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快乐的午餐说课稿范文

2024快乐的午餐说课稿范文

2024快乐的午餐说课稿范文具体到《2024快乐的午餐》这个课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快乐的午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以未来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一场快乐的午餐,通过对午餐菜品的介绍和人物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和未来的美好生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理解《2024快乐的午餐》的故事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表达。

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和向往。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生词和重要句型。

难点是:进行推理判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表达。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2024快乐的午餐》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法:情境导入法,任务型教学法;学法:阅读理解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幻灯片和图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引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开始前,我将播放一段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对未来的科技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然后,我将给学生出示一些未来科技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猜测。

环节二、课文导读,获取主要信息。

我将让学生自主阅读《2024快乐的午餐》,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收集到的关键信息。

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进行板书。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3)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并试着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 学生活动: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表示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 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多少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学方法进行比较还比较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认识 “=”“>”“<” 等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量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将小动物和餐具一一对应起来。
(2)提问:“通过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多?哪个少?”
3. 学生活动:动手进行一一对应,观察并回答问题。
四、认识符号,表示关系
1. 设计意图:认识 “=”“>”“<” 等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2. 教师活动:
(1)当小动物和餐具数量相等时,介绍 “=” 的含义,并板书 “3 = 3”。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教材分析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以小动物们的午餐场景为背景,通过比较餐具和动物数量的多少,引导学生学习一一对应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的午餐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学生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和思维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

3.学生能够理解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重点1.沟通解决问题。

2.了解并运用加减法。

3.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难点1.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白板和彩色荧光笔。

3.提前准备好午餐相关物品和工具(如餐盘、餐刀、餐叉等)。

教学过程授课一:引入1.教师打出“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份快乐的午餐吗?”这道题目,向学生提出问题。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取他们关于午餐的看法和想法。

授课二:知识讲解1.给学生放映PPT幻灯片,向他们讲解有关加减法、长方形和面积的知识。

2.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授课三:练习1.学生根据课上讲解的知识,拿起餐盘、餐刀和餐叉,开始动手做午餐。

2.学生可以使用他们自己带来的食材或使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食材。

3.学生将会根据提供的题目,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他们的午餐,并通过运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计算出餐盘的面积。

4.学生将在课堂后展示并介绍他们所做的午餐及其相应的餐盘面积。

授课四:总结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向学生讲述如何使用加减法运算和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3.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互动与操作后,将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今日所学内容。

常见问题解答Q:除了餐盘,我们还可以如何运用长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A:除了餐盘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画矩形或长方形的方式来完成求面积的计算。

Q: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A:我们可以使用加减法运算、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所提出的午餐问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掌握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完成有趣的课堂任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

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

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具不够。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师:真是个粗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活动一:摆盘子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运算完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前置知识

新知内容
本堂课将教授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喜欢吃什么午餐。

2.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张图片,例如三明治、汉堡包、披萨等,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午餐需要多少元。

观察
1.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午餐菜单。

2.让他们数一数菜单上有多少种午餐。

操作
1.让学生自主计算菜单上午饭的价格。

2.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午饭的价格。

对话
1.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现在有一些钱,他们可以买哪些午餐。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他们可以购买的午餐。

3.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想买一些饮料或甜点,他们需要多少钱。

总结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个简单的口诀,并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

拓展
1.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午餐菜单,并编写加减法题目。

2.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

3.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知道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加减法。

下次请大家带来自己设计的午餐菜单和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午餐的基本组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 学会合理搭配午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餐桌礼仪,学会珍惜粮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午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午餐食物图片、午餐搭配表、餐桌礼仪视频。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美味的午餐图片,引发学生对午餐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午餐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3. 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午餐搭配,并说明原因。

4. 活动二:观看餐桌礼仪视频,学习良好的餐桌行为。

5. 活动三: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6. 总结:强调午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午餐》2. 画出午餐的基本组成,如主食、蔬菜、肉类等。

3. 列出午餐搭配的原则,如营养均衡、多样化等。

4. 强调良好的餐桌礼仪,如不挑食、不偏食、珍惜粮食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2. 写一篇关于午餐的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午餐及原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午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了合理搭配午餐,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一半”、“四分之一”等数学量词的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计算一些简单的分数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吃午餐的实例理解数学中分数概念。

4.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对话、探究、总结。

二、教学准备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2.吃午餐的实例(每位学生一份)
3.笔、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3.1 热身
1.教师出示简单的分数题目,并让学生分组解答。

