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导学单

合集下载

《红树林》教学设计

《红树林》教学设计

《红树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红树林》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技巧;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3.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红树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3.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红树林》的故事书;2.PPT和图片素材;3.学生的小组讨论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预热(15分钟)1.引入《红树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神秘和美丽。

2.展示一些红树林的图片素材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第二步: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演员和一位导演。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故事的片段。

3.导演负责控制演员的表演和指导演员们的动作、语言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讨论和写作(2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红树林》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中的主要冲突和解决办法等。

2.分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红树林》的情节进行写作或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红树林的故事或者文章。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2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写的作品或者创作成果,可以用PPT、图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展示。

2.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回答问题:你认为红树林是大自然的宝藏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红树林和其他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写作的方式,学生能更加生动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难点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1.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问题。

1.6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什么特别之处?环节二:讲授(15分钟)教师讲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红树林的基本知识。

环节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红树林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节四: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红树林生态环境。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红树林的基本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2 教学改进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3 学生反馈学生对红树林的知识兴趣浓厚,认为课堂内容丰富且实用,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重点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

3.3 教学难点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3.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问题。

3.6 教学过程导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与反思。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红树林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4.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4.3 评价结果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对红树林知识掌握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红树林 导学案

红树林 导学案

《红树林》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自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说出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2、能概括第2——5自然段每段的内容。

知道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红树林的,红树林怎么繁殖。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难点:目标3
自学提纲: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红树林景色的句子
2、概括第2——5自然段每段的内容。

即每一段从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红树林的,红树林怎么繁殖。

自学检测:
1、有感情的朗读出第二自然段描写红树林景色的句子。

2、文章的第二部分从()()()()介绍了红树林。

3、课文是按()顺序描写红树林的,红树林的繁殖方式是——()。

合作探究:
1.“我”观察红树林的顺序,“我”通过哪些活动了解红树林?
2.“奇观”什么意思?你觉得它“奇”在哪儿?
3.红树林表现的品格。

拓展延伸:作者仅仅是为了向我们介绍和赞美红树林吗?
在生活中,我们的()也像红树林一样,她(他)既不要()又不要(),只是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

堂清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一造句。

风和日丽:
绚丽多姿:
陶醉:
2.我的眼前出现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

(缩句)
3.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拥有红树林品质的人,请你选择一个印象较深的写下来。

(选作)。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名称:《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1.2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1.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红树林保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红树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7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对红树林的兴趣。

(2)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3)分析红树林保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红树林?第二课时:(3)课堂小结:强调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设计:在本教案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红树林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想法。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对红树林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培养了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保护红树林的方法。

2.4 改进措施:(1)在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2)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典型的红树林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红树林五年级张海龙教材分析《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

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

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

1、远观红树林。

2、近赏红树林。

3、红树林的繁殖。

4、红树林的精神。

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句。

认字5个,写字11个。

4.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5.通过学习,体会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

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板书课题:红树林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梦幻、浸没、浮荡、绚丽多姿、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陶醉、奉献、贫瘠、庞大、抵御”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句。

认字5个,写字11个。

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

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

北师版实验教材第9 册《红树林》教案课题红树林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订正预学单。

4.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学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学习题单学生1.标段、大声读熟课文。

小队长抽查任意一段,合格者一星,优秀者一星,需要练习的孩子利用午休练读。

2. 完成预学单。

3*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可打印,也可摘录。

打印的资料需要阅读,勾画重点。

摘录的资料无需太长,摘录与课文有关的自己感触深的两、三句即可。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引入(5分钟)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集体读课文题目,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交流想象中的红树林,充分活跃气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着问题。

3.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订正预学单。

(25分钟到30分钟)小组交流预学单。

1.(在四人小组内,提前选择好组织者,其余三位同学对照组织者的预习题单中的基础题进行交流和更正。

)2. 老师巡视,记录错误率最多的基础题,进行集体更正理解。

五年级的同学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另外以习惯良好的带动习惯差的,符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动手教别人的(用时15到20分钟)3.解决字音的目的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请你仔仔细细的自读课文一遍。

4.开火车朗读课文,一人一句。

《红树林》导学案

《红树林》导学案

《红树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重点)3、了解红树林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难点)【知识链接】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

