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教案 第九讲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透镜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透镜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 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在书中的地位:本章节是第三章的一个光学知识的延伸,把光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使得学生对光的了解更加的牢固。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多彩的自然现象导入内容采用实验进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学生明白与第三章不同的有关光的知识,通过科学探究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章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光的折射。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5. 巩固知识: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6. 拓展延伸:介绍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天文观测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安排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光的折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应用:眼镜、放大镜、光纤通信等10.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材,提供相关章节内容。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试讲教案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市蜃楼的视频和观察空碗中的硬币逐渐注入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1)光的折射现象提出问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实验:用激光笔斜射入装有水的透明水槽中,提示学生观察光线射入和射出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线发生了偏折。

教师总结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提出问题:光在发生折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学生上台板演:根据刚才演示实验中的现象,由学生上台将光的折射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

并根据之前的知识,试着标出三线两角。

学生根据旧知,能够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小组讨论与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与拓展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像教案

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像教案

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像单位:霸州市第六中学授课人:邢开勇学科:物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复习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复习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4.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与实际结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三、知识梳理三、复习内容照相机幻灯机光的折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知识点一: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二:透镜典型例题1、几种光学的作图2、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3、在图中填写上适当的光学元件(至少三种元件)知识点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图6是物体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图( C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 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6CMB 、8CMC 、12CMD 、18CM物 距 像的性质应 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f<u<2fV>2f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正立放大虚像像 距 A3、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聚透镜15厘米的地方成一个放大得像,则物距可能是( A )A、u<fB、2f>u>fC、u>2fD、无法确定回顾总结: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作业。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
3.学会使用光线追迹法解决光学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线追踪法的应用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
教学方法:
1.通过示例演示法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以情景模拟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结合练习和实验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光的反射和折射基本规律。

2.讲解:
(1)光的反射:图示演示光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

(2)光的折射:图示演示光线从一介质到另一介质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光在气体、水、玻璃等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和凹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并引导学生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

3.练习:
(1)选择题练习:让学生根据图示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巩固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填空题练习: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填写公式,巩固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4.实验:
(1)光线追踪法实验:让学生用两面镜片(或凸透镜、凹透镜),通过光线追踪法描绘实验现象。

(2)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加深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5.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巩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准备1.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一: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二: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水气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三:观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3. 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放大镜、池底变浅等。

(2)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4. 光路的可逆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然后将光路反过来,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路的可逆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教案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教案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常见的透镜成像现象。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透明透镜。

2. 平行光光源。

3. 光屏。

4. 物体(如字迹、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透镜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2. 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区分两种透镜。

二、探究透镜成像规律(15分钟)1. 让学生手持透明透镜,观察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成像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改变物体到透镜的距离,观察成像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成像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成像规律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透镜的焦距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透镜成像规律(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成像现象,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远处的景物在照片中变小了,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等。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发现和不足,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进行对比。

2.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成像实验,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透镜成像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8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8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常数,称为折射率。

3. 折射现象的应用: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折射现象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感知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折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彩虹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根据实验现象,讲解光的折射定律,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原理。

4. 应用拓展:介绍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光的折射与透镜复习教案
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徐建伟
教案背景:学生学习光的折射与透镜这章内容过程中感觉较为难学。

对建立光线这个模型感觉较为困难。

尤其对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学习上存在较大问题。

因此,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很有必要。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和透镜在初中物理中占有比较中重要的位置。

几乎每年中考都有涉及。

并且这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同时,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又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

学生也容易在这个地方产生想学又学不好的矛盾心理,进而导致厌学的发生。

因此,本章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为他们解决令他们困惑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构建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
2 了解光的折射定律
3 认识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法模型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及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如果将一束光变成一条光线经过三棱镜,结果会
板书设计:。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

2. 掌握折射定律,了解光在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位置偏高、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二、光的折射现象(10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当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展示实验:将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束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3. 引导学生总结折射现象的特点和条件: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且是斜射。

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

三、光的折射规律(10分钟)1. 讲解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展示折射定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让学生了解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3. 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眼镜的透镜原理、水中的鱼看起来位置偏高等。

四、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物理科目教案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物理科目教案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物理科目教案教案主题: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适用对象:初中物理教学字数限制:1500字(可适当增加)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折射现象。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能够解析折射问题。

