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检查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检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检查表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检查表1. 检查器械外观
- 是否有明显损坏或破损?
- 是否有锈迹或腐蚀迹象?
- 是否有松动的零件或卡住的按钮/开关?
2. 检查电力和电源
- 是否接通电源?
- 是否有线缆或插头的破损?
- 是否有电源线松动或未正确接地?
3. 检查操作面板和控制
- 是否所有按键和开关都正常工作?
- 是否所有显示屏都正常显示和清晰可读?
- 是否有异常噪音或震动?
- 是否有异常热量散发?
4. 检查安全保护装置
- 是否所有安全保护装置都正常工作?
- 是否有缺失的保护装置或磨损的部件?
5. 检查设备清洁和消毒
- 是否设备表面清洁?
- 是否设备内部清洁?
- 是否设备已经消毒并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6. 检查设备配件和附件
- 是否设备配件齐全?
- 是否配件和附件有明显损坏或破损?7. 检查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标签
- 是否有设备使用说明书?
- 是否设备标签清晰可读并与设备相匹配?
8. 检查设备的维修和校准记录
- 是否设备的维修和校准记录完整?
- 是否有过不合格的维修记录?
9. 检查设备相关许可证和认证
- 是否设备相关许可证和认证有效?
- 是否有过期或无效的许可证或认证?
---
此安全检查表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定期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维修部门或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或更换。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检查指南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检查指南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检查指南
一、检查目标和范围
本次检查针对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一年内的器械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的购置、配置、使用、养护、检修以及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

二、检查内容
(一)医疗器械购置情况
1.是否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购置;
2.是否购置的器械型号合格并取得合法证件;
3.是否按规定评审批准后购置。

(二)医疗器械配置管理
1.是否建立完善的器械管理制度和规范运转的管理流程;
2.是否按规定登记并设置编号;
3.是否按规定进行位置及环境配置管理。

(三)医疗器械使用情况
1.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合法执业资格;
2.是否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并执行;
3.是否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四)医疗器械养护与维修
1.是否建立定期养护与管理制度
2.是否及时维修故障设备
3.养护管理人员是否培训合格
(五)医疗器械消耗品及废弃物管理
1.消耗品储备是否足额并周期更换
2.是否分类处理医疗废弃物并妥善转移处理
三、检查要求
开展本次检查要切实保障程序合规性,讲求实质过过程,既检查归纳现状,也提出整改意见,保障医疗安全。

四、检查时间
年月日至月日。

五、检查小组成员
本次检查小组成员由处长牵头,成员包括医疗器械管理部、消毒质量监督中心和卫生监督管理部负责人。

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步骤与方法

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步骤与方法

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步骤与方法
1. 检验前准备
在进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检验的目的和范围
- 确定检验的标准和要求
- 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 确保检验环境符合要求
- 分配质量检验人员
2. 样品抽取
样品抽取是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 随机抽样:从生产批次中随机选择样品
-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规律选择样品,如每隔一定时间选择一件样品
- 定量抽样:按照一定比例选择样品
3. 检验过程
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 外观检查: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伤
- 尺寸检验:测量医疗器械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功能检验:测试医疗器械的功能是否正常
- 安全性检验:检测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如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等
- 耐久性检验:测试医疗器械的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
- 清洁消毒检验:检查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4. 结果评定
对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结果进行评定,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 合格:样品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
- 不合格:样品有一个或多个指标不符合要求
- 限制使用:样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使用
5. 报告撰写
根据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结果,撰写详细的检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检验的目的和范围
- 检验的标准和要求
- 抽样方法和样品信息
- 检验过程和结果评定
- 结论和建议
以上就是一般的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步骤与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

器械验收标准与方法有哪些

器械验收标准与方法有哪些

器械验收标准与方法有哪些1. 外观检查:在器械的外观检查中,要关注器械的整洁度、光亮度,是否存在变形、破损、异味等异常情况。

同时,应检查器械的大小、重量是否符合规范,材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人体内的环境,对器械的性能和功能进行测试。

这包括评估器械的流量、精度、重复性等指标。

确保器械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发挥预期的功能,并具有可靠性。

3. 清洗质量:清洗质量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重要环节。

评估清洗质量应考虑器械清洗是否彻底、干燥程度是否符合规范。

同时,要检查器械表面是否残留有污渍、水渍等,确保清洗后的器械符合卫生标准。

4. 装配精度:在装配过程中,要保证器械的装配精度。

检查连接处是否严密、运动是否顺畅、整体结构是否稳定。

确保器械在装配后能够正常工作,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5. 器械寿命:测试器械的使用寿命需要考虑使用次数、工作时间、应力因素等。

