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7 故事二则(高效课堂 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目标
1.能够说出《故事二则》中的故事梗概。

2.能够理解《故事二则》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二则》中的故事。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课件,包括故事内容的PPT、教学活动设计等。

2.充分理解《故事二则》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角色扮演道具等。

学生准备
1.在故事前预习相关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主动参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言等方式引入故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学(15分钟)
教师讲解《故事二则》的故事内容及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3. 学生互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5. 总结(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寓意和运用道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对《故事二则》中的故事进行再现、改编或转述,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馈
定期关注学生对《故事二则》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朗读、讲解等形式有效表达故事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分享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课堂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故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引导他们找出故事中的重点和隐含意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故事解读
•教师对故事进行解读,解释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5. 学生表达
•分组让学生进行故事表演或朗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后延伸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拓展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
•故事主题:《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故事背后的内涵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提升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7 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7 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7 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故事精选《27 故事二则》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之一,其中包含了两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分别是……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两个故事,学生应能够理解……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教案•黑板、粉笔•教材《27 故事二则》2.2 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应完成对这两个故事的预习,了解故事的大意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或者动画片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3.2 教学主体•第一个故事:教师利用幻灯片或者故事图片等展示故事情节,逐段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个故事:同样的方法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及道德内涵。

3.3 拓展延伸在故事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4.1 组织学生进行简答题、问答交流等形式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和道德品质。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重视度不够,需要加强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及时巩固和差异化教学。

5.2 教学改进方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内容。

•注重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故事内容,更能够从中汲取到道德情操和人生感悟。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道理,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加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教案)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27课,包含两则寓言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刻舟求剑》,讲述一个人在船上不慎将剑掉入水中,却不断在船舷上刻记号以寻找剑的愚昧行为。

第二则故事是《掩耳盗铃》,描绘一个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荒谬行为。

两则故事都富含深刻的哲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教育学生认识到盲目行动和自欺欺人的荒谬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复述《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掌握寓言的含义及其教育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寓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避免盲目行动和自欺欺人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两则故事背后的哲理,从而认识到盲目行动和自欺欺人的危害。

2. 寓言的运用: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从寓言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了解故事梗概,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则故事中的寓意,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讲解与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5.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1. 课题:《故事二则》2. 故事梗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3. 寓意分析:盲目行动、自欺欺人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掌握故事中的细节信息•提高听说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2.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故事二则》3.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4.教学准备•课本《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音频设备5.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并激活相关知识,例如捉迷藏游戏。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猜想和想象。

(2)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实施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

(3)讲解课文•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侧重讲解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

(4)课文分析与归纳•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归纳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要素,例如人物、地点、事件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进行口头或书面归纳。

(5)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和情感表达,培养合作学习与集体合作意识。

(6)综合应用活动(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学生可以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6.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表现,进行个人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表演,进行集体评价和互评。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听读课文、朗读、问答、小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表演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故事的内容也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

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首先,课堂讲解应更加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抽象概念的引入,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成语“借酒消愁”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感恩、珍惜家庭和父母的爱;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

3.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成语“借酒消愁”的意义和用法,学习感恩、珍惜家庭和父母的爱。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故事并与同桌交流。

5. 教学流程环节内容时间引入班级自由朗读本课课文5分钟学习新知教师讲授成语“借酒消愁”的意义和用法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成语“借酒消愁”的用法5分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抽出生僻词语进行解释猜测10分钟深入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感想,提出问题15分钟整个班级学生讨论,完善口头语言10分钟拓展学生自编小故事-“我与父母”20分钟结束课堂小结、点名5分钟6. 教学资源1.一段展示成语用法的视频;2.本课教材;3.常见生僻字词表。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成语“借酒消愁”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先通过讲授引入概念,然后通过播放视频展现成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用法。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故事,并在标注生僻字词语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生僻字词语的掌握。

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感想,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更自在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提出问题。

整个班级学生再进行讨论,完善口头语言。

2. 教学成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同时,也对成语“借酒消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外,采用对话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有了讨论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了交际能力。

3. 教学问题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学生对于生僻字词语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口头训练不够落实。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生僻字词语的教学,多用举例语境让学生理解,在写作中多加运用这些词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其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包括人物、情节、起承转合等内容。

3.能够通过故事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27课《故事二则》的故事内容,包括《吴刚砍桂树》和《木兰从军》两个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2. 教学难点•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时是否能恰当表达故事情节。

•学生能否领会故事蕴含的道德含义。

四、教学准备1.故事教材《故事二则》的课本及教学辅助资料。

2.带有故事主题照片或挂图。

3.教师PPT或教学板书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挂图导入两个故事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学生对《吴刚砍桂树》和《木兰从军》这两个故事是否有所了解。

