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36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背景与目标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能溶于水,但是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本课以食盐和小苏打这两种常见的家用物品为例开展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一般在20℃时,30毫升水里能溶解11克食盐,30毫升水里能溶解3克小苏打。
不仅如此,教材还特别强调了实验的公平性和做实验的方法。
另外,教材后半部分以汽水为例,让学生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旨在让学生明白除了部分固体和液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4).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本课核心培养: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对比实验公平性的原则;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对象的合理描述。
二、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装3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颜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大号注射器1个。
分组实验用具:装3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牙签2根、小勺2个食盐1份(每份50克)、小苏打1份(每份30克);所有上述材料都贴上红绿两种颜色的纸,更明显地区分。
装有汽水的注射器1个。
三、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大家好,初次见面,我姓高,你们可以叫我高老师。
下午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两种白色固体。
(展示)一种是食盐,一种是小苏打——小苏打在生活中也常用到,比如:制作面包等。
2、如果我把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怎样?再往里加呢?最多能溶解多少?能无限溶解吗?我们把一定的水里最多能溶解的食盐称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极限思维的思考,理解溶解能力。
水的溶解实验
水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质,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是指固体物质通过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散开并与溶剂分子混合的一个过程。
在水的溶解实验中,水充当了溶剂的角色,固体溶质被水分子包围并散开。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能够与极性溶质分子以及带有部分正或负电荷的离子发生吸引作用,促使它们溶解在水中。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干净的玻璃容器、蒸馏水、各种实验所需的溶质物质(如食盐、砂糖、小苏打等);2. 在玻璃容器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溶剂;3. 将一小部分溶质物质取出并称量,记录其质量;4. 将溶质物质逐渐加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5. 继续加入溶质物质,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即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6. 记录最终加入的溶质物质的质量;7. 对于某些溶质物质,可以通过加热蒸馏水或者改变温度等条件来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可以选择不同溶质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并观察其溶解过程和溶解度。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现象,如溶质加入后水的颜色变化、溶解的速度、溶液浓度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性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水的溶解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质不仅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溶剂的性质以及实验条件有关。
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以溶解或者无法溶解。
溶解度的大小受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除了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例如,可以尝试加热溶剂,观察溶质在高温下的溶解度是否增大。
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溶剂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溶剂对溶质溶解的影响等。
通过水的溶解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学习目标1、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结合题目【课前回顾】一、根据溶解度的计算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剂质m m =———或液质m m =——————【巩固练习】1.将15.8克硝酸钾加到60克水中全部溶解,若在20℃时,恒温蒸发10克水后溶液恰好饱和,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2. 某温度下,a 克溶质溶解在a 克水中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 100克B. a 克C. 2a 克D. 50克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蒸发掉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 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D. 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4.t ℃将12克某物质溶于30克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10克,则含溶质 克,溶剂 克。
【解析】A C ;40 60 150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质量与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M 液(溶液质量)=m 质(溶质质量)+m 剂(溶剂质量)3.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 %)与溶解度(S)的关系:P %=—————— 或 S =————————说明计算类型:(1) 计算有四种类型:A.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B. 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C. 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D. 溶液稀释或浓缩和配制的计算(2)注意点:溶液通常是用量筒量取体积来计算的,要注意溶液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即密度的应用。
第2课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一天,一匹小马接受了妈妈交给它的一个光荣的任务——把一麻袋神秘物品送到河对岸。
小马开心的出发了,可是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
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小马觉得非常奇怪,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2.引导想象:说一说,刚才同学说的这些东西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活动一:科学观察1.设置悬念,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认识高锰酸钾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可是,它听说要与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见面,它感到十分的害羞。
它说:“我相貌平平、肤色也与大家不一样、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于是,它就拜托我,在见面之前问问大家:你们想了解它的什么?生:师:那我们现在就隆重有请我们的新朋友吧!(拿出装有高锰酸钾的烧杯,提问:“咦,新朋友在里面,我们怎样才能非常有礼貌的请它出来呢?”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时你是怎么把杯中的东西请出来的?生:2.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方法师:对啦!因为我们现在还不了解这位新朋友的脾气,我们还是对它礼貌些吧!(演示取出高锰酸钾)注意: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3.分组实验,取出高锰酸钾并对其进行观察、描述(1)学生分组实验,对高锰酸钾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1.7.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9.(1)T2时,溶解度最大的
溶
是___甲_____;
解 度
甲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g)
___T_1_℃__时__,_甲__、__丙__两__种__物__质____
_的__溶__解__度_相___等____;
