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后生效,如有修改或调整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 对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煤矿自燃发火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煤矿单位和从业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煤矿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自燃发火的研究与防治相关专题:科技动态时间:2011-11-15 20:11 来源:阿里巴巴化工价格库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各矿针对以前在矿井井下煤炭自燃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就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的机理与规律等问题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煤矿井下防灭火的适用新技术,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等在其它矿区应用的先进技术本文限于篇幅没有进行论述。

1 煤炭自燃的研究1)煤炭自燃研究有新进展由西安科技学院完成的“煤氧复合过程及放热强度测算方法”,通过测定兖州矿业(集团)公司东滩煤矿3#煤层所采煤炭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速率,根据煤的分子表面活性结构可能与氧复合过程的键能变化量,计算出了煤炭复合放热强度,在此类研究中是一个突破。

煤炭自燃过程的实质是煤体氧化放热和散热这对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

当发热大于散热的时候,煤体的热量得以积聚,温度升高,最终导致自燃。

因此,研究煤炭的自燃,首先应当研究煤的放热强度。

煤体热量产生的最主要根源是煤氧复合,但是由于常温下的煤氧复合速度缓慢,人们一直未能解决放热强度的直接测定问题。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煤炭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型,推出了煤体表面分子存在的7种活性结构,这些活性结构是常温下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主体;煤表面活性结构与氧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化学吸附和三步化学反应过程,根据每一步反应时化学键能的变化,可以推算出化学吸附及反应每生成1molCO、等气体产物的平均键能变化量;通过实验可以测定出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CO及的产生速率,若煤氧复合消耗的氧全部转化成CO和,两者的产生量和各自的实际生成量成正比,则依据耗氧速率、CO和产生速率就可以计算出煤氧复合放热强度;若煤氧复合消耗的氧除了实际生成CO和以外,其余的均与煤发生吸附,那么据此同样可以计算出煤氧复合的放热强度;由于煤氧复合时实际消耗的氧一部分与煤发生化学吸附,一部分与煤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还有一部分与煤反应生成CO 与,故煤氧复合的实际放热强度则应当介于上述两者的计算结果之间。

2)煤层自燃发火规律研究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通风处开展了对煤层自燃发火规律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防灭火的有效措施。

综合机械化开采分层开采时煤层的自燃发火明显存在以下规律:第一,就发火点在采空区的分布而言,中部的发火几率低,周边的发火几率高,分别占到综合机械化开采分层采空区发火总次数的10.7%和89.3%,可称为“发火的空间分布规律”。

第二,就发火点的生成与工作面的回采关系而言,本分层回采时引起本分层采空区发火的几率低,下分层及邻区准备和回采时引起上分层或相邻采空区发火的几率高,分别占到综合机械化开采分层采空区发火总次数的14.3%和85.7%,可称为“发火的时间分布规律”。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时的煤层自燃发火有以下特点:第一,就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采空区而言,发火主要威胁仍然来自相邻的采空区,而非本工作面的采空区,分别占到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作面采空区发火总次数的86.7%和13.3%。

第二,采空区发火的重点部位在相邻的采空区“两道”和停采线,分别占到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作面采空区发火总次数的60.0%和26.7%(分层综合机械化开采为42% 和40%);与分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的采空区发火相比较,“两道”的危险性有所上升,而停采线的危险性有所下降。

第三,顺槽及切眼顶板煤柱发火十分严重,占与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相关联的发火总次数的34.8%,是采煤工艺变化带来的一类特殊类型发火。

另外,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时煤层的自燃发火期有缩短的趋势,这仍然是由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巷道布置特点所决定的。

此项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各种防灭火技术的效能及最大限度减少自燃发火次数,就须高度重视实施各种防灭火措施的相对时间问题;有必要对采空区内部风流运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准确地指导各种防灭火措施的实施。

3)煤炭自燃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煤炭自燃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认为应当以煤炭对自燃的敏感程度和外在的开采条件作为评价的基础,并且还应当对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方法存在的某些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煤炭的自燃发火是煤的内在特征(包括煤的自然物理特征和埋藏地质条件)与开采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以此为基础研究出了多种煤炭自燃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预测方法。

其中,以煤的内在因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就有交叉点温度法、Olpinski 指标、吸氧法、绝热氧化法、煤的初始升温率(IRH)和总温度上升值(TTR)预测方程等。

尽管有大量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对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进行分类,但是没有哪一种测试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各种因素。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无法模拟井下的条件,所以不能够只用单一的某个或者一组实验数据来对煤的自燃发火危险性进行分类评价。

因此,许多学者综合了煤炭自然发火倾向性和煤层开采条件等外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出了潜伏期法、模糊聚类分类法、经修正过的Bystron和Urbaski分类方法等。

英国诺丁汉大学综合考虑了煤体本身的物理特性、地质条件、采矿技术三种因素而开发的专家系统,采用实验室分析结果、地质资料和开采参数来评价煤层开采现场的自燃发火危险程度,其评价指标的计算采用经过修正的Bystron和Urbaski方法,在对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同时可以向咨询者提出建议性的预防措施。

