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营养制剂行业分析报(完美精编)
2015年维生素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维生素行业分
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2014 年竞争格局变化推动景气回升 (3)
1、价格指数回升,部分品种价格反弹 (3)
2、下游需要一般,主导价格仍是供方格局 (3)
二、2015 年行业环境将有新变化 (4)
1、环保监管趋严格,将影响产能供应 (4)
2、下游需求在缓慢恢复 (5)
三、2015 年重点品种展望 (6)
1、VB5:价格过山车,长期提价基础依然具备 (6)
2、VE:格局变化,难续昔日辉煌 (8)
3、VA:出口进入去库存周期,价格波动向下 (8)
4、VC:限产换来价格略微反弹 (9)
5、VB2:价格小幅波动,竞争关系微妙 (10)
6、VD3:原料供应控制,价格持续波动 (11)
7、VK3:价格下降,但企业盈利稳定 (11)。
2015年医药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年度分析报告摘要2014 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刚性需求支撑医药市场整体表现呈现温和改善态势,全球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额增速较2013 年均有所回升。2014 年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了全球医药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发展中国家展现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潜力。2014 年全球主要医药市场表现分化明显。发达国家市场中,美国医药市场在经济较强复苏的带动下实现稳定增长,而日本及欧元区主要医药市场均表现不佳,主要拖累因素包括经济复苏疲弱及药价控制、削减医疗开支等政策的不利影响。新兴市场中,印度医药市场运行环境改善;巴西、印度尼西亚医药市场在本国经济形势不佳的背景下依然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俄罗斯医药市场运行环境显著恶化,市场表现急转直下。2014 年以来,我国 GDP 增速持续放缓,但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改善,相关行业政策更加务实,并透露出市场开放的信号。在此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及利润增速放缓,表明行业发展速度和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4 年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温和改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金额增速有所回升,但出口量升价跌的局面表明在外部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国际市场价格竞争更趋激烈。从具体类别来看,2014 年我国中药类和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金额增长幅度明显收窄,而西药类产品出口金额增速显著回升,拉动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整体增幅高于2013 年。从出口市场来看,2014 年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格局并没有变,但出口市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仍在继续。此外,2014 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信用风险较去年有所上升。从后期形势来看,2015 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及贸易环境不会发生明显改变,预计医药产品出口将维持个位数的低速增长。同时,在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波动性加剧,欧元、日元及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将维持贬值态势,全球制药行业利润下滑,行业运行稳定性走弱,贸易保护主义恐进一步升级的预期下,2015 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信用风险恐进一步走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信用风险压力仍将持续。12014年全球医药行业分析1.12014年全球药品行业分析(一)药品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药品市场保持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 世纪70-90 年代,源源不断的专利新药带动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强劲增长。但从 2000 年以来,由于新药研发难度加大以及专利药到期后仿制药的激烈竞争,全球药品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作为具有刚性需求的行业,全球整体对药品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药品市场规模增速仍然高于同期全球 GDP 增速。2014 年全球药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全球药品市场温和改善2014 年以来,全球药品市场进入后专利悬崖时期。专利到期引起的仿制药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纷纷削减医疗预算、新药研发难度加大导致药品创新产出率下降等因素持续拖累药品市场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刚性需求支撑药品市场整体表现呈现温和改善态势。BMI 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药品1销售额共计1.12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此处药品仅指成品药,包括处方药及OTC 类药物,数据来源为BMI;如无特殊列明,本报告来源于BMI 的药品相关数据均采用此统计口径。增速较2013 年小幅提高0.2 个百分点。图表12010-2014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2、各区域药品市场表现分化,亚太地区实现最快增长尽管整体市场温和改善,但从不同区域来看,受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差异影响,2014 年各区域药品市场表现分化明显。总体而言,新兴市场药品销售额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市场,市场重心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仍在继续。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展现了较大的市场潜力;而发达国家药品市场较为成熟,人均药品支出已经达到顶峰,增长空间有限,加之专利悬崖及政府财政紧缩等因素影响,药品销售增速放缓。2014 年,发达国家药品销售额共计7519 亿美元,与2013 年持平;发展中国家药品销售额共计3660 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图表22010-2014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药品销售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从具体区域来看,2014 年亚太地区药品销售额实现最快增长,同比增速达7.26%;北美地区增速最慢,仅为1.39%。图表32014年全球各区域药品销售额同比增速(%) 87654321亚太西欧北美拉丁美洲东欧中东非洲数据来源:IHS3、仿制药和生物药品市场份额持续提高随着全球药品专利到期规模的逐步增加以及法规政策的支持、推动,全球仿制药自 2000 年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仿制药市场增速远超整个药品市场的增速,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而由于仿制药价格相对较低,其市场份额的扩大也是拉低近年药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速的重要原因。2014 年全球主要药品市场仿制药份额持续提高,根据 Evaluate Pharma 发布的《全球药品市场预览报告》,2014 年全球有430 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其中预期有 56%的市场份额会被仿制药侵蚀。与此同时,该机构预测 2014-2020 年间,合计共有 2570 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风险,其中将被仿制药占领的份额达到 46%,表明仿制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中长期内仍将持续。与此同时,全球生物药品市场份额持续提高,近年来生物药品销售额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在15%-18%,远高于药品整体销售增速。根据Evaluate Pharma 发布的《全球药品市场预览报告》, 2006 年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重仅为 14%,而到2013 年,这一比重已提高至22%,预计2014 年生物药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23%。4、抗肿瘤药物为成长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类别随着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急速扩张,明显超过其他药物的增长。Evaluate Pharma 数据显示,2013 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 7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9.7%;该机构预测显示,到2020 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1530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 11.2%。与此同时,全球抗肿瘤药物呈现较为突出的寡头垄断局面,2013 年罗氏、诺华、阿斯利康等前十大抗肿瘤药企的市场份额达到72.2%。(二)药品制造业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原料药出口占比远远超过制剂。而由于制药企业是原料药采购的主要枢纽,因此全球药品制造业运行状况对我国原料药出口形势和出口风险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014 年,全球药品制造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全球药品制造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全球药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之由于药品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药品制造业的发展,多年来全球制药行业生产规模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14 年,在全球药品市场温和改善、药品销售增速有所加快的背景下,全球药品制造业生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IHS 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药品制造业2实现产值1.3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44%,增速较2013 年提高0.25 个百分;行业实现增加值5034 亿美元,同比增长9.42%,增速较2013 年提高0.87 个2此处“药品制造业”统计口径为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药品、医药化学剂和植物药材的制造”(行业代码 ISIC Rev3.0 2423),数据来源为 IHS;如无特殊列明,本报告来源于 IHS 的药品制造业相关数据均采用此统计口径。