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一)借到了《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
捧着喜爱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刘彭芝校长这个知名的教育家,她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独到见解。
读了此书,联系我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实际,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始终遵循一个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和实施,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对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对正常学生的普通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使得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
联系我校“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与刘彭芝校长以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只是,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让学习困难的这几个聋生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成功的果子”。
让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增强这些聋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
有时我看见个别聋生困惑的眼神,就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再反复讲解知识点。
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
读到以上那句话后,我想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他们虽聋,然而每个孩子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
人生为一大事来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看见书柜里又多了一批新书,选了其中的两本,一本是人大附中的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另一本是〈名校长、名教师集体性个案研究〉,看至半夜,一气读完,今晨起来,便有写一点文字的冲动,是以记之。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
我来到世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这是开篇刘校长写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吸引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她所引用的孟子的话也是我曾经写在文章中的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这三大至乐我现在全部拥有,我的人生同样是快乐的,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也因此,我把我的博客起名为快乐人生。
教育是我立志要从事一生的事业,我选择走进学校,走进的便是属于我自己的幸福的人生,也因此,无怨无悔。
我被刘校长的胆识、魄力以及她的好学及创新精神所折服,她的文字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灵魂所在。
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只有净化了自己的灵魂,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带出一批国家的英才。
我们的理念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以及下一代人的未来。
她的师德欠缺,一票否决,让我看到了看到了一个校长办学的理念,学校里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名师?一个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名师?她的倾心构建名师工程,让我看到了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第一需要的动力。
博士与硕士到中学任教真的是资源的浪费吗?我并不认为是这样。
当年我选择走入中学的课堂,我的导师曾经拿着我的毕业论文深感惋惜。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研究企业管理却并不适合走入企业之中,而是更适合走入孩子的世界中,我希望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觉得幸福,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但是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带给学生知识与爱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更多的教育者参与进来。
从小我到大我,是一个人心胸与眼界的开阔所带来的升华。
仅仅靠一人之力,是办不好一个学校的,而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大事。
读.案例分析doc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案例分析太和六中杨洪锦如果有不平凡经历的人写不平凡的事,就更加难得。
《人生为一大事来》就是一本由不平凡的校长写她不平凡经历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在中国的学校当校长,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校长,与外国的校长有很大的不同。
在北京已举行过两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也有多次中国中学校长与外国著名中学校长的交流,只要将中国的校长与外国的校长的工作经历一比较,任何人都会立刻感受到两者的差异之大。
所以,我将中国教育界杰出的校长称之为“中国式校长”。
只有中国式的校长才能管理好中国式的学校,假如换了外国著名学校的校长,他们会感到如同在吃饭时,突然从“刀叉”换成了“筷子”,一定不习惯,就好像从有丰富资源的环境来到缺乏资源的环境,他们也会感到强烈的“水土不服”。
在中国现有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优秀学校,一定是由“中国式”杰出校长才能领导得好,只有他们才能在中国学生人口最多,教育资源相对不发达的环境中发展起最优秀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是中国的,也一定是世界级的好学校,领导这样优秀学校的校长也一定是世界级的杰出校长。
《人生为一大事来》就是由这样一位中国式校长讲述的中国式优秀学校的生动故事。
作为一所中国式学校的校长,刘彭芝校长和其他许多优秀校长一样,必须是全能型的人士:懂业务,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要有自己的把握。
这不是一般学者和教师都能看到的。
经常会因为少数人先看到了,而大多数人还不能理解和接受时,校长要面临等待,还要抓住时机的选择。
中国式的校长需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更容易获得多数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更容易抓住时机。
刘校长的人格魅力使她更容易做出“抓住时机”的选择,获得大多数教师的支持。
懂平衡。
在中国要把一所学校发展好,一定需要资源。
发展快的学校,从理论上讲,需要更多的资源,就好似汽车跑得快,要踩大油门,耗油也会高一样。
但是,资源充足度对于发展来说,永远都是相对的。
当今世界上就连最富有的学校的校长,还抱怨钱不够花,更何况刘校长和其他许多中国的校长呢。
人生为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张保娟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名言,随着从教时间的推移,随着和孩子们接触的增多,我坚信我的人生就是为了教育这一大事而来,无怨无悔,此生不渝。
