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烟台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签订烟台条约

合集下载

烟台城市发展优势及历史

烟台城市发展优势及历史

六千年前形成的陆连沙洲,使芝罘岛由孤岛变成了连陆岛,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状若灵芝,是“灵著之山”,芝罘的海市在古代也是很著名的,被方士们当做求仙寻药的所在,素以“仙山”、“仙岛”而著名。二千二百年前的秦始皇巡视天下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扬威天下,稳定政权,其二是寻仙求药,以期长生不老,这也是他三次登巡芝罘的主要目的。古齐国八神之一的阳主神,“恩覃寰海”,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阳主庙,历经千年,香烟缭绕,更给芝罘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烟台开埠后,共有包括英、美、法、俄在内的十六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这在烟台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其它城市是不多见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烟台在我国近代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烟台条约》的签订,更把烟台与中国近代史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烟台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烟台
朝阳街周围,是烟台开埠后,在外来势力的侵入、对内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及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艰难起步的背景下形成的商贸中心区。朝阳街商埠区,成为开埠后,烟台城市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是继烟台市发源地---奇山所城外,又一个代表烟台市发展重要历史阶段的历史性街区,在烟台的发展史上,乃至我国近代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纵横谈之四:开放城市与通商口岸
烟台背依青山,面向浩瀚的大海,吐纳百川,有着博大的胸怀。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它是与世界联系的桥梁,认识中国的纽带,沿海开放成为烟台城市的明显特征。
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将登州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批准通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自此烟台成为近代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市内的东、西炮台山上的古炮台,“巩若金汤”,是由炮台、指挥所、弹药库、围墙组成的封闭式军事设施。大门上的刻石“表海风雄”、“威振罘山”,表达了先辈们抗击倭寇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凝聚着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抗击侵略的民族精神。这些遗址,已不仅仅是近代海防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现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趣谈: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历史趣谈: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导语:中国的外交部最近很火,让各国都看到了中国在外交上面的硬气与大国风范。

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对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直到鸦
中国的外交部最近很火,让各国都看到了中国在外交上面的硬气与大国风范。

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对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此时的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观念中苏醒过来,终于意识到了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1876年8月,清政府在英国伦敦设立了第一个驻外使馆,并向该国派驻了首任全权公使郭嵩焘。

然而,郭嵩焘这次出使之旅自始至终承受了巨大压力和非议,遭受了诸多人为的障碍和挫折,最终使他以失败而归。

相较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晚清重臣,郭嵩焘的名气就小了很多。

其实,郭嵩焘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他平生可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组建湘军和筹办洋务。

儒家传统友道是维系湘军集团的一个重要枢纽,湘军元老曾国藩、郭嵩焘、刘蓉三人长达四十余年的友谊,将这一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湘军集团能够在错综复杂的近代史上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郭嵩焘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和举人,在读岳麓书院时认识了曾国藩和刘蓉,曾国藩比郭嵩焘大六岁,刘蓉大郭嵩焘两岁。

这三人志同道合,爱谈圣贤,且都极其崇拜经世致用之学,三人于古文也都推崇桐城派,相同的智趣和相同的信仰,使他们异常亲密,郭嵩焘在《玉泉老人自叙》中回忆说:“初游岳麓,与刘孟容中丞交莫逆,会曾文正公自京师就试归,道长沙,与刘孟容交旧好。

欣然联此,三人僦居公栈,尽数月之欢,砰砰然觉理解之渐见圆通,而神识之日增扬诩矣。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李鸿章是如何应对“马嘉理事件”危机的?

历史趣谈:李鸿章是如何应对“马嘉理事件”危机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是如何应对“马嘉理事件”危机的?
导语:到了七月,马嘉理事件似乎还在原地踏步。

威妥玛发现,总理衙门的人,没一个是认真办事的,在没完没了的推脱、推卸、推诿、搪塞、虚晃中,时
到了七月,马嘉理事件似乎还在原地踏步。

威妥玛发现,总理衙门的人,没一个是认真办事的,在没完没了的推脱、推卸、推诿、搪塞、虚晃中,时间一天天过去。

威妥玛在日记中,生动地描述了总理衙门的大臣是怎样议事的:“凡各国使臣至总理衙门,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饮食为交涉之要务也。

