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思考

浅谈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思考

浅谈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思考
在现代城市中,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不仅
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为人们创造一个
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也开始成为城市形象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艺术能够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可以
增加人们的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为城市增光添彩。

在城市的广场、公园等
公共空间中,可以设置雕塑、音乐喷泉、壁画等艺术装置,通过这些艺术品,可以使人们
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这些艺术装置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吸引着
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城市公共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良好方式。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设置艺术展览,让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既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又可
以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城市公共艺术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社交交流的场所,人们可以
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结识新朋友,增加社交圈子,丰富人们的生活。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总结汇报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总结汇报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总结汇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城市空间中融入艺术元素,为市民提供美的享受,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装饰空间,更包含了传递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本次总结汇报将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影响、挑战以及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作品的融入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能够传递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城市居民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公共艺术设计还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其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艺术作品的展示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公共艺术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减轻城市单调的建筑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公共艺术设计还能够改善人们的心情,减轻压力,给人们带来快乐和舒适感。

然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理念和创意的问题。

由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在城市环境中融入艺术元素,但是大多数设计师在面对城市环境时常常会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是资金和资源的问题。

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是目前很多城市仍然存在资金紧张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最后是管理和维护的问题。

公共艺术作品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持其艺术效果和品质,但是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国内外的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自由和民主,成为了纽约的象征;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公园建筑,不仅仅是体育场馆,更是艺术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西安的大雁塔、厦门的海滨雕塑等,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

“ 景生情” 触 ,以景动情—— 触动人的审美动感 的情
景交 融原 则 , 要求把 握人与景的互 动关系。 息属性情感 信
满足现代城 市聚居生活及方式 ,并 创造这种发展 需
求 的可能性 ,不但是流 的媒介 ,运用这无声的语言能唤
起 人对现代化都市 公共艺 术的热情 。追求人性和情感的
3 、情 景交融原则
Ai 色 目 p 绿 中 GO 6 r l 3
维普资讯
绿色论坛 Gr e o u e n F r m
持续发展 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战略和 途径 ,确立正 确 生态观 ,提出现 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生态学设计模式 。
现 代 城 市 公 共艺 术 发 展 建议
维普资讯
绿色论坛 Gr enF r m e ou
摘要:随着 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 , 代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从公共艺术的艺 现 术渊源着手 , 阐述了现 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 分析 了公共艺术 的现状 , 出了现代城 市公共艺术发展建议。 提
设计 、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现 代城 市公共艺术设计
战略和途径 ,为此提 出如下建议:
1 城市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意识 ,公共艺术 的导入机
制模糊 我 国当下城市 中各 自为政重复建设 、重建设不重管
1 加 强法制 。使现代城 市公共艺术建设有法可依
我国应该尽早对城市公共 艺术的规划、 审批 、 管理等
发展步伐逐渐加 大。现 代城 市公共艺术处在这样一个充 满机遇 和挑战的 历史阶段: 目追求新事物 , 盲 对其不加分
析与选择 ;只图眼前利益 , 一味追求高、精 、 尖;对公共
艺术进行 “ 毁灭性建设 ” 我们要走 自己的路 , 。 以人为本 , 尊重 自然 , 保护历史遗产 , 确立正确的生态观 , 倡导生态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空间为媒介,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共艺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艺术的规模与数量有限。

虽然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在公共艺术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来说,公共艺术的规模和数量仍然较小。

一些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公共艺术建设非常有限甚至几乎没有,这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单调和缺乏艺术氛围。

其次,公共艺术的审美层次有待提高。

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雕塑、壁画等方式上,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意,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积极参与感。

此外,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审美品味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整体性和和谐性。

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先进的公共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与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创新和多样化的审美观念。

第三,公共艺术的参与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公共艺术作品仍然是由政府或机构委托创作,缺乏群众的参与和互动。

公众对于公共艺术的建设和管理参与度较低,导致公共艺术作品与社会需求和群众审美偏好的脱节。

在互联网时代,应当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在线投票和意见征集等方式,让公众能够参与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决策过程。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首先,要加强公共艺术的规模与数量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艺术的支持和投入,增加公共艺术项目的建设规模。