2.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解答题目,并讲解思路。

3.2 讲授
1.教师出示分数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例如一半、四分之一等。

2.通过多个不同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数学量词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在听课和练习中提出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3.3 实践
1.教师发放午餐,让学生分组解决午餐食品的分配问题。

2.经过实际操作和理论讲解,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分配午餐食品。

3.4 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协作,在合作中学习。

2.利用实际情境,学生通过协作,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关于分数概念的重要阶段。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了分数量词的概念并掌握了应用方法。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在互相交流中彼此学习,增进了友谊和感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午餐包括哪些食物以及它们的味道、颜色等特征。

2.学生能够根据午餐菜单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减法。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较大小”这个数学概念,比较午餐菜单中不同食物的数量。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出示午餐菜单,让学生观察其中的食物,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

2.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播放美食视频,在视频中向学生介绍各种口感独特、色彩丰富的美食,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美食中的数学元素,如面包上的芝士条数量、水果颜色比较等。

3. 认知午餐食物教师逐一介绍午餐菜单上的食物,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食物的特征,如颜色、味道、口感等。

同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口味和颜色相同的不同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4. 探索午餐数量教师给出两份不同的午餐菜单,让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概念比较它们中各种食物的数量,如鸡块、沙拉、面包片等。

然后,让学生想象约翰和汤姆分别要求老师为他们准备午餐,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菜单。

5. 运用数学技能教师将午餐菜单的食物数量转换成数字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习题,如加减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食物数量多少才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从而获取实践经验。

6. 总结与扩展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其他国家的午餐菜单,鼓励学生以类似的方式加深对其他文化的认知。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通过观察食物和介绍各种美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2.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尝口味相同、颜色不同的食物时,主动发现食物的不同特征,并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3.经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数学计算题目,掌握数学运算技巧,同时获得实践经验。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教学反馈:教师及时查看学生数学计算题目的答案,并针对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2.讨论式问答:教师向学生提问,要求其比较不同午餐菜单中的食物数量,引导并检验学生对“比较大小”这个数学概念的掌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快乐的午餐》。

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动物们一起分享午餐的愉快场景,通过描绘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享和友爱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理解分享和友爱的意义,学会在生活中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午餐食物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午餐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午餐食物,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生字词和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练习,巩固记忆。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们分享午餐的愉快场景,让学生体会分享和友爱的意义。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扮演小动物,模拟分享午餐的情景,体会分享和友爱的快乐。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快乐的午餐小动物们分享友爱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动物们分享午餐的场景。

3. 写一篇关于分享和友爱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都比较顺利,生字词的学习也得到了巩固。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扮演小动物,积极参与分享午餐的情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享和友爱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实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食物,体会分享的快乐。

或者组织一次班级午餐分享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分享食物,增进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快乐的午餐》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情境描绘了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餐的愉快场景。

快乐的午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进步和成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运用激励评价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合作性和交流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游戏、故事、实物操作等引导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本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并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午餐时间的秩序感。

二、教学内容1. 午餐中的食物数量计算。

2.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午餐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午餐中的食物数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午餐食物数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午餐场景中加减法的运用技巧。

6. 课堂练习:布置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午餐》2. 板书内容:- 加减法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家中午餐的食物数量,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午餐场景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15)教学目标1.能够将物品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2.能够观察和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能够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能够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导入环节1.教师引入主题“快乐的午餐”,让学生了解午餐的构成。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午餐的主要食材有哪些,以及他们的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讲授环节第一步:认识午餐的食材1.教师向学生展示午餐的主要食材,并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出食材的名称。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食材的特征,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第二步:了解午餐的数量1.教师将午餐的每个食材都分别拿出来,并让学生进行数量的估算。

2.学生观察每个食材的大小和数量,并估算它们在午餐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步:分析午餐的组成1.教师引入午餐的组成概念,让学生明白午餐由多个食材组成。

2.教师让学生观察午餐中不同食材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

第四步:认识午餐的空间位置关系1.教师引入午餐中食材的空间位置概念。

2.教师用三维图形展示午餐,让学生了解不同食材的位置关系。

第五步:计算午餐的总价1.教师给学生每个食材的价格,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计算午餐的总价。

