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一)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一、引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体的结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土体与基础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学期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土的应力分析、地下水流动、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本的学习、实验的实践和习题的考核等方面全面提高了我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此期末总结中,我将从学习的内容、实验的实践和应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学习内容1. 土壤力学性质的学习:本门课程首先讲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级配、孔隙比、堆实度等,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

2. 土的应力分析:土的应力分析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了土体受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计算土体内应力和应变的计算方法。

3. 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流动对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地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

课程讲解了地下水流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对土体的影响,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

4. 地基承载力与变形: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核心内容,学习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与土质、开挖等因素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土体的变形特性和变形机制,深入理解了地基的变形原因和控制方法。

5. 基于基础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安排了一些基础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实践1. 水贯入试验:在本学期的实验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水贯入试验,通过观察水贯入试验过程中的现象,了解了土壤的渗透性质,并学习了水贯入试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土体的压缩性质,掌握了压缩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剪切试验:剪切试验是土壤力学研究中的基本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土壤的剪切性质,学习了剪切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感悟

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感悟

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感悟土力学是工程力学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土地及其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考虑到土地在构造物施工时所发挥的作用的影响。

土力学的理论在岩土工程领域非常重要,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岩土工程师必须准确理解并运用土力学的原理。

本文将对土力学的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以期能提高学习效果,丰富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强化学习者的土力学理论知识。

一、课程内容土力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集中在岩土力学、桩基本原理、地基桩和墙抗压、粉碎土力学等内容之上。

在岩土力学方面,学习者需要掌握岩体的结构特性和变形特性,同时要了解岩体变形破坏的机理,以及岩土层之间的作用机理。

桩基本原理中,需要学习者了解桩基的类型、外布状物的变形、内容物的可靠性等。

在地基桩和墙抗压方面,学习者要掌握桩基的受力情况,熟悉地基桩的设计规范及抗压破坏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粉碎土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破坏力学定律,包括裂缝和滑动规律以及有关塑性理论,以及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研究。

二、教学实践土力学课程的任务重大,务必要从教学实践着手,使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应深入浅出,以便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图片、模型等展示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小组比赛等方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学习土力学的兴趣。

三、实践感悟土力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课堂讲授内容和教学实践,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劝导学习者有效开展学习活动,让学习者能够能够对土力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要加强学习者间的联系,注重他们之间内容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更全面、系统的土力学理论,以备将来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很久以前,上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后都会有一个讨论时间。

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其实很有必要,它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也一样,因此我把他作为讨论课的主题。

今天这堂课的整体感觉是:课前准备充分,授课环节设计合理,课件图片资料齐全,课堂气氛活跃。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有待加强课前,我先通过QQ群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情况。

再通过网络搜索一些相关内容和知识点作为讲课的素材,事实证明,网络资源是无穷无尽的。

但是,我在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以后,学生却提不起精神来听课。

原因很简单,枯燥乏味,大家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对于课堂,大家就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所以,这门课如果想做好,还得适当的加入一些直观感性的东西,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只能是为课堂提供一些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否则,只能是生搬硬套。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了老师们在讲台下面实验的场景,并且配合了声音效果。

因为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为我增添了更多的直观感受,很多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围在我的身边,让我现场演示刚刚得到的成果。

看到同学们这么感兴趣,我心里很是欣慰,因为看来大家对这门课还是有一定兴趣的。

但是,毕竟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亲身实践操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接着,我便将PPT制作成立体结构的演示模式,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感受到自己亲自参与实验带来的收获。

这样的话,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官,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3、在对抗赛中“丢了西瓜捡芝麻”,忽视了课堂的主体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课堂上的每一项实验都是为了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融汇贯通。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对学生的鼓励没有到位。

大多数同学在这次课上,由于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取得的成绩不太理想,这样就挫伤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土力学学习心得

土力学学习心得

土力学学习心得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岩土体的力学行为的学科,是力学、地质学和岩土工程的交叉学科。