B
乙 (3)T1时的甲饱和溶液升 温到T2,甲溶液变成
___不__饱___和__溶__液___.
⑤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 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硝 酸
170
铵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2)冷却至室温,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
定量探究:
(1)称量M克硝酸钾固体; (2)在 20℃下,用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称 剩余固体为N克。即20℃时的溶解度为M-N克 (3)升温至40℃(用水浴加热,保持恒温), 继续加入 硝酸钾,直到重新变成饱和溶液,称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 即40℃溶解度为M-P克。
溶解度与溶 剂的性质有 关系
(4)、结论: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 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大 小的因素之一.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 温度(外因)
溶 200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解 度 190
g 180
170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
8、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克,要 制成硝酸钾饱和溶液450克,问需要硝酸 钾和水多少克?
9、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在20℃时,把20克氯化钠投入50克水中, 充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制成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有18克氯化钠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氯化钠未溶解
1、判断下列句子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1)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 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克。 (2)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可溶解 39克氯化铵,所以20℃时氯化铵的溶解 度是39。
2、10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6克, 若要配制10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则50 克水中需要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 。
3、20℃时从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取 出50克溶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氯酸钾溶液减少一半 B、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一半 C、溶质的质量减少. . . . . .
硝 酸 钾
. . .
图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度增大的是( D ) A.增加水的质量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 搅拌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升高溶液的温度
5、a 、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 说法或a 、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时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 体析出 C.从a至b,先将a降到t1℃时,过滤后将滤液升 到t2 ℃ D.从b至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6、t3℃时,先将ag甲和ag乙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 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至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相等,甲溶液 和乙溶液均饱和 C.降温至t2℃时乙溶液 饱和,甲溶液不饱和
溶质的质量分数(2)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如果是配制200毫升12%的氢氧化钠溶液, 请问:需要4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水 多少毫升? (12%时)
1、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 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稀释后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 (2)稀释时所需水的质量为 克 克。
2、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盐酸500克,需要 38%盐酸多少毫升?(38%盐酸的密度是 1.19g/cm3)
3、在配制200克12%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小 强觉得溶液用量筒量比较方便,请问:需要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已知40%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43克/厘 米3 )
4、要配制20%的浓硫酸溶液1000毫升(密度 为1.14g/cm3),需要密度为1.84g/cm3,浓度 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时)
S
C Q
m n
0
p B
A
t0t1 t2 T时,Q 点A、B、C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4) t
0
B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A、B、C
t 2℃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从以上的问题中,你知道溶解度曲线有何意义吗? 1.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 g
0.15 0.10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讨论:
硝 酸 钾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 况如何?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一定温度 条件: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标准: 溶液状态: 饱和状态 单位: 质量(克)
20℃时,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分别 是36.0克和203.9克,这说明了什么?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 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说一说: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含义 是 20℃时,在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硼酸
60
70
80
90
100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完美版)
3.不饱和溶液在加入溶质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发生改变的是 和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应注意:
①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 为改变溶剂的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 饱和溶液是可以转化的。
【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 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思考】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
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硫酸铜的溶解
在烧杯里加入20mL水,用酒精灯加热至约70℃. 往烧杯里加入硫酸铜晶体,每次加一药匙,用玻
形成的混和物。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故事】冲糖水的故事
小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 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 拌,杯底有糖剩余。) 小女孩:“妈妈,再加点糖。” 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女孩:“为什么呀?”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0g蔗糖在10mL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 但仍可以继续溶解蔗糖;0.2g熟石灰在 10mL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 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晶体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但也有例外,如氢氧化钙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较大,而在高温时溶解度减小。
2.压强:对于气体物质,压强对其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然而,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质,如二氧化碳在压强增大时,其溶解度反而会减小。
3.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某些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较小,而液态物质的溶解度较大。
5.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认为,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预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实验方法:测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等。
实验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进行。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压强、溶液组成、物质状态、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实验方法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行为,为化学反应、提取分离等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科学复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三)、溶解度: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3.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影响很大曲线陡(2)影响不大曲线平缓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一定要会计算:(1)知道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知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求溶解度(3)能解稀释问题m质1= m质2m液1A1%= m液2 A2%ρ液1V液1A1%=ρ液2V液2A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用天平和量筒称取或量取)C、溶解三、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一)、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二)、晶体的形成:1.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得到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类物质)四、水的利用和保护(一)、水资源含义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二)、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是世界“缺水”国之一2.从时间分配角度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北方较突出。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
