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八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掌握了研究的方法。

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得以进一步完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同时,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相关形体的兴趣和意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且已经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此前对圆柱的直观认识和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两种几何体的接触,都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单元所属模块: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期:第二学期版本:苏教版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 认识圆柱和圆锥第二单元例1(p9-10)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二单元例2-3(p11-14)3 圆柱的体积第二单元例4(p15-19)4 圆锥的体积第二单元例5(p20-23)5 整理与复整理与复(p24-p26)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学生需要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1.知识网络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内容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圆面积公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掌握了研究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时:1. 圆柱的特点: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上下一样粗。

2. 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 围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4. 以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第二课时:1.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π×R )×高2. 圆柱的底面积(S )=π×r 23.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第四课时1.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第五课时1. 体积是以外面量的,容积是以里面量的,容器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2. 圆柱的高不变,直径、半径扩大几倍,体积扩大原来体积的平方倍。

第六课时:1.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不能忘记13。

第七课时:1.很多题目都会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去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体积之和是几份?找准总份数、体积之差是几份,然后找到对应量,最后用总份数对应的量÷总份数=一份对应的量)2.圆锥的体积也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的1 33.已知圆锥的体积,要先求出和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乘3,再除以底面积,最后求出高。

与求体积除以3相反。

培优:1.一个圆锥形容器里倒了一半高度的水,高是容器的一半,水面底面半径就是容器底面半径的一半,即12,则设容器的高度为h,水面高度为12h,所以得出结论:水面高是容器的一半,水面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14;水的体积则是圆锥容器的18。

2.往圆柱形容器里加水,水的体积=底面积(水)×高(水),容器的容积=底面积(容)×高(容),因为底面积(水)和底面积(容)是一样的,则可以把底面积看成a,转化成:水的体积=a×高(水),容器的容积= a×高(容),所以,水的体积占容器容积水的体积容器的容积=a×高(水)a×高(容)=高(水)高(容),(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所以水的体积占容器容积的比就是水面的高度占容器高度的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练习,巩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等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运算的顺序和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运算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分数运算的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分数运算的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运算的顺序和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教材中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知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本单元系统、深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内容很多。

下表是全单元的内容与编排。

认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结构与特征。

(例 1、例2)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例3)表面积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例4)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例5)体积体积的意义、容积的意义(例6、例7)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例8)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例9、例10)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例11)“整理与练习”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教学它们的表面积,然后教学体积,是一条符合知识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线索。

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果不理解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就不可能形成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建立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体积公式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把表面积安排在体积之前教学,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表面积的条件比体积充分。

而且通过表面积的教学,更深一层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对教学体积是有益的。

在体积这部分知识里,先教学体积的意义和常用单位,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建立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概念,才能探索体积计算公式。

把体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体积公式之后教学,就能通过计算获得进率。

这样,体积单位的进率就是意义建构的,而不是机械接受的。

第二,加强了空间观念。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历来都很重视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在传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加强培养,还充实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展开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复习教案 苏教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评讲。
3.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理解题意:第②小题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根据圆柱的特征展开想象,弄清所需彩带的长度应包括哪几个部分。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评讲。(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明确:① 求做无盖水桶需木板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于底面积之和;② 求能盛多少水,就是求这个水桶的容积。
对比
小结
独立完成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
课 题
整理与练习一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目标:1.使学生通过层次不同的练习,巩固已学的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1)复习整理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独立填表
交流
相当于求侧面积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全课小结
四、课堂补充习题
五、课外作业
5.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进行比较。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需要了解什么知识?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在整理复习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苏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_练习课

【苏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_练习课

第六单元百分数第8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96页练习十五第12-17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二、练习:(一)根据下列问题你能想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3、一种服装售价降低百分之几?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百分之几?(二)口答。

1、100千克比80千克多百分之几?2、35人比40人少百分之几?(三)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四)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几?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50人,现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计划生产1000台机器,实际超额200台,超产了百分之几?(六)完成练习十五第16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七)完成练习十五第17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完成后交流。

(八)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①今年造林40公顷②去年造林32公顷③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顷④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顷⑤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⑥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12、14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新苏教版《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新苏教版《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新苏教版《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68~70“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

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与复习。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1.讨论。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优秀教案
分析: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答,该注意什么?
回顾总结,布置业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补充练习:
1、r=0.2m, C=? S=? 2、d =40cm, C=? S=?
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
3.完成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
4.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把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分米?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边长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多少?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并提问每步求什么。
延伸
拓展
实践
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_主备学校:总第课时
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例2、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5题。《补充习题》第8-9页。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导教案第二单元分数与整数相乘科目:六年级数学执笔人:王燕燕姓名:教课目的:使学生经过自主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要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1、预习例 1 、做一朵绸花用3/10 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此刻小芳要做 3 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剖析( 1)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

并谈谈你是怎么想的?(2)假如用算式来表示 3 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如何列式?方法一:能够用加法算(列式)方法二:能够用乘法算(列式)你能算出 3/10 ×3 的得数吗?3/10 ×3=()=() =() =()(米)答:小芳一共用绸带米。

2、假如做 5 朵这样的绸花呢?该如何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独立达成。

(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1)先约分,再相乘。

概括:经过方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能够如何计算?先独立思虑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沟通一下。

二、讲堂反应1 、课本 29 页练一练题。

2、课本 32 页第 2 题3、少儿园有 36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1/2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三、当堂检测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9 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小李步行的速度是1/12 千米 / 分, 15 分钟步行多少千米?1小时呢?3、每瓶饮料的净含量是900 毫升。

(1) 3 瓶有多少毫升?(2) 1/3 瓶有多少毫升? 3/5 瓶有多少毫升?4、(1)一筐桔子重10千克,2筐桔子重多少千克?( 2) 1/2 筐重多少千克?(3)1/8筐重多少千克?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科目:六年级数学执笔人:王燕燕姓名:教课目的:让学生联合详细情境,学惯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质问题,完美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升正确计算有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学习要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能够用乘法计算。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的优秀教案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

然而,圆锥体积的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公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锥体积的实物模型和图示。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给定的圆锥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集体备课纸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Fra bibliotek备人课题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课时
第8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
重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增减
一、复习铺垫、内化知识。
(2)你用圆锥体的体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38页思考题。
五、作业设计。
相对应的补充习题




教后小记
2.练习四/7
3.讨论练习四/11蒙古包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方法。
(1)蒙古包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上部的圆锥和下部的圆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同学们能独立地求出蒙古包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吗?请试一试。
4.交流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
1.提问:
(1)同学们掌握了圆锥体的哪些知识?
5.一个长方体容器,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装满水后将水全部倒入一个高6厘米的圆锥形的容器内刚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丰富拓展、延伸练习。
1.拓展练习:
(1)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圆锥的体积占圆柱体的几分之几?削去的部分占圆柱体的几分之几?
(2)一个圆柱体比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48立方厘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3.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2)底面直径6分米,高8厘米。
(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
4、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讲。
二、补充练习:
1.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圆柱体,它的体积是()。
A.π÷4 B.πr2C.4÷πD.1÷4π
2.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1.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
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互关系填空,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相互关系的理解。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