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油技术简介
第二章 化学驱
第二章 化学驱
人工合成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相对分子量:100-2000万; 水解度:1-45%;浓度: 25-2000mg/L;注入量: 0.25-0.60VP。
热稳定性较好;剪切 稳定性较差;化学稳 定性较差;生物稳定 性较好。
第二章 化学驱
天然聚合物:生物聚合物XC(不常用)
且比较经济。含丙稀酰胺的两性聚合物溶液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阴离子
度(水解度)不断增大,分子链上正负电荷基团数目出现不相等,分子 链的卷曲程度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溶液粘度大大下降,抗盐性能逐
步消失。更值得重视的是,两性聚合物的阳离子基团会造成聚合物在地
层中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加,聚合物大量吸附在近井地带,严重影响驱油 效率,增加三次采油成本,可见,两性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油田。
第二章 化学驱
HPAM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1)溶解速度慢(水化溶涨,配制需要较长时间); (2)降解(热降解、剪切降解和氧化降,≤93℃);
(3)盐敏(不适合于高矿化度地层)。
第二章 化学驱
(2) 助剂 除氧剂: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甲醛 和硫脲等,用于减少聚合物的氧化降解 (提前加); 杀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等,用于减少XC 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降解。
第二章 化学驱
(2)熟化:聚合物的配制过程中,熟化是很重 要的。所谓熟化就是聚合物在水中的水解,并 充分溶解,以获得所要求的粘度的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综合过程。聚合物干粉经分散装置 润湿后,仍需悬浮在水中一定时间,经过溶胀 阶段,一般 6-8 小时,现场实际 2 小时左右,才 能充分溶解若水温过低还需要更长时间 ( 熟化 罐) 。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采油技术,它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变成气态,
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将原本无法开采的原油储层内的油驱出,从而实
现采油的目的。
首先,二氧化碳驱油的作用机制与压裂采油和注水采油有所不同。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施加压力来促使油从储层中流出,但是二氧化碳驱
油具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在不破坏储层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从中取出
更多的油。
具体来说,二氧化碳驱油所利用的工作原理是驱替机制和溶解机制。
驱替机制是指,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取代原本存在于储层中的天
然气,使得储层内的压力继续保持,从而促使原本被禁锢的油逐渐流出。
而溶解机制则是指,二氧化碳本身具有溶解油的特性,在与原油
混合时能够有效地将油中的一些关键化合物溶解掉,从而使得原本无
法开采的油开始流动。
此外,二氧化碳驱油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是物理机制。
它能够扩大
储层的有效面积,增加油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轻易地将油从储
层中取出。
同时,它也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得油更容易从储层内流出。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驱油能够比其他采油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油率,具有化学反应没有过程和液介质符合储层中环境条件等显著优势。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油田的老化,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开始尝试利用二氧化碳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率和延长油田寿命。
油田采油中的水驱与化学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
油田采油中的水驱与化学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侯市作业区3陕西省榆林市1宁夏银川2陕西省延安市37190001 75000127100003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油田采油中的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并提高采收率。
然而,水驱存在一些限制,如水与油的不相溶性以及水的相对低粘度。
为克服这些问题,化学驱技术应运而生。
化学驱技术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等,它们通过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流体黏度来提高采收率。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情况,并评价了其效果。
结果表明,化学驱技术相比水驱技术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但其应用受到成本和环境因素的限制。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化学驱技术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田采油、水驱、化学驱、效果评价、增产技术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油田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在采油过程中,水驱和化学驱技术作为常用的增产手段备受关注。
水驱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而化学驱技术则利用化学物质改变流体特性以提高采收率。
本文旨在探讨水驱和化学驱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其应用情况和效果,我们将揭示化学驱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水驱技术在增产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其限制和发展潜力。
