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王晓菊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我们都知道,是柏拉图,而他的一本经典政治著作《理想国》也是影响深远,《理想国》一书的书名便表露出柏拉图政治思想的特点:主观臆造性较强,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内容概要:【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善于和喜欢用感觉来感知和观察世界。
【2】人类和动物不同在于人类通过感觉产生记忆并从而积累经验,而经验通过总结推广会形成技术。
【3】经验是个别的具体的知识,而技术则是更抽象普遍的知识。
技术由经验而来并且高于经验。
【4】经验高于感知,技术高于经验,无为的技术高于有为的技术,抽象理论高于实际技术。
从而可以知道,智慧是关于抽象、普遍的原理和原因的知识,有智慧的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原理越普遍、越基本就越接近智慧和真理,真正的智慧就是终极的原理,解释万物的原因。
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6】这种普遍的原理和学术是无用的,不能带来物质的好处和利益,这就是为学术而成立的唯一自由学术——哲学。
【7】哲学思考的是最深奥、最接近神的问题,因此哲学也就是最光荣和最神圣的学术,即使它和其他学术相比不切实用。
【8】哲学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思考了解从而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解开对世界的疑惑。
这是哲学这门学术的结果和目的。
感想和思考: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的语言中哲学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
那么智慧又是什么?是聪明吗?还是博学?在这篇文章中亚里士多德将这个问题一步步解构开来,剖析其中的内涵。
首先,人类的感知和思考体系是怎样的?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归纳下结论说:人类像其他一些动物一样感知这个世界,我们看、听、闻、触摸,通过这些感觉的官能识知事物,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这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凭借记忆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某些事情的重复出现让我们从中得知了内在规律并获得经验;根据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又逐渐产生对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判断——这比单纯的经验要更高一层——也就从而得到了知识和技术。
技术和经验的最大差别在于普遍性,也就是将对单个事物的经验拓展开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知识,从而可以对某些事情看得更加明白透彻——不仅知道规律,并且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哲学的故事》笔记亚里士多德与希腊科学
《哲学的故事》笔记亚里士多德与希腊科学一,历史背景天才是很难与天才相处的,正如火药一遇到火就会爆炸一样。
老哲学家则说他是吸了母乳之后向母亲橛子的小马驹。
二,亚里士多德的事业三,逻辑学的创立简单地说,逻辑就是指正确思维的方法和艺术。
“如果您想跟我交谈,“伏尔泰说,”请您使用规范,简洁的语言。
”......严肃的讨论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得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推敲,这就是逻辑学的灵魂所在。
......首先,将特定的物体与具体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个类。
......其次,指出特定物体与其他同类物体之间的差异。
......亚里士多德把一个物体投进同类的大海里,再把它捞出来,这时它已经浸透了同类物体的意义,同时它的特性也在同类物体的衬托下显示出来,它们极为相似,又极为不同。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在受惠者眼里,施恩者不是英雄。
四,科学的结构1.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科学2.自然主义的亚里士多德3.生物学的基础“有的动物群居,有的动物独处——它们的生活方式最适于它们获取食物。
”知道问什么,答案就已经出来了一半。
五,形而上学与上帝的本质六,心理学与艺术的本质灵魂是各种肉体能力的总和,两者正如火焰与蜡烛,虽然可以在想像中把它们分开,但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类灵魂中的理智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它与记忆结合,并随着记忆的载体——肉体的死亡而死亡。
但是理智中的主动部分即纯粹的思维能力却独立于记忆之外,也不会死亡。
既吃掉蛋糕又留着蛋糕的形而上学思想七,论理学与幸福的本质怯懦和鲁莽之间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是大方,淡薄和贪婪之间是志向,自卑与骄傲之间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是诚实,暴戾与滑稽之间是幽默,争斗与阿谀之间是友谊,哈姆雷特的犹豫和唐。
吉诃德的莽撞之间是自制。
“人先有了行动,才会形成这种行动的美德”......就像并非一次晴天或一只燕子就能构成春天一样,一个人的幸福也并非为善一时就能一劳永逸。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用他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经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本质的独特视角。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前人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术语和概念,如本原、原因、实体,形式-质料、潜能-实现等。
这些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对立的双方,而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这个世界具有某种可理解性。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并非外部强加给世界的,而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这种观念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关于“智慧”的见解。
他认为,智慧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这种知识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原理。
这种追求智慧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形而上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奥而晦涩,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揣摩。
