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测试试题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测试试题第2单元民主与法治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做到()①科学立法②严格执法③公正司法④全民守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广泛性和真实性D.对人民负责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
这句话说明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A.发展选举民主 B.发展协商民主C.感知民主价值D.维护人民利益4.在全国“两会”中,网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代表们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利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两会”的看法,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这说明()A.网络媒体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B.我国公民积极依法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C.网络媒体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D.我国公民能自觉地履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义务5.某市召开市区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这一做法体现了公民参与()A.民主决策B.民主管理C.民主选举D.民主监督6.2018年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13天的日程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求真务实、忠诚履职。
有的委员提交了认真调研形成的提案,有的委员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作大会发言,有的委员面对大众传媒发表意见建议……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巨大的生命力②政协委员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③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1/ 7④生动展现了协商民主的活力与魅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分别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当前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通过三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
最后,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提升其应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应用案例;前景展望;机器人;数控机床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2 智能制造概述 (1)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和意义 (1)第2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2)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2)2.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2)2.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第3章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3)3.1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3)3.2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点 (3)3.3 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 (3)3.4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第4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4)4.1 案例一: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1.1 机器人概述 (4)4.1.2 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4.2 案例二:数控机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2.1 数控机床概述 (4)4.2.2 数控机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4.3 案例三: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3.1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4)4.3.2 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第5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前景展望 (5)5.1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智能制造的影响 (5)5.2 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5)5.3 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5)致谢 (6)第1章绪论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实现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确化的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24.07.02
•【文号】工信厅科函〔2024〕262号
•【施行日期】2024.07.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4〕2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我部组织编制了《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在标准化工作中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4年7月2日。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标委联﹝202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7月2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文/《智能制造》编辑部“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 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 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 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理了 “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
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 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 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年12月30 H,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 “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 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
2016年4月11 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 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 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
组织实施了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1979年到2012年。
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制造业规模体量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
制造业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世界各国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突破点,抢抓未来竞争主导权。
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超过6000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策略为引领,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的实施,旨在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水平,推动中国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加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背景2017年9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明确了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扩大高端制造业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等目标,提出了将制造业在2015年基础上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25年达到进入全球制造业中高端水平的目标,形成一批领先的、有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创新中心等五大体系。
但是在2018年初,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外贸市场竞争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技术替代和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不断增加,制造企业创新意识和竞争力普遍欠缺。
为此,为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内容(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各省市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群体中申报、竞争产生的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或示范基地,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转型升级。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 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技术研发、创新链培育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2. 人才培养。
鼓励创新人才来到创新中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针对企业需求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随着工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智能制造标准,以规范和引导这一领域的发展。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智能制造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旨在指导各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与应用,进而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的基本思路1.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和先进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立足于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反映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和最佳实践。
(2)系统性和完整性。
智能制造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了设备、工艺、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智能制造标准应该是系统而完整的。
(3)开放性和包容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纳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包容性的标准体系。
(4)实用性和操作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便于企业和相关组织在实践中应用。
2.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1)紧密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工作。
(2)与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3)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强化标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重复、冗余和矛盾,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
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的基本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是支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基础性标准。
主要涉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智能制造设备的技术标准、数据交换和集成标准、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标准等。
2.智能制造管理标准智能制造管理标准是指导和规范智能制造生产和运营的管理方法和规范。
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质量管理标准、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标准、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编制说明2017年12月22日目录一、编制背景 (1)(一)国际国内形势 (1)(二)《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以来的成效 (2)二、编制原则 (3)(一)坚持指导性的原则 (3)(二)坚持可用性的原则 (3)(三)坚持特殊性的原则 (4)(四)坚持阶段性的原则 (4)(五)坚持继承性的原则 (4)三、编制过程 (5)(一)《建设指南(2018年版)》修订工作启动 (5)(二)《建设指南(2018年版)》编制 (5)(三)《建设指南(2018年版)》研讨 (6)(四)《建设指南(2018年版)》行业意见征求 (6)四、《建设指南(2018年版)》与《建设指南(2015年版)》区别说明 7(一)总体要求方面的区别 (7)(二)建设思路方面的区别 (10)(三)建设内容方面的区别 (16)(四)组织实施方面的区别 (23)(五)附件方面的区别 (24)附件一、行业意见汇总处理表 (26)一、编制背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2015版)》”)发布以来,有效地支撑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立项和智能制造标准化专项的实施,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对接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建设指南(2015版)》提出的动态更新完善机制,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适时启动了《建设指南》的修订工作。
