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合集下载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

脑血管造影(DSA)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带教老师:评分:
铺单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
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
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
连线。

铺无菌巾示意图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
头部。

◆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
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及造影
床。

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
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10
消毒不规范扣2分
消毒范围不够扣2分
无菌操作污染者扣3

污染后未更换无菌
物品扣5分。

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分叉处IMT、ABI变化及意义

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分叉处IMT、ABI变化及意义
通道血 管检查 仪 检 测 A I将 袖 带 缚 于 双上 肢 及 足 B,
循环 , 静息 A I 可 能正 常 。 B值 研究 证 实 , 糖尿 病 患者 血 管 内皮 舒 张 功 能受 损 发 生在糖 尿病微 血 管及 大血 管 病 变 出 现 之前 , 且 并 能够 加 速 动 脉粥 样 硬 化 进 程 。糖 尿 病 患 者 由于 J 糖代 谢 障碍 , 造成 了平 滑肌 的一 系列 病理 改变 , 如平
性相关 分析 显示 , 糖尿病 足 患 者 A I IT呈负 相 B与 M
+ 讯作 者 通 16 0
成, 致管腔进一步狭窄 , 以 I T检测有着重要意 所 M 义。超声显像所测 I T与组织学上的 I T有很好 M M 的一致 性 。在 超 声 影 像 上 动 脉 的 I T是 指 第 一条 M
中膜 的逐渐 退 化 和 钙 化 。长 期 高 血 糖 导 致 血 管 损 害, 引起 内皮损 害 , 管基 底 膜 增 厚 , 而 导致 血 管 血 从
壁 I T厚 度增 加 。 内膜 不 规则 的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形 M
00 为差 异有统 计 学意义 。 .5
2 结果
各 组股 动脉分 叉处 I T及 A I M B 比较 见表 1 。线
1例、 1 1 女 4例 , 年龄 ( O 1 6 . 6±6 1 ) , 并 发症 ; .1 岁 无 2) (例健 康查 体 者 为 对 照 组 , 1 男 2例 、 8例 , 龄 女 年
目前 , 多数学者 认 为 , B 可 为 诊 断外 周动 脉 病 AI 变提供 客观 的标准 , 能有 效评 估 下 肢血 管 病 变 的 并
中 图分 类 号 :6 4 4 R 5 .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2 6 2 1 )20 0 - 10 -6 X(0 1 0 -16 2 0

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术评分标准

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术评分标准

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工作年限: 职称:得分:㈠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评分等级:1操作熟练、规范,掌握相关知识;H操作欠熟练,存在个别漏项,无原则错误;皿操作不熟练,出现重大遗留或违反原则的错误。

㈡应掌握知识点
1.适用范围:各种血管介入操作
2.相关解剖: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点的连线为腹股沟韧带解剖位置。

股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延续于髂外动脉。

在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管。

该部位股动脉前方有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覆盖,易触及动脉搏动,宜作动脉穿刺点。

有该点进入股动脉其上方有腹壁下动脉分支,下方有股深动脉分支。

透视下,97%股动脉通过股骨头内侧1/3 靠近髋关节间隙,如动脉搏动不明显,可据此为定位依据。

股静脉常位于相邻动脉内侧约1cm.
3.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动脉穿刺喷血不畅:有可能系部分针尖位于动脉前后壁或侧壁,不应盲目进导丝,应继续稍微退针并见喷血明显时方可送入导丝,然后插入导管。

⑵送入导丝有阻力: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下是导丝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向外上方斜行进入腹壁下动脉,此时应后撤并旋转导丝试行进入,多可成功进入股动脉。

⑶股动脉盲穿:由于髂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他因素如肥胖、低血压,有时触及不到股动脉搏动,可采用盲法穿刺股动脉。

首先触摸有无股动脉索条状改变,如能触及则穿刺此点。

透视下按前述解剖标志穿刺股动脉多可获得成功。

有条件可采用B 超引导下穿刺。

【影像诊断课件】脉管造影的X线解剖

【影像诊断课件】脉管造影的X线解剖
胸廓内动脉:在椎动脉和甲状 颈干的相对缘发出,沿胸骨 外缘在肋软骨的后方下行。 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上肢动脉造影
2腋动脉:从第一肋外缘至大圆肌下缘。 向下移行为肱动脉。
• 胸肩峰动脉:肩峰支和胸肌支。 • 胸外侧动脉:分布于前锯肌、胸大小肌、乳房 • • 肩胛下动脉: • ①胸背动脉:背阔肌和前锯肌 • ②旋肩胛动脉:穿三边孔至冈下窝 • • 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三角肌和肩关节。 • 旋肱前动脉:分布于肩关节及附近肌
4前臂动脉造影 肱动脉在平桡骨颈的高度分
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 桡动脉在近侧端发出桡侧 返动脉
• 尺动脉在近侧端发出骨间 总动脉、尺侧返动脉。
上肢动脉造影










