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人类变得更好,但如果被错误运用,它也可能让人类变得更糟。
然而它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构成了对基本假设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越了这一假设。
迄今为止,人类独自发展出了对现实的理解,这种能力界定了我们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我们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种能力,我们阐明了我们的哲学,设计了我们的政府和军事战略,并形成了我们的道德准则。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揭示出,现实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被认识,也许比人类独自理解的方式更为复杂。
有时,人工智能的成就可能与那些最具影响力的人类思想家在其全盛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它产生灵光一现的洞见,并对所有需要加以清算的既有概念提出挑战。
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工智能将会不引人注意地融入平凡生活之中,以一种与我们的直觉相契合的方式微妙地塑造我们的体验。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其确定的参数范围内取得的成就有时可以与人类能力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了人类。
通过重复“人工智能是人工的”“它没有也无法与我们对现实的意识体验相匹配”之类的话,我们或可聊以自慰。
但是,当我们目睹人工智能所取得的部分成就,比如逻辑上的壮举、技术上的突破、战略上的洞见,以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精密管理时,很明显,我们面对的是另一种复杂存在体对现实的另类体验。
人工智能所触及的全新疆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前,我们的思维局限性限制了我们收集和分析数据、过滤和处理新闻及对话,以及在数字领域进行社交互动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之下,我们可以在这些领域尽情地遨游。
它能发现信息并识别趋势,这是传统算法无法做到的,至少无法做得如此优雅和高效。
这样一来,它不仅扩展了物理现实,也可以扩展和组织正蓬勃发展的数字世界。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减损一些东西。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视听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势力。
爆火的微短剧引发业界的关注,国内多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行业发展论坛陆续举行,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微短剧。
种种迹象表明,微短剧正在获得主流市场认可,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短剧风潮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
微短剧的单集时长一般不足10分钟,甚至可以短至几十秒,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节奏较快、冲突集中、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
传统电视剧用几十集才能讲完的故事,在微短剧中可以被浓缩成10分钟,并集结了各种热门元素,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大大节约了追剧的时间成本。
此外,制作方和播放平台越来越重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也推动了一些类型微短剧的持续火爆。
数量的井喷式增长给微短剧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微短剧创作题材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不少微短剧的自觉选择。
在古风、甜宠等传统题材之外,微短剧已开始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更多领域。
不少剧集注重聚焦社会议题,洞察大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如《拜托啦奶奶》描述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叛逆少女的反差,在啼笑皆非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引发人们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生存状况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观众的高频互动。
《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使“让文物回家”的愿望变得形象直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叙事和视听上,探索符合微短剧规律的表达方式,用更新颖的风格讲好故事,成为时下微短剧的追求。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形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基于丰富的遗产,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形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殿,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3分)C(“相辅相成”错。
)2.(3分)C(“论证力度不够”原文无据。
)3.(3分)D4.(4分)①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②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③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④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⑤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
(每个要点1分,答对四个要点即可得4分。
)5.(6分)①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②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③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
(每个要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6.(3分)B(“促使……转变”“背叛家庭”错。
)7.(3分)A(“催生了赵一曼背叛家庭、投身革命的思想”错。
)8.(4分)①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2分)②对组织的无限忠诚,对敌人的无情嘲弄,对个人遭遇的自嘲调侃。
(2分)9.(6分)①文本一通过讲述赵一曼少女时代的生活故事,重点刻画了她的美丽、知性、洒脱,既展现了她蓬勃内敛的青春状态,也传达了她革命思想日趋进步的缘起;②结尾部分简要叙述了赵一曼反满抗日斗争的历史事实,突出表现了她惨烈的人生结局和无畏的牺牲精神;③作品将文学性的描摹和冷峻的历史结合起来,真实塑造了赵一曼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取得更加震撼人心的文学效果。
(每个要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3分)BDF11.(3分)B(《愚公移山》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12.(3分)B(“作者十年来多次到旧址凭吊”错。
)13.(8分)⑴(4分)大家都认为张齐施予我们百姓的恩惠太多,不能没有用来永久留下的东西。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
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
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
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
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
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
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
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
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兴不可捉摸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
”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
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
②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
《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
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数”。
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
《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
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
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③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峯,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
”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
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
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
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④《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
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
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鷩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毳冕”则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未来机器人①11月10日,由腾讯组织的WE大会在深圳拉开,前后有四幕十三场讲演,其中第二场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的“人类与机器人共建未来社会”。
徐院士不仅介绍了究竟何为机器人,还带来了一系列他们已经研制成功的机器人的动画视频,的确十分有趣。
②坐在台下聆听的我,虽然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徐院士口中“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三要素俱全的机器人演示,但我始终无法抹去这样一个意念:在未来,恐怕机器人不是我们制造的那种人造仿生体,也许,机器人就是我们自己。
③知名英剧《黑镜》的第一季第三集之“你的全部历史”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地预示了这个未来。
在这部黑色短剧中,人们在脑后植入一个芯片,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永久保存起来,以供自己事后随时查阅。
黑镜前后两季,做的都是对高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事。
在这一集中,它的矛头指向的其实就是:可植入设备。
④人类其实一直是靠外部设备生活的,比如衣服就是一种外部设备。
而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长,也就是因为人类会发明并使用工具——工具就是一种外部设备。
数字化时代开启以来,前后已经事实上出现了三种设备:台式设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
前两种风靡全世界,后一种正在有这个趋势风靡全世界。
这三种设备有如下这条路径:它们在物理距离上离我们越来越近,它们希望牢牢地和我们在一起,走到哪里都能带到哪里。
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就是我们——事实上,今天一个智能手机里的所有正在产生的和曾经产生过的数据,的确可以多维度地代表我们自己。
