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A . 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 . 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 . 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 . 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2.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 . 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 各地民俗趋向一致3. 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A . 沿用九品中正制B . 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 . 存留察举制痕迹D .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4. 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A .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 .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C .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5. 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A . 董仲舒B . 朱熹C . 王阳明D . 黄宗羲6.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道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

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 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 . 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 . 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 .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7.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濉溪县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唐代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A.考生名望决定结果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C.未得到平民的认可D. 主要受制于门阀2.“克里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

”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A.实施“陶片放逐法”B.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D. 发放“观剧津贴”3.“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

”该观点A.肯定了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B.高度赞扬了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C.旨在说明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度存在4.图一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

封面显示延安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辱”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

这表明A.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B.国共合作抗战成为可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图一D.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5. 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这表明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B.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C.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 D.俄国从此后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6. 下面是于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对上述调查结果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启迪了人民的觉悟C.反映了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流民意D.国共两党的合作成为了人民的共同愿望7.在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是中美苏(俄)日之间的关系。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势力的地理散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那么演变成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转变说明合理的是( )A.长江流域取得开发B.经济重心显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25.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正是反儒教的法家原那么。

作者揭露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猛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26.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代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中央政府特意“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对材料明白得准确的是( )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进展C.此类贸易有利于市镇经济繁荣D.“闭关锁国”政策致使贸易萎缩2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说明军机处( )A.能够幸免大臣擅权B.慢慢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28.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转变,另一个那么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

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样子……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作者意在( )A.对洋务运动失败进行痛彻反思B.对西学东渐进行确信C.确信进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29.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转变表。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 项。

25.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故答案为。

2016-2017年高三历史二模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年高三历史二模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年高三历史二模试题(有答案)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历史科试卷命题人:谷海波校对人:何梅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其中第Ⅱ卷第27、28、29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2.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事说明当时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制约.“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4.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

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6.有人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官本、中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

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模糊 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15.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就确立了“持久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 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的不同在于( ) A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B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C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D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14.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
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9 19.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 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有待于完善 C权利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0 20.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 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 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1 21.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2 22.“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19世纪30至40年代在西欧广为流传,它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基于公众利益对社会 财富给予管理和分配。恩格斯指出“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 彻底的发展。”下列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体现出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 ②力图对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升

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度淮北十二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转移到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秦统一后,秦始皇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和宗室外戚的封爵制。

始皇临死欲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最终秦二世而亡。

材料说明( )A.宗法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B.皇子争储缘于废除宗法制C.宗法不立加速了秦朝灭亡D.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2.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指出:“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

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

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对材料中“新型国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 B.建立背景是“礼崩乐坏”C.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贵族政治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4.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5.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

2017届安徽省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安徽省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B.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3、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赦的风带,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改封墨赦’。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A.唐朝皇权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B.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唐朝各层级政府C.唐朝的皇帝专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D.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袭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

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A.分封远近 B.爵位高低 C.殷周成败 D.嫡庶亲疏25.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这一变化说明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 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6.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

这反映了宋代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宰相权力更加削弱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D.官员选拔日益严格27.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问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日的。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封建转佃制的积极作用C.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28.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

”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经世致用 D.尊孔复古29.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仪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A.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30.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

这些叙述最类似于A.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C.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D.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3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找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答案和解析【答案】1.D2.B3.B4.A5.B6.B7.B8.A9.D10.C11.B12.C13.C14.B15.C16.B17.A18. C19.D20.C21.C22.A23.A24.D25.C26.答案为:(13分)(1)“一手伸向过去”:继承先秦儒家伦理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思想(2分)“一手指向未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分)(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认识: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②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③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3分)(3)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2分)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儒道法为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2分)27.(22分)(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二:社会契约论。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

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10分)(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

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8分)(3)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4分)28.(15分)(1)差异:《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

《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4分)(2)不同: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管仲认为:“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

这些思想A.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B.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D.奠定了齐国霸业的物质基础2.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前的刺史,源于丞相史,不仅监察地方,还监察地方监御史。

其后随着汉代中枢权力的变化,逐渐由御史大夫节制。

这反映出A.刺史权力逐渐减弱B.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C.对地方监督的强化D.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3.元朝的行省是中书省在地方的最高一级政权机构,其职权为"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据此可知,元朝A.地方行政层级趋于简化B.中央集权体制有所创新C.行省权力的独立性增强D.中央难以有效控制地方4.黄宗羲提出用学术指导政治,建立具有议政功能的学校,用学校监督王权和各级地方政权,使"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他提出这一主张旨在A.从制度层面限制君权B.宣扬代议制民主思想C.表达对君主制的不满D.促进民众思想的解放5.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参与了近20项国际公约,同时它与国际公约的关系经历了从拒绝、观望到初步参与,再到较大幅度拓展的变化过程。

安徽省淮南、淮北二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安徽省淮南、淮北二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安徽省淮南、淮北二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后有显隐之分。

