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0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__(现代文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现代文阅读)一、考点诠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试大纲要求的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之一。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在选文中搜寻、辨别、提取符合考题要求的语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或总结概述;所谓“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读者未知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
在高考中,“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文章中的特殊的名词术语或结论等最新知识。
2.对名词术语和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的语句或材料。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比较难懂的句子等。
本考点主要的考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只要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即可;另一种简答题,需要我们不仅能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还要进行简答表述。
二、考情回眸三、分类解析1. 辨析正误【要点讲析】这种考察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高考中,筛选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从文章中的特殊的名词术语或结论等最新知识中获取信息。
(2)从对名词术语和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的语句或材料中获取信息。
(3)从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比较难懂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以下几种高考考题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1).偷换概念。
也叫“偷梁换柱”,这种方式与“张冠李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区别是明显的。
它表面上并没有将两个对象或概念进行调换,但暗中却将二者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或调换、或混淆等处理。
(2).颠倒错位。
指的是命题者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颠倒了顺序后造成的错误。
如把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把原因和结果颠倒、把条件和结果颠倒、。
精选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难点 17 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阅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
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信息并按一定的 要求进行整合,这是考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之一。
考生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可分三步走:把握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考生要想把握文本信息,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主干。
文本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准确分析出句子的主干, 就能将长文章读短,这样就容易把握文本信息了。
文本这么长,信息这么多,如何筛选呢?首先,考生可以仔细分析题干要求,寻找题干涉及的段落, 确定从哪一段或哪几段来筛选信息。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为准确地找出答题区间,既可以节省时间,又 可以使答案准确完备。
其次,考生还须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指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 1960 年 1 月 4 日 14 时许,细雨霏霏。
在毗邻巴黎的五号公路上,一 辆疾驰的小轿车突然车身左右摇晃,猛地冲向路边的大树,一个翻滚后反 弹撞上第二棵树,轿车变形、解体,汽车碎片散落半径达一百五十米。
副 1. 文章第 2 自然段描写驾驶位置上的乘客被抛向后车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被扭断,了 人 们 对 加 缪 罹 难 的 态 度 当场遇难。
和反应,从侧面体现出加缪人们很快辨认出这名遇难者为阿尔贝· 加缪。
三年前, 他凭借 《鼠疫》 《局 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遭遇不测时,加缪年仅四十七岁。
噩 耗传来,他白发苍苍的母亲欲哭无泪,悲叹“他太年轻了” 。
存在主义学者波 伏娃得知消息后,心绪难平,当晚服下长期停用的安眠药仍无法入睡,于是 冒着冰冷的微雨,在午夜巴黎的街头徘徊。
翌日清晨,她依然神思恍惚: “他 看不见今天的早晨了。
”当时的法国广播电台虽然正闹罢工,但罢工委员会仍 2.加缪广泛涉猎名著,决定播出五分钟哀乐悼念逝者。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训练:筛选并整合信息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新时代文学迄今为止已近十年,新时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精准地反映该时期的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中国形象的同时,还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关怀和未来构想,建构既属于中国本土也具有世界影响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化、文艺和社科的系列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工作的学者,在研究和探讨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标识性概念、开辟学术新领域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性成绩,同时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方法路径的创新性提升。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3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含解析)
精选资料 难点 43 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1.看清选项,前后兼顾。
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每个选项的各个部分。
因为命题者有时 会利用考生的粗心、紧张,在选项的后半部分设置陷阱,以迷惑考生,而许多考生没有完全 把握选项信息,以致妄加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选项的 各个部分都仔细地加以推敲。
2.警惕“无中生有”。
文言文本来就是比较难理解的,再加上考试时的紧张心理,有些 考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命题 者在设题时就会利用这一点,把文中本来没有的事件强加到某个人物身上,以迷惑考生。
3.警惕“张冠李戴”。
试卷中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 止一个的时候,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
考 生在文中确实看到有这件事情,然而没有仔细分辨这件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
如有一篇 文言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把百姓放在心上,并且把自己的嫁妆都 分给了百姓。