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有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自主学习】1、我来把课文认真地读两遍,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写出易读错写错的字:2、我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婀娜:绚丽多姿: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纵横交错:世外桃源:3、读了这篇文章,我对红树林的总体印象是(可用原文)4、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重点探究:A课文从几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列出课文提纲。

B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红树林》导学案

《红树林》导学案
课内探究 (温馨提示: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的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探究点一】课文最后一段作者在赞美红树林的什么精神?实际在赞美什么?
【探究点二】阅读课文,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奇观”?面对这样的奇观,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红树林》导学案
设计者
杨金太
班级
五(1)班
姓名
组名
课题
红树林
总课时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扫清字词障碍:掌握16个生字和“风和日丽、婀娜、芳馨”等15个词语。
2、在正确、流利读文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红树林的壮丽。培养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探究点三】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写法与我们这学期学过的哪篇相似,这种写法叫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吗?
巩固提高
1、请你说说你所知道的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
2、认真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题目。
(1)文中描写了红树林()时候和()时候的动态美,你知道是哪几个词吗?()
(2)“绿浪”在这里指()。
3、按要求改写句子。
预习提示
1、先将课文读三遍,读的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拼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标注在书上;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熟读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将易错易混的生词写三遍,然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预习检测】1、解释并识记下列词语。
婀娜:栅栏:
倘若:贫瘠:
风和日丽:浮荡:
绚丽多姿:芳馨:
3、理解课文,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重点)

小五语文《红树林》教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认识世界

小五语文《红树林》教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认识世界

小五语文《红树林》教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认识世界教学背景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1.掌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帮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4.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团队协作。

教学难点:红树林与地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课件、实物模型、PPT。

学生:学习笔记、红树林的实物,电子版地图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环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的保护意义,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探讨和思考。

二、阅读1.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介绍课文《红树林》的作者,带领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了解红树林的意义和作用。

2.请学生阅读课文《红树林》,并理解作者在描述红树林时所用的文字。

老师可以分别带领学生了解红树林中的植物、物种、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点,构建学生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认识。

3.阅读后,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出红树林的特点和价值,并结合自己的语言和想法,展开自我表达。

三、写作1.在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分散同学们的讨论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面让他们讨论并展开文化交流,用语言为别人描述红树林的重要性和需要。

2.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写作有关红树林的文章,稿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a.对红树林的说明和总述;b.描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c.分析红树林和自己居住地的区别;d.讨论合适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四、展示1.在每个小组完成文章后,教师将学生作品展示,让其他小组同学来现场鉴赏其作品,并进行评价,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展示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互动,让同学们针对各组的作品进行交流和互动,并探讨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

五、复盘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课程的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课程效果,改进教法。

《红树林》语文教案设计

《红树林》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红树林》语文教案设计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红树林》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红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2.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海鸟的乐园”、“海底的绿色长城”等。

2.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句子仿写练习。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课时:第五课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红树林的作文。

三、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仿写、小测等多种形式,全面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红树林图片素材2. 课文朗读音频3. 相关环保资料五、教学建议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简洁明了,尽量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来辅助教学。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在写作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4. 结合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六课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红树林知识问答游戏,巩固学生对红树林的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红树林生态环境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七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查找关于红树林的更多信息。

2. 学生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手抄报或PPT。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八、教学内容与过程第八课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红树林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介绍红树林的短文或写一封信给当地政府提出保护红树林的建议。

红树林 导学稿

红树林 导学稿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海南岛琼山红树林的资料。
2、读通课文,会认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3、写好摘录笔记。
4、理解“梦幻、浸没、绚丽多彩、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陶醉”等词语的意思,标注在书上。
教学过程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哪两个词语概括了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1、给词语注音。
()()()()
栅栏庞大硕果抵御
2、选字填空
植殖()物繁() ( )树()民
陶陶()醉()汰()米()冶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梦幻()
贫瘠()奉献()
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森林()的初春
()的树冠()的身躯
()的世界()的土质
()的海岸抵御()
我学会了
五年级语文导学稿
五年级语文导学稿
第二单元
奇观
课题
红树林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课教师
张春梅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对教案的评价
☆☆☆☆☆
学习目标
1、独立识字写词、练句。写好摘录笔记。
2、理解“梦幻、浸没、绚丽多彩、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奇观
课题
红树林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课教师
张春梅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对教案的评价
☆☆☆☆☆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红树林的特点,背诵喜欢的段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红树林》集体备课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红树林》集体备课导学案设计

