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浅析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摘要:目前,民办高等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招生人数扩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
除了一般大学生的承受由社会背景和社会压力所引起的一些共性心理健康问题外;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民办高校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中国民办高等院校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顺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必然产物。
至今,已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
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现有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达446.14万人,可见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研究较为空缺。
但随着民办高校生源的扩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
首先,民办高校的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受社会背景和社会压力所引起的一些共性心理健康问题;其次,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自身特点,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
这不仅将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各类民办高校应该普遍关注的焦点。
因此,民办高校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1.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承受更多压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一般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首先,由于学生自身年龄、知识层次、生活环境、人际交往方式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
即处于人生“三观”主要形成期,将面临自我认知、自我确认、性格完善和交友恋爱及毕业择业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阶段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次,民办高校的学生要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
对于高考成绩处于中等及偏下的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面对大学时期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和压力,表现出更大的不适应性;此外,要承受一定的社会偏见问题。
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及对策
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及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学生在民办高校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其中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民办高校的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本文将对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1. 社会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可能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经济来源不稳定或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对诸如学习压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2. 自我认知不足贫困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的局限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焦虑。
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面对来自同学、老师等方面的负面评价,导致自尊心受损,甚至出现自我价值感不足的心理问题。
3. 缺乏心理疏导在民办高校中,贫困生成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因为经济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
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心理辅导资源匮乏,他们很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来缓解压力,提升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困难和生活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为贫困生提供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可以通过培训学校老师或聘请专业心理辅导师来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给予学生一个愿意倾诉的平台,帮助他们调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在中国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仍然不容忽视。
不同于传统高校的学生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特殊困难,这些都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策至关重要。
一、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民办高校需要争取政府或者校方资金支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这个中心可以招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免费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们的心理保护意识。
这个中心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班,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调节,更能够向身边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民办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测试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心理韧性。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学校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建立学生心理援助团队在学校中建立学生心理援助团队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干预机制对策。
这个团队可以由学校老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组成,他们可以通过巡回走访、心理骨干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
学生心理援助团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比如集体心理疏导、情感成长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倾诉,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释放和缓解。
这样的团队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合作,提供更专业、系统的帮助。
四、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关怀除了以上几种干预机制对策,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关怀。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日常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当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现状、解决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通过调查发现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教育的对策建议,同时附上了实践案例。
结论部分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民办高校提供实用指导,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存在问题、因素探讨、对策建议、实践案例、启示、未来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影响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引出了研究的相关性和必要性,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并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为提升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旨在推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展开研究,通过对心理发展现状分析和障碍原因探究,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给出了实施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
本研究旨在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发展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升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成果、对策实施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经费限制等因素,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紧迫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探究心理发展障碍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找出心理发展障碍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竞争日益激烈,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健康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高校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为高校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民办高校来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民办高校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心理危机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预机制和对策,以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一、干预机制1.建立心理辅导机构。
民办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该机构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机构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2.设立心理问题热线。
