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讲授过程】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 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并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树立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2.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量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气温日较差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典型地区如美国中央大平原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

典型地区如日本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土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政策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工业工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肥以及农药等。

高中地理 3_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_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2.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3.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使用案例分析法,学会农业的区位选择;2.通过活动题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河南灵宝市地处优质苹果生产带,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灵宝市山区、丘陵面积大,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是苹果生产最佳适生区。

灵宝苹果的栽培历史,清代县志有记载。

近年来加大科技投入,使得灵宝苹果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灵宝市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兼备,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苹果销往全国各地或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灵宝市投巨资筹建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其苹果市场向国际化迈进。

请你说出河南灵宝苹果种植有哪些区位条件?三.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影响以下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材料一: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我们河南地区却是旱地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材料二: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

材料三: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平原适宜发展 业,丘陵缓坡可开辟 ,山区适宜发展 业。

材料四: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是却奇迹般在一片金色戈壁中展现着一座绿岛,这就是富饶的“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材料五: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为什么?材料六:永安大湖上甲村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现改为发展生态农业?材料七:在永安超市里,可以买到泰国的榴莲和山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农业的区位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农业的区位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等。

(3)探究讨论: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答:不是。

自然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探究讨论:同一农业地域内,有何共同特征?答: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3.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课内探究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因素:读P42图3.3,说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自然条件:典型例题一: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找出下列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第1(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图片: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水稻田、内蒙古三河牛、东北的大豆生产等图片,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2、讲授新课(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 一.区位的含义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样的农业生产活动问题:农业是不是只有种植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副业、渔业、牧业请同学们看P42的图3.1和图3.2,观察两地农业景观的差异,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思考什么是“区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位置(即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分布(相对区位)。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及相关课文,分析: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③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高中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自学探究】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自然因素:2.农业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

6.说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A.春小麦B.棉花C.奶牛业D.玉米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政策C.技术条件D.市场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A.技术力量达不到B.不利于水土保持C.不能耕作D.交通不便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变化C人口增长趋缓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二.双选题11.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A.美国B.法国C.荷兰D.新西兰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市场的需求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参考答案:一、1、C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B 11、CD12、AD 13、CD。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地理(必修2)(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课内容阐述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

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2、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寻找和运用资料,对家乡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巩固基本理论,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农业区位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学会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及评价,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语文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分组竞争;讲授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设备;自制课件;希沃白板;希沃助手;班级优化大师;地图、图片和word文档等。

(六)学情、学法分析:高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及并具备一定地理分析能力,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生活经验方面,居住在城市的同学对农业生产了解的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的感性认识差一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1

教学设计——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该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生了解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应地制宜,因时制宜,最终能够指导人类合理的生产活动,与环境和谐发展。

该节课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后两节学习的基础。

教材无论是阐述理论,还是案例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问题。

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活动比较熟悉,学习内容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

同时,该地区的农业活动主要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本节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联系他们的实际经历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1)从农业生产实例出发,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4)结合农业活动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学会从材料、地图中获取信息和评价地理信息,进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6)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合作和探究的观念。

(7)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和乡土情感。

四、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农业区位的选择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游戏“脑中构图”教师:现在,同学们在大脑中构思一张中国地图,然后看看与老师边白板展示的地图是否一致。

(学生构思完成后,老师一边展示,一边与学生讨论)(展示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中国吃货地图”的反应)老师:爱吃美食的同学们,你大脑中是否也有这么一张地图呢?我国的美食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呢? (部分学生回答跟农业生类型有关,老师承接转入新课)农业生产类型影响美食的分布格局,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农业生产格局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学习新的知识——3.1农业区位的选择1.农业区位的概念[读图分析]指导学生看图,学会从地图上找出相关的信息。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目标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

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新课教学]一、区位的概念(板书)什么是“区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5.4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分析其要素:在学生看完两幅图后,可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地区是否相同(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农业生产情况即种类是否一样,然后老师可作如下总结:对比课文两幅图形,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农业生产景观的地区不同,一个是东北的三江平原,一个是青藏高原,两者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结果导致两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不同:一个是机械化种植业(种小麦),一个是高原放牧业(畜牧业),因此我们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即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地区
分析作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讨论2
泰和县千烟洲地区农业的特征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讨论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索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的分布地区。

学生阅读作
物生长资料,
分析作物生
长与土壤的
关系
分析千烟洲
地区的农业
景观图,分析
影响其农业
的主要因素
看资料和
图示,分析这
种农业景观
的变化。

处农业和土
壤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
地形与农业
的关系
是学生理解
市场对农业
的影响。


外政策也会
影响农业分
布。







农业
的区
位选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机械。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设计

课题:《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 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因素;2. 能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3. 理解农业区位原理所蕴含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原理及其分析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组图《水果联盟》导入语: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产自哪个部门?(农业)同学们对农业了解多少呢?互动:了解农业、农业生产部门(农林牧副渔)教师:水果生产属于广义的种植业范畴。

同学们会怎样对这些水果进行分类?(热带的、温带的水果)它们的主产地可以互换吗?(不可以)承转:究竟可不可以互换呢?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水果——苹果和菠萝,展开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稍后便可揭晓答案。

板书: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师:首先,一起了解“温带水果之王”——苹果。

互动:全体师生共同阅读《世界“苹果带”》分布图,了解北纬37度苹果带的概况。

承转:一起走进苹果之乡——烟台,探寻苹果种植业的奥秘,品味烟台苹果之香。

探究活动1:品味烟台苹果之乡(香)材料展示:1871年,西洋苹果引进烟台,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烟台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苹果发源地。

烟台的气候等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区。

烟台苹果以“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甜脆、香气浓郁”享誉海内外,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附图:《烟台苹果品牌形象》、《烟台苹果特种邮票》)教师:烟台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苹果的生长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烟台又能否满足它的生长所需的全部条件呢?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以上问题。

学生活动:对照“苹果的生长习性”、阅读“烟台的环境条件”,分组探究。

互动:学生代表展示(分析)本组探究成果,课堂互评,师生互动。

知识归纳: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农业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互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围绕以上“因素”,尝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
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
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五、课时安排:
计划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
4、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这是因为:
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例: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0;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另一方面,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例1:改造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教材图5.3A)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用于蔬菜、花卉等,近几年温室无土栽培的生产得到推广。

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采用塑料大棚。

例2:改造地形因素。

(教材图5.6)修筑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以及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分布广泛。

例3:改造水分因素。

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

我国西北地区,如无灌溉,不能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例4:其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改良、沿海滩涂盐份的改良、红壤改良等。

注意的问题: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

如随坡度加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逐渐加大,而梯田面积会逐渐减少,耕作难度也加大,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

我国政府规定坡度大于25度不宜修筑梯田。

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特别是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它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①、城郊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②、市场需求的变化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该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就缩小。

例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到了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价格大跌,还出现严重滞销局面。

因此,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的可能变化作科学预测。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

①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东北部工业区。

我国
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

②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商品粮食生产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乳畜产品供应
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鲜花王国”荷兰(教材图5.8)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大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我国主要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
6、政策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