同时,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共艺术建设,使公共艺术不再局限于大城市,让更多地区的居民享受到公共艺术的魅力。

其次,要提升公共艺术的审美层次。

鼓励艺术家创作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作品,采用更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以吸引观众的兴趣和参与。

同时,要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公共艺术。

失败的公共艺术案例

失败的公共艺术案例

失败的公共艺术案例
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强城市
形象,也可以激发市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失败的公共艺术案例,这些作品往往因为设计不恰当、造型丑陋、安装地点问题等,引起了市民的抵触情绪,成为了城
市的一道“坎”。

下面就是一些失败的公共艺术案例:
1.某城市的某公共艺术作品,由于其太过抽象和不合理的设计,
让市民难以理解,并在短时间内就被破坏。

2.某城市的某公共雕塑作品,由于它造型丑陋,被市民嘲笑成
“丑陋大佬”。

3.某城市的某公共艺术作品安装在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地点,不
仅未能提升当地形象,反而成了一种“累赘”。

4.某城市某地铁站内装饰的某艺术品,由于其设计过于华丽,与
地铁站本身的朴素风格不协调,不仅没有美化环境,反而显得突兀和
炫耀。

总之,公共艺术作品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化载体,但是,它们需
要更为严谨的设计和选择,以确保它们与城市环境相符合,并赢得市
民的支持。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城市文化资源不足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很多城市在文化资源方面却并不丰富。

文化设施和机构相对匮乏,文化传统和底蕴不足,这使得城市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障碍。

2.城市文化氛围欠缺由于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往往缺乏对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导致城市文化氛围比较淡薄。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不够,文化消费需求不足。

3.城市文化产业不健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完善,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到市场化运作,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城市文化企业发展困难,文化产业链不成熟,文化产品创新不足。

4.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升。

5.城市文化活动不够多样化城市文化活动模式相对单一,很多城市的文化活动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导致市民的文化消费欲望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这也凸显了城市文化建设在活动丰富多彩度方面的不足。

二、对策1.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对文化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和改造。

同时,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

2.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政府要通过宣传和推广,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能力。

可以采取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宣传等方式,提高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培育健全城市文化产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完善。

同时,也要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4.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浅谈公共艺术实验专业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公共艺术实验专业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公共艺术实验专业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问题一:实践机会不足公共艺术实验专业是一个需要大量实践的艺术领域,但是目前在专业教育中,实践机会相对不足。

学生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或者工作室进行实践,而真正的公共空间和场景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真实项目时缺乏经验,无法很好地应对实际情况。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公共艺术实验项目。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实践活动,去到公共空间进行创作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问题二:艺术创作与社会需求脱节公共艺术实验专业的学生通常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目标,但是他们对社会需求和公共空间的理解不够,导致作品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实际项目中,学生们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公共空间的特点和社会需求,从而影响作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需求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他们对社会需求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艺术创作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问题三:缺乏与其他专业的跨学科合作公共艺术实验专业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但是目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不够密切。

艺术创作需要与建筑、规划、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但是在专业教育中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导致学生的视野和能力受到限制。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筑、规划、设计等专业的知识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

学校可以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者项目组,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视野。

问题四:就业和生涯规划困难公共艺术实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就业和生涯规划的困难。

由于这个领域相对较新,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明确,导致学生们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和职业方向。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就业指导和实习项目,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同时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推广策略

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推广策略

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推广策略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能够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城市形象推广中,有效利用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重要策略。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推广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能够直接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

艺术品的巨大魅力和视觉冲击力,能够使城市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进而形成城市的个性特征。

比如,在市区的主要道路和广场上设置雕塑、雕像等艺术品,可以给人一种庄重、高雅的感觉,使城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此外,城市公共艺术还能够增添城市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

例如,在城市公园、步行街等休闲场所设置一些互动性强、富有艺术性的装置艺术品,可以吸引市民和游客的目光,使他们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

