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自整理上课用)

合集下载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上课用)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上课用)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树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那音叉是不是声源呢? 实验探究: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
止,声音消失
说明一: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
声 的


学习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人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敲击音叉,把叉股插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探究:
实验二:用手按住你自己的声带,反复发 出“啊”的声音,体会声带发声时的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
说明二: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 把
声音显示出来
示 波 器
用示波器显示波形
音叉振动时,示波器显示出的声波波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40m/s (3)1标准大气压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 这是因为 铁轨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 现的现象是( C)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介质的传递使我们的耳朵产生听觉感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我们小升初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下面我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做一个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将会产生连续的压缩和稀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声波。

当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会感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振动的物体:任何有弹性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振动,例如琴弦、鼓膜等。

2. 声源的能量:振动物体需要具备能量才能产生声波,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周围的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的传递才能到达我们的耳朵,一般情况下介质是空气,也可以是其他固体或液体。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的传播需要遵循一些物理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声源振动:声音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的,振动使得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声波。

2. 声波传递: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递,当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传递到介质中的分子和原子时,会使其发生振动,进而将声波传递给周围的分子和原子。

3. 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4.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强度越大,响度越高。

3. 语速:指语音的快慢程度,语速与发音的节奏有关。

4. 声色:指声音的音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色由泛音的组合决定。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通讯:电话、对讲机等都是通过声音的传播进行通讯的。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自整理)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自整理)

频率(音调)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何不同?
频率(音调)高的波 形比较密一些,频 率低的波形比较疏 一些。
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
必须掌握!
音调是指声音高 低,频率决定音调 的的高低.
请大家看课本P21“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简答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 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 声音,这是为什么? 因为超生波的频率大于人耳的听频 范围。
选择题: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 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C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选择题:
2、节日庆典用的鼓,是将鼓皮紧绷在一个 圆形木箱上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鼓皮绷的越紧,响度就越大; B、鼓皮绷的越紧,音调就越高; C、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就越大; D、以上说法都对。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复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发声体 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靠什么传播? 答: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
声音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生活 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 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 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 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 曲调,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声音的特性.
小结: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指声音的高低 2、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二、响度 1、指声音的强弱 2、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三、音色 1、指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色 2、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写好教案是上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及保证。