又中国虽事权不归一,然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每使臣发一议论,则各人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之大臣又视旧在署之大臣,若王一发言,则各人轰然响应,亦莫非是言。

若亲王不言,诸大臣必不敢先言也。

”这种场面,凡官场中人,都不会觉得陌生。

不过,总署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觉得洋人脾气恶劣,不可理喻。

崇厚就批评威妥玛:“威妥玛的谈话是不能当真的——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今天说是,明天又说否……暴怒、愤慨、咆哮,任性而发,使我们只好不理。

”双方的思想、文化、语言、习性都格格不入,对起话来,就像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

威妥玛指责总署:“总署向来办事多是含混敷衍,不独此一件事!无论何事都是往返商量多日尚无定见,似此如何办得事的!”他声称,既然总署没有诚意,他只好离京,前往上海。

路经天津时,李鸿章约他七月初三会晤。

当日,威妥玛到衙门拜访李鸿章,按照督抚衙署规定,凡有客至,先由门役通知号房,再由号房通知门房,由门房再通知签押房。

威妥玛性急烦躁,等了一会,满头大汗,大叫:“不能杀我,殆将渴死我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三)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三)

第⼀章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 第⼀节两次鸦⽚战争 1840-1842年的鸦⽚战争和1856-1860年的第⼆次鸦⽚战争是西⽅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侵略中国的序幕。

这两次鸦⽚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次鸦⽚战争 1840年的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此后,中国开始由独⽴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开始了⼀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争的历程。

(⼀)鸦⽚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清王朝统治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殖民扩张 鸦⽚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世界(英国)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具体表现经济⾃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地⾼度集中、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完成⼯业⾰命,⽣产⼒⽔平政治官场腐败,卖官鬻爵确⽴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军事装备陈旧,军备废弛装备先进,成为海上霸主外交闭关⾃守,闭⽬塞听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英对华鸦⽚贸易 1.直接原因:扭转⼊超地位 2.根本原因:开拓中国市场 3.鸦⽚输⼊的危害 (1)中国⽩银⼤量外流,财政空虚 (2)加重了⼈民负担,造成市场萧条、萎缩 (3)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 (4)削弱了军队的战⽃⼒ (5)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使吏治更加腐败 (三)禁烟运动 1.严禁与驰禁之争 2.林则徐⼴州禁烟 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 3.虎门销烟 (1)经过 从1839年6⽉3⽇⾄25⽇,花了23天时间,终于把2万多箱鸦⽚全部销毁。

(2)意义 (四)英发动侵华战争(鸦⽚战争) 1.经过 鸦⽚战争从1840年6⽉开始,到1842年8⽉结束,持续2年多,⼤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到《穿⿐草约》的签订。

第⼆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清朝政府命令全权代表、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8⽉29⽇与璞⿍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次鸦⽚战争到此结束。

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石峁古城(见下图),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史前城址。

皇城台是四周砌筑层阶状护坡的台城;内城以皇城台为中心,沿山势砌筑石墙;外城是一道不规则的弧形石墙。

据此可以判定,石峁文化时期( )A.陕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心B.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已确立D.城市发展呈现制度化与统一化2.汉武帝时,撤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改设大司农,主管农业,兼管财政。

同时,西汉掀起水利工程建设高潮。

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如修建河东渠田、开凿漕渠,“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

汉武帝采取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执行重农政策B.缓解财政危机C.巩固统治基础D.改善农业环境3.虽然学术界普遍认同贾思勰出生于益都(今属山东)的儒学世家,有深厚的儒学造诣,但学者们对其著作《齐民要术》的创作意图的认识却大相径庭,集中体现在《齐民要术》是“为帝王师”和向平民百姓宣扬生产技术的争论。

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实证B.历史资料的运用应注重考辨C.历史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D.阶级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认识4.下表所示为宋代的部分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可用于说明宋代( )C.中外经贸往来日渐频繁D.坊市分区制度根深蒂固5.顾炎武认为:“法之敝也,莫甚乎以东州之饷,而给西边之兵,以南郡之粮,而济北方之驿。