返 动 脉











上肢动脉造影
5手动脉造影
• 桡动脉:掌浅支,拇主动脉,终末支。 • 尺动脉:掌深支,终末支 • 掌浅弓(桡动脉掌浅支与尺动脉终末支):
腹部动脉
肝 总 动
脾 动 脉
肾 动 脉


系 膜





骶 正 中 动 脉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肾 上 腺 中 动 脉
下肢动脉
髂总动脉和股动脉造影 • 髂内动脉:闭孔动脉、臀上、下
动脉、脐动脉(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直肠下动脉、子宫动 脉、阴部内动脉。
• 髂外动脉: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3 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胰支、

脑血管造影报告模板

脑血管造影报告模板

脑血管造影报告模板
患者仰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5ml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

在0.035"泥鳅导丝引导下,先后引入5F猪尾导管及单弯导管,依次行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造影.结果如下: 主动脉弓造影:主动脉弓走行正常,见弓上血管走行稍迂曲,从右向左依次发出无名动脉(其上发出右侧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显影良好.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右侧颈内动脉走行正常,近分叉处管壁光滑,未见斑块形成,颅内见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各分支显影良好,未见狭窄,前后交通均未开放,余各分支显影良好。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动脉期主干显影良好,正常分出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颌内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等分支,显影良好。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左侧颈内动脉走行正常,近分叉处管壁光滑,未见斑块形成,颅内见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各分支显影良好,无狭窄,前后交通均未开放,余各分支显影良好.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动脉期主干显影良好,正常分出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颌内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等分支,显影良好。

左侧椎动脉造影:左侧椎动脉开口无狭窄,主干走行正常,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

右侧椎动脉造影:右侧椎动脉开口无狭窄,主干走行正常,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
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未见异常.。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评价标准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在超声检查中应用血管造影剂的成像技术,通过将超声检查与造影剂相结合,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和组织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脏、肾脏、乳腺等器官的检查,但如何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的评价标准。

1. 图像质量首先,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需要考虑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病变的判断。

在超声造影检查中,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分辨率等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好的超声造影图像应该具有良好的灌注显示、明显的病变表现、清晰的边界等特点。

2. 造影剂分布其次,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要考虑造影剂在病变区域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造影剂的灌注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一般来说,病变区域的造影剂灌注应该比正常组织更快、更明显,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变。

3. 时间特征此外,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要考虑时间特征。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血流动态情况,包括动脉期、静脉期等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造影剂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进展情况。

4. 安全性最后,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技术不需要离子辐射,对患者和医生更为安全。

但在使用造影剂时,仍需注意过敏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造影剂,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综上所述,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图像质量、造影剂分布、时间特征和安全性等因素。

只有通过全面评估超声造影检查的各项指标,才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探讨对于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股动脉超声造影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股动脉超声造影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5]姚恩生,唐 燕,王 宏,等.血清尿酸、胱抑素 C 与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农 垦 医 学 ,2014,36(4):294.
[6]Angelidisl C,Deftereos S,Giannopoulos G,et al.Cystatin C:An Emerging Biomarke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013,13(2):164.
参考文献:
[1]毛俊峰.实 用 神 经 内 科 诊 疗 学 [M].石 家 庄:河 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2008,370.
[2]曾碧菲,吴素红.脑梗 死 不 同 病 因 分 型 与 胱 抑 素 C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深 圳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2017,7:15.
损程度及近期预后关系的研 究[J].中 风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2015, (12):1099.
(收 稿 日 期 :2018-05-26)
文 章 编 号 :1007-4287(2019)07-1129-03
股动脉超声造影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卢兰涛1* ,谷顺通1,周 巍2
(1.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天科)
405. [9]梁 娣.血清β2-微球 蛋 白 在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临 床 分 析 [J].中 国 医
药 指 南 ,2012,10(33):409. [10]赵 晔.胱 抑 素 C 对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早 期 肾 损 害 的 检 测 价 值
[J].中 华 全 科 医 学 ,2013,11(5):673. [11]刘 洋,代瑞宁,傅 佳.血清β2-微球 蛋 白 与 脑 梗 死 神 经 功 能 缺

浅析股动脉分叉处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式选择

浅析股动脉分叉处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式选择

·专家论坛·浅析股动脉分叉处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式选择吕柏楠,刘阳(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石家庄050051)通讯作者:吕柏楠,电子邮箱:lvbonan123@126.com股动脉分叉部位(femoral bifurcation ,FB )包括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 )、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SFA )及股深动脉(deepfemoral artery ,DFA )三支重要血管,血液动力学复杂[1],是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见部位[2],是决定下肢血液供应最重要的节点。

股动脉分叉部位的范围起自CFA 末端距肩部10mm 处,止于SFA 距脊部10mm 处(图1)[3],此处发生动脉硬化闭塞时常可伴随SFA 长段病变,可同时累及CFA 末段和(或)DFA 开口。

由于介入治疗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对于FB 病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介入疗法。