这将为未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水驱技术在油田采油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水驱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在油田采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应用主要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流动,以提高采收率。
水驱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种油藏类型和开发阶段,如常规油藏、非常规油藏以及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等。
(一)水驱技术在常规油藏中应用广泛。
常规油藏通常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原油主要以自然驱动力为驱动力。
水驱通过注入水来改变油藏的物理特性,包括增加油藏压力和改变相对渗透率。
通过这种方式,水能够将原油推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二氧化碳在油井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在油井中的应用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在油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易于获取和使用,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油井开采和增产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在油井中的应用,包括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压裂和二氧化碳注入。
一、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驱油是指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来推动原油向油井井口移动的一种增产方式。
二氧化碳在地下的高压下,能够渗入油层中,与原油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降低原油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
此外,二氧化碳的气体膨胀性能也能够推动原油向油井井口移动。
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寿命。
二、二氧化碳压裂二氧化碳压裂是指在油井开采过程中,通过注入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来破裂油层,并将原油从裂缝中释放出来的一种技术。
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膨胀性能,可以在地下形成高压环境,使原油从油层中迅速释放出来。
与传统的水力压裂相比,二氧化碳压裂能够更好地保持油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的产量。
三、二氧化碳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是指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到油井中的一种增产技术。
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加油层的压力,促使原油从油层中流出。
此外,二氧化碳还具有溶解原油的能力,可以提高原油的提取率。
二氧化碳注入技术在油井增产中具有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四、二氧化碳的优势和挑战二氧化碳在油井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二氧化碳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气体,与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没有任何区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二氧化碳的获取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油田开采条件。
此外,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常规油田开采,还可以用于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
然而,二氧化碳在油井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二氧化碳的获取和输送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技术支持。
其次,二氧化碳的注入量和压力需要精确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或油井堵塞。
化学驱油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
化学驱油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摘要]: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以大庆和胜利油田为代表,以聚合物驱技术最为成熟有效。
相比之下,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等方法仍处于小规模探索试验阶段。
本文综述了各类化学驱方法及其现场应用情况,并探讨和分析了化学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化学驱、聚合物驱、复合驱、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碱驱引言化学驱是通过水溶液中添加化学剂,改变注入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以及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特征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强化措施。
其基本原理有两个,一是扩大波及系数,二是提高微观驱油效率[1-2]。
自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30多年内,化学驱在国外的运用越来越少,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
国外三次采油方法大都以气体混相驱为主,而国内却大都以化学驱为主。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储层为陆相沉积非均质性较强,陆相生油原油粘度较高,在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更适合于化学驱。