民办高校可以设立心理问题热线,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即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咨询心理问题,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3.加强学生心理课程教育。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增加相关的心理课程,如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心理活动和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对策1.建立相关政策和规定。
民办高校应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心理健康管理政策和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紧急处置措施。
这些政策和规定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评估等方面,以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问题。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监控和评估。
民办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评估中应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学生心理健康的成果展示和反馈等方面。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民办高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成长档案和学生心理评估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生长经历、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还应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干预情况。
学生心理评估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焦虑、抑郁等,以及干预措施和效果。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此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状况。
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和对策,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心理咨询服务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测试、咨询访谈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身心理困扰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师岗位培训,提高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专业干预能力。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培训班和心理拓展活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减少心理压力,改善学业和生活状况。
建立学风建设与激励机制是有效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课程专业研讨会、学科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对学业优秀、团队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
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合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共同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和对策包括: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建立学风建设与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感,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22期 159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牛信君 / 安徽新华学院思政部【摘 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外部社会环境、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数量及学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
民办高校各方面的独特性,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有着当代大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
比如,既会遇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问题,还需要承受着因考分偏低带来的学业压力、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偏见带来的认同压力,民办高校学生面对的困难和压力远远超出公办院校的学生。
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更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研究深度、广度及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因素1. 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可度低。
为适应教育大众化潮流的需要, 1999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民办高校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办学力量、学生生源,还是在教育成本、办学品牌及文凭的含金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这种客观存在的差距甚至导致社会对处于摸索阶段的民办高校存在着偏见,如“民办不如公办”、“民办高校不正规”、“公办高等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被视为“混文凭者”等,这无形给民办高校学生造成比公办院校学生更大的压力。
2. 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如前所述,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客观差距,致使社会对民办高校认识存在偏差,同时也会对民办高校学生产生不认同甚至是歧视,如就业和考研方面。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已是不争事实,公办院校毕业生就业已存在困难,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显然难度更高,而用人单位在考察民办高校毕业生时,除了有一定认识歧视,还会有着比公办院校毕业生更高的学业与技能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伴随着考研政策的改变,公办院校研究生录取时更加倾向于公办院校和本校的本科毕业生,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考研录取时处于劣势,就业和考研方面的不平等遭遇,导致民办高校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文库 第9期70 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杜春茂民办高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存在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同样的心理问题外,还存在着一些民办高校学生所特有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据调查,最近几年,民办高校大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已经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
一、民办高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认为是自己没有考好,亦或是志愿没有填报好,从而导致不理想的高考结果,他们往往认为上民办高校是无奈之举,因而,往往带着沮丧和无奈等消极情绪入学,而入校后又会对所上专业不感兴趣而考虑是否转专业甚至是产生退学的念头。
正因为对学校或所学专业的偏见或种种不认同,使之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导致心理上的抵触和失落感。
2、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与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中学阶段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到了大学阶段,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除了老师上课的讲授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相对于中学阶段注重理论学习而言,大学阶段更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实践能力。
然而,面对这种新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快地适应,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
3、人际交往问题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主要就表现在与同学的交往上。
作为九零后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特点,这往往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造成个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进而产生孤独感,变得更加孤僻、更加自我,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疏导,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能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试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但是该类院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教 育的研究却存在很多缺 陷, 这 与民办高校 的发展趋势极 不相 符 。以下是 我国当代 民办高校 大学生 中存在 的有 关心理健 康方 面存在 的问题 。
1 . 1 人际关系严重失调问题 民办大学生人 际关系失调常常 表现在与宿舍 同学 和老师关
系紧张、 人际交往困难等。东北某 民办 高校在对 自己学校 的学生 进行相关心理测试后发现 , 由于人 际关 系失调而 引起心理 问题 的 人数 占了总人数 的一半 以上 。由此可见 , 人 际关 系已成为影响学 生 心理健康 的最 突出因素 。导致该 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当代大学 生看 待和处理突发事件 的方法较为极端 , 以 自我为 中心 , 严 重缺 乏交 往技能 , 有 的甚至表 现出不 良的人格特点 , 比如性 格暴躁易 怒、 不善于控制情绪 , 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等 。 1 . 2 自我认知能力较差问题 民办学校 内的学生独生子女率较普通大学而言过高 , 而且大 部分人家庭条件都 比较优越 , 家长在 日常生活 中过于溺爱 自己的 孩子 , 导致 这些学生任性 、 封闭的性格 , 并且没有很好的 自我认知 能力 , 遇事后不能冷静处理 。许 多学生不愿与周 围的老师和同学 分享 自己内心 的想法 , 久 而久 之由于压力过大 而导致精神分裂 , 心理健康状况极度下降 。 1 _ 3 入学适应不 良问题 入学 适应不 良也是 民办高校大学生 常见的心理 问题 。民办 学校 的管 理较为严格 , 为新入学 的学生做 出了许 多规章制度 , 对 其要求较高 。然而初入学的大学生刚走进新的环境 , 对 自己的生 活和 学习 目标茫然 , 不能很快适应 学校的新生 活 , 主要 表现在作 业不 能及 时认真完成 、 语言表 达能力不强 、 情绪不稳定 等。我 国 教育部 门对部分 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 调查 之后 发现 , 大学 中具有 心理 问题的人 中一年级 学生 占了 9 . 9 %, 超 过 了规定 制度 内的百 分 比, 同时校心理咨询室 内一二年级寻求帮助的人数较多。 1 . 4 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不到位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 然而 目前 , 我 国的许多 民办 。比如 : 学生负担过重 、 教育方法不 当、 师生感 情对立等 现象使学生产生被排 斥 、 受冷 落的心理 , 严重影 响了其 心理健康 的发展。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中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对策。