今则一切归于其县,量其冲僻,衡其简繁,使一县之用,常宽然有余。

”据此可推知,顾炎武上述言论的出发点是( )A.倡导经世致用理念B.坚守粮食安全底线C.规范地方行政行为D.反思中央集权体制6.曾纪泽在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讨论洋药(鸦片)厘税并征一案时,明确指出:“洋药为害之烈,我华以重税困之,本属名正言顺”,“查西洋税则……非民生所必不可少者,莫不倍征其税”。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1840--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捩点,从此,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在此后几十年里,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大量掠夺侵略权益,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1、背景: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从英美鸦片商贩中缴获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这就是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壮举,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决定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4000名英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技术落后,以及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形成的军事装备的低劣、军事技术停滞,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条约内容:《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

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凡中国人与英国侨民发生纠纷,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关税值百抽五,规定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大部税率"值百抽五",内地通过税"照旧输纳,不得加增",从而把中国关税税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就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军舰可以常驻五口通商口岸,实即外国军舰对通商口岸进行武力威胁,破坏中国的领海权。

烟台条约的影响

烟台条约的影响

烟台条约的影响《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烟台条约的影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烟台条约的影响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

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

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

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

烟台条约签约背景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名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中国的侵略。

1875年3月,英国公使威妥玛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六条要求:1.英国官员参与调查马嘉理案。

2.英属印度政府认为必要时可再派探测队前往云南。

3.赔款15万两。

4.立即商定办法,以实现《中英天津条约》所规定的对外国公使的优待。

5.商定办法,照约免除英商正税及半税以外的各种负担。

6.解决各地历年来的未结案件。

从这时起,他断断续续同清政府进行了一年半的交涉,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多方面进行讹诈,以求实现这些要求,并将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

烟台条约[烟台条约主要内容有些]

烟台条约[烟台条约主要内容有些]

烟台条约[烟台条约主要内容有些]《中英烟台条约》,又称《滇案条约》、《芝罘条约》,是1876年(即光绪二年)清廷在英政府外交压力下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了简化大家对烟台条约的理解,下面就和大家分享烟台条约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 __的侵略。

1875年3月,英国公使威妥玛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六条要求:1.英国官员参与调查马嘉理案;2.英属印度政府认为必要时可再派探测队前往云南;3.赔款15万两;4.立即商定办法,以实现中英天津条约所规定的对外国公使的优待;5.商定办法,照约免除英商正税及半税以外的各种负担;6.解决各地历年来的未结案件。

从这时起,他断断续续同清政府进行了一年半的交涉,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多方面讹诈,以求实现这些广泛的侵略要求,并将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

1876年(光绪二年)8月21日,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正式开始谈判,9月13日签订《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亦称《滇案条约》,共分三大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中国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云南当局应与英国所派官员商订滇缅来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为限,英国派官员驻云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国仍保留由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

第二部分实际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处理及官方交往两方面,主要内容为:衙门应“照会各国驻京大臣”,请其会同该衙门就通商口岸的中外会审案件议定划一章程;“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观审”,“倘观审之员以为办理未妥,可以逐细辩论”;中外交涉案件,被告为何国人,即向何国官员控告,由被告所属国官员依本国法律审判。

烟台条约名词解释

烟台条约名词解释

烟台条约名词解释
烟台条约是指1895年9月17日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

该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淮河以南五口通商口岸等。

以下是该条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政府被迫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成为其领土。

2. 赔款2亿两白银:中国政府需要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战争赔偿。

3. 淮河以南五口通商口岸:中国政府同意开放淮河以南的连云港、扬州、南京、杭州和福州五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人在这些口岸进行贸易活动。

4. 将劝告朝鲜归属权:中国政府同意将对朝鲜的归属权劝告日本,间接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统治权。

5. 损害原中国开埠城市的外籍特权不变:中国政府同意保留原来的外籍特权,不得干涉外国在中国开埠城市的经济、宗教和法律事务。

- 1 -。

历史趣闻是什么导致烟台条约的签订?马嘉理事件简介

历史趣闻是什么导致烟台条约的签订?马嘉理事件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是什么导致烟台条约的签订?马嘉理事件简介
导语: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
马嘉理事件
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为了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上校军官柏郎北领武装探路队近200人,从缅甸出发,探测到我国云南的路线;英国驻华使馆的职员马嘉理,也奉公使威妥玛之命,从北京经云南到缅甸接应,准备年底与柏郎在八莫会合。