(一)国际国内形势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中,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小企业工业4.0实践指导准则》,并在持续完善《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第三版将于2018年3月发布。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2月发布了智能制造标准生态,从产品、生产系统与业务三个维度展示了未来美国智能制造系统将依赖的标准体系。
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于2016年12月推出了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并分别针对参考架构、信息物理制造平台以及生态系统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5年12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 指导思想 1(二) 基本原则 1(三) 建设目标 2二、建设思路 4(一)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11(三)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三、建设内容 15(一) 基础共性标准 15(二) 关键技术标准 18(三) 重点行业标准 28四、组织实施 30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当前,“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
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系统梳理国内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以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为目标。
聚焦《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重点发展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不同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形成智能制造重点行业应用标准,构建相互衔接、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
跨界融合,急用先行。
根据智能制造跨领域、跨行业及高度集成、系统融合等特点,针对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关键瓶颈问题,优先制定数据接口、通讯协议、语义标识等基础共性标准。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作者: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02期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
建设目标: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共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6—2017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融合贯通和基础标准缺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
《建设指南》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类基础共性标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按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
共梳理出220项标准。
关键技术中,包括“智能装备”标准23项,“智能工厂”标准55项,“智能服务”标准5项,“工业软件和大数据”标准27项,“工业互联网标准”55项。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6.04.12•【文号】•【施行日期】2016.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我们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5大工程实施指南,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现将5大工程实施指南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附件: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3.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4.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2016年4月12日附件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
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 答案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52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柔性自动化阶段适合()生产模式。
答案:C、单品种大批量正确答案:A、多品种小批量3、以下我国可以解决低端替代的是()。
答案:D、搬运码垛正确答案:C、钻铆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2、融合()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C、传统化D、新材料E、以上丢都对正确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D、新材料3、《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围绕哪些智能检测需求,开发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智能特征的在线、临床、嵌入等智能检测装备?()答案:A、应用领域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正确答案: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4、智能制造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广义的智能制造内涵包含()等方面。
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E、制造区块链化正确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1、电力装备的核心是“量产化”。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5、P3子程序的功能是停止子程序。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44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由多个设备构成的制造单元、产线等,需要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多设备的协同和优化是智能控制的哪一方面?()答案:C、分布式协同控制正确答案:A、过程级控制4、当X10=1时并且X13=0时,()被置位为1,进而调用P1、P4、P5子程序。
答案:A、M8000正确答案:B、Y10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1、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有哪些?()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E、跨领域主义正确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21.07.07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部署要求,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及《编制说明》(见附件2)。
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日期2021年8月5日。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在公示期间填写《公示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3)并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cn(邮件主题标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公示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邮编:100804
联系电话:************
公示时间:2021年7月7日-2021年8月5日
附件:
1.《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
2.《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 公示意见反馈信息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21年7月7日。
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完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2015 年 12 月目录一、 总体要求.........................................................................................1 (一) 指导思想.........................................................................................1 (二) 基本原则.........................................................................................1 (三) 建设目标.........................................................................................2 二、 建设思路.........................................................................................4 (一)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 (二)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 11 (三)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 三、 建设内容.......................................................................................15 (一) 基础共性标准 ..............................................................................15 (二) 关键技术标准 ..............................................................................18 (三) 重点行业标准 ..............................................................................28 四、 组织实施.......................................................................................30 附件 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 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 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 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 关键所在。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分析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分析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共性标准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和可靠性等五个部分。
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
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2、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
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安全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人身伤害、环境破坏及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功能安全要求和功能安全实施和管理等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信息系统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主要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等五个部分。
3、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根据各行业智能制造特点和需求,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制定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标准和安全监管等两个部分。
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指导相关企业建立创新管理机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标准化工作改进过程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规范、审核指南等五个部分。
4、检测评价标准检测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六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
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按“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类整理。
“建设指南”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主要面向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
1
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
“建设指南”采取滚动修订制度,每2-3年修订后发布。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的通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