我们已知在冠状动脉中涉及血管分叉部位的病变植入支架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较非分叉部位明显升高[4],而且FB 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相应地可以预测介入治疗FB 病变时也面临着诸多相似或更为特殊的风险:①植入SFA 的支架有可能推移斑块或撕裂的内膜片阻塞DFA 开口;②此部位邻近关节,复杂的受力环境易使支架发生移位、断裂,同时过度刺激血管内膜会促进内膜增生;③支架跨过开口部位可能影响DFA 血流甚至导致急性闭塞。

处理股浅动脉开口部位病变时,对于支架是否可以跨过股深动脉开口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有限,各种指南中也均未提出相应的建议,所以目前还存在相当多的争议。

依据支架是否覆盖DFA 开口可将支架分为覆盖开口支架(支架完全覆盖DFA 开口,图2)和非覆盖开口支架(支架近端边缘位于DFA开口水平以下,图3)两种类型。

Yamawaki 等[5]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4月至2010年9月共104例新发FB 病变患者,均植入自膨式支架,其中60例为覆盖开口支架,44例为非覆盖开口支架,覆盖开口支架组和非覆盖开口支架组在病变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2例(3.3%)和1例(2.3%)在术后早期出现DFA 闭塞,术后12个月内DFA 通畅率分别为97.8%和97%,而在FB 通畅率方面覆盖开口支架组高于非覆盖开口支架组(83.3%vs 56.3%,P <0.01),而在SFA 通畅率方面则无明显差异(56.2%vs 37.5%,P =0.088);经过分析分叉处支架(比值比4.39,95%CI 1.34~14.4,P <0.05)和支架直径偏小(比值比0.48,95%CI 0.25~0.90,P <0.05)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开口部位的通畅情况,是发生闭塞的独立预测因子;由此可以认为在12个月内覆盖开口支架的通畅率是较为满意的,且在FB 通畅率方面优于非覆盖开口支架。

CT血管造影评价双侧髂动脉分叉处及腘动脉分叉处斑块价值的研究

CT血管造影评价双侧髂动脉分叉处及腘动脉分叉处斑块价值的研究

CT血管造影评价双侧髂动脉分叉处及腘动脉分叉处斑块价值的研究作者:郝永王淑梅刘冲袁泽刚张建军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评价双侧髂动脉分叉处及腘动脉分叉处斑块价值的价值。

方法:记录并分析31例下肢CTA检查的患者的管壁的斑块数量、斑块形态及斑块性质,测量斑块非钙化部分的平均CT值。

结果:髂动脉分叉处阳性侧不稳定斑块占比为60.36%,明显高于阴性侧的50.88%,且阳性侧不稳定斑块的平均CT值明显低于阴性侧,阳性侧不稳定斑块中不光滑斑块占比79.41%,明显高于阴性侧的17.24%,腘动脉分叉处阳性侧不稳定斑块占比为55.41%,明显高于阴性侧的16.67%,阳性侧不稳定斑块中不光滑斑块占比24.39%,明显高于阴性侧。

结论:下肢CTA在评价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准确显示血管分叉处斑块的数量、性质及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应影像学数据。

【关键词】下肢动脉,CTA,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易累及人体大、中动脉的血管分叉处以及形成弯曲处等部位。

2)本研究利用下肢动脉CTA成像所得轴位原始轴位图像数据并结合MPR、CPR及VR等重建图像,记录主-髂动脉分叉处髂动脉及腘动脉-小腿动脉分叉处腘动脉内斑块的数量、分布、性质等数据,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支持。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 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共31例患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影像科进行了下肢动脉CTA检查。

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65.7岁。

所有患者均无心肾功能不全,既往无碘剂过敏病史。

1.2 图像扫描及处理方法所有患者下肢动脉CTA检查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28排256层i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1mm扫描层厚及0.8mm重建间隔容积扫描,螺距为0.703,0.75S球管旋转时间。

