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概念的拓展与环境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讲解课件
表面沾染的消除
去污剂的种类
无机酸及盐类 有机酸及盐类 氧化剂(饱和高锰酸钾溶液) 碱性试剂 络合剂 表面活性剂(肥皂是最常用的去污剂) 有机溶剂(不能作为皮肤放射性污染的去污剂) 吸附剂:
表面沾染的消除
体表污染的消除 一般皮肤的轻微污染,可用清水、2-3%的
肥皂水或EDTA溶液清洗,反复2-3次,即可。清 洗完毕后进行沾染检查,如不符合要求,还得继 续清洗,清洗时应用软刷和温水。
特殊情况
★依据审管部门的规定,可将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所规定 的连续5年破例延长到10个连续年;并且在此期间内, 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任何单一年份不应超过50mSv;此外,当任 何一个工作人员自此延长平均起开始所接受的剂量累 计达到100mSv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审查。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放射性工作场所设计要求
布置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时应根据污染情况 可将其分成若干区域
1、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三
区即设白区、绿区和红区 2、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二
区即设白区和绿区 3、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小于丙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
规定的下限值时可不分区
放射性工作场所设计要求
去污前活度
去污指数(DI)= log 去污后活度
第二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有关电离辐射的几个定义
• • •
电离是指原子由于其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 由电子和离子对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指凡是与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而使物 质原子电离的一切辐射。所关心的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 γ光子、中子形成的辐射场; 电离辐射源是指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者释放放射性物 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者实体。例如:室内装修 用的花岗岩、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装置、放射诊断和治疗 设备、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物等。
– I类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至 – – – –
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II类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 几天人员可致人死亡。 III类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 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IV类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 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源的人可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V类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 • •
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的定义来看,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放射源 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非密封放射源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固结在覆盖层里的 放射性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 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对放射源需要了解什么?
一、辐射防护的概念
辐射防护的概念与含义
•
实践已证明,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 引起对人体的危害;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人们在研究、应 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居里夫人; • 毋庸回避,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潜在性的危险,因为过量 的辐射照射的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凡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和从事电离辐 射研究的单位,必须重视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问题; • 搞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 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辩证统一的关系;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
消费品中的人工辐射,掺入了放射性核素或能发射出χ射线,含放 射性核素的辐射发光产品,如钟表等,含有放射性物质或由于电子受 到减速而发射χ辐射的电子和电子器件,含放射性物质的静电消除器, 烟雾探测器和含铀、钍制品等.
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
❖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
❖ 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
随机性效应
指发生的几率与所受剂量增加而增大
发生的概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其比例因子称为危险 度或危险系数,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发生率.评价危险度 的量全身的有效剂量,Sv
严重的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
在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着剂量的阈 值,
癌症,遗传效应
发 生
几
率
严 重 程 度
剂量
剂量
什么确定性效应
3、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 天然辐射 1、天然本底照射:宇宙射线;地球天然放射性核 素 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
❖ 人工照射 1 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 2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 3医疗照射 4其它人工辐射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1、天然辐射 是人类受照的最大的辐射源.
1、天然本底照射 1、来自地球外的宇宙射线, 2、地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外照射 3、内照射则是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经食入、吸入进
入人体所致. 根据估算,正常本底辐射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年有效
剂量当量约为2.4mSv, 占82% 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
增加的天然辐照,乘飞机旅行,燃煤发电厂排出物对周围居 民的照射等.
减少天然照射.例如饮用经净化处理降低了镭和其它天然 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地表水等.