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咨询,以便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学校可以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教育的内容,教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处理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也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班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等技能。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机的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干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还应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联动机制,互通信息、共同协作,形成合力。
第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指导,让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
第五,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加强社会支持和资源的整合。
学校应与社区、医疗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将社会资源纳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体系。
社会各界也应关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参与。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逐渐成为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去向之一。
与此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元化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如何在新时代下,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的表现1.社会压力过大新时代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需要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层面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学习环境通常相对较为严格,这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2.就业前景不确定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民办高校毕业生往往因为学校的知名度较低而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前景不确定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困扰。
3.自我认知不清许多大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对自我认知不清导致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上产生迷茫和烦恼,心理状态不易平衡。
4.网络及媒体影响新时代下,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复杂多变,有时候甚至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种种问题成为了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的主要表现,我们急需一份系统的研究,以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对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障碍的对策研究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各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2.搭建心理咨询平台民办高校应该搭建起心理咨询平台,鼓励学生将心理问题及时沟通,提供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3.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指导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机会。
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由于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待遇、教师来源及教师待遇等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多更复杂。
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值得社会、高校、家长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关注。
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对于改进和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正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仅公办院校发生的跳楼事件的学生付出死亡的代价就多达两位数。
由于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又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既会碰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遭遇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承受着比公办学生更沉重的压力(如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偏见带来的认同压力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民办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也频频出现。
由此看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远比公办院校令人担忧。
当前对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每年因各种原因自杀的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重视和发展的过程,不可否认,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和力度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且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到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有的民办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还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但在执行时仅停留在口号上,有名无实,尤其是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上。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这些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策对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民办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向学生提供免费、保密的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中心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民办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比如宣传、讲座、课程等,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训练活动,如冥想、瑜伽等,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三、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辅导员是学生的重要指导者,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并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此外,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规定,引导辅导员遵守职业道德,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
四、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针对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心理问题,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尽快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处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和紧急处置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恰当的决策和处理。
综上所述,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策是保障民办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并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处理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顺利进行。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
郑 涛 杨 柳
( 汉科 技 大 学 中南分 校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中南 民族 大 学预 科 教 育 学 院 ) 武
【 摘 要】民办高校 ( 独 立 学 院) 含 已成 为 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由于其 自身的特 点 , 决定 了民办高校 心理 问题 学 生比重 高于公 办 高
全 国 3 多 个 省 份 。但 就 发展 而 言 , 办 高 等 教 育 还 处 在 初 级 起 步 0 民 备 心 理 , 断 了与 他 人 的交 往 。 隔 二 是 自卑 与 嫉 妒 心 理 , 现 在 人 际 交 往 中获 得 成 功 的 体 验 少 , 表
失 败 的 体 验 多 , 乏 自信 , 认 为 自 己不 行 , 乏 交 往 的 勇 气 或 者 缺 总 缺 表 现 出 另一 个 极 端 , 他 人 的长 处 和 成 绩 心 怀 不 满 乃 至 行 为 上 冷 对
一
陶 行 知 先 生 说 过 :教 育 是 什 么 , 人 变 『 人 变 好 的 是 好 教 ” 教 教 育 , 人 变 坏 的是 坏 教 育 。不 教 人 变 , 人 不 变 的 不 是 教 育 ” 教 教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就 是 帮 助 个 人 克 服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可 能 遇 到 的各 种 障 碍 , 而 使 人 得 到 理 想 发 展 从 ( ) 强 大 学 心 理 健 康教 育 的 重要 性 和 必要 性 。 二 加
紧张 , 害怕 以至 于手 足 无 措 , 无 伦 次 , 重 的甚 至 害 怕 见 人 , 中 语 严 其
有 些 人 主 要 表 现 为 对 异 性 的 恐 惧 , 自己 的真 实 思 想 感 情 、 望 掩 把 欲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周小娟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
