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判断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际地位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际地位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际地位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4期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最可预测的是中国的不可预测”。

围绕中国最糾结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二是中国是否要与美国争夺世界权力?三是中国能够为世界做什么?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变量,所谓“世界最可预测的是中国的不可预测”。

围绕中国最纠结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二是中国是否要与美国争夺世界权力?三是中国能够为世界做什么?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国内与国际上的普遍看法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外界基本上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世界是以对一个新生大国的期待来观察中国的。

但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外界过高估计中国了。

对美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追赶者。

自美国经济总量在19世纪达到世界第一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后起大国如此接近美国。

冷战后美国拥有绝对的“一超”地位。

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美国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2008年开始经历严重的金融危机,软硬实力全面损伤。

而中国这些年稳步发展,既没有内乱,也没有卷入外部纷争,加入世贸组织后,同全球的经贸关系也是突飞猛进。

2000年中国的GDP是1.2万亿美元,为美国的1/9;2012年达到8.2万亿美元,为美国的一半。

也就是说,12年间,从美国的1/9上升到1/2。

中国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

随着东西方壁垒的消失,世界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乃至市场,都从过去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心地带,向更加广阔的边缘扩散。

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得以利用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中国人的勤奋和中国制度的高效,使中国有条件更好地抓住机遇。

这个变化对世界的意义非常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转折性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同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

根据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1988年到2008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新兴国家经济体的中产阶层。

[课件]中国国际地位PPT

[课件]中国国际地位PPT

综合国力+外部世界=国际地位
综合国力
• 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 •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 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 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能力总合。
外部世界
• 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 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 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 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 家的责任感。
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 格局走向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 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 • 中国积极提出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的政策主张,与各方 加强各个层次的磋商与协调,推动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 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 展模式多样化
•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 提高了中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 “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 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UNCTA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 , UPU万国邮政联盟 , WTO世贸 , WIPO世界知识产权 , WMO世界气象 ……
•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自身实力还是 有差距的。
• 一、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够。与中国临近的国家大部分与 中国都有边境划分问题,尽管逐步在解决,但是困难重重。东北 部与日本的钓鱼岛,西南部与印度的边境划分,南部与越南、菲 律宾的南海问题,都没有解决。 • 二、中国强调经济建设开展经济合作,但高官到低官的贪腐久反 不绝。国家除了对外的经济援助以外,还应该注重内部的富民工 程,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论文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历来是个大国。

但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趋势得到扭转,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对外交往国际事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在三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中国从一个地区性大国逐渐变成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二是中国的国际角色已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部走向内部;三是中国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1、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变为新兴世界大国,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抓住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机遇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加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约10%的年均增长率二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的成就。

这一成就推动中国由农业社会迅速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让数亿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连续十几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许多国际观察家惊叹,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多年才一走完的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给中国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中国的国际影响由个别领域向众多领域拓展,由地区范围向世界范围伸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此乃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显著特征之一。

2、中国对外交往方式的深刻转变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使中国融入到国际体系当中。

在过去30年,改革和开放一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双引擎。

中国内部的改革使中国解放了思想观念,更新了现有体制,改善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实施对外开放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国力 国际地位和作用

中国国力 国际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和作用中国综合国力排在第六位,属于国力次强的国家,整体国家实力大大低于美国,排在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的后面,但是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

中国综合国力的国力资源排名落后,只好于俄罗斯和印度,落后于所有发达国家。

从科技力上看,中国在技术投入上严重不足,2004年,R&D支出只有186.01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为1.31%,而这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4%。

从科技产出上看,2002年,中国本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专利数为633项,只高于印度,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095美元,相当于这里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的3.3%。

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庞大,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27%。

形成这个结果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巨大的加工贸易所形成,虽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但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并不反映中国的科技实力。

另外中国高技术产业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确有先进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力资源排在第一位,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004年,中国劳动力总量达7.87亿人,是排在第二位印度的将近两倍。

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年,文盲率接近12%(2002年数),只好于印度。

200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5%,是大国中水平最低的国家,印度也达到了8%。

中国资本资源排在第八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储蓄率,中国储蓄规模总体水平很高,2004年储蓄总额达到6018亿美元,排在第四位。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政策成绩显著,2003年,在中国的外资存量达到5014.1亿美元,排在第六。

