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工程类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科学 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 实践经验。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 想资源。
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 命上来。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和个体所有制。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理论框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支持。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启示。
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4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主要特点是: •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 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 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 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 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 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 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 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 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 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 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 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 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 的经济模式。
三.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1957年下半年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 • 1.出现偏差的表现: • ⑴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 • ⑵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 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做阶级斗争; • ⑶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 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 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又 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了解党在对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与难点: 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那些艰 辛的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如何借鉴苏联经验:《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 ,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
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1961年9月,同蒙哥马利的谈话 )
【案例】蒙哥马利与毛泽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类型(三种类型); 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 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 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 抗性矛盾。我们必须严 格区分这两类性质不同 的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 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 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 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 动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956.4发表《论十大关系》
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 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 合,揭开了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 路的序幕
经济工作: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实行“统筹兼 顾,适当安排,勤俭建国”的方针。
对人民内部 矛盾,如果处理 不当,或失去警 觉,就可能转化 为对抗性矛盾。 对此必须充分注 意。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
由于中种复杂原因,这一探索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失误。
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 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 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 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 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主体。
毛 泽 东 做 论 十 大 关 系 的 报 告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 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 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5. 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 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如果没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 五千万人民参加,就 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 的和平。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 克松(Richard M. Nixon)
——乔治· 桑特尔《尼克松 传》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P.244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的思想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5.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 本方法
敌我矛盾(分清敌我):专政 人民内部矛盾(分清是非):民主
专政,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 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 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 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 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民主,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 育的方法。
十大关系
1.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实际上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五大经济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 间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主 要 内 容
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若干新方针。
五大政治关系
标语:我们要面包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 后,照搬苏联模式, 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 业,政治上制造个人 崇拜,破坏法制,引 起人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 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 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 行,要求第一书记格 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 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 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哪 些重要思想成果? 二、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什么 样的意义?又有哪些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哪些重要思 想成果?(第一节)P75-84
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历史提 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 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这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 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 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 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 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 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 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 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 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的矛盾。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 相转化。
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8年《人民日报》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千有斤多重大的胆大,地南有瓜多高产”
“大跃进”时期农业
足全就肥
“高产卫星”宣传
够社是猪
画
吃杀鼻赛
半一子大
年口短象
“大跃进”时的宣传漫画
深耕细作产量高, 一棵玉米冲云霄; 彩云栓住玉米腰, 吓得月亮弯了腰。
1.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 策的基础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某地院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的对联依 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
生产”,横批“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 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 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三大改造的完成
图一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合作社
农业:对农作物产量的严重浮夸
主要表现:
工业: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
影响: 各部门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 水平普遍下降。
当时人民对总路 线,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的热情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八上4,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先进模范人物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饿
大跃进
自然灾害
人民公社化
★★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的原因是什么?党和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答: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 然灾害。
解决: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 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两 项主要成就?
拓展延 伸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
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1956年 中共八大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它制 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起了哪两大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 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 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 大成就 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 因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一)中共八大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 经济 与 科技 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已经建立。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召开: 1956 年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 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 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 和 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 的良好开端。 4、意义:是探索建设
毛概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题
• 1作在问泽件以的具9在4了最题东印部体5月6政《高。同发分情年2治论1国意给内况549日月局十务,县容,65讲2会大会中、,有年5话议关议央团由关日1为2充系上将以于对在月基》《分第上考苏政,础的论讨二党虑联治根,报十论次委到和局据吸告大的讲学国东扩刘取,关基了习际欧大少了《接系础。共国会奇5论》着上这产 家月议建十5作,次主在2上议日月大为毛印义处第,讲2关党泽发运理一日经话系内东稿动农次又毛中》文于,的轻 重以关及系国和际民形族势关分系析上中的过批高评估,计对战斯争大的林危的险批,评在, 社误会等主内义容建,设没实有践收中进照去搬。苏联经验的缺点和错
提出了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及 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 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成果——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方针,不失时机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重点的经济建设。
一方面大力改造旧工业,一方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
生活的需要,挤出巨额资金,进行新的工业建设。从1950
年到1952年,国家用于工业建设上的投资达26.98 亿元,
新建企业3,300 多个。
• 如阜新发电厂、山西重型机械厂等一批规 模庞大、设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在中国大地兴 起,这对于恢复国民经济,打破帝国主义的经 济封锁,顺利地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旧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 这些企业的兴起并没有改变我国“一穷二白” 的落后面貌。仍然是一个不能制造汽车、拖拉 机、飞机、没有现代国防工业的国家。这样, 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的艰 巨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 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导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 历了曲折过程,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 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后来探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借鉴。
个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 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 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 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的思想。 • 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在所有的招考 职位中,已经报考 的职位达到12492 个,占总职位数的 79.8%,仍有两成 职位,包括3167个 岗位仍无人问津。
“最火”岗位来自哪里?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人社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就 业、职业培训的技术指导以及职业技能鉴 定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 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具体原因: a 对党和国家,国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 b 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 c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 现象
1958年我国第 一艘万吨远洋 轮下水
1964年10月第 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3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 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 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5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 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 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 果》的“秘密报告”,全 盘否定斯大林,尖锐地揭 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 肃反扩大化错误,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 浪潮和波匈事件。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 步骤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 的宏伟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20世纪) 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及 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四个阶段
1、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 期 2、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 3、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前 4、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干扰了我 们党从1955年底开始的探索,尤其是反 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 又重提到阶级斗争,一直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之间徘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把繁纷复杂的社 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对抗性矛盾;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论述了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方针。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是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 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提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 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 立后,照搬苏联模 式,经济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政治上 制造个人崇拜,破 坏法制,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 大学生和群众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第 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 的斯大林铸像,同 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事之秋.苏共二十大 上赫鲁晓夫作的秘 密报告,在二战后 刚刚建起的社会主 义阵营各国引起了 激烈的震荡。这是 社会主义世界的第 一次总危机。
•整理课件
东欧出现了意欲推翻现政权的波匈事件
•整理课件
国内也出现了农民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上街 请愿、游行示威等群体事件。甚至出现殴打闹事、要“共 产党下台”的事件。这对于刚刚建立新中国7年,一直还 沉浸在欢悦、自豪和自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 极大的震撼。
•整理课件
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 民?什么是敌人?