下肢动脉造影体会

下肢动脉造影体会
7.2初始3~5分钟压迫稍重,以阻断减少动脉血流。 3~5分钟后可稍放松压迫力度,另一只手触摸检 查穿刺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如无搏动,可适当 放松压力直至远端恢复搏动。
7.3压迫应大于15分钟,如无出血,弹力胶带包扎。
8、术后处理 8.1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8-12小时。 8.2术后2小时内应经常检查穿刺肢体远端搏
1.3骨骼及软组织肿瘤的血管造影诊断、鉴 别诊断及介入治疗
1.4外伤后下肢远端动脉无脉症时检查动脉 受损情况
1.5血管移植及动脉成形手术及内支架植入 后复查
2、术前准备
2.1手术者术前准备
造影适应症的评估和选择、患者的知情同意、制 定方案、术前应了解患侧动脉搏动及对侧穿刺动 脉搏动情况。
6.6所有导管、导鞘、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 均应用前均应排空气,防止空气栓塞的发 生,避免动脉空气栓的发生,脑血管及冠 状动脉栓可造成严重后果。
7、拔管技术
7.1三指法压迫:用示指、中指、环指分别压迫皮 肤穿刺点、血管穿刺点、血管穿刺点近端三点。 此法有时长时间压迫较难实行,可将一块纱布叠 成条状,准确压于动脉穿刺点上,用手掌压迫较 为确切。
严重过敏反应,即刻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0.5~1mg,出现喉头痉挛水肿、呼吸道阻塞 者,应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 供氧。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脏复苏、起 搏等。
4、穿刺中注意的问题
4.1穿刺部位的选择:
4.1.1股动脉是理想的穿刺点,大多数经皮 血管内诊断和治疗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穿 刺点要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分叉部位以 上方的股动脉,过高的穿刺点可能会带来 不可控制的出血风险。因腹膜后压迫止血 非常困难。过低的穿刺点术后压迫无耻骨 支撑,导管操作的注意事项 6.1可选用眼镜蛇导管或多功能导管。 6.2绝对不要带阻力送导丝,以免引起夹层。 6.3所有导丝的推进均应在透视下进行。^ 6.4导管操作要轻柔,避免动脉壁粥样硬化

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疑难病历讨论

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疑难病历讨论

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疑难病历讨论
FAP一旦发生,就有破裂出血、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组织坏死等的风险,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FAP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病人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搏动性肿块,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常伴发疼痛、局部压迫、出血及感染等症状。

FAP影像学检查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无创,较MRI及DSA简便、快捷、经济,可反复检查且能准确诊断多类血管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显示肿块有无搏动,肿块的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状况及与股动脉的关系,从而可以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态、判断其有无瘘管、破口大小、瘤体大小的变化,目前已成为FAP的首选检查。

DSA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破口、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动态显示对比剂外溢情况,同时可以对破口进行封堵,但DSA检查有导致瘤体破裂大出血风险,且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在FAP诊断中有一定限制。

FAP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两种:保守治疗(加压包扎和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和手术(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修补术、动脉吻合或血管移植等)。

保守治疗的关键是找到瘤颈,压迫力量适中,压迫时间30min左右(支架抗凝病人需延长压迫时间),从而形成血栓达到治疗目的。

但我们认为,一旦诊断明确,仍以早期修复为佳,因为多数假性动脉瘤不能自愈,并有不断长大而伴发或压迫症状加重、栓塞甚至破裂出血风险。

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处理,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和避免相应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观察组)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桡动脉;股动脉;临床疗效;安全性【】R541.4【】A【】1007-8231(2017)27-0076-02冠心病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不断改进及提高,该项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位于血管分叉部位、狭窄程度超过50%的血管病变,可累及主支及重要的分支血管,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所有PCI的15%~20%,手术风险较高,是PCI的难点之一[2]。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穿刺途径在PCI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8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主支血管直径≥2.5mm,边支血管直径≥2.0m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存在抗血小板禁忌以及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有行PCI治疗指征。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3.8±3.0)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4.5±3.5)岁。

【推荐下载】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推荐下载】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键入文字]
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摘要】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供您参考,我们会持续更新,请留意,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摘要收集1991~1995年的下肢动脉造影62例(98条肢体),对股深动脉形态学进行分析。

认为股深动脉为临床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提供解剖学基础,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的通畅情况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下肢动脉造影股深动脉下肢动脉闭塞症
 我们收集从1991~1995年的下肢动脉造影62例(98条肢体),对股深动脉形态学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利用股深动脉重建肢体血液循环提供解剖学基础。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62例患者中,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24例(39条肢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25条肢体),下肢动脉外伤4例(5条肢体),动脉急性栓塞5例(10条肢体),股、?动脉瘤4例(5条肢体),先天性动静脉瘘4例(6条肢体),?血管陷迫征1例(2条肢体),正常动脉
1。

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刘百球;罗太阳;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聂绍平;贾长琪;张崟;吕强;刘新民;吴佳慧;乔岩;李军【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0(018)006【摘要】目的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为介入诊疗股总动脉穿刺以及止血装置的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822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并拟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造影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上下缘的中点作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分为A、B1、B2和C4个区,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0±10)岁,其中男性占64.2%(528/822),汉族占97.7%(801/822).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占0.2%(2/822)、4.6%(38/822)、43.1%(354/822)和52.1%(428/822),分叉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B2和C区)占95.2%.当穿刺点位于B区、B1区、B2区和C区时,股总动脉穿刺率分别为83.9%(668/796)、91.6%(271/296)、79.4%(397/500)和40%(8/20).结论我们提出的腹股沟区血管分区新方法简单可靠,能更好地反映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造影分析发现,股动脉分叉多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血管穿刺在股骨头上下缘之间,尤其在股骨头上缘和中点之间,穿刺股总动脉的概率最高.【总页数】3页(P303-305)【作者】刘百球;罗太阳;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聂绍平;贾长琪;张崟;吕强;刘新民;吴佳慧;乔岩;李军【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造影评价股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J], 刘璐;赵萍;陈慧贞;伍凌鹄;刘鸽2.超声造影评价兔股动脉狭窄 [J], 刘秋颖;任卫东;唐波3.应用泌尿系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动态观察静脉尿路造影肾积水病人与CT检查的比较 [J], 陈圣文; 陈章; 杨娇君; 李良荣; 华优发; 谢寅林; 吕鹏4.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评估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J], 王昊; 慕朝伟; 朱成刚;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5.左心房及肺静脉同步食管CT血管造影检查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解剖位置[J], 郭川兰;赖宇林;李星锐;谷雨;王胜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基金资助(2003CB517103)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聂绍平,Em ai:l s pn i e @126 co m临床研究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刘百球 聂绍平 贾长琪 张崟 吕强 刘新民 吴佳慧 乔岩 李军 罗太阳董建增 刘小慧 马长生摘要! 目的 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为介入诊疗股总动脉穿刺以及止血装置的应用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对822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并拟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