但中国的股市目前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2003年,股票市场交易额为6812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48.09%,总量和相对量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信息力非常落后。

在基本基础设施上,2003年,中国的公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8公里,这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每平方公里1.59公里,中国的铁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1公里,这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每平方公里0.05公里,而中国的航空载客量规模还是很大,2003年为87590,排在第三位,但也只相当于美国运输能力的15%。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及地位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及地位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及地位不得不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变化就在身边,这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对于那些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现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很高,但是,人均水平却非常低;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人民心中对中国的现状都有些不满意。

在国际上而言,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是对于中国能不能在联合国中取得一定的决策权这个问题不得而知。

那么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中国这些年的成长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经济上,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

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

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呢?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从经济上看: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外汇储备2008年底达到2万亿美元,已排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从政治上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物,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问题、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美国:美国战略界看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1.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中国把市场经济写入了国家大战略。

美国人从此基本上认为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崩溃了。

2.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新老领导集体实现了平稳交接。

美国人认为中国政治崩溃也不可能了。

3.2008年中国发生了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动乱和盛世,中国人都显得很坚强,民族凝聚力高涨,年轻一代更呈现出有担当,理性爱国的精神来。

美国人得出了第三个结论,即中国社会也不会崩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价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价

• 同样,随着经济活动特别是服务业在国际间重 新布局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转移将 显著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将日益成为服务业的 出口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劳 动力的需求,也将逐步上升。现今全球的劳动 技能水平普遍都在上升之中,这导致生产率水 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力尽管基 数较低但增长更为迅猛,中国每年都有近200 万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预见,中国的人力资本 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将有显著的提高,这将有力 地推动生产率的增长。
• 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政策也在推动世界货物 与服务市场的进一步一体化。多哈谈判将使发 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制,在深度和 广度上推动世界贸易向前发展,使在全球范围 内有效配置资源成为可能。发达国家将逐步在 农业、纺织业等领域实现自由化,发展中国家 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在世界贸易中的比 重,所有国家都将从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中国, 将主导世界的纺织业。
•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体制既 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成绩 是主要的方面,负面的影响,需要逐步地解决 和抑制。但是,这是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以后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和摸索,中国共产党人 的勇气和智慧,得到人民的拥护。在中国,没 有一种政治力量可以代替中国共产党,没有一 个党派能够获得如此多人民的拥护。世人承认, 中国的巨大进步,是在这个党的领导下获得的。
•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又有人鼓吹“中国 威胁论”,一些邻国也曾有种种顾虑。但是, 直到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它们与中国的经 济交往中认识到,带给它们的不是“中国威胁 论”,而是“中国机遇论”,甚至是“中国影 响论”。在2000—2003年的4年里,拉美的 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5~9倍。许多发 达国家的经济也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巨 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资涌入中国的 原因。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 活力,而不是灾难。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不可或缺的因素。

近些年来,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国际上有各种不同的论调,有所谓“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论”,“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前途未卜论”,“中国无足轻重论”等。

这些论调在国内也有—定的或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有个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经济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军事上,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

J-10,j-20等武器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政治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始终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在第三世界享有崇高的政治威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科技、文化上,航天活动、巨型计算机等极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国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孔子学院数量不断增加。

二、中国的国际作用其一,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了不开中国。

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国际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国际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走进21世纪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因此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评价和定位等问题也就成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拿破仑在19世纪初曾这样形容中国:“一旦醒来,她将震撼整个世界”。

现在这句名言又被重新提及,并成为很多西方人评论中国发展前景的口头禅。

如果说当时拿破仑的这句评价只是一个预测的话,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似乎着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曾经断言:“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有不少政客和学者认为,中国在经济腾飞的背景下,综合国力全面提高,已经一跃成为了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将会在未来主导世界新秩序。

还有不少国家中流传着一种“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强大起来后必将对世界产生威胁,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如何防范和牵制中国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甚至中国周边一些邻国所关注的热点。

的确,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使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格局发展。

但我们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距离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首先,我们中国虽然是很大的一个经济体,但它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加工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出口,而真正依靠科学技术的经济比例却很小。

08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过7.1%,而日本为8.1%,美国则高达23.4%,这样来看,中国远未达到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其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正在不断优化,但仍是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另外,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极低,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接近十倍。

虽然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总量大,但是因为中国有着十三亿人口,因此再大的总量,除以这样大的一个基数,所得出的数字也会很小。