同时,应评估器械的疲劳程度和损坏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6. 安全性验证:通过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测试器械的安全性如耐受压力、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等。

在安全性验证过程中,要关注器械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并确保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或患者产生伤害。

7. 灭菌效果:评估灭菌效果需要关注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指标。

保证灭菌彻底,以消除潜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同时,要检查灭菌标签是否清晰完整,易于辨认,以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8. 使用性能:测试器械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如响应速度、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指标。

了解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能够帮助评估器械的优劣,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

9. 包装与标识:检查器械的包装是否符合规范,标识是否清晰明确,易于辨认。

确保包装严密可靠,防止器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

同时,清晰的标识有助于识别器械的型号、规格等信息,便于后续追踪和管理。

10. 存储条件:规范器械的存储环境,如保持干燥、通风、防晒等。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要合理规划存储空间和设备,确保器械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在医疗器械领域,现场检查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管理•检查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核查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验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格证书和质量标识是否真实有效。

2. 设计和研发•检查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核实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是否与注册证和产品说明书一致;•验证产品的设计变更管理和记录是否完备。

3. 生产过程•检查生产车间和设备的卫生条件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核查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规范和标准化;•验证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4. 标签和包装•检查产品标签和包装是否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信息;•核实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保存要求,能够保护产品不受污染或损坏。

在应对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时,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和过关:1. 提前准备•备齐相关文件资料,包括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产品注册证等;•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准备好解释和说明的方案。

2. 指定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引导检查人员,协调现场工作,确保检查人员了解各项情况;•保持与检查人员的密切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 完善记录•记录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问题反馈,做好现场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便于后续整改和答复。

4. 对症下药•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整改;•加强内部管理,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涉及质量管理、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标签包装等多个方面,企业在应对检查时需要提前准备、指定负责人、完善记录并对症下药,以确保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法规法规要求,保障用户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记录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记录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记录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以及患者的健康安全,对医疗器械的检查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的目的、检查内容和检查记录的要点等方面,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进行详细说明。

一、医疗器械检查的目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工作情况、性能指标和安全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的安全性。

2. 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和缺陷,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 保证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

通过规范的检查程序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器械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二、医疗器械检查的内容医疗器械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的外观和标识检查。

对医疗器械的外观进行检查,确认没有任何破损和变形,并检查设备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2. 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检查。

对医疗器械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和满足临床需求。

3. 设备的安全措施检查。

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比如防护罩、保险装置、漏电保护等是否正常工作。

4. 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检查。

对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5.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检查。

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医疗器械检查记录的要点医疗器械检查记录是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检查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记录,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检查日期和时间。

记录医疗器械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方便以后参考和查询。

2. 检查人员信息。

记录进行检查的人员的姓名、职务和执业证书编号等信息,确保检查人员的资质合格。

3. 检查内容和方法。

详细记录医疗器械检查的内容和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检查的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

4. 检查结果和问题。

记录医疗器械检查的结果,包括是否正常、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整改措施。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三篇)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三篇)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医用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检查医用器械的使用情况和性能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正常治疗。

一、医用器械定期检查的意义1.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器械的故障、失效或者未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

2.确保医疗质量:定期检查能够发现医用器械的不良状况、卫生状态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对于医疗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3.防范医疗纠纷:通过定期检查,能够及时掌握医用器械的使用情况,避免由于器械的质量问题引发医疗纠纷。

二、医用器械定期检查的内容1.器械的数量和质量:定期检查医用器械的存放数量和质量,确保库房内器械的种类、型号和数量与登记册一致,并保证器械的完好无损。

2.器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定期检查器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包括器械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传输实时性、检测准确性等。

3.器械的消毒和清洁:定期检查器械的消毒和清洁情况,确保器械消毒和清洁达到卫生要求。

4.器械的维护和维修:定期检查器械的维护和维修情况,包括定期保养、定期维修以及计划外维修等。

5.器械的安全使用:定期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包括操作人员的使用培训、使用的正确性、操作规范与要求等。

三、医用器械定期检查的频率1.常规检查:对于常用器械和经常使用的器械,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其性能和使用情况正常。

2.定期检查:对于重要器械和关键器械,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其性能和使用情况正常。

3.年度检查:对于长时间未使用的器械或者年限超过规定使用寿命的器械,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其性能达到要求。

四、医用器械定期检查的流程1.确定检查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医用器械的定期检查计划,包括检查内容、检查频率、检查方式等。

2.检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对于进行医用器械定期检查的人员,应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检查能力。