《红树林》教学基本建议:充分预习,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品读,体会红树林的与众不同,感悟它的品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红树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品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红树林的方法。

学习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建议安排课时:1课时一、预习案:(一)预习任务安排:1.搜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和图片。

2.自主阅读、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二)信息链接: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

它们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

它们具有革质的绿叶,油光闪亮。

它们与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仅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在海面上撑起一片绿伞。

潮水退去,则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以海南省发育最好,种类多,面积广。

红树植物有10余种,有灌木也有乔木。

因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因而称为红树、红树林。

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而是绿色。

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绿色屏障。

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

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

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份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

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

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

这些支柱根象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着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倒。

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

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

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篇:小学语文:《红树林》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红树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时从哪儿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培养列提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浏览全文,用学过的方法精读重要部分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2.感受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方法:精读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或教学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板题《红树林》,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根据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红树林?二、导学新课(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测。

树冠芳馨婀娜栅栏倘若抵御绚丽多姿盘根错节纵横交错贫瘠不毛(二)学习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节读(5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边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说说红树林给自己的感受。

(适时板书)2.学生交流。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红树林的?请同学们运用列提纲的方法给课文2—5节加小标题。

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4.小结:列提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后,快速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三)学习课文2、3段。

1.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赏世外桃源——红树林的?(远观——近赏)2.从这两段中,你了解了什么?(四)小组互相比赛读全文。

红树林教案1

红树林教案1

《红树林.》教学设计窦玉琴教学目标:1.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红树林的神奇和奉献精神。

3.从老师的板书,初步明确提纲的编写。

重点难点: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红树林》1.我们课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什么是奇观?(奇特而罕见的景象。

在这单元,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山之奇,也不是水之奇,而是树之奇,我们要去看一片树林,(板书树林)大家看到树林,脑海里浮现什么画面呢?现在要介绍给大家的这片树林生长在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

那里有一片海上森林——红树林(补充板书)。

(课件出示)齐读课题。

2.红树林是红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欣赏下红树林的美景吧!(出示红树林方面的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3.看了红树林,知道了红树林并不是红色的树林,那为什么会被取名红树林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讲红树林名称的由来。

(课件出示)看了红树林的美景,了解了红树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世界,看作者是如何描画红树林的美景的。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1.快速自由课文,用“________的红树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谈感受。

2. 在文中画出“绚丽多姿”、“幽静而神奇”、“胎生”、“奉献”这几个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第1自然段没有具体描写红树林,可不可以删掉不要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开宗明义吸引读者引起下文“红树林”被称为“奇观”。

“奇”表现在什么方面?活动3【感悟】精读课文,共同感悟师:为红树林设计宣传出画册。

(一)一体机出示老师设计好的画册的第一张,图文并茂。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1.指名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象?
2.哪些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
形态:密密麻麻婀娜
颜色:青翠
味:芳馨
3.齐读,读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赏
树干: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
1.这段写出红树林的树干有什么特点?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见教学设计)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顺序: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
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三、精读
主线:为什么说红树林是海上奇观?它的奇表现在哪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预时25分钟
1.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3.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自研活动单
问题一:
1.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问题二:
优美词语、句子摘录
自主评价:A B C
2








生成活动单:
在课本上划出重点词语,小组内交流。
远观红树林:
近赏红树林:
红树林的繁殖:
红树林的精神:
同伴评价:A B C
3
再读文本拓展延伸
延伸要求: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内容:预时5分钟
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学生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时8分钟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教学内容:预时25分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导学
流程
自读自研
合作探究
展示
提升
随堂完成
1








教学内容:预时2分钟
1.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预时8分钟
1.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指名汇报,
教师点拨。
拓展活动单: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小组评价:A B C
4
当堂反馈
教师反思:
随堂检测
完成资源与学案《红树林》
教师评价:A B C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单
审核:张春苗
课题
《红树林》
时间
主备人
蔺睿
使用人
学生姓名
班级
五年级( )班
组名
学法导引
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相关链接
精读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5个,写字11个。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
难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