事实上,中国的人均GDP,住房面积等等一直在世界后列。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跟从大多数人的思想,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了,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

当前中国国际地位及形势之我见

当前中国国际地位及形势之我见

当前中国国际地位及形势之我见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呈现出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化的三大特征。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

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

在这几十年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与世界形势的互动性也日益增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现在进出口的总额是GDP 的三分之二,这说明现在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密切。

如今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外汇储备都名列世界前茅。

综合国力上升了,在世界上也受到更多的重视。

应该说自1840年以来,世界第一次如此重视中国。

《美国新闻》周刊连续三年把中国作为封面故事,《时代》周刊在去年也把中国作为封面,说现在是“中国世纪”。

如今中国人到境外去旅游、探亲留学以及做生意的有四千多万人。

前不久法国戴高乐机场天花板掉下来,砸到的11个人中有9个是中国人;以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是第一位的,XO的销量在中国也是第一位。

同样如此,以前,布什总统每次跟胡锦涛主席会谈时,都希望中国能从美国进口猪肉。

美国猪肉不好吃,却还希望中国进口,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消费猪肉的大国,占了总消耗量的30%,10万吨猪肉仅仅是中国半天的消费量,因此以前布什总和胡主席谈这个话题,中国的市场巨大。

另外中国的资源铁矿石、石油的进口量基本上都是50%。

中国产品采购占世界总进口额的40%左右,这是很巨大的额度了。

当然出口量也不少,世界上1/4的纺织品来自中国。

80%的拉链来自浙江,60%的钮扣也来自浙江,70%的旅游鞋和60%的灯泡是中国制造。

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三.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其影响就是世界性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

当今世界,中国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在涉及全球的和平、安全、经贸、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

国际影响力增大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明显标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于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括而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持续增强的经济实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

第一,中国已跻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6971.64亿美元,增长10.7%;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8.2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为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9%和23.2%;而2004年我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庞大市场之一,连续多年是吸引外资最多国家,并拥有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

尽管目前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和全球贸易的份额并不算高,但2004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18.2%,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6%。

国际舆论公认,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动机”。

中国努力发展与各国的互利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南南合作,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大,与世界经济关系不断加强,各国在经济运作中都难以忽视中国因素的存在。

第二,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赞成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世界怎样看中国

世界怎样看中国

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世界怎样看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首先让我们明确何谓国际地位,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应该从经济、文化、政治来讲述。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经济真的是快速增长。

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

要把国家经济拉动起来说简单不简单,但是说难也不会很难。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有人就肯定会有力量。

在我认为这种力量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日本这个国家曾经攻打过中国,这是我们难以忘记的。

他们很聪明,聪明在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懂得中国人口多。

而许多日本工厂都需要加工电子、或者机械零件,这种人口密集型企业就这样在中国诞生。

这种企业一直到今天广为全世界给认知,他们知道中国有富士康。

富士康是人口密集型工厂,它给全世界很多手机品牌做手机加工。

并且还知道中国一开始的国际经济贸易就是日本进驻中国,然后进行生产。

日本他们国家没有地方进行产品加工生产而且日本人口相对于我国来说比较少劳动力价格很高,所以政府也支持他们到外国去利用外国的廉价劳动力。

当然这个时候就引起了中国人的注意,中国人认为这样的制造模式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利益,自己也容易过上小康或者更好的生活,改变了生活的环境。

有很多中国人就这样做起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外国的公司下单之后就让中国的工人开始做。

做好了中国的工人能够拿到相对来讲小量的工资(当然相对于工人们来讲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中国人口多。

如果失去了这些企业许多人都可能没饭吃)而外国就把中国的商品卖去别的国家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个是开始时候的中国经济。

现在的中国各种各样的行业都有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哪一个方向只要用心有少量资本就可以创出一番事业。

中国的主流专家对国际关系的5个错误判断

中国的主流专家对国际关系的5个错误判断

中国的主流专家对国际关系的5个错误判断孙锡良围绕中国近些年来的一系列争端所引起的国内争论,我们可以简单地归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官方性质的所谓主流专家言论,第二层面是带有半官方性质的研究机构声音,第三层面是不被重视的民间声音。