医疗器械飞检要点

医疗器械飞检要点

医疗器械飞检要点一、引言医疗器械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飞检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飞检的要点,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飞检目的医疗器械飞检的目的在于验证医疗器械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通过飞检,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飞检内容1.外观检查:包括医疗器械的包装完整性、标识和说明书的准确性等方面。

确保医疗器械的外观符合标准,且能正确识别和使用。

2.性能检查:对医疗器械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且符合要求。

例如,对于手术器械,需要检查其切割力度、灵活性等性能指标。

3.材料检查:对医疗器械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材料符合安全标准。

例如,对于体内植入的医疗器械,需要检查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清洁和消毒检查:对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程序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和保证患者安全。

5.标签和包装检查:对医疗器械的标签和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其信息准确、清晰,能正确指导使用者使用。

6.存储和运输检查:对医疗器械的存储和运输条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并保持其性能和安全性。

四、飞检过程1.确定飞检计划: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和相关标准,制定飞检计划,明确飞检的内容和要求。

2.选择飞检样本:根据飞检计划,选择代表性的样本进行飞检,以确保结果具有代表性。

3.执行飞检:按照飞检计划,对选定的样本进行飞检,记录检查结果和问题,及时整改。

4.分析和总结:对飞检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5.整改措施:根据飞检结果和改进建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五、飞检要点1.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飞检,确保飞检结果准确可靠。

2.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

3.及时整改问题,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4.记录飞检过程和结果,形成飞检报告,作为日后的参考和改进依据。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
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医用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用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检查计划:医疗机构根据医用器械的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确定每个器械需要进行检查的时间和频率。

2. 检查标准和方法:确定医用器械的检查标准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查、性能测试等。

医疗机构可以参考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文件,也可以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检查。

3. 检查记录和报告:对每个医用器械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器械的型号、编号、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等信息。

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检查报告。

4. 故障处理和维修:如果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器械存在故障或需要维修,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行。

5. 培训和知识更新: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医用器械检查和维护的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要求,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用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患者的风险,并减少事故事件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医疗器械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检查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权益,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与管理。

三、质量检查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全面检查,突出重点。

3. 科学评价,严格处理。

4. 持续改进,提高质量。

四、质量检查内容1.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检查:(1)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的合法来源及质量证明;(2)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符合性;(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实施情况;(4)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检验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情况;(5)生产记录、生产批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的检查:(1)经营资质、许可证等的合法性;(2)经营场所、储存条件的符合性;(3)产品进货渠道、进货查验制度的执行情况;(4)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实施情况;(5)经营记录、销售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 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检查:(1)医疗机构资质、许可证等的合法性;(2)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3)医疗器械的合法来源及质量证明;(4)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情况;(5)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情况。

五、质量检查程序1.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市场情况、不良反应报告等因素,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检查计划。

2. 组建检查队伍:从相关部门抽调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技能和经验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队伍。

3. 开展检查工作:按照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现场检查,查阅相关文件、记录,访谈相关人员。

4. 检查结果评价: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5. 整改落实:被检查单位根据检查评价结果,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6. 复查与评估:对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评估整改效果。

医疗器械的检查与包装

医疗器械的检查与包装

医疗器械的检查与包装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包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检查和包装两个方面探讨医疗器械的相关内容。

一、医疗器械的检查医疗器械的检查是为了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材料检测。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对医疗器械外观和标识的检查。

首先要检查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破损、划痕或变形等现象。

其次要核实器械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包括生产厂商、型号、代号等信息。

若有发现以上问题,应及时报告生产厂商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医疗器械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和检测。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由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规定,如国家药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

3. 材料检测医疗器械的材料检测是为了确认器械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医疗器械的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耐用性、生物相容性和无菌性等特性。

医疗器械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工艺和标准,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医疗器械的包装医疗器械的包装是为了保护器械的完整性和防止污染。

合适的包装可以确保器械在途中没有受到损坏或变形,同时也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

1. 外包装外包装是包装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的作用是防护,抵御外界的物理和化学性侵袭。

外包装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以确保器械在途中不受损坏。

此外,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的外观、型号和使用说明等信息,方便用户使用。

2. 内包装内包装是直接接触器械的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护性能。

内包装的材料通常为塑料薄膜或纸张,具有防水、防潮和防污染的特性。

内包装的设计应考虑到器械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方便用户的操作和取用。

3.标识和说明书医疗器械的包装上应标明清晰的标识和使用说明。

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等信息。

医疗器械使用前安全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安全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安全检查制度背景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果使用不当或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一套医疗器械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安全风险,提升医疗质量。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内容和流程,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患者安全。

检查内容1. 医疗器械完整性检查:检查器械是否完整,无缺损或破损。

2. 清洁状态检查: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并无异味。

3. 功能性检查:检查器械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4. 校准状态检查:检查器械是否进行过校准,保证准确度和精确度。

