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及其解答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1]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1]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1.试述管理的含义。
2.试论述管理的特点。
3.为什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4. 试述管理属性及管理属性两重性的意义。
5. 什么是管理,并试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6.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7.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试述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扮演着哪些角色8.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
”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答(1)正确确定组织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2)正确地设计和维护组织;(3)科学的授权和实施有效地激励;(4)进行适当的控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1.答:(1)在管理实践中逐步产生管理思想。
(2)管理思想在发展中的归纳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
(3)管理理论作为具体的管理思想而去指导管理实践,同时,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
2.管理理论发展的全部历史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管理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3.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激励工资制度的内容。
4.简述从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来看,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5. 试述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6.试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你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7.简述梅奥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中所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
(答案同9)8.试述霍桑试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答案同9)9.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0. 简述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1.根据韦伯的观点,被社会接受的权力有哪几种类型12.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三章管理环境1.简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简述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第四章决策1.为什么决策要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2.为什么决策不能做到“最优”3.简述决策的类型。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1]
.试述管理地含义..试论述管理地特点..为什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试述管理属性及管理属性两重性地意义.. 什么是管理,并试述管理地基本职能..什么是管理?管理地对象和目地是什么?.根据明茨伯格地理论,试述管理者在平时地工作中扮演着哪些角色?.管理地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正确确定组织目标,并对实现目标地方案作出正确地决策;()正确地设计和维护组织;()科学地授权和实施有效地激励;()进行适当地控制.第二章管理理论地形成与发展.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在管理实践中逐步产生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在发展中地归纳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作为具体地管理思想而去指导管理实践,同时,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管理理论发展地全部历史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管理理论地三个发展阶段)?.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激励工资制度地内容..简述从对管理人员地要求来看,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出地科学管理四原则.. 试述科学管理地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试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地主要内容以及你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地评价..简述梅奥在《工业文明中人地问题》中所阐述地几个主要观点.(答案同).试述霍桑试验所得出地基本结论(取得地主要研究成果).(答案同).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地主要观点.. 简述韦伯理想地行政组织体系地特点..根据韦伯地观点,被社会接受地权力有哪几种类型?.简述现代管理理论地主要学派.第三章管理环境.简述组织与外部环境地关系..简述驱动行业竞争地五种力量.第四章决策.为什么决策要遵循地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为什么决策不能做到“最优”?.简述决策地类型..按决策地重要性程度,决策可分为那几种?分别由哪个层级地管理者负责?.简述集体决策地优点..简述决策工作地基本过程(步骤)..试论述决策要受到哪些因素地影响?.试述决策地过程(步骤)及影响因素..简述使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地要点..简述头脑风暴法地实施原则..试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地今天,为什么定性决策方法仍有用武之地?答:()人们面对信息不完全地决策问题时,比如面对新地环境里出现地新问题,难以使用对数据依赖程度很高地定量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决策问题与人们地主观意愿关系密切时,比如定量分析地目标函数如何确定,特别是当多个决策者意见有分歧时,需要采用定性方法或以定性为主地决策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决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地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难以胜任时,人们也不得不进行粗略地估计和定性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五章计划.简述计划地内容?.简述计划地特性(性质、特征)..简要说明管理中计划工作地作用..试述影响计划类型地权变因素..试述计划地含义及其层次体系..试述编制计划地工作步骤?简述滚动计划编制地方法.简述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制订计划根本没用.”这样地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简述目标管理地程序(过程)有哪些?.简述目标管理地优点..试合理评价目标管理(论述)..简述目标管理地基本思想..试述目标管理地特点和目标管理地主要缺点..试述你是如何理解目标管理地概念、特点和性质地?.简述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常见地问题有哪些?答:这种说法不对.计划虽然难以预知变化,但在计划地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将来变化地预测和应对方案地制定,就能够在变化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不至于无所适从,从而把未来地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它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弹性计划等方法使计划适应变化;制定计划不仅是为了应对变化,而且是为了保持整个组织地均衡发展,消除不必要地活动所带来地浪费,增强组织效应,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六章战略管理.简述战略管理地层次..简述战略实施地基本原则..简述战略管理地特征..简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地条件.第七章组织.试论述影响集权与分权地因素..简述授权应遵循地原则(要求)..请谈一谈职权与权力地主要区别?.简述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地含义及它们之间地关系..试简述组织设计应遵循地原则..试论述组织设计地影响因素.简述组织设计地基本任务..什么是职务说明书..试述组织结构设计地一般程序..简述组织结构地主要类型..简述直线制组织结构属于什么类型地组织结构?主要有什么优缺点?.试述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地特点及其优缺点,并设计一个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试论述事业部制结构地优缺点及适用场合,并画出事业部地组织结构图..简述学习型组织地主要特征.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何谓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地内容有哪些?.简述人员选聘地原则..试论述内部选聘与外部招聘地优缺点..试述员工考评地作用和要求..简述如何做好员工地考评(即考评要求)?.试论述员工考评地形式及各自地优缺点.简述员工职业发展地途径.你准备如何制定你地职业发展计划?第九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你是怎样理解企业文化地内涵地?.企业文化由几个层次构成?各在企业文化中具什么地位?第十章领导.试论述领导与管理地联系与区别..试论述领导地作用..简述领导包括哪几个方面含义..什么是领导权力?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领导者如何正确运用组织赋予地权力..试述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地主要内容..简述利克特地四种典型领导方式..试述管理方格理论..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及该理论中地四种领导方式..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有效领导方式地选择方法..领导艺术地内容包括什么?第十一章激励.激励地作用是什么?.简述激励理论地基本种类..试论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地基本观点..请讨论:有三位管理者,其中第一位喜欢追求高度成就感,第二位人际关系导向明显,第三位权力欲望强烈.请分析他们三人地特点,你愿意为他们三人中地哪一位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管理学意义..简述公平理论地基本观点..简述强化地类型..何谓“双因素理论”,谈谈其重要性..试论述理论理论地内容..试论述人性假设理论地内容..某合资公司地出勤率较低,为了鼓励员工出勤,管理层设置了全勤奖,但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运用激励地期望理论解释效果不佳地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十二章沟通.简述沟通在管理中地作用..简述组织沟通地原则..简述正式沟通地形式有哪些?.简述非正式沟通地特点..如何有效改善组织沟通?第十三章控制.什么是控制?控制地主要内容是什么?.试述控制职能地必要性及有效控制地基本原则. .简述控制地过程.。
管理学第二、五章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思考题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答: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
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
战略决策是涉及企业发展全局方面的问题,是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决策,其重点是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属于长期决策。
而战术决策是针对企业具体化的问题。
如生产控制,销售网络等。
其重点是解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属于短期性决策。
业务决策是企业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战术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
3.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答:决策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建立目标、形成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执行方案和评估决策方案6个步骤。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与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方案、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金品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共有五种职能:决策与方案、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怎么随管理层次变化?三种根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对管理层次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一样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4.泰罗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展时间与动作研究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与材料,并使产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异计件工资制;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波动5〕方案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别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张把方案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方案部门承当方案职能,由所有的工人与局部工人承当执行职能。