那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一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板书设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_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_1.5/2≈255米。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三、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3、熟记:声音在(15o 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4、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 s=vt四、回声:1、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 s=1vt2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 (2)单位符号:Hz.3、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4、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次声波:频率<20Hz (2)超声波:频率>20000Hz5、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不同.6、声音的波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7、弦越紧(或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二、响度:声音的强弱.1、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2、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三、音色:声音的音质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2、利用音色分辨发声体.四、乐音和乐器1、乐音:听起来悠扬、悦耳的声音.2、乐器:振动时能发出乐音的器具.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声音的分类:1、乐音:听起来悠扬、悦耳的声音.2、噪声: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二、乐音和噪声比较(1)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三、认识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乐音也可能会成为噪声.3、噪声的来源:.....四、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1、用声强(级)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五、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六、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第五节声的利用1、声波是一种波动2、声的利用(1)声能够传递信息.(声纳:声音导航和测距)(2)声能够传递能量3、比较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自然光源.(宇宙中的所有恒星)2、人造光源.3、部分动物.4、部分海洋生物.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可在真空、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3、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1)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直线:表示光的径迹.(3)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 (4)光线要画成实线.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激光直进; (2)小孔成像; (3)射击瞄准;(4)木工师傅检查棱是否平整; (5)检查队列是否整齐;(6)影: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影.(解释日食、月食)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C=×108m/s在空气中的光速比真空略小.计算时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 C=3×108m/s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3、光在其中传播时,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真空—空气—液体—固体(声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固体—液体—空气—真空)四、光年:以光速运动1年所走的距离.1、光年是距离单位.2、1光年=…….m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这种介质中的现象.1、会画平面镜.2、认识(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平面的交点.(3)法线:通过入射点并与平面垂直的虚直线. (4)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5)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二、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理解:定律包含三部分内容,且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漫反射:光沿某一方向射到粗糙平面时,光沿不同的方向反射,这种现象叫漫反射.四、镜面反射:光沿某一方向射到光滑平面时,光沿同一方向反射,这种现象叫镜面反射.1、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2、光滑表面的反射不一定是镜面反射.如凹凸面镜.五、应用与危害.六、应用实例1、公路转弯处安装反光镜.2、可将光引入室内照明.3、人照镜子.4、公路上安装黄色反光物体,使晚上行车时可看到.5、车两侧安装后视镜.六、危害实例1、高楼外墙安装玻璃膜墙,成为光污染.2、车内开灯会影响司机驾驶;3、教室内的照明灯安装不规范会影响视力.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等大、正立的虚像;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像与物分居平面镜两侧;5、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6、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方向2、利用平面镜成像三、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像.注意:画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四、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五、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步骤)1、确定像的位置(物与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物和像分居平面镜两侧;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作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由像点出发画出反射光线,像到镜一段用虚线,镜面前一段用实线,箭头画在实线一段);3、作入射光线(连接物点到入射点之间的连线,并加上箭头);4、画法线.六、凸面镜和凹面镜1、反射面是凸面的反射镜.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发散.(或说: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3、凸面镜可用于:车的观后镜、拐弯的反光镜.4、反射面是凹面的反射镜.5、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会聚.(或说: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6、凹面镜可用于: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第四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1、认识折射光线;2、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光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光的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5、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即入射角为00时,折射角也为00).三、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1、解释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解释:在某一深度处看作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水面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点光源的上方,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好象点光源在该交点上,这是点光源的像.2、叉鱼问题.3、钢笔“错位”.4、筷子“折断”.(演示)5、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物体被“抬高”.6、“海市蜃楼”.7、沙漠蜃景.第五节光的色散一、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1、太阳光、日光灯光、卤钨灯光是白光.2、白光包含7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3、色散的原因: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情况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4、激光是单色光----红光.5、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靛)红+绿+蓝=白即:色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色为白色2、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三、物体的颜色1、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通)过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四、颜料的混合1、颜料三原色:红、黄、蓝(品红、黄、青)品红+青=蓝品红+黄=红黄+青=绿红+黄+蓝=黑即: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色为黑色2、绘画时用三原色就可调出大部分色彩.第六节看不见的光一、光谱:红、橙、绿、黄、蓝、靛、紫几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认识]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色光是可见光.二、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以外部分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2、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三、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部分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四、少用冰箱、空调的意义:冰箱、空调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阳光中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存,因此要少用冰箱、空调.五、光的散射:光在传播时,由于空气的作用,会把光传向四面八方,这就是光的散射.1、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2、红、橙、黄、绿光不易散射,可传播得较远.蓝、紫光易散射,传播得不远.3、雾灯使用黄光,是因为黄光不易散射,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而绿光表示可以安全通行.4、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蓝光散射得较多.5、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是由于阳光要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蓝、紫光被散射掉了,只有红、橙光透过大气层.6、宇航员看到太空颜色是黑色的,是因为飞船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但可看到太阳和星星.第三章第一节透镜一、透镜: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玻璃元件叫透镜.1、透镜的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由冰、塑料等透明材料磨成的,与透镜形状相似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透镜.3、透镜的主轴与光心(1)主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2)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3)注: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心,并且与透镜相互垂直,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近似地在透镜的中心.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平行光:相互平行的光,叫做平行光.2、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4、凸透镜和凹透镜均有两个焦点5、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注意:点要最小、最亮).6、不能用太阳光测凹透镜的焦距.四、几条特殊光线1、与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的光线折射后与主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使胶片感光.