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中
心理三级知识点浓缩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的本质:1. 心理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3.个案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割裂脑”实验(罗杰。
心理学三级基础知识_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四节:记忆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九节: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补充知识:心理学的三大特点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3)(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基础心理学的内容(4)(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5)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动物心理的演化无脊椎动物:感觉脊椎动物:知觉灵长动物:思维萌芽人:思维、意识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1879年冯特(德国 1832---1920)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墨菲: 1879年,心理学早期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1)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它和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应该用能够测定直接经验方法,即实验内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三级二级)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三级二级)知识点整理1.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 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5.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
6.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7.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抑制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8.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9.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0.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11.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12.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
13.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14.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的反射。
15.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6.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17. 感觉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8.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点时间的感觉形象。
20.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1.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2.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23.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4. 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复习一、心理学各大流派演变路径(见图)二、心理学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按姓名、地位、重大事件、核心思想列表整理)三、心理学历史上主要心理学思想1、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新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为意识或心理。
意识或心理是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若要进行研究,则必须进行分析,找到这种复合状态的基本元素。
通过分析,冯特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类,即感觉和情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即将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
冯特主张把内省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
(3)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绪,这种结合通过联想和统合完成。
他用联想、统觉来说明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复杂的意识状态的。
2、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心理学的工作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2)意识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不能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为碎片和元素,要把意识现象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来加以描述。
意识是个人私有的,是连续不断变化的,具有认识性和选择性。
(3)情绪有两种,一种是较粗糙的情绪,另一种则是较精细的情绪;(4)自我可以划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经验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群自我、精神自我三种成分。
经验自我指的是一切一个人可以呼之为“我”或“我的”东西的总和,也叫做“被知的我”、“被动的我”或“客我”。
而纯粹自我指的是一切意识中的主动因素,是一切其他自我的自我,是知晓一切(其中包括经验自我)的那个东西,也是努力和意志的来源。
《心理学三章》课件
通过这份《心理学三章》的PPT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一个关于认知、社会和 发展心理学的奇妙旅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令人 着迷的领域吧!
心理学三章的目的
了解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在我们 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三章的内容
2 群体归属
个体对自己属于某个群体 的意识和认同感,对组织 和社会的归属感。
3 生命周期理论
描述人类发展为一系列的 阶段和任务,每个阶段都 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挑 战。
心理学三章的应用
1
教育领域
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改善教育方法和学习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组织管理
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学习 等高级认知过程的科学分支。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探讨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 为、互动和关系等社会心理 过程的学科。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和 行为变化的学科,从婴儿到 老年人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三章的关键概念
1 认知失调
当个体的信念、态度或行 为与其自身的价值观和知 觉产生冲突时出现的心理 不适。
3
心理健康
使用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人们应对心理问题,提升自我发展和幸福感。
结论和要点
通过对《心理学三章》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增进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 获取处理认知、社会和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个人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级理论复习重点详解
201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觉。
人们又把各个感觉结合起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6、需要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能力说明了人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则表现了个人的人格特征。