在设题时,命题者把这一功劳记在了这个官员的头上,说这个官员爱民,把妻 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考生在文中确实看到了把嫁妆分给百姓这件事,但没有注意到底是 谁分的,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丈夫和妻子是一家人,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
这样草率 判断,当然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4.警惕叙述情节时的“信息扭曲”。
在某些选项中,命题者总会在人物事件的信息表述 中设下陷阱。
如有一篇文言文中写一位官员不断升迁,他在每个阶段都有功绩。
于是命题者 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功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功绩,以迷惑考生。
5.核对原文,做到万无一失。
当初步认定答案后,考生切勿草率作答,一定要把该选项 所述信息与原文仔细核对,做到有据可依,然后再选定答案。
精选资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
天启二年进士。
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
【详解 高考母题】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高考语文复习(全国通用)(原卷+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
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一、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1.1 题目分析I卷现代文阅读共有3篇文章,分别为论述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和叙述类文章。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文本结构分析能力。
1.2 真题讲解1.2.1 论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1.2.2 说明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1.2.3 叙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平凡人的光辉。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及其作用。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2.1 题目分析II卷现代文阅读共有4篇文章,分别为论述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叙述类文章和评价类文章。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文本结构分析能力和文章评价能力。
2.2 真题讲解2.2.1 论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4.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2.2 说明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读。
即考生要以试题为依据,对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找。
即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
要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入手,挖掘其隐含信息。
3.辨。
即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区分,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区分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断。
即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
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
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
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
及魏王班师,砺从副招讨使任圜东归。
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
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
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
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
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公假设不决,余自杀此贼。
〞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为翰林学士,再丁父母忧,服阕,皆复入为学士,历礼部、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职。
未几,父之妾卒。
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2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讲义)
文言文阅读考点2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之问答题一、考点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在2020年首次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此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道理、情感、时间、地点等信息,从而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主要是筛选并整合主人公的品行、性情、爱好、功绩等信息;非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主要是筛选并整合作者的情感、观点、景物特点等信息。
二、知识储备(一)细读文本,整体把握内容仔细阅读文本,先明确传主和次要人物分别是谁,人物的一般情况、性格特征、社会经历(如为官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再理清事件,写了哪些事,事件的主次关系、前因后果怎样;最后把握作者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倾向性如何等等。
这些内容要在文本中圈画出来,也可以单独在纸上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人物首次介绍时是姓名齐全的,以后出现往往省略掉姓;或者仅称字、号、官职、籍贯、谥号等,在阅读文段时要把省略的信息补全。
同时要注意将不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归类。
(二)知己知彼,掌握题型要点1 .事件概述题事件概述题的要点在于把事件要点叙述准确、完整。
这个要点包括人物、起因、时间、经过及结果等多个要素。
作答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注意文中关键词语转译要准确。
2 .原因分析、推断题这类题的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至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作者写作的理由。
3 .形象(内容)概括题这种题型•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的具体言行概括其思想行为特征。
对于这种题型,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题干对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为人处世” “为学”特点,概括“精神品格”等;第二,表明“特点”的词语有的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筛选、提取;有的需要对具体言行加以分析概括,然后组织恰当的词语做答。
2020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5准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含解析)
难点 05 正确而全面地归纳内容重点、归纳文章的中情意思对阐述类文章的重点归纳来说,剖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中心,归纳表述是重点,所以,归纳内容重点要着重“两剖析一总结” :两剖析: 1.剖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关系亲密的语句等。