(1)为了拍出清晰的照片,要求调节胶片与镜头的距离,这叫调焦.(2)问:若要像大一些,应该怎样做调节物与镜头的距离(物距)近一些,同时暗箱应拉长(像距)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3)问:若要像小一些,应该怎样做调节物与镜头的距离(物距)远一些,同时暗箱应缩短(像距)减小胶片与镜头的距离.2、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上的字和像经过镜头后会聚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实像投在屏幕上.(2) 若要像大一些,投影仪应距离屏幕远一些,同时使投影片离镜头近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3、放大镜: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若要像大一些物体只要在小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以内,都能在物体的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像变大,在μ < f的前提下增大u, v就增大,像就会变大.第三节透镜成像规律1、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大像距小.2、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3、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小像距大.4、u=f时,不成像,折射光为平行光.5、u<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6、成实像时,像可以是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物与像在透镜的异侧,物距减少像距增大.7、成虚像时,只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与像在透镜的同侧,物距减少像距减少.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1、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凹面镜).(1)物镜及其作用: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其作用是:使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2)目镜及其作用: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其作用是:使物镜放大的像再放大一次(虚像).(3)载物台的作用:承载被观察物体.(4)反光镜的作用:将光反射到物体上,便于观察.2、显微镜的原理: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镜放大的像再放大一次,从而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二、望远镜1、结构:目镜、物镜.(1)物镜及其作用: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其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2)目镜及其作用: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其作用是:使物镜成的像放大. 2、望远镜的原理: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使物镜成的像放大,从而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三、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视角与物体的大小及眼睛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四、显微镜与望远镜比较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一、温度:物体冷热程度.二、温度计1、温度计的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和刻度.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三、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四、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要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五、体温计的工作原理: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35—420C2、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六、寒暑表的测量范围:10—500C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二、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三、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四、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五、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1、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六、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七、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八、非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出热量,温度持续下降.九、晶体和非晶体比较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1、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①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②沸点与液体的种类及环境气压有关.③沸腾的特点: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只在沸点下进行;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汽化进行得剧烈.④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①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③蒸发的特点: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汽化进行得缓慢.2、蒸发与沸腾比较: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气体.2、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三、汽化与液化比较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物态变化二、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1、升华过程吸热.2、升华的条件:在任何温度下,任何固体表面都会发生升华.三、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1、凝华过程放热.2、凝华的条件: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浓度以及温度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四、牢记几种情况的物态变化1、“汗”、“白烟”、“白雾”都属液化.2、属液化的还有:露、雾、云、雨.3、属凝华的有:霜、雪、雾松、玻璃窗的冰花、冰雹4、属凝固的有:冰五、七个三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4.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5.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6.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化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7.三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②晶体凝固时的充分必要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③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第五章第一节电荷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4、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5、验电器(1)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和外壳.(2)用验电器可以显示物体是否带电.(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1)电荷量用Q表示;(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1、原子的组成(1)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2)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绕核运动)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e = ×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1、导体(1)定义: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电子2、绝缘体(1)定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不善于导电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2、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3、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二、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1、电源:电池、发电机等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有两极:正极、负极.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3、开关: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作用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以便开关闭合时形成电流的通路.5、认识:短路、断路(开路)、通路.(1)短路:把电源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起来.(这样会烧坏电源,所以不允许短路.)(2)开路:断开的或说不通的电路叫开路.(也叫断路)(3)通路:接通的电路.6、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的.(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流向正极的.)三、电路图:1、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见课本P104 )2、按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时的方法: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的路径,依照电路图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3、连接实物图时注意:(1)连接前先将开关打开,连接好电路图后再进行试合上. (2)切记不能让电源短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一、串联: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2、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灯泡,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二、并联: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1、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2、干路、支路、节点:电流到达某处后,电流的路径分成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分开前的电路叫干路,分开后的电路叫支路,电流路径分开处叫节点.3、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可以先由电源正极出发连起,连接好一个支路,然后再连接另外一个支路.4、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比较第四节电流的强弱一、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1、电流用I表示.2、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1)电流的其他单位:亳安(mA)、微安(μA)(2)单位换算: 1A=1000mA 1mA=10-3A 1mA=1000μA1μA=10-3mA 1A=106μA 1μA=10-6A二、电流表1、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2、观察电流表,完成填空: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有两个量程;量程为0--3A时,一大格表示1A,一小格表示;量程为时,一大格表示,一小格表示;将电流表接入电路应当串联.3、电流表的特点:(共4点)(见课本P111)4、注意: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5、电流表的读数步骤:(共3点)(见课本P112)第六章第一节电压一、电压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或说: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或说: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电压的高低与单位:通常用字母U表示电压,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单位符号是(V).1kV=(1000)V 1V=(1000)mV 1kV=(106)mV 1V=(10-3 )kV 1mV=(10-3)V 1mV=(10-6)kV二、电压表及其连接1、电压表: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测量.2、电压表的连接特点:。