总之,城市公共艺术能够通过形象塑造、文化内涵以及提升城市氛围等方面的影响,使城市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1. 借助艺术品打造城市地标城市地标在城市形象推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借助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具有标志性的艺术品,可以打造独特的城市地标。

比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都成为了这些城市的重要地标,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

城市可以通过开展公共艺术创作征集、举办艺术家创作大赛等方式,寻找合适的艺术品并将其打造为城市的地标,为城市形象推广注入新的活力。

2. 结合城市历史文化打造艺术主题街区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形象推广的重要资源。

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可以在特定区域创建艺术主题街区。

通过在街区内设置艺术展览馆、艺术品零售店、艺术创作工作室等,将艺术与文化完美融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吸引力的街区。

这样的艺术主题街区不仅可以吸引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关注,也能够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3. 利用艺术品打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艺术展示的重要场所。

民主社会转型中的公共艺术:问题及建议

民主社会转型中的公共艺术:问题及建议

民主社会转型中的公共艺术:问题及建议摘要:公共艺术作为公民文化的一种,是民主社会的精神表达。

它存在的基础是民主政治下的民主社会。

我国正处于民主社会转型中,公共艺术在其中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公众参与性不强造成公共性缺失;过度追求数量而忽略公共艺术的本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使公共艺术流于形式。

本文从公共艺术产生的历史根源谈起,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建议:公共艺术的公众应完成由人民向公民的转变;公众的介入应从公共艺术设计前期开始;真正的公共艺术是公众与公共艺术家互动的结果;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需要深入挖掘并在公共艺术中体现;发挥艺术批评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民主社会公共性公共意识权利意识导语公共艺术一词分为两条脉络。

一条是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而言:它设置于公共空间之内;以城市雕塑、装置艺术、公共壁画、行为艺术、景观艺术、环境艺术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载体;涉及艺术批评、城市规划、艺术管理、艺术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学科;以非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特定社区内的居民大众为受众;向社会公众开放,通过公共渠道与大众接触,并接受其自由参与、讨论、批评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

①另外一条是针对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中”美”的教育部分而言:它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美术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等,目的是普及艺术基本理论,培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并对艺术作品形成一定的鉴赏与批评能力,使人全面发展。

②其中第二条脉络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而言的公共艺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式被提出。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这个概念。

③一、公共艺术与公民社会迄今为止,公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形成被公认的统一描述。

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公共艺术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性限定了公共艺术的范围,艺术性则决定了公共艺术的性质,两者之所以可以结合,与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摘要:一、公共艺术的定义与价值二、公共艺术的观念发展三、公共艺术的方法与实践四、公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五、如何提升公共艺术品质正文: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新取向。

随着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以及当代公共空间的发展和转型,公共艺术在世界各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公共艺术的观念发展历经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纪念性雕塑和建筑,到现代的城市美化运动,再到当代的社区参与和公共空间活化,公共艺术越来越注重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以及艺术作品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定义和范围不断拓展,涵盖了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公共空间设计等多种形式。

在方法上,公共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创新,例如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观众互动体验,引入社会议题引发公众思考,以及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塑造独特氛围等。

这些方法使公共艺术作品更具包容性、互动性和思想性,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大亮点。

在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经了从单一纪念性向多元化、互动性、在地性转变的过程。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公共艺术的发展。

同时,公共艺术教育也逐步走进高校和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公共艺术家。

然而,如何提升公共艺术品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公共艺术规划与管理,确保艺术作品与城市环境、社会文化的和谐共生;其次,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公共艺术的创作与评审,提高作品的公众认可度;最后,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普及公共艺术观念,提高大众审美水平。

总之,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化载体,既需要与时俱进地拓展观念,又需要不断创新方法。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导言:公共艺术是一种体现艺术与城市、社会相融合的形式,它通过雕塑、壁画、装置等多种媒介,将艺术作品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为人们创造美的环境。

在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中国当代公共艺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当前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现状1.1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19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引进了西方的现代艺术形式,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艺术品和雕塑。