在近几十年里,土力学一直是国内大学土木工程院系课程及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地球工程及环境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科知识。

在进行土力学学习时,首先要认真领会土的物理性质,了解它们的结构特性。

其次,要弄清楚土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力学模型及数学关系,特别是土的多力学性和非线性特性模型的研究。

紧接着,要仔细研究不同条件下土体的力学变形动力学过程,它是一种连续的各种非线性缺陷的协同机构,具有抗力、抗变形、抗剪切、抗压缩能力等,以及来自土中本身和环境影响的表现特性,如弹性、韧性、可塑性等。

在土力学实验室中,学生既可以实际操作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开展各种实验研究,又可以模拟实际的土力学问题,进行用不同的条件,求解土力学方程,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模拟分析,以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复杂土力学问题。

作为一名追求实践性教学的土木工程学生,我非常珍惜在国内一流高等院校里学习、实践土力学的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难懂的土力学概念讲解得充分明白,以深刻的理论讲解,真正使我切实体会到土力学在岩土体力学应用研究中的重要的贡献。

本科阶段的学习最终让我对土力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了解了土力学在环境工程上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在建设工程领域,土力学成为了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

而且,学习土力学的过程中,培养的多的不仅仅是力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不同现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将学术知识转化成实践建议和提供参考意见的能力,这些都是土力学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经验。

土力学基础工程总结(通用15篇)

土力学基础工程总结(通用15篇)

土力学基础工程总结第1篇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很荣幸在弋阳二中青蓝工程四期的首次讲座是朱志华老师,朱老师是“首届凤凰园丁奖”获得者,她的讲座主题是“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进步”。

朱老师推己及人,着重强调反思,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体会,把对教学的理解和育人经验倾囊相授,使我获益良多。

在讲座过程中朱老师从三个方面和我们谈起教师该如何反思、调整、进步。

一是反思自己到底要教什么?“学是为了不学”,一位好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能独立自主,学会为人处世,质疑问难,自如地应对事物的变化。

为此,教师不但要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要授之以渔,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利用课堂上的小事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二是反思自己到底要如何教?教学伊始,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激疑,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同时可以恰当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收获成功解题的喜悦和成就感,用表扬和鼓励及时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继续努力、进步。

三是反思自己做对了吗?教学后,要回顾课堂表现和教学效果,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善于挖掘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以增进师生的学识见闻,提高其思想的高度和格局。

朱老师着重强调了“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事物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它吸引。

据此,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用正面指令代替错误强调,以减少错误的频发率。

如用“停下来”代替“不要跑”,“安静一点”代替“不要说话”等,使事情向预期转变。

朱老师的讲座情深意切,使我倍感鼓舞,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心和培养。

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机会,和优秀教师沟通交流。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的重大。

在这个优秀的集体下,我更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教书育人、更上一层。

土力学基础工程总结第2篇一、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层情况,并据此进行基础设计。

土力学学习心得体会

土力学学习心得体会

《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会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会分享一下。

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广信教授对土力学岩土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

这种科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理解和学习的方式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觉得很新颖.很立体。

他认为哲学源于岩土.岩土充满了哲学。

分析时他提出岩土是人类最早接触和最早使用的材料.旧、中、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人类使用岩土材料的水平;几大古文明(古希腊、古希伯来、古印度、两河文化、印第安人、古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上帝(神)用土创造的。

而且还指出土层的厚度与文明、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人类耕耘营造.生生不息.建造了宏伟的楼堂殿宇、大坝长堤、千里运河、万里长城.创造了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岩土材料以其与人类间悠久而密切的历史渊源而出现在哲学命题中。

根据自身所学所感的总结.李广信教授归纳出:一方面岩土作为非连续性、多相性和古老的天然材料.形成其性质的复杂性和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

