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案(4)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
3、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政策工具,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4、引导学生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组织和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WTO)。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效果。
(3)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作用。
2、难点(1)理解复杂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和推导过程。
(2)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和产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和实例,如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跨国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引发学生对国际贸易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出课程主题。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强调它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2)介绍国际贸易的分类,如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等。
(3)分析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明白国际贸易面临的特殊问题,如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
3、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1)回顾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贸易。
(2)探讨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因素,如技术进步、交通和通信的改善、经济全球化等。
(3)分析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4、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详细讲解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举例说明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但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教案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主要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影响因素。
3、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国际贸易政策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和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如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
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国际贸易政策对本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影响。
2、难点如何运用经济模型和数据分析贸易政策的影响。
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
2、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的国际贸易政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数据模拟利用经济数据和模拟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贸易政策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5 分钟)以当前热门的国际贸易事件为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引出国际贸易政策的话题。
提问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约 45 分钟)国际贸易政策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分类介绍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以及它们的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详细讲解关税的概念、种类和征收方式,以及关税对贸易的影响。
介绍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影响因素阐述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通常涉及政府部门、利益集团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治因素和外交政策等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
3、案例分析(约 30 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政策案例,如美国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的案例。
让学生分组分析该政策对美国钢铁产业、相关上下游产业以及贸易伙伴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案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为本课程的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2. 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和操作要点,包括国际贸易文件的编制、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结汇、退税等环节。
3. 学会利用政策、市场、法律等各种常用分析工具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和研究。
4. 掌握国际贸易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方法,了解进出口企业的信用评估系统。
5. 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其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和意义1.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定义2. 国际贸易的意义和价值3. 国际贸易对于国家和企业的意义和影响4.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关系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国际贸易价格理论2. 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3. 国际贸易收益不均理论4. 国际贸易远期价格理论5. 国际贸易现货价格理论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与环境1. 国际贸易制度与规则2. 出口信贷与贸易保护3. 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4. 国际贸易风险与管理第四节: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1. 国际贸易文件的编制和审核2. 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3. 国际结汇和退税4. 国际货运与保险第五节:国际市场分析1. 国际市场分析方法2. 国际市场开拓策略3. 产品贸易竞争策略4. 企业国际市场定位第六节:国际贸易案例剖析1. 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影响2. 日本电子产品国际贸易案例3.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 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倡导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以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和团队项目评估等多方面为评价基准,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能力和个人潜力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国际贸易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国际贸易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3. 了解国际贸易的意义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优势和挑战;4. 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组织,并能够分析其作用和职能;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贸易谈判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范围1.2 贸易商品的分类和特点1.3 贸易模式和主要贸易方式2. 国际贸易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2.1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2.2 当代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2.3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 国际贸易的意义和影响3.1 国际贸易的经济意义3.2 国际贸易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3.3 国际贸易的社会和文化影响4. 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组织4.1 国际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4.2 国际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作用4.3 国际贸易谈判和争端解决机制5.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贸易谈判技巧5.1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挑战5.2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5.3 贸易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国际贸易的定义、历史、意义等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际贸易的优势和挑战,并就贸易政策和组织的作用展开深入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4. 观察法:通过观察相关材料和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四、教学评估1. 笔试评估:安排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3.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教材,包括定义、基本概念、案例等;2.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方式辅助教学;3. 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和获取相关国际贸易资料。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法律法规。
3. 了解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方式和相关机构。
4. 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国际贸易的分类。
2.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国际贸易术语的定义、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国际贸易术语的运用。
3. 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定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分类、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运用。
4.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方式:进出口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边境贸易。
5. 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法律法规、贸易方式和相关机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国际贸易的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教材。
