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89—103页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语文教学要敬重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语文教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你不妨写一篇语文教案。

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276551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露西懂得找寻生活中欢乐美妙的事物的乐观看法。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改变。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我手上有很多小挚友给爸爸妈妈写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读信)2.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挚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

(板书课题:一封信)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

2.同桌轮读,相互订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索:(1)露西在给谁写信?(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过才能回来,所以露西想给爸爸。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1.视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

(出示生字课件)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伸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

灯:“火”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其次课时一、导入课文假如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答:特别惦念)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有谁来说说: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实录:(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2015年数学新人教版二下第8,9,10单元教案

2015年数学新人教版二下第8,9,10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3课时左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主备人:总第课时
动态栏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5)掂一掂:你们感受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3、练习二十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第4题。
回家调查,填在书上。
四、全课总结。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4、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你的推理和判断?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总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教材第98、103页。

教学目标: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测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能够沿着一条线剪出完全重合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1米=100厘米。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参考教案.doc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参考教案.doc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91-94页有关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 24+9 45+30 28+787-5 36-8 72-50 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3+31 32+39(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

(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作业1.口算50+60=60-50=50-25=63+36=80-76=36+28=64-36=36+18=51+49=45+45=59+19=66-44=34+43=71-32=89-26=49-16=27-17=24+42=96-27=25+50=88-55=43+14=81+18=90-62=20+30=19+19=34-12=课后反思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相当于是复习课,学生们一看就会了,关键是能够熟练地口算出结果,经过今天的练习,大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件出示)16+9+8=32-10-6=25+20-10=48-8+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

(学生口答)3.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反馈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解释概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第100页—第103页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学生在日常生活接触的是用斤和两来描述物体的质量。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揭题师:图上是谁?图图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今天他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请大家看看图图把我们带到了哪里?(翻斗超市),咱们每个同学在超市里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和图图交流一下,你手中的物品有多重?生:我买了一袋饼干,是100克。

生:我买了一袋**,它有45克重。

师:除了用克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其他的单位吗?生:我买的是1千克的面条。

师:小组内互相看看你手中物品的质量标示,看看有没有和老师写的文字不同的?生:有字母(g),字母(kg)师:同学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好棒的,g是克的符号,kg是千克的符号。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了解净含量师:图图买了3件商品,发现商品质量标识的前面有3个字——净含量,这是什么意思?师现场演示。

2.认识各种秤师:图图想知道刚才你们带的物品有多重,你们有哪些办法呢?生:看包装袋上的标示生:用秤称生:用手掂一掂师:小朋友们办法真多,有包装的可以看一看,没有包装(如苹果西瓜)可以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安排:课件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课时安排:总共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第1题图文(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画了2组圆,每组5个,一组一组地圈,是平均分。

(5)你们可以根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吗?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2、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图文。

(1)乘法口诀是计算表内除法的基础,组织学生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复习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27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读文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认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各小题的意思,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想一想这些问题各自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课堂小结通过整理和复习,大家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及解决问题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较熟练地这些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的作息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3页实践活动:我的作息时间。

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校内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让学生看钟面时刻,说出是几时或几时几分。

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钟、1小时各有多长。

3.出示校内作息时间表。

让学生按作息时间表说说内容。

4.说明作息时间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每人按教材前三节内容说说自己每天活动的时间安排,看看谁安排得好一些。

2.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一天活动的一般规律,用第103页的表,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老师注意巡视辅导。

3.学生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里与其他同学交流,比较。

4.选择安排得合理的几张作息时间表,看看安排得怎样,哪些比较好,哪些可以修改、调整。

三、活动总结
肯定作息时间安排得好的、合理的同学。

要求学生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学习、活动、休息都有兴趣。

北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第一课时数与代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7-10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引导学生编故事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些情况,如上下车问题等。

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合理地编故事。

也可以出示“我选36-8+19编了一个故事:有36只小鸡在草地上玩,跑了8只,又来了19只,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小鸡?”让学生模仿编故事。

我们学习了加减运算后,还学习了哪些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1)教材第97页第4题。

你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我们先来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师生对口令,复习乘法口诀。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2)教材第97页第2题,你们理解乘法的含义了吗?知道除法的意义了吗?现在请大家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说说你对乘法含义及除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2题。