那是一个晚自习,我在教室里看晚自习。
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坐在凳子上。
突然头晕极了,随之身体连凳子也猛晃了几下,教室的玻璃哐啷哐啷的响起来,迟钝的我还想着怎么回事时,学生嚷嚷“地震了,地震了”。
我赶忙跑到教室外,看到别的班在往教室外走,忙跑回去对学生说:“情况不清楚,赶紧走,注意秩序。
”学生们动作快速而且非常有序的排队往楼下跑,男生让女生,大个让小个,没有哭喊,没有拥挤。
我留在门口维持秩序(其实此时根本不用维持什么,大家都非常遵守秩序),几个班委也在旁边帮我看着。
大家动作很快,眨眼间女生走完了,我督促男生们也快点。
男生们边走边说“老师,你也走啊”,我眼睛一瞪,“别废话,你们快走”。
随之过来的几个高个子男生,二话不说,架起来我就走,平时需要走好几分钟的楼梯,在我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下来了。
到了操场的空旷地方,在我发脾气之前,随之赶来的班委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老师,不用担心,人都下来了!”随后的时间中,整队,数人,不用我说,一切有条不紊的展开。
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度过了一个长长的压抑的夜晚。
那时举国上下刚经历了“五﹒一二”的洗礼,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可说是深入骨髓,我能清楚的看到一些女生低低的抽泣,一些男生也是面如土色强颜欢笑。
可是在这样的时刻,没有哭喊,没有争抢,人人都互相谦让。
紧张之余,大家还在互相调侃,缓解一下快要窒息的气氛。
为了鼓励一下学生,我游走在她们中间,我无从安慰,因为我也不清楚情况如何,只好紧紧握握她们的手,给她们一点点的信心。
这时即使正在哭泣的女生也会给我一个微笑:“老师,我们没事。
”一个深深的拥抱,身体都在颤抖,可是那么的温暖……那夜,注定让人永生难忘!第二天,证实确实是地震,是曲阳地区地震波及到了这里。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件大事来》读书心得韩小路《人生为一大事来》是刘彭芝老师的一本教育著作。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唏嘘不已,她写得有激情,让我斗志昂扬。
写的有感动,让我潸然泪下,读完后感触颇深,让我深知我的教师征途才仅仅是开始,让我明确在现在教育的激励下我应该与时俱进,走在教育的最前线。
她具备最重要的品质:执着!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新任教师学习,也可以说刘校长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在教育事业的一盏启明灯。
她曾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但她从来都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人大附中从来就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无论何时,它从不缺乏优秀教师。
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刘校长在开始自己教学生涯那一刻起,就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这种心理是她与生俱来的,没人要求她这么做,但优秀的人就是这样:永争一流。
这本书中我的最深体会刘校长的教育精神—教育是爱的延伸,“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流淌在这本书字里行间的,就是刘彭芝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
正因为刘彭芝对教育这份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
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
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勇于打破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彭晓博士,还是“三无人员”(无本科文凭、无本地户口、无耀眼的工作经历)肖淼,只要能符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只要能够为学生和学校创造价值,都被她尽收囊中;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以大德去掉“改革中的血腥味”,以“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的精神成为“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甘于牵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了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刘彭芝在人大附中的教育实践真可谓“爱的教育”,它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刘彭芝自己,正如刘彭芝所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关于事业的名言论据(60条)
关于事业的名言论据(60条)1.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2.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陶行知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雷锋4.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5.一个真正自尊的人所从事的应该是事业,而不是官衔。
——冯维辛6.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
——易卜生7.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孙中山8.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9.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经久不懈热情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事业。
——冯定10.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丁肇中11.要想在事业上真正干出名堂来,首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在这种事业支配下产生的钻劲和出奇的迷劲。
——袁伟民12.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当对于此某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
——邹韬奋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14.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力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爱因斯坦15.对一个大夫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
——爱因斯坦16.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
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卡耐基17.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热忱。
——大仲马18.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19.在年轻人的颈项上,再也没有什么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珠宝更迷人的了。
——爱默生20.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人生为一大事来观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观后感引言人生是一场旅程,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用一部电影或者一本小说来比拟,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挫折也有成功。
而观察人生就如同观看一部电影一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