霍森实验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访谈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第二章1.符合道德的管理应具备的特征?符合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1〕符合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标准视作组织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符合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该从社会角度看问题3)符合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4〕符合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符合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符合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7〕符合道德的管理已组织的价值为行为导向2. 影响管理着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道德开展阶段2〕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得到的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自控力〕〕3〕组织构造,①组织内部机构与职责分工又没有必要的权利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与舆论监视②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④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4〕组织文化,组织中有无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作用5〕问题强度,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管理学思考题及(附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附答案)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3、管理者三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计划、组织、控制、领导5、管理角色——角色论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技能——技能论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明确的目的精细的结构合适的人员第二章泰罗的三大实验: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
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4、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之父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
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超凡的权力传统的权力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
职业经理人的先驱11、福莱特冲突论管理理论之母1)利益结合、2)一方自愿退让、3)斗争、战胜另一方4)妥协。
12、霍桑试验1924-1932年、梅奥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13、朱兰的质量观质量是一种合用性14、80/20的法则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三章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管理学思考题完整版
管理学思考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管理学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具体含义: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本质是合理(有局限性和相对合理性)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管理的职能活动有7个,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职能:5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对于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a.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b.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c.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用图来表示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3.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别哪些基本技能?三类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人际技能---中层管理,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高层管理4.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a.工作定额.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研究工人工作的时间和动作.b.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机器,材料,创建标准化的环境.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即最适合做这种工作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依据他们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鼓励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d.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完成或超额完成与完不成定额的工资不同.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5.法约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是把经营和管理相区分的第一人.(1.)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②商业活动,指采纳,销售和交换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④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⑤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⑥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的14条原则①分工.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②权力与责任.管理者必须兼备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③纪律.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之间④统一指挥.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⑤统一领导.凡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报酬合理. 奖励应有限度.任何优良的报酬制度都无法取代优良的管理.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链和跳板.逐级,同级横向沟通.⑩秩序.⑪公平.⑫人员稳定.管理人员的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⑬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的动力.⑭集体精神.6.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哪些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有影响.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正比.第二章1.请解释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内涵。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习题一:管理学的概念和作用1.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和教育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学科。
它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决策、沟通、领导等。
管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运作的规律,并提供管理技能和工具来优化组织的绩效。
2. 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管理学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运营组织。
•提供管理原则和理论:管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理论,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运作的基本规律,指导管理实践。
•优化组织绩效: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帮助管理者识别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提高组织的绩效。
•发展管理技能:管理学教育管理者掌握管理技能和工具,包括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等,提升管理效能。
•促进组织创新:管理学鼓励管理者思考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习题二:组织管理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各个部门和职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方式。
它决定了信息流动、决策权和工作流程等方面。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型结构、分工式结构、矩阵结构等。
2. 如何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需要考虑组织的特点和目标。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组织规模:组织规模较小的可以选择较简单的结构,组织规模较大的可以选择较复杂的结构。
•组织目标:组织追求不同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合的结构支持目标的实现。
•组织环境:组织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对组织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3.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组织的象征、行为和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4. 如何塑造和传递组织文化?塑造和传递组织文化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制定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
•倡导和实践组织文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管理学》思考题含答案word资料15页
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是集权化的好处:A确保政策统一;B保证政策执行高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是什么?
1、降低决策的质量:影响正确性和及时性;
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分权的标志是什么?影响分权的因素有那些?
1、标志:关键在于决策权或命令权是保留还是下放。
5、过程性:1)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断循环的过程。
为什么说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
最优决策的要求条件:
一、了解全部信息;
二、了解辨识,并制定毫无疏漏的方案;
三、能准确计算未来的行动结果。
这些条件难以具备的原因:
一、提出目标;
二、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主要目标与非主要目标的关系;
三、建立目标:权衡目标执行的有利结果和不利结果,制定一个界限。
目标应当具备哪三个特征?
一、可以计量;二、可以规定其期限;三、可以确定其责任者。
方案选择前的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实施条件能否具备,其成本如何;
二、方案可为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
三、方案实施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失败的可能性。
选择中应处理好哪些问题?