北京城市学院 周小娟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普 静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 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教育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教育重新 恢复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目前的民办高校应该包括民办学 院、独立学院和对外合作办学等形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统 计数据显示,2001 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 14.3 万人,但到了 2008 年迅猛增至 393 万人。短短几年间规模扩 大 27.48 倍。而同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量只增长了了 1.4 倍。可以看到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为高等教育普及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学生提 供了学习和就业的途径。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大多数学 生是中学阶段学业失败的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理论在 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民办高校的心理健 康教育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民办高校整体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 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标准》规定 了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配置比例为 1:3000,这在部分 公办本科类院校可以实现,但是民办院校大多数做不到,即便 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是师生比往往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经 费投入不足、场地建设不完善,人员培训机制缺乏等问题,阻 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开展大学生心理 健康工作, 民办高校晚了近 10 年。 专业人员的数量、 技术水平、 学校的支持力度、推进的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不能满 足日益扩大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3. 管理机制不畅,权责不明。 虽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将心理健康工作归为 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政工作有着严格的 区分。在公办院校,经过长期的管理混乱后,目前主要下属于 学生处和团委,同时工作上独立运行。而在民办院校,心理健 康工作在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位置、作用、权利、责任、义务都 不够明确,使得有限资源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 与其他高校、专业机构联系相对较弱,不能充分利用外 部资源发展自己。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更应该大力的 学习、借鉴、应用其他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工作经验、资源,但 是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其他相 关机构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 自身。 5. 工作方法欠灵活,针对本类学生特点的教育、服务方法 创新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和尝试多在知名的公办院校,并 未广大的高校所借鉴。但是我国民办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其生源 与公办高校生源存在较大差异,培养目标也差异显著。因此如 何根据校情、根据学生特点、根据学生需求创新出适合民办高 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式是发展的关键。 6.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对薄弱 (1)多数研究为经验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和提升,因此 可推广性受到质疑。 (2)实证研究在近五年逐渐增多,但是研究方法存在很 多值得商榷之处:大量研究借用新生心理普查的数据;且一般 只讨论笔者所在学校的数据,使得样本缺乏代表性;量表使用 单一,且对常模交代不清。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问题的研 究结论存在显著矛盾。这样的研究结论容易引起非专业的管理 C H I N A 者的错误判断,因此需要持续的深入的专业性强的研究以便澄 清事实,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借鉴。 (3)研究力量薄弱、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方法有限、研 究规模较小,没有全国范围内的相应的调查研究,与公办院校 的研究成果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了解了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相应对策解决 问题,以促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实践工作 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力争能够准确 地掌握本类学生的心理发育发展特点及其心理需求,在这个基 础上,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来促 进学生的发展。 2. 充实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完善心理健康的工 作环境。2007 年《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建设与评 估标准》(以下简称《建设与评估标准》)要求心理健康工作 人员和学生的比为 1:3000。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是 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3. 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建设与评估标准》 要求专职教师培训每年不少于 30 学时, 生均经费不少于 10 元, 要求有独立的场地等,都需要经费的保障。 4. 加强工作的专业化。心理健康工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 也不能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做法来做,它必须要坚持自 己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不论是在工作的设置与人员的培养 上,都要坚持科学的专业的工作态度。 5. 探索适合本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范式。要 充分的借鉴公办院校 20 多年的来的丰硕成果,同时加强对自 己的研究,通过对比更加准确的掌握本类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 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的方式方法。 6. 探索将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民办高校的日常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来促进其 成人成才。台湾开平餐饮学校把叙事疗法的理论和方法与教育 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也可以有 所借鉴。 7.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机 制。学校是教育和服务学生的机构,每个学生都牵系着学校所 有的部门,当一个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涉及到所有部门的配 合,各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相互理解,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 学生和学校利益。在这个方面不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 需要积极付出努力。 8. 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 首先, 要能够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例如,争取领导的支持、其他部门的配合、活动经费、培训经 费和工作场地等。其次,争取外部资源主要指充分利用社会上 的公益力量,尽可能多与他们建立联系,以获得技术的支持。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大学,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随之浮出水面。
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比较高。
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预机制和对策,对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和对策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在部分民办高校中,学生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对策。
对于情绪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设置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自身情绪管理的认知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兴趣社团和活动,提供一个交流、释放情绪的平台。
针对人际关系问题,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团队建设活动和人际沟通培训。
通过开展合作式学习、小组讨论、互助互爱等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解决人际问题。
对于学业压力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轻学生的压力。
学校可以提供选修课程或开设一些兴趣课程,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学业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课程辅导等服务。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心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和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
针对职业发展问题,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提供相应的职业咨询服务。
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职业规划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撰写个人简历和面试技巧等。
除了上述干预机制和对策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活动、心理健康知识测试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办高等院校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民办高校在教育体制以及制度规则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缺少心理健康机制保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容易受到一些负面风气的影响,严重的也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措施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有多种,而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应当做到对症下药。
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变化的鲜明性,例如既有新世纪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共同特征,又具备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特征的个性。
1.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一)在学业上自暴自弃民办高校的学生从生源角度来讲,普遍存在着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