⑤但这三种设备,无论物理距离离我们多近,都还毕竟:1、有距离的;2、我们可以随时把它们拿掉。
设备会不会出现“负距离”,也就是存在于我们的体内?这被我称为“可植入设备”,一旦这种设备大规模出现(零星的,其实已经有了,比如说人工心脏),我们何尝不是半个机器人?⑥在我看来,有两大类“可植入设备”。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知识罗素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它建立了当代世界。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
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
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
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
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
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
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
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
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
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
所以,普通人必须去接受提高自己心灵涵养的,当然也包括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
⑤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了人的理想训练与技术训练具有同等的必要性。
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许多野蛮因素,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人背后说长道短,令人厌烦。
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是残忍野蛮的,但他们比起那些心灵未经开化的人,较少如此。
行凶斗殴的人在学校学习很少能达到中等水准,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没有其他快乐。
最为人们普遍向往的两件事是权力和颂扬。
一般来说,无知的人只能诉诸粗野的方式来获得这两者,包括体力上的征服。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变化、多样”的问题。
系统科学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当时就指出,“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随着整体论在现代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成功复兴和发展,这种特别关注“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受到许多学科的认可,并被应用。
尽管不同学者或学派对系统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强调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或者说具有系统性的关键。
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这种相互作用指的是:“若干要素(p),处于若干关系(R) 中,以致一个要素p在R中的行为不同于它在另一关系R中的行为。
如果要素的行为在R和R中并无差异,那么就不存在相互作用,要素的行为就不依赖于R和R。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系统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合”。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
中国周边地区对“中国制造”的早期认识几乎只能从考古遗迹中获取。
公元前6至3世纪分布于阿尔泰山北麓、形成巴泽雷克文化的游牧民,通过向周边地区卖出马匹,积蓄了来自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大量商品。
墓葬所出遗物中,除一辆中国设计风格的大型四轮马车外,更引人注目的还有原产自楚地的铜镜和战国风格丝织物。
这些产品有些饱含深厚的技术积累,有些展现出精致绝妙的制作工艺,还有些则涉及难以企及的奢华原料。
它们通过巴泽雷克等文化中转,进一步传播到北面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西面的东欧大草原等地。
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
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
到西汉时期,中国官营作坊生产的漆器,则通过和亲等途径大量流入匈奴,成为贵族基葬中常见的陪葬珍宝。
可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发明,是备受近邻们青睐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
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治下的首都巴格达,同唐都长安一样,万邦来朝,商旅凑集。
这个文化勃兴时期的文献记载骤然增多,其中不乏盛誉中国发明的文字。
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6-869),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藉、毡、肉桂、大黄”。
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
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土地真实的互动。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续提供保障。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和波斯湾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
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
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域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
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
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旱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
河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
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
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
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
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
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材料二: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
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
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
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
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
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
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
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
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
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
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
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
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
人的时代性,也就是人的历史性,因为任何时代都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因此历史性和时代性既是人类认识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不可超越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不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者,而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
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真正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有人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
儒学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不是精华,早就被历史淘汰了。
对于整个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这样说对吗?只说对了一半。
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选择。
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进行文化传承的。
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而是要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因为在任何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朱熹选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当然有他的标准。
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说,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
的确,文化不像苹果,烂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保留好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①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这就是阅读和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
不仅共产党人这样做,历朝历代都在这样做。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Ⅱ)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礼’比‘乐’更为重要”错误,无中生有。
C.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要求存在一致之处,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D.“不仅能在不同的旋律中受教育和学习,又能达到放松自己……”并列关系错误。
2.DD.“也融入了本土的艺术元素,承担起了向大众普及传统艺术精华的重任”曲解文意。
3.BB.意思是: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
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是说音乐有减轻病疾的作用。
4.①举例论证,举了在古代行军时,《义勇军进行曲》激励将士奋进的例子,证明了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
(举文中其他例子也可以)②引用论证,引用了《毛诗序》中的话,证明了音乐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一点2分,论证方法1分,举实例1分)5.①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②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砺心志;③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和谐。
④音乐类综艺节目要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