5. 消毒或灭菌状态检查:检查器械是否进行过消毒或灭菌,确保无细菌感染风险。

6. 是否有有效期检查:检查器械是否超过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器械。

7. 材质检查:检查器械的材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患者产生过敏反应。

检查流程1. 预备阶段:确定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并准备相应的检查工具和记录表。

2. 开始检查:按照上述检查内容逐一进行检查。

3. 检查结果记录: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记录表中。

4. 异常处理:若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停止使用该器械,并将异常情况报告相关部门。

5. 合理使用:对检查合格的器械,按照使用规范进行使用,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关责任和措施1. 检查责任:医疗机构应明确医务人员的检查责任,确保每次使用器械前的安全检查。

2. 培训措施: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医疗器械使用前的安全检查流程。

3. 检查记录保存:医疗机构应妥善保存检查记录,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检查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结论医疗器械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明确的检查内容和流程,加强责任和培训措施,医疗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医疗器械使用风险,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核查要点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核查要点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核查要点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是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原材料、产品质量、使用过程、日常维护等进行现场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场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下面是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应该关注的几个核查要点。

1.生产工艺和设备:检查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操作规范等。

3.产品质量: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等。

4.日常维护和保养:检查医疗器械用户单位对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否有效,包括设备的定期检修、保养记录、维护人员的技能培训等。

5.使用过程和效果:检查医疗器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有使用异常情况和问题,是否存在使用标准不足、操作不当等情况。

6.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包括设立安全区域、设备操作员的防护措施、风险评估报告、不良事件报告等。

7.文档和记录管理: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文档和记录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包括产品的质量管理文件、生产统计数据、不良事件报告等的记录和管理情况。

8.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遵守: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否遵守相关的监督管理要求和法律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性、产品标识的合规性以及相关培训和考试的记录。

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应该以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保持与被检单位的良好沟通,及时记录和汇总检查发现的问题,定期提交检查报告,指导被检单位整改问题,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可靠及合法合规。

总之,医疗器械现场检查人员应该关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产品质量、日常维护和保养、使用过程和效果、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文档和记录管理以及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遵守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一、引言医疗器械检查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旨在提供医疗器械检查的规定、方法和要求,以确保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检验。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安装、验证、维护、销售和使用。

三、术语和定义3.1 医疗器械用于人体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康复或者生理结构或生理功能的调整等医疗活动的器械、设备、仪器、材料和其他物品。

3.2 医疗器械检查对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评估和验证活动。

四、医疗器械检查原则4.1 安全性检查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查,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和生物兼容性等。

4.2 有效性检查对医疗器械的功能、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医疗目的。

4.3 可追溯性检查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检查,确保其过程可追溯,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案。

五、医疗器械检查方法5.1 视觉检查对医疗器械的外观、标识、说明书等进行检查,确保其信息准确、完整。

5.2 功能性能检查通过实验或者模拟使用环境,对医疗器械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查。

5.3 安全性能检查通过实验或者模拟使用环境,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

5.4 可追溯性检查通过查阅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记录,进行可追溯性检查。

六、医疗器械检查记录医疗器械检查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日期、检查人、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

以上即为医疗器械检查规范,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医疗器械检查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医疗器械检查清单

医疗器械检查清单

医疗器械检查清单
本文档为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器械检查时的清单,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步骤:
1. 设备完整性检查设备完整性检查
- 检查设备是否完整,包括所有组件和配件。

- 确保设备外观无损坏或磨损。

2. 电源和电源线检查电源和电源线检查
- 确保设备的电源线完好无损。

- 检查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 检查电源线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3. 设备操作检查设备操作检查
- 检查设备的开关、按钮、控制面板等是否正常工作。

- 进行设备功能测试,确保各功能正常运作。

- 检查设备的声音、图像和显示能力。

4. 设备消毒和清洁检查设备消毒和清洁检查
- 确保设备已经进行消毒并清洁。

- 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污垢或杂质。

5. 计量和校准检查计量和校准检查
- 检查设备的计量和校准是否合格。

- 检查设备是否需要重新校准。

6. 设备安全性检查设备安全性检查
- 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

- 检查设备是否有任何电气、机械或物理风险。

7. 设备使用说明检查设备使用说明检查
- 确保设备附带了正确的使用说明书。

- 检查说明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阅读并理解了使用说明。

8. 设备维护和保养检查设备维护和保养检查
- 检查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

- 确保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以上是医疗器械检查的基本清单,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检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执行,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类医疗器械现场核查的内容

三类医疗器械现场核查的内容

三类医疗器械现场核查的内容一、设备检查现场核查中,首先需要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检查。

