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规划措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设计
够多 的教 师 , 是能 同时上 《 但 大学 生思想 道德 修养》
与《 法律 基础 教程 》 的不 多 , 课 要把这 两 门课 综合起 来 困难就 更大 。 要上 好思想 道德修 养 除了有 深厚 的 理论 功底 之外 ,必须充 分 了解学 生 的思 想状况 , 做
师更好 地理解 教材 , 育部 分教 育部 培训 和省 级教 教 育部 门培训 两级 培训 的方式 对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教 师进行 了专 门的培训 。 是 , 但 作为一 门课程 的讲述 ,
者 , 以一 定要 选择 有 工作 责 任感 和使 命 感 , 马 所 对
列主义是 真学 、 真懂 、 真信 的教师 。 选择 的教师结 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学生 思想 道 德修 养 》 《 大 和 法律 基础 教 程》 门 两
课 合二 为 一 , 是不 是 将两 门课 简单 的相 加 , 但 而是
一
主要 要包 括 以前 主讲 《 大学 生 思想 道德 修 养 》 程 课
动 中收集 的学生 的反馈 资料 , 教学难 点 、 社会 热点 、
理论难 点 、 思想 疑点 等问题 , 在教 研记 录上记 下来 ,
生硬灌 输 , 单纯 传授 , 理论脱 离实 际 的问题 , 使得思 想道 德 修 养 与法 律基 础课 程 在 学生 中的受 欢 迎程
把教师们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进行综合 , 在今后的教
养与法律 基础 教程主讲 教师 的知识结 构 的互 补 。 无 论是 思想 道德 教 育还 是法 律 基 础教 育 都 是理 论 性
和实践 性很强 的课程 。 在教 学过程 中教 师会 遇到很
多 自己不 能马上 解决 的专业 性 问题 , 这样 的安排 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0117001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类型: 公共课适用专业:普通高职各专业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社会实践学时:16学分:3先修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必修课程。
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增强大学生进行修养的自觉性为着力点,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自我发展及幸福人生奠定深厚的基石。
二、课程定位在遵循中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关精神的前提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以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社会人的培养以及高职各专业学生所应共同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为目标,确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以“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人生指导相结合、基本理论传授与实践体验参与相结合”为基本理念,指导课程改革和建设,促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的学科型向职业型转变,逐步实现理论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一体化。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堂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形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立体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体现“三贴近”原则,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们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多种方法形式,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借鉴使用西方德育的渗透和价值澄清理论,遵循认识规律,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论述题)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建议
(论述题)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建议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的建议参考: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
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
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
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
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方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方案(试行)一、实践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
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
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和法律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三、实践教学原则1.衔接性原则。
关于提升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方案报告
关于提升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方案报告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与法治意识以及思想政治素养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目标1. 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2.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案1. 优化课程设置- 审查现有课程,确保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教材,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2. 教师培训- 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强调教师在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
-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工具,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途径。
4. 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思辨能力。
5. 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素养。
- 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有关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信息和建议。
评估与调整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定期对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提升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方案中的措施,并持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与各位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学校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进一步提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及其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约束意识,提高其对法律的遵守能力。
二、实践内容1.法律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应用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可以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通过分析案件的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并讨论案件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外参观: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了解法律实践和维权机构的运作模式,增强学生对法律实施的认识,并与相关从业人员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4.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法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类法律相关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程序和要求,培养他们的辩证与思维能力。
5.法制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通过宣传活动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三、实践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校外参观等方式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3.现场参观与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实地参观和体验活动,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践评价1.案例分析报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独立性。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法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法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 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现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提升的方面。
2. 学习资料收集: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可以包括图书、网络资源、法律法规等,确保所学内容权威可靠。
3.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我反思的结果和学习资料的收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目标。
4. 深入学习:按照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建议结合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实践运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例如阅读相关案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6. 反复强化:持续学习、反复强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7. 定期总结:定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8. 探索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从其他人的经验中获取启发和借鉴。
总之,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需要坚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水平。
[精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精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开设道德修养课程、举办道德讲座、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责任感、自律性等。
3.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法律教育1.普及法律知识。