归纳文章重点第一要掌握阐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掌握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剖析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着重剖析与题干要求归纳的内容有关的语句,了然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2.剖析有关语句的重点信息。
剖析了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后,就明确了归纳的重点,但还要着重剖析每个语句的重点信息,以保证归纳全面、不遗漏重点。
一总结:总结每个有关段落、语句的主要信息。
好多试题中要求归纳的信息不是照抄文本内容就能够的,还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必需的归纳。
特别须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考生也要保证全部的信息是在文中有依据的。
归纳文章的中情意思,即归纳归纳文章的主要看法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正确归纳文章的中情意思,考生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主旨。
考生对阐述类文章必定要仔细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推测。
一般说来,依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能够把文章阅读两遍。
经过两遍阅读,从整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看法、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构造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要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重点语句。
2.读题干,明要求。
文章读完后,考生应仔细审题,深入领悟命题企图,明确答题指向。
3.梳语脉,定区间。
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挑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
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正确地解题。
4.巧归纳,做归纳。
这里所说的“巧归纳”,一是指擅长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重点词语为依靠,归纳作答。
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目。
三教交融李为香1.儒道互不论是佛教仍是道教所倡议的三教交融,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并使其在实质传补是对中国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免去来自政治与世俗的排斥。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准确识别归纳概括类试题的设题陷阱含解析
难点45 准确识别归纳概括类试题的设题陷阱“归纳概括”这类试题,命题者在设题时往往会使选项在时间、空间或逻辑上出现错误.考生要弄清错因的类型,保持高度的敏感,进行准确识别,以免掉入陷阱.错误类型主要有强加因果、事件杂糅(信息扭曲)、无中生有、颠倒是非、词语误解、张冠李戴等.1.强加因果.是指原文中前后两件事并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生拉硬扯使之构成因果关系.2.事件杂糅(信息扭曲).是把两件事或几件事合在一起叙述,故意混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3.无中生有.是指原文中没有此意,而选项中凭空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4.颠倒是非.是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5.词语误解.这类题往往是对某一个词的解释错了,而其他表述无误.6.张冠李戴.是指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或把乙做的事放到甲身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曹彬,宋初著名将领,从小就表现得非同凡响,长大后公私分明,功勋卓著.他曾出使吴越,并出色完成任务;太祖掌管禁军时,曹彬除了正常的工作,很少与太祖往来,以避嫌.后讨伐南唐,却能礼遇南唐后主李煜,爱护百姓,不事杀伐.同时,在为官上,曹彬能体察圣意,故深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有删改)【注】①觌(dí):相见.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答案】D 得皇帝喜爱.1.关注传主的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如本文,曹彬的生平事迹主要是出使吴越、不阿权贵、讨伐江南与使相任命风波四件事情.2.关注传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3.关注人物语言.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4.关注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解或误译.(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1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震,工为诗.举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辟为判官.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而州兵重伤,卷甲宵遁,刺史陈文袭不能遏贼,遂入据郡城,以伪官厚贿诱震,震皆斩其使.贼有东章者,本州兵校也.因遣人述朝廷威德,谕以祸福,章惧且信,因伏兵击其党类.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文袭坐陷失州城,削籍为民.震以前功得赎,以虢州录事参军卒.太平兴国八年,衮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知将乐县,改光禄寺丞、通判泗州.迁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俄通判宣州.淳化中,上命采庶僚中廉干者,给御书印纸,俾书课最,仍赐实奉以旌异之,衮预焉.改太常丞.咸平初,迁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干职闻,就加殿中侍御史.入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咸平六年,并三司使之职而分置副贰,以衮为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景德初,疽发于背卒,年四十五.录其弟扆为临颍主簿,子咸为将作监主簿.衮明敏有吏干,累掌财赋,清心治局,号为称职.然性惨毒,掊克严峻,专事捶楚,至有“大虫”之号.真宗尝谓近臣曰:“衮公忠尽瘁,无所畏避,人罕能及,然顷在外任,颇伤残酷,所至州县,纤微之过,无所容贷.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官吏自当畏威怀恩,不敢贰过,公家之事亦无不济.乃知为吏之方,适中为善也.”(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B.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C.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D.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B.伪官,指不是正统的朝廷或官府授予的官职,而是由叛军任命的官员.C.进士第,指古代科举考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次.D.三司,指唐、宋时期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三个部门,合称三司,主理财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卞衮父辈英武,作战有勇有谋.卞衮的父亲卞震在遭到贼军围困时,亲临前线,奋勇抵抗,身受重伤;后使用离间之计,反败为胜,一举击溃了贼军.B.卞衮政绩突出,官职屡次升迁.皇帝让百官推选政绩优秀的官员,卞衮入选其中,受到朝廷俸禄嘉奖,屡次担任要职,后因病而英年早逝.C.卞衮办事干练,为官清正廉洁.他在任淮南转运副使等职时,就因办事干练让皇帝知晓,从而得以加封官职;他虽然连续掌管财赋,但清白为官,颇为称职.D.卞衮性情残忍,征税严厉刻薄.