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造假案分析

合集下载

科龙事件

科龙事件

一、引言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科龙案件”和格林柯尔系的立案调查,科龙在2002年至2004年间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渐渐公诸于众,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期间为科龙提供审计服务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却出具了两份保留意见和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来看,并未揭示出科龙的假造行为。

究竟是由于审计业务内在固有的局限,使得审计不可能揭示出所有财务造假;还是因为德勤违反审计准则存在执业过失,造成审计失败,这在社会民众、会计业界与德勤之间产生了众多争议。

目前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决定尚未出台,德勤一方以此为由三缄其口,而众多主张追究德勤责任的更多的是主观判定德勤存在失误,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有必要对德勤审计科龙一案进行全面的评析,公正地判断德勤在科龙案中的责任,为了防止将来再次出现此类审计失败寻找防治措施。

二、审计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审计发展初期,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

审计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就在当时承担起了监督检查的职能。

由于初期反映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相对简单,信息量不大,因此,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随着经济现实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信息也越来越复杂。

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

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结论符合一定可靠性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

但这种抽样审计的方式仍会给审计师带来很高的风险。

可以看到,此时审计师承担的责任范围由委托方向已知第三者延伸,包括众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债权人和许多的利益相关者。

因而,审计师否定了自己“警犬”的角色,强调只是“看门人”,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科龙电器与广东制衣厂事件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与广东制衣厂事件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与广东制衣厂事件案例分析科龙电器以9万元起家,历经7年创造出全国电冰箱销量第一的业绩,上市后经过短暂的“辉煌”,很快又由于体制问题开始衰落。

面对亏损,政府资本选择退出,神秘人物顾雏军带领的格林柯尔大举进军,以9.08亿元的低价收购20.6%的科龙股权,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顾雏军先后收获了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三家上市公司,成功地构建了庞大的格林科尔关联方体系,为“暗箱”操作莫定了基础。

2004年,郎咸平教授发表的格林科尔报告,将顾雏军收购上市公司的手法总结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挑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七大手法。

顾雏军先是抛出,我的钱有国际背景”的言论乔装富翁,以产业整合为名义提出收脚科龙,为其资本运作披上产业整合的绚丽外衣,博取大股东的信任。

而后在没有获得科龙控制权的情况下进驻董事会,当上科龙电器,事长,这为其操作利润、粉饰报表、造成2000年巨亏、2002年神奇扭亏为盈做好了铺垫。

最后以低价控制股权,并开始娜用科龙资本用作其他收购,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

据调查,顾雏军等人及格林科尔体系相关公司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高达34.58亿元,其采用的手段包括榨取品牌使用费,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拖欠供应商巨额货款,任占科龙电器资产,巨额关联交易等,严重损害股东的利益。

2012年12月4日下午15时3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阵店镇新溪西村内衣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00平方米,汕头市公安消防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调派潮南、潮阳、阵店等消防队伍共13辆消防车,84名消防队员赶赴现场救援,火灾15时55分被控制,16时30分被彻底扑灭,火灾中共有15人被困,其中14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重伤。

目前,善后调查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经广东汕头警方初步调查,该起重大火灾系人为纵火,纵火犯是在这家服装厂打工的刘某,已被警方在普宁抓获,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原因是与该厂老板存在劳资纠纷,4日买了40元汽油到该厂放火报复,造成14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并且造成了重大经济影响,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科龙电器事件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

科龙电器事件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

科龙电器事件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摘要:随着上市公司作假丑闻的不断披露, 注册会计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民事诉讼, 如何维护注册会计师的正当权益, 将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而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美国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的远去不代表中国财务舞弊的终结而是刚刚开始。

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频频发生,表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离我们并不遥远。