百分点。图表42007-2014年全球药品制造业产值、增加值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IHS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2、药品制造业重心持续向亚太转移近年来,专利到期引起的仿制药激烈竞争、政府削减医疗预算、新药研发难度加大导致医药创新产出率下降等因素在拖累药品销售增长的同时,也造成欧美发达国家药品制造业生产规模增长整体放缓。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国内药品市场迅速增长、跨国药企投资设厂以及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的拉动下,药品制造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IHS 数据显示,2014 年亚太地区药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41 亿美元,同比增长12.18%,超过同期全球平均增速2.76 个百分点;而西欧和北美药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 8.60%和 6.60%,均不及全球平均增速。这也表明 2014 年全球药品制造业重心从欧美传统制药强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仍在持续。此外,从2014 年的情况来看,中东和非洲地区药品制造业也展现了很大的增长潜力, 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5.74% 和10.63%,但整体而言,目前这两个地区的医药产业规模还相对较小。图表52014年全球各区域药品制造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IHS4、全球制药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近年来,专利到期引起的仿制药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纷纷削减医疗预算、新药研发难度加大导致药品创新产出率下降等因素造成全球制药行业收入增速下降,利润空间被挤压,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根据IHS 提供的预测数据,2014 年,全球药品制造业净利润率为13.30%,已连续第四年下滑。图表62014年全球药品制造业净利润率(%)数据来源:IHS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3、制药企业并购规模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全球医药产业进入优胜劣汰的整合阶段,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趋势愈演愈烈,交易金额也不断扩大。2014 年,全球制药企业并购额达到2120 亿美元,远远超过2013 年,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件为阿特维斯对艾尔建的并购,涉及交易金额 660 亿美元。1.2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01-2011 年期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8.82%,高于同期全球 GDP 增速。但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趋严、发达国家纷纷削减医疗预算等因素影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增速放缓。从 2014年的情况来看,医疗器械市场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增速有所回升BMI 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共计 3403 亿美元,同比增长5.11%,较2013 年增速提高1.21 个百分点。图表72010-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经历了 2010 年、2011 年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增速大幅下滑,除受基数因素影响外,2012 年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特别是欧洲经济受债务危机影响急速萎缩对医疗器械市场造成较大冲击。2013 年市场增速开始缓慢回升,2014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增速虽不及 2010、2011 年的较快增长,但延续了缓慢回升的态势,表明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温。2、发达国家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发展中国家增速较快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保健意识较高,发达国家一直是全球医疗器械的主要消费市场。2014 年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2777 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81.60%;而发展中国家市场销售额为 626 亿美元,占比仅为 18.40%。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国别医疗器械市场,2014 年美国医疗器械销售额为1338 亿美元,占比达39.32%。但从增长潜力来看,由于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管理更为严格,加之政府紧缩财政控制医疗开支,市场下行压力增大;而发展中国家市场则受到经济和医疗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医疗器械市场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2014 年,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销售额同比增长6.91%,高出同期发达国家销售额增速2.20 个百分点,高于全球平均增速1.80 个百分点。图表82010-2014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销售额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数据为预测值。3、影像诊断设备仍为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类别2014 年,全球影像诊断设备销售额为 857.45 亿美元,占比25.18%,仍为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类别(除其他医疗器械)。此外, 2014 年各类别医疗器械实现均衡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速均在4.50%-5.50%之间。表格12014年全球各类别医疗器械销售额、同比增速及占比年仹医用耗材影像诊断设备牙科产品骨科器械及假肢医疗辅助装置其他医疗器械销售额(亿美元)528.65857.45235.31403.14424.45953.56同比增速(%) 5.08 5.19 4.52 5.33 5.27 5.04占比(%)15.5225.18 6.9111.8412.4628.00数据来源:BMI22014年全球主要医药市场分析2.1发达国家2.1.1美国2.1.1.1药品市场(一)药品销售:2014年美国药品销售额实现增长,但低成本的仿制药市场占比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销售额的增长动力。2014 年,美国药品市场维持低速扩张态势,根据 BMI 提供的数据,全年药品销售额为354.21 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我们认为,推动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两点:1、2014 年美国经济实现较强增长,IMF 预测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4%,高于同期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速 0.6 个百分点。而随着就业市场持续改善,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美国居民对于价格相对较高的创新药或知名药品的偏好走强。这从人均销售额的增长上亦可得到直观的体现,2014 年美国人均药品销售额为1098 美元,同比增长1.22%。2、美国实施药品自由定价,政府对药价的干预较少,制药企业可以在必要时自行调整药价。因此,2014 年以来,趋高的药品返款和行业成本使得美国制药企业开始提高药品价格。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4 年各月美国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涨幅均高于同期CPI 涨幅,特别是四季度,在CPI 涨幅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医疗保健价格涨幅仍逐月提高。图表92014年美国CPI及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涨幅(季调)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但另一方面,专利到期、政策监管趋严、医疗体系改革等因素使得低成本的仿制药市场占比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药品销售额的增长动力。BMI 数据显示,2014 年,美国专利药市场占比由 2013年的75.8%降至75.2%,而仿制药市场占比则由 19.2%升至 19.9%;拖累药品总销售额同比增速较2013 年下降1.17 个百分点。预计中短期内以上上行及下行因素将继续作用于美国药品市场,药品销售额将维持在个位数的低速增长。BMI 预计 2015 年美国药品销售额将升至 361.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7%;同时,专利药市场占比将进一步降至74.5%,仿制药市场占比将升至20.6%。表格22010-2015年美国药品销售额、同比增速及专利药和仿制药市场占比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2015年数据为预测值。(二)药品生产:2014年美国药品制造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拉动行业对原料药及其他物资的需求。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药品生产国,在全球制药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2014 年在内外部需求增长的拉动下,美国药品制造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药品制造业生产指数升至88.55,虽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与2013 年相比有所提高;行业实现增加值1051.86 亿美元,同比增长6.82%,较2013 年增速下降0.63 个百分点。生产规模的扩大拉动了行业对原料药及其他物资的需求,2014 年行业投入及物资采购额达1334.65 亿美元,同比增长6.82%。从后期形势来看,在国内销售额和出口额持续增长的预期下,行业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IHS 预计 2015 年美国药品制造业生产指数将升至92.21 的近六年高点。同时,2014 年美国FDA 通过采取包括加速审批过程、优先审批以及确立突破性药物认证地位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审批的效率和力度,共批准了41 个新分子实体和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为过去 18 年之最,预示着未来掣肘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得到很大缓解。我们认为这将在中期内推动美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从审批分布领域来看,抗感染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数量最多,分别为 10 个和 9 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美国药品市场和药品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图表102007-2015年美国制药业生产指数、行业增加值增速及投入及物资采购额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2015年数据为预测值。