总的来说,民间声音是理性中夹杂着偏激,研究机构往往是左右奉源,而官方机构的声音则纯粹失去了对事物的判断准则,是中国国际形象受损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中国外交被动的根源所在,今天,我想把官方和半官方主流专家对国际关系的错误判断作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员的思考。

第一个判断错误:过高的估计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包括吴建民在内的众多专家动不动就以“中国是负责任大国”自居,以为当今世界的各国人民都当中国是大国,所以,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国有大量”的位置,其实,纵观每一次国际争端(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热比亚问题、领海问题等),中国总是被折磨得靠“国际同情”过日子,这说明什么?一个大国时刻都要生活在一种被同情的地位?这叫什么大国?国与国的交往实质是人与人的交往,试想想:如果一个人现实生活中总是处在被大家同情的处境,你想他能强到哪里去?能大到哪里去?在很多情况下,“国际同情”就意味着“国际受辱”,西方国家侮辱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侮辱了全体中国人的自尊和人格,打击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可以不强求大国的虚名,但不可以放弃做人的基本尊严,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为了当好“负责任大国”而饱受侮辱的。

具体到钓鱼岛撞船问题上,中国还是有一些专家自大自狂,以为自己是大国,中国的战略是与美国竞争,不必把小日本放在眼里,其实这不经一驳,日本到北方四岛去抓个俄罗斯船长看看?你看看俄罗斯是怎么处理的?看看它是怎么做大国的?阿根庭再去马岛看看?看英国是怎么做大国的?第二个错误判断:中国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影响力。

单从GDP的中国式统计上看,不能说中国的数据不好看,的确排位较高,但是,动不动就把自己上长升到“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未免有些让世界苦笑,毫不客气地讲,西方国家除了会给中国戴高帽,从来都没有把中国经济纳入到“决定力量”这个战略高度,西方国家目前唯一看中的是中国市场,一旦中国限入发展瓶颈、市场走向疲软的时候,中国就什么也不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及中国人国际形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及中国人国际形象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对外开放脚步也发生了转变
• 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中国加 大了对外开放的脚步:由消极融入变为积极融入、由部分 融入变为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 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个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 生了历史性变化。 •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巨大成就是在参与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而中国的 发展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 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么让人欣喜的变化。
最近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 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 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 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 用行动来说明。因为每个人的行为, 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 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 为的一部分,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 因此也具有国民激励之作用。
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 如果说1997年中国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 责任的大国”表明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 的决心的话,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可算作是中国成功全面融入国 际社会的标志。 •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 变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 加,而且对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从 对外开放前的政治、安全领域向经济、文 化和科教领域扩展。

【精选】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PPT

【精选】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PPT

世界,明确提出 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25%,接近 的1/3。
需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
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三, 年 了得出第三个结论,即中国社会也不会崩溃。 因为此前 人关注中国的基层民主、群体性事件、非政府组 织、地下宗教等,他们担心中国基层社会会出问题 。
第四, 年,中国基本上成了全世界唯一一个在金融上 相对比较稳定,同时GDP还能保持8%增长率的国家, 基 本认为中国可能仅次于 排名第二了 。
中国之崛起是大势所趋,而崛起之中国对 而言是合作者还是对手呢?
❖ 1、伙伴关系? ❖ 2、竞争关系? ❖ 3、欧盟“规制主义”
1、伙伴关系?
❖ 1995年以来,欧盟连续发布了6份对华 文件,提 出要使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资源加强与中国的合 作。
❖ 中欧关系在不到10年内连续上了3个台阶:
❖ 1998年构建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 伙伴关系”;
❖ 2001年确立“全面伙伴关系”;
2、中国是合作者?
❖ 2005年9月21日,时任 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往何处
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认
为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将影响未来的 这是世界 上前所未有的现象。
作为世界第一大 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
❖ 一家世界知名民调机构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在 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该调查显示,92%的 中国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在全球发挥着积极作 用”。而在其他20个国家里,只有39%的被调查者 同意这一看法。 《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人 对自己的形象太乐观”

新时期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地位

新时期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地位

新时期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逐渐增强。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曾经经历了不少的沧桑岁月。

但如今,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发展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高。

首先,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已经让很多国家感到惊讶。

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核电站、高铁、5G等技术,这些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果。

这些技术的发展也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身上,让大家对中国技术的认知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而这些方面的进步也是在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持下完成的。

其次,中国在文化和体育领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文学、音乐、电影等作品走向了世界,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同时,越来越多全球知名的体育赛事也选择来到中国进行。