3. 认识透镜的种类,并了解透镜成像原理。

4. 理解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对成像的影响。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透镜成像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a.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b. 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c. 折射问题的解析2. 透镜成像a.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及特点b. 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原理c. 不同物体位置对成像的影响d. 透镜成像问题的解答方法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0分钟)a. 展示一个玻璃杯,询问学生关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观察和认识。

b.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杯中时会发生什么?2. 理论讲解与示例演示(30分钟)a. 导入光的折射概念,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折射定律。

b. 通过示例演示,解析光的折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运用方法。

3. 实验探究(40分钟)a. 制作简易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观察其成像效果。

b. 调整透镜和物体的距离,观察成像的变化。

c. 学生小组间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总结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

4. 深化与拓展(3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引入不同物体位置情况下的成像讨论。

b. 给予学生一定问题进行讨论,解答透镜成像的相关问题。

5. 巩固与评价(20分钟)a.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

b.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讲解答案和解析存在问题的题目。

四、教学辅助材料1. 海报或图片展示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玻璃杯、水、光源等实验材料。

3. 练习题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情况。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成像与透镜的实验研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成像与透镜的实验研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成像与透镜的实验研究【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成像与透镜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成像原理以及透镜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平凸面镜、光源、直尺、铅笔、白纸、直线尺等。

三、实验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相同介质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

3. 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常见的两种透镜。

对于凸透镜,当物体放在其焦点距离之外时,透镜成像是倒立的;当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时,透镜成像是放大、倒立的;当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之内时,透镜成像是放大、直立的。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调整光源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光线直线传播。

2. 观察光的反射将平凸面镜插在支架上,调整光源使光线通过反射到屏幕上。

观察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法线之间的关系。

3. 观察凸透镜成像将光源移到实验台上并点亮,将凸透镜插在透镜架上,屏幕放在凸透镜的另一边。

将一张白纸固定在支架上,作为屏幕。

调整光源和屏幕的高度,确保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以下问题:a. 当物体放在透镜的焦点处时,屏幕上的成像情况如何?b. 当物体放在透镜焦点和透镜之间时,屏幕上的成像情况如何?c. 当物体放在透镜的焦点距离之外时,屏幕上的成像情况如何?4. 改变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移动物体,观察和记录物体远离或靠近透镜时,屏幕上成像的变化。

5. 整理实验数据和总结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对问题a、b和c逐一回答:a.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屏幕上成像情况为模糊不清,无法观察到清晰影像。

b.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和透镜之间时,屏幕上成像为放大的倒立影像。

光的折射与光的成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光的折射与光的成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光的折射与光的成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一:光的折射目标: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并能够运用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此现象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 实验:准备一个直角三棱镜、一束光线和一块白纸。

首先,将直角三棱镜放置在白纸上,并确保光线从一个角射入三棱镜中。

让学生观察光线的路径以及射入和射出角度的变化。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光的折射规律。

3. 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例如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即折射定律)。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

4. 运用:通过一些练习题或例题,让学生将所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给定一个入射角和一个介质,让学生计算折射角或者求解其他相关的参数。

教学设计二:光的成像目标: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成像原理,并能够运用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光学器材(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引起学生对光的成像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2. 实验:准备一个凸透镜、一个物体和一个屏幕。

首先,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凸透镜产生的物体的成像情况,包括物体的大小、位置和方向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光的成像规律。

3. 讲解:通过讲解光的成像原理,包括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成像现象,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4. 运用:通过一些练习题或例题,让学生将所学的光的成像规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参数,让学生画出物体的成像位置或计算成像的大小。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对光的折射和成像的直观理解。

可以让学生亲自操控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光学教案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光学教案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光学教案光的折射初中物理光学教案:光的折射引言:光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的学科。

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原理和实践应用。

一、基本概念1. 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差异导致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通过界面折射现象的规律,也称为斯涅尔定律。

定律表述为:光线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以法线为基准)与折射角(以法线为基准)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折射率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有关,通常使用真空中的光速与介质中光速的比值来表示折射率。

二、实验教学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了解光的折射与入射角度、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 光源(如激光笔、小灯泡等)- 直尺- 晶体三棱镜- 直角三棱镜- 透明玻璃板3. 实验步骤(此处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并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注意操作安全和实验环境的准备。

)三、案例分析(此处给出一个或多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案例,比如大气折射造成的日出日落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理解折射现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此处介绍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的折射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五、知识总结与延伸1. 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与光的传播和介质的折射率密切相关。

2. 光的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传播时的规律,可以用来计算光线的传播方向。

3. 光的折射不仅存在于实验室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实际应用。

六、课堂练习与答案解析(此处给出几道练习题,并附上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案教案: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2. 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