2、人工照射
1. 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和分析,以便了解辐射状 况和趋势,为采取相应措 施提供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
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 ,以便实时监测个人剂量 。
监测周期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状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 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
建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存储、转移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 全可控。
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
确保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 的辐射泄漏。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放射诊疗设备,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辐射泄漏 。
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如DNA损伤、癌症和遗传疾 病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必要的。
良好的辐射安全防护可以降低 辐射危害的风险,提高放射医 学实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危害认识的 深入,防护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01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指在放 射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 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过程。
02
它包括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 的屏蔽和防护设备、正确的操作 程序以及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保障 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 重要措施。
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 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 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 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2)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 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第一节
天然本底辐射
一. 宇宙射线
能量范围宽,强度随海拔高度、纬度 的不同而变化。对人体产生外照射。
(一)初级宇宙射线
星球碰撞、爆炸等形成的微粒在宇宙空间磁场 的作用下形成的高能粒子流,其中主要是质子, 其次是α粒子和重离子等。
(二)次级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射线从宇宙空间进入大气层后,与空 气分子发生核反应形成光子、电子、质子、中子、 л介子等射线以及产生3H、14C、7Be、22Na、 85Kr等放射性核素,形成对地球的天然辐射。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 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 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 平。
二、辐射防护的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三、外照射防护措施
经典的外照射防护的三原则
时间(time)防护 距离(distance)防护 屏蔽(shielding)防护
二. 地球辐射
地球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有外照射和内照射。
(一)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系列衰变
系列衰变有铀系、锕系和钍系三种,其共同特征:
(1)起始衰变的母体核素有可以与地球年龄相比的半衰期。 (2)数十次系列衰变直到成为稳定性铅为止衰变产物均是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有放射性氡气(222Rn2)产生。 (3)最终变成稳定性铅。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放射性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屏蔽、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1.控制辐射源法一方面降低辐射源自身的辐射强度,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型辐射源。
使用封闭型辐射源时,建筑物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1)地点选择一个较强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n×1013Bq量级的60Co相当的源,一般必须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建筑物内。
中等强度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1013Bq以上的60Co相当的源,可设在建筑物一端的底层或地下室。
但都应尽量避免建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居民的生活区,这样可以减少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时受到照射的各类人员的总剂量即集体剂量(man·Sv)。
(2)屏蔽一个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工作人员自身所受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以外,还必须保证相邻地区人员所受的剂量也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均有人工作或居住时,必须满足相应的辐射安全标准。
这就是说,在计算各方向所需的屏蔽厚度时,首先要确定屏蔽以后各方向的容许照射量率,这个容许的照射量率就是对在这个方向邻近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防护标准。
但是,有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很多因素,例如相邻场所的使用情况及人员存在因子等综合考虑确定。
有时天顶方向虽然无人居住或工作,但是强的γ射线束和中子辐射束穿过天顶后在空气中也会散射到地面上,造成此地面上辐射剂量超过相应标准。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汇报人:日期:•辐射防护概述•辐射防护技术与方法•环境保护与辐射防护的关系目录•辐射安全与事故应对•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辐射防护概述01辐射防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定义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伤害,维护生态平衡和公共安全。
意义辐射防护的定义与意义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物质等。
天然辐射来源人工辐射来源辐射类型包括核能生产、医学诊断与治疗、工业射线应用等。
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不同射线在穿透能力和危害程度上有所差异。
030201辐射的来源与类型原则的辐射暴露。
2. 辐射防护最优化:在保证实践正当性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辐射暴露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个人剂量限制:为确保个人安全,对工作人员和公众设定不同的个人剂量限值。
策略质的产生和排放。
2. 屏蔽防护:采用厚重材料对射线进行屏蔽,减少射线传播距离和强度。
增加人员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降低射线照射剂量。
减少人员在放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以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4. 时间防护3. 距离防护辐射防护技术与方02法用于测量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强度和分布,常见的探测器有气体电离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等。
辐射探测器通过对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粒子或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可以确定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