比如说,2019年世界篮球杯就在中国举办,吸引了很多全球篮球粉丝的关注。

而在文化和体育方面的进展也是中国与全球交流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进步也让世界各国都感到了中国的强势。

中国在近几年的GDP总量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中国开始走出去,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深厚的联系。

同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增长。

这些进步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在经济领域上的崛起。

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变得越来越强。

在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也不再是被世界其他国家忽视的边缘民族,而是一个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大国。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这些进步,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也变得越来越深厚。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稿子一: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事儿。

你知道吗?现在咱们中国人在国际上那可是越来越有分量啦!就说经济这块儿,中国可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好多国家的贸易都离不开和咱们合作,中国制造那更是遍布全球,从日常用品到高科技产品,哪儿都有咱们的身影。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中国人勤劳又聪明,能做出让全世界都认可的好东西!再看看科技领域,5G 技术、高铁、航天航空,咱们的成果那是一个接一个。

外国朋友一提到这些,都得竖起大拇指。

咱们不再是只会跟着别人跑,而是自己在前面领着跑啦!文化方面也不含糊。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起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咱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学中文、练书法、研究中医。

咱们的春节、中秋也成了不少外国人喜欢的节日。

这多棒呀,咱们的文化走出国门,被更多人欣赏和喜爱。

还有体育呢,奥运会上咱中国健儿的出色表现,那是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拼搏精神。

不管是乒乓球、跳水还是其他项目,咱们都能争金夺银。

现在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那是蹭蹭往上涨,咱们可得继续加油,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的精彩!稿子二:亲,来聊聊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哈。

你想想,以前咱们出国旅游,可能还会被小看。

可现在呢,完全不一样啦!到处都能看到欢迎中国游客的牌子。

为啥?因为咱们有消费能力,能带动当地经济。

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遇到大事儿,大家都想听听中国的意见和建议。

咱说话有分量,因为咱有实力,也有智慧。

而且呀,中国的美食也走向世界啦。

中餐馆在好多国家都是热门,老外们吃得那叫一个香,还纷纷学着做中国菜。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饮食文化魅力无穷。

还有那些在国外工作、学习的中国人,一个个都表现出色,让外国人对咱们刮目相看。

他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也为中国争了光。

中国的影视作品、音乐也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喜欢看中国的电影、听中国的歌。

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呀。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是越来越高啦。

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综合国力,中国的发展数据都体现了中国实力的变化根据经济学家们的估计,乐观的认为在2025—2030年左右,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达到美国的水平,国际上对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多的议论。

5月温家宝总理去捷克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会上他特别指出,“中美共治”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

总理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中美共治”这样一种论点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疑虑、忧虑,这种论调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争取尽可能多的朋友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总理做了这样一个明确的表态,目的就是要尽快把这种论点遏制住,尽快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其实有三个视角。

第一,客观地用数字、用材料来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1978年中国GDP总量3645亿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是30多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1978年只有百分之一点多,2008年提高到7.25%。

人均GDP1978年只有381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达到22698元人民币。

进出口总额1978年只有206亿美元, 2008年达到2万多亿美元。

我国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1.6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2万亿美元,已排世界第一。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综合国力,所有这些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实力的变化。

第二,中国人怎么看自身国际地位的变化。

今天我们走出去的时候,跟10年前、20年前走出去的感觉是大不一样了。

但我们感受到巨大实力变化的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我国还有2000多万人没有脱贫,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们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还很突出等等。

总的来说,我们总体上坚持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显示认为中国已是强国人数比例今年下降 2009年12月31日10:51 环球时报15.5%的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

经济成就支撑公众对国家前景的信心。

多数人认为中国未来国际环境会改善。

中国人最喜欢美法澳新日。

《环球时报》日前在中国5个城市进行了连续第四年的“中国人看世界”的舆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喜欢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

最想去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

与中国互联网上一些激烈言辞给人的印象有较大落差。

被调查者中认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人数遥遥领先,且比往年比例更高。

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认为中俄关系最重要的4年来首次超过中日关系。

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的人数比例却有所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中国是所有大国里矛盾性最突出的国家,这影响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反映在人们对国家地位的判定上。

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更加谨慎低调今年年底的这个调查是《环球时报》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具体实施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五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350个样本进行电话访问。

