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本册教材是《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的第七册,在教材的编写中立足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把握和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
教材内容的选材和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力求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它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目标体现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生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卫生、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性发展。
三、教材编写特点:1.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材的设计和编写遵循综合课程的特点,主要是以主题构建教材的方式,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新中国建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拓展到世界风云的变化和人类的发展,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使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三人上要素“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祖国,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祖国,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祖国,我为你骄傲》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资源等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地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我国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2.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3.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案例:收集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案例。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资源等。
让学生对我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产品,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与讨论。
3.科技产品展示:准备一些科技产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空调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产品的认识,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永恒的记忆》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永恒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永恒的记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珍惜和感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的珍贵和感恩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生命案例理解不深、感悟不透等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到珍惜生命的意义。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重要性。
3.准备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宝贵。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生动的生命故事,如地震中的英勇救人、患病儿童的坚强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冀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冀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技术与人类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科学发展阶段,感受科技发明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态度,认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关系,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观念。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
能力:在学习中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地观察、认识社会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用科学知识来反对迷信思想的能力。
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科技发明及其在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科技事件及其成果和意义。
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客观地观察世界,掌握基本的观察和认识方法,破除迷信思想。
了解我们经常接触的重大科技发明与人们生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为人类造福。
二、单元内容1.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2.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3.崇尚科学,破除迷信4.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三、单元教学基本思路“科学技术与人类”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上一节准备课,先让学生理清思路。
内容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明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小狗、小猫进化到现在还是小狗、小猫,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讲,是因为劳动。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大脑要思考,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这种减轻工作负担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尝试就是发明创造,就是科学技术。
所以科学技术与人类是相生相伴的,共同前进的。
在遥远的古代,人和动物一样,群居于大自然,过着原始状态生活。
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生活相对稳定,进入了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以手工劳动为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1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备课人邹生龙备课时间2018.9 课时1-2 教学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教学重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指导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准备:“古代文明成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河哺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一、问题引入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多媒体课件大河哺育的文明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著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考: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师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列举两河、尼罗河、定期泛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组观察教材P3图片,讨论:“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介绍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文明?课件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讨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三、总结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一、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天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的发展、科技的日常应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何正确使用科技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并学会正确使用科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掌握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学会正确使用科技产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科技,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引导学生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科技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应用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科技产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体验。
2.准备相关的科技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态度。
4.准备实践操作材料,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和()。
2、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就在()流域和()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3、()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青铜是红铜、()、铅的合金,质地比较坚硬。
最著名的是中国的()和()。
5、()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居民,发明了包括()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古印度还是()教的发源地。
6、()文明也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
()人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玉米的居民;()人在建筑上有很高的成就。
7、中国汉字经历了:()→金文→战国文字→小篆→()的进程。
第二课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1、古代著名的建筑物:古希腊()卫城,古罗马圆形剧场,伊拉克(),印度()。
2、()是古埃及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统一中国后,下令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
第三课大千世界,万种风情1、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亿,世界人口按肤色分为()人种,()人种,()人种和黑色人种,()人种分布最广,亚洲为最大的黄色人种聚居区。
2、英国博物学家()创立了进化论,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是美国人,他因“我有一个梦”演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3、()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国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千米,人口()多人。
4、世界的建筑各具特色:澳大利亚的(),美国的(),荷兰的()。
5、()是非洲一条古老的河流,加拿大()大瀑布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
6、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
()见面行鞠躬礼,()通过拥抱互致问候,()见面是握手。
7、世界各地的爱好和习俗不同,()人酷爱乳制品和牛羊肉,阿拉伯人喜爱白色服装,()人乘坐狗拉的雪橇。
()的鼓,()的足球,()的斗牛,维也纳的音乐会。
8、世界上的节日五彩缤纷,()的狂欢节,德国的啤酒节,()的樱花节,()的圣诞节和万圣节,()的春节。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创新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并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知道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科技的创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难点:科技创新的意义,如何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科技的创新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实例,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影响。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科技的认识和感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科技产品实例的图片和资料。