他虽为官干练,清正廉洁,但性情尤为残忍狠毒,常用拷打之刑,以致有了“大虫”的外号,但深得皇帝认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2)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1.B2.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对“辟”的理解错误,“辟”与“举荐”不同,是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上而下,征召来授予官职.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深得皇帝认可”有误,从末段“颇伤残酷”“无所容贷”等表述可知,皇帝对他残忍狠毒的做法并不赞同.4.(1)杜承褒的队伍平时不作防备,立即大败,卞震与陈文袭分别率领剩余士兵夹攻他们,贼军于是被平定.(2)大凡督察部下,矫正过错,如果没有大的事故,就应该体恤宽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依据文意推断句子大意,确定得分点进行重点翻译,最后要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使句意完整通顺.本题涉及的句子中,“素”“大溃”“纠逖愆违”“矜恕”等要重点理解.【参考译文】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亲卞震,擅长写诗.考取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征召为判官.蜀平定后,仍任旧职.适逢盗贼杜承褒率军围城,援兵没有到来,卞震亲自率领士兵,一边战斗一边抵抗,被流箭射中,伤得很厉害,不能亲临军队.而州兵受到重创,收起兵器连夜逃走,刺史陈文袭不能阻止贼军,于是贼军进入并占据州城,用伪官职位和丰厚的财物引诱卞震,卞震都斩杀了他们的使者.贼军有个叫东章的人,是本州的兵校.卞震派人对他们讲清朝廷的威严与恩德,晓以福祸,东章害怕并且相信,于是埋伏军队袭击他的同党.杜承褒的队伍平时不作防备,立即大败,卞震与陈文袭分别率领剩余士兵夹攻他们,贼军于是被平定.陈文袭因犯失陷州城罪,被削去官职为平民百姓.卞震因以前的功劳得以赎罪,以虢州录事参军的官职去世.太平兴国八年,卞衮进士及第,多次升迁任大理评事、将知乐县,改为光禄寺丞、泗州通判.升迁为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不久任宣州通判.淳化年间,皇上命令选择百官中廉洁干练的人,发给皇上手迹印制的纸,让他们写出最优秀的人,并赐给实际的俸禄表彰嘉奖,卞衮在其中.改为太常丞.咸平初年,升为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办事能干让皇帝知晓,就地加殿封为中侍御史.入朝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并发运使.咸平六年,合并三司使的职务而分设副佐的官员,任命卞衮为刑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景德初年,背生毒疮而死去,年四十五岁.录用他的弟弟卞扆为临颍主簿,儿子卞咸为将作监主簿.卞衮聪明敏捷,有做官的才能,连年掌管财赋,以清白治理司局,被认为称职.然而他性情残忍狠毒,搜括财税严厉刻薄,专门进行拷打,以致有“大虫”的外号.真宗曾对亲近的臣子说:“卞衮秉公忠诚,竭尽心力,无所畏惧回避,人们很少能做到,然而近来在外任职,颇因残酷而使德行受损,所到州县,细微的过错,没有任何宽免.大凡督察部下,矫正过错,如果没有大的事故,就应该体恤宽恕,官吏自己应当畏惧权威怀念恩惠,不敢再次犯错,公家的事情也没有办不成的.这才懂得做官的方法,适中为好.”。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拟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 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 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拟明朗的选项后,对 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 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 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 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 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 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局部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根底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02)准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含解析)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2 准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审清题干,明确指向。
根据题干要求及相关句子,考生应对句子所涉及的对象、句子所谈论的问题 的角度有清楚的了解,以明确题干要求的指向。
2.还句入文,揣摩句意。
结合具体的语境读懂原文,揣摩其句意,这是作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 意”类题目的基础。
3.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大意后,再细读该句,找出其中具有指代性、隐喻性、 逻辑关联性的关键词语,以求深刻透彻地理解句子含意。
4.细心比照,鉴别真伪。
在深刻理解句子含意的基础上,将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照, 加以判断。
一般说来,试题的每个选项都是从原文的某个层次、某个角度提炼概括或转换而来的,这些选 项有的是原文信息的准确反映,有的则是命题人故意将信息扭曲而设置的干扰项。
考生要想准确选出答案, 就必须对命题“陷阱”提高警惕。
一、【2015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熊秉明熊秉明,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 著名法籍华人英雄的崇拜。
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 艺术家、哲学膜拜的情操。
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
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雕刻 家。
熊秉明集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 哲学、文学、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
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 绘画、雕塑、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书法之修养于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
他不从传统的 一身,旅居法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雕 国 50 年,无论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
三年(2020-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地区)专题03 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析版
专题03 论述类文本阅读【2022年】(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食客说起中华美食之道,往往喜欢引用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
其实,孔子所言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侧重于祭祀时饮食的态度而非对味道的追求。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烹饪、碓舂、切肉工艺均相对原始,将“食”做“精”、“脍”做“细”,体现了厨人与食者严肃真诚的态度。
孔子的饮食观背后,是其心怀的礼制。
《礼记》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大意即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古代中国对食物的“淡漠”不仅出于食材的积累、交融的缓慢,更在于儒家对口腹之欲的“打压”。
一方面,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教诲让士大夫阶层往往远离庖厨而以修齐治平为己任;另一方面,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士大夫阶层仕途通畅,“学而优则仕”也有着丰厚的现实回报。
