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2_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溶解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溶解过程中的质量关系理解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溶质(如盐、糖)、溶剂(如水、酒精)、量筒、天平、烧杯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介绍溶解的定义,以及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教师通过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教学目的1.一些液体能平均地、动摇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那么不能。
2.观察和描画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看法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拟的重要性,看法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画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协作交流法等。
课前预备1、每组先生的实验器材:4个80毫升的烧杯,3个50毫升的烧杯、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胶水、洗发液、醋、食用油、实验记载单;2、教员的实验器材:高锰酸钾、装有清水的玻璃杯、搅拌棒、洗濯剂。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课1、观察高锰酸钾溶解实验师:同窗们,大家喜欢看魔术吗?教员明天给大家做个小魔术,大家看这是一杯水,留意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一杯水,在盖子的下面放点高锰酸钾,摇晃使高锰酸钾溶于水,变色。
〕你们知道什么缘由形成的吗?生:能够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的。
〔目的:温习溶解的特征,让先生明白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是平均的、没有沉淀物的、是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别的〕2、引入主题师:是的,像高猛酸甲、食盐等固体物质能在水中溶解,那么假设把液体放入水中,会发作什么现象呢?明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探求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师:这是什么?假设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作什么现象?2.小组讨论,猜想实验现象3.出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一、用勺子从杯中取出一勺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步骤二、细心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步骤三、静静地观察,记载它们是怎样在水中分散的。
步骤四、记载好之后,再用小棒悄然搅拌一下,记载发作的变化步骤五、最后用小棒充沛地搅拌,观察它们能否溶解。
4.先生实验,并填写记载单5.汇报交流组织先生充沛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鼓舞用笼统化的言语停止描画6、得出结论:胶水和洗法水都能溶解在水中〔二〕探求醋、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师:明天,教员还带来了厨房当中罕见的几种液体1、出示醋和食用油师:假设把它们区分倒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状况?2.先生讨论、汇报猜想3、明确实验进程和目的师:把盛有醋和油的两个小烧杯区分倒入另外两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分散?是怎样样分散的?记载完之后,再用小木棒充沛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能否溶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
一.教学课题: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能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四.主要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运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和装水的烧杯,洗洁精一份
小组实验一:洗发水、胶水,装水的烧杯一个,木筷一根。
小组实验二:醋、酒精、食用油各一份,装水的试管三支。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洗发液胶水
醋、酒精溶解
食用油不溶解
附:表格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一)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版
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协作内容: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7—28页。
协作成员:陈丽琼吴忠丽马杰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2、科学探究: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比较他们的不同,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细致、客观地观察习惯、比较溶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液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2、液体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3、搅拌静置之后,液体溶解了吗?教学准备:烧杯、玻棒、滴管、各种液体、PPT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出示ppt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奶茶吗?生:喜欢。
师:你们知道奶茶是怎样制作的吗?生:不知道。
师:你们想学会吗?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制作奶茶有关的知识。
同学们都知道食盐等一部分固体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液体能够溶解在水里吗?生:(能、不能)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板书课题(出示ppt3)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洗发液滴入水中发生的现象1、认识实验器材(玻棒、烧杯、滴管、水槽等)2、出示洗发液。
师:请同学们看这洗发液是固体还是液体?(ppt4)生:液体。
师:如果把它倒入水中会溶解吗?生:( 能溶解、不能溶解)师:通过猜测还不能确定。
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
师:现在老师示范一下,来验证刚才的猜测。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现象并填好记录单。
(教师演示往烧杯中倒入水的方法和振荡方法)记录表一:溶解过程(ppt5)洗发液怎样进入水中?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 在水中怎样扩散?用小棒轻轻地搅拌一下,观察产生了什么变化? 用小棒充分搅拌后,是否分布均匀?是否溶解 ?洗发液进入水中后的状态沉入水底在水中怎样扩散慢慢扩散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分散在水中是否溶解是4、汇报交流,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充分发言。
根据实验中的真实现象描述。
5、结论:洗发液在水中都溶解了,并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溶解现象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理解溶解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溶解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溶解现象的原因,总结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液体之间溶解现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所学知识,巩固溶解现象的理解。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7.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探究更多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质溶剂的性质•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情况•结论:溶解过程中,溶质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时,教科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科书还介绍了溶液的性质,如均一性和稳定性,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物质分类和性质,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搅拌棒等。
3.实验试剂:糖、盐、水等。
4.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所学的物质分类和性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糖、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溶液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一个混合物是溶液?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溶液的形成过程。
拓展(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溶液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饮料、药剂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精选合集]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任登玲一、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
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溶解的过程。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比较。
它们溶解后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难点: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五、教学准备:容器架、盛水试管、滴管、玻璃杯、小匙、筷子、胶水、洗发液、醋、碘酒、酱油、食用油、课件、实验记录单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你们最喜欢喝什么?(饮料)老师现在就来制作一杯饮料。
老师出示果珍,把果珍放入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珍会怎样?提问:果珍在水里怎么了?(溶解了)回亿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2、引出课题。
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3、学生讨论回忆已有经验。
(食盐、糖等)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
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版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溶解的微观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对影响溶解的因素认识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基本概念,影响溶解的因素。