谱仪分析技术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辐射监测设备,对大范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放射性污染。
遥感监测技术使用高密度材料(如混凝土、铅)作为屏蔽层,减少射线穿透,降低辐射剂量。
物质屏蔽通过增加射线源与人员之间的距离,降低射线强度,减少辐射危害。
距离屏蔽通过减少人员在辐射环境中的暴露时间,降低总辐射剂量。
时间屏蔽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供气式呼吸器等,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个人防护装备如辐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用于阻止放射性物质与人体接触。
辐射防护设施如辐射屏蔽室、放射性废物贮存库等,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到环境中,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
第四章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概论》课件
B)导出限值
导出空气浓度(derived air concentration, DAC) 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限值
呼吸率:0.02m3/min;
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小时,
年总工作时间:2000小时
年呼入空气量: 0.02m3/min×2000h×60min=2.4×103m3
DAC=ALI/ 2.4×103
辐射防护三原则
• 辐射实践正当化 • 辐射防护最优化 • 限制个人当量剂量
辐射实践正当化
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 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 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
项实践是正当的。
此项原则要求:实践的利益>付出的代价
利益:社会的总利益 代价:社会的总代价 (经济、健康、环境、心理等)
ALARA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并不是要求当量剂量越低越好,而是综 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照射水平低到可 以合理达到的程度。
代价-利益分析方法
B=V-(P+X+Y)
式中:B-纯利益,V-毛利益(产值), P-生产代价,X-防护代价,Y- 危害代价
目标:纯利益B达到最大。
处罚
放射工作单位的自主管理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003年10月1日执行
(此法中)放射性污染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 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 质或者射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 确定了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地位 • 涵盖内容:
不是限值,是为决定采取某行动而规定的水平。
辐射防护培训1
承办部门:
培训目录
一、放射性相关概念 二、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三、辐射防护 四、辐射对人体影响 五、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六、核技术应用 七、辐射防护法律法规 八、辐射防护安全文化
精选ppt
2
放射性相关概念
1、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
2、射线种类:α射线为氦原子核,带正电,穿透能力差,一张纸或 者7公分空气足以屏蔽。
权在不同许可证持有者之间的转移。
辐射事故,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
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者有环境污染后果。
精选ppt
23
辐射防护安全文化
1、背景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发生事故
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认识: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的 错误 ,人的
。
5各种放射性标志:
精选ppt
5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6、放射性活度:国际单位:贝克,符号:Bq表示
1Bq=1次衰变/秒
1Ci=3.7E10次衰变/秒
7、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国际单位Gy
1Gy=1J/Kg
8、当量剂量:用于表示人体某个组织器官接受的剂量,以符号“H” 表示,国际单位是“希弗” ,符号:Sv 表示
位置。之后不久就出现恶心呕吐,单位马上送至就近医院,后又转 至北京307专业医院救治,但由于吸收剂量过大(病例A受照剂量在 20~25Gy,病例B受照剂量在9~15Gy),2人分别于受照射后33和75 天救治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1,该辐照装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光电,联锁等系
设施失效。
2,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没有安全意识。
辐射防护体系
17.2 2.9×102~2×105 2.4×102~3.2×104 4.3 2.5×102 7~1.1×103 33.2 1.93×103 5.3×103~2.9×103 9.2×102(氡浓度) 3.2×10~5.25×103(氡浓度) 5.8×102(氡浓度) 2×10~2.35×103(氡浓度)
二、应急照射情况
应急照射情况,是指在一个计划照射情况的运 行期发生的或由恶意行为产生的或其它意外情 况所致的照射情况。 由于辐射源失控而引起的照射称为异常照射, 异常照射包括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 应急照射情况,未采取防护措施预期所受的剂 量称为预期剂量;预计在防护措施已全部完成 后存在的剂量称作剩余剂量; 采取防护行动所减小的剂量称为可防止的剂量。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 考水平
剂量限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护个 人而制定的防护水平,即与人相关的。 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是针对确定源项制 定的保护个人的剂量水平,即源相关的。 剂量约束用于正常情景,参考水平用于 应急和现存情景以及医疗照射。
照射情况及其特征
一、计划照射情况
二、应急照射情况
辐射引起的健康效应
预期剂量 很低剂量: 约10 mSv( 有效剂量) 或更小 低剂量: 接近100 mSv( 有效剂 量) 中度剂量: 接近1000mSv( 急性全 身剂量) 效应 后果
无急性效应,极小 的附加癌症危险
甚至在涉及大人群时,可能也不 能察觉癌症发生率增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可能大于10 万 人) ,可能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 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于几百人,可能 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加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考水 平
剂量限值的定义: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 效剂量或当量剂量不得超过的值。 剂量约束的定义:对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量预 先确定的一种限制,它是源相关的,被用作对 所考虑的源进行防护和安全最优化时的约束条 件。 剂量限值是与人相关的。剂量约束是与设施相 关的。剂量限值只能在正常情况下,即可控制 源的情况下应用。剂量约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 的上限。在事故情况下,管理当局有责任确定 受影响居民隐蔽、撤离或服用稳定性碘的最大 剂量,即参考水平。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实践经验
标准制定还基于实践经验和对 历史事件的总结分析。
广泛参与
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涉及多个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协商,以 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期更新
标准制定后,会定期进行评估 和更新,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新的实践经验。
03
辐射防护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法规执行机构与职责
环境保护部门