第二步:学习故事1.分别讲解《吴刚砍桂树》和《木兰从军》的故事内容,注重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理解,关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

第三步:讨论交流1.小组讨论并总结各自对故事的理解,分析其中的道德意义。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评价。

第四步:书写和朗读1.要求学生以简短的文字完成关于两个故事的读后感或总结,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读后感,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朗读和思考。

2.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表现,评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和反馈。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吴刚砍桂树》和《木兰从军》的读后感撰写。

2.搜集其他关于英雄和勇士的故事,做课外拓展。

八、拓展延伸结合其他课程,开展关于英雄和勇士的主题活动,如英雄榜评比、英雄故事分享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7.故事二则》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两个小故事,《曹冲称象》和《纪昌学射》。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于中国古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其中的道理,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文中的古文词汇和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思考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学习到勤奋学习、勇于思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故事的大意。

2.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先整体聆听课文,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一下故事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小组讨论问题清单,针对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讨论。

3.操练(10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故事情节的扮演。

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扮演的情节,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案)教学内容《扁鹊治病》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故事二则”,讲述的是古代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故事。

文章通过扁鹊四次为蔡桓公看病,展示了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形象。

故事深入浅出,富有哲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医者仁心,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并积累“拜见、理睬、传世、名声”等词汇。

-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 了解扁鹊的医术和医德,懂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会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生活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医学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 认识到预防胜于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学习扁鹊的敬业精神,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1.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理解扁鹊治病过程中的言外之意,引导学生认识到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

2. 人物性格分析:通过扁鹊和蔡桓公的互动,分析两人性格特点,理解扁鹊的智慧和蔡桓公的固执。

3. 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对于古代医学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文《扁鹊治病》的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生字卡片- 课堂活动分组标志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知道古代的神医扁鹊吗?”- 简介扁鹊的背景,引出故事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字词教学:- 通过生字卡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4. 课文解析:-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理解扁鹊的智慧和蔡桓公的态度。

- 引导学生讨论扁鹊四次看病的不同,及其反映出的扁鹊的医德和蔡桓公的变化。

5.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两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做了记号,船停下来后,他却在原来做记号的地方寻找剑,结果自然是没有找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变化来处理问题。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耳盗铃,以为别人听不见,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不行的,我们要正视问题,不能逃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培养学生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故事二则》。

2.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二则》,理解故事内容。

3. 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两个故事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事物的变化和问题的存在。

4. 成语解释:解释“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 应用练习:让学生用“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板书设计1. 课题:《故事二则》2. 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 两个成语的意思及造句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用“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各造两个句子。

2.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包括两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找回剑,结果船停下来后,他却无法找回剑的故事。

《掩耳盗铃》讲述了一个小偷想偷铃铛,但他害怕铃铛发出声音,于是掩住耳朵去偷铃铛,结果被主人发现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悟到故事背后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舟、求、盗”等生字,理解“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成语的意思;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并从中领悟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做事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墨守成规;学生能够明白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要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尤其是《刻舟求剑》中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事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墨守成规。

3.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要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故事二则》。

2. 生字卡片。

3. 课堂活动手册。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揭示课题《故事二则》,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2. 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3. 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则故事的道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故事二则》教案一、教学内容《故事二则》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两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

两则故事均以古代为背景,通过寓言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了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的兴趣。

(2)教育学生要善于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则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新字词的理解。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则故事进行深入学习。

(2)小组内讨论,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道理。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4. 全班交流(1)教师引导,全班共同讨论两则故事的道理。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2)教育学生要善于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改正自己的缺点。

六、板书设计《故事二则》1. 《刻舟求剑》:道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适应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2. 《掩耳盗铃》:道理——自欺欺人,最终会害人害己。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故事道理。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3)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识记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

3.能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感受美好的情感,培养情感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感知和体验。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简图。

3.教学环境的营造。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故事内容1.听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不同细节和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四步: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见解,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五步:情感体验与分享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其中情感的感受和体会。

第六步:思考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和意义,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欣赏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从而在情感修养和情感表达方面得到提升。

六、延伸拓展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给其他同学,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整理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为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做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美好情感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自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两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刻舟求剑”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则是“掩耳盗铃”。

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怎样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以及诚信和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白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怎样正确地分析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聪明才智。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故事二则》。

2. 课件或黑板。

3. 相关成语的解释和例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解成语的含义,引入本课的内容。

2. 讲解“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故事内容,解释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巩固。

3. 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故事内容,解释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巩固。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故事中的问题,并讨论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诚信和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二则》。