但正是这种挑战,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了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部极具启示意义的哲学经典。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还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受益于这部作品的启示和指导。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2010-10-07 10:33:16)转载标签: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的分类实证研究城邦公民文化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她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她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她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就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就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就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她一切的共同体就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与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就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就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就是全书的核心与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就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就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她认为,“城邦的本质就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她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与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就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摘要:一、引言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念1.诗歌是模仿的艺术2.诗歌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三、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析1.悲剧的定义与要素2.悲剧的情节结构3.悲剧的人物塑造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众多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有着卓越贡献,而且在诗学领域也留下了宝贵的理论。
本文将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念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借鉴。
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念1.诗歌是模仿的艺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开篇便提出:“诗歌是模仿的艺术。
”这里的“模仿”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指通过创作,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以艺术的方式再现。
换句话说,诗歌创作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通过模仿,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从而产生教育和净化的作用。
2.诗歌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功能。
通过诗歌,观众可以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从而产生向善向美的动力。
此外,诗歌还具有净化功能。
观众在欣赏诗歌时,可以借助诗歌所描绘的情感,宣泄内心的情感,达到心灵的平衡与净化。
三、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析1.悲剧的定义与要素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详细解析了悲剧,他认为悲剧是一种能够引起观众怜悯与恐惧,并通过这些情感达到教育与净化目的的诗歌形式。
悲剧的主要要素包括:主角、行动、结局和诗歌。
其中,主角是指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行动是指主角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努力;结局是指主角在行动中遭遇的挫折与失败;诗歌则是指以诗歌形式表现的戏剧文本。
2.悲剧的情节结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结构应该紧凑、合理。
他提出了悲剧的三段式结构:序幕、发展和结局。
序幕部分主要介绍背景和主角;发展部分则是主角为实现目的而进行的努力,这一部分应该有波澜壮阔的情节,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结局部分则是主角遭遇挫折与失败,达到教育与净化的目的。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时,我被他对于诗歌和艺术的深入理解所吸引。
他的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而且对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了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再现现实,而且是对现实的一种理解和解读。
这种解读往往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实现的。
这种模仿不仅是对现实的再现,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升华和超越。
其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了悲剧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能够净化观众情感,提高观众道德水平的艺术形式。
悲剧的目的是让观众看到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失败和痛苦,从而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有机整体”概念。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品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悲剧和其他诗歌形式,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
最后,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指南。
他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也可以指导我们在创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著作。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和人生,也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可真是一场奇妙又有点让人头疼的旅程。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就感觉像是闯进了一个古老而深邃的智慧迷宫。
书里的那些概念、论述,一会儿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窥见了宇宙的奥秘,一会儿又把我绕得云里雾里。
