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尔多斯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游牧文化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尊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的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游牧文化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的游牧文化是一种基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与草原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的游牧文化包括牧民的生活方式、农牧民的经济活动、传统的牧歌、传统的工艺品、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等等。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内蒙古的游牧文化生态环境,这个环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内蒙古的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内蒙古大量的牧场被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削弱。

同时,传统的游牧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也被现代化的社会风俗所冲击,这一切都会对内蒙古的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保护游牧文化生态环境能够维护内蒙古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草原生态系统。

保护这个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护草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

其次,保护游牧文化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内蒙古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游牧文化是内蒙古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保护该文化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最后,保护游牧文化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保护游牧文化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当地农牧民的生计和发展。

另外,旅游业是内蒙古的重要产业之一,保护内蒙古的游牧文化生态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护内蒙古的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明确游牧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内蒙古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构成了内蒙古多元文化的精彩画卷。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加强民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地区主要使用蒙古语、汉语、满语等多种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不少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对蒙古语的兴趣,导致蒙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蒙古语的传承和推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蒙古语,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蒙古语的独特魅力,提升蒙古语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内蒙古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节日庆典、马踏飞燕等,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是蒙古族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人的参与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和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学习和庆祝活动,以及开展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结合文化产业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它能够在维护和传承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内蒙古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广袤的大草原、特有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民间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荒漠化农牧民人居环境提升——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为例

荒漠化农牧民人居环境提升——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为例

图1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区位示意图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内蒙古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境内拥有大批历史、文化、宗教和自然景观。

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伊金图2 伊金霍洛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框架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系列推进行动。

(一)伊金霍洛旗“厕所革命”实践经验解决农村牧区厕所问题是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全世界仍有42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服务,有20亿人无法享有基本的环境卫生服务。

弥补卫生条件的缺口对于控制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的传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卫生条件改善具有一定挑战性。

首先,委托管理协议,形成“政府监管、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管护成效。

农牧区:环卫保洁多元化。

立足西部农牧区实际,因地制宜推行“户保洁、村清运、镇填埋”“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等模式,通过组建镇村保洁公司、购买村集体劳务服务、镇环卫所保洁等形式,统筹抓好农牧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通过系列举措,伊金霍洛旗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上实现了有经费、有机构、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监督、有奖惩、有效果,初步实现了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点、镇有转运站和填埋场、旗有垃圾处理厂的目标。

2.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资源化利用”要求,伊金霍洛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托管运营、远程监控运行”模式,聘请专业运营公司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统一运营管理,建成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总控平台,每年可节约人员工资391.5万元。

通过“回流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全部用于园林绿化、洒水降尘及农田灌溉。

针对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的嘎查村,通过化粪池生物发酵、移动式污水车收集转运等方式建立了分散处理污水机制。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惠及农村牧区80%以上的常住人口,处理后水质稳定在一级A标准。

民委工作报告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

民委工作报告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

民委工作报告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民委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

本文将就民委工作报告中的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的措施和成果展开讨论。

一、政策支持为了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民委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首先,加强了对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的立法保护。

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标准和管理措施。

其次,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部分重点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进行了修复和保护,提高了保护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委着力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制定专项方案,对传统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工作。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规划和修复方案,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

此外,还积极开展民俗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培训传统手工艺人等方式,激发了民众对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历史的完整性,更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民委注重在保护的同时进行文化景观的开发利用。

通过制定开发规划和管理办法,合理规划和利用传统村落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注重平衡文化景观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方式,为传统村落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与文化景观,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民委积极与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社区居民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学习与借鉴。