从《环球时报》第四次调查来看,尽管中国人对国家经济越来越自信,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还是谨慎低调的。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强国时,只有15.5%的公众表示认同。

而在前3年的调查中,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的民众比例在20%左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更是达到26.8%。

而认为中国不完全是世界性强国的民众比例出现了上升,从2008年的43.7%上涨到了58.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中国是所有大国里矛盾性最突出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发展得很快,但另一方面国内的社会矛盾又有所上升,影响中国人的自信心,这也反映在人们对国家地位的判定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认为,作为局内人,中国人对国内问题的困难、复杂有着最直接的切肤之感,应当是这种艰难感让大家做出了谨慎的判断。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达巍认为,中国人心中对成为强国的渴望和追求是无比强烈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世界强国的认定也格外苛刻,我们有一句玩笑话“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强国必须是全能冠军,世界第三还只能算是一般。

有意思的是,只要坐标系中没有超级大国的参照,中国人的自信就从普遍的答案中流露出来。

对“金砖四国”的发展后劲,超过六成(66.7%)的中国公众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认为中国最具后劲,这个比例比排在第二的印度(15.4%)要高出约50个百分点,另外7.7%和6.7%的公众选择了俄罗斯和巴西。

经济成就支撑公众对国家前景的信心与谨慎同步的是中国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和自信。

学者们都注意到,中国公众认为西方有明显遏制中国行为的人比4年前有了明显增多,今年调查中持这一看法的人占受调查者的31.3%,比2006年的调查上升了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认为“西方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没有明显行为”的人还有接近半数(47.4%),但就算这样,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对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表示乐观,其中,绝对乐观的人虽有明显减少,但谨慎乐观的人还是超过了半数。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6.1%的中国公众认为中国的国际环境将会越来越好,而2006年时这一比例为45.7%,50.7%的公众认为“总体上将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

达巍说,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看,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乐观和自信是相当深刻的———我知道你有阻挡我的意图,也会采取行动,但是你挡也挡不住。

吴心伯说,公众对中国未来的这种总体乐观非常重要,不是说大家没有意识到随着中国国家利益越来越国际化,今后的中外摩擦和争端会增加,而是大家相信,通过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处理和应对摩擦、争端的手段和能力会大大增多和加强。

在被问到“2009年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时,60.6%的人认为2009年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是中国抗击全球金融风险的经济实力。

其后依次是“中国国庆大阅兵”(54.3%),“中国在重大国际外交事务中的重要作用”(24.8%)和“中国发展模式被多国瞩目”(12.8%)。

吴心伯说,全球应对金融风暴,中国的表现最好,这是中国老百姓在身边能够感觉到的,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正面评价也很容易见到,中国发展最好最强的方面是经济,这基本上是国际、国内的共识。

“这不仅是中国实力的一个调整,更是中国人在自信方面的新认识。

”金灿荣说,中国越来越世俗化,人们更关注经济和生活,对敏感的政治议题的兴趣越来越小,而且中国越强大,越觉得外国没那么厉害,因此对外交的关注也不断下降,人们越来越注意国内事务。

对于大部分中国百姓来说,这些能彰显中国实力的事件,也成为2009年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国际事件。

调查中,45.8%的民众表示,世界联手抗击金融危机给他们留下最强烈的印象,36.6%的受访者表示是中国国庆60年,还有30.5%的公众选择了全球抗击H1N1。

此外,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5%)、个别国家利用新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16.8%)、阿富汗局势和巴基斯坦局势继续恶化(6.0%)、朝鲜核危机(4.8%),以及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2.1%)也成为了2009年中国人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国际事件。

“中国人在选择每年的十大国际新闻时,往往比较谦虚,和中国有关的新闻只占两到三项。

”金灿荣告诉记者,在美国《新闻周刊》和《时代》的国际新闻评选中,十大新闻中至少有六个都是美国的。

“每个国家选国际新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很正常。

”他说,这三年来,国际上对中国的敬畏上了三个台阶。

2008年的奥运会,是中国展示自己组织能力的窗口;2009年的国庆大阅兵,是显示中国军事力量的窗口;而2010年的世博会,则将是展示中国技术能力和制造业能力的窗口。

在损害中国形象的行为上,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第三次居于榜首,而且比例高达近六成(59.2%),是三年来的顶峰。