另一个原因是恢复地层能量的方法不同,从气源、制造业水平和设备等条件来看,国外主要是靠注气,因而发展成混相、非混相技术;而国内主要靠注水,因而必然发展成化学驱。
1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是指高粘度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地层后,改善水油流度比、降低水相渗流率,扩大驱替液波及体积。
油田应用比较广泛的聚合物主要有三类,即普通水解聚丙烯酰胺类、黄原胶类和耐温抗盐等特殊聚合物类。
黄原胶类主要应用在高盐油藏,由于产量较低,现场试验不多。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油藏非均质性严重,而且原油粘度高,比较适合聚合物驱。
1.1矿场试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指出低渗透油藏可以开展聚合物驱,但须充分考虑聚合物注入性能及不可及孔隙体积(IPV)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同时需综合考虑其他的诸如启动压力梯度、油藏温度、矿化度、剪切和热降解作用等因素。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新型的采油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型采油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热点。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油藏中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改善采收条件,提高采油率。
其实质即是在油藏中注入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使之与油藏中的油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油的相态、流动性、以及与岩石和水的作用等。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改变原油/水/岩石的相互关系,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波动床渗透率,促进水油分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和效益。
这种方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动力学过程,并涉及表面化学、多相物流、传热传质等学科的知识。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和欧洲石油工程领域的学者开始进行油田化学驱油的实验研究,探索增产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开始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采油实践中,从而使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如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体系,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目前已有多项实践表明,化学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于低渗、超低渗、致密油、页岩油等新开发领域,对提高采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渤海湾、巴海、长庆等国内外大型油气田,以及受地质构造复杂的焦煤矿区等领域,也都应用得比较广泛。
四、结语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虽然这种技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成本过高等等,但是愈来愈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被引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第四章 化学驱
§1.2 为什么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通过下列机理: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通过下列机理: 一、增粘机理 聚合物可通过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 聚合物可通过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提 增加水的粘度 高波及系数。聚合物之所以能增加水的粘度,主要由于: 高波及系数。聚合物之所以能增加水的粘度,主要由于: (1)水中聚合物分子互相纠缠形成结构。 )水中聚合物分子互相纠缠形成结构。 (2)聚合物链节中亲水基团在水中溶剂化。 )聚合物链节中亲水基团在水中溶剂化。 (3)若为离子型聚合物,则其在水中解离,产生许多带电符 )若为离子型聚合物,则其在水中解离, 号相同的链节, 号相同的链节,使聚合物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无规线团更松 因而有更好的增粘能力。 散,因而有更好的增粘能力。
构,因此粘度越低。 因此粘度越低。 (2)渗流性质 ) HPAM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曲线(图1-4)可分 个区, 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曲线( 个区, 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曲线 )可分5个区 零剪切区(第一牛顿区)、假塑性区、极限剪切区( )、假塑性区 即零剪切区(第一牛顿区)、假塑性区、极限剪切区(第二牛 顿区)、胀流区和降解区。 )、胀流区和降解区 顿区)、胀流区和降解区。
H 2C CH
m
CH2
CH
n
CONH2
COOM
式中, 为 、 或 驱油用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 式中,M为Na、K或NH4。驱油用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6~15×106范围,水解度(指含羧基的链节在聚合物链节 × 范围,水解度( 中所占的百分数) 范围, 中所占的百分数)在1% ~45%范围,它的质量浓度在 范围 它的质量浓度在250 ~ 2000mg·L-1范围,注入量在 范围。 · 范围,注入量在0.25 ~0.60Vp范围。 HPAM溶液有下列重要性质: 溶液有下列重要性质: 溶液有下列重要性质 1) (1)粘度 影响HPAM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 的相对分子质量、 影响 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 的相对分子质量 水解度、质量浓度、温度、剪切速率、水中盐含量(矿化度) 水解度、质量浓度、温度、剪切速率、水中盐含量(矿化度) 和酸碱度( 值 和酸碱度(PH值)等。 单因素试验证实,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单因素试验证实,HPAM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质量浓度和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水解度越高,越容易在水中形成结构,因此粘度越高; 水解度越高,越容易在水中形成结构,因此粘度越高;温度 越高, 值越低 剪切速度越大, 值越低, 越高,PH值越低,剪切速度越大,越不利于在水中形成结