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造影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上下缘的中点作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分为A 、B 1、B 2和C 4个区,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

结果 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0∀10)岁,其中男性占64 2%(528/822),汉族占97 7%(801/822)。

股动脉分叉位于A 、B 1、B 2、C 区分别占0 2%(2/822)、4 6%(38/822)、43 1%(354/822)和52 1%(428/822),分叉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B 2和C 区)占95 2%。

当穿刺点位于B 区、B 1区、B 2区和C 区时,股总动脉穿刺率分别为83 9%(668/796)、91 6%(271/296)、79 4%(397/500)和40%(8/20)。

结论 我们提出的腹股沟区血管分区新方法简单可靠,能更好地反映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

造影分析发现,股动脉分叉多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血管穿刺在股骨头上下缘之间,尤其在股骨头上缘和中点之间,穿刺股总动脉的概率最高。

关键词! 股动脉; 穿刺术; 主动脉造影术do:i 10 3969/j i ssn 1004 8812 2010 06 001Angi ograph ic eval uation of fe m oral ar tery bifurcati on Ed m undo Patricio Lop es Lao (LIU Bai q i u ),N IE Shao p ing,JIA Chang q i ,Z HANG Y i n,L Q iang,LIU X in m i n ,W U J i a hui ,Q IAO Yan ,LI Jun,LUO Ta i yang ,DON G J i an zeng,LIU X iao hui ,M A Chang sheng D epart ment of Card iology,Beijing A nzhen H osp ital ,Cap italM edical Universit y,B eij i ng 100029,China Corres p onding author:N IE Shao p in g,Em ail :spnie @126 co m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study the v ariati on i n the site o f fe m ora l artery b ifurcation rely i ng on t he fe m ora l head and the pu lic symphys i s .M ethods W e re tro spectively enrolled 822consecuti ve pa tients undergo i ng card iac ca t hete rizations v ia femo ra l artery and femo ra l ang i ogra m s were taken in all pa tients who had used vascular closure dev i ces T ak i ng the fe m ora l head and t he m idpo int of pubic symphys i s as land m arks ,the m i dpo i nt ,inferior and super i o r m arg i n of t he fe m o ra l head w ere used as border lines to d i v ide the i ngui na l reg ion i nto four zones (A,B 1,B 2and C ) The site of femo ra l arte ry b if urcati on and comm on fe m ora l a rtery (CFA )w ere evalua ted on fe m ora l ang iog ram i n ter m s of these f our zones Resu lts The percentage o f fe m ora l arte ry bifurca tions locati ng in the area of A,B 1,B 2and C was 0 2%(2/822),4 6%(38/822),43 1%(354/822)and 52 1%(428/822),respec ti ve l y W hen arte rial punc t ure l ocated on zone B,B 1,B 2and C ,CFA cannulati on occurred i n 83 9%(668/796),91 6%(271/296),79 4%(397/500)and 40%(8/20),respecti ve l y Con clusi on By i n troduc i ng a reli able m ethod f o r i ngu i nal vascu l a r zone div i sion ,t he m a j o rity o f fe m ora l arte ry b ifurcations w ere found to be l oca ted be l ow t he m i dpo i nt o f f emo ra l head It is an effecti ve m eas ure t o puncture the co mm on femo ra l artery bet ween the super i or and inferior bo rde r o f the femo ra l head ,espec iall y bet w een the super i or border and the m i dpo i nt of the fe m oral headK ey words ! Femo ra l artery ; Puncture ; A ortography股动脉径路是介入诊疗的主要途径,血管穿刺在股总动脉靠近骨性平台便于压迫止血,可重复穿刺,可使用直径较大的动脉鞘管,可使用血管闭合器,是血管穿刺最理想的位置[1]。