“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源并将其转化为发 展 优 势有 利 于 打 造 黄 河 几 字 弯 文化旅游 产 业 带有 利 于 加 强 黄 河 文 化 的 研 究展 示开发利用和相 关 的 文 化 经 济 贸 易 合 作进 而 构 建包括历史文化生 态 文 化景 观 文 化产 业 文 化 的 鄂尔多斯市黄河文化体系 "N"! 主 要 挑 战
! !" !
申一方等 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 年 第 & 期
牌化的文化产业园 区 和 项 目缺 少 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项目缺乏规 范 论 证 风 险 评 估 和 高 水 平 管 理 !N"N0!人才队 伍 有 待 壮 大 全 市 文 化 产 业 从 业 人 员的业务素质普遍 较 低人 才 总 量 不 足 和 人 才 结 构 失 衡 并 存 高 学 历 高 职 称 高 技 能 人 才 较 少 尤 其 缺 乏 文 化 管 理 人 才 文 化 科 技 人 才 文 化 创 意 人 才 和 复 合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相 对薄弱缺 乏 与 文 化 相 关 的 院 系 和 专 业 引 才留 才 育 才 条 件 有 限 且 投 入 不 足 薪 酬 水 平 生 活 待 遇 发展平台与发达地 区 存 在 明 显 差 距因 而 面 临 外 来 人才引进难和本地人才流失多的双重困境 "!十四五时 期 鄂 尔 多 斯 市 文 化 产 业 高 质 量 发 展 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主要挑战 "N!! 重 大 机 遇 "N!N!!发 展 环 境 变 化 带 来 的 机 遇 ! 国 家 十 四 五 时 期 加 快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建 设 内 蒙 古 自 治区将文化建设放 在 了 重 要 战 略 位 置鄂 尔 多 斯 市 也 提 出 了 文 化 强 市 的 发 展 理 念 " 国 家 深 化 文 化 经济发展内循环同 时 以 一 带 一 路 等 国 际 合 作 打 通文化经济发展外 循 环有 利 于 全 市 加 快 文 化 领 域 的提质升级和促进 消 费加 强 文 化 对 外 开 放 和 区 域 合 作 培 育 更 多 的 跨 区 域 协 同 发 展 主 体 通 过 内 外 双 循环形成文化经济发展新格局#国家的高质量发 展数字化 转 型呼 包 鄂 榆 城 市 群 建 设 等 战 略 和 举 措为全市文化改 革 发 展 指 明 了 方 向增 强 了 动 力 提供了条件 "N!N"!文化 与 科 技 融 合 发 展 带 来 的 机 遇 十 四 五时期文化与科 技 的 融 合 程 度 将 不 断 加 深融 合 范 围 将 不 断 扩 大 并 推 动 文 化 与 相 关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进 而 催 生 出 更 多 的 新 业 态 新 模 式 新 产 品 新 消 费 尤其在疫情常态化 防 控 背 景 下数 字 经 济 的 发 展 速 度 显 著 加 快 引 领 作 用 显 著 增 强 数 字 文 化 产 业 将 成 为文化与科技融 合 的 主 导 类 型沉 浸 式互 动 式定 制化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和服务将加速走进大众生 活 这 必 将 推 动 全 市 新 兴 文 化 产 业 加 速 发 展 推 动 传 统文化产业转型升 级推 动 传 统 文 化 创 新 性 发 展 和 创造性转化 "N!N1!交通便 捷 和 区 域 合 作 带 来 的 机 遇 随 着 京 呼 高 铁 开 通 鄂 榆 包 银 等 高 铁 和 呼 和 浩 特 市 新 机 场 等项目陆续立项开 工全 市 的 交 通 条 件 将 进 一 步 改 善并将与国内主要城市 形 成0 小 时 交 通 圈文 化 与 旅 游 产 业 将 迎 来 规 模 更 大 层 次 更 高 的 消 费 需 求 随着国家 新 一 轮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 深 入 实 施 和 呼包鄂乌呼 包 鄂 榆等 区 域 合 作 的 日 益 加 深将 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撑 科技支撑和创新支撑 "N!N0!黄河文 化 保 护 与 发 展 带 来 的 机 遇 黄 河 文 化鄂尔多斯段的 保 护 与 发 展尤 其 是 黄 河 国 家 文 化公园的建设有 利 于 整 合 鄂 尔 多 斯 市 黄 河 文 化 资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浅析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浅析

浅析鄂尔多斯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治措施08 规划徐丽霞***********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