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带有如下心理问题。
例如对待学习缺少自信,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赋,因此就会自暴自弃。
再如,对学习缺少兴趣,一些学生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更高的收入,因此只要毕业就可以。
还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目的不明确。
认为只要完成教师的任务,拿到学分,顺利参加工作就可以。
另外,多数学生在学习上还表现为不能坚持,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收获。
但很多学生由于对学习认识不正确,也没有坚持下来。
(二)在人际交往上有冷漠心理通过相关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宿舍之间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小团体彼此之间社交能力欠缺沟通能力较低甚至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再加上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更加严重一些学生觉得自己不合群甚至会将自己封闭长期下去就会产生抑郁症有的学生处于叛逆期看不惯别人的所作所为自己就会采用冷暴力对待别人(三)来自家庭的原因在一些民办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往往有着攀比心理,民办高校学费花销较高,对一般家庭来讲有一定的经济负担,若家长对学生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学生在经济上就会有自卑心理,例如失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民办高校作为日益成长的一支教育队伍,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被重视的发展过程,对于民办高校起步更晚,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具体如下:
1.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却晚了近10年,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且不平衡,在已经开展心理教育的民办高校许多是凭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努力在推动,得到支持不大,使得心理健康工作难以提高质量。
2.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缺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调查,绝大数民办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应的保障条件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效果不佳。
①重视程度不够,即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发展,这项工作对高等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民办高校仍有一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在经费支持上,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民办高校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健康经费支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底层,认为只要做到学生不出大事就好,比如:跳楼等自杀事件。
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规范管理,人员流失严重。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审等保障机制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是个重要的方面。
但在有心理咨询室的民办高校中,机构设置比较紊乱,归属不清楚,在调查的20所民办高校中,12所有心理咨询室,7所归在学务处或者在团委,3所在共科部,其他2所挂在其他部门,基本上都是行政人员编制,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专职人员很难在现有岗位上寻求发展,兼职人员待遇往往得不到落实,大部分人员工作量大但报酬低。
③心理咨询教师缺乏。
国外高校一般每2000名学生就拥有1名心理教育专
职工作人员,美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我国高校通常的比例是:1:10000,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连1:10000都达不到,在调查的20所民办高校中,50%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此外兼职的人员均由辅导员来担任,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用德育的工作方法代替心理咨询治疗方法,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德育教育。
同时,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心理疾病相关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在欧美国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都是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在我国,从业人员按照要求也必须是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
而多数民办高校心理教育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即使培训,目前的培训工作也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要求。
因此教育的专业化是影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心理素质教学的开展。
心理学课程是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学课程能普及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自觉意识,正确认识现实中的挫折,及时调整心态,而在我国许多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有个别民办高校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的也只是课堂灌输,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的还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尚未得到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4.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而在民办高校各个部门人员都比较精简,互相配合不到位,缺乏全员育人意识;而且咨询中心和各个院系之间配合也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也就是没有很好的衔接,无法及时纠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欠灵活。
面向学生的发展性辅导还未开展,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职业辅导主要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等活动开展的很少,职业心理辅导不普及。
综合来看,目前民办高校面向全校学生的发展性辅导还处在发展初期,而且由于人手和专业的限制,使现有的辅导工作仅仅处在表面上,不深入。
心理健康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机制的对策
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在进行,并且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以下是针对民办高校的对策研究:
对于任何性质的学校来说,政策资源将是最大的资源,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
民办高校将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政府出台了系列法规支持民办高校,有1982年的修订的宪法中规定允许社会力量办学;有1987年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有1993年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4年《民办那教育促进法实施条列》,在这些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民办高等教育也一步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规化。
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审无保障的局面。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审保障机制提出了要求,涉及到人、才、物等方面,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而心理健康教师的流失主要也是待遇和职称方面无法得到保障。
对民办高校来说,现在还没有针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条款,更无法确保教师的质量和心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政策完善各种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心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的有序发展。
2.改善教师待遇不公局面。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权利,不过,由于对民办高校教师在任职、辞职、免职、处罚条件等方面没有细化,使得民办教师在医保、住房、职称评审等方面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3.加强监督环节的政策落实。
民办高校培养的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定期派专员深入各个民办高校了解情况,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将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下阶段各个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参考依据,建立评估体系。
4.建立心理健康督导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
督导制是由专业人事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到各个民办高校现场督导、组织专业研讨制度,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的时候,可以与督导组联系,得到指导。
资格认证可以由教育部门规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大纲,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的人员才能取得资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努力,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民办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劲彪.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7).
[2]廖迎春,周爱云,曾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原因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3]黄培明.浅谈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J].福州大学至诚学院,2005(1).
[4]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
[5]张胜利,曾文.浅析教育与公平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6]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7]贾献忠,赵丹凤.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J].中北大学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