目前,随着会计造假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财务舞弊以及注册会计师信誉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科龙电器事件”作为切入点,围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审计程序以及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财务舞弊;法律责任- 1 -目录前言 (1)一、科龙电器2001-2004年情况概述 (2)二、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报告概述 (2)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析 (3)四、审计程序分析 (4)(一)德勤对科龙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 (4)(二)德勤在存货抽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确定的抽盘范围不适当,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 (5)(三)德勤在对应收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过程中执行的程序不充分,函证方法不当 (5)(四)德勤事务所未就科龙电器2003年度确认对合肥维希的销售收入30,484万元事项对其出具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进行更正或相关处理 (5)(五)德勤事务所对科龙电器内部票据贴现未能适当关注,未发现科龙电器2003年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问题 (5)五、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参考文献 (8)科龙事件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前言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财务舞弊事件也频频曝光。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企图通过虚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财务舞弊, 这种行为不仅给经济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也给企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

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

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科龙是一家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2022年,科龙卷入了一起财务报表造假的丑闻。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科龙的声誉和市值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二、案例描述1. 财务报表造假手法科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财务报表的造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收入虚增:科龙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将实际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 费用减少:科龙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减少或者转移至其他账户,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 资产减值准备减少:科龙通过低估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使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

2. 造假手法暴露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法最终被市场和监管机构所发现。

一方面,投资者和分析师对科龙的财务数据产生了怀疑,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和不合理之处。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科龙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找到了相关证据。

最终,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案例分析1. 造假动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掩盖公司实际业绩的不佳。

科龙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司的形象和吸引投资者,选择了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手段来美化财务数据。

2. 造假影响科龙财务报表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科龙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其次,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

此外,造假行为还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整个行业造成为了不良影响。

3. 监管机构的作用监管机构在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证监会对科龙进行了立案调查,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市场的公平和投资者的权益。

监管机构的介入和严肃处理对于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四、教训与启示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诚信经营:企业应坚守诚信原则,遵守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的原因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无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
审计程序执行不当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疏漏 或错误,导致未能发现重大错报。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 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 未能发现。
利益冲突
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 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 性和客观性。
完善法律法规
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职责 和义务,为审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信息披露
监管机构应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审 计结果和相关情况,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审 计程序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出现重大错报。
3
提高审计师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 高审计师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法 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在2001年,世通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而 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 大的破产案之一。
审计失败的原因
01
未发现财务造假
世通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非常高明,包括将资本支出和经营支出进行混
淆,虚增利润等。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揭露这些问题。
02 03
缺乏独立性
世通公司的CEO和CFO对财务报告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威胁和施 压来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未能保持客观和公正 的态度。

(完整版)科龙公司案例分析

(完整版)科龙公司案例分析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科龙电器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公司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在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0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

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

并且顾雏军入住科龙后出具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科龙公司同时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对于科龙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已做出处罚决定,但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令人深思。

科龙财务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2001年,科龙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格林柯尔”实现了民营化重组,其初衷是希望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够打开产权之结,改善公司治理。

现在看来,在顾雏军的把持下,科龙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但没有改善,反倒被强化了。

从表面上看,科龙已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实质上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

顾雏军利用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格林柯尔谋利,导致科龙陷入新的危机。

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实亡。

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内部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

法制的完善和监管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保障。

虽然市场主体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与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规就是为了约束和防范这种试图突破制度的行为而设置的。

审计案例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陷阱一: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案例一】科龙电器 (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

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

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

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 2、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 会计制度同任何制度一样都具有局限性,
会计准则所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以及 ⑴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 • ⑵使用不当的费用确认方法 • ⑶运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 ⑷随意变更会计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20/3/1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 1、虚构交易事项 ❖ 虚构交易事项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造假方式,包
括虚构交易事实和制造经济业务两种类型。 ❖ 虚构交易事实通常涉及到虚构销售对象、虚构销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20/3/1
2020/3/1
根治对策
• 二)上市公司应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发挥 其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
• 要改变这种状况,上市公司首先必须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 理解。内部控制并不是仅仅防止、发现、改正下级员工的 舞弊和差错,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结构,包括防止、发现、 改正经理人员的舞弊和差错。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挪用资金罪