初二物理声音是什么(上课用)

初二物理声音是什么(上课用)

6.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 A. 声音全部传入人耳 B. 声音被手挡住了 C.锣面停止了振动 D. 声音的调变小了 7.1994年,苏梅尔----列维慧星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 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音,原因是 ( ) A.慧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爆炸的声音很弱,人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能传声 D. 原因尚待考察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一、声音是什么
活动:使物体发出声音
一、 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唱歌时是靠喉咙处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电闪雷鸣时是云层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泉水叮咚响是流水的振动产生的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能成为声源。
3. 为什么在地震救灾知识宣讲中要求要尽可能敲击金属等固 体物质?
4.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A.商店里的小提琴 C.实验室中的音叉 5.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 ) B.挂在身前的哨子 D.被鼓锤敲击后的鼓面 )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D.人说话时是靠舌头振动发声
本节知识网络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介质-----人耳 4.声速:在15℃的空气中,每秒传播约340m 5.声能:声音具有的能量。
能力冲浪:
空气 振动产生的,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语句中风声是____ 空气传播进入人 雨声是雨水 ____ 振动产生的, 声声入耳是声音通过_____ 耳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了声波,将声源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了声能。

一般情况下,声波是以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作为传播媒介而进行传输的。

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和人的声带等都是声波的产生源,而声波的振幅、频率和波形特征则通过听觉器官被人们所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又分为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方式。

空气传播:
大部分情况下,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进行的。

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速度、振幅大小和波形变化,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红外线和射线的传播常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声波的传播可能会遇到物体的遮挡,但通常不会完全被隔断。

固体传播:
另一种声音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固体媒介进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传播慢,受固体密度、弹性和形状的影响,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

例如,木头、钢铁或石块等硬质材料通常具备较好的声波传输性能,而泥巴、水泥和沙子等松散材料则弱化了声波的传播能力。

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知体验;而在工业生产、健康医疗等领域,声波的产生和利用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摘要:一、声音的产生1.声带振动2.物体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空气传播2.液体传播3.固体传播三、声音的应用1.通信2.娱乐3.科学研究正文: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水或固体物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这种压力变化沿着波的传播方向逐渐传递,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电信号,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说,声带振动是声音产生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其次,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液体中,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00米。

这意味着,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压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通信,如打电话、发语音信息等;声音还可以用于娱乐,如音乐、电影等;此外,声音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利用声波进行测量、勘探等。

总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体振动、介质传播等多个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便利,传递情感。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振动时,物体上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一种能够使我们听到的波动,即声波。

我们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以下几种:1. 物体的弹性振动:当一个物体产生弹性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比如,弹簧振子的弹簧被拉伸后松开,会产生“嗡嗡”的声音。

2. 人的声带振动:人的声带是声音的主要产生器官之一。

当空气从肺部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从而形成我们说话和唱歌的声音。

3. 乐器的共鸣声音:乐器内部的空腔和乐器颤动的物体能够共鸣并放大声音。

不同种类的乐器会产生不同音色的声音,例如钢琴、吉他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通过媒介介质来进行,常见的媒介介质是空气。