但是由于农牧交错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对其带来的干扰,使得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加剧,不但未能有效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相反成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作为研究区域,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对鄂尔多斯地区1988 和2000 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景观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转入/转出率和土地动态利用率分析,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是中、高覆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和未利用转化。

景观指数分析表明了鄂尔多斯地区景观整体上分布还较均匀,连通性增加,丰富度减少,有向不均匀发展的态势。

草地和林地发生退化显现,未利用地面积占30%左右,多为沙漠和荒地,生态脆弱。

生态服务功能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景观类型上以草地景观在生态功能中占主导作用,草地景观服务功能下降;林地和水域的服务功能在占比例不大,但是对于鄂尔多斯地区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为鄂尔多斯脆弱性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自然条件的严酷性、气候的波动性、土壤的易侵蚀性和植被的易退化性,使这一地区成为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脆弱化的进程。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生态脆弱性指数有从东北和西向中间逐渐增加的态势。

一.鄂尔多斯地区自然特征鄂尔多斯地区地类多样、四季分明,是典型的过渡带和大陆性气候区。

具有土壤贫瘠、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旱同季、灾害频繁等自然特征。

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探索

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探索

本文作者旺楚格工作单位鄂尔多斯文化局鄂尔多斯各地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

其中包括传统民间歌舞文化、祭祀文化、婚俗文化、苏勒德文化、圣火文化、敖包文化、马文化、骆驼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漫瀚调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等等。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扎根于这块神奇的土地,形成独具特色、珍贵的文化遗产。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成吉思汗祭典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

成吉思汗传统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鄂尔多斯祭祀文化的经典。

包括成吉思汗祭典在内的鄂尔多斯传统祭祀,显示着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特点。

鄂尔多斯祭祀包括长生天祭祀、圣主成吉思汗祭祀、苏勒德祭祀、圣火祭祀、山水神灵祭祀;在祭祀形式上集中体现了古老的奶祭、火祭、牲祭、酒祭、歌祭;在祭祀仪式上,保持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祭祀礼仪,成为举世瞩目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经典。

2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民俗礼仪文化。

鄂尔多斯婚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尔多斯婚礼,集民俗礼仪、民间歌舞、传统祝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民俗礼仪活动,成为民间艺术的殿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包括鄂尔多斯婚礼在内的鄂尔多斯民俗礼仪礼俗渗透到民族民间文化和生产生活当中,使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形成独特的特点。

鄂尔多斯祭祀礼俗,外迎路途迎送、内迎门前迎宾等迎宾礼俗以及问候礼俗、待客礼俗、敬酒礼俗、献全羊礼俗、宰畜礼俗、节庆礼俗、丧葬礼俗等多种多样,显示出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3以宫廷古如歌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音乐文化。

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如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十三世纪传承的蒙古王朝宫廷礼仪国歌,在盛大庆典开始时所唱的长调歌曲,它与普通的长调民歌截然不同,可谓世界唯一。

包括古如歌在内的鄂尔多斯民歌,有几千首,从韵律上分长调和短调。

《八百年不灭的神灯-----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巡展思考

《八百年不灭的神灯-----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巡展思考

《八百年不灭的神灯-----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巡展思考鄂尔多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畜牧、游牧发祥地之一,是蒙古草原游牧文化、蒙古宫廷祭祀文化、蒙古族民间民俗文化保存最丰富、最有特色、最完整的地区。

18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包括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等一批重要的历史遗迹被发现和公诸与世,18世纪中叶以后,继旧石器文化发现和研究之后,青铜时代以来的一些重要文化的发现,让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鄂尔多斯。

在北方畜牧游牧文化发现和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的同时,基于地区的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包括历史进程中蒙古族历史文化,均成为鄂尔多斯文化重要核心内容,被广泛的内化于民,传播于外,声名远扬,成为鄂尔多斯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鄂尔多斯文博事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起步、发展、壮大的。

20世纪60年代建文物站,80年代市旗文物保护机构全部成立,2011年市级文博机构分设,鄂尔多斯博物馆新馆正式成立。

秉承鄂尔多斯文博事业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用近7年的实践,新馆夯实了基础,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使新博物馆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晋升到国家级一级博物馆行列。