2.难点:溶解的微观过程,影响溶解因素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3.讲授法:教师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影响溶解的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溶质(如盐、糖等),实验容器。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片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溶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同时,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溶解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液的稀释、药品的制作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溶解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分子间运动的规律,以及溶解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溶解现象,但对其本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溶解的现象。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分子间运动的规律,以及溶解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液体之间溶解的现象,分子间运动的规律,溶解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分子间运动的规律,溶解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醋等,以及实验用的容器和仪器。
2.教学课件:液体溶解现象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相关的教学动画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溶解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物质的溶解现象?它们是如何溶解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溶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水溶解盐、酒精溶解醋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解过程中液体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书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溶解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机械》这一单元,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让学生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溶解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搅拌棒、滴管等)。
2.课件、教学素材。
3.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菜汤中等,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现象。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吗?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呈现教科书第75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为: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将糖块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糖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速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糖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速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进行探究。
但是对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
2.难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溶质(如盐、糖等)、实验仪器(烧杯、试管、量筒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液体的特点?”以此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如水溶解盐、酒精溶解糖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如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等。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吗?”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
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溶解概念。
学生分析:学生经历了三年级下半学期《混合》单元和《溶解》单元的前2课活动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对溶解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三年级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对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能简单地制定计划、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已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特别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取证据)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能对一些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和对他人的研究评价的能力;能具有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学生初步形成分析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科学探究:经历牛奶、油等一些液体放入水中的情况,比较它们的不同,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细致、客观地观察习惯、比较溶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在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活动中,重点指导三点:1、液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2、液体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搅拌静置之后,液体溶解了吗?教学准备:每组学生: 5毫升ep管4个,分别装牛奶、油、糖浆、红酒各5毫升;50毫升烧杯5个,内装30毫升水,玻棒一根等。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2.3、液体之间溶解现象》word教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课目标】科学看法:一些液体能平均地、稳固地分别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可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认真、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宽泛性和重要性 .【教课要点】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课难点】观察和感知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教课准备】2 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 1 瓶洗发液, 1 根筷子, 1 个小匙, 1 小瓶醋, 1 小瓶酒精,1 小瓶食用油,3 个装水的试管, 1 个试管架 .【教课过程】1.发言引入我们已经知道,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平均、透明、稳固的溶液 . 那么液体也能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吗?2.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猜想: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取一小匙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玻璃杯中,观察洗发液是如何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如何扩散的?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连续观察: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3.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问:其余液体能溶解在水中吗?展望: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在三个试管中,各盛入约 10-15 毫升的水 . 分别往试管中加入 1-2 毫升的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要点指导学生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要点过程. )交流:我们这样划分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4.拓展活动:加少许的清洗剂在食用油和水的混杂物中加入少许的清洗剂,充分震荡,观察现象. (混杂物变为了乳状的液体,已没法划分油和水. )说明:一些不溶于水的液体,因为加入了某种物质也会发现近似溶解的现象.联系生活谈谈如何清洗的经验.课后连续观察还有哪些液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哪些液体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6)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认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准备:洗发液、试管、烧杯、醋、酒精、食用油、搅拌棒、水槽、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2、我们从哪几方面判断固体物质是否溶解于水?3、液体能溶解于水吗?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前面学习的固体的溶解现象一起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
二、观察描述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出示洗衣发液(1)洗发液这种比较粘稠的液体能否溶解于水呢?猜猜看。
(2)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洗发液溶解于水呢?(实验)2、读溶解过程需要做哪些观察记录3、老师做洗发液是否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生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4、思考:与高锰酸钾的溶解比较,胶水的溶解有什么特点?三、观察描述醋、酒精、食品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提问: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溶解于水,通过实验发现答案,2、生读实验要求。
3、学生分组实验,依次做醋、酒精、食品用油是否溶解于水的实验。
分工明确:操作、观察、记录、汇报。
4、思考:(1)与洗发液的溶解比较,醋与酒店精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汇报)(2)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品用油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于水吗?观察汇报。