化学驱油
波及系数随水油流度 比的增大而减小。
降低M的措施:增大μw;减小μo; 增大Ko;降低Kw。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6
2019/11/23
1.波及系数
②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主要为渗透率差异的影响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最
终
采
收
率
=可 采 地质
储 储
量 量100%
采收率可以表示为:
E R EV E D
Ev-体积波及系数; ED-驱油效率。
影响采收率的油藏地质、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因素等, 最终可用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乘积表示。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三种滞留住往同时发生,特别是吸附和机械捕集 。滞留量适当,有利于化学驱油,滞留量太大聚合物 不能流动到预期的位置,影响波及系数,对化学驱油 不利;滞留量太大造成地层损害。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5
2019/11/23
2.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
形成不规则驱动前缘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油井会过早水淹,油藏留下一些“死油区”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7
2019/11/23
2.驱油效率
⑴定义
由天然的或人工注入的驱替剂从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 油体积与波及范围内的总含油体积的比值。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一、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在油田进入现场应用的主要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A.S.P)。
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油层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达到提高驱替相波及体积的目的。
聚合物溶液粘度越高,其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一般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6%~ 13%。
三元复合驱既可提高注入剂波及体积,又可增加驱油效率。
另外,三类化学剂复配在一起,既能够发挥单一驱油剂的优势,又能够产生协同加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三元复合驱一般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13%~ 20%。
二、化学驱研究程序及技术系列化学驱油技术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比注水开发要复杂的多,投入费用高,风险大,中间某个系统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达到增加采收率的预期目标,需要将化学驱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胜利油田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由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两大部分组成。
聚合物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1)聚合物溶液性质如基本物性参数、流变性、稳定性等;(2)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如吸附、分子量与地层配伍性、流变性、阻力系数、不可及孔隙体积等;(3)驱油试验及试验方案,确定用量、非均质影响等。
在三元复合驱油中要重点研究油水界面性质、不同化学剂间的配伍性如互相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同时由于不同化学剂组合在一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注入方式时已不再是简单的流度控制问题,它需要根据油藏实际情况和形成乳化液的状况来合理地确定注入方式。
特别是由于复合驱油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已不再仅仅是油或注入流体粘度问题,故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影响因素比聚合物驱油要复杂得多。
通过攻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配套,形成从室内筛选、性能评价、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数值模拟跟踪模拟到现场实施跟踪调整和评价的一整套技术系列。
1、建立完善了室内试验研究配套技术完善了聚合物评价技术。
浅谈采油化学与驱油技术
化学
驱 油
采 油 化 学 采 油化 学是 油 田化 学的 ~ 部分 。采 油化 学 是油 田开 采 工 程学 与化
、
得较 为理 想 的 开采效 果 , 实验 表 明, 传统 的方 法 , 利用 离 子交 换原 理 , 即 使有最 佳胶 柬体 系, 三个 复苏 没有超 过 5 0 %的 原始地 质储 量 f H如果在 碱液 先 出原生 和固 定在粘 土的 钙离 在 水 中, 然 后注 入表 面活性 剂 、聚 合物 、碱, a r 使 石油 产量增 加到 7 0 %的原 始地 质储 量 、效 益成本 比率 也
午 6 S / I
2 0 1 3 年 6月 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h i n a C h e m i c a l 1 1 r a d e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簇 石油 化工
浅 谈 采 油化 学 与 驱 油技 术
温 学 东