本文将就人生为一大事来观后感进行探讨。
第一章:人生的意义人生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渴望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是个人价值观、信仰和人生经历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人追求的方向。
观察生活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观察他人的人生中,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禄,追逐权力和财富;而有些人追求真理与智慧,不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追求精神的满足。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人,他们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点亮了别人的人生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功名利禄,而要追求对他人与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都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美好。
第二章:人生中的挫折与成长人生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这些困难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会看到有些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依然选择坚持并从中成长;而有些人则被困难压垮,选择放弃。
在观察人生中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有智慧和坚韧的人。
他们深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他们并不气馁,而是努力克服困难并从中成长。
这些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人生中的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从中学习和成长。
只有经历了困难,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成长的价值。
第三章:人生中的选择与决策人生是一个充满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抉择,这些选择将影响我们未来的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在选择时朝着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前进,而有些人则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了一条并不合适的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可以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篇一: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读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
起初看到这本书没什么感觉,也不明白题目的具体含义,直到逼着自己去读这本书之后,才被书中内容吸引了。
只看完第一部分“校长是个领跑人”就被刘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了,刘校长的人生就是为教育这件大事来的。
总是仰慕人大附中的美名,曾经以为人大附中招收的都是一流的好学生,他们的德智体美根本用不着老师操心,他们天生就是好学生,就是人中之龙。
这本书让我清楚地认识了人大附中,了解了人大附中为什么驰名,原来人大附中的学生也不是天生优秀,而是人大附中的教育使他们成为优秀。
正是因为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
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人大附中做到了。
读到“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惊讶了。
刘校长从早晨5:25分起床一直到晚上23:30,始终不停地工作着,而前一晚她只休息了4个小时。
开校会,布置基建工作,联合办学的商定,与台商洽谈,与学生座谈,还有高三的家长会,处理初三的学生问题,接待家长。
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想想刘校长,再想想自己,有什么理由再对自己的工作有任何抱怨呢。
同时心中也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刘校长为什么有这样充沛的精力”?从没听说哪所学校会为一个人开的一个班级,所有的授课安排与正常班级一样,更重要的是为一个学生配备了曾多年担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退休老师担任班主任,心理学博士担任副班主任。
用这样大的力度来拯救一名富有攻击性、性格复杂、冷漠无情、学生见了四处逃散的问题学生。
最终经过努力,将惹事生非的孩子拉入正轨。
这是多么伟大的教育,这个孩子又是多么有幸成为人大附中的学生。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雷鸣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09期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南京高师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1920年有一次他在南京高师和胡适、王伯秋等人交谈的时候,王伯秋问他未来的抱负是什么,他沉吟半晌,认真地回答道:“我的志愿就是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通过平民教育来消除人与人的界限。
”1924年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初次站上讲台的我,想着先生所说的“为一大事来”,心中豪情万丈,我和先生行进在同一条路上啊!我原本微渺的生命力量,似乎因为这句话得以变得强大!于是我意气风发地走上了这条路,告知自己我是要去干一件大事了!我遇见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一群7岁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奔跑的时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天真可爱,每天都“老师,老师”地喊个不停;他们积极活跃,上课举手的小手数不清!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有孩子上课尿裤子,直到有孩子感冒每天吃药,直到有孩子跑步摔倒哇哇大哭,直到有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没回家,直到有孩子打架双方家长来学校讨说法……这原本说好的“为一大事来”呢?这“大事”竟变成了每天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了守着孩子吃饭、盯着孩子写作业,变成了阻止孩子打架,变成了担心孩子感冒着凉……这哪里是我想做的大事呀?我想做的大事是在我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品读经典、激扬文字;我想做的大事是为学生解惑答疑、指点迷津;我想做的大事是带着学生一起激战赛场、突破自我!这不才是大事吗?这又真的是“大事”吗?在我困惑时,先生又提醒了我,“事业并无大小”。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放弃优裕的教授生活,脱下西装、挽起裤腿,捧着一颗心深入贫穷落后的农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书写了无人企及的动人诗篇。