• •
收购企业成为循环提款机
顾雏军:我们从来不会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用的是我个人 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法院:被告人顾雏军、张宏挪用江西科龙4000万元和科龙电器2.5亿元,用 于顾雏军个人注册成立扬州格林柯尔。 晏果茹所指的“进一步”收购,是指顾雏军在轻取科龙后,对扬州亚星客 车、美菱电器等的并购行动。法院的判决显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时,至少还真金白 银地拿出格林柯尔的3亿现金,到了收购扬州亚星时,开始全部挪用科龙电器的资金进 行收购。2003年,顾雏军为了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再次以父子名义申请设立注册资本 为10亿元的扬州格林柯尔,其中无形资产出资为2亿元,现金出资8亿元。但法院查明, 8亿元现金实际上挪用自科龙———为了筹集这8亿元现金注册资本,顾雏军指示部分 高管以江西科龙、江西格林柯尔为操作平台调拨8亿元资金经天津格林柯尔转入扬州格 林柯尔的账户,使该公司的验资得以通过。法院判定,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 龙2.9亿元用于个人投资设立扬州格林柯尔的行为,符合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数额巨大的情形,被告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业内人士称,科龙电器收购 成功后成为顾雏军收购扬州亚星的取款机,而扬州亚星收购成功后又成为顾雏军的提 款机。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 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 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19/4/21
2019/4/21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科龙电器财务 造假案例分析
红领巾小组
背景介绍 出现问题
目录
案例结局 经验教训
科龙电器简介
• 顾雏军,江苏泰州 人,毕业于中国天 津大学,获工程硕 士学位,格林柯尔 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 柯尔集团的创办人
2019/4/21
1、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000921)即广东科龙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影响因素
• 1.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 • 1)股票发行定价制度 • 2)配股政策 • 3)摘牌制度 • 2.外部审计不完备 • 1)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 • 2)缺乏独立性。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会计造假案例情况分析毕业论文范文(设计)

会计造假案例情况分析毕业论文范文(设计)

会计造假案例情况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国内外会计造假案例越来越多的遭曝光,特别是安然事件后,人们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失去信任,会计造假的相关原因和实施手段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财会初学者、股市的小股民都有很大的借签意义,使其充分认识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息,而且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一系列造假现象的剖析,探究其造假原因和方式,从而提出如何防范会计造假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造假的成因防范方法会计造假的识别一、事件回顾会计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会计报表的数字涉及到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经济利益,故而有不少主管和会计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利用职务之便,钻法律、会计制度的空子,不屑以身试法,编造假帐、编制虚假的报表,向公众发布公司虚假信息,诈取社会大众的信任,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加强与提高会计监管、打击经济违法违纪活动、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案例分析三、会计造假形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以诚信为基础.虚假的信息将会使市场资源配置调节功能失灵。

近些年来,会计弄虚作假、虚列资产负债、虚报利润等不良行为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仅给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社会、企业和单位造成了危害。

虚假会计信息隐瞒的真实现状不仅影响了政府的税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决策与实际状况产生偏离.第二,危害社会利益。

会计造假和诚信缺失会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公司隐瞒企业财务现状,为上市造假,最终因为行径败露,运转不下去,导致股票大跌甚至企业关门倒闭,大批投资者利益亏损,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了我国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

如2011年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一案9月6日开庭审理。

2004年至2009年间,被告单位绿大地在谋求上市和上市后年度财务报告中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队员:刘轶凡15620082201994陈少君15620082201924付平15620082201941彭梦莹156200822020072011年7 月目录一、预警信号识别 (3)行业情况 (3)财务指标分析 (3)从审计报告角度透视 (4)二、报表粉饰动机 (5)三、报表粉饰手法 (6)◆现金流问题 (6)◆主营业务成本问题 (8)◆存货抽样盘点问题 (10)◆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12)◆关联交易问题 (13)四、总结 (17)一、预警信号识别◆行业情况——行业整体不景气,科龙却实现了大额盈亏扭转科龙电器(000921),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冷柜等电器产品及相应配件业务,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