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

大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展的因素。

对《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教学思考

对《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教学思考
沉 降 两 种 方 法 分 层 总 和 法 与 《 范》 的 规 法
课程的 “ 三个 任务 、两个 实验和 一 条主 线” 经过理 论 知识 、 实践 能力 的培养 与创
新 能 力 与 个 性 化 充 分 体 现 。 取 得 圆 满 的
教 学 效 果 。 ◆
艺 、 技 术 相 结 合 。 过 对 该 课 程 的 归 纳 新 通 总 结 为 三 个 任 务 、两 个 实 验 和 一 条 主 线 来 贯穿 于整ຫໍສະໝຸດ 课 程 的教学 之 中,使 学 习
1 3 4
意识和 能力 ,深 刻领会 到 由于土 的工程
性质 的千差 万别 ,必须 室 内试验和 现场
对《 土力学 地基 与基础 》 学 思考 教
口 邵 政 胜
( 宁地 质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宁 辽 辽 丹东 18 0 ) 0 8 1
试 验 测 试 土 的 各 项 物 理 性 质 指 标 和 力 学
性 质 指 标 , 养 严 谨 、 肃 、 真 负 责 的 培 严 认 工 作 态 度 , 自动 手 测 试 , 强 同 学 高 度 亲 增
的责任 感 。并且有 意识 地利 用计算 机进 行 分 析 讨 论 , 这 一 训 练 对 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解 决 实 际工 程 的基 本 能 力大 有好 处 。 同 时 注 重 生 产 实 习 的实 践 环 节 ,有 意 识 地 增 加 对 土 力 学 地 基 基 础 的认 识 , 到 施 工现场 真正 感受 到地基 基础在 整个 建筑 物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并 有 较 深 刻 的 影 响 留下 许 多 疑 问 , 为 之 后 土 力 学 地 基 基 础 的 学 习奠定 一个好 的开端 。
工 程 的 能 力 。 土 力 学 地 基 基 础 是 理 论 性

土力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土力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课程目标与定位
土力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 的问题。
课程定位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为后续的工程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础。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教学
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土中应力 计算、土的压缩性和沉降、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等。
为了适应现代土力学发展的需要,应定期更 新教学大纲,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纳入 教学中。
优选教材
选择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以保证 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践环节的加强与完善
加强实验环节
通过设计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02
03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 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提高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5
结语
土力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学科交叉性
土力这给
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理论与应用并重
土力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广泛的 实际应用,二者并重是教学的关键。
完善实习环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现场进行实习,使学生 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强化实践考核
制定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激发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土力学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例,激发学 生对土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01
培养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学习资料 和网上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作者:孙凌云陈宜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5期摘要:《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138-02一、前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包含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部分内容,以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赵明华主编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1]这本书为例,全书分为两大模块,土力学模块包括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性。

地基基础模块包括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基坑工程、区域性地基及其他、地基处理。

土力学主要解决三大问题:渗透问题(2.6.6节)、变形问题(3、4章)、强度问题(5、6章)。

地基基础主要解决地基基础的设计计算、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7~12章)。

基本概念多,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多,计算假定多,学生理解难度大,一节课听完,经常云里雾里,鉴于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

二、教学实践内容1.引入工程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在进行新章节学习之前,引入几个典型的工程案例,以此说明学习土力学地基基础的重要性,如1998年洪水,九江大堤溃坝,进入土的渗透性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管涌和流土;比萨斜塔等工程案例说明了土具有压缩性;上海“楼脆脆”事件,进入土压力章节的学习。

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学好本门课程,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辅以图片、视频帮助理解概念。

在讲到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时,有9相指标,利用三相比例关系草图,分别是质量与质量之间、质量与体积之间、体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土力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土力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土力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土力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土力学心得体会《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会在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会分享一下。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

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

大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展的因素。

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

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

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思考。

也使我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晰的抓住主要矛盾。

比如:岩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数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

土力学学习心得

土力学学习心得

土力学学习心得第一篇:土力学学习心得土力学学习心得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

在学习土力学中,你会联想到你所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知识,是一门既广又专的学科!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土力学这门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内容。