7、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与人的需要(好恶)有关,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我们常以支配力量的强弱来评价意志力的强弱。
9、认知、情绪和情感和意志是以心理过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心理特性既表现在他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
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10、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1、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1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如是否积极、乐观、依他、意志等。
13、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经典理论口诀汇总
教育学】第一章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教育起源:1.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2.心里起源说:心理仿梦露(新房美梦)3.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教育内容:三四五六七(三科四学、四书五经、六艺、七艺、七技)近代教育的特点:公义世法,系统出轨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第二章董仲舒:三个三(对贤良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兴太学以养士性三品说;三纲五常)朱子读书法:熏熟了,嘘一下切着吃教育学创立阶段:培根首提出,夸美来实现,康德首讲授,赫尔来规范。
洛克:洛克在白板上画了一副绅士的漫画(绅士洛克画白板)夸美纽斯:夸的独立搬大泛(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寻自然)卢梭:卢的爱尔很自然赫尔巴特:一二三四杜威:一三四五发展阶段:木有掌握目标,哪能发现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全面和谐好斯基,把半世纪最优化第三章内法论:内人得了四个儿子外铄论:外婆寻找落花生(外出寻找落花生)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第四章学生文化的特征: 多多非过了不(互补性)可第五章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图图的耳朵(社会恐吓柏拉涂);个人本位论:罗斯福的梭儿(罗嗦一路无人陪;尔泰爱罗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第六章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人颁布、鬼执行、丑男女、长期嘘美国义务教育的特点:强普免;义务教育课程的特点:普基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强普基第七章学生的义务:三遵守一学习(三遵守一努力)传言(研究者)教(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授(授业解惑)的朋友有事(示范者)儿第八章后现代课程理论的4R:蜜蜂关心环境学生观:两独一发教学观:学(学习者中心)习(学会学习)过(重过程)人(关注人)第九章教学过程理论:昆三赫四杜五教学过程规律:舰长传教(智间思主)教学原则:冯巩寻思理直发才可以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慕容芳语气太结巴(板书有序);慕容芳生气了购买泰语素第十章德育原则:陶行知教(因材施教)导一连串(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积极(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守纪律(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德育方法:说实(实际锻炼)情、评道(道德修养)士(示范)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冯铁钩、华生行、詹姆杜威是机能、奈瑟皮亚弄加工、马斯罗杰搞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罗马人认知过程:感知即相(想象)思(思维)防止遗忘的方法:法官及时反(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三中(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意志品质:自制坚果【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阶段:感前具形行为主义理论: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整理)基础心理学三级复习要点.
基础心理学第一节 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心理现象本质:是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 )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端脑: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可以分为四个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边缘系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教育心理学三章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三章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孩子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等层面。
通过学习这一章内容,我对孩子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教育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生理发展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孩子在生理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活动和感官发展。
比如,幼儿时期的大脑发育迅速,这意味着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大的潜力。
另外,孩子的身体和运动发展也与他们的认知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学习孩子的生理发展,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认知发展是孩子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孩子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例如,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处于操作性阶段,他们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进入学龄期后,孩子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抽象和推理。
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此外,社会和情感发展对于孩子成长同样重要。
孩子处于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环境中,他们与家长、老师和同伴的交往对于塑造他们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孩子的情感发展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注重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章内容让我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
了解孩子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对于教育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怎么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怎么写第一部分: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定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是指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主题。
在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阶段。
1.2 主题三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1.3 我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兴趣和研究动机作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关注。
了解主题三的内容和如何撰写相关笔记,可以帮我更好地关注儿童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深度和广度评估2.1 主题三的深度评估主题三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需要具体探讨儿童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及其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2.2 主题三的广度评估除了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发展特点在不同环境和背景下的差异,以及家长和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指导和教育儿童。
