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语文《名二子说》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合集下载

《名二子说》课件(43张PPT)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二板块

《名二子说》课件(43张PPT)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二板块

D.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C项,焉:语气词/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项,则: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A.名.二子说 C.相如廷.叱之
B.左右欲刃.相如 D.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B 两项为名词用作动词。D 项,
【答案】 B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 字 的
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

「名」。「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通常称

「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
「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
黑肱,齐桓公名小白……
➢ 「名」与「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来,意
义上,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
知识拓展
文本小结考

试失败后,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全都寄
托在儿子身上。
文章对二子的名字加以解说,针对二子
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二子进行告诫、勉
励,表达了父母关爱子女的一片深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皆有职.乎车 B.车仆马毙. C.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D.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解析】 与:参与。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毛颖传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而理解寓言主题;2、认识文章通过嬉笑诙谐的寓言形式体现严肃而重大主题的寓庄于谐的写法;3、领会作者善于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构思艺术。

教学重点: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寓言主题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请作者谋篇思路教学进程:一、简介1、学生简介作者2、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微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先秦时代,诸子著作中就包含了大量寓言。

唐宋时期,寓言创作进入繁盛阶段。

八大家中柳宗元、韩愈、苏轼为高手。

本文看似传记,但实际上是寓言。

二、自读、理解文句1、提示各段重点词句:第一段:果实使物醢佐匿第二段:次以惧趺居简牍是资其遂兼诸侯乎日见亲宠任事第三段:便敏悉重累拜狎以衡石自程推致见请亦时往第四段:因冠免谢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所谓尽心者第五段:本其所出《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2、朗读,讨论疑难,翻译全文。

三、理请作者谋篇思路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明确:全文五段,可分为三部分:(一)(1-2)写毛颖的家世。

(二)(3-4)写毛颖被皇上重用与抛弃。

(三)(5)作者对毛颖一生的评论。

3、思考:文章以什么谋篇构思?A 感情变化 B 事件 C 时间变化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深入理解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理解主题。

教学进程:一、阅读探讨1、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许多句子一语双关,既像写人,又是写笔;既是写笔,又是写人。

妙不可言。

找出这些句子,理解文意,品味其妙处(文后练习一)举例提示: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九流百家皆所详悉日见亲宠任事通于当代事务善随人意虽见废黜终默不泄2、简介写作背景本文作于韩愈三十六至四十七岁间,韩愈仕途坎坷,早年四度应试,才中进士。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进学解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5课 进学解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7.窥陈编以盗窃
古义:抄袭剽窃
今义: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
8.指前人之瑕疵
古义:这里指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
今义:古人或以前的人
三、一词多义
1.立
2.治
3.披
4.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辞
6.修
7.行
8.于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在清晨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每月
每年、年年
(2)名词作动词
“杂说〞可以说是一种议论文,是杂文最早的形态。《四库全书总目录杂家类一》说:“杂家之义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表达者谓杂说。〞另外,因为杂说文体比拟灵活,有些文章并没有以“说〞命题,但也属于杂说文体。如韩愈的《进学解》。
“解〞也是文体名,指那些解释疑难的文章。“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借问答方式,先借假托者之口提出某些疑问,然后自己加以解答,借此说明身世,发泄某种不平或发表某种观点。汉代扬雄的《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表达了这类文章的特点。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
3.“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意感知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志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挖苦。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 苏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 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进学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名二子说学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携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

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苏洵文章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

苏洵的论文,见解亦多精辟。

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写法。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

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

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1.老泉苏洵之号。

因苏家有“老人泉”,著名诗人梅尧臣又曾为之作诗,故苏洵自号“老泉”。

苏洵通晓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喜读贾谊、司马迁的作品,尤其对《战国策》推崇备至。

嘉祐年间,得到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称于世。

2.名联四川眉山县城西南,坐落着我国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有副对联悬挂在大殿两侧: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高中语文(进学解)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教案

高中语文(进学解)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教案

专题一论说进学解韩愈班级某某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二、资料连接(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

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某某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齐名,称为""。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之首。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论说文,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X 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辟排杨朱、,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X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X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圣人无常师。

(10)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二第2课名二子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二第2课名二子说