2.准备与科技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2.呈现(10分钟)展示科技的发展历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过程。
然后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科技实例,如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等,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课可爱的家乡教学思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生我养我的地方”、“秀美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四季”三个小主题组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家乡的环境,家乡的气候,层层深人,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了解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同时,渗透着一种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验,使他们逐渐形成这种认识,教师不要把这种思想告诉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学习目标态度: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知识: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准备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学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节里做游戏活动的工具,以便引起他们的美好回忆。
并把这些工具展示给大家。
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和交流。
教学指导1.介绍家乡,展示自己教材介绍的家乡,主要以华北平原中的河北省为基本地域,由于编写教材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展示不同的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非常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展示会。
座谈会,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在介绍家乡的同时,也是学生自我的一种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介绍家乡时抓住家乡的特点,比如:地形特点厂气候特点,有趣的生活趣事,介绍自己体验比较深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自豪的表现。
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要提示学生:第一,家乡的真实情况;第二,抓住重点;第三,层次清楚。
2.收集家乡的祖国之最家乡一定有许许多多排名在前的事物,如风景、物产等。
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整理家乡的祖国之最。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科技强国梦想的实现。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航天科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充满自豪,乐于关注国家大事,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认识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2.难点: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3《大千世界《万种风情》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3《大千世界《万种风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千世界,万种风情》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珍惜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要学会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自然风光、人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件。
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科技的本质,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科技的本质和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科技产品,使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技产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讨论和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科技产品,如洗衣机、空调、冰箱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共建美好家园》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共建美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共建美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是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美好家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美好家园的建设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家园建设的话题,对于美好家园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如何将个人的力量与家园建设相结合,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美好家园的建设做出贡献。
3.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美好家园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美好家园的建设出谋划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美好家园的建设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美好家园建设的看法和想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提问:“你们认为美好家园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建设起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美好家园建设的案例,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引导学生了解美好家园建设的过程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其建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灾难深重的中国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灾难深重的中国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灾难深重的中国2》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灾难,包括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陈述,也有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精神。
此外,学生对于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灾难,认识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灾难,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难点。
3.准备与合作探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灾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灾难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
六年级冀教版品德与社会
1 中国起源于皇帝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各有专长的名医,她们用汤药和针灸为病人治病。
扁鹊就是当时发间最有名的医生,他采用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为人治病。
2“四诊法”一直成为我国中医学的传统诊病方法,有很多疑难杂症就是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寻病灶,除病根。
3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一直被后世奉为经典之作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4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神医,尤其做外科手术很出色。
他每次手术时用麻沸散对病人实行麻醉,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比西方要早1600年。
5华佗非常注重疾病的预防,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模仿各种动物、如虎、熊、鹿、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一套健身体操。
6我们现在做的广播体操,许多动作都吸收了古代医疗体操的精髓,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外国人称中国医疗体操的始祖。
7伤寒是指霍寒、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
8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小小银针治杂病。
9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刘海若能够康复出院,让世界医学界大为震惊。
世界医学界普遍认为,对于人类所患的很多杂症,中医都有神奇的治疗功效。
10青铜器是由红铜、锡、铅等经过上千度的高温凝练形成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11青铜器在夏朝就被制造出来,之后在中国经历了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12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出土文物,事我国古老的青铜文明的象征。
13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天体的变化规律,商朝的甲骨文中记载可很多日食,月食现象,春秋时期的鲁国史书《春秋》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14《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
15算筹是珠算发明前最为有效的计算工具。
16元朝时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
17世界上第一次吧圆周率准确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南朝时的祖冲之。
18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冀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上册
冀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上册冀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六年级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练习题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第1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一、填空*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明。
2、冲积平原适宜于(农业生产)。
3、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粟和储存粟的陶罐出土于(半坡)遗址。
4、早期人类(大河流域) 繁衍生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走出(洞穴),开始了(村落)定居生活。
*5、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城市)的相继出现、(国家)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6、最著名的青铜器是中国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7、古代印度人耕作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
8、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9、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10、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11、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印地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其中印地安文明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
12、我国的汉字不仅中国人使用,而且影响了一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借用中国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