(三)药品贸易:美国药品贸易进入低速增长期。近年来,美国药品贸易进入低速增长期。2014 年美国药品进口额共计640.31 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较2013 年增速下降1.17个百分点,但仍为全球第一大药品进口国;药品出口额为376.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1%,增速较 2013 年下降 0.56 个百分点。贸易增速的放缓一方面反映了内外部需求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也受到药品贸易中仿制药占比提高及部分专利药到期拉低整体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从后期形势来看,专利到期仍将对美国药品贸易增长带来下行压力,进出口产品结构中低价仿制药的比例将持续提高。BMI 预计2015年美国药品进口额同比增速为 2.07%,与 2014 年增速基本持平,而出口额增速将进一步降至1.02%。图表112007-2015年美国药品进口额、出口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2015年数据为预测值。2.1.1.2医疗器械市场(一)医疗器械销售:2014年美国医疗器械销售额增速加快,各类别医疗器械销售额实现较为均衡的增长。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尽管医疗支出下降、新的医疗器械消费税法案及医疗体系改革等因素使得市场扩张的政策环境趋于不稳定,但销售额仍实现稳定增长,2008-2013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0%。2014 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美国医疗器械销售额升至1338.23 亿美元,增速加快至6.73%;而在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下,BMI 预计2015 年销售额将增长6.36%至1423.32 亿美元。图表122010-2015年美国医疗器械销售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注:2014年、2015年数据为预测值。从具体品类来看,2014 年美国各类别医疗器械销售额实现较为均衡的增长,相较而言,牙科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45%,增速最快,其他类别销售额增速均在6.50%-7.00%之间。表格32014年美国各类别医疗器械销售额、同比增速及占比医用耗材影像诊断设备牙科产品骨科器械及假肢医疗辅助装置其他医疗器械销售额(亿美元)132.61400.6785.41156.22156.00407.31同比增速(%) 6.67 6.697.45 6.53 6.91 6.65占比(%)9.9129.94 6.3811.6711.6630.44数据来源:BMI(二)医疗器械贸易:2014年美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实现稳定增长,出口额则延续近年低速增长的态势。进口方面,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以及低端医疗器械生产的向外转移,近年来美国医疗器械进口额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8-2013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3%,除2009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进口额有所下滑外,其他年份均实现增长。从 2014 年的情况来看,根据BMI 提供的数据,2013 年9 月-2014 年8 月12 个月间,美国医疗器械进口额累计389.09 亿美元,同比增长5.1%,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医疗辅助装臵进口额增长最快,同比增速为 9.5%;影像诊断设备进口额增长最慢,同比增速仅为0.9%。表格4201309-201408美国各类别医疗器械进口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受产业向外转移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美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进入低速增长期,但始终保持增长。产品出口增速在2008 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5.4%,随即在 2009 年受金融危机拖累下降至 1.1%,2008-201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从2014 年的情况来看,根据BMI 提供的数据,2013 年9 月-2014 年8 月12 个月间,美国医疗器械出口额累计441.20 亿美元,同比增长1.6%,延续近年低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其他医疗器械出口额增长最快,同比增速为 4.3%;影像诊断设备则成为唯一金额下滑的类别,出口额同比下降0.7%。表格5201309-201408美国各类别医疗器械出口额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BMI2.1.2日本2.1.2.1药品市场(一)药品销售:2014年日本药品销售额增速放缓,上调消费税、宏观经济复苏疲弱和药价调整等不利因素拖累整体市场表现。2014 年,日本药品市场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大,药品销售额增速放缓。BMI 数据显示,2014 年药品销售额为 112393.44 亿日元,同比增长2.24%,较2013 年增速下降4.09 个百分点。同时,受日元贬值影响,以美元计,2014 年日本药品销售额同比出现下滑,全年销售额为1070.41 亿美元,同比下降 4.95%。我们认为,2014 年日本药品市场面临的主要下行压力包括:1、2014 年以来,受上调消费税政策影响,一季度日本药品销售增长得到提振,但对此后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数据显示,2014年 3 月批发商大量囤货使得当月日本药品及化妆品批发销售额实现37.05%的同比增长,但 4 月消费税上调后,随即出现 23.39%的同比回落。2、2014 年消费税的上调对日本经济形成明显拖累,该国经济自二季度起开始衰退。IMF 预计2014 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仅为0.1%。低迷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信心,2014 年日本人均药品销售额仅为865 美元,同比下降2.36%。3、政策层面上,日本推行一年两次的药价调整政策。根据日本中央社会保险医疗协会的研究数据,如果不考虑上调消费税的影响, 2014 年的药价调整将使日本医药产品的价格平均下降5.7%,如果考虑上调消费税的影响,则平均下降 2.7%。药品价格下调也对销售额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4、为缩减政府医疗开支,近年来日本政府鼓励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仿制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13 年 4 月,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公布《进一步推广使用仿制药的路线图》,设定了到 2018年 3 月末将仿制药市场份额(按销量)提高到至少60%的目标。从后期形势来看,日本规模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将会持续支撑该国对药品的刚性需求,但日元贬值及药价调整政策将继续拉低药品销售额的增长。此外,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在2015 年1 月公布了日本医改草案,该草案内容将在2015-2018 财年逐步推行, 其中包括废除对75 岁以上老人的医保费特别补贴,该措施推行后将增加老龄人口的个人医疗负担,不利于药品销售的增长。BMI 预计2015 年日本药品销售额以日元计增速为2.23%,与2014。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2015 年医药政策前瞻 (3)1、药品招标价格温和,发改委有望放开药品限价 (3)2、2015 年为基药、非基药招标大年 (6)(1)2015 年基药招标“风来了” (6)(2)非基药招标蓄势待发 (8)3、新药审批速度或将加快,利好储备新药丰富企业 (11)(1)限制新药的重复申报 (12)(2)将部分环节规范化,让风险不能透过《规范》的筛网 (14)(3)继续探索借助外部资源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 (14)(4)扩大人员编制,可以解决人均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15)4、聚焦国企改革,投资机会贯穿2015 年 (16)二、医药招标提速,2015 年医药工业增速迎拐点 (18)1、2014 年医药工业增速回顾 (18)(1)子行业增速分化明显 (19)2、2015 年医药工业增速迎拐点 (21)三、新技术催化的投资机会贯穿2015 年 (22)1、生物药新技术:干细胞治疗 (22)2、医药流通新概念:期待处方药的电商时代 (28)3、医疗服务新范畴:移动医疗 (32)四、投资机会和相关企业 (36)1、新技术催化的投资机会 (36)2、招标大年、药价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37)3、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38)一、2015 年医药政策前瞻1、药品招标价格温和,发改委有望放开药品限价药品招标对中标价格压制趋缓在2010 年国家下发基药招标文件后,“双信封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之前的专家组投票决定出最低中标价格,变更为评分权重(安徽模式)。
可见当前对药品价格的招标压制逐渐常态化,而其对药品价格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
对于基药招标价格,目前各省份仍是相对温和,从参与基药招标的药品中标价格来看,目前也逐渐趋于相对平稳。
如丙泊酚注射液(50ml:0.5g/支)维持在65 元附近,而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2015年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医药行业原有格局 (3)1、医药行业发展轨迹及现状 (3)(1)政府主导(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 (3)(2)市场主导(改革开放以来-20 世纪90 年代初) (4)(3)政府规制下的市场(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 (5)2、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6)二、药品流通行业原有格局 (9)1、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历程 (9)(1)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84 年) (10)(2)药品流通改革初期(1984-1999 年) (10)(3)药品流通的全面发展(1999-2004 年) (11)(4)药品流通的战略调整时期(2004-至今) (12)2、药品流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3)三、医药行业现有市场变化 (17)1、原本获利途径不再有效 (17)2、国家医药政策变动 (19)(1)药品销售政策放宽 (19)(2)远程医疗政策进一步完善 (21)3、互联网的渗透 (23)(1)投资者众多 (23)(2)互联网大佬穿梭其中 (26)(3)我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市场将高速发展 (29)四、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展望 (30)一、医药行业原有格局1、医药行业发展轨迹及现状(1)政府主导(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发展密不可分,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而变化。