( 长江 大学 石 油工 程学 院)
摘
要 :石油工业是一 个高风险、技术 密集型的行业 ,在全球 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 、市场 竞争 日益加 剧的新形 势下 ,企业 为降低 运营成本 、提
高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战略 ,突出强调技术的价值在 于应 用而不仅仅是创新和拥有 ,在 重视科技领先性的 同时,更加注重其 实用性,从而导致研发工 作的指 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由传统的学科导 向转向 了当前的 问题导 向。对 采油技 术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不断提 高采油率。 关键词 :采 油
剂 。调 剖时 ,需 向地层 注入 由隔离 液 隔开 的两 种 工作 液 ( 第 一工 作 液 和 第二工 作液 ) ,当用注入 水将 两种 工作 液向地 层 深部 推进 时 ,由于 隔 离液 变薄 直 至失 去 隔离 作用 ,两种 工作 液 相遇 产 生沉 淀反 应 ,封 堵 高
浅谈采油化学与驱油技术
浅谈采油化学与驱油技术摘要: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战略,突出强调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仅仅是创新和拥有,在重视科技领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从而导致研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了当前的问题导向。
对采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采油率。
关键词:采油化学驱油一、采油化学采油化学是油田化学的一部分。
采油化学是油田开采工程学与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采油化学是研究如何用化学方法解决采油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油层的问题,也有油水井的问题。
采油中遇到的问题:油层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原油采收率不高。
虽然油田不同,驱油方式不同,原油采收率也不同,但目前大多数油田的原油采收率超不过50%。
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原油采不出来。
油水井(包括近井地带)也存在各种问题。
油水井问题主要有下面五个,即油水井出砂、油井结蜡、油井出水、稠油井开不起来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油井产量和注水井注入量的降低,这就是通常讲的砂、蜡、水、稠、低五大问题。
采油用的化学剂:驱油剂,驱油剂是指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从油田注入井注入油层将油驱至油井的物质。
驱油剂有各自的性质,它们通过不同的机理,使原油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调剖剂,调剖剂是指能调整注水地层吸水剖面的物质。
常用的调剖剂有冻胶型调剖剂,冻胶是由聚合物与交联剂配成的失去流动性体系。
常用的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常用的交联剂有重铬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铬、氧氯化锆、酚醛树脂预聚物。
冻胶按交联剂命名,因此有铬冻胶、锆冻胶、酚醛树脂冻胶之称;凝胶型调剖剂,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失去流动性体系。
常用的凝胶型调剖剂是硅酸凝胶,它由硅酸溶胶转变而来。
一个在矿场试验中用过的硅酸溶胶是将20%~25%的水玻璃加到8%~12%盐酸中,直至pH=2配成;沉淀型调剖剂,沉淀型调剖剂为双液法调剖剂。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及其发展探索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及其发展探索摘要:化学驱油技术在三次采油的实践工作中占有显著的技术运用地位,化学驱油技术目前已经被普及运用在三次采油的工程实施过程。
化学驱油技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以后,目前已经表现为良好的技术成熟程度,现有的化学驱油技术种类也较为丰富。
因此,本文探讨了化学驱油技术手段运用于三次采油实践的基本操作要点,探析化学驱油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三次采油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依靠于指定的化学物质来达到驱油目标,确保经过化学驱油处理后的石油资源开采效率得到显著的优化。
现阶段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采用实施,三次采油的良好实践技术指标如果要获得完整的实现,那么关键前提就在于正确运用化学驱油的工艺技术手段。
具体在实施三次采油的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准确界定化学驱油的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方法要点,通过实施综合性的化学驱油技术方案来保证三次采油的效率提升优化。
一、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的常见类型化学驱油技术就是借助化学物质来达到驱油效果,从而辅助实现全过程的石油开采目标。
三次采油的工程实践规模比较庞大,对于石油资源在进行各个环节的开采操作过程中,通常都会用到相应的驱油技术方法[1]。
相比而言,现阶段的化学驱油工程技术手段已经较为完善成熟,化学驱油的工程设施也逐步实现了合理的优化。
由此可见,运用化学驱油的采油工程技术方法更加可以达到优良的采油实践效率目标,同时对于采油全过程的成本资源予以显著的节约。
对于三次采油的常用技术方法在进行分类实践中,通常可以将其分成混相驱的采油技术手段、热力驱的采油技术、化学驱的采油技术、微生物驱的采油技术等。
其中,运用化学物质作为驱动的三次采油技术方案更加可以确保良好的采油综合实践效果,确保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驱油化学物质来达到复合物的驱油实践目标。
但是与此同时,采油工程的具体实施人员应当严格重视维护采区附近的生态环境平衡,防止由于过度排放污染性的有毒化学物质,从而对于采区附近的土壤以及水质造成较为显著的破坏污染影响[2]。
驱油剂的工作原理
驱油剂的工作原理驱油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剂,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来清除油污。
驱油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辅助成分组成。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驱油剂的工作原理。