⑶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 的类型
⑷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 的方法也不同
⑸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方针
⑹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 下会发生转化
人民内部:“团结─批评 ─团结”方针;
科学、文化、艺术领域: 实行“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为了巩固新中国和执政地位,以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致 决定,从政治思想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方 面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整党整风,巩固执政地位; 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一系列大的改革,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都发动起来,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于是在 1958年,毛主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家都是一致赞成和拥护的。
•整理课件
学习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思想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经验教训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 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 不甚了了。” “还有 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 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简介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
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
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
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在这之后制定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的主要指标过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
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B
13山东)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 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 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D
13安徽)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 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 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农村人民公社 含义: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 组织 。 特点:一大二公 危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4)纠正措施——“八字方针”
1960年冬,农村纠“左”,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
简机构等)
2)意义
(1)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以下转变: (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 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管理体制。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 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4)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个人崇拜转向民主 建设。 (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到尊重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经验教训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经验教训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和主要理论成果。
2、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一、“以苏为鉴”,探索“第二次结合”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即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如何对待苏联经验,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认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存在于党内,也存在于党外,既存在于国内,也存在于国际。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1、理论探索的背景实践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国内: 1956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出现“闹事”(罢课、罢工和退社),各级干部处置不当,矛盾激化。
理论背景: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没有论述;斯大林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满云霄,一个却比一个高
违背客观规律 严重浮夸
人民公社
大刮共产风,贫富拉平、平均分配
人民 公社
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严重经济困难”,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
粮食产量 年度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比上年减少
主要表现:对农作物产量的严重浮夸。 放“卫星”就是当时出现的争报农作物 高产的典型事例。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
危害: 违背客观规律 严重浮夸
车拉玉米,踩着楼梯摘棉花 违背客观规律 严重浮夸
徐水县 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 小麦12万斤、 皮棉5000斤、 全县粮食亩产2000斤等高产“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及时巩固:
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 斤”。这是发生在( B )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 )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石油部长余秋里组织的著名的大庆石油大会战,无数个铁人王进喜的献身精神 ,使得中国扔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好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这些人们英雄,他们藐视英美,他们义无返顾,他们充满自信,在社会主 义的伟大建设中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伟大成就和模范人物:
人 民 英 模 永 垂 不 朽 !
4 3 2 2
000亿斤 400亿斤 870亿斤 950亿斤
600亿斤 530亿斤
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 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 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历史的启示:
思考和讨论
①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视频:《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 “铁人”王进喜
2、 “两弹元勋”邓稼先
3、“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 展出要求。(14分)
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 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 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第4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艰难旅程。
良好开端:1956年八大以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展开。
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 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尽管说大跃进失败了,但是当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种藐视 英美,力争上游的总路线方针还是充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 人们有胆量、有勇气、有决心与当时的 资本主义 强国英美比一比,拚 一拚的自信心则是充分调动起来了。正是在一种自信心的推动下,由聂 荣臻挂帅,众多的海归科学家所组成的“两弹一星”坚攻队伍踏上了征 途,在一穷二白,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可供参考,并且发达国家 还在不断进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硬是靠着这种攻关精神,通过艰辛的 探索,经历了种种失败与挫折,将赫鲁晓夫谕言中国不可能完成的核研 究与核试验完成,攻下了这座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及时巩固: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 的( )
C
C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过分的强调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时间: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总路线的提出, 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哪 些失当错误?
思考和讨论
大跃进:“比平时快得多的速度大幅度的推进。”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 地提高经济计划指标。
“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 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 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 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 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 的任务
6 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 展阶段认识不足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另一只眼睛看总路线和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