第三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撰写指南3.1 笔记撰写的思路和方法撰写笔记时,可以先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梳理儿童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3.2 笔记撰写的内容要点在撰写笔记时,可以充分描述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的特点,引用相关研究和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另外,还应该把握笔记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剖析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第四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总结和个人观点4.1 主题三的总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涉及到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关注和引导。
考研心理学的三大理论
考研专业课的备考过程中,大家的复习也需要讲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
才能够让我们的备考更有针对性,具体的这些内容是什么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一、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设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但实际上总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结论,例如,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不是C,这个论断实际上是错误的。
造成推理错误的理论有:1、气氛效应理论:伍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所有、一些等)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2、换位理论: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3、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莱尔德等人认为推理过程实际上是创建并检验心理模型的过程。
推理过程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没有考虑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二、线性推理又叫关系推理。
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
休腾洛切尔等人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即人们把前提结合成统一的视觉形象,把一些项目按大小想象为自上而下的垂直排列或自左向右的水平排列,这样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从这个空间系列中的相对位置来判定。
克拉克等人认为,线性推理前提不是由表象表征的,而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在线性推理时,人们首先把前提转换成命题形式。
三、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
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任务”说明被试具有“证实倾向”。
进入11月之后,2016考研心理学的复习不能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对知识点事无巨细地背诵了。
这一阶段,需要关注重点章节,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有选择的记忆,这样才能在常考得分点上实现重点突破。
三级心理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时间:8:30-10:00考试题型:选择题(单选、多选)考试题量:125题题型分布:职业道德25题 ,基础知识100题(单选60题,多选40题)注意: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中:1、通用职业道德试题部分:(1)职业道德知识部分,这部分题和职业道德教材结合紧密,当遇到无法把握的题时可遵循“不违法、不缺德”的原则进行选择;(2)个人情况表述:答此部分题尽量实事求是,当遇到无法把握的题时可遵循“不拔高、不自贬”的原则进行选择。
2、基础理论考试部分:(1)三级考试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
(2)二级考试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和二级技能三本书。
3、基础理论考试的范围: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三科题量大体相同,约在10题左右;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大体相似,心理测量学略少于其他两科。
六科总题量在60题左右。
其余三门技能的题量大约在40题左右。
二、操作技能部分考试时间:10:30-12:30考试题型:选择题(单选、多选)、问答题考试题量:选择100题,问答:三级4题,二级8题。
考试范围:主要考查三大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
注意:三级考试考查三级教材全部内容二级考试考查三级及二级教材全部内容。
★★下面简单介绍各门考试的应试技巧:一、基础知识:这块是考试的基础内容,题目较容易,大多是习题集上的原题,即使不是原题,也很难跳出习题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理由如下:1、习题集要保证销量必须要从习题集上出题;2、习题集以教材为蓝本出题,已基本涵盖全部的知识点,再出新题也是考察这些知识点。
所以说,基础知识考试的要点是把书粗看一遍就重点投入到习题集中,对着习题看书,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者,时间来不及甚至可以只看习题集。
二、技能选择:这块考试的重点是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咨询技能,其中最难的是变态心理学,要多花时间在基础知识中的变态心理学,虽然书上的内容很少,但要反复的斟酌,特别是症状学的内容,书上举的例子是重中之重,要尽可能理解,每年考试都有书上一模一样或稍有出入的案例,这部分考试题应该是北京安定医院出,是卷子中最难的部分。
基础心理学三级讲课文档
2、容量:7+(-)2个单位 3、短时记忆可以被意识到。又叫做工作记忆
4、进一步加工的条件:复述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定义: 长时记忆的特点:1、编码方式: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2、容量:无限
3、通过有意回忆提取信息
4、遗忘的原因:衰退 干扰: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
36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定义;优点;缺点;
2、调查法:定义;种类(访谈法、问卷法)
3、个案法:定义;限制;
4、实验法:定义;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无关的额外变量)
7
第七页,共55页。
8
第八页,共55页。
9
第九页,共55页。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基础心理学三级
第一页,共55页。
优选基础心理学三级
第二页,共55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无脊椎动物
感觉
脊椎动物
知觉
灵长类动物
思维的萌芽
人类
意识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它包括自然界、
人类社会、还有人类自己。
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
第二十页,共55页。
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泛化现象
、分化抑制 扩散与集中 相互诱导:正诱导、负诱导 动力定型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范文(三篇)
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范文一、岗位职责1.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组织授课。
2.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个别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3.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4.与家长和班主任密切合作,提供家庭教育和家长心理辅导服务,促进学生家庭关系的和谐。
5.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
6.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更新,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7.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为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计划提供支持和参考。