(2)去①②③去除去..轼门残十去.里_秽动__以词__为_,__动__界离__词__开__,___,动___除___去词___掉___掉,_____距___离___ ④去.年下扬州 ___名__词__,__过__去__的_____
(3)与③①②与辙与..嬴斗不而与卮.不焉酒助五__动__动国__词__词__也,__,__给__参___动予___加___词____,__结__交__,__亲__附___ ④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_动__词__,__赞__许___
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 岌然无阿的精神。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 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 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 “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这些说法都 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 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 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 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 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2)了解苏洵。苏洵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 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 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 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 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 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 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曾巩说苏洵“颇喜言 兵”。苏洵的《权书》10 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 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材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材
日期: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 材 汇报人:
目录
• 教材简介 • 教材内容 • 教材使用方法 • 教材价值与意义 • 教材问题与改进 • 教材影响与展望
01
教材简介
教材背景
适应新课改要求
本教材的编写是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改进方向
01
优化内容安排
对教材中的文章选择和编排顺序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确保内容安排的
合理性和科学性。
02
增加注释和导读
针对教材中较为难懂的文章,增加必要的注释和导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设计
重新设计练习题,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
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增加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拓展性的练习题,激发学
学习建议
注重积累
01
积累唐宋八大家散文中的经典名句、段落和词汇,提高语言素
养和表达能力。
主动探究
02
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重点,主动探究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内涵和
艺术特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多角度学习
03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朗读、背诵、鉴赏、写作等,多角度
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化意义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唐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读经典唐宋散文有助 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文化自信与认同
通过学习唐宋散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培养民族 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唐宋散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 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高三语文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三语文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优质教案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优质教案

《名二子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理解识记要点文言词句,娴熟朗读通译全篇古文。

、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希望。

、认识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有关知识和内涵。

教课要点:理解文章主题深意,正确娴熟熟读译文。

教课难点:理解苏洵给儿子命名的深意,启迪人生。

教课方法:情境教课法目标教课法感悟体验法点拨教课法迁徙教课法教课过程:一、教师导入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桃花红。

年北国的春季,比过去来得更缠绵,傍晚吹着风的软、小雨飘洒在花前,或许你因忙碌的学业不可以驰往不可以远足,但我相信你鸟语花香的心,早已跟着近期酷似江南的一抹雨烟,去踏寻了春季。

今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去感觉一处或许你未曾知晓、未曾到过的名胜遗迹,播放背景音乐《云水禅心》,出示“三苏祠”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种名胜遗迹吗?北宋高文名父子 , 南州胜迹古祠堂,这是北宋期间有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旧居,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占地面积平方米。

三苏祠红墙环绕,绿水缭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有正门、前厅、启贤堂、云屿楼、披风榭、碑亭、半潭秋水一房山等各样房屋堂廊数十处,点线响应,疏密有致,匾额春联,奇光异彩。

三苏祠,被誉为中国四川古典园林的模范。

年被确定为“眉山三苏博物馆”。

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三苏是谁呢?出示三个名字,两位儿子苏轼苏辙的名字有什么共同点?对,都是“车”字旁,对苏轼苏辙两位文学大家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父苏洵在当年给儿子起名时深有讲究我们却未曾了解,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名二子说》(板书)二、正课、文学知识:(生答)说古代一种谈论文体,能够记述事物、能够说明事物,也能够发布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或给自己明志。

、理解题目:论说二子取名轼和辙的缘故,出示教课目的、二生朗诵感知内容:荀洵依照车的构成构造特色,给两个儿子起名的缘故和希望。

、认识作者:(生读)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八家之中苏家占三席,可见其父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假如没有一个父亲的专心良苦,也不可以有我们往后的两位文学大家,那么其父苏洵何许人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内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内容
养和综合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
推荐与唐宋八大家散文相关的其 他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 ,加深对文学流派和风格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

深化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深 化某些重点内容的教学,如对某 些散文作品的深入解读和比较分
析。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生阅读指导与评估
阅读指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授阅 读方法,如泛读、精读、跳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评估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评估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成果,可以通过课堂讨 论、书面作业、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 进阅读方法。
《秋声赋》选读与分析
总结词
传统赋体的典范之作
详细描述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以描写秋天景色 为主题的传统赋体散文。该文通过对秋声的 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其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05
课程评价与教学反思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课堂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 、讨论、演示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选读建议与教学策略
选读建议
在选择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进行 挑选,同时注重选取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表达特点,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化对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04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分析

高中语文论说名二子说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论说名二子说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点评
• 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可见这户人 家的厉害。 • 乃父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大儿子名 “轼”。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 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 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竟 不要紧。苏东坡从小生性旷达,其父告诫他要放 低身段,注意“外饰”,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 毕露。 • 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 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 苏洵的小儿子性格平和,他为其取名“辙”,觉 得这样很好,可以免祸。
词义
• • • • • • • • 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 2.职:职务 3.与焉:在其中 4虽然:即使这样 5外饰:装饰外表 6由:顺从 7仆:倒下 8免:避免