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也逐渐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1.2 公共艺术的类型目前,中国的公共艺术主要包括雕塑、立体装置、壁画等形式。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造型来与观众产生互动;立体装置则常常利用环境、光线等元素进行创作,以其独特的空间感和动态感吸引人们的注意;壁画可以在城市建筑的外墙、地下通道等处进行创作,通过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形象来增添城市的文化氛围。

二、问题2.1 艺术品与环境融合不足当前,一些城市在公共艺术创作时,往往只注重艺术品本身,忽视了与环境的融合。

这导致了一些艺术品的格格不入,与周围环境形成了矛盾。

公共艺术应该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与周围的建筑、景观形成有机的联系,使艺术品与环境相得益彰。

2.2 缺乏代表性和独特性当前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缺乏代表性和独特性,很难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关注。

公共艺术创作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使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2.3 参与度不高在许多城市,观众对公共艺术的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一些公共艺术作品容易被人忽视,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位置设置不当,不方便观看和欣赏。

因此,要提高公共艺术的参与度,应该更好地选择艺术品的位置,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吸引观众的参与。

谈城市公共艺术范畴的若干问题

谈城市公共艺术范畴的若干问题
公 开 表达 政治 见 解 、 评 公 共 事 务 或 发 表个人 意 见 批
( ) 立 于公 共空 间 场合 , 1设 提供并 任 由社 会公 众 自由介入 、 与 和 观 赏 的艺 术 。即直 接 面 对 非设 定 参
的 、 同阶层 的社 会公 众 。 不
() 2 艺术 作 品 具 有 普 遍 的 文化 的公 共 性 及社 会
的方 面 , 即公共 艺术 之 “ 共 ” 不仅 仅 指示物 理概 念 公 , 上 的空 间与场 所 的 公 共 共 享 性 , 同时还 含 有 社 会 学 和政 治 学意义 上 的 “ 同享 有 ” “ 同协 作 ” 民主 共 、共 和
参 与的语 意 , 含有 诸 如 “ 众舆 论 ” “ 公 、 公共 利 益” 方 等
中 图分 类 号 :0 5 J —0 文献标识码 : A


公 共艺 术 的概 念 内涵 与性征
精神 的公 共性 , 注 和尊重 社 会公 共 利 益和情 感 , 关 标 示 和 反映 社会 公众 意 志及 精神 理 想 。 ( ) 术 品在 此作 为社 会 公共 资 源 , 3艺 供社 会公 众 共 同享有 。
容 是 否具 有代 表多 元 的社 会 民主意 志 的合法 性 及 自
共” 征 , 在 于 它 是 有 别 于 一 般 属 于私 人 领 域 的 、 特 恰
非公 开性 质 的 、 数 人 或个 别 团体 事 务 的及 非 公 益 少 性质 的艺术 形 态 。此 外 , 我 们 探讨 公 共 艺 术 概 念 在
维普资讯
20 0 6年 6月 第 l 8卷第 3期
石 家 庄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S iah a g Vo ain l c n lg n t ue o r a o hj z u n c t a h oo yI si t i o Te t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等,因此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公共文化设施是人们获取文化服务的场所,能否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然而,当前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图书馆不够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设施严重不足。

一方面,图书馆的数量不够,很多地方只有一个或者没有图书馆,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图书馆规模小、设施陈旧,无法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服务。

2. 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不足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服务能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然而,目前很多社区没有配备文化活动场所,导致文化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即使有文化活动场所,场所的数量和规模也往往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 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博物馆和艺术馆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数量仍然不足。

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博物馆和艺术馆,导致人们无法接触到文化艺术的精华。

对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 加大政府投入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是保证公共文化设施充足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2. 加强规划和布局政府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布局,确保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和平等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服务内容单一: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为主,服务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

许多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设施老化,服务品质不高,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 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管理体制僵化,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2.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增加新型文化设施,如文化艺术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等,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 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推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文化事业向纵深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我深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其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增加对其的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的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空间为载体,以艺术为媒介,为社会大众提供观览、参与和沟通的艺术形式。