2. 课件:制作国际贸易实务的课件,配合讲解。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国际贸易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模拟道具:准备一些模拟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表演、沟通能力等。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相结合。
3. 课程进度安排:第1-4课时: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流程第5-8课时: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法律法规第9-12课时: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方式和相关机构第13-16课时: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第17-20课时:国际贸易模拟操作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进口设备的贸易流程分析案例中的进口设备种类、数量、价格等要素讲解案例中的国际贸易术语、支付方式、运输方式等2. 案例二:跨国公司的间接贸易分析案例中的跨国公司、子公司、销售网络等要素讲解案例中的国际贸易方式、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等八、教学实践1. 模拟操作一:国际贸易实务流程学生分组,模拟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调研、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等2. 模拟操作二:国际贸易术语谈判学生分组,模拟国际贸易术语的谈判过程包括价格磋商、支付方式、交货期限等条款的谈判九、课后作业1. 课后习题:完成教材后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项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制作PPT汇报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等,以便进行教学改进3.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模拟操作等,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安排补充和说明:合理的课时安排确保了课程的完整性和深度,授课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进度安排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国际贸易课程教案引言: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3.熟悉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和国际贸易机构;4.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法规框架;5.掌握国际贸易的运作流程和主要贸易方式;6.培养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2.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 科技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国际贸易的参与方和机构- 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企业、政府和个人- 国际贸易的主要机构:WTO、世界银行等4.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法规框架-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和目标-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境贸易协议和贸易保护主义5.国际贸易的运作流程和贸易方式- 出口和进口的过程和要素- 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区别- 主要的国际贸易方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6.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 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法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给出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
2.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3.课堂演讲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实际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互动学习与信息搜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积极搜索相关信息并进行互动学习。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设计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设计第一部分,导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4.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二、教学内容。
1.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2.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4.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
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各国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益交换的重要途径。
2. 国际贸易的原理,国际贸易的原理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互补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力量。
2. 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前,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 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教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3. 理解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4. 熟悉国际贸易的实践,包括国际贸易规则、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5.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
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国际贸易的特点,如跨国界交易、利用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3.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等。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2. 绝对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3. 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三、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1. 关税的定义、种类和影响;2. 配额的定义、种类和影响;3.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种类和影响。
四、国际贸易的实践1. 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和发展;2. 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如GATT、NAFTA、欧盟等;3.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和功能。
五、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 实际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2. 利用国际贸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国际贸易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教学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2. 讲义:教师准备的讲义,包括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概述;3. 案例:相关的国际贸易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业务流程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作用和意义。
2.国际贸易的分类:讲解直接贸易、间接贸易、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等分类方法。
3.国际贸易的基本业务流程: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环节。
4.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法律规范:分析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5.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讲解汇付、托收、信用证等支付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6.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与保险: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单据的作用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的种类和办理程序。
7.国际贸易中的税务与关税:介绍关税的定义、分类、征收标准以及我国进出口税收政策。
8.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以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业务流程、法律规范等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国际贸易案例,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运作。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模拟国际贸易谈判场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和意义。
自编教材《国际贸易》教案
自编教材《国际贸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自编教材《国际贸易》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难点: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际贸易》、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国际贸易。
2. 知识讲解:(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的分类:根据商品的性质,国际贸易可分为商品贸易和劳务贸易;根据交易对象,可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3)国际贸易的特点: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互利性。
(4)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政策、汇率等。
3. 例题讲解:以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为例,讲解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并分析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5. 课堂讨论:讨论我国加入WTO后,是如何抓住国际贸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
六、板书设计国际贸易1. 基本概念: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 分类: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双边贸易、多边贸易。
3. 特点: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互利性。
4.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政策、汇率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 列举影响国际贸易的几个因素,并分析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3. 我国加入WTO后,如何抓住国际贸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教案国际贸易实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流程和主要环节。