5、小结:(1)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溶解于水?(汇报)(2)我们能区分液体之间是溶解还是不溶解吗?(汇报)四、拓展实验结束倒掉烧杯中的水,观察杯子有什么发现,怎样帮老师将杯壁的油清洗掉?(用洗洁精)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办法的?(从妈妈用洗洁精洗带油的盘子)这个方法上我们又知道什么了?(食用油可以用洗洁精清洗)我们发现科学给我们身边。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1).doc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2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 1瓶洗发液,1根筷子,1个小匙,1小瓶醋,1小瓶酒精,1小瓶食用油,3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那么液体也能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吗?2.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猜测: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取一小匙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玻璃杯中,观察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3.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问:其他液体能溶解在水中吗?预测: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在三个试管中,各盛入约10-15毫升的水。
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的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关键过程。
)交流:我们这样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4.拓展活动:加少量的洗涤剂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充分震荡,观察现象。
(混合物变成了乳状的液体,已无法区分油和水。
)说明:一些不溶于水的液体,由于加入了某种物质也会发现类似溶解的现象。
联系生活说说如何洗涤的经验。
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液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哪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设计 教科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洗发液、胶水、食用油、水、醋【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一)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分别慢慢倒入盛水的两个玻璃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现象2.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和胶水在水中的情况3.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4.汇报交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鼓励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得出结论:胶水和发水都能溶解在水中(二)探究醋、食用油在水中能否溶解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厨房当中常见的两种液体1.出示醋和食用油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讨论、汇报猜测3.明确实验过程和目的师:把盛有醋和油的两个小烧杯分别倒入另外两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之后,再用小木棒充分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
4.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醋在水中溶解了,而食用油没有溶解三、板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洗发水放入水中一丝丝的,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胶水放入水中小水滴一样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醋放入水中颜色变了,沉下去了搅拌后溶解食用油放入水中上下浮动,然后浮在水面上搅拌后不溶解四、拓展延伸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搅拌,油都不能溶解在水中,那油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当中吗?2、教师演示实验将少量液体(洗涤剂)倒入放有油和水的烧杯中,并充分搅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我加进去的液体是什么吗?简单解释原因五、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2、实践作业:回家后,体验用洗涤剂清洗油锅。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word教案(2)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课目标】科学看法: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平和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依据溶解的主要特色区分一些常有的溶解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研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念.【教课要点】依据溶解的主要特色划分其余更多的简单溶解与不简单溶解的现象【教课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课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余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课过程】一、引入1.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以后的现象 .2.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3.我们已经知道食盐、沙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 那么其余的液体、气体能不可以溶解在水中呢?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能否在水中溶解?2.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能否在酒精中溶解?3.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能否在水中溶解?4.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能否在油中溶解?5.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6.运用相同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7.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可以简单相互溶解?三、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1.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 这就是溶解在饮猜中的气体 .2.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而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3.如何解说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1.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如何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2.用试管装 1/3 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 . 观察试管壁上能否有吝啬泡出现 .3.如何解说这类现象?四、课后连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相互溶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4)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烧杯2、酒精1、食用油1、醋1、筷子1、装水试管3、试管架1【教学过程】一、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教师引入:什么是溶解?出示溶解的定义。
了解溶质都有哪些?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2.教师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
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4.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搅拌后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注重描述)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
二、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组织讨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时间充足可在课堂上完成此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习固体溶解现象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使学生对溶解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
教科书使用洗发液或胶水,密度和黏稠度差别明显,容易看清溶解的过程。
第一部分,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洗发液或胶水溶解的过程。
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学生会发现洗发液或胶水一开始是沉入水底,并蜷缩在杯底。
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冼发水和胶水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
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学生会发现洗发液或胶水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第二部分,教科书选用家中常见的三种液体作为研究材料,让学生经历预测——验证的研究过程。
先让学生预测这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然后把它们分别和水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再让学生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学生第一次使用试管振荡的方法,教师要做好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一些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别的液体中。
二、教学背景:
提到溶解,学生总是先想到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
而这一课,学生将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
这一课选用了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非常熟悉的液体——胶水、洗发液、醋、酒精和食用油,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并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