此项研究指出:即使是最现代化的专家系统评价分类方法,其评判指标中的外在因素权值仍然取决于人的主观评价,尚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并且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各种评定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4)采空区自燃研究获成果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兖州矿业(集团)公司东滩煤矿共同开展的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最近获得了新的成果。

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

据统计全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中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大约占到47%,而且绝大部分发生在采空区附近。

因此,研究和分析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性。

而且也降低了综采工作面的防灭火费用及减少了自然发火所造成的损失。

该项成果是根据采空区顶板的冒落压实状况,通过采空区流场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出了采空区内自燃“三带”的分布状态;通过对采空区内遗煤温度和气样成分的观察分析,验证了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结合采空区遗留浮煤的分布状态,充分地阐明了“两道两线”(进风道、回风道、切眼线和停采线)是采空区内发火最危险的部位,也是采取防灭火措施的重点部位。

在此项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人员通过对顶板的冒落压实状况、遗留浮煤分布状况、采空区流场及试验工作面的测温取样分析以后获知:工作面的开采初期,自燃“三带”在采空区四周均存在;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形成了上下巷道“三带”、中部窄的形式。

而且,考虑到采空区四周也是浮煤堆放较为集中的地点,因此采空区的易自燃部位可以判定为进风道、回风道、切眼线和停采线附近,这也是对采空区实施防灭火措施的主要理论根据。

东滩煤矿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上、下顺槽注阻化剂,并且在切眼线和停采线附近重点喷洒阻化剂等措施,均取得了比较好的防灭火效果,安全采出煤炭120万t。

5)自燃隐患预测技术与应用为了减少自燃发火事故、确保工作面顺利回采,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开展了煤层自燃发火隐患预测应用技术的研究,对矿井安全生产以及提高生产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巷壁煤柱煤体破碎区及顶煤破碎区进行测量。

在断面顶部和两帮各设 3个点,每隔3~5m设1个测量断面,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煤巷红外探测数据处理与位置反演系统得到火源探测结果的平面图、立体图、测点变化趋势图和隐患点位置、温度等。

根据红外探测数据和现场煤体破碎程度判定,在可疑点布置测温、测气点,测温电阻和测气采管送入Φ20mm钢管,环氧树脂固化20~50mm,每天监测1~2次。

采空区自燃隐患预测主要采取气体指标分析预报办法。

采空区取气样有埋管取样和钻孔取样。

埋管是在工作面回风侧预留一段距离的管路,在管路中布置束管,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方位性差,但可控程度高、使用时间长,同时可以判断采空区“三带”,对采空区整体处理有指导意义。

利用钻孔则需要向采空区施工钻孔,这种方式工作量小、方位性好,但是影响因素多,容易出现塌孔。

观测管入口设在工作面切眼以外50m处,每天抽取气样分析。

25天后工作面推进108m,观测点氧气浓度由20.4%降至3.3%,甲烷浓度由0.21%升至5.10%,说明观测口已进入窒息带。

定期在采煤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等地点人工取样,然后进行气体分析,用CO绝对产生量预报指标法进行计算,测出进、回风巷各自的风量,从而判断采空区是否发生自燃发火隐患。

已封闭的联络巷、废弃的溜煤眼等地点可以预留1路束管,利用其取样分析。

2 红外探测技术在矿井防灭火中的应用1)在东滩煤矿的应用兖州矿业(集团)公司东滩煤矿在4308工作面轨道顺槽的巷道中应用了红外探测的先进技术,预测准确,方便适用,为煤矿防火预测和探测隐蔽火源带来了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兖州矿区的各个煤矿原先对于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普遍采用的是气体分析法,依照煤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种类和多少来判断煤炭自燃发展的情况,无法确切地判断煤炭自燃的实际位置。

研究人员发现,发光物体在发出可见光的同时,还会发出一系列不可见的电磁波,例如红外电磁波等。

火源也是如此。

在隐蔽的地点,当煤炭自燃的条件形成以后,随着煤层温度的增高,红外辐射场的强度也会逐渐地增大。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自燃煤体的温度升高时,其辐射的能量会大幅度增加(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同时考虑所测煤体的密实程度),因此可以利用红外电磁波来探测隐蔽的火源。

依据红外探测技术原理研制的仪器不同于一般的直读式仪器,要想知道测点的温度,还必须根据各个探测点的位置和测得的红外场强度画出一道相应的曲线,并对之进行分析和解释。

东滩矿4308综合机械化开采放顶煤工作面轨道顺槽的另一侧是4309工作面的采空区。

在4309工作面的采空区内有多处浮煤自燃,高温点的位置难以准确判定。

为此,他们采用防爆红外探测仪进行了隐蔽火源的探测。

在4308轨道顺槽的沿空侧每隔2.5m布置一个测点,对4309采空区进行探测,并且将探测到的红外辐射场强度数据绘成曲线,120~160m处为正常场,30~90m段出现低温氧化反应,95~100m段出现强烈氧化升温反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高温点;然后用打钻测温进行验证,情况基本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