至晚在唐代之前,文人对于饮食之事是少有重视的。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尤其是宴席之风虽有较大发展,但在盛世文治武功的影响下,士大夫阶层的追求依然在“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之中,“烹羊宰牛”式的盛筵并没有孕育出与之相当的饮食文化。
唐代盛极一时的烧尾宴,也只是公卿士大夫的盛宴,远非平民百姓所能享受。
转折来自于两宋:从个体角度来看,两宋文化昌盛导致读书人与日俱增以至于仕途门槛抬高,同时武功疲弱又令多少人壮志难酬;从朝廷角度来看,宋室有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痛,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始便鼓励朝臣“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用舍行藏之下,也不由得士大夫们不将视线转向饮食了。
元朝统一后,汉族士人愈加边缘化。
明清易代,朝廷中枢又多为满族垄断,“学而优则仕”的路途不再畅通无阻,文人的兴趣自然而然愈加转向声色犬马。
如以“小品圣手”名世的张岱,便在《陶庵梦忆》中洋洋自得地夸口“越中清馋,无过余者”,从北京的苹婆果到台州的江瑶柱,从山西的天花菜到临海的枕头瓜,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美食竟尝了个遍。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学目标】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常见方法;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阐释】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
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
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完整版)阅读答案:《听朗诵》(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听朗诵》(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含答案解析)(2012·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
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2020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4揣摩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含解析)
难点 04 推测文章构造、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剖析文章构造,掌握文章思路”类题目的解答要侧重“两个三”,即“剖析文章构造、掌握文章思路的三个角度,解答构造、思路类问题的三种方法”。
剖析文章构造、掌握文章思路的三个角度:剖析论述类文章的构造和思路,须要从“意”(为何写)、“象”(写了什么)、“法”(怎么写)三个角度进行。
“意”,即立意。
要掌握论述类文章的要旨,作者的思想、看法等。
“象”,即内容。
要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论点及使用的论据等。
“法”,即写作手法。
要掌握论述类文章的一般构造(总分式构造、并列式构造、对照式构造、递进式构造、破立式构造)、使用的论证手法(喻证法、引证法、对照论证、举例论证、事理论证等)等。
解答构造、思路类问题的三种方法:1.从文本谈论的问题下手。
论述类文章一般依照“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考生能够据此掌握文本的构造、思路。
2.从标记性词语下手。
论述类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第一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这样”等表层次的词语,考生能够从这些词语下手剖析。
3.从作者的看法、态度下手。
考生能够通过剖析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来剖析文章的构造、思路等。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目。
华贵绚丽话蜀锦四川古称“蜀” ,《释文》和《玉篇》里说“蜀”是“桑中虫”,亦即蚕虫,因此古蜀国也有蚕丛国之称。
早在春秋战国期间,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国就以“布帛金银”之富饶而有名于天下。
史载,西汉初年,成都地域的丝织工匠就在织帛(一种丝织物)技艺的基础上发了然织锦的技艺。
“锦”,就是用多彩丝织成的多彩提花织物,因盛产于蜀而被称为“蜀锦”。
蜀锦在中国丝绸发展史上据有侧重要的地位,对各朝代政权稳固和经济发展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到了唐朝,蜀锦业更为兴盛发达,果州(今南充)、保宁府(今阆中)等地所产的生丝络绎不绝地涌向成都,用这类生丝织成的蜀锦1.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蜀的地理地点、“蜀”字的详细含义和蜀锦产生的年月等,介绍了蜀锦的历史传承。
2021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1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含解析)
.难点 41 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从高考题型的设置来看,“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有着明确的指向性。
从内容信息角度看,主要为以下内容:在文言传记作品中,要求筛选的信息多为表现人物举止特点的 信息、描绘对立双方剧烈交锋的信息、表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 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在非传记类作品中,要求筛选的信息主要为表达某种情感、某个观点、 某种景物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从题干指向角度看,它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对某一问题直接发问。
即题干直接给出概括要求〔某 个问题或观点〕,然后再罗列具体材料,要求考生从中筛选。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展筛选和辨识。
这种考察方式在题型上一般采用编组形式,从试题来讲,其可用作信息筛选的主题灵活多样,涉及的内容 较全面。
3.对有关作者观点态度的信息作出肯定或否认的判断。
4.除了客观题之外,还有主观题。
就需 要考生对有关“惜才〞的信息进展筛选和整合,然后表达出来。
这种题型,须要筛选和提取的信息比拟隐 蔽,且与考生对文意的把握密切相关。
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命题者有时为了到达选项的和谐统一,并不会把符合 题干要求的全部内容都归到正确选项中,因此考生只要找到包含符合题意的句子的那个选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白酒楼记 沈光有唐咸通辛巳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李白酒楼。
沈光:唐 代诗人,吴兴夫触强者 缅而不发,乘险者帖茶而不进,溃毒者隐忍而不能就其针砭,搏猛者持 人,生卒年月疑而不能尽其胆勇。
而复视其强者弱之,险者夷之,毒者甘之,猛者柔之,信乎酒之作于 均不详。
工文人也如是。
章,古诗尤推翰林李公太白,聪明才韵,至今为天下唱首。
业术匡救,天必赋之矣。
致其君如古帝 翘楚,大得美王,进其臣如古药石,挥直刃以血其邪者,推义毂以辇其正者,岂凭酒而作也?凭酒而作 称。
作?洞庭乐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较明朗的选项后,对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部分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两表述”指:1.准确表述。
筛选出来的信息须要进行归纳与整合,不能直接照抄,要注重准确表述。
2.全面表述。
根据题干的要求以及试题的分值等把握答题的要点,保证表述的全面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
主人公常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乌有的历史。
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于重写历史故事的文络穿越小说文中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文中的重要概念和新的的冲动更为强烈。
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
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