当声波传播时,它会引起媒介分子的振动,进而将声音传递给周围的媒介分子,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340米。

此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障碍物、空气湿度等。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从而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人的声音在说话时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音响的音量控制器来调整声音的大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带振动方式造成了声音的音色差异。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的震动来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以乐器演奏为例,当乐器的弦线、膜面或空气柱等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征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以空气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压缩和稀疏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使空气分子相互挤压和撞击,形成类似于波纹的传播形态。

这种由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波动称为纵波。

2.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称为声速。

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遇到媒介变化时,如进入水中或固体中,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造成声音传播的路径弯曲。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壁面时发生反射,使声音沿原来的方向返回。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进入遮挡区域。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2.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大;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声波在媒介中传播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新版人教初二物理_第二章_声现象_笔记整理完整版

新版人教初二物理_第二章_声现象_笔记整理完整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仍能继续存在并传播。

(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声,但人不一定能听见,我们能听见与声音响度和不同的频率有关。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前翅的翅膜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H Z~20000 H Z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小米粒)然后用手拍打桌子,发现碎纸屑在跳动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声≠声音)固、液、气既可以作为声源发声也可以充当介质传声。

练习: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可听到清晰的响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听不到响铃声;停止抽气,并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将又能听到响铃声.根据这一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空气再进入玻璃罩内,罩里又存在了传声的介质,又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速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合1224 km/h,真空中声速为0 m/s.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介质种类、介质的状态(冰与水)总之声速只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源无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声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奥秘。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无论是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还是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又或是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振动,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声音产生的根源。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一起振动。

这种振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所接收,从而让我们听到声音。

例如,我们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钢尺就会在固定点上下振动,同时发出声音。

如果停止拨动,钢尺的振动也会逐渐减弱直至停止,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这清楚地表明,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被我们听到。

振动的频率必须在人耳能够感知的范围内(约 20Hz 20000Hz),才能形成可被听见的声音。

低于 20Hz 的称为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通常是无法直接听到的。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气体(如空气)、液体(如水)或者固体(如金属、木材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疏密变化,形成一系列压缩和稀疏的区域,从而将声音的能量传递出去。

例如,我们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远处。

而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举个例子,在一根长的金属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很快听到声音;而在水中传播时,速度会稍慢一些;在空气中传播则相对更慢。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振动传递更容易且迅速。

此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介质的吸收等因素,导致能量的损失。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反射就是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返回原来的介质;折射则是声音在穿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衍射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及相关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压缩和稀薄的区域,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物质(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固体等。

在声音的产生过程中,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通过改变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我们可以产生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的传播是波的传播过程,它遵循波的基本特性。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1. 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声速也不同,声波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使声音发生改变方向和传播路径。

2.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反射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使声音在空间中扩散开来,使得人们能够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

3.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使声音的声压发生增加或减小,从而产生声音的增强或衰减效果。

4. 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得人们能够听到声源所在方向之外的声音。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通信技术:声音的传播是电话、广播、电视等通信技术的基础。

通过声波的传播,我们可以进行远距离的语音交流。

2. 音乐艺术:声音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我们可以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歌唱。

3. 医学影像:声音的传播原理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得到了应用。

超声波成像技术利用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生成人体内部的影像,用于诊断和治疗。

4. 环境监测:声音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声音的传播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围环境的状态,监测噪声污染和预测自然灾害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 和传播
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 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 表现出来。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 体、液体或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时 间,声音的速度 称为声速,15℃ 时的空气的声速 是340m/s。
声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人们把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 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如果回声到达人比原声晚0.1s以上, 人耳就能区分开。
3.回声测距: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不一定被人 耳听见,不振动的物体不会发声。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波 的形式传 播着,我 们把它叫 做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传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的产生和传播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如果没有固体、液体, 连气体也没有,声音 还能传播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上课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上课用