驱油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起到了关键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等多种类型。
它们能够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油污和水能够更好地混合在一起。
当驱油剂喷洒到油污表面时,表面活性剂会迅速扩散并吸附在油污颗粒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能够使油污颗粒与水分子更好地结合,从而使油污变得更易于清除。
驱油剂中的溶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溶剂可以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解或溶解。
常见的溶剂有石油醚、醇类、酮类等。
当驱油剂中的溶剂与油污接触时,它们会迅速渗入到油污内部,与其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将复杂的油污分子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使其变得更易于处理和清除。
驱油剂中的辅助成分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辅助成分可以提高驱油剂的性能和效果。
例如,一些驱油剂中添加了乳化剂,可以使油污与水形成乳状液体,更便于清洗。
还有一些驱油剂中添加了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油污在空气中氧化的速度,延长驱油剂的使用寿命。
驱油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辅助成分的相互作用,来清除油污。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污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其更易于混合和清除。
溶剂可以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分解或溶解。
辅助成分则可以提高驱油剂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这些作用的协同作用,驱油剂能够有效地清除各种类型的油污,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驱油剂在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的驱油技术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始终业界关注的话题,以大庆为代表的水驱、聚驱采收率技术,创造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又形成了新水驱、蒸汽驱、SAGD、三元复合驱、火驱、CO2驱等战略性、前瞻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中国老油田继续提高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各类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各种选择,也是中国提高采收率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一、水驱(超前注水技术)超前注水技术是长庆油田原创技术,是水驱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表现形式。
其背景是:针对储层压力系数低、地饱压差小、启动压差大、低渗透、特低渗透资源等特点,长庆油田特低渗透开发,通过长期的实践,受“污水回灌现象”的启示,首次创新性的提出和研发了“超前注水”理论与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是特低渗透油田最具影响力的的核心技术。
超前注水技术的基本概念。
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3个月或半年而提前投注,使原始地层压力保持在110%—120%之间,称之为超前注水。
其做法是“先注后采”,也就是说“先钻注水井,后钻采油井。
基本原理是:(1)增加驱替压力梯度, 减少启动压力影响;(2)有效防止原油性质的改变, 保证渗流畅通;(3)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4)降低油井初期含水;(5)降低油田产量递减率。
应用效果。
长庆油田从1995年开始,在安塞、靖安、绥靖、西峰、南梁、姬塬等油田实施超前注水,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达到5.42 t/d, 比相邻区域非超前注水区油井初期产能提高1.35t/d,平均单井产量比同步或滞后注水区提高了20~30%,效果十分明显。
西峰油田通过整体超前注水, 降低了油田的综合递减率。
长庆西峰油田白马区2002 年至2003 年产能建设井的综合递减率分别为8.5% 和5.0% , 而三叠系其他非超前注水区近4 年的产能建设综合递减率为14.2%。
由于在长庆西峰油田超前注水区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初期单井产量提高1~2t/d, 而且产量相对稳定。
超前注水技术的重大意义是:(1)解决了“低渗透”储层“低压”问题(世界性难题);(2)解决了低渗透油田投产后采油、采液指数下降的难题(世界性难题);(3)使低渗透油田从投产之时就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的平衡;(4)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产量;(5)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化学驱油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2、化学驱技术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大庆、胜利油田开展化学驱室内研究,70年代开 始碱水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 80年代,大港油田和大庆开始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90年代,胜利油田开始复合驱矿场试验 世纪末,大庆和胜利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大规模工业化应 用,化学驱技术世界领先 21世纪初,胜利油田提出“非均相多元组合式提高采收率技术”
2006 0 0
2008
1
1 2
2010
1
2 3
2012
3 3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化学驱减少的原因 油藏条件制约了化学驱在美国的发展
•油层温度:>60℃ •地层水矿化度高:>30000mg/L
化学驱技术不完善
•聚合物分子量低(500~800万) •没有适用范围广、不用碱、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形成超低界面 张力的活性剂。
美国化学驱产量变化