公司产品“容声”牌冰箱在连续七年的评比中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所处行业的现况:当前中国的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家电品牌在进一步集中和消亡。

2002年,在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科龙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在上半年冰箱、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中报不仅成功摆脱2001年巨亏15.6亿元的阴影,而且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着实令人吃惊。

2001年10月29日,容声集团与顺德市(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顺德格林柯尔受让容声集团所持有科龙电器204,775,755股(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6%)法人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每股2.74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5.6亿元。

2002年3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书的补充合同》,根据该合同的规定,转让价格改为每股人民币1.70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48亿元。

2002年,科龙调整年报,2.01亿元利润额24小时内迅速下调达50%以上,负责审计的不仅对调整前的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而且对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也同样出具了保留意见。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中,有0.5亿的坏账准备转回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 系
科龙电器(000921)
二.案例分析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2分20.12.2501:42Dec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01:42:5725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时42分 57秒上 午1时42分01:42:5720.12.25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一、引言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

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

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

两次被ST 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一、案例描述1.背景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

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2.处理结果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本文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为研究案例,揭示了格林柯尔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方法。

在总结格林柯尔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标签: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政策建议一、从格林柯尔案看财务舞弊1.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1)运用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端倪。

格林柯尔报表的确有些蹊跷,资产结构:账上现金非常巨大,占总资产的64%,占净资产比例更是高达74%,从关联公司购入制冷剂形成的存货也相当可观,至2004年底存货价值高达1.18亿元。

(2)比较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子公司报表找出猫腻。

仅从科龙的合并报表以及母公司报表可以看出,科龙有大额的资金被母公司(格林柯尔)侵占。

2003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达16亿元之巨,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3亿元;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2亿元。

(3)会计师事务所屡玩“谦让”须提高警惕。

格林柯尔上市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安达信,2001年安达信因丑闻“告退”,其在香港的业务转给了普华永道。

科龙与格林柯尔的审计机构都应当是普华永道。

但是普华永道却将二者拱手相让与德勤。

在格林柯尔入主美菱之后,普华永道也辞去了美菱的审计工作。

直到2005年,德勤为科龙出具2004年的“保留意见”后,德勤也推掉了科龙的审计业务。

2.格林柯尔财务舞弊的特征(1)现金舞弊的“高端运作”。

通常上市公司会选择不易被发现的资金运作,运用高技术的舞弊手段。

被曝光者往往是资金链断裂被逼现形,或者被监管机构调查后才得以曝光。

这类公司虽然手段高明、造假过程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上市公司处于一个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而且频繁担保与被担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资金链断裂,十分迫切需要现金;上市公司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特别是现金往来非常复杂,尤其是与关联方的,资金流入流出量非常大;现金流量表中“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金额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这样一来,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了,可是审计师不是神呀,不可能做什么都那样客观独立工作,况且就算是神,也有人情世故之处,古希腊里徇私情的神还少吗?总之一句话,审计的历史是这样的,一个利益群体对另一个有着专业技能并不得不与之共舞的利益群体不放心,甚至怀有恨意,处于平衡的考虑,审计师,就出现了。

审计一职的出现就是人类在藏污纳垢不够彻底的产物。

下面将以科龙造假案为例,探讨审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意义问题。

首先,回顾一下科龙德勤造假案始末二、科龙公司简介“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A股,总股本达88200.6563万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过02年的一系列股权转让,公司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广东格林柯尔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2004年10月14日,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信宏所持有的公司57,436,439股法人股(占股权比例5.79%);此次股权转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目增加至262,212,194股(占股权比例26.43%)。

证券简称:科龙电器公司名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从梦总经理:汤业国注册资本:99200.6563万元经营范围: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三、科龙造假案始末2001年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一举成名。

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斥资3.48亿元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

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

2003年4月来自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审计的2002年度会计报告称,科龙电器从上一年度亏损10多亿元,摇身一变成盈利1亿多元。