负责制定辐射防护相关法 规和标准,并监督执行。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 辐射防护法规概述 • 辐射防护标准解析 • 辐射防护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 辐射防护标准的实践与应用 •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挑战与展望
01
辐射防护法规概述
法规定义与目的
定义
辐射防护法规是一套旨在保护人 类免受电离辐射危害的法律和规 定。
目的
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防 止辐射事故和事故发生,并限制 电离辐射的潜在有害影响。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 制定了国际辐射防护标准,各国以此 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规。
国内法规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辐射防护法规 ,可能存在差异。比较不同国家的法 规对于跨国界的辐射防护具有重要意 义。
02
辐射防护标准解析
国际辐射防护标准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内辐射防护标准
国家辐射防护标准
各国政府根据国际辐射防护标准和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 本国国情的辐射防护标准。
地方辐射防护标准
某些地区或城市可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辐射 防护标准。
标准制定依据与流程
01
02
03
04
科学依据
放射性基础知识与辐射防护
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Nobel Prize in 1903
1898, 居里夫妇发现钋( Polonium)和镭( Radium) 同位素的工业应用
Nobel Prize in 1903 and 1911
1898, 卢瑟福(Rutherford) 发现了α、β粒子。
法国化学家维拉尔发现 射线
1932, 查德威克(Chadwick) 发现中子。
同中子素 不同
二、原子核衰变及衰变规律---放射性
原子核衰变:原于核由于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 核的变化过程。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各种射线或粒子的现象。 放射性核素 :能自发地发射各种射线或粒子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及衰变规律
基本衰变——衰变
+ + + 放射性母核 !! + + + + + +
第四节
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 ICRU) 1975年 国际单位制单位(SI) •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1 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生殖细胞
遗传效应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①物理因素
辐射类型:外照射 γ>β>α 内照射 α>β>γ 剂量率及分次照射: 吸收剂量相同,剂量率越大,生物效应越显著;
剂量相同,一次大剂量急性照射的效应大于分
次慢照射,分次越多,各次照射间隔时间越长, 生物效应越小。
LD50/30 表示接受这个剂量的人,在30天內 会有一半的人死亡。(约 5 Sv)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国家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放射防护标准和建议, 制定了一系列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 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剂量限值、放射性设备和材料的管制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等内容。
各国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本国的 放射防护工作,确保各项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放射防护的目标是确保辐射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类和 环境的潜在危害。
放射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性物质可以释放出辐射,对人体 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长期暴露于 高水平的辐射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 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放射防护可以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 保护人类免受辐射的危害,同时也有 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辐射监测与测量
辐射监测与测量是通过对放射性 环境中的辐射剂量、能量和种类 进行测量和记录,以评估和控制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包括剂量率 仪、表面污染监测仪、空气污染
监测仪等。
在进行放射性操作时,应定期对 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辐射监测与
测量,以确保安全。
04
放射防护标准和法规
国际放射防护标准和建议
非电离辐射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可见光等,其能量较低,不会使 物质电离。
辐射的物理和化学效应
物理效应
放射线可使物质电离,产生电子和正 离子,从而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化学效应
放射线可使化学键断裂,导致分子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物质的化学性 质。
03
放射防护技术和措施
辐射屏蔽
辐射屏蔽是通过使用一定厚度的 物质(如铅、混凝土等)来吸收 和阻挡放射性辐射,以减少或消
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标准和建议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
有些人对“辐射”非常恐惧,你甚至可以买到与门用来屏蔽无线电波的“防辐射孕妇装”、“防辐射床单”。
还有各种诸如“木耳防辐射”、“仙人掌防辐射”、“瓶装矿泉水防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等流言。
那么,我们到底对辐射了解多少呢?这些防辐射的装备真的能防辐射吗?我们关心的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
这两种辐射并不是截然分开,核辐射里面的gamma射线也是光子能量比较高的电磁波。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是携带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
放射性元素会不断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辐射的射线有三种:alpha射线(氦核)、beta射线(电子束)和gamma射线(高能光子);原子质量比较大的放射性元素也会发生裂变反应(核电站戒原子弹)放出中子戒其他射线;较轻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变反应放出中子戒者质子射线;而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面也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辐射。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聚变反应,裂变反应产生的射线一般也只有在核电站里才有,所以比较常见的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射线和宇宙辐射。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到各种核辐射。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三种射线里面,alpha和beta这两种射线在空气里面传播的距离都比较短,不近距离接触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防辐射服”和普通的衣物对于人体外部的这两类射线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但是实际上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里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空气里面有一定的碳14(beta衰变成氮14)、地下水和土壤里含有微量的氡,等等。
所以实际上,我们体内就有相当量的放射性元素,给我们带来从内到外的核辐射。
辐射与防护概论
2) 公众照射
• 核试验产生的沉降物可分为局部性的和全球性的。约有30 多种元素,200多种放射性核素,局部性的沉降通常在爆 炸后的头24小时内,它主要影响爆心下风向较小的区域; 而全球性的沉降则发生在爆炸后的很长时间,它将影响整
• 核试验沉降物中最重要的放射性核素是90Sr (T1/2 = 28.8年) 和137Cs (T1/2 = 30.0年) 等,它们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90Sr浓集在骨骼中,而137Cs则均匀分布在全身。至于131I (T1/2 = 8.06天) 和89Sr (T1/2 = 51天) 等放射性核素由于半衰 期较短,长期危害不大。