博物馆各项工作包括巡展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14年3月,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原创《八百年不息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一展正式推出,210件(套)代表性文物,结合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三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静活态的结合的方式对外展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开展以来,先后巡展完成在云南省玉溪市博物馆、普洱市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广东省广州南越王博物馆、陕西省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北省元中都博物馆、山东省济宁博物馆、枣庄博物馆、日照博物馆、福建省民俗博物馆、江西省萍乡博物馆、上海市文化周、江苏省江宁区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的巡展,江阴博物馆是该展览的第17站巡展,该高级别、高规模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展成为鄂尔多斯文博行业对外展览巡展宣传的一大“现象”和一大品牌,是文博巡展发展历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展览之一。

内蒙古农村民居生态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内蒙古农村民居生态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75《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1. 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生态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内蒙古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其农村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农村民居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内蒙古地区农村民居建筑特点分析内蒙古地区位于中国北部,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干燥。

降水量较低,主要集中在夏季。

内蒙古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平原、沙漠等。

这些地貌特点决定了农村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如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便于搬迁;土坯房和砖木结构房则适应定居农耕文化。

内蒙古农村民居生态建筑优化设计研究房宏伟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作者简介:房宏伟(1982—),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教师。

研究方向:内蒙古地域建筑。

内蒙古农村居民的建筑特点有:蒙古包:蒙古包采用圆形平面布局,结构简单且牢固,易于拆卸和搬迁。

顶部设置可开启的天窗,利用高低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同时提供充足的采光。

此外,蒙古包以毡房为主要材料,保温性能良好,适应内蒙古地区冬寒夏热的气候特点。

设计风格和装饰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土坯房:土坯房主要采用当地的黄土、粘土等为建筑材料,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

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的温差。

调节室内湿度,使室内空气保持相对舒适。

此外,土坯房的建筑材料可降解,对环境影响较小。

砖木结构房:砖木结构房以砖墙与木质梁柱相结合,确保建筑稳固抗震。

其灵活的空间布局可根据需求随时改造,明确功能区域,木质梁柱营造开放感。

设计注重通风采光,Industrial research产业研究76《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砖墙上的门窗有助于良好空气流通,合理窗户布局提高采光率。

具备优异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减缓外部气候对室内的影响。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1. 建立保护区域:通过划定鄂尔多斯草原保护区域,将重点保护的草原地区划定出来,实施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控制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影响。

2. 限制放牧数量:制定了合理的放牧计划,限制牲畜的数量和放牧时间,以避免过度放牧对草原植被的破坏,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恢复。

3. 种植固沙植物:在沙化严重的地区,采取人工种植固沙植物,如沙柳、柠条等,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保护草原土壤的稳定和水源的补给。

4. 引入灌溉设施:在一些草原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灌溉设施,以改善局部的水资源状况,为草原植被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5.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6. 推行可持续发展:在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减少旅游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7.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监督,严禁非法捕猎、乱扔垃圾等行为,减少对草原的污染和破坏。

总体来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划定保护区域、控制放牧数量、种植固沙植物、引入灌溉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推行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地区。

然而,在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教育传统文化知识。

教育是最基本的传承方式之一。

内蒙古应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内蒙古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河等自然景观,还有民俗艺术、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应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得以传承下去。

3.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蒙古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展现。

4. 加强宣传和文化交流。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加强宣传和文化交流,可以增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互动,促进内蒙古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5. 鼓励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创新。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通过创新和应用,让传统文化发挥出更多的价值,为内蒙古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方面,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承担,才能让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治理及对策研究

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治理及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农业与技术2021,VoL41,No.03113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治理及对策研究郭振瀚'靳玉荣'郭晓春2(1.鄂尔多斯草原工作站,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2.鄂尔多斯市饲料草种监督检验站,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摘要:草场退化属于土地退化的一种类型,也是当前很多草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表现。

因此在对草原进行治理时,需要对草原生态退化进行治理,并且合理地利用草原生态资源。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对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