它既具有意义上的开放性,又承载着社会责任,是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和问题,需要实行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其进步。

一、现状1. 缺乏理论探究基础。

虽然中国的公共艺术活动日益增多,但对于公共艺术的理论探究却相对薄弱。

缺乏对公共艺术的深度沉思和理论积累,使得公共艺术缺乏规范性和总结性的指导原则,导致艺术创作和呈现的效果参差不齐。

2. 市场化倾向。

当前社会,公共艺术往往被商业利益所驱动,导致以商业标准审美的商业化作品在公共空间频繁出现。

这种商业化导向的公共艺术往往缺乏创新性和艺术性,与大众的利益和审美需求脱节。

3. 缺乏参与和共享。

公共艺术的本质是与大众共享,但在中国,公共艺术往往只是艺术家和相关部门的单向展示,大众参与的机会较少。

且由于缺乏对公共空间的直接参与和共同决策,容易导致艺术与社会环境脱节,无法满足大众的真实需求。

二、问题1. 创作定位不明确。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定位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表达语言和审美标准。

由于公共艺术项目浩繁,创作方向、目标和主题不一,艺术家和设计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依据,容易导致艺术作品形式盲目,内容空泛,无法达到艺术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3. 艺术导向偏低。

公共艺术项目中,以功能性和装饰性为主的作品较多,艺术性较低。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公共艺术项目过于重视好用价值,而轻忽了艺术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限制了公共艺术的进步空间和创作深度。

4. 融入生态环境的问题。

在公共艺术中,融入生态环境的观念和实践不足,导致一些作品在投放之初可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与四周环境协调,造成美学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对策1. 加强理论建设。

加强对公共艺术的理论探究,总结国内外公共艺术成功阅历,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艺术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与实施策略

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与实施策略

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与实施策略在现代都市中,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是城市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公共艺术项目的成功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艺术参与的机会,丰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策划1. 定位与目标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定位和目标。

定位包括项目的艺术形式、风格、主题等,目标则包括项目要达到的艺术水平、影响力以及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明确定位和目标有助于确定项目的方向和规模,并能够更好地吸引相关合作伙伴的参与。

2. 需求调研在策划阶段,需要对城市和居民的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

这涉及到对城市特点、人口结构、文化偏好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对公共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机会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城市和居民的需求,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艺术项目的主题和形式,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3. 艺术家与合作伙伴选择在策划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艺术家和合作伙伴。

艺术家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的定位和目标来确定,要考虑到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与项目的契合度。

同时,与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关键,可以与当地的艺术机构、社区组织或商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艺术项目的实施。

二、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实施策略1. 创意设计与审批在公共艺术项目实施阶段,创意设计是关键环节。

设计要紧密结合项目的定位和目标,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特点和使用者的需求,力求与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相融合。

同时,项目的创意设计还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

2. 资金筹备与管理艺术项目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赞助、募捐等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或团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在资金管理方面,要进行细致的预算规划和费用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社区参与与反馈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实施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和反馈。

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等方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方案: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城市环境的美化。

其中,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既能提升城市形象,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目标:探究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作用与影响,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的效果,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综述和分析已有的关于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2.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市民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公共艺术的态度、需求和满意度。

3. 实地考察和参观:选择多个代表性的城市,实地考察其公共艺术项目,观察市民的互动和反馈。

4. 数据采集:收集公共艺术项目的相关数据,例如艺术作品的种类、数量、材料、位置等。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公共艺术项目的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

三、方案实施:1. 确定研究范围和案例城市: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区域范围,包括公共艺术项目的数量、质量和覆盖面积。

2. 文献资料分析:收集与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

3. 设计调查问卷:结合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公共艺术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4. 实地考察和参观:选择代表性的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市民的互动和反馈,了解公共艺术项目的现状和效果。

5.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公共艺术项目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比较不同项目的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进一步探讨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6. 结果展示和讨论: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进行展示和讨论,提出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未来发展的新观点和方法。

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芜湖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1、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2、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

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

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不多。

3、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

而且各县(区)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

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

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的问题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份额偏低。