DC A B 八年级(上)科学专题辅导练习卷(溶解度专题)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00克水溶解20克某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B 、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C 、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了18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8克;D 、20℃时,32克某物质需要 100克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2克;2、某温度时,向一烧杯中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是( )3. 下面各图的溶解度曲线中,能表示某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4、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 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 )与时间(t )关系的示意图是()5.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的某物质溶液100克,向其中加入b 克该物质完全溶解后并刚达到饱和,在这个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A b a bB a b aC a b a bD a b b.().().()().()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克 克 克 克6. 20℃时甲物质的溶液,蒸发掉20克水析出1克甲物质,温度保持不变,又蒸发20克水有3克甲物质析出,则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A.15克B.25克C.30克D.5克7. 从200克20%的硫酸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 B.10% C.20% D.5%8. 将某物质溶液蒸发掉50克水后,温度降到t ℃,析出8克该物质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50克水,仍保持t ℃,又析出10克晶体.那幺原溶液欲达到t ℃时的饱和溶液,至少应( ) A.蒸发掉10克水 B.加入2克该物质 C.蒸发掉15克水 D.加入8克该物质9. 现有2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100克,欲改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采取的措施是( )A.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B.温度不变加入10克固体氯化铵C.温度不变取出10克溶液D.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10. 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15克,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而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 物质溶液100克蒸发掉15克水恢复到20℃时析出晶体1克,A 、B 、C 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度在S A ,S B ,S C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S A >S B >S CB.S C >S B >S AC.S C >S A >S BD.无法比较 11. 关于饱和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在一定温度下物质A 的饱和溶液,溶解A 的质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12. 20℃时,有二杯饱和的A 溶液:甲杯盛溶液100克,乙杯盛溶液150克,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A.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B.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克水,乙杯蒸发掉60克水C.甲杯加25克A 溶液,乙杯减少25克A 溶液D.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克水A B CD13. t℃时,将a克某物质溶于水,刚好得到v升密度为p克/厘米3的饱和溶液,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t℃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A.(100a/1000pv)%B.(100a-pv)/1000pv%C.100a/(pv-a)D.100a/(1000pv-a)14. 60℃时,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7.5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__克,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克.15. 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5克,则t℃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___.16. 80克15%的氯化铵溶液里加20克水后,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如果在原溶液中加入20克氯化铵(假定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如果将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无晶体的出),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17. 图示A和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40℃时,10克水中溶解5克A物质10克水中溶解5克B物质,分别形成A的_ __溶液,B的_ 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如不饱和需再加入___克A溶质才达到饱和.2).将40℃时A、B饱和溶液都降至0℃,_ _ _多析_ __克.18. 图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示它的溶解度是[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A.B两物质溶解度的交点M,表示[ ](按字母顺序选择不用分隔符)A.该温度下,A.B的溶解度相等B.高于该温度时A的溶解度C.低于该温度时B的溶解度3).横坐标a点所对应的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是[ ]A.A>B>CB.B>A>CC.A>C>BD.C>B>A 19.简单解释下列现象:(1)20℃时在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钾固体未溶解,但在经过稍微加热以后固体立即消失了。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优秀4篇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优秀4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篇一教学目标1、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3、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4、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溶解度的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溶解度的概念级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
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那么,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 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3、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二、溶解度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件2
实验步骤: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注意观察: 高锰酸钾的变化 水的变化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高锰酸钾进入 水中时的状态
在水中沉降的路径上出现紫红色飘带状条 纹,水底的高锰酸钾周围出现环状深紫色 团纹,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 高锰酸钾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钾的状态
高锰酸钾水溶 液的状态
水变成紫红色透明液体,没有颗粒出现。
课堂小结
溶解是指物质 均匀地、稳定地分散 在水中,不会 自行沉降, 也不能用 的 过滤 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ﻱ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 ﻱ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 ﻱ对皮肤有腐蚀性。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水、玻璃棒、高锰酸钾、小勺
实验操作: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 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 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 变化。
注意观察: 高锰酸钾的变化 水的变化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件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溶质 溶解度,因为它增加了分子 的动力。
压力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气 体溶于液体中,压力对溶解 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物质属性
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力、 溶质分子量和形态等物质属 性会影响溶解过程。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
温度、压力和物质属性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1
溶解的类型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可以分为离解溶解、解离溶解和分子溶解三种类型。
2
溶解的热力学原理
溶解过程涉及吸热或放热,熵的增加或减少等热力学原理。
3
溶解的动力学原理