20 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各行业的发展均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来指导和调控。
当时,我国卫生资源贫乏,技术和设备落后,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紧缺。
全国5 亿人口,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3 人,病床0.14 张,且80%设在大中城市,20%设在县城。
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基本上没有医疗设施,人口死亡率高达2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仅35 岁。
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方针和措施,加强卫生机构建设,初步建立了广覆盖、低水平、全民性的医疗保障制度。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8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6)1、行业主管部门 (6)2、行业监管体制 (7)(1)药品生产许可 (7)(2)药品经营许可 (7)(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7)(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8)(5)药品注册管理 (8)(6)药品标准 (8)(8)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9)(9)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10)(10)药品定价 (10)(11)药品集中采购 (11)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2)(1)医药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2)(2)产业政策 (13)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3)②基本药物制度 (14)③十二五规划 (15)④医药行业结构调整 (15)二、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6)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6)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8)(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8)(2)重点领域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提升 (20)(3)并购重组频繁,行业集中度增加 (21)(4)专利药集中到期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展,国内仿制药面临重大机遇 (22)三、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发展概况 (23)四、神经系统药物发展概况 (24)1、神经系统疾病介绍 (24)2、市场规模 (24)3、发展前景 (25)五、心脑血管药物发展概况 (25)1、心脑血管疾病介绍 (25)2、市场规模 (26)3、发展前景 (26)六、大输液行业发展概况 (27)1、大输液介绍 (27)2、市场规模 (28)3、发展前景 (29)七、肌肉骨骼类药物发展概况 (30)1、肌肉骨骼类疾病概述 (30)2、肌肉骨骼类药物市场规模及构成 (30)3、肌肉骨骼类药物市场前景 (31)八、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发展概况 (31)1、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概述 (31)2、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市场规模 (32)3、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市场前景 (32)九、行业竞争情况 (33)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33)2、行业主要企业 (34)(1)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4)(2)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34)(3)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35)(4)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 (35)(5)合肥平光制药有限公司 (35)(6)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 (35)(7)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 (35)(8)华裕(无锡)制药有限公司 (36)(9)吉林省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6)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36)(1)资质壁垒 (36)(2)技术壁垒 (37)(3)资金壁垒 (37)(4)规模壁垒 (37)(5)品牌壁垒 (37)(6)营销网络壁垒 (38)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38)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40)十、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42)1、有利因素 (42)(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42)(2)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43)(3)提高药品质量的措施将提升行业竞争力 (44)(4)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44)2、不利因素 (45)(1)调控导致的价格下降 (45)(2)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弱 (45)(3)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46)十一、行业特点 (47)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47)2、行业经营模式 (47)3、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48)十二、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48)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 (49)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 (49)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我国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下辖的5 个部门,其在医药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分别为:。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政策护航,坚定看好变革和创新趋势 (3)1、行业政策:政策法规频发,医改深化推进 (3)3、行业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贯穿创新和变革 (5)二、招标不断推进,药品定价迎来变革 (7)三、医药行业下一个风口:国企改革 (11)四、跨界转型医疗行业,噱头和机遇并存 (14)五、新技术是两大医药风口:互联网医疗和精准医疗前景看好 (17)1、精准医疗行业投资机会 (17)(1)上游仪器及耗材供应领域的投资机会 (19)(2)临床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 (20)(3)大数据在个性化诊疗时代的潜在价值 (25)2、互联网医疗 (26)(1)解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 (26)(3)相关企业 (29)六、重点企业简况 (30)1、桂林三金 (30)2、江中药业 (31)行业政策护航,坚定看好变革和创新趋势。
自2014 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发布,分别在药品价格、医疗服务、医疗新技术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行业政策一方面是推动医改进程的深化,另一方面更是在推动着医药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变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体制变革、跨界转型、数字化医疗创新和精准治疗的技术创新等方面。
药品定价变革,招标持续推进。
在药品价格放开政策逐步实施的前提下,医药招标开始逐步推进。
我们认为药品招标今后的趋势包括医保控费力度加强、谈判机制的引入和药品招标采购不断规范。
国企改革将成为医药行业下一个风口。
医药行业的国企改革也将逐步拉开序幕,内容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资产整合等多个方面。
跨界转型推动企业快速实现健康产业布局。
自2013 年以来,数十家企业掀起跨界转型健康产业的热潮。
互联网医疗和精准治疗依旧稳坐风口。
凭借有望颠覆医药行业旧体制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互联网医疗和精准治疗依然稳坐医药行业资本市场两大风口。
一、政策护航,坚定看好变革和创新趋势1、行业政策:政策法规频发,医改深化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立,医改仍亟待深化推进。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2015 年医药政策前瞻 (3)1、药品招标价格温和,发改委有望放开药品限价 (3)2、2015 年为基药、非基药招标大年 (6)(1)2015 年基药招标“风来了” (6)(2)非基药招标蓄势待发 (8)3、新药审批速度或将加快,利好储备新药丰富企业 (11)(1)限制新药的重复申报 (12)(2)将部分环节规范化,让风险不能透过《规范》的筛网 (14)(3)继续探索借助外部资源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 (14)(4)扩大人员编制,可以解决人均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15)4、聚焦国企改革,投资机会贯穿2015 年 (16)二、医药招标提速,2015 年医药工业增速迎拐点 (18)1、2014 年医药工业增速回顾 (18)(1)子行业增速分化明显 (19)2、2015 年医药工业增速迎拐点 (21)三、新技术催化的投资机会贯穿2015 年 (22)1、生物药新技术:干细胞治疗 (22)2、医药流通新概念:期待处方药的电商时代 (28)3、医疗服务新范畴:移动医疗 (32)四、投资机会和相关企业 (36)1、新技术催化的投资机会 (36)2、招标大年、药价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37)3、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38)一、2015 年医药政策前瞻1、药品招标价格温和,发改委有望放开药品限价药品招标对中标价格压制趋缓在2010 年国家下发基药招标文件后,“双信封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之前的专家组投票决定出最低中标价格,变更为评分权重(安徽模式)。
可见当前对药品价格的招标压制逐渐常态化,而其对药品价格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
对于基药招标价格,目前各省份仍是相对温和,从参与基药招标的药品中标价格来看,目前也逐渐趋于相对平稳。