这包括对设备的外观、标识和包装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外观完好无损,标识清晰可辨,包装完好无缺。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的技术资料也需要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二、环境检查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现场核查中,还需要对医疗器械使用的环境进行检查。

这包括对设备所处的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场所的卫生状况良好,并符合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无电磁干扰、无尘埃、无湿气等不利因素。

三、操作人员检查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现场核查中,还需要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检查。

这包括对操作人员的资质和培训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检查,确保其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要求。

以上就是医疗器械现场核查的三个主要内容。

通过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现场核查也是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一种监督手段,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现场核查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现场核查也是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手段,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现场核查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重视医疗器械现场核查工作,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

医疗器械检查规范
医疗器械检查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规范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检查的程序和标准,以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一、检查程序
1.1 前期准备
- 在进行医疗器械检查前,检查人员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查标准进行充分了解。

- 确保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1.2 检查流程
- 检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医疗器械检查,确保每个环节的严谨性。

- 如发现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二、检查标准
2.1 安全性检查
- 检查人员应当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2.2 效果性检查
- 检查人员应当对医疗器械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预期的效果。

三、检查记录和报告
3.1 记录要求
- 检查人员应当对每次医疗器械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结果等信息。

3.2 报告要求
- 如发现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检查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报告,并配合进行后续处理。

本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检查的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遵守,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医疗器械检查工作。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临床使用医疗器械之前,对器械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器械的质量达到使用的要求。

这一制度对于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下面将从制度的内容、执行流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器械的外观、功能和参数进行检查,二是对器械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测试。

在外观检查方面,需对器械的外观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和污染等进行检查。

在功能和参数方面,需要核对器械的功能是否正常、参数是否符合规定。

而在安全性和性能测试方面,则需进行器械的电气安全性、生物安全性、机械性能等测试,以保证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执行流程上,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

首先,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工作。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器械验收工作的记录和档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以便于追溯和查询。

再者,需要对各类医疗器械的检查要点进行编制,对器械的检查和测试方法进行制定和规范。

最后,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的结果分析和整改落实,以提升器械使用的质量。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医疗器械的外观、功能和参数进行检查,能够排除损坏和污染的器械,降低使用的风险。

其次,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确保器械的质量和性能,医疗机构才能进行可靠的治疗和诊断工作。

此外,制定和执行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也有利于促进医患沟通,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另外,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还应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相结合。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的安全和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医疗机构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达到标准。

器械核查要点

器械核查要点

器械核查要点
器械核查是对医疗机构或者科研单位的医疗器械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查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器械核查要点:
1. 注册和许可证:核对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和许可证,确保其合法、有效。

2. 器械标识:检查器械上的标识是否齐全,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3. 使用说明和标签:检查器械的使用说明和标签是否清晰、准确,并根据使用说明书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外观和包装:检查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防止器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

5. 效果和安全性:检查器械是否具备预期的效果和安全性,是否具备合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6. 操作性能和精度:测试器械的操作性能和精度,检查器械是否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操作,并输出准确的结果。

7. 维修和保养:了解器械的维修和保养要求,确保医疗机构或科研单位具备相应的维修和保养能力。

8. 不良事件和质量问题:查看器械是否存在不良事件和质量问题的记录,注意核查器械是否有召回或停产的情况。

9. 器械备案:核查器械是否已在国家或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医疗器械检验标准

医疗器械检验标准

医疗器械检验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目的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旨在评估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功能,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整,并排除任何明显的缺陷或损坏。

2. 材料检验:检验医疗器械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包括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质等。

3. 尺寸检验:检查医疗器械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其适用于使用场景。

4. 功能检验:评估医疗器械的功能是否正常,并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5. 安全检验:测试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或使用者造成伤害。

6. 清洁度检验:检查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并采取措施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7. 标识检验:检查医疗器械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并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医疗器械的检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器械类型和检验项目而定。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目测检查:使用肉眼观察医疗器械的外观、尺寸等特征,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问题。

2. 计量检验:使用测量工具对医疗器械的尺寸、重量等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其符合设定的标准范围。

3. 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测试医疗器械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对性能进行评估。