8.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施工和心理健康工作,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二、职责解析1.教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组织授课。
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更新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2.个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个体辅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3.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游戏等,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家庭教育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与家长和班主任密切合作,提供家庭教育和家长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学生家庭和谐。
5.研究与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和评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资源开发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更新,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1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是908年,美。
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探讨》。
F。
H。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勒温关于行为的闻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P是个体,B是行为,f 是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及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在社会心理学的探讨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探讨内容。
个体层面含:个体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知觉, 看法, 社会动机, 社会学习等;群体层面含:群体凝合力, 群体心理氛围, 个体及群体的相互作用, 社会影响等;人际层面含: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 个体的相互作用等;社会层面含:风俗, 时尚, 阶层, 阶级, 民族心理行为, 同根性。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依次可划分为哲学思辨, 阅历描述及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其中阅历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
它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持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探讨,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
阅历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阅历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视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探讨转向实证探讨,从定性探讨转向定量探讨,从纯理论探讨转向应用探讨。
社会心理学探讨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探讨往往要采纳一些手段限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殊留意因欺瞒及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开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伦理性)。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及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确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访谈等。
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要取得访谈的胜利,访谈者必需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建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主动协作。
奥苏贝尔的“三个三”
奥苏贝尔的“三个三”_众所周知,心理学有很多不同的流派,比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派等。
而奥苏贝尔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后继一些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奥苏贝尔的观点也是一个易考点,在考试时主要考理解类的选择题,需要大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进行理解加记忆。
今天就由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奥苏贝尔的三个三,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第一个“三”——有意义学习的三大条件奥苏贝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而有意义学习是知识和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身就有内在联系,不是人为联系的)、实质性(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说明实质相同)的联系。
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三个,其中客观条件是学习的材料要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两个:一是头脑中有适当的知识,以便能和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要有学习的心向。
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主要考查客观题,以多选题为主要考查方式。
二、第二个“三”——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又叫代表学习或者表征学习,主要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而符号学习分为三类:有言语符号的学习,如学习汉字牛,知道代表真正的牛;非言语符号的学习,看到图片,知道代表真正的苹果;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比如知道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2)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比如,三角形的定义由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得到的封闭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几何图形。
(3)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二倍,体现的是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三、第三个“三”——三种同化方式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心理学三原则
心理学三原则嘿,今天咱们来唠唠心理学的三原则,这可像是打开人们心灵大门的三把神奇钥匙呢。
我有个朋友是心理咨询师,叫阿花。
有一次我去她的咨询室玩,正好赶上她接待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通过这事儿,我算是对心理学三原则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就像我们看世界,得是和大家差不多的视角。
要是有人看东西和我们完全不一样,那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这个小伙子啊,他和阿花说他总是看到一些奇怪的光在周围闪,可周围其他人都没看到。
阿花就开始琢磨这事儿,她得判断这小伙子是真的看到了异常,还是他的主观世界出了岔子。
她问了小伙子好多问题,像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啦,在什么环境下会看到啦。
阿花跟我解释说,如果一个人的感知和现实世界完全脱节,那就可能是心理上有状况。
比如说,要是一个人觉得自己能飞,天天想着从楼上跳下去体验飞翔,那可就危险啦,这就是主观和客观不统一了。
她得像个细心的侦探一样,从小伙子的描述里找线索,看看是眼睛等生理问题导致的错觉,还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接着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的心理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小团队,各个部分得协调工作。
阿花在和小伙子聊天的时候,注意到他说话的语气和内容不太协调。
他说着自己最近生活还挺顺利,没什么压力,可那表情却愁眉苦脸的,声音还有点发颤,就像他的身体在说另一个故事。
阿花就觉得这里面有文章。
她告诉我,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开心的时候,说话的语调是轻快的,表情是灿烂的;要是难过,那相应的表现也得对上。