本文对鄂尔多斯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的现状进行汇总,对鄂尔多斯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S812.6文献标识码:A当前鄂尔多斯市拥有草原面积为652.35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582.61万hm2。

鄂尔多斯草原幅员辽阔,历史比较悠久,属于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当前鄂尔多斯市遵循科学发展思路,构建绿色大市,畜牧强市,禁牧、休牧、轮牧以及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的草原生态政策实施之后,使草原实现科学发展。

但是在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退化治理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基于此,本文对这一方面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论述。

1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退化治理与利用现状鄂尔多斯市在新时期地区建设与发展中,通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理论和思想,全面强化生态系统治理与草原高效保护利用,全市在草原三化问题方面进行了深度治理,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降低。

其中,库布齐沙漠治理率高达25%,基本趋于稳定;毛乌素沙地治理率高达70%以上,沙害基本消除。

鄂尔多斯市草原植被盖度、高度、牧草产量、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指标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草原植被盖度同比提高8.8%。

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得到好转,积极推动畜牧业改革发展,突破封闭僵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让全市分散牧户资源得到了全面整合,并且采用了规模化经营模式,推动了畜牧业的质量效益模式的落地与发展[1]。

科学发展 亮丽起飞

科学发展  亮丽起飞

科学发展亮丽起飞——鄂尔多斯市实施大环保战略调研报告六月,鄂尔多斯草长莺飞,生机勃勃。

乘着列车在矿区铁路线上前行,车窗外闪过的是绿柳成行,苍松连片。

一座座巨大的现代化综合采煤钢铁构架静静地矗立在绿浪翻涌的沙柳网格中,露天矿复垦区的人工池塘中,有白色水鸟在游弋,水碧天蓝,处处显示出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和谐之美。

从2002年到2009年,鄂尔多斯地区总产值增长近8倍,每年以26.45%的速度递增。

2009年,面临全球金融风暴,鄂尔多斯从容应对,全年财政收入仍增加38%,创造了逆势而上的奇迹。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鄂尔多斯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几年均保持在90%以上。

鄂尔多斯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努力走出一条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结合的大环保之路。

“断尾求生”的代价鄂尔多斯人永远不能忘记本世纪初期的那场“断尾求生”的切肤之痛!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地处晋、陕、蒙共同组成资源富集的“金三角”地区内。

这里,地上有风光秀美的草原,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就建在这里。

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探明储量为1600亿吨,占全国的1/6;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

八十年代前,这里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虽美丽富饶却贫穷落后。

1978年全盟的财政收入仅为1900万元。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使这块沉睡的宝地苏醒了。

人们就像进入太阳山上拾宝的老大,开始疯狂的乱采滥挖。

几个月之内,几座小煤窑就在山沟里出现了;几天之中,几座炼焦炉在山坡上矗起了。

馒头窑——这种世界上最原始的炼焦炉,只要在地上挖个坑,上面覆盖些石板,半天时间就可以造一个,而炼出的焦炭却可以卖出大价钱。

鄂托克旗的尔格图镇有一个村,全村40户人家,建起大大小小的炼焦炉320多个。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鄂尔多斯一部分人开始发财的好日子。

过去穷山饿石头的山沟沟里开始出现了万元户。

而随着老板的钱袋子鼓起,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开始成倍增长。

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然与环境保护

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然与环境保护

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然与环境保护民族特色文化是每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身份和精神的象征。

而自然环境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不可或缺。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民族特色文化。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当重视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民族特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不可分割联系。

首先,民族特色文化深深扎根于自然环境之中。

各民族特色文化都会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比如,藏族文化中的经幡、唐卡等艺术形式都与高原气候、特殊地形密切相关;而蒙古族的长调歌谣和马头琴音乐都反映了广袤草原的壮观景象。

自然环境是民族文化的孕育之地,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其次,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一些民族文化传统面临严峻挑战。

比如,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冰雪消融,使得北极民族捕鱼等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威胁;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一些民族特色美食的制作造成困扰。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根基,只有让自然环境更加清洁、美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以延续。