3. 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a. 光的折射定律b. 折射率的概念与计算c. 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2. 透镜的基本概念a. 透镜的种类与结构b. 透镜的焦距与焦点c. 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过程:1. 光的折射现象a. 引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如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兴趣。

b.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c. 概念解释:解释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解释。

d. 计算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巩固学生对折射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e. 拓展应用:介绍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2. 透镜的基本概念a.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b. 概念解释:解释透镜的种类与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焦距与焦点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解释。

c. 透镜成像的规律:介绍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像距、物高、像高的关系,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解释。

d. 计算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巩固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的展示,直观地呈现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通过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光源、透明介质、直尺、刻度尺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PPT等。

六、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能力。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学设计方案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积极参 与讨论,评价 其沟通能力和 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作业:通 过作业完成情 况,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反馈机制建立
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目标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实施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反馈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改进教学: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实验结论: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实践
•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尺子
• 实验步骤: a. 用激光笔射向透明塑料板,观察光线传播方向 b. 在透明塑料板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光线 传播方向 c. 将白纸放在激光笔和透明塑料板之间,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投影 d. 测量白纸上投影的长度 和宽度,计算放大倍数
教学手段运用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现象 动画模拟:利用动画模拟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过程 实物展示:展示透镜、光具座等实验器材 互动问答: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对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理解
学生活动设计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 问题解决: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
• 实验步骤: a. 用激光笔射向透明玻璃砖,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b. 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c. 改 变玻璃砖的厚度,重复步骤a和b d.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 a. 用激光笔射向透明玻璃砖,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 b. 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 c. 改变玻璃砖的厚度,重复步骤a和b • d.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初中 光的折射 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 教案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折射现象,认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

(2)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玻璃水槽、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变向上弯折、水中的鱼、海市蜃楼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什么是折射现象?光的传播路径在折射中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 实验一:插入水中的筷子(1)让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描述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筷子插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折射现象。

2. 实验二:激光通过玻璃砖(1)让学生观察激光通过玻璃砖时的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激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折射现象。

3. 数据分析:(1)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光的折射定律1.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

2. 讲解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四、折射现象的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2. 举例说明折射现象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光的折射定律。

2. 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了光的折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课堂引入】【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定律1. 折射现象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3)折射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是可逆的。

3. 折射使池水变浅。

4. 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异同:相同点:(1)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2)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

(4)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点:(1)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一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的介质中。

(2)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而折射角与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其大小关系跟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还是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有关,只有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才相等。

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折射后通过实焦点。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两次折射后变成发散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点。

3.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如图1所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如图2所示。

(2)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3、4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如图5所示;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如图6所示。

4.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电影机。

(4)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说明: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

6.在照相时,拍摄近景应将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拉长暗箱);拍摄远景应将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缩短暗箱)。

7.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归纳整理。

⒈图解法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⒉列表法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应用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u>2fu=2ff<u<2fu<f —u=f 不能成像⒊口诀法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虚像同正大,物近像变小。

【典例精析】例1.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D.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例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例3.近视镜为什么用凹透镜?而远视镜为什么用凸透镜?例4. 小明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了(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小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他看见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过手训练】1. 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的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 100mm以外B. 50mm以内C. 略大于50mmD. 恰为50mm2.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 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3. 如下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 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 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4.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f<2cmB.2cm<f<4cmC. 4cm<f<5cmD.5cm<f<8cm5.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些。

6. 物体沿着主光轴向凸透镜靠拢,当物体进入之内时,在光屏上,再也找不到物体成的像。

7. 物体从焦点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的像越来越,像到凸透镜距离越来越。

8.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过关检测】检测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成绩:_________1.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 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使烛焰位于a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使烛焰位于c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b处时,成缩小的实像D. 使烛焰位于d处时,成放大的实像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3. 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M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4. 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 B间的距离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窗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窗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5.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 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6.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 以内;看到的像是 、 、 ;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 侧。

(填“同一”或“两”)。

7. 如图所示中,矫正远视眼的是图 。

8. 如下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 是物体,CD 是AB 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表出其焦点的位置。

D B【课后作业】1.如图1 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放大的字B 、小孔成像C 、手影D 、倒影2. 如图3所示,光线AO 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则图中折射光线应当是( ) A. OB B. OC C. OD D. OE3.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图3图1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4.如图4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5中的()图4 图55.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f<2cm B.2cm<f<4cm C.4cm<f<5cm D.5cm<f<8cm【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A5. A6. A7. D8. C9. B二、填空题:1. 近,远2. 1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同一3. 1倍焦距4.焦点5. 小,近6. 乙7. (1)同一高度(2)10,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三、作图题:(略)四、简答题: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后,使光线发散后,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