光绪元年正月(1875),马嘉理和柏郎率领武装探路队不事先通知地方官,就擅自闯入云南,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今腾冲),曼允山寨的景颇族人民力阻英国侵略者通过。

正月十六日,马嘉理向当地群众开枪逞凶,群众义愤填膺,将马嘉理及几名随行的中国人打死,并把探路队赶回缅甸,这就是“马嘉理事件”,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

当时,威妥玛就马嘉理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声言将派兵入滇。

其时,新疆正值多事之秋,清廷已命令左宗棠西征以收复新疆。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订租威海卫专条签订的历史背景:为什么签订它

历史趣谈订租威海卫专条签订的历史背景:为什么签订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订租威海卫专条签订的历史背景:为什么签订它
导语:订租威海卫专条《订租威海卫专条》是清朝与英国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1日在北京签订的有关租借威海卫的不平等条约。

该专条签订后,清
订租威海卫专条
《订租威海卫专条》是清朝与英国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1日在北京签订的有关租借威海卫的不平等条约。

该专条签订后,清政府同意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的地方租借给英国,租期二十五年。

签约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争夺中,英国和沙皇俄国是主要的对手。

1898年,沙俄通过强租旅顺口和大连湾,使东北沦为它的势力范围,在华势力大有扩张,引起英国的强烈不满。

在中俄就旅大租借问题谈判时,英国就极力反对。

看到沙俄租借旅大已势不可免,英国政府决定强占威海卫,作为“补偿”,以此与沙俄抗衡。

1898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条约》正式签订。

次日,英国政府即电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并照会清政府,正式提出英国租借威海卫。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交易。

由于威海卫还在日本的占领之下,英国首先向日本试探。

双方互换了秘密照会,日本表示支持英国占有威海卫。

然后,英、德进行秘密交涉,在得到英国保证“无意侵犯或争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后,德国认可了英国对威海卫的要求。

在争取日、德支持的同时,英国积极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清政府不敢拒绝,只是表示,租借一事须待日军撤出威海卫后才能商议。

但英国政府迫不及待,竟扬言要派海军去烟台。

在英国的军事恫吓下,总
生活常识分享。

中英《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始末暨重庆开埠再考

中英《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始末暨重庆开埠再考

中英《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始末暨重庆开埠再考周勇;赵正超
【期刊名称】《重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英国早在1876年《烟台条约》谈判之际,就向清廷提出过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的要求而未得偿所愿,双方协商的结果是等到轮船能够上驶川江时再行议办.由此,英商立德乐自制轮船于1887年提出试航川江的请求,受多方因素制约,在次年2月驾驶轮船到达宜昌后不久,其试航计划被紧急叫停,此案遂搁置.1888年底,中英两国开启正式交涉,前期“宜昌谈判”因川督竭力抵制使英方企图毫未得逞,后期“北京·伦敦谈判”随着赫德介入调解而逐渐达成共识,双方于1890年3月31日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开放且轮船不能上驶川江.中英两国订约之后又历经周折才于1891年1月18日完成换约,重庆则伴随着同年3月1日海关开关而正式开埠.
【总页数】11页(P101-111)
【作者】周勇;赵正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重庆,400715;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0.6
【相关文献】
1.从英国议会文件看《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前中英关于鸦片税厘的纷争 [J], 睢萌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将相故事-李鸿章签订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内容为何?

将相故事-李鸿章签订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内容为何?