2.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合同条款。
3.培养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国际贸易的流程和主要环节:讲解国际贸易的流程,包括进出口业务、货物运输、保险、支付、结算等环节。
3.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合同条款:介绍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如FOB、CIF、DDP等,以及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如商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限等。
4.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国际贸易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流程和主要环节。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16课时,每周2课时,连续8周。
2.教学进度:每周讲解一个模块,两周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结。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实务》。
2.参考书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术语解析》等。
3.网络资源:国际贸易相关网站、论坛、案例库等。
七、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学生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流程和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贸易教案(带目录)
国际贸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3)理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4)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数据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的定义(2)国际贸易的分类(3)国际贸易的特点2.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1)自由贸易政策(2)保护贸易政策(3)贸易救济措施4.国际贸易与我国经济(1)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2)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3)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与调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3)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国际贸易理论的推导和理解;(2)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与调整;(3)国际贸易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堂汇报法: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时事新闻引入法: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
五、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16课时。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国际贸易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2. 熟悉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和主体;3.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4. 理解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和主体;3. 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4.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述,向学生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形式、主体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助于学生理解;2. 案例分析法:选择适当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利弊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际贸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吗?国际贸易有哪些特点?第二步:知识讲解1.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讲授法)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
其特点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跨国界流动、交易双方的互利共赢、市场的全球化等。
2.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和主体(讲授法)国际贸易的形式主要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
货物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货物的买卖,服务贸易则是指跨国界提供和享受的各类服务。
主体包括国际贸易企业、政府、国际组织和个人等。
3. 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案例分析法)通过选择一起国际贸易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术语,如询盘、报盘、议价、签订合同、运输和支付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选择一起具体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利弊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第四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二篇:国际贸易合同的条款第四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第一节商品的名称一、约定品名条款的意义品名涉及对商品的描述,是构成商品说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一项基本依据。
还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
二、规定品名条款注意事项:第二节商品的质量一、品质的重要意义和约定品质条款的定义(一)品质的定义(quality of goods)指商品的内在本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特性与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透明度或款式。
(二)品质的重要性货物品质优劣不仅关系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销路,涉及到有关企业的以至国家的声誉。
我们的出口战略要改变过去那种低价倾销的格局,必须以质取胜,提高商品的质量,才能增强出口竞争能力,扩大销路。
二、对品质的要求(一)ISO9000系列标准(二)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三)CE标志(四)UL标志(五)“以质取胜”是我国出口商品的战略选择(六)“以质取胜”的重要意义三、商品的品质担保和权利担保▪(一)权利担保指卖方保证对其出售的货物享有完全的权利,任何第三者不得就该项货物向买方主张任何权利,该项货物的出售也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
▪(二)品质担保品质的担保:如果买卖合同对货物的品质已有具体规定,卖方应按合同规定的品质交货;如合同对货物的品质没有具体加以规定,则须按各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办理,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
第三节表示品质的方法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所以表示品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凭实物表示和凭文字说明表示两大类。
一、凭实物表示品质(一)看货买卖现场实际看货成交、如各种展销会以及大宗农副产品、大型机器设备的交易和寄售、拍卖、展卖等贸易方式都属于看货买卖。
(二)凭样品买卖sale by sample国际贸易中大多数的交易采用凭样品买卖。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措施、贸易组织、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
3.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掌握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4.熟悉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运行机制和主要协议。
5.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包括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运输和保险等。
6.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分析能力、谈判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学时)(1)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2.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4学时)(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4)规模经济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4学时)(1)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关税的作用、种类和征收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种类和影响(4)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评估4.国际贸易组织(4学时)(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职能和运行机制(2)WTO的主要协议和规则(3)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5.国际贸易实务(4学时)(1)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2)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3)国际贸易的运输和保险(4)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6.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时)(1)国际贸易案例分析(2)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经济学课的国际贸易教案
经济学课的国际贸易教案主题:经济学课的国际贸易教案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研究资源配置和人的行为选择等经济现象,国际贸易学作为其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了解全球经济联系和国际贸易规则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重要性1. 导入:导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全球化现象下的某品牌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2. 活动: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分析,形成小结报告进行展示和讨论。
3. 案例分析:以一国与多国之间的贸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与制度1. 活动:利用课堂实例和小组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则,如最惠国待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并对其正当性进行探讨。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规范和制度建设。
三、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与效应1. 活动:利用实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生产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国际贸易。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国际贸易对于参与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同时探讨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竞争关系。