4. 化学分析:对医疗器械的材料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成分和质量。

5. 生物兼容性测试:对医疗器械接触人体组织或体液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

结论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对于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检验标准,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保护患者和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安放肢体导联电极时右臂、左臂、左腿、右腿的颜色顺序为B A.黄红兰黑B.红黄兰黑C.兰黄红黑D.黑红兰黄E.兰黑红黄2.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AA.0o~+90oB.0o~30oC.-30o~+90oD.+90o~+120oE.0o~-90o3.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为0.3mV,时间0.09s,余无异常,见于EA.左房肥大B.双房肥大C.左室肥大D.右室肥大E.右房肥大4.心电轴+120o,V1导联R/S>l,V5导联R/S<1,见于AA.右室肥大B.左室肥大C.左房肥大D.右房肥大E.双房肥大5.高血压患者,Rv5=3.0mV,Sv1=2.5mV,ST段略压低,Tv5、I、aVL倒置,见于B A.右室肥大B.左室肥大C.左房肥大D.右房肥大E.双室、双房肥大6.男性,60岁,心前区疼痛6小时。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间期0.18s;Q-T间期0.40s,QRS波群时间0.09s,心电轴正常,V1~V3导联呈QS型,ST段呈弓背向上样抬高0.2mV~O.4mV,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为行B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B.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C.陈旧性侧壁心肌梗死D.广泛前壁心肌梗死E.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7.P波规律,PⅡ直立,PaVR倒置,心率80次/分,P-R间期0.16s,ST及T波无异常,应诊断为D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律不齐C.窦性心动过缓D.正常心电图E.异常心电图8.窦性心律,多导联均出现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配对时间固定,代偿间期完全,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应诊断为DA.频发房性期前收缩B.偶发房性期前收缩C.窦性心律不齐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交界性期前收缩9.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规则的锯齿样的“F”波,频率280次/分;每四个“F”波后继以一QRS波群,QRS波形态正常,应诊断为BA.心房颤动,4:1房室传导B.心房扑动,4:1房室传导C.心室颤动,4:l房室传导D.心室扑动,4:1房室传导E.以上都不是10.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规律,频率75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室率缓慢而规律,45次/分,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其诊断为C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E.大致正常心电图11.窦性心律,P-R间期为0.10s,QRS波时间0.13s,各导联显示QRS波初始部钝挫或模糊,P-J时间0.24s。

V1~V6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均向上,心电图的诊断为CA.心室内传导阻滞B.预激综合征C.A型预激综合征D.B型预激综合征E.右束支传导阻滞12.以下是正常心电图的各项参数,哪项是错误的DA.P波宽度<0.12s,P波振幅在肢导联<0.25mV,在胸导联<0.20mVB.P-R间期为0.12~0.20s,QRS间期为0.06~0.10sC.Q波<0.04s,振幅<1/4RD.S-T段在任何导联下移可超过0.05mVE.Q-T间期正常范围可在0.32~0.44s13.小儿心电图特点中,下列哪项不正确EA.小儿心率较快,10岁后大致达成人水平(60~100次/分)B.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短(儿童小于0.09s)C.婴幼儿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点D.T波变异较大E.婴幼儿呈左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点14.