如丙泊酚注射液(50ml:0.5g/支)维持在65 元附近,而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7月目录一、2015年上半年回顾:环境不利于药,政策聚焦社会资本办医 (7)1、价格政策:药价放开,对多数品种影响不大 (7)2、招标政策:招标提速,降价压力仍大,二次议价有蔓延之势 (8)(1)招标提速 (8)(2)招标降价压力仍大 (9)(3)分类采购、带量采购思路确定 (10)(4)安徽原始双信封模式扩散:提及质量重要性,但价格仍是首要考虑指标 (11)(5)二次议价有蔓延态势 (11)3、医改政策:聚焦社会资本办医 (12)4、行业事件 (13)(1)精准医疗成为全球热点 (13)(2)互联网医疗热点政策和事件 (14)二、2015年上半年行业经营情况维持低位 (16)1、医院终端药品增速维持低位 (17)2、医保基金筹资增速维持低位,支出增速得到控制 (17)3、医院业务量增速维持低位 (19)4、统计局医药制造业增速持续走低 (21)三、顺应改革,坚持“求新””求变” (22)1、新常态的医药行业投资脉络梳理 (22)(1)打破旧的以药养医体系,药品终端增速将下降 (22)(2)重塑新体系之社会化办医的重要性 (24)(3)重塑新体系之提高原有体系的效率,重点关注“互联网+” (25)(4)重塑新体系意味着新事物的层出不穷 (25)(5)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26)2、社会资本办医值得持续关注 (26)(1)民营医院床位数有望翻倍增长 (26)(2)非公立医院服务量提升空间较大 (28)(3)国家规划和现实情况的巨大鸿沟催生投资机会:享受社会办医的高成长 (29)3、“互联网+”全面启动,关注慢病管理、关注医院互联网化 (30)(1)互联网+医疗or医药,政策、事件多重利好驱动行业爆发。
(30)(2)互联网医疗已经全面进入第三级:生态圈搭建 (31)(3)患者和医院/医生是互联网医疗的两大核心 (32)①医院内的数据信息化挖掘、管理、应用:提升医院服务效率 (34)②医院提供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充分利用医院、医生的资源 (35)4、医药流通行业产业链角色有变化可能 (36)(1)医药流通:行业增速降低,但是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有变化可能 (36)(2)连锁药店:进入产业整合阶段且产业地位有提升可能 (38)5、创新是永恒主题,持续关注“精准医疗” (40)(1)精准医疗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时机日益成熟 (40)(2)精准医疗产业链、主要领域及核心能力 (41)(3)基因检测市场:优选掌握大数据或有低成本优势的企业 (43)①上游基因检测仪和配套耗材 (43)②诊断服务 (43)③数据解读 (44)④相关公司 (44)(4)个性化用药: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相关产业 (47)①细胞免疫治疗 (47)②单抗 (49)③小分子靶向药 (50)6、国企改革:政策风频吹,下半年有望风起云涌 (53)(1)政策风频吹,国企改革风起云涌 (53)(2)医药属于竞争性行业,市场化运营是未来方向 (55)(3)改革对医药行业意义重大,医药国企有提升空间 (56)(4)改革路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 (57)(5)地方国企有望率先受益改革 (59)7、跨界转型:新的变化,新的希望 (61)四、重点公司简况 (64)1、信邦制药:具备丰富线下资源的医疗+互联网标的 (64)(1)打造医药医疗全产业链蓝图初显 (64)(2)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拥有强大线下医疗资源 (65)(3)大力发展GPO,流通业务弹性巨大 (65)(4)积极拥抱互联网,向上升发展“贵医云”,向下沉发展O2O (65)(5)并购全球领先生物药企业中肽生化,积极布局生物药领域 (65)2、爱尔眼科:加速扩张的眼科连锁医院龙头 (66)(1)三级连锁模式布局,70家眼科医院 (66)(2)创新商业模式:“并购基金”和“合伙人计划”助力公司发展 (66)(3)连锁扩张+规模效应促公司业绩高增长 (67)3、乐普医疗:超强执行力,铸造乐普医疗健康平台 (67)(1)搭建完成涵盖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四大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平台雏形 (68)(2)器械+医药铸就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专家 (68)(3)乐普移动医疗生态圈核心骨架搭建完成,已处于行业领先身位 (68)(4)激励机制到位,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69)4、和佳股份:医院一条龙服务平台保障利润,多元布局提供长期发展动力 (69)(1)依托硬件设备、软件工程、配套融资租赁的一条龙服务平台,立足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69)(2)通过珠海弘陞的血液净化设备,进军血液透析医疗服务市场 (70)(3)投资HOBART,引进国际一流技术、产品,布局康复医疗等新兴领域 (70)(4)参股汇医在线,探索医患交流、第三方服务等互联网医疗模式 (70)5、恒瑞医药:“创新+国际化”已逐步进入收获期 (71)(1)收获的时节即将到来,阿帕替尼已获批,重磅创新药将逐步丰收 (71)(2)国际化大时代来临,15年制剂出口有望迎来重大突破 (72)6、丽珠集团:紧握行业脉搏,深谙变革之道 (72)(1)具备基业长青基因的公司 (72)(2)未来三年公司业绩有望维持20-30%增长 (73)(3)短期看艾普拉唑针剂,长期看单抗 (73)(4)求新求变:精准医疗拉开序幕,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74)7、香雪制药:员工持股计划落地彰显信心,看好公司内生+外延+前沿技术布局 (74)(1)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信心,全面释放团队活力 (74)(2)内生+外延+前沿技术布局扎实推进 (74)8、佐力药业:积极转型,潜在慢病管理标的 (76)(1)不算外延式,公司现有业务三年翻番,业绩有保证 (76)(2)外延式连续三单 (76)(3)超百名核心高管、员工参与定增,信心彰显,动力十足 (77)9、戴维医疗:孕产行业一体化稀缺标的 (77)(1)传统业务稳步增长,成为稳定利润来源 (77)(2)进入空间巨大的吻合器市场,有望再打造一个戴维 (78)(3)孕产行业一体化前景广阔,纵向并购空间巨大 (78)10、上海凯宝:内生稳健增长,外延求新求变 (78)(1)内生:痰热清稳定增长,产品梯队逐步形成 (78)(2)外延:从品种到企业呈加速态势,积极关注新兴领域 (79)11、沃森生物:最强生物药平台,期待价值重估 (80)(1)A 股布局最清晰、完备的大生物药平台公司 (80)(2)嘉和生物:掘金单抗,业界翘楚 (80)(3)上海泽润:HPV疫苗先发优势明显,填补空白大市场 (80)(4)传统疫苗:渠道和国际化发力助增长,新品上市看点颇丰 (81)(5)血液制品:受益价格放开,采浆量提升潜力大 (81)12、东富龙:制药工业4.0+精准医疗双核驱动标的 (81)(1)后GMP时代冻干系统是市场空间最大的细分子行业 (82)(2)“智能化制药工厂”助推公司进入制药装备、工艺系统和服务的千亿市场空间82 (3)2015年是公司打造精准医疗核心业务的奠基之年 (83)13、博晖创新:创新为本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型公司 (83)(1)微量元素检测行业拐点已至 (84)(2)并购大安获得稀缺浆站资源,进入血液制品蓝海市场 (84)(3)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技术蓄势待发 (84)(4)国际化战略引进国际先高新技术的并购模式已经打通 (84)。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4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3)1、行业主管部门 (3)2、行业主要法规及标准 (3)(1)药品的生产许可制度 (3)(2)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4)(3)药品临床试验制度 (4)(4)药品注册管理制度 (5)(5)国家药品标准 (5)(6)药品定价 (5)(7)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6)(8)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7)二、市场发展现状和市场规模 (8)1、市场总体发展现状 (8)2、市场规模 (11)三、行业风险特征 (14)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难 (14)2、研发投入不足,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14)3、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不断升高 (15)四、行业壁垒 (15)1、政策性壁垒 (15)2、资金与技术壁垒 (16)3、品牌壁垒 (16)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我国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制药企业必须遵循医药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药监局主要职责为:制订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参与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负责药品、医疗器械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
2、行业主要法规及标准医药行业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医药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主要包括:(1)药品的生产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条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7月一医药行业的现状(1)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
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性。
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
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
开发生物药品,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2)透视医药行业竞争趋势:一、差异化、前瞻性的战略竞争.二、基于市场细分的产品竞争 .三、高效率的运营竞争.四、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销售队伍竞争 . (3)国内医药行业与国外(美国)医药行业差距——生物医药国内的市场份额每年大约有10亿美圆,只相当于国外一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涉及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有50家左右,但大部分是概念股。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产品创新少,产业规模小,工艺支撑技术有待提高,上下游衔接不畅,社会中介不强,风险投入小,政策环境有待改善,有些产品还出现高水平重复现象。
据估计,国内许多生物技术公司是盲目成立的,涉及生物技术的传统产业中90%的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策略方案,许多公司认为其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跻身于此,并不了解与IT业相比,生物制药业需要更长的开发周期。
同时,风险投资者本身并不懂技术,因此,他们无法从技术角度评判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前景,于是经常采取看样跟样的办法来选择投资对象。
另一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管理专家(4)繁荣背后的忧患——浅析医药行业的人才流动和流失现象1在繁荣的背后,我们却注意到去年和目前医药人才流动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一些知名的跨国医药企业,竟然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同时其本身的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