将相故事-李鸿章签订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内容为何?“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这一首诗,是对李鸿章一生的评价。

李鸿章他为晚晴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更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脾斯麦”。

他继承恩师遗志,倡导“经世致用”,希望能拯救中国。

但历史的车轮不容阻止,腐朽的王朝已然破碎,以其一己之力自然不能挽回。

所以在列强入侵后,各类不平等条约纷纷涌来,李鸿章最大的骂名,就是源于此。

因为他代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因此后世之人,很多都视李鸿章为“卖国贼”。

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想来,这就是李鸿章的悲剧吧!李鸿章签订过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年,即公元1876年,代表清廷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因为是以“滇案”事件而起,又称《滇案条约》、《芝罘条约》。

主要内容:①英国得派员到云南调查,准备商订滇缅边界及通商章程。

②洋货在各口租界内免收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华商洋商一律只纳子口税,全免内地税。

③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开放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为轮船停泊码头;英国可派员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

④凡遇内地各省或通商口岸有关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使馆可派员前往“观审”;各口发生中外诉讼案件,应由被告所属国官员各按本国法律审断。

⑤英国可派员经甘肃、青海、四川前往西藏及转赴印度;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⑥中国对滇案及1876年以前中英间各案赔款银20万两,并派员赴英表示“惋惜”。

此个条约,虽然平息了“滇案”事件,但因为开放口岸,允许英国人进入西藏等地,实际上有损中国主权。

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这是在中国战胜的情况下,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世称此为“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烟台条约签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烟台条约签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烟台条约签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名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中国的侵略。

1875年3月,英国公使威妥玛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六条要求:1.英国官员参与调查马嘉理案。

2.英属印度政府认为必要时可再派探测队前往云南。

3.赔款15万两。

4.立即商定办法,以实现《中英天津条约》所规定的对外国公使的优待。

5.商定办法,照约免除英商正税及半税以外的各种负担。

6.解决各地历年来的未结案件。

从这时起,他断断续续同清政府进行了一年半的交涉,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多方面进行讹诈,以求实现这些要求,并将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

1876年8月21日,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正式开始谈判,9月13日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主要内容《中英烟台条约》亦称《滇案条约》,共分三大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中国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云南当局应与英国所派官员商订滇缅来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为限,英国派官员驻云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国仍保留由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

第二部分实际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处理及官方交往两方面,主要内容为:总理衙门应“照会各国驻京大臣”,请其会同该衙门就通商口岸的中外会审案件议定划一章程;“凡遇内陆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观审”,“倘观审之员以为办理未妥,可以逐细辩论”;中外交涉案件,被告为何国人,即向何国官员控告,由被告所属国官员依本国法律审判。

中英烟台条约观审制度

中英烟台条约观审制度
中英烟台条约观审制度
制作人:XXX 时间:20XX年X月
第1章 烟台条约的背景 第2章 烟台条约的影响 第3章 烟台条约的启示 第4章 烟台条约的启示

目录
● 01
第一章 烟台条约的背景
烟台条约的签订
1858年6月26日,英国和 清政府在山东烟台签订了 《中英烟台条约》。该条 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 物,是清政府对外交政策 的重要转折点。
● 04
第4章 烟台条约的启示
民族自信与文化传承
01 保护传统文化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02 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03 培养文化人才
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教育与创新发展
注重教育
提升教育质量 培养人才
推动创新
促进科技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
国际视野
拓展国际合作 促进国际交流
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构建和平世界
烟台条约的影响总结
01 政治影响
改革和探索
02 经济影响
危机和改革
03 文化影响
冲击和思考
● 03
第3章 烟台条约的启示
社会改革与现代化
01 自我反思
面对外部压力时,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改革创新。
02 探索现代化
启示我们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社会改革。
03 社会发展
提醒我们要重视社会改革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维护全球繁荣
推动经济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历史教训的铭记
烟台条约的历史教训深刻 而珍贵,值得我们深思和 警醒。让我们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共同构建一个 更加美好的未来。
反思与前行
烟台条约的启示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只有不忘 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 加美好的社会。

100多年前烟台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

100多年前烟台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

100多年前烟台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八,烟台谈判的成果1876年2月,年近六十的郭嵩焘带了三十几个人到伦敦。

他是作为大清国的特派代表,履行烟台条约中的任务,到英国表示歉意。

郭嵩焘一到伦敦,2月7日,就在翻译马格里的陪同下觐见了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宣读了到任国书,对马嘉里案表示惋惜,完成了烟台条约的任务。

并担任了大清帝国首任的驻英国公使。

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常驻西方的外交官。

烟台谈判尘埃落定,除了条约本身带给中国的影响外,还有几点条约外的成果,似乎被人忽略了,其实,这些不被人注意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很大。