高校应该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
2.培养法律意识。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律的权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法律素养。
高校应该通过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审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掌握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开展文化活动。
高校应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应该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四、加强社会实践教育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思想道德课学习计划
大学思想道德课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将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打下基础。
因此,我的思想道德课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渐成为善于思辨的人才。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白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领导和协调能力。
二、学习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社会责任等方面。
在大学思想道德课学习中,我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学习:1. 思想品德修养。
包括思想品德的内涵、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思想品德需要的条件和途径等内容。
2. 道德修养。
包括道德的内涵和要求、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3. 法律基础。
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等内容。
4. 社会责任。
包括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上述内容,我将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学习方法1. 认真听课。
上课期间,我将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尽量做好听课笔记,及时向教师请教不清楚的问题。
2. 积极参与讨论。
在课堂上,我将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同学一起进行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原则与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与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
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端正态度,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与原则,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因为,这门课程传授的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其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以这些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离开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很容易进入误区,产生困惑,甚至走上错误的途径。
实践证明,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思想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才能更好的提升。
第二,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理。
这门课程始终把引导大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知识体系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自发的,而是一个科学体系。
只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理。
列宁曾指出:既然工人运动自身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就“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只有通过灌输,工人阶级才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担负起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任务。
如果不进行灌输,单靠工人运动自身不但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反而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
所以,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过程,也就是排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影响的过程。
虽然列宁阐发的灌输原理产生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时期并针对工人而言,但是这一原理并没有过时,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方面素质、三部分内容、五项教育”。
1.“一条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本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并在结束语中再次强调: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两方面素质”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3.“三部分内容”是指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法制教育内容其中第一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其后两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及第五、第六章部分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容;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法制教育内容。
4.“五项教育”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左右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在人生观中被体现,道德观对价值观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法制观是基于道德观的客观存在和辅助。
本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项教育为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规划措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11001)》课程建设规划措施制订时间:2015年3月一、经费投入计划每年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费约5000元。
每年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尝试费约3000元。
每年课程调研考察费约5000元。
每年课程教学文件、辅助资料、调查问卷等的打印及复印,课件制作与保存等费约用2000元。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一)创新教育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课改方案”实施后率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课程。
肩负着对大学新生率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的重任。
课程组通过一切可利用途径了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理论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这门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内在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
坚持以理服人。
既克服单纯灌输理论的做法,又克服忽视理论、只追求热闹的做法。
教学中要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他们信服。
做到以情动人。
课程组教师通过讲授人生的道理启迪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用心、用情,去关爱、体贴和帮助大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创新教学内容“05课改方案”实施后的课程内容既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的有机融合,又吸纳了几年来理论界取得的一些创新成果。
因此,课程组教师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吸收理论界的新成果,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努力作出适应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需要的新课程。
教师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既有理论深度,又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能信服、接受,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从而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基本情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
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课程对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上,要密切结合电大成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力求通过教学创新,解答成专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高法律意识,教育电大成专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引导电大成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具体课程设计上要突出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阐释;同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道德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针对目前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心理、恋爱诸问题,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三、课程目标:1、政治性目标。
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
2、思想性目标。
课程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讲解,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一、教学设计本课程分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两个模块的内容。
学习任务安排:模块一:“思想道德修养”任务一:学习文档“重难点剖析1”任务二:观看视频:任务三: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一次作业”模块二:“法律基础”任务一:学习文档“重难点剖析2”任务二:观看视频:任务三: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次作业”二、考核方案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网上作业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及格为60分。
网上作业占总成绩的30%;网上学习行为记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终结性考试采用网考。