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不高。

2022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3.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9%。

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

此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核心传统文化发展缓慢,新兴的、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还较少,整个文化产业仍有待于优化升级。

2、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缺乏一整套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如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缺乏专门的实施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

融资环境不够理想。

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门槛比较高,而风险投资机构和民间资本由于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了解,往往不愿轻易下单。

最新-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 精品

最新-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 精品

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1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分类公共艺术一词,在上世纪9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中国。

它主要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并服务于大众。

公共艺术是使人们在公共合作和广泛参与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使社会与市民之间在各领域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开拓以艺术方式为媒介的公共舆论空间,传播多样的文化艺术精神,由此提高人们生活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展示城市生活及城市文化。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更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1]。

公共艺术的涉及范围从形式上包括摄影、园艺、雕塑、壁画、广告影像、表演、装饰、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的公共艺术、装饰型的公共艺术、休闲型的公共艺术、实用型的公共艺术、游戏型的公共艺术以及庆典型的公共艺术[2];从空间布局分为立体和平面、室内和室外。

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巨大,并且城市公共艺术又是当代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发展。

2我国公共艺术存在的现状21我国城市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度的逐年加快,在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同时,公众将精力投入到对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科学配置中来,政府部门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公共设施、街道设施和绿化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层次的方向上,这使得许多城市的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开放的公园和广场多了,现代都市的气息得到张显[3]。

但部分城市外部空间与场所环境的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盲目建设缺乏规划性,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上的作用,对其缺乏有效的认识,造成了城市建设松散风格模糊,功能区分混乱的现象。

对于自然、文化产生建设性破坏,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被抹杀或遗忘缺失,国际化建筑风格成为趋势。

由于城市建设中不重视文化内涵,许多城市建设进入到死循环中。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城市在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从中寻求长期发展[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应琦
来源:《绿色中国》200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

从公共艺术的艺术渊源着手,阐述了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分析了公共艺术的现状。

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建议。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共艺术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在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同时,极力倡导和发展科技,实施保护城市乃至地球及人类的自然生态平衡,持续发展城市高品质的生存环境,创造高品位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出一种建立、建设、实施、管理、享受环境和生活的秩序,一种注重物与物、人与物有机而充满生命力的共生共荣的关系。

公共艺术的艺术渊源
“艺术的本质,艺术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源,就在于它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如长篇咒语一般突破人的各种精神防卫,进入潜意识,同时也直接述诸人的显意识。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它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是基于艺术发展过程中特定时空的产物。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风格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技术水平和相应的审美标准。

早在旧石器时代,尚处蒙昧的人类祖先就创造了洞窟壁画,那是一种凝重恢弘的伟大的艺术,其精湛与力度即使今天也令人赞叹;虽然不知为何,始于何时,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人类对艺术作出反映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

公共艺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艺术在当代背景下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新的拓展。

公共艺术以它遗传的艺术基因生存于当代的社会环境中,如同一颗种子被种植于某种土壤之中,开出的花呈现出某种样态,其实这种样态在这棵种子中已经被决定了,同时可能由于土壤、气候等外界生长条件的不同,这花的样态既有与这之前艺术相像的地方,又有与之相区别的地方。

公共艺术的概念正是由传统概念延伸和发展变化而来的,并且还在随时空的演变而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当中,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与多样的形态。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从事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应当恪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它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基本框架,也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1、以人为本原则
满足现代城市聚居生活及方式,并创造这种发展需求的可能性,不但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事业的终极目标,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从产业革命之后,崇尚、追求、依附技术的高速发展,到今天倡导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宏偉世纪战略,都是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地位的重新认识和评估,标志着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和目标迈进,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的宗旨、理念和风尚具体体现、贯穿落实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创造活动中,切切实实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2、大众参与原则
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行为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大众的参与性,离开了这个基本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也就无从谈起。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行为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首先是内动力的觉醒体悟,从需求着眼,力图让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关联到每个人,使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视角层面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主客观的直接交换和互动共振,产生共生共荣的作用;同时,也应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度”,多层次化;再次,作为活动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媒体,应有既广且深的文化内涵,使人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积极参与文化意义上的认知和理解活动。