师:你能举例说明并解答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并引导学生适时评价,总结归纳。

(3)教材第97页第5题。

师:能举例说一说“3倍”的意思吗。

(4)教材第97页第3题。

师:你能运用你所学的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吗?试试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数与代数。

(教材第97~102页)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2. 结合具体情境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学生可能回答:·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师:对,现在就来检查一下,看你到底有没有学会?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引导学生编故事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些情况,如上下车问题等。

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合理地编故事。

也可以出示“我选36-8+19编了一个故事:有36只小鸡在草地上玩,跑了8只,又来了19只,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小鸡?”让学生模仿编故事。

师:我们学习了加减运算后,还学习了哪些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1)教材第97页第4题。

师:你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我们先来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师生对口令,复习乘法口诀。

师: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生:如果忘了某句乘法口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相关口诀去推算出来。

如忘了“八九七十二”,我们就可以根据“七九六十三”去推算,因为7个9是63,8个9就是比7个9多一个9,所以63+9=72,就是说“八九七十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例1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一样,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拟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理论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合作意识。

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理论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到达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绘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理论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历,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品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学思维。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体育小明星评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体育小明星评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青岛版

2体育小明星评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页,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教学提示本节课主要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提出问题:谁能当选呢?接着借小女孩之口引导着同学们需要把得票情况记录下来。

教材首先提供了两种记录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只是书写形式不同而已,接着教材借老师之口呈现了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过程,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明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比其他的方法更方便。

教学是应该特别注意要充分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在方法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过程与方法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渗透“统计思想”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2、促使他们养成有序观察,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教学难点:体会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统计表,纸片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咱们班体育小明星评选活动开始了。

谁能当选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就来现场来统计一下。

设计意图:直接点题,进行体育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亲自经历了统计过程,才会更真实的统计结果。

(二)探究新知:1、个人选举,组内收集。

2、师:现在各组的选票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评选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生:用画O的方法。

生:用画√的方法生:用画斜线的方法3、介绍用画正字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课前精心设置做好授课准备,让学生能听懂,有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到达教学目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4、感受料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分。

教学重点:知道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觉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

星期天,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2、学生汇报想法。

(师引导)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定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

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二、探究新知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

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1、每个同学独立摸索,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会到什么了没有?2、教师巡查,参与讨论,了解情形。

3、反馈。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

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进程) 方案1要15分钟。

这样肯定太慢了。

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料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料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

2023年《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023年《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023年《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2023年《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43+28=85-58=75-7=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16+35=23+29=93-24=68-17=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2023年《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5-17例1以及练习四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练习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二、情境创设1、出示教材图片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教育3、活动设计活动1——探索算法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自己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8.1过年----表内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3页,表内乘除法。

⏹教学提示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

通过复习,系统、全面的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本课时是对整册书的知识点的一个回顾整理与练习,所以在课程开始时直接表明了本节课的目的。

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首先对数与代数进行复习,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回忆新接触数的类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相应知识,然后学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时要注意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直观的条件下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这样既能避免单纯的讲解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出全面的知识点。

有条理的进行知识整理,是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昨天晚上已经让同学们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了回忆,并且做了简单的整理,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而且会用乘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内容:100页例5,103页课堂活动1(1)练习十三1,4教学目的:1、掌握连加得计算方法。

3、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体连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探索连加算法。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例1图,这是一年纪三班的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的情况。

(1)第一批有23人(2)第二批有18人(3)第三批有16人2、引导学生理解对话框的内容想;第一批有……第二批……第三批,说明这个班只有三批学生入队。

3、师:估算以下,这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探索算法1、要计算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18+162、揭示课题:连加3、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独立思考,尝试练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甲:20+10+10=40 3+6+8=17 40+17=57乙:23+18=41 41+16=57丙:18+16=34 34+23=57……4、还可以用什麽方法算?看书101页问:先算什麽?写什麽?然后呢? 2 3+ 1 8————4 1+ 1 6——————5 75、列竖式注意什麽?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练习1、 103页1(1)看小棒写算式2、 105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3、游戏,106页4题,比比谁的红花多?4、 106页3(1)(2)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麽?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01页例2,103页1(2),练习十三2,5 教学目的:1、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2、竖式计算书写格式。