辙 轮 辐

说:
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 记叙、可以说明,可以议论,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如 《马说》《爱莲说》。
苏洵:
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 老泉。四川眉山人。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 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 集》,代表作《六国论》。
子女六人,长子和三个女 儿均早卒,只剩下苏轼苏辙二 子。(一女苏小妹后经考证, 实为讹传)。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 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年轻时应试不举,嘉祐初年携二 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 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家 典籍编撰官员)、文安县主簿 (掌管文书的官员) 与人同修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 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从六 品)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 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 集》,代表作《六国论》。苏洵 子女6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卒, 只剩下苏轼苏辙二子。(一女苏 小妹后经考证,实为讹传)。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案背景散文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文学名家,他们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此次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教育散文选读和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特点;2.学会阅读和欣赏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散文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技能以及阐述能力和排版能力;5.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散文选材取自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包括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曾巩、陈与义、文天祥。

选文主要包括《望江南》、《东篱》、《后赤壁赋》、《岳阳楼记》、《小窗幽记》、《卖儿狂》、《玉台新咏》等经典之作。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评析方法;2.线下小组合作讨论阅读和评析文本;3.线上教学资源辅助教学;4.个人散文写作小结和分享。

五、教学步骤1.第一次课堂:教师介绍唐宋八大家和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第二次课堂:教师介绍欧阳修的《望江南》和《东篱》,引导学生探究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和文化内涵。

3.第三次课堂:教师介绍王安石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后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小窗幽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第四次课堂:教师介绍曾巩的《卖儿狂》和陈与义的《玉台新咏》,引导学生探究两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第五次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写散文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唐宋八大家散文,总结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六、教学评估1.听课笔记: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密切关注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能熟练运用Markdown格式。

2.文本评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3.散文写作:教师要求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创新写作形式和排版方法,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二 杂说(3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二 杂说(3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

《进学解》是作者的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名二子说》表达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日喻》阐述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和思想感受。

《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先生解释,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字里行间饱含抑郁,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

文中不少成语、名句值得细细品味。

《名二子说》这篇文章苏洵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担心和希望。

《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第1课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字词积累1.字音爬罗剔.(tī)抉.(jué) 纂.(zuǎn)言继晷.(ɡuǐ)补苴.(jū)罅.(xià)漏幽眇.(miǎo) · (nónɡ)郁佶.(jí)屈聱.(áo)牙正而葩.(pā) 闳.(hónɡ)其中跋.(bá)前踬.(zhì)后何裨.(bì) 侏.(zhū)儒.(rú) 岁靡.(mí)廪.(lǐn)粟纡.(yū)余卓荦.(luò)玉札.(zhá) 崇庳.(bēi) 瑕疵.(cī)訾.(zī)2.通假字①登崇畯.良畯,同“俊”,优秀②校.短量长校,同“较”,比较③冗不见.治见,同“现”,表现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繇,同“由”,遵循⑤若夫商财贿之有亡.亡,同“无”,没有⑥计班资之崇庳.庳,同“卑”,低下3.一词多义(1)具⎩⎪⎨⎪⎧①治具.毕张 名词,工具②左右具.宜 副词,都,全③故人具.鸡黍 动词,准备饭食或酒席④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动词,准备,备办 (2)行⎩⎪⎨⎪⎧①行.成于思毁于随 名词,德行②卒老于行. 名词,道路 (3)披⎩⎪⎨⎪⎧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动词,翻阅②披.草而坐 动词,分开③披.心腹,见情素 动词,剖开,披露④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动词,披上,穿上 (4)方⎩⎪⎪⎨⎪⎪⎧①长通于方. 名词,礼法②宰相之方.也 名词,治国方术③有朋自远方.来 名词,地方④今齐地方.千里 名词,方圆⑤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方正,正直⑥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介词,当……时 (5)竟⎩⎪⎨⎪⎧①竟.死何裨 动词,完毕,终了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副词,竟然③何竟.日默默在此 形容词,全,整④道竟.何为邪 副词,究竟(6)要⎩⎪⎨⎪⎧①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动词,求,要y āo ②记事者必提其要.名词,纲要③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动词,总归,总括④张良出,要.项伯 动词,同“邀”,邀请 (7)于⎩⎪⎨⎪⎧①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②有笑于.列者曰 介词,在③私不见助于.友 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发出者④逃谗于.楚 动词,到 4.词类活用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名词作状语,每月 ③补苴.罅漏 名词活用作动词,填补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词活用作动词,走,跟随 ⑤细大..不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事物;大的事物 ⑥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形容词作名词,凶险邪恶的人; 优秀的人⑦乘马从.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⑧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止;使……回⑨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词作动词,名一艺,指能治一种 经书5.古今异义①作为..文章古义:写作成。