不过,越是难懂,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像面对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总想把它一块块拼凑完整。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的“实体”概念,那可真是够我琢磨一阵子的。
他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其他东西。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说我家那张用了多年的老木桌。
这张桌子在我家的角落里待了好久,它可不是因为其他什么东西才存在的,就是那么实实在在地立在那儿。
它身上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桌面被划了几道印子,桌腿也有点磨损了。
但不管怎么说,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会因为我的想法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消失不见。
这好像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那种实体。
还有关于“本质”的讨论,也让我想得脑袋都大了一圈。
亚里士多德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根本属性。
这让我想起了我养的那只小花猫。
这只小花猫啊,它圆滚滚的眼睛,柔软的毛,还有那调皮的性子,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它独特的本质。
它那双眼睛,一到晚上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能在黑暗中看得清清楚楚。
它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软软的,滑滑的。
而它的调皮呢,那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经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一会儿把花瓶碰倒了,一会儿又把沙发上的靠枕叼得到处都是。
但这些特点加起来,就是这只小花猫之所以是它,而不是其他动物的本质。
在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原因”。
他把原因分成了好几种,像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这让我想到了我学骑自行车的经历。
我当初想要学会骑自行车,这就是目的因,因为我想自由自在地在外面兜风。
那辆自行车本身,就是质料因,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我学习的工具。
而我不断地练习,掌握平衡,这就是动力因,推动着我去学会。
最后,我能够熟练地骑着车在路上跑,那种稳定的骑车姿势和技巧,就是形式因。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经济学前几天我有幸拜读了一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我启发很大。
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同时他也是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可谓古代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在政治学上犹有研究,《政治学》也是他最具有影响的代表作。
其现存的《政治学》分为八卷,涉及公民、城邦、政体、财产、法律和教育等。
其中在财产方面,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区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著作家。
同时,他也是第一个使用经济学这个名词的人,并将经济学与理财学区别开来。
其独到的经济见解给后世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在此,我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理论入手,谈谈自己的感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出于男性和女性、主人和奴隶这两种关系,首先产生的是家庭。
赫西奥德说的很对,他说,先营家室,以安其妻;爱畜牡牛,以曳其犁”这里的家庭管理,就是经济学最初的含义。
古代经济学没有单独的论述,在早期的学术著作中,经济学是从属于政治学的,经济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政治上的研究占主要地位。
各种经济思想的萌芽也都只能在政治学著作中才能找得到,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论述也是一样。
正因为这样,早期的政治与经济研究便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到17世纪初,法国的一本论政府的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一词,这一术语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概念而提出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政治,就是集体之事,国家之事,家政管理是与国家管理相统一的,个体经济自然就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
此时,政治学与经济学天然统一。
在政治上,从公民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公民必须参与行政统治,共同分享城邦的利益。
但是,亚里士多德蔑视奴隶,认为他们天生就是奴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属于主人,他们是主人的所有物,没有审辨的能力。
诗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
诗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诗学》句子摘录1,言语的美在于明晰而不至流于平庸。
2,诗人应尽可能地把要描写的情景想像成就在眼前,犹如身临其境,极清晰地看到要描绘的现象。
3,关于性格的刻画,诗人应做到:一,性格应该好。
二,性格应该适宜。
三,性格应该相似。
四,性格应该一致。
4,刻画性格,就像组合事件一样,必须始终求其符合必然或可然的原则。
情节中不应该有不合理的内容,有也应该放在剧外。
5,悲剧模仿比我们好的人,诗人应该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秋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
6,恐惧和悲悯可以出自戏景,也可以出自情节本身。
使人从这些恐惧和悲悯体验情感的快感。
7,悲剧不应表现好人由顺境转入败逆之境。
因为遭受不幸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悲剧应表现好人由败逆之境转入顺境。
8,突转和发现是情节的两个成分,第三个成分是苦难。
9,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10,情节既然是对行动的摹仿,就必须摹仿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
事件的结合要严密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若是挪动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就会使整体松裂和脱节。
11,若要显得美,就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各部分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比是得之偶然的体积。
因为美取决于顺序和体积。
12,只要剧情清晰明朗,作品的篇幅要以容纳可表现人物从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一系列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依次组织起来的事件为13,所谓性格,就是通过它,我们判断行动者的属类。