3、情景交融原则
“触景生情”,以景动情——触动人的审美动感的情景交融原则,要求把握人与景的互动关系。

信息属性情感语言是人与景情感交流的媒介,运用这无声的语言能唤起人对现代化都市公共艺术的热情。

追求人性和情感的回归,其重点不在理性的深化,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的感性强化。

强调人性,注重情感,追求人性味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这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品质核心。

4、继承与创新原则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人们运用现代生活理念对城市的构思,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科学和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

人类在不断建设适应自身生活环境的同时,社会文化价值观也随之更新和变化。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传承文脉,更重要的是必须凸现当今的时代特征,敢于创
新,勇于探索,求真务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事业,就是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及其形式,努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首要问题就是创造新的科技形式。

可持续发展要在精神层次、制度层次和物质层次全面修正完善传统文化,使生态文化观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发挥积极作用。

设计师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战略和途径,确立正确生态观,提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生态学设计模式。

我国公共艺术积弱的现状分析
近30年来,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从无到有,结出累累硕果,但应该意识到,它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20世纪的我国文化格局里,公共艺术处在弱热集群,我试从以下几点分析公共艺术现状:
1、城市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意识。

公共艺术的导入机制模糊
我国当下城市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重建设不重管理、管理者重政绩不重实效的现象,在公共艺术中也无一例外地暴露无遗。

市政单位或企业各自为政,拆了建,建了拆,城市成了工地,缺少宏观的统一规划和政策的连续性、长久有效性。

阶段递进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局部零星实现的公共艺术项目,很难产生整合效应。

2、艺术品的陈设与维护问题
城市的某些重要街道旁和广场周围的建筑物设计越来越“难识庐山真面目”,喧宾夺主、有失文化档次的广告牌在建筑物脸面上肆意浓妆艳抹。

另外,对艺术品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做得非常不够,艺术品放置于公共空间特别是户外,它的陈设位置与维护保养对艺术品在环境中的效果及环境精神功能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却一再忽视这个问题。

整体公共精神的缺失,新建公共艺术品往往屡遭“劫难”。

3、公众参与的被动与漠然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比较冲突,主导审美与大众审美的错位,使得公共艺术品多数成为一种摆设而不是与观众对话的艺术。

在一些精英意识严重的人看来,人民大众完全不懂艺术,而且有些人还趣味低俗,如果按他们的想法去做艺术,只会导致艺术的倒退和堕落;其次,我
国的人民大众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还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即使向他们征求有关公共艺术的意见,他们也会置之不理。

4、公共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和开发存在很大隐患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破旧立新”的北京旧城改造和扩建思路,就为全国各地所仿效,对各地的古城保护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许多城市开始拆除城墙、城楼和街市公共建筑,如市楼、钟鼓楼、牌楼等,在旧城改造以及兴办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古城的风貌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与之伴随的附于建筑上的古代艺术作品也被轻率地销毁。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逐渐加大。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历史阶段:盲目追求新事物,对其不加分析与选择。

只图眼前利益,一味追求高、精、尖;对公共艺术进行“毁灭性建设”。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历史遗产,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倡导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战略和途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法制。

使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有法可依
我国应该尽早对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审批、管理等抓紧立法,把现代城市公共艺術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的分工、资金筹集、制作过程的要求、建成后的验收、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处罚等作具体的规定,保证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有序进行。

2.编制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指导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这是保证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有序进行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3,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
各城市应建立城市雕塑专门性的管理机构,强化政府职能,实行规范管理,促进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持续发展。

4、积极推广现代城市公共艺术。

让公共艺术融入大众生活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艺术,积极推广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为了提升市民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和兴趣以及公共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水平,提高他们参与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积极性,让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

力争让每一件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都成为城市形象的经典之作。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行为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实用工程。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不仅具有直接的实用功能,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而且具有认识和审美的精神功能、美育功能和符号作用,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