此外,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很多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比如一些族群在传统信仰中崇拜自然神灵、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传承这种文化传统,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风尚。

在自然与环境上有独特见解和贡献。

综上所述,民族特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紧密相连,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只有在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传承和发展各民族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民族文化传承和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区 。第 二批 包括 呼伦 贝尔市 莫力 达瓦达 斡尔族 自治
旗达斡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兴安盟科右 中旗蒙古族 说 唱艺术 文化生 态保 护 区 、赤峰 市 巴林 右旗 格斯 尔
文化 生态保 护 区 、通 辽市 库伦旗 安代 文化生 态保护 区 、锡 林 郭勒 盟 阿 巴嘎旗 潮 尔 道文 化生 态 保 护 区 、
种类 丰 富 ,在地 文景 观 、水域 风光 、生物景 观 、天
的文 化生 态保 护 区建设 和文 化旅游 结合 起来 ,旅游
业 界 出于发展 文化 旅游 的 目的 ,也 会更 多地 参 与到
象与气候景观方面都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与 自 然旅游资源相互交织 、相互融合 ,给人以浑然天成 之感 ,自 然旅游资源亦被披上浓重的文化色彩 ,为
护 传 承与 利 用》 再 次提 出 ,“ 加大 西部 地 区和少 数
看 ,内蒙古 自 治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水平仍然 比较 低 ,没 有形 成规 范的建设 模式 和管理模 式 。各 地方政府缺乏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识 ,不明白
文 化生态保 护 区的保 护对象 、保 护范 围。有些 地 区 虽 然名义 上 已经建立 了文化 生态保 护 区 ,其实 只是 变 相 的景 区展示 ,没 有形成 非物 质文化 遗产与 物质
2 0 1 3 年7 月
经 济 论 坛
Ec o n o mi c F o r u m
J u 1 .2 01 3
Ge n. 5l 6 No . 0 7
总第 5 1 6 期 第0 7 期
赋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区 建 设 和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状 况 与 前 景 研 究
以内蒙古为例
文/ 黄 志敏
【 摘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内蒙古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元。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内蒙古的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包括蒙古族、回族、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内蒙古以其独特的草原文化、游牧生活和传统民俗而闻名于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面临消失的危险。

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使部分传统民族文化逐渐式微。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受到了冲击,一些民族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少数民族的语言、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面临失传的风险。

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难题。

在教育体系中,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并不充分,导致很多少数民族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认识不足,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

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导致了部分民族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参与度逐渐降低,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势在必行。

1.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首先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积极开展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还可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侵犯民族文化权益的行为进行惩处,从法律上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第6期孟荣涛一、内蒙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及意义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了保护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严格按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条件,经过研讨分析、科学论证和严格评选,最终确定了12 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分布在8 个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说唱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辽市库伦旗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潮尔道文化生态保护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阿拉善盟阿左旗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分散的文化资源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下加速消亡的态势,而且能搭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源,从而推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促进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

二、以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研究我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一)历史脉络敖鲁古雅鄂温克部落长年居住在大兴安岭林海雪原深处,以狩猎和养鹿为生,历史上被称为“雅库特”“使鹿部落”。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内蒙古各民族文化深厚而独特,传统民族文化是内蒙古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一定的传承和保护压力。

制定相关对策,加强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传统文化是内蒙古各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大对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培养一批懂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

二、保护传统手工艺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如蒙古族的刺绣、蒙古包制作、蒙古族的马头琴制作等,这些传统手工艺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

受到现代化工艺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传统手工艺,需要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社会可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民间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锡林郭勒草原的壮观焚烧仪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社会可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民间可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燃灯仪式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燃灯仪式