第一,烟台条约后,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向外国派出了外交使节。

读者可不要小看这一变化,几千来,中国一直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世界上其他小国都是蛮夷之地,所以,只有外国上中国来朝贡,中国从来没有去国外的,有的也只是向郑和那样,是为了宣威中国的大国风范。

所以,外国的航海造就了葡萄牙的数百年盛世,而中国人郑和的远洋只是历史中的不留痕迹的一抹。

因此,中国能向国外派遣使节,表明中国开始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开始了主动的与世界的接触,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接触是外国人逼得中国不得不这样做的。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郭嵩焘这个人。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

他是晚清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郭嵩焘从小就受到了标准的中国传统教育。

1835年,郭嵩焘考中秀才,后进入湘学重镇岳麓书院读书。

在书院,郭嵩焘深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影响,结识了同在这里读书的曾国藩、刘蓉等名士,并与他们结为挚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郭嵩焘第五次参加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此后不久,由于双亲相继去世,郭嵩焘只得依定制回乡居丧。

乡居期间,正值太平天国进军湖南。

在他的积极劝导之下,隐居乡间的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纷纷出山,组建“湘勇”镇压太平军。

此后的几年,郭嵩焘一直随曾国藩参赞军务,1856年末,郭嵩焘到京城出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帝对他的学识非常赞赏,让他入值皇帝的私人咨询机关南书房。

也说《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地

也说《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地

也说《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地也说《马关条约》烟台换约地一位海外的朋友在QQ里发来一枚酒店记录卡的图片(见图),说是他在国外的一个收藏品交流会上看到的,因为上面印有CHEFOO 的字样,所以让我看一下这个酒店或者酒店的旧址是否还存在。

首先要说明的是CHEFOO不是英文,而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是19世纪60年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由英国人威妥玛创造,因此又叫威妥玛拼音。

威妥玛拼音虽早在1958年后就被现代拼音取代,却并没有完全消亡,就像我们民航行业,业务最基础的城市三字代码中,很多中国城市的代码就是威妥玛拼音的缩写,比如北京PEK(peking)广州CAN (canton)青岛TAO(Tsingtao),天津TSN(Tientsin)等等。

那么CHEFOO是哪个城市呢,答案是烟台。

代表英国和清廷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的威妥玛曾在烟台呆过一段时间,或许是他本人喜欢“芝罘”这个地名吧,在他编写的中国城市注音的词典中,烟台被标注为CHEFOO。

烟台开埠较早,曾有大量的洋人在此生活过,他们不仅在烟台的沿海留下了数量极多的西洋建筑,而且也拍摄了大量有关烟台的照片,其中一部分还被印成了明信片和邮票图案,这些摄影作品上都有CHEFOO的字样,在外国人的“淘宝”易趣网上,这类和烟台有关的收藏品比比皆是,如果有心搜集倒也不失为一种收藏方向。

言归正传。

这枚卡片的中文部分印的是“中国山东烟台鲁滨饭店”,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烟台”人,以及历史文化的超级爱好者,我自然是知道鲁滨饭店的来龙去脉。

我告诉这位朋友,这个酒店已经不存在了。

鲁滨饭店和滨海路上那些现存的老建筑一样,都是清朝末年烟台开埠后洋人修建的,它在解放前是烟台最好的住宿饭店,解放后其建筑成为了虹口宾馆的一部分,大约在1995年左右被拆除,其原址上建了虹口大酒店。

说到这,朋友的问题已经被完全解决了,但当我的目光看到卡片上部印的”STRAND HOTEL”这个鲁滨饭店的英文名字时却不由得吃了一惊!烟台在近代史上有一个著名悬案---《马关条约》换约地在烟台的具体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烟台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为什么签订烟台条约
导语:中英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条约权利”。

签约背景
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名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中国的侵略。

1875年3月,英国公使威妥玛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六条要求:
1.英国官员参与调查马嘉理案。

2.英属印度政府认为必要时可再派探测队前往云南。

3.赔款15万两。

4.立即商定办法,以实现《中英天津条约》所规定的对外国公使的优待。

5.商定办法,照约免除英商正税及半税以外的各种负担。

6.解决各地历年来的未结案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