一、要统筹兼顾;
二、要注意反对意见;
三、要有决策的魄力,需及时决断。
执行方案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一、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二、确保有关决策方案各项内容为所有的人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三、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四、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以便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行动。
C. 心理因素;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 课后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1. 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和创新。
(5) 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
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 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
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 1) 决策是计划
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及其解答
管理学基础课后思考题汇总1.管理的概念与内涵什么 P1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P21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3.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P54、59、60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其理论主要观点有: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成为执行职能;评价: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过贡献的还有甘特、布雷斯夫妇、福特、法约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了泰罗制;⑴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绩效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⑶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⑷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⑸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4.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P60法约尔的代表作是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6个方面的职能:⑴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⑵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⑶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⑷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⑸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5项;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7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人的生理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⑴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⑵安全的需要:就业安全、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以及病、老、伤、残和失业后的生活保障等;⑶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⑷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敬;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6.双因素理论的概念;P73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首先提出,内容为⑴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保健因素可以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⑵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这类因素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收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责任;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7.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P76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主要内容有: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⑶实行个人负责制;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经验;⑹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⑺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8.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P71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Y理论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对比两个理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用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如果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9.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75洛尔施和莫尔斯提出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10.管理科学学派的概念;P77“管理科学”学派将近年来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1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8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该学派主要观点是: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程序;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此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12.结合实际,阐述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P116⑴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⑵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①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应占有较多名额;③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⑶管理要促进人性发展;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成功的管理者要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⑷管理是为人服务的①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方向;②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货币购买力,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多的需要;③企业还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消费者使用本企业产品要求得到的满足的实现条件;13.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23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14.简述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力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的主要观点;P175①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其有两个要义:一.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可能会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内容;二.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这里的“有用性”不仅仅是财富对个人、社会的有用,同时还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②权力至上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该观点的两个要义是权利的基本意义“正确”和“正当”;权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才构成“权利”的基本内涵;③公平公正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④社会契约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15.企业社会责任概念;P190、194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为:⑴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⑵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⑶社区福利投资;⑷社会慈善事业;⑸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16.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做好管理工作;P206⑴管理者必须允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⑵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⑶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⑷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对行政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要把行政和管理的其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17.什么是决策 P223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过程”,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18.决策为什么要遵循满意决策原则 P224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做到这几点:⑴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⑵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⑶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①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19.什么是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P226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组织中的问题,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20.头脑风暴法的概念;P238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参加人数以5~6人为宜,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决策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四项原则:⑴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⑵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说出来;⑶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幵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⑷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21.德尔菲技术法的概念;P239这是兰德公司提出的,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运用这种技术的第一步是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然后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回给各位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并综合;2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P273目标管理由德鲁克提出,其基本思想是:⑴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⑶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⑷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⑸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标目标 ;22.