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必然表现他们的属类。
因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自己的行动。
14,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所有的句子长短、语调最适合讲话,符合责任属性的格律。
《诗学》一书,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一般认为成书于公元前335年。
书中的“诗人”,指悲剧作者和史诗作者。
世所公认,《诗学》是研究故事的开山之作。
p63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亚里士多德啊,这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我读完关于他的书籍后,真的是让我满脑子都是想法!一开始接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智慧迷宫。
他的知识涵盖了好多领域,从哲学到科学,从伦理到政治,感觉他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
我就想啊,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呢?这真的很神奇!他对伦理学的一些观点特别让我深思。
他说幸福是一种符合德性的灵魂活动,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仔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是有钱?有地位?还是别的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就像给我敲了一下脑袋,让我重新思考幸福的定义。
不过呢,我有时候也会有点迷糊,按照他说的,是不是只要灵魂符合德性就一定能幸福呢?这在现实生活里好像也不是那么绝对的事儿,你说对吧?他在政治学方面的思想也很有趣。
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点我觉得挺酷的。
人确实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和其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可是呢,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很微妙,他的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又该怎么去理解呢?我想了好久,感觉就像抓住了一点头绪,但又不是很清晰。
还有他的逻辑学说,那些个三段论什么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头疼。
感觉就像一堆绕口令似的,什么大前提小前提的。
但后来慢慢理解了一点,又觉得很妙。
就像解开了一个谜题一样,那种感觉很过瘾。
我就在想啊,他怎么能想出这么严谨的逻辑体系呢?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读完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内容,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虽然有些地方我还是似懂非懂的,但这也正是他思想的魅力所在吧。
他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只能一点点地去攀登,去探索他的智慧。
你要是对哲学或者思考人生之类的事儿感兴趣,也一定要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呀!说不定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呢!。
亚里士多德全集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全集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学术思想波及政治、伦理、美学、逻辑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你想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建议你阅读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著名的四因说,即形式因、材料因、运动因和目的因。
这个理论强调了形式特征和目的对于一个事物的实体特征的重要性,与柏拉图的哲学观察形式和精神之间的区别完全不同。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也详细讨论了存在、本体和实体等问题,并阐述了他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理解。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探究了政治目的和国家结构。
他认为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义和幸福,他反对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支持共和主义和中庸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对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规定了行为准则,作为他伦理学的核心。
他权衡了个人的意志和利益,考虑了行为的后果及其在社会上的影响,提出了目的论伦理学。
他总结了幸福和美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优秀的个人应该追求理智、中道、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的总体架构。
最后,在《逻辑学》中,亚里士多德介绍了一套逻辑学的体系,这也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思维中最强大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命题逻辑、范畴逻辑、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等方面。
在他的逻辑学体系中,提出了各种模式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分类、辩证法、演绎和归纳推理等方法。
总之,亚里士多德全集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思想对于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哲学和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启示,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他的著作,对于提高我们的思考、思维和理解能力就有很大帮助,也是我们打造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重要参考。
亚里士多德的读书笔记五千字
亚里士多德的读书笔记五千字求一篇5000字的读书笔记《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是英国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人。
他年青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四次游历。
下面便是他的游历见闻。
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格列佛应“羚羊号”船长的雇请,乘船到太平洋一带航海,因遇风暴,“羚羊号”触礁沉没了。
他和五个水手跳入救生艇中逃生,可是半途那艇也翻了。
格列佛只身被风浪刮到利立浦特岛上。
上岸后,他由于过度疲乏,躺在草地上酣睡了一觉。
待他醒来时,他觉得全身都动弹不得,他的四肢、身体被紧紧捆缚住了,连他的头发也一根根地被缚牢在地上。
他只能仰天躺着,太阳晒得他睁不开眼睛。
这时,他听到四周有一种轻微的嘈杂的响声。
同时,他感到他的左腿上有生物在爬动。
那东西渐渐爬上他的身体,走到他胸膛,又去到他的下颔边。