(推荐精品)2015年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5年3月目录一、行业中长期趋势: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 (3)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3)2、“控药费”+“增服务”改变行业结构 (4)二、行业政策分析 (7)1、2015年医保招标有望提速 (7)2、药物价格政策将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 (10)3、医药电商有望受益网售处方药解禁 (15)4、大病保险有望在2015年覆盖全国 (16)三、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181、行业:医药行业增速换挡,明年政策仍扰动行业..........182、子行业运行情况 (19)(1)14年行业整体较为平稳,子行业出现分化 (19)(2)化学原料药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长将回落企稳 (21)(3)化学制剂收入增长小幅回升,利润增速逐步企稳 (21)(4)中药饮片景气度高点已过,价格下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 (22)(5)中成药行业增长平稳,利润增长有望回升 (22)(6)生物制品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速显著回升 (23)(7)医疗器械增速小幅下滑,行业政策环境明显趋好 (23)四、重点企业简况 (24)1、恒康医疗:外延并购涉足医疗服务 (24)2、莱美药业:两大重磅品种开启高成长之旅 (25)3、丽珠集团:老品种持续增长,潜力品种有望发力 (25)4、翰宇药业:筑药械平台,启成长新篇 (26)五、主要风险 (28)一、行业中长期趋势: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释放医疗需求。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较长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种趋势来自于需求的稳定增长。
老年阶段的医药消费量约占人一生80%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恶化从而推动医疗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医保的全面覆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个体的医疗支付能力,释放了压抑的医疗需求;城镇化的推进将大量农业人口导入城市,在提高人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提升非必需治疗(高端自费药品,牙科,美容整形和高端妇产科等)和保健(营养品,保健品及家用医疗器械等)的需求。
2015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7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4)2、行业规模 (4)二、行业价值链的构成与上下游关系 (6)1、与上游的关联性 (6)2、与下游的关联性 (6)三、行业竞争程度及行业壁垒 (7)1、行业领域 (7)2、行业主要企业 (7)(1)自有品牌非直销类 (7)①NBTY (7)②GNC (8)③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8)④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 (8)(2)非自有品牌膳食营养补充剂推广商 (8)3、行业壁垒 (9)(1)政策许可壁垒 (9)(2)渠道及规模壁垒 (9)(3)经营管理技术和团队壁垒 (9)四、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 (10)1、行业监管机构 (10)2、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10)(1)产业政策 (10)(2)法律、法规和标准 (11)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1)政策及法律环境不断完善 (12)(2)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3)(3)健康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13)2、不利因素 (14)(1)消费者健康需求有待充分挖掘 (14)(2)购物方式变化引致的行业风险 (15)一、行业概况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等趋势,大健康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携泰健康所处的营养保健食品推广和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快速成长期。
2、行业规模2014 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收入规模达到1,932 亿元,其中膳食营养补充剂占比52%,收入规模达到1,000 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4.2%,行业快速成长。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发展历史尚短,居民消费意识尚未完全建立。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超过2/3 的居民已经养成食用膳食营养补充剂的习惯,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足20%,膳食营养补充剂用户数。
2015年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简析
2015年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简析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改,健康产业金矿仍待充分挖掘 (2)二、掘金健康消费大产业,关注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食品饮料子行业 (3)1、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仍有翻倍市场空间,全面布局大健康产业链 42、张裕A:短期复苏强劲,长期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 (5)3、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地位稳固,健康食品集团即将起航 (6)4、克明面业:挂面行业是被低估的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行业,短期盈利复苏基本确定、长期发展路径逐渐明晰 (8)5、西王食品:多品类健康食用油市场空间仍待开发,营销改善叠加品类扩张、西王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 (9)2014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10%,十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老龄化水平为15.5%。
而目前中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仅有5.6%,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健康中国”战略呼之欲出,有望提升到国家战略规划。
近年来,国内营养食品制造业的收入和利润规模维持10%以上的增速,高于整个食品制造业的平均增速。
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保健等相关食品在满足老龄人口温饱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又能提供营养补充,有望持续受益于老龄化进程。
食品饮料板块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葡萄酒、乳制品、挂面及健康食用植物油等细分行业符合老年人的营养和消费需求。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改,健康产业金矿仍待充分挖掘按照联合国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及以上时,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早在2002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就已经达到7.3%,而且十年内这一占比逐年提高,到2014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0.10%,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加速。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老龄化水平为15.5%。
伴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和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
二、行业上下游情况 (5)
三、行业市场规模 (5)
四、行业主要风险 (6)
1、政策变动风险 (6)
2、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风险 (7)
五、行业竞争格局 (7)
六、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8)
1、政策壁垒 (8)
2、市场品牌和信誉壁垒 (8)
七、行业发展空间 (9)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行业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逐步完善 (9)
2、人口结构变化推动行业增长 (10)
3、年轻人将成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新的消费增长点 (11)
4、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增长 (11)
一、行业管理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属于营养和保健品零售业的子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务院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具体分别如下:
中国保健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管理。
2015年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升级的直接受益者 (7)1、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保健品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 (7)2、从“可选消费品”到“必选消费品”,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宠儿 (7)(1)第一次高速发展期:健康意识提升+支付能力提高,膳食营养补充剂需求迅速扩大 (8)(2)第二次高速发展期:《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颁布,备案制正式落地 . 