正常成人Q波振幅参考值为CA.≥同导联R波的1/4B.≤同导联R波的1/10C.<同导联R波的1/4D.≥同导联R波的1/10E.≤同导联R波的1/315.电轴左偏QRS波形表现为BA.I导联rS、Ⅲ导联呈RsB.I导联呈Rs,Ⅲ导联rSC.I导联RS、Ⅲ导联呈RSD.I导联rs、Ⅲ导联呈RSE.以上都不是16.电轴右偏时QRS波形表现为AA.I导联rS、Ⅲ导联呈RsB.I导联RS、Ⅲ导联呈rSC.I导联Rs、Ⅲ导联呈RSD.I导联RS、Ⅲ导联呈RsE.以上都不是17.P波时限>0.11s常见于CA.右房肥大B.左室肥大C.左房肥大D.右室肥大E.双房肥大18.P波高尖、振幅>0.25mV,常见于BA.左房肥大B.右房肥大C.左室肥大D.右室肥大E.双房肥大19.右室肥大心电图改变指标,除电轴右偏外,还有D A.V1导联R/S<1B.RV5>2.5mVC.V5导联R/S>1D.Rv1 + Sv5 >1.05mVE.QRS时间>1.0s20.左室肥大心电图改变指标除电轴左偏外,还有C A.Rv5≤2.5mVB.Rv5 +Sv5>1.2mVC.Rv5+Sv1>4.0mV(女性>3.5mV)D.Rv1>1.0mVE.Rv1 +Sv5>4.0mV(女性>3.5mV)21.ST段抬高常见于以下情况,除了EA.心肌损伤B.心包炎损伤期C.心肌病D.变异性心绞痛E.先天性心脏病22.心电图异常Q波常见于以下情况,除了EA.心肌梗死B.左室肥大C.预激综合征D.左束支传导阻滞E.心绞痛23.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改变,除了E A.T波倒置B.ST段压低C.坏死性Q波D.ST段抬高E.P-R间期有变化24.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必须具有CA.ST段下移B.T波倒置C.病理性Q波D.ST段抬高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5.以下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除了DA.QRS波增宽>0.12sB.PR无固定关系C.心律基本匀齐,频率为140~200次/分D.心律匀齐,心率150~240次/分E.有时会出现心室夺获26.心房扑动波呈大锯齿状,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为BA.350~600次/分B.250~350次/分C.200~250次/分D.200~500次/分E.150~240次/分27.以下是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除了A.QRS-T波群消失EA.QRS-T波群消失B.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C.频率为200~500次/分D.是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E.心房率与心室率不等28.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AA.P-R间期≥0.20sB.P-R间期>0.12sC.前后两次心电图结果比较P-R延长< 0.04sD.部分P波后有QRS波脱漏E.以上都不是29.在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上,同—导联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QRS波群脱漏,称为C A.一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0.二度窦房阻滞心电图特点为AA.出现漏搏间歇等于正常窦性P-P倍数B.出现漏搏间歇不等于正常窦性P-P倍数C.出现漏搏间歇等于正常窦性P-P的2倍D.出现漏搏间歇小于正常窦性P-P的2倍E.以上都不是31.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哪项是错误的D A.心室律绝对规则B.心室律缓慢位C.无P波D.心室律绝对不规则E.QRS波前有大小不等的f波3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的心律失常为DA.窦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心房颤动E.心房扑动33.以下哪项心律失常的心室律规则EA.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颤动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E.交界性逸搏心律34.下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中哪些是错误的A A.V5导联R波呈M形B.电轴右偏C.V1导联呈rsR’D.可有ST-T改变E.QRS时间≥0.12s35.关于逸搏哪项是错误的EA.有房性逸搏态B.有房室交界性逸搏C.有室性逸搏D.QRS波群形态与各相应的期前收缩波形相似E.提前发生36.关于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DA.QRS波前有“Δ”波D.P-R间期缩短C.QRS时间延长D.P-J时间延长E.可有继发性ST-T改变37.男性,59岁,突发上腹痛,伴胸闷、气急,既往有高血压史多年。