这背后先生又做了多少件我们难以想象的小事呢?甚至是挽起裤脚、赤脚走过泥泞的小路,甚至是为一张课桌而发难,甚至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被我当成了激励自己工作的豪言壮语,可我却不曾想到教学生活其实繁杂琐碎,我却忘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所烦忧的那些琐事,正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琐事,在琐事中反思,才能在琐事中成长,超越琐事!而欲做大事,第一就要能把小事做好,做到極致;第二要有远大的目标;第三学会合作;第四不断学习;第五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还要问:什么是大事?我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循着前人的光亮,做好一件件细碎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想我已经做了一件大事。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笔记(凌小兵)
不负青春,砥砺前行——《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笔记城岗中学凌小兵六月的清晨,一抹绚丽的朝阳跃上地平线,深情地抚慰着江南山川的每一寸土地。
俯瞰兴国大地,青山如黛,白云如纱,潋江之水穿行而过。
宁静的午后,坐在阳台,捧一杯香茗,品一缕幽香,执一本好书,品味着夏季的蕴味,品淡出书中的精彩。
《人生为一大事来》,在这部近50万言的著作中,刘彭芝校长以其质朴简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描述了自己如何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把人大附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教育奇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广大读者。
读完这本书,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刘校长,现将书中反映刘校长管理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容摘录如下:1.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特别强调“师德”。
一位教师如果“师德”欠缺,那么他就是有再高的学问,也是不能成为合格教师的。
“师者”,首先是“传道”,自己的道德问题还没有正确的标尺呢,又怎能去引导学生呢?“师德”是人大附中聘用、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
2.管理,既要管更要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搞管理就是理顺关系。
管理工作说起来复杂,但删繁就简,最要紧的是制约与激励两大机制,制约机制要“密不透风”,激励机制要“疏可走马”,宽严相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管理就像一把刀,刀锋要锐利,刀背要厚重。
刀锋锐利刀背不厚重,不是一把好刀;而刀背厚重刀锋不锐利,也不是一把好刀。
3.我们引进博士、博士后,是为了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多元智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人才的竞争是最大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人才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没有一流的教师,哪来一流的学生?4.21世纪的学校管理工作要创新,必须在学校管理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必须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张老师的班训只有两句话:做一个诚实的人绝不欺骗,做一个高尚的人绝不自私。
这里不谈论名次,不谈分数,只要求同学们求真务实,使他们明白,做到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张老师的班规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能够尊重他人是成熟的开始;认真读书,勤于思考,能够追求探索是成功的开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能够自觉自制是成长的开始;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举止文明规范是成人的开始。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彩的视频学习方式,已经让我很少去捧起一本书,认真去品读。
然而,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工作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少,那么接下来,我来分享我粗浅的认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关于这本书,我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感悟:感、思与笃行。
感:感觉。
我惊叹刘彭芝校长对教育的感觉,正因为她的教育感觉好,所以工作精准到位。
最让我钦佩的是刘校长对教育的感情。
人生为一大事来,刘校长的一生就是为了教育而来。
无论是从学校的管理,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定向,哪怕是学校再小的细节呈现,刘校长无时无刻都在为学校着想,为教育着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刘校长用实践行动表达着她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对教育真诚而又热切的爱。
思:思想。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刘彭芝校长不仅有先进而系统的教育思想,更有机智、果敢的教育方法。
刘校长坚持“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有精准又独特的见解。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刘校长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不断地思考与寻找,在寻找中变通,在变通中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成就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中学,成就新时代的中国教育。
刘校长提出:“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刘校长坚持与国外名校的沟通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拓展世界眼光,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刘校长坚持做最好的教育,坚持一流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前沿的教育眼光引领人大附中的教育发展,同时,她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
把人大附中的素质教育推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努力迈向世界名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者要拥有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寻求创新突破的教育发展,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由衷的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而执着,为教育而创新,为教育而发展。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永恒的话题永远的追求——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难得的假期,难得的空闲,终于放缓了马不停蹄的脚步,停下了批改作业的红笔,可以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看书,享受阅读的乐趣,收获一份精神大餐。
她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因为她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教育是编织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快乐的、幸福的。