2. 板书内容:- “刻舟求剑”:成语含义、例句。

- “掩耳盗铃”:成语含义、例句。

3. 板书设计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

作业设计1. 请用“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各写一个句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诚信和聪明才智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二则》,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了“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同时,通过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们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了诚信和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第27课《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第27课《故事二则》(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故事的题目入手,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巩固,也为本课的简要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介绍主要人物,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谁能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呢?过渡语:“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人用智慧和魅力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今天,我们学习《故事二则》。

2.出示课题,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1)出示第一个故事的标题“扁鹊治病”,请学生齐读。

从标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人物是扁鹊,事件是治病,人物加事件,题目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追问:扁鹊为谁治病?治好了没有?预设:名医扁鹊给蔡桓侯治病的故事;没有治好。

3.认识主要人物。

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医术高明,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

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

蔡桓侯(?—公元前695年),姓姬名封人,华夏族,他是春秋时蔡国国君。

蔡桓侯为蔡宣侯的儿子,承袭蔡宣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14年—公元前695年,共20年。

任务二:读文正音,提取信息【设计意图:两个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来记叙的,编排在同一篇课文中,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

第一个故事以教师指导为主,第二个故事则以学生总结学法、自主学习为主。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了教学从“扶”到“放”的过程。

】(一)指导学习《扁鹊治病》1.默读《扁鹊治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检查生字,指导识记。

(1)出示含有会认字的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拜见蔡桓侯皮肤扎针几剂药汤骨髓纪昌目标(2)重点指导“侯”和“髓”两个字。

27故事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内容为《27故事二则》。

第一则故事《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刻舟求剑的笑话,揭示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

第二则故事《掩耳盗铃》,讲述了一个盗铃者掩耳盗铃的笑话,讽刺了自欺欺人的行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懂得适应变化,以及不要自欺欺人,要有诚实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能够正确地复述故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故事内容、插图及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则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两则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两则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提高1.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难问题。

五、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板书设计:27故事二则一、刻舟求剑1. 故事内容2. 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懂得适应变化。

二、掩耳盗铃1. 故事内容2. 道理:不要自欺欺人,要有诚实的品质。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一幅插图,并写一段关于故事道理的感悟。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7《故事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故事二则》(教案)一、教学内容《故事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包括两则故事:《小红帽》和《丑小鸭》。

通过学习这两则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学习故事中的道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道理;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朗读故事:学生自主朗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道理。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日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板书设计1. 《小红帽》- 故事情节:小红帽遇到大灰狼,被大灰狼欺骗,最后被猎人救出。

- 道理寓意:不要轻信陌生人,要听从父母的话。

2. 《丑小鸭》- 故事情节:丑小鸭历经磨难,最后变成美丽的天鹅。

- 道理寓意:不要只看外表,要看重内在的美丽和品质。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根据故事中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或日记。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道理,并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教案)

27* 故事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扎”。

2.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重点)3.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完成课前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课件扁鹊治病1.会认“拜、侯、肤”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从神医的话题导入扁鹊,讲述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

导语:说到每个行业能力最强的人时,大家常常用“神”来形容,医术极为高超的医生就被称为“神医”。

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神医,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扁鹊。

他“起死回生”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2.介绍扁鹊,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原系韩国贵族。

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

后发奋著书。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朗读的语气。

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侯”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记忆;“拜”可以通过动作表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探究。

(1)“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对什么事情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扁鹊对蔡桓侯的病无能为力。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什么?(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3)本文应该怎么划分层次?(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4)扁鹊见了几次蔡桓侯?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四次。

第一次说他皮肤上有小病,蔡桓侯不信;第二次说他的病发展到皮肉之间,蔡桓侯很不高兴,没有理睬;第三次说他的病发展到了肠胃,他非常不高兴;第四次远远见了掉头就跑,蔡桓侯派人询问缘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故事二则1.会认“拜、侯”等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纪”,读准“拜见、骨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重点1.自读自悟了解蔡桓侯“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朗读扁鹊的解释,了解扁鹊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明白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1.字词教学本课会认字有7个。

为了准确认识这7个字,我主要利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阅读理解阅读《扁鹊治病》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抓住文章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扁鹊劝蔡桓侯;一条是蔡桓侯明知扁鹊是名医却几次都不听取他的建议。

《纪昌学射》是按照“学射箭—练眼力—成为射箭能手”的顺序来写的。

《扁鹊治病》通过扁鹊与蔡桓侯的对话,表现扁鹊的高超医术以及蔡桓侯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纪昌学射》教学中循着“飞卫提要求—纪昌勤奋练习—成了射箭能手”这条教学主线进行教学。