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渗透特性。

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关的工程问题。

而本册土力学书中前三章便是研究土体的这些物理及力学特性,而后五章便是研究土的一些工程问题:第四章压缩固结是研究土体的变形问题,第五章抗剪强度和第六章挡土墙土压力是研究土体的强度问题,第六章边坡是研究土体的稳定问题,而最后一章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研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将土体本身特性和其力学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效应力原理:σ=σ'+u。

其含义是,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孔隙应力u和由土骨架承受的应力(有效应力σ')。

有效应力原理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提出,贯穿于整个土力学课程。

下面,我通过有效应力原理为主线来梳理整个土力学内容: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

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确定在渗流条件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进而通过判断有效应力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发生流土。

研究土的压缩与固结时,通过单向固结模型模拟的土体固结过程就应用了有效应力原理。

其描述为: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超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这是整个土体压缩与固结研究的基础。

研究土的抗剪强度时。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二篇)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二篇)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土力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得到了一些有关土壤力学的实践经验。

在土力学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惑,但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土力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

在学习土力学的初期,我发现自己对力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很多动力学、静力学的概念和公式都需要我反复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土力学的过程中,我经常查找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

其次,土力学学习需要深入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土壤是由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多相复合体,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力学行为。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了解了土壤的颗粒组成、颗粒间的作用力和孔隙结构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黏性土和砂土,我通过实验观察了它们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和流动性质,并发现了它们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此外,学习土力学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分析。

在工程中,经常需要设计和计算土壤的承载力、沉降和变形等参数。

通过学习土力学,我掌握了一些土壤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

例如,对于有限元法的计算,我学会了如何建立合适的模型和边界条件,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除了理论和计算,我在学习土力学的过程中还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参与实验室和工地的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并使用土壤试验仪器,如剪切仪、压缩仪等,在实验中熟练进行土壤抗剪、压缩等试验,并识别土壤样品的类型和特性。

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讨论和交流,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观察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土壤力学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而言,土力学学习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土力学,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土壤力学的学习,我对土壤在工程中的行为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总结《土力学与基础工程》1998年评为优质课程以来,在校、院、系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继续创新,不断改革,目前经过5轮32个教学班的教学与实践,证明教改思路对头,教改方向明确,课堂教改效果显著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1 1999.12省教委批准立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已属于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

目前课题研究,在省教委和学校的支持下,已开展了3年工作,到2004年上半年结题。

2002.7.7省教委派专家组到学校检查,对其教改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获得优良成绩)2 2001.4学校在建工系召开系主任会,就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课题主持人进行了现场观摩交流。

3 2000.4课题组主持并邀请了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工学院、山东水专(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同行老师,研讨了土力学的教学大纲。

4 课堂教学改革效果非常显著,并经学校督导员多次实地听课检查,得到充分肯定,并向全校工科老师进行了一次观摩教学。

5 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已受到省内外高校的注意和重视。

2002.12.5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的全国土木院、系(主任、院长)第六届工作会议上,课题组作了题为“教育创新与多媒体教学”的大会发言,2003.3.20在长春,课题组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土建类高校21世纪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研讨会。

两次会议的大会发言及其交流的成果受到欢迎并产生了影响。

6 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已申报批准,列入教育部的国家级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之中,成为土建类子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7 高等教育出版社邀请我校主编两门课程,提出首先编写土力学,并与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套。

8 4年来经过艰苦努力,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了6个多G的资料,扫描了国内外教材和多门工具书、构造手册的有关图表,建立了一个翔实可用的资料库。

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一)

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一)

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一)论文关键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研究型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论文摘要]在多年的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以研究型教学方法为本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既可解决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在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

1引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众所周知,所有建筑物都坐落在地基上,都通过基础把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上部结构的稳定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房建、水利和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兴建均离不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论支持。

该课程涉及的工程问题复杂多变,有时甚至出人意料,而且解决的手段和方法通常都不是唯一的,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研究型教学模式,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因素的作用,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又充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