频率和振幅的关系:频率越高,声 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振幅:声音振动的幅度,单位为分 贝(dB)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共同决定了声音 的音色和响度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固体传播:声音通过固体传播,如敲击桌子、敲击墙壁等 液体传播:声音通过液体传播,如水中的声波 真空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
声音的应用
语音通信
语音通信的定义:通过语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语音通信的应用:电话、手机、对讲机等
语音通信的特点:实时性、便捷性、互动性
语音通信的发展: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语音通信到视 频通信
音乐和音响效果
音乐:通过声音的 频率、振幅和音色 等元素,表达情感 和意境
影视后期:数字 音频技术在影视 后期制作中发挥 重要作用,如音 效制作、配音、 混音等。
游戏开发:数字 音频技术在游戏 开发中应用广泛, 如游戏音效、背 景音乐、语音对 话等。
网络直播:数字 音频技术在网络 直播中应用广泛, 如直播音效、背 景音乐、语音聊 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声速和声压
声速:声音在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与 介质的性质和温度 有关
声压:声音在介质 中传播时产生的压 力,与声源的强度 和距离有关
声波的传播:声波 在介质中传播时, 会引起介质的振动 ,从而产生声压和 声速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声波在遇到不同 介质时,会发生反 射和折射现象,影 响声波的传播方向 和速度
编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据
播放: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 扬声器播放出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并探讨如何减少噪声的影响。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人的声带振动。

当空气流经声带时,声带振动产生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高,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除了空气,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甚至真空也能传播声音,但速度有所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三、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三个主要特性:音色、音量和音调。

音色是由声音的频率组成的,不同的频率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量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四、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利用声音进行通信、测量距离、导航以及医学检测等。

例如,手机语音通话、雷达测距、声纳导航以及超声波检测疾病等。

五、减少噪声的途径
噪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其影响。

首先,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使用降噪耳机;其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窗、隔音门等;最后,在接收处减弱,如使用耳塞。

总之,声音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现象。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知识点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质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导致周围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中的分子振动。

这种振动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能量。

声音波以压缩和密度变化的形式传播,形成了声音的特征。

在空气中,声音的产生需要有声源,如人类的声带、乐器的弦、汽车的引擎等。

声源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以机械能的形式向周围扩散,形成声音。

在声音传播中涉及到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声速。

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的物性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

当声音传播到较远的距离时,其能量会逐渐减弱,直到最终消散或被吸收。

除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时,会遇到多种障碍物,如墙壁、建筑物、树木等。

这些障碍物会对声波的传播路径产生阻碍,导致声音的衰减和扩散。

因此,在室内或室外的环境中,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强度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节来实现良好的声学效果。

此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比如,声音在密闭空间中传播时,会发生回音现象,因为声波反射于墙壁上,并在空间中反复传播。

而在开放的环境中,声音会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这些特点使得声音在建筑设计、音乐演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传播还与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密切相关。

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大脑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处理和解码,将声音转化为语言、音乐等有意义的信息。

在教育和传媒领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声音,知识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或听众,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演讲和讲解,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概念。

而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和演员的声音也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总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物理过程。

通过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传播知识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海二中
赵英聪
鸟鸣清脆如玉,潺潺的流水声……声音对我们来说 再熟悉不过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 些问题呢?
一、声音的产生
探究一
1、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 喉头部分
思考: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共同特征:
1.钢尺发声时在振动; 2.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讲话
花样运动员在水下动作 整齐一致,是因为听到 了水上的乐曲的节奏
观察实验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 间的向远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结论: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3、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
不能传播声音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 产生声音。
小组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演示: 真空罩中的闹钟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 玻璃罩中
观察: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有何变化? 猜想:如果钟罩的空气能全部抽完,我们还
能听到声音吗?
活动体验( 一)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声音吗?
活动体验( 二) 演示土电话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演示声音在思考并讨论: 敲一下音 叉,音叉发出声音,用手按 住音叉,为什么声音会立刻 停止?
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小组总结:
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 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们是怎样记 录声音的?
唱片上记录声音的沟槽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