一、电离辐射
能使其所通过的任何介质的 原子产生电离的一类辐射 。
核辐射就是一种常见的电离辐 射
电离辐射的电离形式
• 直接电离 • 间接电离
• 电离辐射的辐射形式
• 粒子辐射 • 电磁辐射
二、非电离辐射
辐射量子能量<12eV的,电 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 的辐射。
如紫外线、可见光红、红 外线、射频及激光等;紫外线 的量子能量介于非电离辐射电 离辐射之间。
பைடு நூலகம் 2) 公众照射
– 2)乘汽车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小 – 由于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辐射剂量率是天然材
料路面的0.85,且汽车内辐射剂量率是 附近 田野的0.67,根据旅客周转量和汽车平均车速 推算,全国居民在1988 年乘汽车减 小的集体 剂量约1.6×102人·Sv。
2) 公众照射
– 3)乘船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小 – 根据调查测量,航线上轮船内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在
射线束照射身体患病的部分— —放射治疗
服用放射性核素——核素治疗
医疗照射
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 来源。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03 海洋处置
将放射性废物直接投放到海洋 中,如深海投弃等。
0 固化处理 4将放射性废物与固化材料混合
后形成固化体,如水泥固化、 沥青固化等。
06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对象与内容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
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操作放射性设备的人员,以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减少源辐射的措施
减少放射源的数量和强度
合理规划放射源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源使用,降低放射源 的强度,以减少辐射危害。
优化放射源的布局
合理布置放射源的位置,尽量使放射源集中放置,以减少人员接触 机会。
规范放射源的使用和管理
严格遵守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防止误操作、错误使用或非法转移 。
优化实践
对于涉及辐射的工作,应采取最优化的实践方案,尽量减 少辐射的产生和泄漏。
限制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公众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限制辐射剂量,确保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完善设施与装备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场所应具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如屏蔽墙 、防护门、通风系统等,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人防 护装备,如防护服、眼镜、手套等。
建立紧急集合点
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 紧急集合点,方便人 员集中和指挥。
设立警戒区域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 情况,设立警戒区域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实施紧急疏散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 情况,采取紧急疏散 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
采取紧急措施
在事故现场采取相应 的紧急措施,如制止 泄漏、降低剂量等。
配合专业部门处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 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电荷 量-1,质量9.1x10-31kg.
• 射线:光子,也是电磁波,无 静止质量,能量=h 。
• 比较几种射线, 射线是重粒
子流,就单个粒子而言,其作
用效果最大。
整理ppt
N
15
α、β、γ射线特征
ɑ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或氦离子
(2+2He),带两个正电荷。由于其质量大, 在空气中的射程很短,在固体或生物组 织中只有30~130微米。它的电离能力大, 穿透能力很弱。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二、核技术应用 三、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源及其防护
原则与标准 四、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来源 五、辐射监测
整理ppt
1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核物理基础知识 2、重要的概念和量
整理ppt
2
(一)核物理基础知识
• 放射性的发现无论对科学思想本 身,还是对宇宙的认识都产生了 一场革命(核物理、天体物理、放 射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等)。
射。
整理ppt
20
衰变 、母体、子体
• 核素在衰变时放出粒子的衰变— 衰变
• 衰变时,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都会发生变化,即核 素发生变化(见图)。
• 原子核在衰变前称为母体,衰变后称为子体。
• 衰变前后,M母>M子+M , E = MC2,以光的形式 发射。
整理ppt
21
衰变
镝
• 核素在衰变时放出 粒子的衰变— 衰变
7
元素、同位素
凡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一组核素,即同属一种元 素的一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如2815P、2915P、3015P、3115P、3215P、3315P、3415P都是磷的同位 素。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
5、放射性疾病..................................................................... 10 6、放射性疾病的九个症状................................................. 10 7、辐射防护的任务与目的................................................. 11 8、辐射防护的三项原则..................................................... 12 9、辐射防护的方法............................................................. 12 10、警惕生活中的放射源................................................... 13 1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14 12、放射源全过程监管....................................................... 16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 17 一、电磁基础知识.....................................................................17 1、什么是电磁辐射?......................................................... 17 2、什么是感应电磁场?..................................................... 17 3、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的区别?..................................... 17 4、电磁辐射的来源?........................................................... 18 5、我国有关电磁辐射标准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18 6、我国电磁控制标准是否严格?..................................... 18 7、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19 8、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都有哪些?................................. 19 二、广播电视............................................................................. 20 1、广播电视的辐射源都有哪些?..................................... 20 2、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3、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4、调频电视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