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P283业务流程再造由美国的哈默和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方式;流程再造七个原则为:⑴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⑵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⑶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⑷对于地理上的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⑸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⑹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⑺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 ;24.扁平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P296扁平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锥型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a、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b、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上级什么事都要过问;c.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更加复杂;25.请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P301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实际哦⑴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织设计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设计中可以忽视人的因素,组织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①组织设计往往并不是为全新的,更多的是组织的再设计问题,因此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到组织中现有成员的特点,不仅要保证“事事有人做”,而且要保证“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去做他们真正胜任的工作”;②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并不总能在社会上招聘所需的理想人员,不能不考虑到组织内外现有人力资源的特点;③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不是事和物的集合;人之所以参加组织,不仅有满足某种客观需要的要求,而希望通过工作来提高能力、展现才华、实现自我的价值;必须考虑到“人”的安排;④为社会培养各种合格有用的人才是所有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要在工作岗位上锻炼;⑵责任对等原则:为了从事一定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为了保证“事事有人做”,“事事都能正确的做好”,不仅要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还要规定相应取得和权利;⑶命令统一的原则26.简述组织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含义及其区别P328制度分权:是指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含义:是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利,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⑴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工作中的授权则往往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拥有的下属的特长、业务发展情况相联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⑵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结构的要求;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因此,委任何种权力、委任后应作何种控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要求,而且要依据下属的工作能力;⑶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 ,不会随意调整;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⑷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27.人员配备有哪些原则 P3341因事择人的原则;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2因材器使的原则;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28.试述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及其影响,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P69、360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实际哦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⑴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是自愿性质的,其成员甚至是无意识地加入进来;他们之所以愿意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是因为这类组织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需要的满足;⑵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⑶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它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重视的,对于困难者、技术不熟练者自觉地给予指导和帮助;⑷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往往会自觉或自发的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⑴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⑵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⑶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总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3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 管理的职能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5.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答: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主要表现为:1 功利主义道德观①内涵。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②社会结果。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一、思考题1.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有何不同?答∶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公司内的其他人完成工作。
而非管理者是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他们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具体来说,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如下∶(1)管理者是监督者,在组织工作中负责协调、监管他人;非管理者是执行者,负责执行管理者下达的任务命令。
(2)管理者要负责一个团队或部门的运行协调,对所在部门或团队的整体绩效负最终责任,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非管理者从事专项事务,没有影响他人的权力,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3)管理者既要管人又要管事,不仅要协调团队和部门或者监管某些员工,还可能承担与监管协调他人无关的事务性工作;非管理者只负责管事,主要从事岗位职责要求的事务性工作内容。
(4)管理者看重人际管理,需要良好的人际管理技能;非管理者看重作业状况,需要很强的操作技能。
2.你的课程老师是管理者吗?根据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展开讨论。
答∶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但系主任及其同等和以上级别的人是管理者。
虽然课程老师也承担了部分的管理职能,但不能称其为管理者。
具体分析如下∶(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度来理解,虽然课程老师既要对授课任务进行计划,对授课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确定和安排,又要与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课程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供指导,但学生与课程老师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不是课程老师的员工,而是课程老师的服务对象。
因此,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
(2)从管理者的管理角色角度来理解,课程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以下三种角色∶①人际角色。
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课程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组织的有效运作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回顾一些与管理学相关的思考题,并给出相应的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与领导问题一:管理和领导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组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管理与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在组织中密切相关。
管理着重于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组织资源,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
领导则侧重于激发和影响员工,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努力。
管理者通常是组织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而领导者则是变革的推动者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问题二:用户动机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请简要介绍它。
参考答案:用户动机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针对人类的需要和动机进行了分类和层次划分。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状的模型。
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进而激发员工的积极动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设计问题三:请简要解释垂直和水平组织结构,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垂直组织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它基于等级制度和职权层级,信息和决策通常从上至下传递。
垂直组织结构可以实现高度的控制和协调,但决策过程缓慢,沟通障碍多,灵活性较低。
水平组织结构则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平等沟通,减少了等级制度,使组织更加灵活和创新,但可能存在决策模糊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问题四:什么是组织文化?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有什么样的好的组织文化?参考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符号系统。
好的组织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愿景和核心价值相一致,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提倡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此外,好的组织文化还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管理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管理、管理学、管理者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通过综合利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种手段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4.概念技能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5.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管理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6.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
