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 二、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

有删改。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四、读准字音五、 辨清字形 六、理解词语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八、【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把握文章主旨】“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九、把握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记叙文选材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记叙文选材 教案

记叙文选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巩固场景描写法训练难点: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周导入都围绕陈老师得“宝宝”这个主题。

)陈老师昨天晚上高兴的一宿没睡,因为什么呢?因为昨天晚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小生命诞生在了这个星球,他就是我的儿子。

我顺便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直到我现在已为人父,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件事让我无比的感动,因此我哭红了双眼挥泪写下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感动》!很多人认为,女人是感性的,而男人是理性的。

女人是脆弱的,男人是坚强的。

其实不然,女人可以理性,也是可以坚强的。

反过来也一样,男人有时候也非常的感悟与脆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女人让男人无比感动的行为!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生病时周遭关切的询问;是一个眼神,是一个手势,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微笑!我有很多感动的、精彩的故事想与你分享,你愿不愿意听?故事交易。

冷场提示:一把小折刀、小双小鞋子、不惧怕虫子的母亲、难忘的鞠躬、一只永远等待主人回家的小狗总结:我们发现,刚刚这些材料,并不都是发现在我自己身上的(猜,哪件事情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但是我全部都加在了我自己身上,可见,作文的材料不但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也可以在书籍与影视剧中获得。

二、材料的来源生活:通过观察生活直接获取材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书籍(道听途说):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看共同探究(三)1、多观察生活2、多听多读,搜集间接的材料。

接着引导:老师在夜读优秀作文的时候发现真不如我们同学想的好,有的同学写同桌借给她一只钢笔让他泪流满面,有的同学写一个清洁工冬天扫雪让她哭的死去活来……三、选材的原则1、材料要切合主题。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案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学会对父母以及其他亲人感恩。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唤醒学生们心中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对父母以及老人感恩,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教材分析:本篇出自人教2011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着力于培养学生感受中华美德,陶冶情操,这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本篇从课文内容而言,它很贴近学生实际,来自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

联系现在社会上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父母,教师需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感人点滴,意在让学生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从课文的性质而言,本篇是综合性学习课,需要借助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都不错,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的爱多了,反而使很多孩子缺乏了爱的能力,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爱学生不能体会,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而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思想教育,以至于现在很多学生形成了不懂得孝亲敬老、自私冷漠的性格。

本节课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和长辈,感受父母的关爱,尊敬老人,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孝亲”主题的漫画歌曲、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小游戏和奖品,教师和自己父母的合影照片,编排小品,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有唱歌、朗诵、演小品、讨论交流、讲故事、说成语名言等。

教学策略:采用“活动激趣——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单元目标
本单元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妨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其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学会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生活中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霜阴霾。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个单元选编了四篇古今中外的名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思考,以及对人物品行的礼赞。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学生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旨。
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重点知识:重点字词,心理描写,生活哲理.(2课时)
第16课《诫子书》重点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识记作家作品;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2课时)
说明
重点、难点与关键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要立足于培养孩子们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多个方面,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作用。

2022新课标中讲到语文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孝亲敬老”恰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的一脉,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懂得“孝”的意蕴。

语言运用是语文每一节课都要着重的地方,小到一个汉字,大到整篇文章,要引导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组织语言,沟通交流,能够清晰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探究了“孝”字的写法,这是最汉字内涵的挖掘,同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对于“孝”的见解以及要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这都是在锻炼语言运用。

思维与审美,也是在初中阶段要塑造的方面,引导孩子们去辩证看待“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将“孝亲敬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教材分析《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围绕“孝亲敬老”主题开展活动。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引导学生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材为孩子开展综合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比如从“孝”的论述,可以引导孩子们探寻“孝”的内涵;对孝亲敬老活动的开展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指引学生们自行去策划一个活动;对于海报和手抄报、漫画的制作也给出了相应的提示。

通过本节课,引导孩子们思考“孝”的真正含义,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孝”,并让“孝”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

在语文方面,也掌握一定了的文言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也渐渐得到提升。

对于“孝”这个字,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认知,但层次较浅,怎么才算是“孝”呢?他们仅仅停留在要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听父母的话,所以可以通过让他们自行收集“孝”的论述,思考“孝”的内涵,同时引导他们将格局从家事走向国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过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美德。出示视频,学生谈感受
教学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会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其他学科的内容只是载体,其着眼点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整合。
三、教师寄语:
教学理念:教师要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活动结束,要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一起分享活动以后的收获。
活动一:看一段视频——《孝敬母亲是天职》
活动二:唱歌曲《父亲》配乐
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诵名言
活动四:讲故事出示视频
教学理念:针对街头出现“二十四孝图广告牌”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具体到课堂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甚至可以跳出教材,自己寻找合适的语文活动资源。
二、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关注核心的语文课程特质,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和策略,关注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关注活动的 评价方式, 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陶冶、语文知识的实践等价值。
教学理念:文综合性学习要关注核心的语文课程特质,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和策略,关注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关注活动的 评价方式, 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陶冶、语文知识的实践等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写作选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七年级课文篇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