禁止触碰
供奉的酥油灯和佛堂上的物品 禁止触碰,以免破坏加持力。
04 燃灯用具及材料介绍
灯具种类与特点分析
01
02
03
传统油灯
使用植物油或动物油作为 燃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但在现代已较少使用。
蜡烛灯
以蜡烛为主要光源,造型 多样,使用方便,是燃灯 仪式中常见的灯具。
LED仿古灯
结合现代LED技术与传统 灯具造型,节能环保,使 用寿命长,逐渐在燃灯仪 式中得到应用。
清洁工具
如布、刷子等,用于保持灯具清洁 ,确保燃烧效果。
05 民族信仰与习俗体现
蒙古族宗教信仰概述
蒙古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即喇 嘛教,其中也融合了萨满教的一
些元素。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影响深远 ,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重要
场合。
蒙古族宗教信仰注重内心修炼和 行善积德,追求来世的解脱和幸
选择吉日吉时,通常在寺庙或 家庭佛堂进行。
准备燃灯物品
包括酥油灯、灯芯、火柴或打 火机等点火工具。
清洁佛堂
提前打扫佛堂,保持环境整洁 。
安排参与人员
确定参与燃灯仪式的人员,包 括主持、助手等。
仪式进行程序梳理
点燃酥油灯
主持点燃酥油灯,并念 诵经文或咒语加持。
供奉灯火
将点燃的酥油灯放置在 佛堂或神龛前,供奉给
福。
燃灯仪式在民族信仰中地位
燃灯仪式是蒙古族宗教信仰中的重要 仪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 涵。
燃灯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 现了蒙古族人对和谐、平安、幸福的 祈求和追求。
在燃灯仪式中,蒙古族人会点燃酥油 灯或蜡烛,供奉在佛龛或神台上,以 示对佛祖和神灵的恭敬和供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 各 个 方面 的确 认 、立 档、研 究、保存 、保护 、宣传 、弘扬 、传承 古族 服 饰 婚嫁 、 节 日或 民俗 活动 时 穿 戴 ,在 日常 生活 中 已很 少 见
( 主要 通过 正规和 非正规 教育 )和振 兴 。”可见 ,确保 生命 力是非 到 。
物质 文化 遗产 保护 的核 心 。 在 目前 的各类 民族 民间文化 保护 方式 区域及 自 然环 境中 ,不失 为保护 民族 民间文化 的一种有效方 式。 取有 效 的保 护 措 施 ,确 保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与 相 关 的物 质文 化遗 产