下肢动脉CT造影解剖分析在血管介入术操作中的指导意义

下肢动脉CT造影解剖分析在血管介入术操作中的指导意义

下肢动脉CT造影解剖分析在血管介入术操作中的指导意义全亚洲;李萍【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从髂总动脉到股动脉段CT造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中的解剖特点分析,指导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时患者正确的投照体位及超选择下肢血管的插管方法,以提高介入插管的准确率及成功率.方法:(1)分析56例正常成人髂总动脉至股动脉段CT造影资料,测量冠状位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2)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测双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低,髂总动脉的长度.(3)在横断位观测两侧股深动脉开口位置.结果:(1) 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成角均值小于正常成年女性,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髂总动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3)股深动脉开口起始部位81%起自于股动脉后侧.结论:(1)在髂内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成年男性股动脉穿刺对侧髂内动脉插管应用成袢技术,成年女性应采用直接插管技术.(2)病变在右侧动脉的介入操作的难度明显高于左侧.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髂内动脉的解剖特点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3)在动脉造影时,若发现股浅、股深动脉显影有重叠,则将患者臀部抬高25°~30°,或将X线球管旋转25°~30°(即斜位),这样可明显弥补前后位时的不足,使大部分肢体的股深动脉开口及其第1段清楚显示.【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0(033)005【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CT动脉造影;解剖学;血管介入【作者】全亚洲;李萍【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R543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我国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下肢疾病治疗中介入手术治疗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多层螺旋 CT,以其更高速度,更加薄层,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功能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整个下肢血管树的解剖结构,从髂总动脉到股动脉段血管分支多,分支细小密集、起源复杂,明显增加下肢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难度[1,2],因而,上述动脉的解剖特点的归纳有利于指导临床和提高血管内操作的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病变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护理脑血管造影是用含碘造影剂如碘海醇注入颈动脉和椎动脉内,然后在不同时相摄X线片,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

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可观察全脑血管的走形、有无移位、闭塞或形态异常等,可帮助诊断脑血管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于动脉瘤、静脉瘤和血管畸形等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对判断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范围、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及介入治疗、搭桥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脑血管造影虽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配合医生做好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确保造影成功有重要意义。

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对50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 20 例,年龄15~72岁,平均40岁,均采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剌置人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

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

由于禁食时间过长有2例术前发生低血糖反应,5例术中出现恶心、头昏、头痛,2 例在术中排尿,3例术中烦躁不安,可能造成术区污染。

术后 3 例述穿刺处疼痛,1例出现穿剌处皮下血肿。

上述情况经过处理后全部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50例病人造影全部成功。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1)作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 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用恰当的方式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抗凝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有异样感或热感增强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病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同时做头部 CT 扫描及详细的专科检查。

血管造影摄影体位归纳总结

血管造影摄影体位归纳总结

颈内动脉造影常规体位是标准的正侧位。

透视矫正体位时--正位为两岩骨对称位于眼眶内下2/3,侧位为水平侧位两外耳孔重合,必要时倾斜X线球管。

对于动脉瘤等某些病变,可加照斜位。

15°~30°的斜位,以显示动脉瘤的根部。

左前斜60°~65°位可使主动脉弓、颈动脉及椎动脉清晰显示且彼此分离;70°左或右后斜位,可使颈内与颈外动脉起始部分离;30°斜位可较好分辨颈内动脉虹吸部。

椎动脉造影常规位是标准的侧位,汤氏位及华氏位。

透视下矫正体位,汤氏位时增强器向头端倾斜30°~50°,两岩骨位于两眼眶的上缘,可见枕骨大孔;侧位为水平侧位两外耳孔重合。

8°后前斜位可使上矢状窦与中线静脉系统分离;25°左或右前斜位可显示乙状窦与颈静脉球。

DSA的成像方式:常规脉冲方式,2~3帧/s,曝光至静脉窦显示为止。

不配合易动者可选用超脉冲方式,25帧/s。

颈总动脉摄标准正位和侧位后,取左、右前斜位15°~30°。

颈外动脉造影取正位和侧位,根据颈外动脉分支的解剖走向加摄不同角度的左或右前斜位或头足、足头位,以完全显示病变而无重叠现象。

采用DSA脉冲方式成像,每秒2~3帧,曝光至静脉期显示。

肺动脉造影常规采集正侧位影像,肺栓塞者加斜位。

支气管动脉造影常规采集正位影像,必要时加摄侧位或斜位。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胸廓内动脉常规正位即可,必要时加照15°~30°的斜位。

造影选用DSA的脉冲方式成像,采像帧率2帧/s上腔静脉成像常规取正位,为了多方位观察上腔静脉阻塞的情况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可采集或侧位或斜位图像,便于确切诊断及介入治疗。

左心室造影:通常取右前斜位30°或加向头斜20°~30°位,及左前斜位60°或加向头倾斜30°位摄影,后者对室间隔和侧后壁显示较好。

心血管介入培训第10月份答案

心血管介入培训第10月份答案

心血管内科介入培训第10月答案1、简述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学员回答:LM病变PCI策略的核心是单支架技术,或是双支架技术。