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们刚刚进入初中,在语文学习上还处于适应的阶段。

学生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

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

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训练学生“如何选材”的能力迫在眉睫。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或因缺乏观察,没有生活积累,内容干瘪,捕捉不到特写镜头。

针对这些现象,本节作文课将名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课内文章与课外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合理运用,让作文生动鲜活起来。

三、教学目标1. 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

2. 例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四、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2.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再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

部编版2020春语文七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设计:第4单元《怎样选材》(推荐)

部编版2020春语文七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设计:第4单元《怎样选材》(推荐)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怎样选材》在教材中的地位读写结合,强化指导,力求“一课一得”,是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首先,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尽可能与阅读配合又自成系统。

这套教材在写作的编排上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细致观察,了解细节;力求“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要写清楚,有感情;同时加强灵活性和指导性,提供方法技巧。

其中带下划线的是记事写人能力,其他为一般写作能力,二者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编排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专题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系统,循序渐进,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本文在教材第四单元,学到本文时应该已过第一学期的期中,经过整个七年级前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多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

《怎样选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主题,属于“一般写作能力”,是在七下的靠后的单元,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既要学习新知“怎样选材”,更是对前面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实践。

【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真实新颖。

[王1]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七上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下 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语言简明【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真实新颖。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藤野先生》和《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结构图,比较辨析间接材料和直接材料,并说说各自产生的不同效果。

《藤野先生》(部分)6-7外貌:严肃简朴、治学严谨、不拘小节。

写法:只选择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内容写;正侧面描写结合8-22事件: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循循善诱精神核心:关心实习——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坦诚写法:①不同材料表现人物多方面特点②多方面特点围绕同一精神核心《音乐巨人贝多芬》——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意志、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部编版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4.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习选材的方法,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单元整体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作者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潜藏在了文章的深处。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驿路梨花》一文,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形成回环递进的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

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

《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

《爱莲说》为宋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赋予莲花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借花喻人,自况自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同步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同步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

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 蔑miè 陋 lòu 撵niǎn麂jǐ葺qì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022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2022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四单元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品味语言。

2.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语言,学习精选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叶圣陶,著名作家,我们在小学时学过他的文章,谁能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记金华的双龙洞》《荷花》《藕与莼菜》《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等)。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圣陶先生具有怎样的德行。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作品。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闲话》等。

张中行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2.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词语,先注音,然后再解释词语意思。

)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

②谓做表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意结尾句与开头的呼应。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总论句:“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过渡句:“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2. 概括总结:注意评价性语句“待人厚”“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 ● 3. 需要标注清楚段落。
示例:
(三)自读课文
平。——张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学习评价:
●1、理解构思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 ●3、传达出了某种品质或精神
第三课法总结”
项目
篇目
教师课 《爱莲说》
上示例
对写作的启发 通过人物所喜爱/或厌恶的事物来表现其美德。
作中: ● 2、锻炼搜集、提取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联想与想象力、仿写能力等。 ● 价值目标: ● 1、阅读名人事迹,汲取精神力量,深入领会中华美德的含义,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修身正
己,确立担当意识。 ● 唤醒中学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讲好中华美德故事,提升社会责任感
单元实施
● 第一课段 ● 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
篇目
表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概要
文体
事件
评价性词句
人物品德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 3. 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文本主要内容。复述时注意以下两点: ● (1)复述内容。总体来说,要说清楚记述了哪些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德。具体来说,首先要关注人
物是谁、做了什么;其次要关注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最后还要思考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2)复述顺序。可以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也可以修改复述顺序。例如《驿路梨花》还可以按照小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一篇略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和一个习作及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1、本单元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2、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3、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4、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难点: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指导】1、略读法。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

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第四单元其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

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沾溉草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2)理解词语:简明扼要、草率了事、南腔北调、不耻下问、一以贯之、自顾不暇、街谈巷议、付之一笑、下里巴人、一念之差2. 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4、整体感知,自主学习:(2)速读课文,梳理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修改文章待人厚送客复信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4)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

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二、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拓展:1. 总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

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四:板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1.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撵(niǎn)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2)理解词语: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驿,这里指过往人所走的道路。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织竹器的竹条。

火塘: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2、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3、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3).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

(可列表说明)人物事情目的“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②.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③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悟文章写梨花与中心的关系,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2.通过研讨,学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重点及难点:把握环境描写作用;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复述课文;2.说说小茅屋主人是谁?为什么?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