从“言”入手,由“言”及“意”,推“言”达“意”,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明白寓意。

通过填写表格,提取课文信息,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表达运用两篇小故事详略得当,《扁鹊治病》详写扁鹊为蔡桓侯治病的过程,着重写了蔡桓侯不听劝阻,酿成大病的内容。

《纪昌学射》详写纪昌练眼力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纪昌为了学射箭,苦练基本功的认真态度。

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文章的详略,把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具体。

1.预习提纲(1)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了解两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词语导入,整体感知1.教师谈话:历史上有很多名医,大家都知道哪些?人们一般用什么词语来赞颂这些名医高超的医术呢?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

(板书:扁鹊)2.交流扁鹊资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扁鹊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扁鹊(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

他善于运用四诊法:望、闻、问、切。

被尊为“医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二则》中第一则关于扁鹊的故事——《扁鹊治病》。

设计意图:成语导入,介绍主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抓住“名医”,读悟感知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我们预习了课文,应该都知道故事的结果是蔡桓侯病死了,那么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

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生自主阅读,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1)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扁鹊的医术高明?课件出示:发现病情: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预设:“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

(2)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病情的发展:1.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2.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①学生讨论:如果不治,病情会怎么样?预设: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加深。

②“十天后”,蔡桓侯的病怎么样了?这一次扁鹊说蔡桓侯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

(板书:肠胃——更加严重)指导朗读:注意把“再、更加”读重一点,语气加强,表现病情的严重。

③学生小组讨论:“又过了十天”,扁鹊有什么表现?此处从哪里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预设:这次扁鹊掉头就跑了。

扁鹊“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治,从中可以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教师谈话:扁鹊仅仅是医术高超吗?这样的医生能称得上名医吗?人最重要的是品德,扁鹊有高尚的医德吗?学生再次研读第3~5自然段。

汇报交流: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

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侯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位名医。

(4)教师引导:扁鹊既然医术高超,那蔡桓侯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呢?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

课件出示:“病在皮肤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学生齐读这段话。

3.想一想:蔡桓侯的病共经历了哪四个阶段?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我们发现蔡桓侯的病经历了四个阶段: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根据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出示:预设:我们小朋友都犯过错,虽然犯的都是小错,但是我们要及时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及时改正,这样才能避免不犯大错。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课文中的角色有扁鹊、蔡桓侯,注意读出扁鹊的焦急、无奈;蔡桓侯的不以为然。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5.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就会发展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

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蔡桓侯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侯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侯的后悔)6.当蔡桓侯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侯只能等死。

当浑身疼痛的蔡桓侯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预设:临终之际,蔡桓侯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不禁心生悔意:“我要是早一点听从扁鹊的话就好了,也不会耽误病情,丢了自己的性命,我真是追悔莫及啊!”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来进行。

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

把阅读和表达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故事导入,学习《纪昌学射》1.《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那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纪昌学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那课题的意思就是:纪昌学习射箭。

4.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很有特点,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课文大意呢!5.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他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抓课题,复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初读故事,把握整体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预设: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

开始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先牢牢盯着一个目标,不能眨眼,再练习把一个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眼力练成后,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品“练眼力”,悟寓意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

预设:课文第2、3自然段。

2.请大家仔细读第2、3自然段,用“____”画出飞卫教射箭的句子,用“”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

想一想:飞卫是什么样的师父?纪昌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3.学习汇报。

(1)飞卫是什么样的师父?课件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学生交流: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眼”可以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

(2)纪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件出示:1.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2.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透过“死死盯住”一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预设: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坚决、耐力十足、勤奋刻苦的纪昌。

(3)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学射和练眼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生1: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

生2:练眼力是为了把物体看清楚。

教师小结: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生齐读)4.指导朗读:对于飞卫指导纪昌说的两次话,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好好体会一下。

第一次指导纪昌是在第2自然段,朗读时要重读“首先,练眼力、牢牢地”,加重语气,加重力度,突出飞卫教纪昌时,强调眼力的重要性。

第二次指导时,要重读“还不够、极小、很大、很清楚”,突出老师的标准。

“极小、很大”两个词形成对比,体会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和艰难程度。

5.师小结: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自己肯下苦功夫,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比如学游泳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憋气;我们练跆拳道时,要先练好基本功。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

”紧扣课文,让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交流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教师适当点拨、指导理解西门豹的言外之意。

学生要各抒己见,就必须潜入文本,透彻地理解,充分地思考。

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会也更深入,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仅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六、复述课文,拓展训练1.过渡:为了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付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