她欣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在他眼里,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就是人生的大事,为这一大事而奋斗,即使呕心沥血,即使衣带渐宽,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使她站在“领跑人”的位置,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领着全校教职员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
在奔跑中,破旧的校舍不见了,又潮又暗的食堂不见了,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操场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是宽敞明亮的食堂,是整修一新、铺着塑胶跑道的体育场。
在奔跑中,校园网建起来了,远程教学教室建起来了,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代替了黑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遨游世界,就能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听同一堂课,讨论同一个问题。
在奔跑中,一个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搭建起来了;鼓励学生走进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沙龙、虚拟科学实验室建起来了。
她爱每一个学生,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孩子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串笑声都会牵动着她的神经,她会为他们的成功喜极而泣,也会为他们遭遇挫折而忧心如焚。
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使她要将学校建成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最留恋的地方,不仅要让他们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要让他们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
于是,学校为敢于竞争、敢于表现的学生搭建主持人大奖赛的舞台,为敢于张扬个性、希望展示才华的人搭建竞选的舞台,为文艺爱好者搭建表演的舞台,为体育爱好者搭建让梦想成真的舞台。
一个个追梦少年,在人大附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5岁的少女举办了个人音乐舞蹈专场;上高三的学生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17岁的男孩成为世界三大F1车队之一的迈凯轮车队的签约车手。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3)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3)
《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本书,探讨了人生应如何去实现自己的化学。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认知方法——营造适当的心态,以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
首先,《人生为一大事来》强调要承担责任,就像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样,每个人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创造目标、活出期望、关注细节、专注努力,这些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步骤,也是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不够,还需要勇气,让自己有勇气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新的挑战。
其次,《人生为一大事来》告诉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受外界的压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要随波逐流,独立思考,学习本质的真理,才能最终成功。
做事要主动,抛弃消极的想法。
尝试思考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后,《人生为一大事来》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建立自信,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信不仅使我们有更强的责任感,也为我们带来积极想法,有效提升自我实现能力。
而有自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从《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我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承担责任、勇敢挑战、独立思考、建立自信,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只有把这些做到,我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4)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4)
《人生为一大事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启了我对生活的反思,令我坚毅地变得有目标、有规划的行动起来。
书中的观点让我认识到,若想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那么就要坚持不懈地去把它们实现,而不是只是空想,而且做出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后的成功。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完成目标,那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挥霍在无用之事上。
此外,书中又说到,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功。
书中还提到,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任何行为如果都不坚持,最终都会失败。
而要实现自身的目标,也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实现。
最后,书中又说到,如果有一个目标,也要把它定义得比较明确,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去实现它。
一旦目标被定义出来,那么就要制定条例明确地去达到它,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把目标定义得清晰,并经常努力去改善,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目的的行动,不断地追求自身的目标,面对困难不要气馁,只有坚持、努力才可能实现人生大事。
读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有感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
书名的来由
《人生为一大事来》的书名取自陶 行知先生的一句诗“为一大事来,做一 大事去”。为什么要用这句诗做书名, 刘彭芝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这句诗 对我最贴切。‘人生为一大事来’,我 觉得我这几十年来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 到了教育事业之中。屈指一算,我从事 教育事业已经快40年了,我一直把它作 为一件大事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也体 验到了其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味。教 育工作说简单也简单,但意义很深刻, 在给这本书取名的时候,别人也建议我 是不是改个名字,但我坚持用这个书名, 我觉得它对我来说最合适不过,很多的 事情,很多的话都不用说,一看书名就 很了解。”
内容简介