而2006年被视为最损害中国形象的行为———产品的劣质和造假现象严重,下降到了第二位,(上接第一版)(上接第一版)有44.1%的受访者表示这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最大。

而环境污染(31.4%)、国人的不文明行为(22.7%)、恶性生产安全事故(10.3%),也成为中国人眼中最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问题,不过,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已经比2006年(39.5%)和2007年(41.48%)下降了许多。

金灿荣说,这样的结果其实体现的是中国人的草根民族性。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贪腐程度属于中等,我们自己把它夸大了。

因此,部分官员的贪腐在调查中居于首位。

”此外,金灿荣说,中国人出国频繁之后发现外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也很多,我们并不比外国人更不拘小节,这种认识也是国门开放后的必然结果。

提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时,大多数(68.6%)中国公众表示,中国制造“还可以,但质量有待提高”。

有11.8%的公众表示出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信任,认为“很好,离不开”。

但也有16.2%的公众表示中国制造是“质次价低的代名词,质量亟待提高”。

有极少数公众(3.3%)也明确表示中国制造“很差,拒绝使用”。

2009年12月31日10:51 环球时报中美关系被认为最重要。

中美关系对中国影响最大。

中国抗击金融风暴能力提升国际地位。

中国公众简单划分世界力量在每人限选两项的前提下,超过八成(8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中美关系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远远超过了中日关系(21.4%)、中俄关系(21.3%)和中欧关系(19.9%),对中非关系的重视程度4年调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排在中国公众认知率的最后,今年为6.4%。

达巍说,这样的调查结果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国人对世界力量结构的简单化划分,分为三等:超级大国、大国或重要的权力中心、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点四年的调查中从来没有变过,但持这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还是令一些专家稍感吃惊。

达巍说,看起来,中国公众,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看世界的眼光是高度崇强崇富崇尚现代化的。

2006年第一次调查时,认为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的人最多,比例高达7成,但今年,台海问题不仅从2008年的调查里就退居次席,而且与排在第一位的经贸问题有了明显的差距。

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3.3%)的受访者认为经贸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只有32.7%的公众选择了台海问题,此外,还有27.7%和26.9%的公众认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是“美在战略上防范中国”和“环保问题”。

吴心伯说,这是台湾问题缓和和中美经贸摩擦增多、金融依存度增大的正常反应。

达巍说,台湾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其优先性和紧迫性当前的确是下降了,而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一来是摩擦增多,二来很多问题都发展到了不大好妥协让步的时候,比如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利益的贸易问题,而是战略性很强的经济问题,一旦出事会给中国利益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中国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醒的。

在中欧关系中,经贸摩擦增多(29.8%)和欧洲利用人权、宗教问题加大对中国施压(29.7%),成为了老百姓心中最影响中欧关系的因素。

但前者的比例在这几年中不断下降,从2006年的43%下降到如今不到三成;而后者则一跃登上榜单,与前者并驾齐驱。

此外,有两成民众认为欧洲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加重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最大问题。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调查,环保问题第一次出现在最影响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的问卷中。

和2006年的调查相比,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巨大变化。

4年前,近一半人(48.7%)认为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大高于中俄关系和中欧关系,而今年只有21.4%左右的人这么看。

吴心伯说,中国人是站在中国坐标上来看待各种双边关系的,显然在中国公众看来,中日关系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在变小。

达巍说,和4年前不同的是,日本的右倾政权结束了,中日之间多事的时期结束了,有时候就是这样,坏消息少了,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处在突出地位,重视的程度就降低了。

在同周边国家关系中,中日、中俄关系并没有因为坏消息减少而受重视度降低,还是高居在前两位。

中国人首次将中俄关系(48.5%)选为了最重要的周边关系,4年来首次超过了中日关系(42.1%),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与周边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第一梯队。

近年来事端不少的中印(17.2%)、中国与东南亚(16.2%)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15.4%)被调查者排列在中国周边重要性关系的第二梯队,而中亚(5.8%)、蒙古(5.2%)和巴基斯坦(4.6%)则排在中国周边重要性的第三等级。

达巍说,专业的研究者也许更重视潜在变数比较大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当看到,公众对印度、对朝鲜半岛、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比起4年前还是上升的,但相对而言,对巴基斯坦、对中亚地区这些局势比较动荡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还是有些漠视,事实上这些多事地区对中国的影响是很直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