2.教师让学生了解食材价格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数值的计算。

练习环节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午餐食材,然后进行排列和分类。

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计算出他们选出的午餐食材价格。

总结环节1.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

2.教师让学生进行笔记,梳理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对午餐的食材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列?2.学生能否正确计算出选出的午餐食材的价格?3.学生是否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教学拓展1.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午餐的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快乐购物》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实际生活中的购物环节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过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购物场景图、商品图片、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购物清单和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名称。

提问:“你们知道图中的物品价格吗?如果我们要买这些物品,应该如何计算总价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商品图片和购物清单,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

每组选定一种商品,根据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请教组内其他成员或教师。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购物过程中,需要运用加减法计算商品总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购物计算得更快、更准确。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 以内物体的数量。

能够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 10 以内物体的数量。

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教学难点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卡片、食物卡片若干。

3、学具:小棒、圆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同时展示一幅小动物们在森林里举行午餐聚会的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动物们正在举行快乐的午餐聚会呢!它们都准备了好多美食,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什么呀?”(二)探索新知1、数一数依次出示图片中的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猴子、小松鼠等),让学生数一数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请学生上台用手指点数,并大声说出数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字。

2、比多少出示小动物们准备的食物(如胡萝卜、桃子、松果等),让学生观察。

提问:“小兔子有 4 只,胡萝卜有 5 根,胡萝卜的数量和小兔子的数量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呢?”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先将一只小兔子和一根胡萝卜对应摆放,发现胡萝卜多了一根。

同样的方法比较小猴子和桃子、小松鼠和松果的数量。

3、认识“>”“<”和“=”当食物的数量比动物的数量多时,教师引出“>”,读作“大于”,如5 根胡萝卜比 4 只兔子多,可以写成 5 > 4。

当食物的数量比动物的数量少时,引出“<”,读作“小于”,如 3 个桃子比 4 只猴子少,可以写成 3 < 4。

当食物的数量和动物的数量相等时,引出“=”,读作“等于”,如 4 个松果和 4 只松鼠的数量相等,可以写成 4 = 4。

初中食堂快乐的午餐教案

初中食堂快乐的午餐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食堂快乐的午餐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堂午餐的重要性,认识到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合理膳食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食堂用餐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快乐和不快乐的时刻。

2. 学生谈论自己在食堂用餐时遇到的问题,如浪费粮食、不文明用餐等。

二、正文(15分钟)1. 教师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营养均衡对身体的好处。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合理膳食知识,如膳食平衡、食物搭配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合理膳食,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膳食计划。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善食堂用餐环境,提高用餐质量。

2. 学生提出建议,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厨师烹饪技巧等。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食堂用餐时的感悟,如节约粮食、关爱他人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并关注食堂用餐环境的改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行为表现。

3. 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的意识。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教育。

《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多少。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三、教学难点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动物餐厅一起吃午餐,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都看到什么了?(盘子、杯子、勺子。

)对了,小松鼠们用餐的时候每人都需要准备一套自己的餐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1.感受同样多粗心的服务员给小松鼠们准备了这些餐具,这些餐具够不够用吗?到底谁多谁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餐具的种类比较多,咱们一样一样的来比一比吧。

首先,咱们看看盘子够不够,好吗?老师也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和图中一样的小图片,如果你是服务员,你会怎么给这些松鼠发盘子?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盘子图片,动手摆一摆。

(生上台摆,边摆边说。

)师引导:1只松鼠摆1个盘子,没有多余的松鼠也没有多余的盘子,也就是松树和盘子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谁还能把这个发现和大家说一说?(找学生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2.初步感受多和少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了不起,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餐厅服务员,请同学们把盘子收起来放在一边,接下来同学们看看勺子够用吗?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勺子图片,利用松鼠和勺子的图片动手摆一摆。

(找一个学生上台,边摆边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预设:少一个勺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勺子少1个的呢?师引导:1只松鼠对着1个勺子,最后1只松鼠没有勺子,也就是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

(板书。

)刚才我们比过了盘子和勺子,还剩下什么了?(杯子。

)接下来同学们把勺子收起来,和盘子放在一起,从学具袋中拿出杯子图片,再动手摆一摆。

边摆边说你发现了什么。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和基本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人民币、懂得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认识:1元、5元、10元、20元、50元纸币和1角、5角、1元硬币。

2.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3. 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1角=10分。

4. 人民币的使用:购物、找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和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特别是1元=10角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实物、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模拟人民币、购物清单、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兴趣。