刘彭芝老师在《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描述 自己如何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她引领 人大附中开辟了超常教育、创造教育的绿 色通道,构建了一流的虚拟科学实验室、 电子实验室、平面设计教室、英语教室、 远程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视听 教室、学生网络自主实验室以及各种先进 的科学实验室,人大附中的学生合唱队、 交响乐队、舞蹈队、三高足球队、围棋队、 国际象棋队参加国内外各种竞赛,屡获冠、 亚军以及一、二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是一
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完全中学就是初中和高中都有的中学。全日制就是 从早到晚都上课的学校。我国现有的中小学都是全日制的。)。该校成 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 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分校,以及开展国际课程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多家知名分校。
第一章 校长是个“领跑人” (校长精神的折射)
第二章 名师是名校的中坚 第三章 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 (教育崇善:追求完整和幸福) (注重名师引领)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人生为一大事来!好像还是在上中学时吧,第一次读到这句话。
当时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有此生必须做成大事之感。
随着考研梦的破灭,少年的佯狂也不复存在,这句话不知不觉沉在了心底。
在中学教育领域慢慢有点小成绩后,它又时时冒了出来。
教育家,一省一国的教育官员……是我的梦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启蒙一代人,是我的追求。
可惜皖人治国,却难以治理好皖地。
在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热情慢慢冷却,追求已经破灭。
流年似水,浮生若梦。
如今,已届不惑,铅华洗尽。
昨天,素昧平生的孩子和他父母的感恩之行,在我心中投下重磅震动。
仅仅一次励志交流,一个孩子就会如此改变,这或许是偶然,但恰巧是这偶然契合了一个迷茫的心灵,于是,转折点形成,人生从此不同。
窗外,一钩新月,清辉是如此的朦胧,又是如此的明亮。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这无数的一个不就是大事?人生为一大事来,这句话又从心底涌出!蓬勃而出!一个教师,能成什么大事?一个教师改变一个学生就是大事!醍醐灌顶般,我明白了一切。
教师的大事在教育。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每一个孩子都是跌落人间的天使。
即使折翅难以飞翔,即使沦落不再美丽,但那毕竟是上帝的孩子,都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宗教般虔诚的心。
每一个教师,都不仅仅是指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工具和帮手,相反学习仅仅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教学,立足于教学做好教育,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我们必需的生活方式。
立足现实,超越现实;心怀理想,执着追求。
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动态的平衡点,不是一味的满足世俗要求,也不是脱离实际自绝于时代。
让每一个孩子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在修养上,在学识上,在心态上,在行为举止上,在身体上,在特长上……教育的大事在细节。
很欣赏怀特海的那句话:“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关于择业观的名人素材
关于择业观的名人素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志业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人在责任感召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源动力是坚定的信仰信念。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在他办学、教学,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做出了诸多尝试,尤其是在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抉择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陶行知的择业观“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治学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择业态度。
“大事”是从个人角度提出,同时结合了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
“新地”指无论选择服务哪个行业,都需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推进,甚至垦辟出新的实践园地。
1916年末,陶行知开始准备博士论文,因论文需要收集当时国内教育现状的数据为支撑,无奈彼时他远隔重洋,数据收集不充分,论文撰写被迫搁浅。
1923年,世界教育联合会成立,大会邀请中华教育改进社参加,当时,陶行知已是改进社主任干事。
为了更好地参会,改进社对中国教育实况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盘点,整理了大量有效信息,这些数据正是陶行知撰写博士论文需要的素材,完成此论文他便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那一年,陶行知正在推动平民教育,最终,陶行知在博士学位与教育救国之间选择了后者。
陶先生毕生扎根教育,把自己的青春与生命献与中国教育,其探新地、劈新理的精神值得敬仰。
他把博士学位论文写在了中国大地上,以解决问题为“毕业”,用个人所学智慧改变了当时中国民愚、民贫的现状,拉开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用改革精神与实干精神破除了“唯论文”的痼疾,对我们今天“为毕业而论文”的现象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好课。
陶行知对学生“生命”提供的帮助陶行知不仅践行了自己对人生择业的理解,也将此价值认知引渡到学生身上。
在他的办学与生活中,陶行知对很多人的“生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择业,尤其是在学生面对两难境遇时,他及时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让其根据亲身经验与知识经验采取有效方法与手段做出了选择。
感动人物颁奖词
1、给朱光亚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吴孟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5、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6、阿里木: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7、张平宜: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8、吴菊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9、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10、刘金国: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为一大事来”
作者:石超一
来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6期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
影响我选择人生大事的,是父亲和大哥。
大哥年长我十岁。
很多年前的那个寒假,他从师范大学带回一张和同学的合影,照片后排最右角一位身穿红色高领毛衣的漂亮女生磁石般吸住了我,一个声音在年幼而倔强的我的心底一遍遍呐喊:“总有一天,我要像你一样神气!”“总有一天,我会比你更神气!”这个愿望,在我上初中时被当教师的父亲再次唤醒。
父亲一辈子没穿过几件新衣服,可在他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外表下,却有着满腹的诗书。
父亲的语文课诙谐幽默、轻松快乐,可父亲不会说普通话,于是,这样的念头在我脑际闪现:等我站上讲台的那一天,我要比父亲教得更精彩!