格列佛略略把眼光朝下一看,只见一个不到六英寸的小人,两手执着弓箭,背着箭壶,神气傲然地领头走着,后面跟着四十几个小人,全是戎装打扮。
格列佛大喊了一声,吓得他们拼命奔逃。
有的从他身上滚落到地面,有的自相践踏负了伤。
过了一会儿,小人又围拢过来。
格列佛感到不耐烦了,把左手略微一翻动,便有几百支箭向他射来,他觉得被针剌一般。
格列佛只好躺着不动。
小人在他右耳约三、四码的地方,搭起了一座高台,一位很体面的长官模样的人站在高台上,向他发布演说,意思是要他投降。
格列佛别无出路,只好表示归顺。
于是有五十个小人跑上前来,割断了绳索,给他松了绑。
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饿得要命了。
小人便在他身体两侧,安放了几把梯子,上百个小人挑着篮子,把一篮一篮的食物轮流往他的口里倒下去。
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篮的食物,小人应接不暇地倒。
他们为格列佛食量之大,惊奇不已。
接着小人用了一万五千匹御马把他拉进京城。
皇帝(他比他的臣民高一指甲)带领他的大臣们站在一座高塔上瞻仰格列佛的风采。
【读书笔记大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之四 亚里士多德其人其理
【读书笔记大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之四亚里士多德其人其理【读书笔记大全】《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之四亚里士多德其人其理下一个登场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柏拉图学院里学习了20年,他的父亲是医生,也算是一个科学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希腊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同时又是欧洲第一位生物学家,他还创立了许多学科,其中包括逻辑学。
虽然就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们研究的重点显著相同。
柏拉图著眼于感官背后的理型世界,企图从变化的世界中找到永恒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则更多的就是利用感官,对大自然实地考察并得出质朴准确的表述。
柏拉图指出,先存有了“马”的理型,才存有了我们看见的马。
而亚里士多德则刚好恰好相反,他指出,正是因为我们看见了马,才可以在我们的概念里存有了“马”的理型。
哲学家经常喜欢用鸡和蛋展开哲学讨论。
柏拉图指出,先存有了“鸡”的理型,才存有真的世界里的鸡与蛋。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鸡”的形式存在于每一只鸡的身上,像灵魂与身体一般不可分离。
当这只鸡死的时候,它不再具有鸡的形式,而只是剩下组成鸡的“质料”,这些质料不能称之为鸡,但它是成为鸡的必须物质。
亚里士多德对于自然界各种相同的原因,得出了四种分类,分别就是“质料因”,“主动因”,“行使因”,除了“目的因”。
用着四个因来表述下雪这件事视这样的:质料因---云层(有湿气)主动因---云层中湿气加热形式因---形成了水的形式,水是会落到地面上的。
目的因---动植物须要雨水就可以生长。
亚里士多德给自然界进行分类,如无生物,植物,动物,等等,提出“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特质是具备理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一些神的理性。
他猜想地球上所有的活动是受到各星球运转的影响,这些星球是受到“最初的推动者”的操控才能运转。
返回“人”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指出美好的三个标准就是:放纵的生活;民主自由而负责管理的公民;思想家或哲学家。
在人际关系上,他倡导“黄金中庸”,既无法软弱,也无法太过鲁莽,而必须坚强;既无法吝惜也无法挥霍一空,而必须无私。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篇著作中,他详细讨论了工具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如何通过工具来改善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工具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发明的,是人的智慧和技能的延伸。
他强调了工具在生产和创造方面的作用,使人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工具还可以提高人类的舒适和福利,并支持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工具本身并没有价值,它们只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目的而存在,并取决于它们的使用方式和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选择使用工具,以使它们不仅满足我们的需求,还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对我们理解和使用工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它提醒我们注重使用工具的目的和价值,以最大化效益和实现我们的目标。
它也让我更加珍视工具的作用,并深入思考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摘要:一、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背景和意义1.古希腊文化背景2.亚里士多德对诗学的贡献二、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主要内容1.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及分类2.对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分析3.对悲剧效果的探讨三、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影响及启示1.对后世诗学研究的启示2.对现代文艺创作的借鉴意义正文:亚里士多德诗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诗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探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影响和启示。
一、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背景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生活于古希腊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形式多样的时代。
当时的戏剧表演非常盛行,悲剧和喜剧是其中最重要的文艺形式。
亚里士多德对诗学的研究,旨在探讨悲剧和喜剧的艺术规律,以及它们对观众产生的心理效应。
他的研究为后世诗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文学批评和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和喜剧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他认为悲剧是模仿高尚行为的文艺形式,而喜剧则是模仿低俗行为的文艺形式。
悲剧和喜剧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和目的,悲剧旨在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唤起他们心中的道德感;喜剧则旨在引起观众的愉悦和讽刺,揭示生活中的荒诞和矛盾。
在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情节是悲剧的基础,情节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人物则分为主角和配角,主角应具备高尚的品质,配角则起到衬托主角的作用。
在语言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诗歌语言要富有韵律和节奏,以适应悲剧和喜剧的表演需求。