3、培养独立练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目的1,2教学过程:一、复习笔算 15+38+27全班练习,抽生板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结合这一问题,向学生介绍科普知识。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要求记录员做好简单的记录,以便较系统、全面地汇报。
活动二
师:(出示放大的钟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对时和分你还了解哪些知识?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面进行观察,并将自己发现的在小组内交流。
指导小组交流。
活动三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师:同学们发现得真好,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时间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2,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3,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考查,又要结合具体活动考察学生在探求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等。
课时数
4课时
学科数学二年级2010------------2011学年_____学期
主备人执教人
信息窗一元旦联欢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
学生弄清题意后,在作业纸上进行连线
学生弄清题意后,先在
小组内将自己编的数学故事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认读钟面上的熟客。多有困难的同学要注意个别辅导。
重点指导学生弄清楚用简便方法记12点零5分(12:05)的时候,为什么中间要写“0”。
指导学生讲数学故事不仅要有数学特色,还要充分进行想象,使讲出的数学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熟练认表,准确读出时间。掌握时间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时间的简单计算,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具准备
小表面模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关注点
活动一,
教师:我们对时间的知识已学完了,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回顾一下。请大家对着表面,四人一组,交流一下你对表的认识。
每小组对着表面,从指针,到表面划分,到时间进率逐个发言。
整理、分析的统计过程体验。
3、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课件演示)。
师:分针走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是怎么走的,走了多少时间呢?请大家观察。(播放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生一起观看课件。介绍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要介绍时针、分针的作用。
成绩较差的组,教师应与他们共同学习
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从表面划分、时间进率、表针、如何读数等几个方面谈起。
尽量让差生回答,优生补充。
活动三:以日记形式说说你一天对时间是如何划分的,并且你认为哪方面还可以节省时间
5个学生发言
关注差生时间安排,并加以指导
活动三:出示学校的时间表回答问题:每节课多长时间?眼保健操需多长时间?下午2:10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3、时间的价值:
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时间的主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它巨大的价值,所以你打算怎样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
3、1分钟即兴表演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教学难点
知道1分=60秒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钟表,收集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春节晚会节目”
师:新年来到了,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等待,一起倒计时数好吗?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
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强调了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主动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通过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进行“分段整理”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指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信息窗2——新年钟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体会秒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60秒
2、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
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
让学生推算:第7个节目的开始的时间是()时,()分,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间是()时,()分。相差多长?____
“新闻联播”是30分钟,那么连续播几次就是1小时?“大风车”是40分钟,我们一节课也是40分钟。如果我们先上课,再看“大风车”需多长时间呢?
让学生从活动的内容、完成的情况及感受等方面进行汇报。
学科数学二年级2010------------2011学年_____学期
主备人执教人
课题
庆元旦单元教学计划
个性化修改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门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个学生发言
告知学生准备测试
我锻炼我健康——分段统计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经历体验时、分、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生2: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秒”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学生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引导学生说钟面的结构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钟面上还多了一颗闹钟针。
学生上台指给大家看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学生看课件上时针与分针转动的情况,探索1时、1分的关系。
当第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后,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使发现的内容更全面。
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关系。
活动四
师:现在谁知道节目开始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出示信息窗下半部分内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师:这几个时刻是几时几分,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时、分、秒的实际长短,体验1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等。
教与学建议
1,对时间的认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长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以便确定教学起点。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如脉搏、写算式、听滴答声等。
3,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4,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1,素材现实、有趣。
元旦联欢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活动。本单元以“庆元旦”这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素材,通过两幅情景图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
生:特别短。
生1:秒针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针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钟
生3:旁边的时间由00︰58、00︰59、变成01︰00,也就是1分了,所以1分=60秒
生:我觉得1分钟过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生1:我做完作业准备用1分钟收拾书包
生2: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道数学题
生3: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件好事:帮老师擦黑板
上午
7:40
到校
7:50—8:10
早操
8:20---9:00
第一节课
9:10---9:50
第二节课
10:00-10:50
眼保健操
10:05-10:45
第三节课
10:55—11:35
第四节课
下午
1:40-2:20
第一节课
2:30—2:35
眼保健操
2:35—3:15
第二节课
3:20
放学
关注差生的计算
谈收获
教学注意事项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活动情景,为统计做好准备。
2,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不要直接呈现分段统计表,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