7.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是管理的主体,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二、选择题1、A,2、A,3、C,4、D,5、D,6、B,7、D,8、C,9、A,10C,11、B,12、D,13、A三、简述题1、答:不一定。
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所以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
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们的工作是有效果的。
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组织可能是有效率但却是无效果的,那种要把错事干好的组织就是如此。
2、答: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职能。
而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类基本活动内容,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答:亨利?明茨伯格把管理者角色分成3大类10个角色。
4、答:基层管理者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就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也就无法对他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管理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项目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B )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A.企业法人B.管理者C.经理D.顾客2. 现在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将管理分为四项基本职能(C )。
A.计划、组织、领导、激励B.计划、组织、决策、控制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D.计划、协调、领导、控制3. 管理者的权利包括( BD )A.法定权B.奖励权C.影响力权D.处罚权4. 管理的特征包括(AB )。
A.管理的二重性B.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C.管理的特殊性D.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二、思考练习1、管理的涵义是什么?答: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动员和配置的有效资源(4)、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本质是协调(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答:管理的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你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答:管理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管理最根本属性,它要求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按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来合理的组织生产力,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
同时,管理又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能和手段的出现,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其有效性往往同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课后思考题汇总1.管理的概念与内涵什么?P1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P21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3.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P54、59、60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
其理论主要观点有: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
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成为执行职能。
评价: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过贡献的还有甘特、布雷斯夫妇、福特、法约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了泰罗制。
⑴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绩效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⑶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⑷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⑸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
4.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P60法约尔的代表作是《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6个方面的职能:⑴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⑵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⑶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⑷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⑸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5项。
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7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一.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二.人的生理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⑴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⑵安全的需要:就业安全、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以及病、老、伤、残和失业后的生活保障等。
⑶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
⑷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敬。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6.双因素理论的概念。
P73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首先提出,内容为⑴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保健因素可以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⑵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这类因素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收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责任。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
7.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
P76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主要内容有: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⑶实行个人负责制。
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经验。
⑹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⑺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8.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P71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对比两个理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
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用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如果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9.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75洛尔施和莫尔斯提出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
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
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这种人则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
10.管理科学学派的概念。
P77“管理科学”学派将近年来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8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
该学派主要观点是: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程序。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此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
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
12.结合实际,阐述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P116⑴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
⑵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①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
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
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应占有较多名额。
③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
⑶管理要促进人性发展。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成功的管理者要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⑷管理是为人服务的①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方向。
②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货币购买力,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多的需要。
③企业还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消费者使用本企业产品要求得到的满足的实现条件。
13.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23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14.简述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力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的主要观点。
P175①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其有两个要义:一.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可能会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内容。
二.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
这里的“有用性”不仅仅是财富对个人、社会的有用,同时还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
②权力至上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
该观点的两个要义是权利的基本意义“正确”和“正当”;权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才构成“权利”的基本内涵。
③公平公正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④社会契约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
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15.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P190、194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为:⑴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⑵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⑶社区福利投资;⑷社会慈善事业;⑸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16.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做好管理工作。
P206⑴管理者必须允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⑵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