由试卷库按照设定条件随机生成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命题原则(1)命题范围:在本课程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及试题库范围内命题。
(2)试题的组成与覆盖面:命题应基本覆盖教材内容,同时要突出重点。
试题的题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其难易度分为容易、较容易和较难三个层次,它们的组成比例约为30:50:20。
(3)试题中各种能力层次的试题题量比例为:理解<10%,简单应用 20~30%,综合应用 60~70%。
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考核层次中要求综合应用的知识点一般都已包含在要求简单应用的知识点之中。
第二,不要把考题的难易程度与考核说明中所要求的四个层次(了解、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混为一谈,因为各层次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3、试题类型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判断题;三、考核要求第一模块“思想道德修养”考核要求适应从中学向高等教育转变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爱国的思想教育内容。
包括: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适应学习、生活,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在人生发展过程的作用。
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合理化建议
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合理化建议1、基本概念要清楚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界限不明。
这是掌握基本知识、明白基本道理的前提。
如,理想概念的定义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掌握这个概念时,就需要明白:首先,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是高于现实的,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其次,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像和设想,是来源于现实的,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
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理想与空想是有区别的。
2、知识内容要全面准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论是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还是法律基础部分知识掌握,对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掌握都要求全面准确,切忌片面和不完整。
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应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3、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自学应考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一定是在认真学习理论,弄懂理论时主动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
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也一定不能离开理论,只罗列一堆实际问题,就事论事。
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
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倾向都要防止和反对。
扩展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立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规划措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11001)》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一、经费投入计划
每年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费约5000元。
每年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尝试费约3000元。
每年课程调研考察费约5000元。
每年课程教学文件、辅助资料、调查问卷等的打印及复印,课件制作与保存等费约用2000元。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教育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课改方案”实施后率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课程。
肩负着对大学新生率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的重任。
课程组通过一切可利用途径了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理论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这门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内在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
坚持以理服人。
既克服单纯灌输理论的做法,又克服忽视理论、只追求热闹的做法。
教学中要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他们信
生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音像资料,逐步形成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把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对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
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开辟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等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与和组织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德与法的魅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内容涉及面广、时代性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结合密切的特点,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课程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的各类课型进行实验研究,针对不同课型,研究探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其次,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计。
将教材体系较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并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在理论精讲上下功夫;在材料精选上花气力;在学生行为养成上重引导。
努力探索如“案例(或实例)导入+理论分析+问题讨论(或辩论)”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学习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学习模式。
注重案例使用,在集体备课中就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恰当使用案例教学。
第三,课外教育延展。
全体任课教师都将自己的有效联系方式例如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博客地址等等公布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进行有效地指导。
(四)设计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很重要。
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强化学生道德认知、提高践行能力、知行转化的桥梁,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老师深深地体会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等三个环节。
一是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
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校内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
校内课外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行为反思、现身说法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本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
三是社会实践──深化与运用性环节。
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和寒暑假指导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做到知行统一。
(五)建设教材辅助资料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围绕现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配套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围绕教材内容收集典型案例,以音频、视频、文档的形式展示,以增强教材说服力和感染力。
2. 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的阅读书目。
3. 建立辅助习题资料集以及试题库。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具有多学科、高学历背景,有的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的来自哲学专业,有的来自法学专业,有的来自教育学专业,这些不同的背景构成了不同的优势,都能够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服务。
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有意识地保留和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
为了满足重点课程和精品教学建设需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实践科研成果。
鼓励教师进行调研,参加学术会议,
不断扩大教师学术信息量,进一步提高教学人员的学术水平;课程组加强教学研究,丰富教学经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程组全体教师,一方面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训,研究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方案;一方面认真备课,积极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从课程内容体系到教学方式方法;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进一步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经验,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的主讲教师队伍。
三、课程建设规划的条件与教学质量的管理
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制定的重点课程管理制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教研室责任制、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是课程组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提高和改进课程建设的条件和保证,也能促使课程组不断创新,建设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
为加强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课程组将按照课程建设方案努力工作,也愿意接受学校的规定及检查,请学校领导、督导老师、学生对授课质量、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提出意见、建议,课程组一定虚心接受并改进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