一般来说,对于左主干口、体部狭窄可用单个支架治疗。

开环支架较闭环支架更适合应用于左主干口部病变,因为其更容易在口部形成放射状,即贴近其喇叭口形状。

支架的大小和长度是依据血管的参考内径和病变长度决定的,原则上左主干病变支架选大不选小,再细的左主干均相对会较粗,至于长度不宜选太短,因为支架太短一不易定位,二容易脱落。

左主干分叉病变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单支架(crossover),或双支架技术如crush、culotte、T型、V型或kissing支架治疗。

目前使用6F的Lancher导管桡动脉介入治疗可采用分步crush (stepcrush),甚至分步Kissing(stepKissing)技术完成双支架植入。

2、请评价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学员回答:IVUS能够提供冠脉病变的定量和定性的相关信息。

特别是对中等程度的左主干狭窄病变,造影经常很难判定其严重性。

IVUS可为这些病例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同时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帮助决定最好的介入治疗技术及选择合适的球囊、支架。

此外,在支架植入后进行IVUS检查,有助于评价植入支架膨,胀贴壁是否良好,有无夹层、血栓形成及残余狭窄,以及分支开口是否受压等。

3、简述分叉病变的分型?学员回答:分叉病变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变在分叉部位的解剖分布。

有Duke、Lef èvre、Safian分型和Medina分型。

Medina分型:按序记录分叉病变三支血管中任一支超过50%狭窄血管,记录顺序为主支近段、主支远段及边支血管:1表示存在严重狭窄,0表示无严重狭窄。

三个数字以逗号相隔。

4、简述分叉病变的治疗术式?学员回答:主要分为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

双支架术指主支分支均植入支架,术式包括Crush、Mini-crush、DKcrush,DKmini-culotte,T-stent 等。

脑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

脑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

脑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
平片可见颅内压力增高。

因肿瘤生长迅速,多不钙化,如有钙化可为点状、条状或无定形结构状,无特征性。

脑血管造影表现
(1))供血动脉由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分支供血。

肿瘤血管丰富则供血动脉可稍增大或较明显增粗。

(2))肿瘤循环多呈相互交错的细小网状血管,其中含有不等的窦样血管间隙,呈弹簧状或点状,排列不规则,肿瘤范围常不清楚。

肿瘤血管也可粗大,呈窦样扩张和不规则表现,少数可呈边缘较清楚的密度均匀致密结节影。

(3)肿瘤循环速度较快,肿瘤血管于毛细血管期浅淡或消失。

(4))肿瘤导出静脉常提早显影,大小多少不等,常引入脑深静脉使其提早显影。

(5))肿瘤部位发生于脑实质内。

邻近血管移位因肿瘤浸润生长于血管间,血管被牵直和变细,甚或不规则、中断,但局部移位不太明显。

总之,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血供丰富,造影常可显示肿瘤循环(40%-50%)。

脑血管造影诊断依据是肿瘤血管形成不良、排列杂乱、粗细不均,并有窦样血管间隙,导出静脉提早显影且常导人脑深静脉是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基金资助(2003CB517103)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聂绍平,Em ai:l s pn i e @126 co m临床研究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刘百球 聂绍平 贾长琪 张崟 吕强 刘新民 吴佳慧 乔岩 李军 罗太阳董建增 刘小慧 马长生摘要! 目的 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为介入诊疗股总动脉穿刺以及止血装置的应用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对822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并拟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术后常规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

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造影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上下缘的中点作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分为A 、B 1、B 2和C 4个区,对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

结果 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0∀10)岁,其中男性占64 2%(528/822),汉族占97 7%(801/822)。

股动脉分叉位于A 、B 1、B 2、C 区分别占0 2%(2/822)、4 6%(38/822)、43 1%(354/822)和52 1%(428/822),分叉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B 2和C 区)占95 2%。

当穿刺点位于B 区、B 1区、B 2区和C 区时,股总动脉穿刺率分别为83 9%(668/796)、91 6%(271/296)、79 4%(397/500)和40%(8/20)。

结论 我们提出的腹股沟区血管分区新方法简单可靠,能更好地反映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

造影分析发现,股动脉分叉多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血管穿刺在股骨头上下缘之间,尤其在股骨头上缘和中点之间,穿刺股总动脉的概率最高。