民族 民 间文 化研 究 ・
大 众 文 艺
尔多斯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 区建设 的思考
高鹏 军 赵 晓 东 ( 鄂 尔多斯 市群众 艺 术馆 ( 鄂 尔 多斯 市文化 艺术 创作研 究所
0 1 7 0 0 0)
O 1 7 0 0 0)
0 年 代 ,蒙 古包 仍 为牧 区绝 大 多 数牧 民普 遍使 用 , 随着 牧业 民 族 民 间文 化 是 一 个 民族 在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社 会 生 产 、 生 世 纪4
4 . 礼 仪 文 化 。 鄂 尔 多 斯 蒙 古 族 有 着 热 情 好 客 的 风俗 ,待 人 格 、 品格 的具 体 表现 ,现 在 ,这 些 礼 仪基 本沿 袭 ,但 有所 简 化 与 5 . 民俗文 化 。鄂 尔 多斯 有着 传 统 的浓 郁 的 习俗 风 情 。特 别 是
中 ,划 定文 化生态 保护 区 ,使 非物质 文化遗 产活 态存在 于其所 属 的 接 客 时 问候 、敬 酒 、敬 茶 、敬 食 ,到 敬鼻 烟壶 的礼节 是其 民族 性 所 谓 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区 , 是 指 在 一 个 特 定 的 区 域 内 ,通 过 采 淡 化 。 ( 不可 移动 文 物 、可 移 动文 物 、历 史 文化 街 区和 村 镇 等 )、 自然 鄂 尔 多斯 婚礼 ,更 以其独 特 的嫁 娶 仪 式而 独具 特色 。随着 生 活 方
居 等 突 出特 点的 区域 内,有 政府 制 定 保护 范 围和 保 护 内容 ,并 评 间歌舞 艺 术 的风 格 、语汇 、韵律 不 同 于其 他 民族 的歌 舞 艺术 , 也
定 一 部分 文化 遗 产传 承人 ,开展 各种 传统 文 化活 动 的行 为 。”
区 别于 其他 地 区 蒙古 族歌 舞 ,这 也 是鄂 尔 多斯 素有 “ 歌 的海 洋 ,
化 也是 以其 歌 舞 艺术 最具 代 表性 ,它也 是 我 国 民族 艺 术之 林 中 不
方 式 ,记录 着 一个 民族 丰 富 的历 史文 化基 因,保 存 着 一个 民族 的 景 点和 餐饮 建 有蒙 古包 供 人观 赏和 体息 。 传 统 文 化基 因。现 在 ,随着 信 息 时代 和全 球 化 的到 来 ,经 济 、文 2 . 饮 食 文 化 。 酥 油 、奶 酪 、 奶茶 、炒 米 、 手扒 肉是 鄂 尔 多
环 境 、 生产 生 活方 式 、 经济 形 式 、语 言环 境 、社 会 组织 、 意识 形 式 的变 化 ,这 些 礼仪 也有 所 改变 ,而城 镇 蒙古 族青 年 结婚 时的仪
态 、价 值观 念 等 构成 共 生共 存 、相 互 作用 的文化 生态 系统 的真 实 式 已与汉 族无 大 差别 。鄂尔 多 斯蒙 古族 有 自己 的民 间节 日,如 农 性 、活 态性 、完整 性 ,使其 自我调 节 、 自我 发展 的能 力得 以充 分 历 腊 月二 十三 过 年等 ,现 在 他们 既 过 自己的传 统 节 目, 也过 汉族 体 现 。这一 概 念 体现 了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重 要特 性— — 活 态传 承 的传 统节 日。
主 导 ”地 位 。 是 国家 对文 化 工 作 的要 求 ,更 是 一个 民族 如 何在 众 多文 化 交汇 与 活饮 食 的一 部分 ,传 统食 品己不 再 占据 “
竞争 下 提 高 民族文 化 生 命力 ,保 持 民族文 化 本色 与特 性 所 面 临 的
3 . 服饰 文 化 。鄂 尔 多斯 蒙 古族 的传 统 服饰 与 蒙古 袍 、马 靴 、
性 。而 民族 民间文 化 生 态保 护 区 ,则 可理 解 为 “ 在 具有 一 定范 围
6 . 民 间 文 学 艺 术 。 鄂 尔 多 斯 有 着 丰 富 的 民族
民间 文 化 遗
的 原生 态 的 自然 环境 、原 生态 的 生产 生活 方 式和 民族 人 口相对 聚 产 。 如 民族歌 舞 、 民 间故事 、 民 间说 唱等 。其 中最 为代表 的是 民
化 的对 外 开放 与 交流 已成 为我 们 必须 面对 与 思考 的 问题 ,在这 样 斯 蒙 古族 的传 统 食 品和 主要 食 品 ,随 着人 民生活 的 不断 提 高与 丰
的现 实 背 景下 , 如何 继 承 民族 文化 遗 产 弘扬 民族 优 秀 文化 ,不 仅 富, 一些 外来 、现代 的饮 食 方 式与 品 种也 成 为鄂 尔 多斯 蒙 古族 生
活 实 践 的积 累, 是物 质 文化 与 精神 文 化 的结 晶 。而 文 化生 态是 文 生 产方 式 的改 变 和牧 民生活 水 平的 逐步 高 ,牧 民开始 定居 ,至7 O
化 与 自然有 机 结 合 的复 合体 ,它展 示 了人 与 自然 和 谐相 处 的 生活 年 代初 ,鄂尔 多 斯牧 民都 己定 居人 住房 屋 。 目前 ,只 在 一些 旅游
问题 。联 合 国教 科文 组 织在 《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保护 公 约 》 中这 样 妇 女 “ 头 戴 ” ,等 。特 别 是 女 式 蒙 古 袍 与 “ 头 戴 , 既 华 丽 又 珍
表述 : “ 采 取 措 施 ,确 保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的生命 力 , 包括 这种 遗 贵 。 随着 社会 发 展 ,生 活 生产环 境 的变 化 化 , 目前 ,鄂 尔 多斯 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