“独尊儒术”以后儒法二者的关系,是一种显文化与隐文化的关系,即儒学备受推崇,以正统的意识形态的身份起作用,而法家备受贬抑,以隐蔽的心照不宣的方式乃至“日用而不知”的方式起作用。

二者既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相互依赖,一句话,是相反相成的。

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因而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超越主义和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包括法家、兵家、纵横家,理想主义则为儒家。

他认为,这三者具有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各不相同,人生理想和由以达到人生理想的方法途径也大相径庭。

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以消除和克服人已物我之间的种种矛盾。

理想主义则主张共存之道,亦即人己物我之间的和谐相处。

正因为不相容,所以它们不能并立。

在法家占统治地位时,没有儒家的合法地位,在儒家占统治地位时,也没有法家的合法地位。

但儒、法二家的许多具体主张又同样为统治阶级所必需,本质上是可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例如,在价值观上,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法家重利轻义、尚力黜德,实际上,义和利、德和力同为统治阶级所需要,不可偏废;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道德的教化和法律的惩处同样都是需要的,也不可偏废。

在这个意义上,儒、法二家又相辅相成。

由于儒、法二家的思想体系不相容,所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法家作为独立的一家或者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被摧毁了。

儒家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条件地吸收消化了法家的一些思想观点和主张,以“贵德贱刑”的方式给法律一个地位,以“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方法给君主专制一定程度的承认,同时也给予一定的限制。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据考古发现,战国晚期的秦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上多有咸亭上告(造)、素、襃(包)等烙印。

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当时秦国()A: 私营工商业的发展B: 手工业的生产工序C: 漆器制造业的产量D: 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答案】B【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告(造)’、‘素’、‘襃(包)’反映了漆器生产的技术工序,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手工业的生产工序,B项正确;材料中的生产工序说明漆器生产规模较大,这应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不能用于研究私营工商业发展,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漆器生产的工序,不能说明产量状况,C项错误;材料现象与工商业政策的变化无关,不能用于研究此方面的内容,D项错误。

故选B。

第2题.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王朝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通判负责监督文官④把地方兵权、财权收归中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排除①;②③④均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第3题.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 戚继光抗倭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康熙亲征噶尔丹D: 雅克萨之战【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B不符合题意;康熙亲征噶尔丹,最后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符合题干的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故C符合题意;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4题.1946年政协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最高单位,民选省长,各省制定省宪等。

政协会议作出的这些规定()A: 加快了国民政府改组的进程B: 延缓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C: 成为国共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D: 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答案】D【解答】1946年政协会议期间,国共关系尚未破裂,政协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和平建国。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淮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A: 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 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C: 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 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答案】B【解答】根据材料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可得出这与早期的陶器有关,因此可以说明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B正确;根据材料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可以看出并不一定是有文字,排除A;CD项太绝对,排除。

故选B。

第2题.《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这说明制礼作乐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A: 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B: 巩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C: 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D: 规范广大民众的行为准则【答案】B【解答】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强调等级观念,上下贵贱有序,俨然成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有利于巩固西周社会等级秩序,和谐社会关系,故B项正确,D项排除。

A项,题干未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的形成,排除。

C项,制礼作乐强调了贵贱等级秩序,并非平等,排除。

故选B。

第3题.公元前202年五月,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宴请大臣。

在宴会上,他与大臣们谈论战胜项羽的原因,说道: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汉高祖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A: 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良将B: 表扬手下杰出人才的才华C: 刘邦善于用人D: 项羽手下无良将【答案】C【解答】依据材料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可以看出张良善于军事谋划,萧何善于治理国家,韩信善于统军作战,由此分析出刘邦知人善任,故C项正确;AB两项反映的是材料表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刘邦知人善任,不能就此说明项羽手下无良将,故D项错误。

201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

材料反映西周后期()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B.贵族势力迅速崛起C.王权观念发生变化D.文学风格出现转型2.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

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

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3.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市)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

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材料表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B.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C.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D.“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4.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

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A.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5.钱基博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

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反对君主专制C.促使民主革命思想产生D.放弃改良主张6.如图漫画原载于1942年《新天津画报》(漫画右侧繁体字为:“那边好?用冷静的头脑衡量一下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日木在华加强文化侵略B.中共抗日获得民众支持C.国民政府推行一党专政D.日伪政权意图笼络民心7.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

(精品word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

(精品word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答案:A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答案:C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从材料中的“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来看,由于国家统一,南茶北运,北方对喝茶习俗认识得以改变。

答案:A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

答案:A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了“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是为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