1991年9月,我终于从一个坐在讲台下的梦想者,变成了一个站在讲台上启迪梦想的人。
初为人师,我豪情万丈。
但当我爬山涉水来到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时,看到的是陈旧的教学楼,迎接我的是灰头土脸的娃娃们。
那一刻,炎炎烈日下的我,心头却泛起丝丝凉意,从前所有关于未来的美丽梦想如肥皂泡一般瞬间破碎。
但很快。
乡村孩子们的淳朴可爱和村民们的真挚情义改变了我:不会做饭,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争着约我做客;晚上独居,家住附近的女学生抢着陪我入眠;我感冒时,乡亲们捧来热气腾腾的姜汤;我郁闷时,孩子们唱起家乡甜甜的儿歌……
家长们的相助,只求能留下我,在教室里领着他们的子孙后代从愚昧无知迈向智慧绿洲;孩子们的相伴,只为能聆听我的声音:从上下五千年到悠悠几万里……我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女神”,我没有理由再逃离,也找不出任何借口不全身心投入工作。
记得那年春节,大哥回家过年时说要动用他的关系把我调离这个山窝窝,我当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
是乡亲们、是孩子们坚定了我情系山区的信念!
我深深懂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真正的“美丽神话”,仅凭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经常更新的“源头活水”。
所以,读书,读专业书籍,钻研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成了我每日课余的必修功课。
长期的积累让我在小学教学的领域里游刃有余,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96年,在新邵县首届“说课、授课”竞赛中,我一举夺魁;2008年5月,在全县中小学校长赛课中,我荣获小学语文组一等奖。
闻到乡间泥土散发的阵阵清香,我喜欢;看到孩子们张张甜甜的笑脸,我喜欢;听到学生声声亲热的呼喊,我喜欢;见到学生积极努力的点滴进步,我喜欢。
在这三尺讲台,我不仅为孩子们授业解惑,更为他们传道引航!
2004年,我任教的班级转来一位小女孩,瘦弱的身子外裹着肥大的衣衫,她不声不响,远离伙伴。
原来。
小女孩的母亲在她三岁那年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父亲常年流浪在外。
当别的孩子都在父母的羽翼下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她却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亲情的缺失,让她失去了应有的自信。
她叫周姣,当时,正好和我女儿同班。
当我了解周娇的情况后,我家便多了一个女儿,我女儿也多了一个姐妹。
“家”的温馨、“母亲”的疼爱,让这个曾经一度生活在阴暗自卑空间的女孩脱胎换骨。
她,好动了,爱笑了,也更上进了。
在2006年新邵县教育局、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少年儿童《构建和谐社会》读书演讲竞赛中,周姣和我女儿同台竞技,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并代表新邵县赴市参赛。
当我看到姐妹俩在领奖台上相拥而泣的那一幕时,台下的我不禁百感交集:“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待到桃李满目日,便是我们自豪时。
”周姣的出色表现博得了新邵县文化局彭泽民副局长的强烈好感。
比赛一结束,身为领队的他当即认下周姣做干女儿。
如今,周姣在彭局长一家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着。
每次碰见我,她总会甜甜地叫我一声“石老师好”。
看着她灿烂的笑脸,那种甜蜜,早已润透我的心灵……
周姣的变化,让身为校长的我对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农村留守儿童,不可忽视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群体》摆上了我的办公桌。
2D07年,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全面铺开,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温暖留守儿童的心,感化留守儿童的情。
几年的努力,我们让几百个留守儿童由“问题孩子”成长为优秀学生,学校的学习氛围浓郁了,留守孩子的读书声越来越响亮,欢笑声越来越爽朗……我校被评为新邵县首批示范家长学校,我也因此荣获湖南省“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称号。
“惜花春起旱,爱月夜眠迟”。
我要求我的老师们以“惜花”、“爱月”的心態和性情去学习。
我要把我的学校创建成学习型学校,我要把我的教师团队带领成学习型团队。
为此,今年新学期的第一次会议,别的校长给老师发红包,我却给老师们发书。
然后,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大家听讲座、做笔记,或静读默想,或交流探讨,以期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教师最丰盈的成长。
名师引导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捷径。
有限的条件让我无法给我的老师遍延各地名师,但本地的名师资源我绝不放过。
为此,本学期一开学,我便主动联系我们县内师资一流的坪上中心小学,双方开展互相送课、集体评课、校际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教改联谊活动,以期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天道酬勤。
十八年的教育之旅,我洒下汗珠串串,也收获硕果累累。
我充分发挥自身音乐舞蹈特长的优势,经常辅导学生并亲自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竞赛,一次次获奖;2001年9月,我被评为新邵县“十佳班主任”;2006年3月,被评为新邵县“三八红旗手”;今年3月,我又有幸荣获新邵县“十佳女杰”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