胶束-聚合物 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 总计
1988 1509 20992
22501
1990 617 11219
20 11856
1992 254 1940
2194
1994 64
1828
1996 139
1998 139
2000 1598
2002
20042006ຫໍສະໝຸດ 20082010 70
2012
油藏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非普通增产措施)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化 核心 学
驱 关键
驱油化学剂 驱油体系
驱油体系渗流机理 驱油特征与规律
驱油剂设计与合成 驱油剂优选 体系研究与配方设计 驱油体系性能评价 宏观渗流机理 微观渗流机理
属于化学驱油方法的有哪些
属于化学驱油方法的有哪些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它通过注入或混合特定的化学剂,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模式,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或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促进原油的排出。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驱油方法。
1. 聚合物驱油法:聚合物驱油法是将水溶性聚合物注入油藏,形成一层厚而黏稠的聚合物层,改善原油在油水界面附近的流动性,减少剪切力和油层阻力,提高采收率。
2. 碱驱油法:碱驱油法通过注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来改善油藏的性质。
碱性物质可以中和油藏中的酸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3. 表面活性剂驱油法:表面活性剂驱油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流动性。
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原油与岩石表面的接触角,使原油更容易流出。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形成胶束,包裹住原油,降低粘度,提高采收率。
4. 增溶剂驱油法:增溶剂驱油法是以溶剂为驱动剂,通过增加溶液的压力和降低溶质的粘度,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改善原油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轻质烃类(如丁烷、正戊烷等)和不挥发性溶剂(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5. 多元驱油法:多元驱油法是将多种化学物质组合使用的一种集成方法。
常见的多元驱油法包括聚合物/碱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溶剂驱/聚合物驱等方法。
多元驱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化学物质的优势,提高采收率。
6. 微生物改造驱油法:微生物改造驱油法是通过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改变原油在岩石孔隙中的流动性质。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油中的蜡和胶质物质,降低油的粘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7. 渗透剂驱油法:渗透剂驱油法是通过注入渗透剂(如压实剂、阻水剂等)来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层的浸润能力,提高油的排出效率。
8. 电磁驱油法:电磁驱油法是利用电磁场或电流来改变原油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原油与岩石之间的黏附力和黏土胶结力,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第二章 化学驱
第二章 化学驱
d.开发新的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如HEC和SG HEC是一种改性的天然聚合物,由纤维素经碱 化和羟乙基化得到,其的结构式为
第二章 化学驱
SG是一种生物聚合物,由小核菌属真菌在葡萄 糖中发酵制得,其结构式为
(1)开发新型或改性的聚合物 两性聚合物的研制 耐温耐盐单体的研制 梳型聚合物的研制 多元组合聚合物的研制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研制 共混聚合物
且比较经济。含丙稀酰胺的两性聚合物溶液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阴离子
度(水解度)不断增大,分子链上正负电荷基团数目出现不相等,分子 链的卷曲程度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溶液粘度大大下降,抗盐性能逐
步消失。更值得重视的是,两性聚合物的阳离子基团会造成聚合物在地
层中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加,聚合物大量吸附在近井地带,严重影响驱油 效率,增加三次采油成本,可见,两性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油田。
阀、混合器及计量仪表等的影响。注聚前还必须进行必
要的预处理。
第二章 化学驱
(1)配制母液:聚合物一般先用低矿化度的清 水配制成高浓度的水溶液,既聚合物母液,为 保证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后达到良好的驱油效 果,一般要求地面配制的聚合物母液浓度在
5000mg/L左右,低温或常温配制(分散装置)。
第二章 化学驱
②耐温耐盐共聚物
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的研制的主导思想是研制与钙、镁离子不产生
沉淀反应,在高温下水解缓慢或不发生水解反应的单体,如2-丙稀酰胺 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N-乙烯吡咯烷酮(N-VP),3-丙
稀酰胺基-3-甲基丁酸钠(Na-AMB),N-乙烯酰胺(N-VAM)等,将
一种或多种耐温耐盐单体与丙稀酰胺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条 件下的水解将受到限制,不会出现与钙、镁离子发生反应出现沉淀的现 象,从而达到耐温耐盐的目的。这类聚合物能够真正做到长期耐温抗盐, 但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得到的耐温抗盐单体成本太高,大规模用于三次采 油在经济效益上难以保证,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攻关研究,降低耐温耐盐 单体的生产成本,提高单体的聚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