材料反映西周后期()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B.贵族势力迅速崛起C.王权观念发生变化D.文学风格出现转型【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内容,没有看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发生改变.B.填料中可以看出赞扬诸侯的作品增多,但不能反映出其迅速崛起.C.材料收到西周前期对周王崇拜而后期对周王斥责较多,说明周王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王权观念逐渐弱化.D.<<诗经>>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风格,材料中说到对周王和对诸侯的称赞都是现实的反映,没有出现风格的转型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诗经>>,反映的时代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其内容反应的阶段历史阶段来分析.回答本题时,学生要了解诗经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特征,与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晚期,王室衰微,与<<诗经>>反映的现实正好相符.2.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

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

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可以看出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故A项错误.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因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宋元时期北方经济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对宋元时期北方经济的状况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3.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市)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

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材料表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B.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C.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D.“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答案】A【解析】“《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表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4.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

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A.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答案】A【解析】材料“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可以看出江南市镇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所以A符合题意;B材料都没有反映;C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经济政策,所以不会松弛;D符合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但材料中的是说“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切入,结合明代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明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5.钱基博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

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反对君主专制C.促使民主革命思想产生D.放弃改良主张【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丑诋慈禧太后”、“痛诋专制,导扬革命”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可知,C项错误.题干材料导扬革命并不能说明放弃改良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需要掌握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丑诋慈禧太后”、“痛诋专制,导扬革命”的分析理解,结合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考查对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如图漫画原载于1942年《新天津画报》(漫画右侧繁体字为:“那边好?用冷静的头脑衡量一下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日木在华加强文化侵略B.中共抗日获得民众支持C.国民政府推行一党专政D.日伪政权意图笼络民心【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42年”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依据题干图示中“新政权”、“幸福”等信息可知,日伪政权意图笼络民心,故D项正确.文化侵略不能从漫画中得出,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那边好?用冷静的头脑衡量一下吧”可知,中共还没有获得民众支持,故B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故C项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政策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漫画的解读与分析,抓住关键信息“1942年”、“新政权”、“幸福”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政策及其目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漫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

材料反映()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D.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十四大这是母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法制建设,故排除B.题干材料相关相关古代均与宪法有关,故C正确.D说法片面,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前43年)认为,“不是在罗马有一种规则,在雅典有另一种规则……今天一种规则,明天另一种规则,而是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因为这个法律有“一个人类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即上帝,他是这个法律的创制者”。

材料说明罗马法()A.吸收了基督教理论B.适用于罗马帝国所有地区C.具有普世性的原则D.成为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答案】C【解析】“一个人类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即上帝,他是这个法律的创制者”表明罗马法具有普世性的原则,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9.如图为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数据,其中布什最终以271张选举人票当选美国总统。

可见美国总统选举()A.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结合B.选举人制度是典型的金钱政治C.出现平民政治日益衰落的趋势D.违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答案】A【解析】A项,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结合,各州选民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投票选举总统,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选举人制度是典型的金钱政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现平民政治日益衰落的趋势,排除;D项,美国总统选举制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具体考查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本题考查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美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评价.10.哥白尼认为天体是被镶嵌在水晶(以太)天球中被裹挟着运动的;当太阳处于宇宙中心时,各大行星的运动才更加接近柏拉图所说的匀速圆周运动。

哥白尼的观点表明他是()A.旧世界最后的天文学家B.天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C.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D.第一个提出太阳中心说的人【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当太阳处于宇宙中心时,各大行星的运动才更加接近柏拉图所说的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哥白尼的观点是对柏拉图匀速圆周运动的继承,结合所学可知,哥白尼的科学成就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因此题干材料说明哥白尼是天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是伽利略,故C项错误.第一个提出太阳中心说的人是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哥白尼学说的影响和地位.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太阳处于宇宙中心时,各大行星的运动才更加接近柏拉图所说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理解,结合哥白尼学说的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科技成就.考查对哥白尼学说的影响和地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A.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B.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答案】D【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联石油输出总量的改变和产品价格的调整,看不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情况,选项表述也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历史事实.B.材料中涉及到对西欧国家的出口价格和对东欧国家出口价格区别说明,经济政策还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没有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联与欧洲国家之间石油贸易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选项表述太片面.D.材料反映出苏联对西欧国家石油价格大幅下降是为了,扩大销量,赚取大量的外汇,对东欧国家价格下降幅度有限,主要是因为东欧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可以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向他们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大量购买石油,总体上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严重不足.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模式的改革过程,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苏联三大改革的具体知识来分析材料.本听说反映的时代主要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时期,他提出了与美国评分是世界霸权,美苏争霸开始,而这一时期为了保障军事上的对的,苏联经济实力明显落后,暴露出苏联国家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因此,希望通过调整石油价格而获取大量的外部资金,为本国经济发展和军备竞赛,提供物质基础.12.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涨”状态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和表格可知,意大利、法国等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大,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故B项正确.A项不能从表格中得出,应排除.表格中意大利、法国等国国有企业比例仍然较高,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欧各国进入经济滞胀局面,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新自由主义政策,故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二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掌握20世纪70年末欧洲国家的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和各国的数据.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为切入点考查对20世纪70年末欧洲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