关键词! 股动脉; 穿刺术; 主动脉造影术do:i 10 3969/j i ssn 1004 8812 2010 06 001Angi ograph ic eval uation of fe m oral ar tery bifurcati on Ed m undo Patricio Lop es Lao (LIU Bai q i u ),N IE Shao p ing,JIA Chang q i ,Z HANG Y i n,L Q iang,LIU X in m i n ,W U J i a hui ,Q IAO Yan ,LI Jun,LUO Ta i yang ,DON G J i an zeng,LIU X iao hui ,M A Chang sheng D epart ment of Card iology,Beijing A nzhen H osp ital ,Cap italM edical Universit y,B eij i ng 100029,China Corres p onding author:N IE Shao p in g,Em ail :spnie @126 co m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study the v ariati on i n the site o f fe m ora l artery b ifurcation rely i ng on t he fe m ora l head and the pu lic symphys i s .M ethods W e re tro spectively enrolled 822consecuti ve pa tients undergo i ng card iac ca t hete rizations v ia femo ra l artery and femo ra l ang i ogra m s were taken in all pa tients who had used vascular closure dev i ces T ak i ng the fe m ora l head and t he m idpo int of pubic symphys i s as land m arks ,the m i dpo i nt ,inferior and super i o r m arg i n of t he fe m o ra l head w ere used as border lines to d i v ide the i ngui na l reg ion i nto four zones (A,B 1,B 2and C ) The site of femo ra l arte ry b if urcati on and comm on fe m ora l a rtery (CFA )w ere evalua ted on fe m ora l ang iog ram i n ter m s of these f our zones Resu lts The percentage o f fe m ora l arte ry bifurca tions locati ng in the area of A,B 1,B 2and C was 0 2%(2/822),4 6%(38/822),43 1%(354/822)and 52 1%(428/822),respec ti ve l y W hen arte rial punc t ure l ocated on zone B,B 1,B 2and C ,CFA cannulati on occurred i n 83 9%(668/796),91 6%(271/296),79 4%(397/500)and 40%(8/20),respecti ve l y Con clusi on By i n troduc i ng a reli able m ethod f o r i ngu i nal vascu l a r zone div i sion ,t he m a j o rity o f fe m ora l arte ry b ifurcations w ere found to be l oca ted be l ow t he m i dpo i nt o f f emo ra l head It is an effecti ve m eas ure t o puncture the co mm on femo ra l artery bet ween the super i or and inferior bo rde r o f the femo ra l head ,espec iall y bet w een the super i or border and the m i dpo i nt of the fe m oral headK ey words ! Femo ra l artery ; Puncture ; A ortography股动脉径路是介入诊疗的主要途径,血管穿刺在股总动脉靠近骨性平台便于压迫止血,可重复穿刺,可使用直径较大的动脉鞘管,可使用血管闭合器,是血管穿刺最理想的位置[1]。

国外研究显示,股动脉穿刺术后发生的血管并发症与穿刺点和股动脉分叉位置有关[2]。

本研究入选822例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并在术后行髂动脉造影的患者,对股总动脉及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

对象与方法1 对象:连续入选2004年到2009年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术后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且临床及造影资料齐全的患者共822例,对股总动脉及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作造影评价。

国外患者不入选研究。

2 方法:对在我科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后并拟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患者,术后常规行髂动脉造影。

右髂动脉造影体位常规选择右前斜30#+头位20#,如股深、股浅动脉重叠导致血管分叉位置显示不清,可加作左前斜30#;左股动脉穿刺的造影体位相反。

取右前斜30#+头位20#造影,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连线,然后在股骨头下缘、上下缘的中点作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分为A 、B 1、B 2和C 4个区(图1),对股总动脉及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进行造影评价。

血管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和其他需要血管外科干预的情况。

图1 股动脉解剖及分区示意图3 统计学分析:资料使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 x ∀s 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结 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0∀10)岁,男性占64 2%(528/822),汉族占97 4%(801/822)。

右髂动脉造影占97 1%(798/822)。

以动脉鞘为参照,股总动脉直径为4 95∀0 85mm 。

股动脉分叉处于A 、B 1、B 2、C 区分别占0 2%(2/822)、4 6%(38/822)、43 1%(354/822)和52 1%(428/822),分叉位于股骨头中点以下(B 2或C 区)占95 2%。

当穿刺点位于B 、B 1、B 2和C 区时,股总动脉穿刺率分别为83 9%(668/796)、91 6%(271/296)、79 4%(397/500)和40%(8/20),见图2。

穿刺在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 6%(4/681)和1 7%(2/117)。

图2 各分区的股总动脉穿刺成功率讨 论股动脉径路是介入诊疗的主要途径,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操作方便、可重复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

由于股总动脉处分支血管较少,靠近骨性平台易于压迫止血,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般认为股动脉穿刺在股总动脉较为理想[3]。

若穿刺点过高,则可能损伤髂外动脉,由于缺少骨性平台,拔鞘管后压迫止血也较为困难,且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风险[4];若穿刺点过低,则更为靠近股动脉分叉,可能损伤股深和股浅动脉,增加局部血管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血栓形成等的风险[5]。

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血管穿刺在股动脉分叉或以下所带来压迫止血的困难,仍是介入医生时常面对的问题。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而言(如Perc l o se ,A ng i o seal 和Starclose 等),血管穿刺在股动脉分叉或以下更是禁忌证。

由此,股动脉分叉位置对股动脉穿刺术有重要意义,尤其当前国内仍缺乏中国人股总动脉和股动脉分叉解剖位置的造影评价。

1.腹股沟区血管的分区方法:目前,腹股沟区血管还缺乏统一的分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