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

合集下载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

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我们看看下面的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超然台的一次游玩经历。

以下是《超然台记》的原文及翻译:原文:超然台记超然台,势凌凌然矣!登台而望之,百峰之上,三江之口,所谓长物立异耳。

出则觉四顾皆山,山上无高树。

中有一壑,一水甚绿。

东南抱薄峰,薄峰之下,有巨石临江,欲有托天之势,峭峭然天柱之险。

江之外,有峡路百馀步,一舟行则未尝见也。

晋代之陶渊明,尝著《归去来兮辞》。

欲言其志已之意,其言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盖亦儿女之事,非不痛快然欢乐之至也。

岂但僵蠢之为害,亦有时矣。

然千古一人,至于斯台,独为所动。

每于悲乐怆然,不暇忍辱。

以吾欲游朝廷之上,朝廷欲游吾之下,而可得已乎?有朝廷之事,即吾之所恨;无朝廷之事,亦吾之所恨。

不若赍乡人而沟墅,安知蹈巷阨,去国别土,不复得见超然台乎?翻译:《超然台记》超然台的地势高高耸立!登上台而远望,百峰之上,三江之交汇,那就是所谓的“长物立异”了。

一抬头,感觉四周都是山,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

中央有一条深壑,一条水流异常碧绿。

东南方向有着薄峰环抱,薄峰下,有巨石临江,仿佛要托天而起,险峻得有如天柱。

江的对岸,有一条百余步的峡路,一艘船经过时甚至看不见。

晋代的陶渊明,曾经创作过《归去来兮辞》。

想要表达他的志向已达到的心情,他这样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年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确实是男女之间的事情,非但没有不痛快,反而是充满了欢乐。

可岂止是僵蠢之情伤,也有时候啊。

然而,千古一来者,居然在这台上独自发感慨。

每每对于悲欢之事,都感到痛苦无已,无法容忍受辱。

我欲游走在朝廷之上,朝廷却想要来到我之下,这难道不是够了吗?有了朝廷的事务,就成了我所痛恨的;没有朝廷的事务,同样也是我所痛恨的。

何不带着乡人,远离繁华,远离都市,去山野之间修篱种菜呢?何必再去涉足巷陌之中,远离故土,永远无法再见到超然台呢?。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导读:《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丽:附着,靠近。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里沿用旧称。

(4)太守:官名。

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5)所以:的问题。

(6)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

所为,同“所以”。

(7)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

超然台记译文及注释

超然台记译文及注释

《超然台记》是一篇散文,作者为宋代文人苏轼。

以下是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而各地的名胜古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特色。

如果不能深得其中乐趣,那么无法留在那里,是无法观赏到这些的。

即使是风景美丽的地方,如果不能超脱于物外,是无法欣赏到其中美好的。

我治理的东坡位于子虚山之间,这里原本是建筑在瓦砾堆上的废墟,我来到这里之后,修建了超然台。

台子修得高到能够鸟瞰方圆三十里,这里原来杂乱无章的树木,也被修剪得像被笔描绘过的图案一样美观。

东边是城墙,常常见到麋鹿来往,城外是河川,可以听到群鸦飞鸣的声音。

我在台上铺设茵席,燃起炊烟,鸣叫的鹞鸟飞入云霄中。

每次我有饭食佳肴,就必定要邀请客人一起享用。

我同客人一起登台观赏风景,如果佳肴与美景不可兼得,我就只能放弃佳肴来欣赏如画的景色。

我时常携有一壶美酒,邀请客人共饮。

我们屈尊降贵,在席上一起品尝美酒佳肴。

陶醉时便两颊红晕,欲收敛记怀,但琼馔玉盘都还远在云端。

我常常想,仿佛我能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独立于尘世之外,遐想至此,心神恍惚而游走。

然而欢喜而不满足,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我的心情。

注释:
1.遨游:漫游、游历。

2.齐:一同、同时。

3.虚:虚幻、不真实。

4.修:修建、建造。

5.遐观:远观、遥望。

6.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这里指湖泊)。

7.翳(yì):遮蔽、掩盖。

8.放意肆志:纵情畅怀。

9.适:恰好、正好。

10.穷:尽、览尽。

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

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

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文言文阅读题目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遭受,忍受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固:坚持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烈:功绩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吊:哀伤,哀吊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②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译文|赏析《超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超然台记》原文宋代: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超然台记原文及赏析精选

超然台记原文及赏析精选

超然台记原文及赏析原文:超然台记[宋代]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是宋代⽂学家苏轼创作的⼀篇散⽂。

这篇⽂章反映了作者知⾜常乐、超然达观的⼈⽣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苦闷、失意之情。

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超然台记》原⽂及翻译,欢迎阅读。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之下,宜若起居饮⾷与⼭接也(1)。

四⽅之⼭,莫⾼于终南(2);⽽都⾢之丽⼭者,莫近于扶风(3)。

以⾄近求最⾼,其势必得。

⽽太守之居,未尝知有⼭焉(4)。

虽⾮事之所以损益,⽽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之出于林⽊之上者,累累如⼈之旅⾏于墙外⽽见其髻也(8)。