9(3)成熟期:消费渗透率达到85%,膳食营养补充剂逐渐向必选消费品过渡 (9)二、美国完全竞争市场下,多品牌布局+完善销售渠道是获胜关键 (10)1、美国市场分散,CR4不足20% (10)2、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消费者需求不断细化 (11)(1)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限制草本类膳食营养补充剂增长的主要原因 (11)(2)草本类单品增速明显放缓,鱼油和益生菌等非草本类单品增长迅速 (11)(3)消费观念的成熟促使膳食产品进一步细化 (12)(4)目标顾客同样进一步细化,私人定制膳食营养补充剂成为最新潮流 (13)3、顺应网络销售大潮,完善渠道建设 (14)(1)多种销售渠道平分秋色 (14)(2)网络销售渠道异军突起 (14)三、多品牌、全渠道发展的标杆公司:以NBTY为例 (15)1、NBTY:多品牌、全渠道发展的行业巨人 (15)2、持续兼并收购,构建多品牌产品布局 (16)3、行业领先的互联网销售品牌,打造全渠道销售体系 (18)四、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逐步进入发展黄金时代 (20)1、外资品牌示范效应配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千亿市场规模 (20)2、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升级+注册备案双轨并行政策落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21)(1)消费结构升级+政策红利是推动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根本驱动力 (21)(2)老龄化释放人口红利,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进入快车道 (22)(3)可支配收入接近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爆发期水平 (22)(4)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占比增加,提升消费需求 (23)(5)备案制+注册制并行正式落地,政策红利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爆发 (23)(6)未来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25)五、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再思考 (25)1、直销模式垄断地位是否不可逆转 (25)(1)国内直销企业销售规模占比近6成,且增势不减 (25)(2)直销模式在未成熟市场享有绝对优势 (26)(3)直销牌照仍然炙手可热,主导地位暂不可逆转 (26)2、行业龙头能否脱颖而出 (28)(1)国内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美国,CR4达到32.1% (28)(2)美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行业垄断者 (28)(3)国内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29)六、汤臣倍健: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非直销领域龙头企业 (30)1、短期看点:多品牌战略初步成形,积极拥抱互联网 (30)(1)“汤臣药业+佰嘉药业+线上业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展 (30)(2)网络销售+移动APP,全面拥抱互联网 (31)2、长期看点:全面布局大健康产业 (32)膳食营养补充剂是居民消费升级的直接受益者,从美国发展经验来看,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两次爆发分别得益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带来的需求驱动,以及备案制的落地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带来的供给驱动;落实到公司层面,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同质性强,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强化产品功能导向、完善多品牌布局、建立全渠道销售体系的行业参与者才有机会脱颖而出,NBTY则是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多品牌、全渠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但是消费渗透率只有20%,大幅低于美日等国。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4)1、中国医药卫生总开支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4)(1)老龄化加剧 (4)(2)慢性病发病率直线攀升 (5)(3)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消费需求升级 (6)2、医保支付压力日益明显 (7)(1)医保收入已度过高增长期 (7)(2)随着保障力度的加大,医保支付压力日益明显 (8)(3)短期有一定缓冲垫,长期控费将趋严 (9)3、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加速 (11)(1)医院及医生对药品的利益诉求减弱 (12)(2)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将逐步加强 (14)(3)民营医疗机构迎来大发展 (16)二、子行业状况 (18)1、药品:重点关注招标受益企业 (18)(1)行业增速下行一个台阶 (18)(2)价格改革扰动市场 (19)(3)重点关注招标工作进展 (21)2、医疗器械:行业整合仍将是主旋律 (23)(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医药市场中比重偏低,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23)(2)研发门槛较低、招标环境宽松导致生产企业众多 (23)(3)行业整合仍是主旋律 (25)3、医疗服务:景气度提升,需重点关注弹性 (26)(1)供给绝对量不足,结构失衡 (26)(2)政策壁垒逐渐放开,行业景气度提升 (28)(3)需重点关注弹性 (30)4、医药流通:关注模式创新,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31)(1)关注模式创新:电商的兴起 (31)5、原料药: (33)(1)产能过剩,需求放缓,行业处于底部整理期 (33)(2)关注产能集中度高和进入壁垒高的大宗原料药领域 (35)三、行业主题性投资机会 (36)1、并购整合加速,需持续关注 (36)(1)多因素共振下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活跃期 (36)(2)关注有外延意向、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标的 (39)2、创新的价值将日益凸显 (40)(1)创新是医药行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40)(2)技术创新:关注仿创大品种 (41)(3)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创新 (44)3、国企改革受益企业 (49)四、重点企业简况 (51)1、恒瑞医药:产品全面步入收获期 (51)2、海思科:招标将加速新品放量 (52)3、常山药业:核心品种稳定增长,后续品种陆续上市 (53)4、现代制药:有望借国企改革实现飞跃 (54)5、长春高新:业绩低谷即将过去 (54)6、红日药业:血必净和配方颗粒两翼齐飞 (55)7、华润万东:大股东变更将带来新的活力 (56)8、新华医疗:外延内涵共保高增长持续 (56)9、通策医疗:辅助生殖业务有望带来业绩拐点 (57)。
2015年临床营养制剂行业分析报(完美精编版)
2015年临床营养制剂行业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行业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2、行业发展阶段二、行业市场规模三、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1、主管部门2、法律法规3、国家政策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肠内营养潜力大(2)法律法规的完善(3)医疗行业增长(4)人口老龄化2、不利因素(1)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不完善,临床营养诊断、辅助治疗水平低(2)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3)未纳入医保目录五、行业竞争状况一、行业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临床营养,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
临床营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伤的愈合与疾病的恢复,营养状况良好可延缓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分为肠外和肠内两种途径。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要求患者肠胃功能健全或部分健全。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肠内营养制剂按平衡性可分为能全面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制剂、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特殊人群消化特征和所需营养而配制的疾病使用型制剂和仅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组件型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可以保证肠胃功能不同的病人都能有效地进行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在我国,肠内营养制剂被定义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指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其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临床营养制剂行业分析报告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行业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2、行业发展阶段二、行业市场规模三、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1、主管部门2、法律法规3、国家政策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肠内营养潜力大(2)法律法规的完善(3)医疗行业增长(4)人口老龄化2、不利因素(1)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不完善,临床营养诊断、辅助治疗水平低(2)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3)未纳入医保目录五、行业竞争状况一、行业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临床营养,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
临床营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伤的愈合与疾病的恢复,营养状况良好可延缓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分为肠外和肠内两种途径。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要求患者肠胃功能健全或部分健全。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肠内营养制剂按平衡性可分为能全面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制剂、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特殊人群消化特征和所需营养而配制的疾病使用型制剂和仅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组件型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可以保证肠胃功能不同的病人都能有效地进行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在我国,肠内营养制剂被定义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指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其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但这类食品又区别于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使用者一般是病人,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
2、行业发展阶段在国外,临床营养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临床营养作为辅助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支持病人的治疗和恢复。
2014年,全球临床营养制剂市场规模为389亿美元,近四年年均增长率稳定在6-7%,并逐渐趋于平缓。
其中美国欧洲市场占到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亚太地区中日本的市场规模最大,占全球20%左右,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临床营养制剂消费较少。