(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6.(3分)D(“语言描写”错)7.(3分)C(主要是印证李云龙的主张,凸显了中国铁血军人英勇无畏的形象)8.(4分)①八路军战士们营养不良,衣衫单薄,在武器、体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敢于战斗,亮出英勇无畏之剑,亮出军人之剑。
②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要和对手同归于尽;敢于牺牲,亮出蹈死不顾之剑,亮出铁血军人之剑。
③搏斗中,战士们即使身负重伤,血肉模糊,卧在地上,但仍握着刺刀,只要见到鬼子就狠命地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亮出铁血军人之剑,为国家为民族血战到底。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为这个剧烈变革中的世界带来哪些影响?ChatGPT为一直因循的教育体制带来哪些变革?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应该怎样发展?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刊采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卫炳江。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您一直以来都关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这次ChatGPT这么低门槛地走到大众中来,您怎么看它给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卫炳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世界的冲击可以媲美工业革命、资讯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改变。
当然,这种改变也包括对教育的冲击。
社会各个阶层都会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影响,ChatGPT只是“冰山一角”。
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教育领域要做好准备,以便未来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如您所说,ChatGPT将给教育带来重要影响和冲击。
作为一名教育家,您认为ChatGPT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是否会给应试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卫炳江:何谓教育?现在的教育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
常说“因材施教”,可是即使是大学教育,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教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来设计教学。
有一部分大学生,很擅长考试、拿高分,但这不等于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强。
况且这个世界对人才的衡量不只是看智商高不高、能解决几个问题,也要看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通过整合准确地提出问题等。
ChatGPT必然会冲击考试制度,但这是一个好的冲击。
以往,很多考卷都比较强调事实问题。
现在有ChatGPT,事实非常容易找到,这会迫使教师改变考试模式,尽量避开事实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期中测试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包括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①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
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②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
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③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
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④怎么做,不仅是态度,更要见成效。
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如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
有人说,这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⑤不止于“三板斧”,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⑥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
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
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
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
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正如一知名企业所坚持的,“不要作恶。
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⑦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
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
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
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
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⑧“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样子。
”当一位老师“怒怼”游戏时,满纸透着无奈与悲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手机和游戏没有生命力,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
须知道,游戏需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也需要“设计”,而这才是妙手文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这句话中的“三板斧”是指游戏出品方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多,但却非常管用。
B.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无疑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释放负能量。
因为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施加于未成年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应该强烈抵制这款游戏。
C. 《王者荣耀》游戏出品方推出的健康游戏防沉迷措施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
D.对于网络游戏,研发企业要有责任意识,政府要加强监管,才能兼顾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指出《王者荣耀》游戏受到热捧的同时又被不断批评质疑,提出如何“解毒”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B.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许多真实事例,提醒我们警惕游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C.第六段引用某知名企业的话是暗讽《王者荣耀》研发企业只重视游戏的刺激性体验而忽视潜在危害,最终会害人害己。
D.第七段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提醒政府在鼓励游戏企业开拓创新同时,一定不能放松对企业的监管,不能让企业说了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者荣耀》游戏在内容上架空和虚构历史,会误导孩子,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B.“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王者荣耀》游戏对沉迷游戏的孩子来说既是可口的蜜糖,又是致命的毒药。
C.第六段中“黑网吧”、“手雷”、“魔鬼的种子”等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D.文章结尾一位老师“怒怼”游戏的话,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如今手机游戏对学生的毒害之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潘新日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
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
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
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中似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都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
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过往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
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
雨声中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
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
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而一片片青瓦覆盖着的都是遗留下来的新天地。
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
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
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
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
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
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雨巷中的油纸伞,那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
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况味,都能生出家的温馨。
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
当然,还有木门边的蓑衣、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都喜欢。
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
如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周作人的苦雨斋、丰子恺的缘缘堂;还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等等。
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故乡的低语、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雨声敲打出青瓦上的思乡曲。
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不禁自问,有谁能掩盖掉喧嚣,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或许,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至少于我而言,青瓦上的故乡是留存下来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透露出最软的乡情,最硬的风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
C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
D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十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5.赏析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
(5分)6.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