溶解速率受到溶质溶解度、溶剂物质传质速率以及表面积等动力学原理的影响 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包括质量法、容 量法和饱和溶液法等,可 以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溶质 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 以及共存物质等因素会影 响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
1
溶解平衡的定义
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和逆向的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较少被人们关注的问题
虽然溶解是常见且重要的过程,但人们往往对其产生的问题关注较少,如污染和溶解度 的变化。
2
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都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状态。
应用案例
溶解糖的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深入了解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原理。
饱和溶解度的测定实验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溶质的饱和溶解度,探究溶解 度与溶液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29
【设计理念】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鉴于前一节《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的基础上来研究研究“溶解的快慢”,指引学生使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要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定——考证”的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为后边《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研究活动作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么要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如何让物质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单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由于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
本课从“加热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照实验下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加速溶解”的研究,稳固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要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过研究“如何加速水果糖的溶解”,可以再次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课目的】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淆液体能否被搅动等要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推行对照实验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推行研究活动,敢于发布自己的建议,并能注意聆听他人的建议。
【教课要点】经过对照实验,使学生理解加速溶解的方法。
【教课难点】对照实验过程中,各样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流程与设计企图】课前讲话:考考你们,假如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我说小明跑得快,怎么证明?(比一比)如何比才公正呢?【设计企图课前讲话使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成立“对照”的观点,为下边进一步理解对照实验的方法和变量的控制打好基础。
】一、创建情境,引入研究。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一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滋味)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方法,让我能较快喝到甜美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PT课件(第2课时)
新知讲解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能力增强。 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①继续加入该溶质 ②恒温蒸发溶剂(水) ③降低温度
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①继续加入溶剂(水) ②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交流 1、下列A、B两个烧杯中都有经过充分搅拌的食盐
溶液 ,哪个杯中的是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B杯中盛的是饱和的食盐溶液。而A杯中不能判断是饱和 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依据:
B杯中还有食盐固体剩余,说明一定量的水中不能再继续 溶解食盐了,所以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 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理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思考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对固体溶质而言,某些条件改变时,饱 和溶液可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变成饱和溶液。
议一议: 1)什么条件下,不饱和溶液可变成饱和溶液?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 2)什么条件下,饱和溶液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5、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 不能溶解某溶质
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某溶质
溶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浓溶液:溶质多
稀溶液: 溶质少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内容;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一、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 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形成溶液后, 二、在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性 质与水比较有何不同? 质与水比较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固体 提出问题] 将氢氧化钠、硝酸铵、 分别溶解在水里,溶液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别溶解在水里,溶液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建立假设] 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建立假设] 可能升高、或降低、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问题:三位同学都做氢氧化钠溶于水, 问题:三位同学都做氢氧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使环境温度升高的实验, 使环境温度升高的实验,可测出的升 高温度不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高温度不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水的温度,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 水的温度,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 读温度的时间
复习回顾
1.把味精、面粉、汽油放入水中各形成哪类分散系 把味精、面粉、 把味精 2.盐酸、碘酒、医用酒精、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 盐酸、碘酒、医用酒精、硫酸铜溶液、 盐酸 溶液、 溶液、汽油和花生油的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各是什么 3.请你从微观角度思考一下,食盐和糖放到水中存 请你从微观角度思考一下, 请你从微观角度思考一下 在的粒子是否一样? 在的粒子是否一样? 4.衣服上的油污要想洗去,你选择的物质是什么? 衣服上的油污要想洗去, 衣服上的油污要想洗去 你选择的物质是什么? 其原理是否相同? 其原理是否相同?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 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2、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食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3、食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食盐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食盐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4、食盐固体不导电的原因: 食盐固体不导电的原因: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蔗糖溶液不导电的原因: 5、蔗糖溶液不导电的原因: 蔗糖溶于水中,只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水中, 蔗糖溶于水中,只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水中, 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没, 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有的溶液温度 升高,有的降低,有的不变呢? 升高,有的降低,有的不变呢? 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吸热 水合过程- 水合过程-放热
举例 硝酸铵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温度变化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 吸热) 放热) (吸热) (放热)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 降低 升高 不变
问题 一、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 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物质溶解时溶液总是伴随着温度的变 化。
二、在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性 在形成溶液后, 质与水比较有何不同? 质与水比较有何不同?
问题
1.水在0度时结冰, 1.水在0度时结冰,海水在此时能否 水在 结冰?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结冰?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寻找让食盐水结冰的措施。 请你寻找让食盐水结冰的措施。 请你寻找让食盐水结冰的措施 3.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
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物质溶解时溶液总是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物质溶解时溶液总是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请你举出应用溶液 导电性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