目前我国受整体临床诊断水平的影响,医学界与大众对临床营养学的认知程度与使用程度较低。
导致临床营养支持广泛推行的时间较短,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和临床营养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患者缺乏有效的营养治疗情况;相关的法律和配套制度仍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在我国缘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营养治疗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另外,临床营养相关人才培育体系也尚未健全,存在因不得当营养治疗手段和方法导致诸多副作用的情况出现,而且治疗手段和方法与国外该领域发展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肠内营养制剂并没有专门的分类和定义,临床营养品在中国既不属于药品,也不属于保健品。
导致该类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时具有较大阻力。
由于无法进入医保报销名录,严重阻碍了该类产品的推广。
目前,我国肠内营养制剂以药品或普通食品的方式进入市场。
部分肠内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以药品形式销售。
生产厂家主要为外资公司或合资公司。
但由于临床营养师无处方权,将肠内营养制剂按药品管理限制了临床营养师对制剂的使用。
此外,按药品管理造成了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验证和质量复核成本较高,阻碍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院外零售市场的发展。
另一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则以普通食品的形式生产销售,生产厂家主要为内资企业。
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产品普遍未经过临床验证。
另外,我国多数营养科仍归属于后勤部门或总务部门管辖,职能归属的不明确导致了营养科管理相对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医院出现营养食堂脱离营养科的直接管理而完全由社会化公司直接经营的现象。
由于食堂工作人员并不了解营养知识,且不归营养科管辖,给营养科治疗饮食造成不便,导致很多医院无法开展治疗饮食。
二、行业市场规模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生产的临床营养制剂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品种方面,均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产品市场基本为进口或合资产品所垄断。
随着临床学术观念的不断更新,从最初使用的静脉高营养,到等氮、等热治疗;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方案;从肠外、肠内营养,到联合营养治疗达标理论的提出,都对临床营养产品需求和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临床营养市场保持较稳定快速的增长,据北京国研中讯经济信息咨询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临床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115.5亿元,近四年的年均增长稳定在18%左右,肠内营养规模29亿左右,近几年复合增速超过30%,占比仅四分之一,这与国外肠内营养占比超过80%相比产品结构差异巨大,未来肠内营养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临床营养市场起步于上世纪60-70年代,1982年中德合资的华瑞制药进入中国后,率先上市了脂肪乳、氨基酸等系列产品。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市场逐步细分,每个类别均有快速的增长。
肠内营养占临床营养的比例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18%增长到了2014年的26%,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例约为1:3,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该比例为5:1和3:1。
在临床实践中,我国肠内营养使用的比例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增长的空间较大。
三、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1、主管部门临床营养制剂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情况执行监督管理工作。
2、法律法规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肠内营养制剂归类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并公布了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9923-2013)等。
2015年4月,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做出修订,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条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
注册时,应当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以及表明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的材料。
《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将于2015年10月1日施行,此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都将按照注册制严格管理。
3、国家政策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肠内营养潜力大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临床营养的实践中,医生们开始认识到肠粘膜具有屏障功能,可以阻断肠腔内的细菌、内毒素进入到肠粘膜下的淋巴管、门静脉,而肠粘膜具有需直接与食糜接触才能促进增值、生长的生理特性。
长期应用肠外营养会使肠粘膜萎缩,而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此后肠内营养开始受到重视,被应用的比例逐渐上升。
此外,肠内营养更加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状态,可以减少静脉注射带来的身体不适,并且成本相较肠外营养更低,肠外的静脉营养补液每天的费用大约在1000元以上,而达到相同效果的肠内营养费用在100元左右。
因此,在发达国家肠内营养是临床营养的主要途径,在美国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的比例约为5:1。
在我国,由于临床营养体系仍在建设发展当中,肠外营养支持的比例较高。
目前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的比例约为1:3。
随着我国临床营养的发展,肠内营养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肠内营养占临床营养的比例为18%,2014年增长到了26%,比照发达国家的比例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2)法律法规的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肠内营养制剂并无专门的分类和定义,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肠内营养制剂只能以药品或普通食品的方式进入市场。
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两个文件分别于2014 年7 月1 日和2015 年1 月1日实施,肠内营养制剂被定义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建立了生产流通的规范。
《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将于2015年10月1日施行,这次修订将结束肠内营养制剂长期缺乏专门管理的局面,所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将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监督管理也将结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自身的特点,而不再适用药品或食品的管理方式。
这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医疗行业增长我国临床营养制剂的销售绝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内,最终消费者为医院的住院病人,因此医疗行业的增长将带动临床营养制剂行业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也逐渐上升。
另一方面,人口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截至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超过10%,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而环境恶化和日益紧张的生活状态会引起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医疗保险覆盖人群逐步扩大使得市场需求得以释放。
这些都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4)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人口生育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加之医疗水平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截止到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0%,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尽管“单独”二胎政策已经推行,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仍不会逆转。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整体医疗行业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临床营养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2、不利因素(1)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不完善,临床营养诊断、辅助治疗水平低长期以来,营养科在医院的定位并不统一,有的归属为医技科室,有的归属为临床科室,有的归属为行政后勤科室或者食堂餐饮。
2009年,卫生部医政司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同期出台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文件,明确临床营养科的定位为临床一级科室,并对营养科的执业条件、诊治范围和质量管理进行了规定。
目前我国仍未有确切的营养诊断标准,绝大部分医院采用人体测量、膳食调查和临床评价等手段做营养诊断,效率相对低,临床营养的整体水平相对低。
(2)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临床营养医师数量较为短缺,是制约各家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2009年在全国临床营养从业人员中具2015年临床营养制剂行业分析报告有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营养医师总人数不足400人,公卫执业医师近1000人,营养师(技师)近1300人,全国医院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在1:300,学科建设滞后和人才断档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