要是心理活动的各个部分“各干各的”,那就像是乐队演奏乱了套。
她又问了小伙子一些关于他家庭、工作的事儿,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情绪在捣乱。
就像拆一个复杂的小机器,得把每个零件都检查一遍,找出不协调的原因。
最后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这东西啊,就像一个人的招牌,不会轻易改变。
阿花了解到这个小伙子以前是个特别开朗外向的人,朋友很多,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可最近呢,他谁都不想见,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变得特别孤僻。
三中心理辅导.doc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活动说明】同伴关系在中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而建立信任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彼此信任是一个班集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团体成员间有信任感,个体才能感受到安全感,从而愿意打破自身的沉默、退缩与焦虑,进而能进行自我探索与自我暴露,与团体成员建立起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1、体验在一定的风险中,如何信任及支持他人2、培养团体成员彼此间的信任感3、从活动中建立个人在团体中的责任感【活动对象】初二(1)班全体同学(共56人)【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准备】1、活动前先准备好一定高度的台子、海绵垫2、课前把活动指导手册发给学生,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程序,并对动作要点作好介绍。
3、课前先分好组,选好小组负责人,并让小组负责人熟读游戏程序,掌握游戏的动作要点和安全检查。
【活动场地】学校舞蹈室或篮球场【活动程序】一、导入(设置情境,让学生直面紧张,5分钟)1、从生活中的紧张、焦虑、恐惧引入到本节活动课的主题。
2、学生默读游戏程序,强调必须注意游戏安全性。
二、体验信任(游戏的组织,22分钟)1、全体同学分成两组。
每组28人,其中搭建手臂网需要10人,手臂网外围需10人,后仰自愿者1人,台上动作指导者1人,手臂网安全检查2人,小组负责人2人,剩下的2人为机动人选。
2、手臂网搭建。
自愿者和动作指导者站在台子上,下面的同学两人为一搭档,一个同学先用左手握紧自己的右手腕,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如此,然后让另一个同学的右手握住第一同学的左手,则第一同学的右手握紧另一个同学的左手,形成非常牢固的一个“手结”。
其他4对搭档也是如此,然后让他们排成一排,形成一道比较安全的手臂网。
心理三级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社会懈怠
P179
本能论的解释 P145 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得、 伯克威兹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 P146 正相关
模仿的定义、模仿的意义、模仿的 暗示的定义 P181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 P182 爱情的定义 爱情与喜欢 P183-184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P185 专栏 2-17、 专栏 2-18 5 年 P186 婚姻的定义 动机 经济繁衍爱情
基础心理学重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 及行为规律的科学】P2 2、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P4-6 3、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 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思维 P4 4、 冯特 1879,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心 理学元年 P8 5、 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 P9-10 6、 行为主义、华生、刺激和反应【即 S-R】 之间的关系、环境决定论 P9、P10 7、 人本主义心理学 P12 8、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基 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 突【接受刺激】和轴突【传递刺激】组 成 P18-19 9、 外周神经系统解剖上包括 12 对脑神经 和 31 对脊神经 10、 功能上,将外周划分为躯体神经系 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是到 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自 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拮抗作用。P19 1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 的功能;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 脑组成。P20 12、 13、 14、 15、 脑干一二五段 P20 间脑。丘脑和下丘脑 P20 小脑的功能 P21 大脑灰质和白质 P21
P176 别助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P179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和动物为什么会做出一些行为。
心理学有极强的应用性,在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等等社会问题领域的应用都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比如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包括市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包括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等)等等,与人的活动有关的领域里都有心理学的潜在。
除了围绕日常的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在研究方向上所形成的分支学科有: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等,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将心理学划分为了56个分支。
美国心理基金会杰出教学奖得主亨利·格雷待曼( Henry Gleitman)对心理学所做出的描绘:“一个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王国,它横跨了从生命科学为一端到社会科学为另一端的所有领域”。
分支极多的心理学在众多的心理学分支中有三个影响最大的派系——精神分析学说、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
接下来,青小麟带你一一展开。
首先登场的就是精神分析学派,1900年,《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发展出众多分支,精神分析发展持续最长,但又充满争议。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nlysis)提到精神分析学派,我们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人——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佛洛依德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
弗洛伊德在一篇关于神经症病源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精神分析'一词,病人的症状和病理表现就像众多的复合物,其组成元素是各种动机和本能冲动,病人对此是毫无所知的,通过分析可获得其实质成分,从而使其进入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极其应用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认知与学习、动机与情绪、心理特征、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等。
性质: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分为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心理学流派: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参与性观察与分参与性观察)、测验法(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诊断测验、态度测验和职业测验;按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访谈法(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心理学功能: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自控和他控两个子系统)、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等。