2. 新课: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兑换关系及使用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使用模拟人民币进行交易,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午餐2. 板书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1元、5元、10元、20元、50元纸币和1角、5角、1元硬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3)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1角=10分。

(4)人民币的使用:购物、找零等。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人民币的题目。

2. 拓展作业: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购物清单,计算总价和找零。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和理解“午餐时间”和“上午下午”的概念2.熟练掌握“个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午餐相关的数学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个位数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熟练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对上午和下午概念的理解与判断2.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1.出示一张午餐时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午餐、午餐时间在哪个时间段内等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概念,区别和是什么。

活动2:学习1.介绍如何使用“个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例子。

2.结合午餐时间,出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活动3:固化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多道有关午餐的数学题。

活动4:检测让学生交换答案,互相检查并讨论出错的地方。

四、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表现将根据以下几个要素进行评估:1.学生是否理解午餐时间和上下午的概念2.学生的“个位数加减法”计算能力3.学生解决午餐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内的练习,并将问题与答案记录在笔记中。

2.根据自家午餐时间,设定几道与其相关的数学题,让学生独自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午餐时间和上下午这两个概念。

有关“个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引入,除了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外,还能优化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期待和乐趣。

快乐的午餐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找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数的顺序,理解数的含义。

3. 学习数的比较,掌握大小、多少等概念。

4. 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理解数的含义,学会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午餐的故事,引出数字1-10,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的存在。

2. 新课内容:(1)认识数字1-10,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学会正确书写。

(2)学习数的顺序,让学生按顺序摆放数字卡片,理解数的顺序。

(3)学习数的比较,通过挂图展示,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多少等。

(4)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结合午餐情景,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认识、顺序、比较、加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午餐2. 板书内容:(1)数字1-10的认识与书写(2)数的顺序(3)数的比较(4)数的加法和减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快乐的午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出数字1-10,并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5 快乐的午餐(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1.5 快乐的午餐(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1.5 快乐的午餐(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午餐活动的情境,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分享和互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加法与减法概念:利用午餐中的食物分配,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实际应用:结合午餐场景,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练习。

-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应用到午餐分配等实际情境中。

-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数学意义,以及如何在小组活动中有效合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白板、白板笔、午餐食物模型或图片。

-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棒或小石子等计数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午餐食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午餐中的食物分配问题,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计数棒或小石子模拟午餐分配的过程,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白板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并解释其数学意义。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午餐分配的加减运算练习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讨论如何更快速准确地完成运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并反思自己在运算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 1.5 快乐的午餐- 内容:-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 加减运算的数学规则- 午餐分配的加减运算实例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完成午餐分配的加减运算练习题。

- 小组作业:小组内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和心得。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快乐的午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多少。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三、教学难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动物餐厅一起吃午餐,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都看到什么了?(盘子、杯子、勺子。


对了,小松鼠们用餐的时候每人都需要准备一套自己的餐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
1.感受同样多
粗心的服务员给小松鼠们准备了这些餐具,这些餐具够不够用吗?到底谁多谁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餐具的种类比较多,咱们一样一样的来比一比吧。

首先,咱们看看盘子够不够,好吗?
老师也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和图中一样的小图片,如果你是服务员,你会怎么给这些松鼠发盘子?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盘子图片,动手摆一摆。

(生上台摆,边摆边说。


师引导:1只松鼠摆1个盘子,没有多余的松鼠也没有多余的盘子,也就是松树和盘子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谁还能把这个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找学生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2.初步感受多和少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了不起,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餐厅服务员,请同学们把盘子收起来放在一边,接下来同学们看看勺子够用吗?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勺子图片,利用松鼠和勺子的图片动手摆一摆。

(找一个学生上台,边摆边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预设:少一个勺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勺子少1个的呢?
师引导:1只松鼠对着1个勺子,最后1只松鼠没有勺子,也就是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

(板书。


刚才我们比过了盘子和勺子,还剩下什么了?(杯子。


接下来同学们把勺子收起来,和盘子放在一起,从学具袋中拿出杯子图片,再动手摆一摆。

边摆边说你发现了什么。

(杯子比松鼠多1个。


3.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餐具和松鼠来比的,现在我们把餐具之间互相比一比,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指板书。


杯子比……多,比……多,比其他两个都多,那就说明杯子是最多的。

那什么最少啊?
【设计意图:引出“最多”“最少”。


盘子怎么一会多,一会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