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开展创新性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说服性。

因此,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用教师精讲为主、学生自学为主等方式,寓启发式和工程实例教学于其中,各种方法相得益彰,取长补短,这样既可解决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立足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需专业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2教学方法2.1以研究型教学为核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点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其它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体会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体会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体会在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实践中,教材应当选用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基本概念要讲透,常规实验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做,基本的计算要讲清公式的推导,利于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质量。

标签: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方法体会0引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房建、水利和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兴建都离不开它。

作为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讲授好该门课程,使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现就本人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1教材的选用教材的选用非常重要。

目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很多。

有本科层次的,有高职高专的,有中职学校用的。

即便是高职用的,针对专业不一样所采用教材也应不一样。

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要求教材具有的特点是理论讲述尽量简化,内容主要是土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阐述一些典型的基础工程、岩土工程经验,再辅以部分工程实例。

2基本概念的教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工知识,并能运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为此,在讲授时要把基本概念讲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较多,讲解时必须注意方法,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头绪多而零乱,运用时不知从何下手。

比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共有十几个,采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和牢固记忆。

在讲土的饱和度时,先说明土中存在水和气体,即具有孔隙性,若把干土放在水中会观察到气泡从水中冒出。

而饱和度是指土体饱水的程度,是反映土的吸水性和容纳水的持水性的间接指标。

土要吸水和容纳水必须有土以外的水存在,它吸水后只能存在土的孔隙中,因此饱和度定义公式中只能牵涉到构成土的孔隙体积以及水的体积,故定义为土中水的体积和孔隙体积之比。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2篇)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2篇)

2024年土力学学习心得与总结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土力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心得。

以下是我对____年土力学学习的心得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后来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首先,在学习土力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

土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深入理解和应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

其次,土力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要想真正掌握土力学,需要进行实验室和野外的实践。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了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野外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取样和力学性质测试,对于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土力学的内容,也让我对于工程实践中土力学的应用有更好的认识。

再次,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土力学的基础。

土力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听课、课本阅读和参考其他专业书籍,系统地学习了土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特别在总结和复习阶段,我注重总结和整理知识框架,对于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掌握了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壤的水力学性质以及土壤侧限状态等核心概念。

这些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与同学们的合作学习。

土力学是一门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个人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我不仅对于土力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小组讨论中,我和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分享经验,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让我们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土力学心得期末总结

土力学心得期末总结

土力学心得期末总结一、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土力学可以了解土体的力学特性,并解决土体工程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对期末总结进行详细阐述。

二、理论学习1.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土力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线弹性情况下土体的力学性质。

通过学习弹性力学,我了解到了土体在受力后会产生变形,而变形会导致土体内部的应力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土体的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土体的弹性特性对土体进行合理的受力设计。

2.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是土力学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土体的塑性变形特性。

在学习塑性力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土体的塑性变形是由于土体中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吸力引起的。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土体的塑性特性进行准确评估,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土体的稳定和安全。

3. 荷载传递理论荷载传递理论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研究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通过学习荷载传递理论,我了解到了土体的变形行为是由于荷载在土体内部传递引起的。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设计荷载传递路径,减小荷载对土体的损伤,确保土体的稳定和安全。

4. 应力路径与破裂理论应力路径与破裂理论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和破裂机制。

通过学习应力路径与破裂理论,我了解到了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应力变化,并由此引起土体的破坏。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对土体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土体的稳定和安全。

三、实践应用1. 土体的力学性质测试在实验室中,我通过对土体进行力学性质测试,了解了土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通过测量土体的体积重、含水量以及抗剪强度等指标,可以评估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土体的加固与处理在实际工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土体的加固与处理工程。

通过对土体的改良、加固和处理,可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工程对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土力学心得体会

土力学心得体会

土力学心得体会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

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

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

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

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上学期(总第五学期)开设《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授课地点为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70#楼101教室,全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授课,教学设备由我系全程保障。