高中语文 02杂说 名二子说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02杂说 名二子说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解析】 A 项,乎:介词,于/语气词,啊。B 项,而:连词,表转折。C 项,焉:语气词/兼词,于之。D 项,则: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A.名.二子说
B.左右欲刃.相如
C.相如廷.叱之
D.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 B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B 两项为名词用作动词。D 项,
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C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洵通过打比方的形式,告诫儿子应注意自己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 B.苏洵对小儿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极力褒奖;对大儿子却忧心忡忡,极力贬 斥。 C.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 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 D.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父亲为他取名“辙”的深意。 【解析】 B 项,分析有误。苏洵在本文中并非一褒一贬。
A.皆有职.乎车 B.车仆马毙. C.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D.而言车之功者,用 毙:仆倒 若:好像 与:结交

名二子说(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二子说(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二子说(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乎”“与”“虽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作者为二子所取名字的寄寓意。

3.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清课文思路第一段:“轼”名说。

劝诫儿子多加外饰以免遭祸。

第二段:“辙”名说。

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儿子取名的深意。

二、参考译文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子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是惟独这轼(车前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虽然如此,要是去掉这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

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

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

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

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三、参考资料本文与《仲兄字文甫说》属同一类文字,意在阐明苏轼、苏辙两个名字的含义。

作者从轼、辙这两个字的本义出发,阐述它们对车的功用,进而引申开去,借以预料自己两个儿子一生的命运。

看似游戏文字,其实包含着作者坎坷一世的沧桑感慨。

依苏轼、苏辙二人的生平来看,作者对儿子人生的预测是相当准确的。

因此,明人杨慎曾评论本文写法:“字数不多,而婉转折旋,有无限思意,此文字之妙。

”随后即说:“观此,老泉之所以逆料二子终身,不差毫厘,可谓深知二子矣。

”(《苏洵散文精选》,王水照、罗立刚选注,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4月版)苏洵有子女六人,长子景先和三个女儿均早卒,“唯轼与辙,仅存不亡”(《祭亡妻文》)。

本文即论说二子取名轼、辙的原因。

文章开头,说车上的各个部位“皆有职乎车”,都是车子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车轼“若无所为者”,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但轼并非真没有用处,它是车子露在外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可扶以远瞻,故苏轼字“子瞻”。

车轼的突出特点是露在外面,因此苏洵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一生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结果屡遭贬斥,险致杀身之祸。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绿园区锦程学校王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2.复习“说”文体的特点。

德育目标3.通过读文感受苏洵为两个儿子取名所体现的良苦用心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自幼刻苦,饱读经史。

老师认为他定成大器,只恐锋芒太露,于仕途不利,故赠他表字“退之”。

每当人们称他韩退之时,就如同是在提醒。

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周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可见古人对名字的重视,今天我们看看苏洵是如何为自己两个儿子命名的呢?二、作者简介学生查资料介绍三、解题:名:命名“说”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说: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文章。

四、读1、自读解决拼音障碍轮()辐()仆()辙()2、找同学读,找出不懂的字词句翻译3、齐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五、探究分析1.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车字旁”,都与车有关。

2.了解古代的车,知道“轼”“辙”和古代的车都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挂图)古代的车是木制的。

它由车轮、辐(即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盖(用来遮阳防雨的车盖)、轸(车厢底部的横木)等组成,这四项是古代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轼”则是车厢露在外面的扶手横木。

而“辙”则是指车行后车轮的印迹。

3、根据图示和课文的解析,你对“轼”和“辙”这两部分有何新的认识?由于古人乘车是立乘,所以如果没有了“轼”,那么车就不再完整了。

而对于车行后的印迹“辙”,根据课下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车翻马死则都与这个印迹无关。

4、那作者给儿子取这样的名字有什么用意呢?父亲之所以给他的儿子起这样的名字,是由于苏轼从小就豪放不羁,不善于外饰,他担心苏轼会因此遭祸,所以苏洵给他起了“苏轼”这个名字来警戒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二子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3、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章的写作的背景: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

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

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

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

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

《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二、分析课文:
1、第一段,“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轸木(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就像各有职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用处。

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

所以,“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呀,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啊。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

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

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初心。

2、第二段,“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却没有辙的份。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灾祸。

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意思。

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的深意。

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3、补充介绍: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问密窥。

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

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

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

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4、拓展思考: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

苏轼性格“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宋史·苏轼传》)而外任,还差点被杀。

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祸。

《宋史·苏辙传》说:“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韬戢”就是“外饰”。

确实,那种不可掩抑的英迈之气,正是
苏轼之为苏轼的特点。

《苏辙传》论苏辙“寡言鲜欲”“君子不党”,这正是他能处于“祸福之间”“齿爵皆优于其兄”的原因。

知子莫如父,苏洵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切。

三、课堂讨论与归纳:
1.试摹拟作者的口气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乎,吾知免矣”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谈谈作者对两个儿子不同的希望。

“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饰啊!”“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劝诫苏轼多加外饰以免遭祸;劝诫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

2.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附译文:
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子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是惟独这轼(车前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虽然如此,要是去掉这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

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
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

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

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

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