13、(文字)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字能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
*14、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之一。
*15、(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
*16、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在为祖先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时刻记住;文明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造)。
二、回答1、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与大河流域?答:由于河流周期性泛滥,河谷及入海口处日积月累,沉积了厚厚的沃土,适于农业生产,勤劳智慧的人们在这冲积平原上发展灌溉农业把大河流域建成了粮仓,在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文明,所以说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2、统一文字的演化和简化,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答:文字统一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容易交流,文字的简化使人们更便于使用文字,这对推动社会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2课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一、填空1、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扰民,曾派大将(蒙恬)率大军讨伐,收复了大片土地。
*2、为了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3、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倚郦山,北临渭水。
4、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未中断过,历史上(各朝各代),(各民族人民)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5、祖国大地上的古建筑比比皆是,它们展现着文明古国的(辉煌历史),见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建筑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古老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岁月,而且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智慧)和(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
*7、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知识和智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奥秘。
*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像中国汉字的“金”字而得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9、长城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缮、连接并向东延伸的,全长一万多华里,历史上称为万里长城。
二、回答1、讨论修筑万里长城的功与过答:修筑万里长城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当时的人民是一场苦难,同时长城抵御了外来入侵,并为世界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工程,可见各有功过。
2、谈谈你对金字塔的了解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知识和智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奥秘。
*3、万里长城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答:长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伟大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
也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历史见证。
*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答: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在为祖先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要时刻记住,文明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造。
5、祖国大地上有许多古建筑,它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答:祖国大地上的古建筑展现着文明古国的辉煌历史,见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3课大千世界,万种风情一、填空*1、地球上的各大洲,几乎都有人类居住。
1999年,世界人口总量已达到(60亿)。
在这60亿人口中主要有(黄色)、(黑色)、(白色)和(棕色)人种等,他们肤色不同,长相也有很大的差异。
2、世界上的四大人种中,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北非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3、世界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
*4、世界很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都是(平等)的,大家(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创造世界。
5、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优势,作为世界公民,要学会(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6、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多元文化并存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7、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及(民俗习惯),并且提高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
8、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各种文艺、体育、娱乐等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连线1、英国马丁•路德•金杂交水稻美国袁隆平进化论中国达尔文民权运动2、巴勒斯坦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日本位于亚、非、欧交界处的国家加拿大富士山梵蒂冈尼亚加拉大瀑布3、日本人拥抱礼澳洲毛利人碰鼻礼西欧、北美人鞠躬礼4、西欧人喜爱白色服装阿拉伯人乘坐狗拉雪橇因纽特人喜欢日光浴海边人喜爱乳制品和牛羊肉5、巴西啤酒节德国古尔邦节伊斯兰民族樱花节日本狂欢节三、回答1、世界各地的人们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答:比如巴西足球、西班牙斗牛、维也纳音乐会、非洲击鼓等。
2、为什么要“入国问禁,入乡随乡”?答: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俗是长期以来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不论我们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要尊重这些习俗,学会在世界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所以要“入国问禁,入乡随乡”。
*3、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习惯?答: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及民俗习惯,并且提高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
*4、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应该怎样相处?答: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创造世界。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第1课祖国建设突飞猛进一、填空*1、我国第一座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2、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载重汽车)。
3、为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亲笔题词的是(毛泽东)主席。
*4、(1964)年10月我国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我国爆炸成功了第一颗氢弹。
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同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
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5、1945年7月(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8月原子弹第一次用于战场。
*6、(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7、提出“中国具备生成和储藏石油的条件”理论的是我国科学家(李四光)。
8、核能的(和平利用)可以造福人类。
*9、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刘家峡)、(葛洲坝)等大型水利工程,为祖国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10、三峡工程的兴建,是我国(经济)、(科学)等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引以自豪。
11、目前正在修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12、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就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研制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和平),绝不向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首先使用核武器。
13、首先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的国家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二、回答1、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全国人民为什么备受鼓舞?答:因为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证明了中国人民有自己生产汽车的能力,所以全国人民备受鼓舞。
2、大庆油田的建成有什么意义?答: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人民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掀开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一、填空*1、(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2、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中国第一个成功载人“飞天”的飞船是(神舟五号),宇航员是(杨利伟)。
中国宇航员首次出舱活动的飞船是(神舟七号),完成这项任务的宇航员是(翟志刚)、(费俊龙)、(聂海胜)。
4、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走,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二)步。
5、中国月球探测计划代号为(嫦娥工程)。
6、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5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应用于气象观察、(全球通信)、(广播电视)、(资源普查)、军事侦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截止1970年4月世界上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依次是:(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
*8、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9、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向地面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并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说:“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10、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启示我们:祖国强大必须发展(科学技术)。
11、无垠的太空是人类永恒的(财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有益探索。
二、回答*1、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分哪三步走?答:第一步,将宇航员顺利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实现宇航员历史性突破。
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活动,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
第三步,建造更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2、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答: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第3课祖国,我为你骄傲一、填空1、我国将研制和发射多颗(通信卫星),逐步建成国民经济急需的长期稳定运行的通信卫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