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工程学院机关和督导组、我系及教研室、学员的广泛好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们通过课内授课、课外辅导以及平时多种方式的接触与交流,充分了解了学员的学习动机、态度和积极性,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有针对性地本次教学任务进行了一些改进,从期末考试的试卷与成绩分析、学员对工程的实际理解能力可以看出,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现将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总结如下:一、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从学员毕业后的任职情况,指出本课程的重要性。

特别要指出作为机场防护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能的几种任职方向,指出任何一种可能的任职方向都与本课程的哪些内容有关,使学员自己充分认识到,在将来可能的多种任职选择下,在自己前途不定的情况下,不能迷茫等待,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学好本课程。

3)从结合国防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说明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主要从学员的身边工程说起,从教室说起,从教学楼说起,从工院的其他建筑物的情况说起,从大学的工程建设情况说起。

举例说明,哪些工程因为正确使用力本课程的哪些部分的内容,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效果,达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目标;又有哪些工程因为忽略或不能正确使用力本课程的哪些内容,导致了工程的失败或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4)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形式,必须灵活掌握、适时变化并且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动员或一次演讲就能够解决的。

必须结合到每一次课、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上。

经过我们的努力,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热情伴随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无一人次在上课时打瞌睡、看其它的课外书,若因公差、病假而遗漏的课程内容,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要求授课老师给予补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一)
论文关键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心得研究型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论文摘要]在多年的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以研究型教学方法为本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既可解决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在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

1引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众所周知,所有建筑物都坐落在地基上,都通过基础把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上部结构的稳定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房建、水利和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兴建均离不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论支持。

该课程涉及的工程问题复杂多变,有时甚至出人意料,而且解决的手段和方法通常都不是唯一的,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研究型教学模式,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因素的作用,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又充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

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开展创新性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说服性。

因此,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用教师精讲为主、学生自学为主等方式,寓启发式和工程实例教学于其中,各种方法相得益彰,取长补短,这样既可解决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立足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需专业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2教学方法
2.1以研究型教学为核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点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其它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程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例如“土压力”、“沉井基础”等,学生以前从未听过,单纯让学生自主学习,肯定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授课进度。

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门课的最佳状态,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听了一清二楚,知道哪些是需重点掌握的,哪些是需一般了解的。

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而且要讲解、启发学生思考相关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重点突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主(被)动土压力的朗金土压力理论是基于土的强度理论(极限平衡理论)发展起来的,课前先安排学生复习土的极限平衡理论知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学生便易于接受朗金土压力理论。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设计等计算中都需计算土压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土压力计算的重要性。

教师精讲的同时,不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创新打好基础。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也许很快就会被更新,要适应这种变化,人们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终身教育并不是意味着一辈子在学校学习,而是大部分要靠自己自主学习,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就要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师确定适合于自学为主的内容,例如“地基处理”一章,浅显易懂,鼓励学生不仅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而且运用图书馆和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学习,在自学基础上写读书报告。

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充分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及时
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自学能力。

2.2在教学中贯穿工程实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
研究型教学不仅注重思维认识事物的结果,更注重思维的过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思维方法。

将实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运用于教学全过程,是研究型教学的需要。

实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

例如在讲授“土坡稳定分析”时,紧扣所讲知识,恰当引用工程实例,如2006年2月15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达626万元,学生听了以后,为滑坡造成这么大的经济损失而痛心,治理滑坡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土坡稳定分析的必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平时所能见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启发式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介绍“土中附加应力计算”时,可以采用自学为主教学方式,因该节涉及具体情况较多,可提示学生从各情况的荷载分布、作用面积、坐标选取、计算公式几个方面列表学习,并画出示意图,这样不仅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学习和总结规律性。

即使是精讲为主的内容,也不意味着教师从上课不停地讲到下课,满堂灌,不顾学生的反映与接受程度,而是要想办法给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引导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主动接受所讲内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这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多方面知识的储备,充分备课,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每个教学环节,对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