顾雏军“点石成金”的本领受到追捧,广大投资者受其利好影响,大量购进科龙电器股票。

好日子没过多久,次年8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演讲《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使顾雏军成为公众眼中风口浪尖的人物。

2005年5月郎咸平的观点得到证实,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正式对科龙电器虚假陈述行为进行调查。

同年9月,顾雏军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公安部门正式逮捕。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证监会对其正式处罚。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一大早,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律师接受廖照文等4人的委托,到达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以科龙电器、德勤、顾雏军、严友松、张宏、刘从梦为被告的起诉材料。

科龙德勤虚假陈述索赔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2006年11月7日顾雏军等9名原科龙高管案首次在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其涉嫌虚假出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挪用资产、职务侵占等4项罪名。

庭审中,顾雏军表示其涉嫌犯罪的行为可部分归咎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上面是一种比较中立的叙述方式,再看下面对同样事件但是比较偏激的叙述方式: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

2003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

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万元。

为了掩盖罪行,防止东窗事发,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编制虚假报表。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没用一个可预知的答案的时候,判断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审计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再这样一种毫无底细的情况下做出判断,不是臆断,而是做出有据可依的判断,可见风险之高。

四、各执一词科龙老总东顾雏军窗事发之后,便将三方印证的一方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给拖下水,他表示其涉嫌犯罪的行为可部分归咎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看见这样的话,我不能相信世界能有比此更为丢人的事情了,难道说,审计师会说:“雏军呀,你看那7000万我们就按计划摊销吧,这5.13亿元有争议的销售收入咱也给予确认,我德勤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怎么样?不行?不行也得行!!!否则就不给你们科龙做鉴证了!”顾雏军是这样为自己开脱的:当时的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为此,德勤拿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是认定摊销部分,同时对5.13亿元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也给予确认;另一种是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元的销售收入不确认,德勤不出具任何保留意见。

顾表示其当时倾向于后者,但德勤却坚持要公司选择前者。

此时,已临近年报公布的最后期限,在德勤强烈坚持下,最终科龙董事会被迫采取了德勤的意见。

因此,顾雏军认为2004年有争议的5.13亿元销售收入是由于德勤逼迫所致。

而我们分析认为,德勤完全没有理由说服科龙做那样的选择,不光得不到既定的利益,还要承担审计风险。

难道,审计师们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写上“无保留意见”五个大字?倒是科龙为了虚构利润,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为自己敛财打下结实的基础而宁愿选择被出具保留意见这等铤而走险之事。

那么。

科龙与德勤到底存在怎样的瓜葛呢?2002年之前,科龙的审计机构是安达信。

2001年底,顾雏军掌控下的格林柯尔入主科龙。

当年“ST科龙”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共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导致巨亏15亿多元。

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03年3月28日,德勤为ST科龙2002年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科龙当年的年报中,通过高达3.5亿元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转回,实现净利润2亿多元。

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即使是调减后科龙仍然盈利,时任科龙公司董事长的顾雏军同意调帐,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

由于科龙在2000年和2001年都是巨亏,2002年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公布盈利,按照当时证监会的规定就可以免于退市,并脱掉ST的帽子。

此前安达信曾给出过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 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4年4月19日,德勤对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实现净利润2.02亿元。

2005年4月28日,德勤对科龙2004年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因为未能确认两家客户达5.7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确定是否应对销售退回计提准备。

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亏损6400万元。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随后德勤宣布不再担任科龙的审计机构。

但它此前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及2002年和2004年年报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没有撤回,也没有要求公司进行财报重述。

CFO、独立董事、会计师事务所,他们有着各自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准则,但在科龙案件中,顾雏军的一手操控是如此的强势,原本可以根据规则保持独立的CFO、独立董事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地被顾雏军操纵或者限制。

对此德勤事务所是什么说法呢?对于顾雏军的“炮轰”,德勤表示,公开的记录表明,其在2002至2004年期间的两个年度都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同时,该公司的审计人员完全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或协助顾雏军一案中任何涉嫌的欺诈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