心理学研究主要内容:认知与学习、动机与情绪、心理特征、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心理学性质: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生理科学的性质、实验科学的性质)、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产生标志是19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再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分支:基础理论领域(内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研究对象: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这两类分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基本理论领域为应用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又为基础理论领域提供了实证依据。
心理学学派:构造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冯特是心理学的鼻祖)、机能心理学(美国詹姆士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1912 德国魏特墨考夫卡克勒)、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心理学(19世纪欧洲佛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美国罗杰斯马斯洛)、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内部心理活动)。
学习心理学对个人发展的意义:稳定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
学习心理学,能使人内心豁然开朗,看淡人间的纷争,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感觉定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受性定义: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由感觉阙限来度量。
感觉阙限指能够受到的刺激系列。
感觉阙限又分为两种,绝对感觉阙限和差别感觉阙限。
感觉适应定义: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次级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心理学中一般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和它所左右的感官性质,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的主要感觉通道。
知觉定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和感觉有区别也有联系。
知觉特征:组织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过程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组织性包括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
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一般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产生错觉。
6、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是什么?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者的联系是密不可分,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区别: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从信息加工过程看,从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
第三,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感觉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而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反映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将各种感觉有机的结合而成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心理过程。
共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区别: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关系是: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会形成对这一物体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感觉阙限和感受性: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韦伯定律认为,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此定律适合中等程度的刺激量.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例如对于有害刺激点击、针刺等人的感觉非常敏感。
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例如对于有害刺激点击、针刺等人的感觉非常敏感。
如何理解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区别:最本质的是:一个是加色混合,一个是减色混合;即:色光混合后是最来越亮,最终趋向于白;颜料混合后是最来越暗,最终趋向于黑。
知觉在本质上有如下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例如我们在看到一只铅球时,就会觉得它硬、冷、圆、光,这是人的多种感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即知觉水平的认识。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而知觉得比较模糊。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看,有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强度、反复出现等;从主观方面来看,有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
3、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理解可以使知觉更为深刻、更为精确,可以使知觉的速度提高。
言语在知觉的理解中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无论是形状、大小、颜色、还有亮度),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破坏。
例如,远在1000米以上,形状知觉的恒常性会被破坏,在色光和强光下,颜色的恒常性也会被破坏。
影响知觉恒常性因素主要是理解的作用,即经验的作用。
由于人能够不受观察条件、距离等)的影响,而始终根据经验按事实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从而可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感知对象的恒常性。
双眼视差及在空间知觉中的作用: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双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
例如,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把时间估计的越短,反之把时间估计的越长。
看球赛时,如果球赛精彩,就会觉得比赛时间过得快;反之就感觉时间长。
时间知觉与人们的兴趣和心情有关。
巧用错觉美化生活:身材偏胖的人们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
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舞台布景师等根式经常利用错觉达到想要的空间效果。
例如给小房间吐浅颜色墙漆使房间看起来大些,再房间中央摆放低矮沙发使房间看起来宽敞。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灵活动。
一般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内外刺激的觉知及其心理状态。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意识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例如梦、睡眠、催眠、白日梦等。
睡眠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阶段、潜睡阶段、深睡阶段、延续深睡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其中第五个阶段,因受试者眼球在该阶段会快速跳动而叫做快速眼动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波和外部表现都不同。
睡眠失常现象包括失眠、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日间嗜睡。
梦是快速眼动阶段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因人而异。
催眠的主要理论有意识分离观点和角色扮演观点。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良好的主要的品质对完成各种活动至关重要。
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如何将无意识转化为意识?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式不同,意识形态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了内在矛盾,即任何意识形态中,都包含有由于意识形态创造者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虚假观念”,所以,在人们的运用中,把意识形态作为贬义概念与作为中性概念,始终同时存在着。
意识形态中的这个矛盾,反映了其内部的有意识因素与无意识因素的并存,是意识形态与一般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