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 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 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 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 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 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2012-12-1
诗词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具有浪漫主义色 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 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 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 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 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 2012-12-1 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2012-12-1
政治生涯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 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 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 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 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 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 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 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 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 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 流传,历久而不衰……
苏东坡的简介
苏东坡的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人称“苏子”,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东坡自幼聪明好学,少有才名。
登进士后,历任官至翰林学士、参
知政事,曾任平章军国重事,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也曾担任理学一
派的最高领袖。
他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宽泛的阅读兴趣,自成风格,对宋代诗词、散文、小说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画家,著名作品有《题西林壁》、《赤壁图》等。
苏东坡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也涉及政治、军
事等方面。
他热爱民间文化,推崇“温故知新”的学习态度,倡导“情理
并重”的文化观念,主张崇尚人性、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对中国文化
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于苏轼的个人简介
苏轼的个人简介关于苏轼的个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
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就是大理寺的一个低级别官员,是个七品左右京官,主要负责推按,参决疑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苏轼为人用情至深,对其妻子更是如此,苏轼之妻逝世时,他曾为其妻将一片山岗种上了一千多棵松树,至今仍为佳话。
苏轼简介
苏轼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 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轼[1](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姓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家乡:四川眉山所处朝代:北宋诗歌类型:宋词、宋诗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世称“苏东坡”。
祖籍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世人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妻:王弗(第一任妻子)、王闰之(王弗堂妹)、王朝云(侍妾)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苏轼简介的内容,欢迎查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东坡简介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东坡饼
相传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县(现海南儋州)时,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年迈守寡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偏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数句,勾画出环饼匀细、色艳、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钗的形象。老妪将此诗高悬门上,果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后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苏东坡,就名之以“东坡饼”,并在儋州流传今。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苏东波,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等传世。
苏东坡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 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 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 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 自如。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 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 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 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词风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一、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 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 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 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 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 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 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 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 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
《苏轼简介》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 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 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 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 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 坡”。
﹤艺术成就﹥
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 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 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 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 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 《 水 调 歌 头 》
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 特殊的地位。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 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 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善之清名人尊浩又加掣不践书腴凝得五蔡苏 书大代人王,瀚屡之笔及古造跌式力代襄轼 者,自当推(苏)为第一。”。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元代赵孟頫绘《苏轼小像》名家,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
苏轼简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 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 (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 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 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 “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 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 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 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 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 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 (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 县)。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 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 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特色,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
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形象。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历史上苏轼的简介
历史上苏轼的简介苏轼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是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上苏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成就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宋史》: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
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
”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
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
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
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29]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30]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31]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32]③真神仙中人。
[33]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34]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被称为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以才情出众、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苏东坡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创作诗文,并与当时的知名文人们进行交流。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散文和辞章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自由快活著称,能够随机应变,驾驭各种不同的诗体和题材。
他的诗歌构思独特,用词精准,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而著称,能够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苏东坡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和社会抨击的作品。
他的作品里经常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庶民百姓的同情和关怀,被称为“人民的大文豪”。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包括知州、知府等。
他在担任官职期间致力于改革,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反对腐败和贪污,提倡廉洁和公正,为人民谋福祉。
除了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苏东坡还有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才能。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风格扎实,气势雄浑。
他的绘画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和山水,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深受后世文人和学者的推崇,被尊为文学圣人和国士,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 州 西 湖 东 坡 制 造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 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 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 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 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 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 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 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诗 》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 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装淡抹总相宜。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创作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 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 人生忧患”上。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 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 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 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苏轼书法欣赏﹥
黄州寒食诗帖 中山松醪赋
﹤苏轼绘画欣赏﹥
潇湘竹石图 寿星竹
﹤苏轼名作﹥
• 《水调歌头》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题西林壁》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向东坡居士学习!
1、贯通儒道佛三家,成为“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 2、跳出自我的圈子,实现“利他人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 歌头
明月 几时 有
作品赏析: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 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是埋怨明月 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 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 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 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 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 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4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 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 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 情。 •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 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 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 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 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 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 出猎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 景。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 。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 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 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天狼”,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 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 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 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 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 情的作品。读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 开阔。
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 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因 “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 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其他成就﹥
书法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 家”。
绘画
苏轼师从文同,在画墨竹方面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 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 概念等,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
作品赏析:
•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 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 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 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 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 深本诗的悲伤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 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 •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 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 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选读﹥
①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夜记梦
① 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 月二十 日夜记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