三、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影响及启示亚里士多德诗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学理论和批评方法都源于他的研究。
在现代文艺创作中,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情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吸引力;在诗歌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以产生美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这位古希腊先哲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对政治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后世的政治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开篇就指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奠定了他整个政治学理论的基石。
他认为,人类具有合群的天性,只有在群体中,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的。
而政治正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实现共同利益的手段。
在探讨城邦的本质时,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是为了实现至善的目的而存在。
他将城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城邦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安全,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
这种对城邦目的的深刻理解,使他超越了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将道德和伦理纳入到政治的考量之中。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研究。
他认为政体可以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种。
他并不是简单地对各种政体进行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政体的特点、优劣以及产生和衰落的原因。
他指出,一个良好的政体应当是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时期。
在权力分配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平衡和制约。
他认为,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和专制,而权力过于分散则会导致混乱和无序。
因此,他提倡在不同的政治机构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以保证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对于公民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他认为,公民的品德和素质是城邦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因此,城邦应当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美德,使他们具备参与政治的能力和责任感。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亚里士多德还对法律在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并且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三)
《西⽅哲学史》读书笔记(三)三、智者学派智者:古希腊语为sophistes,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
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则专指⼀批收费授试、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
1. 苏格拉底的问题智者的观点:事物没有对错,只有论证。
智者对于动摇传统观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
但存在诡辩的性质。
普罗泰⼽拉(第⼀位智者):1)⼈是万物的尺度。
(⼈特指具有感觉经验的个⼈);2)⼀切理论都有其对⽴的说法;苏格拉底认为⾃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是它的内在⽬的,即善( agathon)。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座右铭:认识你⾃⼰(德尔斐神庙)。
苏格拉底认为⼈的德性是潜在的;⽆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未经理性审慎的⽣活是不值得过的⽣活。
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可教,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可教。
⼈的知识是先天的。
2. 柏拉图的哲学客观唯⼼主义之代表。
线段之喻:把⼀条线分成两部分,⼀部分相等于可感世界,⼀部分相等于理念世界;然后根据真实性与明确性作再次划分。
洞⽳之喻:⽐较明确地讨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别。
巴门尼德意见之路:⾮存在(现象)真理之路:存在(本质)苏格拉底⼀直在追问“是什么”的问题。
早期⾃然哲学那种素朴的思想主要建⽴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巴门尼德所代表的转向,相当于从感觉经验的对象转向了思想的对象。
早期⾃然哲学那种素朴的思想主要建⽴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巴门尼德所代表的转向,相当于从感觉经验的对象转向了思想的对象.Idea——客观的“理念”idea——主观的“观念”柏拉图对事物和理念关系的两种解释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存在。
经验论与先验论的争论。
3. 亚⾥⼠多德的哲学。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亚里士多德及其对诗学的贡献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核心:模仿说1.模仿说的定义2.模仿说的发展与影响三、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1.悲剧的定义与要素2.悲剧的目的与价值四、亚里士多德的喜剧理论1.喜剧的定义与要素2.喜剧的目的与价值五、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六、总结: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启示正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他的诗学理论更是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核心——模仿说,以及他的悲剧和喜剧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核心是模仿说,他认为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这种模仿不仅限于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内在本质的揭示。
模仿说强调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既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又要揭示出生活的内在规律。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在悲剧和喜剧理论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