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元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读者更能获得阅读快感。
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那些穿越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
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借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下高雅文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
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不能流于低级庸俗,应有纯正的趣味。
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
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
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
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张清芳《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有删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网络穿越小说,能够使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局限,审视古代历史优劣,具有某些理性反思的特征。
B.网络穿越小说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元素,使小说在凸显“奇”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如本文,网络小说的定义、特征、融合元素、主要内容以及备受欢迎的原因等,都是考生要注意筛选的重要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必考题之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具有多维多变的特点的同时,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C.帝王将相生活与“种田生活”故事均为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小说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现代社会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
D.网络穿越小说表现的对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极富现代色彩的鲜明性格、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答案】C 的特征,因此其干扰性、迷惑性较强。
考生的作答难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内容往往涉及文章的很多段落甚至全篇,考生想在短时间内一一找到信息对应点比较困难;二是考生在将四个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照、斟酌时,往往不得要领,结果猜而失测,探而不究,最后只得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仓促作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解题技巧:1.整体认知,微观把握。
2.审清题干,据题溯源。
3.对比印证,筛选整合。
一、(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从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
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定:“士”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品,只有他们才能提供维持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
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
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
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
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
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
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却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
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士”的社会功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公开考试的方式。
墨子处身于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代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
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从公元前5世纪、4四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
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
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
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十分庞大,又经常流动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势力。
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竟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节选自《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很早已在中国萌芽,“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士”的综合素质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中最高的,他们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C.“士”的原型主要是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D.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等“战国四公子”及吕不韦等都拥有众多的“士”,这是他们政治及经济实力的表现。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士”曾经是古代贵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级,后来逐渐被各国国君所看重,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B.春秋时期起,“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从而“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文士”。
C.儒家学派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他们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社稷的珍宝,认为君主应该善待他们。
D.齐宣王重建的稷下学宫,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礼贤”机构,受此影响,各地君主纷纷有礼贤之举,如魏文侯礼遇子夏等。
3.根据相关内容,说说“士”之于一国的作用。
二、(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
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为8.5本。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
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
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
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