⽈:“是必有异。

”使⼯凿其前为⽅池,以其⼟筑台,⾼出于屋之檐⽽⽌。

然后⼈之⾄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以为⼭之踊跃奋迅⽽出也(9)。

公⽈:“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求⽂以为记(10)。

轼复于公⽈:“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知也(11)。

昔者荒草野⽥,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已哉(16)?然⽽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破⽡颓垣,⽆复存者,既已化为⽲⿉荆丘墟陇亩矣,⽽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恃以长久,⽽况于⼈事之得丧,忽往⽽忽来者欤(18)!⽽或者欲以夸世⽽⾃⾜,则过矣(19)。

盖世有⾜恃者,⽽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于公,退⽽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

这⾥⽤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终南⼭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

(3)⽽:连接两个句⼦,表⽰并列关系。

丽:附着,靠近。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沿⽤旧称。

(4)太守:官名。

宋称知州或知府,这⾥沿⽤旧称。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超然台记》原文、注释与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超然台记》原文、注释与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注释】(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5)醉:使……醉。

(6)饱:使……饱。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②,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③,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④; 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⑤。

处之期年⑥,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⑦。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⑧。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⑨。

南望马耳、常山⑩,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11)。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12),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13),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14),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15),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餔:吃。

糟:酒糟。

啜 (chuo):饮,吃。

醨(li):薄酒。

②中:心中,内心。

③挟(xie):挟制。

临:对付,面对。

眩:眼睛昏花。

④钱塘:县名,为杭州府治所在地,苏轼时任杭州太守。

移守:调任。

胶西:山东胶州。

释:放弃,释放。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苏轼超然台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盈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2,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铺糟啜醨:吃酒糟,喝薄酒。

铺:吃。

糟:酒糟。

啜:饮。

醨:薄酒。

典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2瀹(yue):煮。

【译文】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果有可观赏的地方,就都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不必都具有怪异、稀奇、雄伟、瑰丽的特色。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古文观止超然台记

古文观止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是明朝作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他在江苏扬州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

文章通过描写台上的景色和登台的感想,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超然台记》的原文:
昔者庐江县自修筑超然台,兹台也,高以俯下,敞以望远,超然而乐,盖与天下游人共之。

余以嘉佑戊戌岁,秋八月,舟至扬子江,历芜湖、当涂、金陵、仪真而泊于广陵。

既而登台,望淮甸、楚越、吴越之境,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产之饶,舟车之利,盖大江之南,无过于此者矣。

余观夫登台之人,有若群仙翩翩然云中者,有若幽人静默然林下者,有若羽衣蹁跹然水中者。

余于是有感于中,谓兹台之超然,盖天下之达观也。

夫人生在世,富贵非所求,遇事由其分,随遇而安,岂不乐哉?乃若兹台之超然,虽居富贵之地,而能忘其贵,虽处江湖之远,而能忘其远,此岂非达观者之至哉?
余在台之上,望大江之水,浩浩乎如不可测,而舟楫之往来,纷纷乎如不可纪。

余于是有思曰:天下之事,亦犹是矣。

夫水,天下之至柔也,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御;舟,天下之至巧也,而覆载者莫之能御。

夫以柔克刚,以巧制拙,岂非天地之大勇哉?然则天下之事,无难易之分,无强弱之别,惟在人之立志何如耳。

故孟子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夫以匹夫之微,而犹有责于天下,岂非达观者之至哉?
余于是超然而乐,盖得于心而寓于景,其心超然,其景亦超然。

余于是乎书以记之,使后之登兹台者,有以识余之超然也。

这是《超然台记》的原文。

文章以作者登高远望为主题,通过描写台上的景色和登台的感想,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超然台记简介本篇选自《东坡七集》。

超然台为苏轼调任密州城的一座台子,文中特意写了登台四望怀古感今的感情,以此体现出因人生无常,所以随遇而安的道家人生哲学。

超然即是超脱于外物与自身的境遇,优游自在。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疏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

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②,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③。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④,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bǔ)糟啜(chuō)醨(lí):嚼酒糟喝薄酒。

②采椽之居:用原木做椽子的住处。

超然台记原文-古文观止

超然台记原文-古文观止

超然台记原文超然台记(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①。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②。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③。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④。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⑤。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⑥。

北俯□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⑦:“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⑧。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bǔ)糟:食酒糟。

啜醨(lí):喝薄酒。

②美恶之辨:对事物好坏的辨别判断。

战:斗争。

中:心中。

③物有以盖之矣:事物的真实面目常会为它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盖,蒙蔽,掩盖。

④去雕墙之类:离开有雕梁画栋的华美屋宇。

蔽:掩蔽,此指住进。

采椽:一说采椽即栎木;一说自山采来之椽,不施斧斤,言其粗朴。

《超然台记》原文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赏析《超然台记》原文赏析1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诗词赏析: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

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过于急切,以及任人不当,导致新法有诸多弊端的这种情况,而自请外调。

他一生受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影响,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

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以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魄力的景观。

吃酒槽,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

《超然台记》古文赏析

《超然台记》古文赏析

《超然台记》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超然台记》主要是发挥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思想。

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为了突出后者,既用前者来对比,又用四方形胜与四季美景来渲染。

【原文】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
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

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歳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
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
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
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
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