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从而净化观众的心灵。
悲剧的主人公通常有着高尚的品质,但由于某种缺陷或错误,最终走向毁灭。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能够引起观众的怜悯,从而产生净化的效果。
而在喜剧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笑,通过嘲笑某些人的愚蠢和缺点,使观众从错误和丑恶中得到解脱。
喜剧的主人公通常是那些有着可笑缺陷的人,他们的行为和言辞常常引人发笑。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模仿说理论不仅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悲剧和喜剧理论不仅解释了这两种文学形式的本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读书笔记
08数一王晓菊108300015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和教育家之一。
他被人们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之中,蕴含着大量的只是和道理。
本学期,我就阅读和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一本著作《形而上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并记录下了读书笔记,总结了自己的收获。
在阅读后,我记录下了对我触动比较深的知识和道理。
一、真理来自知识的积累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听着许多名人的至理名言长大,甚至还将这些至理名言记录在本子里。
我常常思考,是什么样的话才会流传千百年,让人们铭记于心呢?当然是真理了。
可是,怎样的人才能说出真理呢?以前的想法就是名人。
有名的人说出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名言。
在读了亚里士多德书后才知道,并非我想的那么的简单。
首先,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
探索真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住全部的真理,但也是简单的过程,因为,也没有一个人完全不懂真理。
变成我的理解,和这两句话很像。
“世界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
看来,真理是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过亲身经历来感悟出来的。
以下是亚里士多德看法:
人们获取关于整体和一般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掌握具体的、个别的或者说其部分的知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
我们自身而不在于事物。
以我们的理智判断,常以为事物是令人迷惑难解的,但实际上宇宙万物都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观点中获得启示,无论他们的思想我们是否认同,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给我们的启发。
因此,哲学应当被称为真理的知识。
思辨知识的目的就在于真理,而实践知识的目的则在于功用。
从事实践之学的人,总是围绕实用的目的而只关注当前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他们并不关心事物的产生发展问题。
而原因恰恰是我们探索真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凡是能够让其他事物成为真的事物,它们作为其他事物的原因,也必定是更高一级的真。
由此推导,因为永恒事物是其他事物存在的原因,所以它的本原也必然是最真的本原。
二、课程教授与研究需讲究方法
对于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未来教师,课程的讲授方法是十分恩重要的,也是我们从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一直在努力学习的地方,凡是都要讲究方法,当然,课程教授也是这样,甚至,课程教授也是一门学问。
(1)符合听众的习惯。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法律,法律就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是习惯的力量使人们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比如在教授小学生课时,小学生的自觉能力很差,一般对没兴趣的东西就会产生厌恶感或是不会像高年级学生那样主动学习。
这样一来,就要凸显出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不同了。
学生们都
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们要抓住的就是学生们喜欢哪棵,哪棵白菜。
抓住这些之后,就要总结出一套系统来,再将其培养出习惯,让学生养成习惯,以后都是自觉地是,在习惯的意识下进行学习。
(2)哲学研究的主题主要有十三类
三、片面的理论是不对的。
对于一些皮哦安眠的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说,片面的理论都是站不住教的。
对立的陈述中必然有一个陈述是正确的,他们不可能完全正确,当然,也不可能完全错误。
我们需要的是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它们。
举个例子,正如书中所说“说所有事物都静止,和说所有事物都运动,也是不对的。
如果说所有事物都静止,那么对事物的同一陈述将永远是真的,或永远是假的。
但显然事情会发生变化,因为作出这个陈述的人自己就是变化的,比如先前(出生前)他并不存在,然而现在他却存在了。
而如果说一切都在运动,那么所有事物又会归于虚假,将不再有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了,但这是不可能的。
事物都必然在变化,因为事物的生成往往来自于由某些事物变为另一些事物这样的变化。
另外,也不能说所有事物都是有时静止或都是有时运动,没有一样事物能永远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
因为宇宙间应该存在着一种事物,它使一切可运动的事物运动,但它自己却不动。
”
四、个别事物是不可能有定义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有些个别的事物是不可能有定义的。
比如说太阳和月亮也是不可能为其下定义的。
尽管人们会用一些
属性类的描述来给它们下定义,如太阳绕地球运行,说太阳在晚上是看不到的等等,但他们忘了即使把这些属性都去掉,太阳依然是太阳。
而且如果说这些属性真的可以成为太阳的定义的话,那么是否只要具备这些属性的事物也就是太阳了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众所周知,太阳只有一个。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告诉我们:由于原理是不能生成和消灭的,也不可能被人们制作产生,所以作为个体的,可感觉事物既没有定义,也没有证明,因为它们所具有的质料的本性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当然,理念同样是不可能有定义的。
因为,按照理念主张者的观点,理念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而定义中必须包含一些通用的名称,而这名称所适用的自然就不只是一个个体了,也可用于其他一些个体。
总结全书,我知道了什么是真理,真理如何而来,并且还知道了片面的真理是不对的。
当然也获得了一些关于小学教学的知识。
课程教授的方法和理论。
这些是比较贴近我的实际情况的,对于以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旅行,在旅行之后,都会欣赏到沿途的风景,并将这些美好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