四、国际贸易的挑战与前景1. 导入:导师对于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如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等。
2. 活动:小组演讲,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一项国际贸易挑战,并就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个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和规划国际贸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和评估1. 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总结和分享,分享他们对于国际贸易课程的理解和收获,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反思。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汇率。
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
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双向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FOB、CIF、DDP等。
汇率的定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形式和分类。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的术语和汇率问题。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形式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让学生计算汇率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
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关税、配额、补贴等。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混合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流量、国内产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和影响。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和影响的理解。
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
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应用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课教案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
国际贸易课教案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教案:国际贸易课教案——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一、引言1. 介绍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 提出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的关系及重要性二、主要内容1. 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 定义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作用- 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与内容- 解释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动态2. 跨国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解释跨国企业的概念- 介绍跨国企业的产生原因与特点- 分析跨国企业的发展趋势3. 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的相互影响- 解释国际贸易政策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分析跨国企业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反馈作用- 探讨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的良性互动4. 跨国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国际贸易政策的适应性- 介绍跨国企业的主要运作模式- 讨论跨国企业如何根据不同国际贸易政策灵活调整运作策略 - 探讨跨国企业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塑造和影响力5. 典型案例分析- 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跨国企业- 分析该跨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 总结该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1. 教学方法- 组合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与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撰写等方式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的关系2. 学习指导- 布置学生在课后对相关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提升对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的认识水平四、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表现评估- 学生对所讨论主题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2. 个人论文评估- 学生针对相关主题撰写的个人论文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和跨国企业关系的独特见解和观点的陈述五、教学资源准备1. PPT演示材料2. 相关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3. 案例分析材料4. 学生课后研究所需资料推荐六、延伸讨论与拓展1. 国际贸易政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 跨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3. 新兴市场国际贸易政策对跨国企业的影响4. 全球经济体系变革下的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5. 国际贸易政策与跨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注意事项:教案中所用的词汇要遵循教育领域的语言规范,在没有提供无关的词汇列表时,希望您在文字中避免使用敏感或政治相关的词汇。
第四章国际贸易进出口合同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四章国际贸易进出口合同的主要条款教学目的和要求:1. 通过学习了解进出口合同的条款和书面合同的作用、形式、内容2. 通过学习能够订立进出口合同教学要点、难点、知识点:1、进出口合同中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运输保险、支付、商疫检、索赔、不可抗力、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约定惯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订立进出口贸易合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课时安排7节课教学内容:第一节进出口合同概要一、书面合同的形式引入: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形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
口头合同一般在贸易双方通过当面谈判或通过电话方式达成的协议,但因无文字依据,这种形式一旦发生争议往往容易造成举证困难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一般多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以“立字为据”。
提问:国际货物买卖书面合同的形式有哪些?生:正式合同、确认书、协议书、备忘录、定货单和报价单。
(多媒体展示每一种合同的格式)书面合同的内容提问:一份完整的书面合同包括哪些内容?生:合同的约首、合同的本文、合同的约尾(多媒体展示一分完整的书面合同让学生划分约首、本文和约尾部分)第一节进出口合同的条款一、品质条款1.商品品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提问:什么是商品品质?在规定商品品质条款是要注意哪些问题?Name of Commodity : Northeast Soybean(品名:东北大豆)Name of Commodity : Plush Toy Bear(品名:绒毛玩具熊) 中国绿茶,特珍眉特级2、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提问:在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哪些?以实物表示商品质量和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质量(一)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提问:什么叫看货成交?看货成交一般用于什么类型的商品?(1)看货成交又称凭现货买卖指买卖双方根据成交货物的实际品质进行交易。
这种方法多半用于拍卖、寄售和展卖业务中,尤其适用于具有独特性质的商品,如珠宝、首饰、字画及特定工艺制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Theory)是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认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贸易顺差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小结:本节讲解与国际贸易有关基本概念,要求同学理解概念。
二.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三.贸易差额与国际收支
(一)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七.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交换效益优于基期;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Foreign Trade byCommodities)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题: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六.对外贸易系数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for Existence Degrees)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for Existence Degrees)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或出口(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进口)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以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量。其等式为: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课题
第五节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
日期
星期
科长签字
教学
目的
知识:能力:素质:
重点
难点
课堂
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方法与
环节
一.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例。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贸易量:18750/14000=1.34 (18750=30000/160)
由此可见,按贸易额(值)计算,2001年世界出口额是1991年世界出口额的2.14倍,增加了114%;按贸易量计算,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2001年世界出口量是199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1.34倍,增加了34%。由于计算贸易量可以得出较为正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情况,所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进口贸易额/进口价格指数+出口贸易额/出口价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0。2001年为160,试比较200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贸易量与1991年世界出口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贸易额30000/14000=2.14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Foreign Trade by Region)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