常有劳累后胸骨后痛。

体格检查:BP180/100mmHg,心率9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

心电图(ECG):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最可能的诊断是AA.急性心肌梗死B.十二指肠溃疡C.心绞痛D.急性胰腺炎E.急性胆囊炎38.心肌梗死最可靠的心电图改变是DA.ST段压低B.T波倒置C.频发室性期前收缩D.坏死性Q波E.ST段抬高39.心电图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依据AA.P-R间期相等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C.P-R间期恒定D.R-R间期固定E.P-R间期≥0.21s40.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时,其命名应该是CA.S波B.Q波C.QS波D.qS波E.q波41.在心电图上P波反映的是CA.窦房结除极B.窦房结复极C.心房除极D.心房复极E.房室结除极42.关于胸导联电极的安放,下列哪项不正确EA.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B.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C.V3------V2与V4连线中点D.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E.V5------左第5肋间腋前线处43.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EA.能确诊心律失常B.能确诊心肌梗死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D.辅助诊断电解质紊乱E.能反映心功能状态44.根据Ⅰ、Ⅲ导联QRS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下列哪项不正确E A.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B.二者主波向上,电轴不偏C.二者主波向下,电轴显著右偏D.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右偏E.Ⅰ导联正负波代数和为0,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为+90o45.Q-T间期反映了EA.心房除极时间B.房室传导时间C.心房总的电活动时间D.心室除极时间E.心室总的电活动时间46.诊断左室肥厚必需条件是CA.ST段异常B.电轴左偏C.左室面高电压D.T波异常E.胸导联QRS波群比例异常47.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DA.R波电压降低B.异常Q波C.T波直立高耸D.ST段抬高E.T波对称性48.下列哪项提示P波异常EA.Ⅰ导联P波直立B.Ⅲ导联P波可双向C.aVR导联P波倒置D.aVL导联P波不明显E.V5导联P波倒置49.以下为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除了DCA.提前出现的宽大QRS波B.宽大QRS波前无P波C.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D.代偿间期不完全E.QRS波时间>0.12s50.心电图上U波明显增高临床上见于CA.高血钾B.高血钙C.低血钾D.低血钙E.低血镁1.动态心电图检查常用导联不包括下列哪项BA.CM1导联B.CM3导联C.CM5导联D.CC5导联E.MavF导联2.动态心电图应用范围不包括DA.心悸、胸痛、头晕、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B.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C.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的定位诊断D.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诊断E.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判定3.下列哪项不属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禁忌证BA.近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者B.有心肌梗死病史者C.有心力衰竭者D.中、重度心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E.高血压患者血压≥23.0/14.0kPa(173/105mmHg)者4.心电图的等电位线是CA.T-P段B.P-R段C.S-T段D.两T-P段连线E.P-P间期5.患者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180次/分,QRS波时间0.10s,R-R绝对整齐B A.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动过速E.心房颤动6.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D A.P-R间期进行性缩短B.R-R间距进行性缩短C.固定的房室3:1传导D.P-R间期进行性延长,伴QRS 波脱漏E.P-R间期进行性延长7.小脑疾患CA.正常步态B.蹒跚步态C.醉酒步态D.共济失调步态E.慌张步态8.酒精中毒CA.正常步态B.蹒跚步态C.醉酒步态D.共济失调步态E.慌张步态9.脊髓疾病DA.正常步态B.蹒跚步态C.醉酒步态D.共济失调步态E.慌张步态10.震颤性麻痹EA.正常步态B.蹒跚步态C.醉酒步态D.共济失调步态E.慌张步态1.下列哪项组成基础肺容量BA.肺活量、肺总量、潮气量、残气量B.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D.残气量、功能残气量、深吸气量E.残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2.基础肺容积不包括下列哪项DA.潮气量B.补吸气量C.补呼气量D.残气量E.功能残气量3.下列哪项不能用肺量计直接测得A A.肺总量B.肺活量C.深吸气量D.补呼气量E.潮气量4.正常成人潮气量为DA.200mlB.300mlC.400mlD.500mlE.600ml5.正常成人肺活量约为BA.男性2270ml,女性1260mlB.男性3470ml,女性2440mlC.男性4600ml,女性3500mlD.男性1740ml,女性980mlE.男性1000ml,女性500ml6.潮气量是指DA.深吸气未用力呼出的气量B.平静呼气末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C.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出的气量D.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E.平静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7.每分钟静息通气量等于CA.肺活量÷每分钟呼吸频率B.肺总量÷每分钟呼吸频率C.潮气容积÷每分钟呼吸频率D.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的量E.以最大呼吸频率呼吸1分钟的通气量8.用力肺活量是指BA.深吸气未尽力呼出的全部气量B.深吸气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C.平静吸气未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D.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E.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呼吸1min取得的气量9.通气过度的标准是指每分钟静息通气量EA.>6LC.>7LC.>8LD.>9LE.>10L10.反映小气道阻塞情况的最敏感指标是下列哪项EA.肺泡通气量B.最大通气量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D.一秒率E.最大呼气中段流量1.下列哪项不属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症AA.年迈或体质过度虚弱B.急性胃、食管炎症C.患者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D.急性咽喉炎E.哮喘发作期2.有关上消化道萎缩性炎症的镜下表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 A.粘膜颜色苍白B.粘膜变薄,有粘膜下蓝色血管透见C.粘膜表面干涩,缺少光泽D.粘膜糜烂或溃疡E.常附着黄绿或灰绿色污秽苔膜3.有关消化性溃疡镜下表现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C A.溃疡呈较规则的凹陷B.底部常覆盖白膜或血污膜C.周边较光滑,触之易出血D.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E.可有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4.纤维胃镜检查见粘膜充血,发红,表面糜烂,水肿,有散在小粘膜突起,透过粘膜表层可见粘膜内树枝状红色血管,应首先考虑AA.浅表性胃炎B.萎缩性胃炎C.肥厚性胃炎D.胃溃疡E.胃息肉5.纤维结肠镜检查见回肠末段有匐性溃疡,边缘隆起,表面附有黄白苔,应首先考虑下列哪项CA.肠结核B.溃疡性结肠炎C.克隆病D.结肠癌E.结肠息肉6.关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A.原因不明咯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者B.吸收缓慢或反复发生的肺炎C.难以解释的持续性咳嗽或局限性哮鸣音D.原因未明的肺不张或胸腔积液E.明确胸膜间皮瘤的诊断7.关于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A.术前3~4小时禁食B.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C.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D.术前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咽喉部E.术前常规吸氧1h8.关于支气管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A.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有无禁忌症B.术前详阅胸部X线片或CT片,以准确定位C.老年和心血管病患者,术前应检查心电图D.有呼吸困难、低氧表现者,镜检时应给氧E.术后尽量少讲话,不必禁食9.肺泡通气量是指CA.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量B.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进出肺的气量C.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气管及肺泡的气量D.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E.单位时间内均匀分布于肺泡的气量10.一肺气肿患者测得其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为60%,第一秒用力呼出量为55%,在肺功能不全分级中属CA.基本正常B.轻度减退C.显著减退D.严重减退E.呼吸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