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模式及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启示.pdf

合集下载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球文 化 和 设计 业 的 中心 ” ,通 过创 意 产 业
与传统 制 造业 并举 来提 升城 市创 新 能力 ,
全力 打造 创新 型城 市 。 2 0 年 新 加坡 信 息 与 艺 术 部提 出一 00
城 市历 史 、城 市危 机 感 、城 市 的 内在创 新 能力 以及 城 市 的组织 能力 、市 民的价 值 体
能 力 的指标 体 系 ,主要 可 以分 为硬 件指 标
国外创 新型 城 市 的战略 与 实践


新 加坡 :全球 文 化和 设计 业 的 中

长期 以来 ,制造业 是 新加 坡经 济 发展 的主 动力 。但是 ,制 造业 产值 始 终处 于波 动 之 中 ,就 业 人 数 处 于 持 续 减 少 的 趋 势 中 。就 现状 而 言 ,新 加坡 作 为一个 制造 业
新 经济 、引进创 新 战略 ,构建 创新 型城 市 以提 高城 市综合 竞 争力 。国外 构建 创新 型 城 市 的 实 践 对 建 设 创 新 型 城 市 具有 重 要
借 鉴 意义 。 创 新 型城 市建 设是 一个 系统 工程 ,包
文化 等全 方位 创新 能力 ,静 态与动 态 比较 优势 集 成基础 上 的开 放式 创 新能 力 。 从 上面评 价 指标 的复 杂性 可 以看 出 , 提升 城 市 的创 新 能力 ,全面 建 设创新 型城 市 是一项 复杂 的系统性 工 程 。世 界先 进 的 创新 型城 市 ,选 择 并制 定适 合 自身 发展 的
部 门共 同协作 , 同开 发文 化 艺 术活 动 的 共
成 为 亚 洲创 意 枢 纽 , 并极 大 提 升 了城 市创 新 能 力 。根 据 2 0 0 5年瑞 士 洛 桑 管理 学 院 发表 的全 球竞 争 力报 告 , 加 坡 的全 球 竞 新

国外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经验 ,提 出促进我 国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的措施建议。
f 关键词 】 企 业 ; 自 中小 主创新 ; 措施建议 【 中图分类号 129 3 【 F7. 文献标 识码 】 【 4 A 文章编 号】64 08(002- 07 0 17 -6821 ) 00- 3 4
I s iai n fo t e Ex e in e o e s a M Es n e e d n n o ain n p r t r m h p re c fOv re sS o ’I d p n e tI n v t o
研究探索
企业 科技 与发展
21 年第 2 期( 00 4 总第 24 9 期)
R sac E poao Entr ie S in e And Te h o o y & D e eo m e N . , 00 C mu t e O2 4 eerh& x l tn ri eprs ce c c n lg v l p nt O2 2 1 ( u l i l N .9 ) 4 av y
科研 院所倾斜 ,投入到 企业 的很少 ,而 投人 到 中小 企业 的更 少 。尽 管 国家 近年来相继 出台o r mo i he S Es’i d pe d ti n v to . u g si n frp o tngt M n e n en n o ai n
【 e rs s ladm du s e ne re i eed n i oao ;ugso K ywod 】 ma n e i i detr i ;n pn etn vt n sget n l m— z ps d n i i
a d i tr ain l o eie e s I i c s ,S s n e e d n n o ain h s b c me a mp ra t a trt a h s t e e- n n en t a e mp t n s . n t s a e ME ’i d p n e ti n v t a e o n i o tn co t a h f o v h o f h

国外自主创新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自主创新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自主创新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分析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为我国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对策[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模式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通常所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既不同于过去我们理解的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也不与引进技术相矛盾,更不排斥模仿创新。

创新、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并不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一种经济过程和市场实现过程。

一、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性力量。

发达国家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无论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各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

总体看来,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大,研发投入以生产企业为主,政府公共财政为辅,科研基金大部分来自生产企业,政府干预强度较大的日本和韩国,生产企业的科研经费占到80%以上,高于其他国家。

政府注重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扶持,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鼓励与引导,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间接扶持,而较少采用直接财政补贴的措施。

其次,公共财政扶持的重点领域前移至基础研究领域。

特别是共享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与开发,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基础研究领域提供的研发经费占全国总研发经费的比重高达45.8%。

日本政府在该领域提供的研发经费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6%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20%。

再次,科技人才呈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主导物质资本,国家和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是人力资源。

国际创新型城市发展对我国创新性政府建设的启示

国际创新型城市发展对我国创新性政府建设的启示

国际创新型城市发展对我国创新性政府建设的启示摘要:在回顾国际各创新型城市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就其治理转型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国际创新型城市治理上已呈现出完善制度环境、创造消费需求、扶持技术转化等三大转型趋势,并就上述治理转型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创建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城市治理;城市转型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国外创新型城市的诞生和发展基本是由大学和企业的力量推动的,它并非政府指令或行政主导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发展毫无作为,而是政府将其治理重点放在创新型城市形成过程中的软环境建设。

以美国硅谷地区为例,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产业生产的过程,而是为硅谷的腾飞提供资金注入来源和制度条件,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通过推广和资助多种交通形式、减少交通阻塞和交往隔阂,并为硅谷的不断扩展提供并规划用地,等等。

纵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各创新型城市创建过程,无不体现着政府治理对其的重要影响。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其的治理过程也呈现着由直接优惠到间接扶持、由提升供给向刺激需求、从产业转型到技术转化等转型趋向。

1.从给予政策优惠转向完善制度环境美国政府在硅谷的形成和发展中,通过各种创新政策和完善各种法律制度,间接地为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对大学科研的资助、税收优惠,特别是政府对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的重视,激励了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

硅谷所在的市政府也一直强调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政府机构,尽快满足高科技公司产业发展的各种需要,改善基础实施优化生活环境,尽可能地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良好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创新和发展的生命。

投资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主要是各类基础设施,软环境则包括法律环境、服务水平和政策环境。

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撑,更需要高质量的软环境的保证。

相较于短期优惠政策,建设完善的制度环境更为根本。

世界级“科创中城”发展要素及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启示

世界级“科创中城”发展要素及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启示

世界级“科创中城”发展要素及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启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创新的推进,创新型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都争相建设的目标。

这些创新型城市通常被称为“科创中城”,它们既是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热点,也是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那么,世界级的“科创中城”发展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对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又有哪些启示呢?首先,世界级的“科创中城”需要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这包括完备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支持机构,以及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科研基础设施可以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支持机构如创新园区、孵化器等则可以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则可以为科创中城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减税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

其次,世界级的“科创中城”需要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科创中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世界级的“科创中城”应该吸引和培养各类科研和创新人才。

这包括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以及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同时,科创中城还需要鼓励创新人才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使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

再次,世界级的“科创中城”需要具备产业集聚和创新生态的能力。

这意味着科创中城必须能够吸引和培育各类创新企业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合作关系。

这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来实现。

创新平台如科创园区和孵化器可以提供场地和支持,将不同的创新企业聚集在一起。

资源共享机制则可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开放合作机制,分享专业技术和资源,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最后,世界级的“科创中城”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

创新本身就是开放的,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和创新。

因此,科创中城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科创中城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最新的科技和创新成果,促进有益的互动和学习。

世界各国(地区)加快自主创新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世界各国(地区)加快自主创新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及创业理事会 . 为政府提供 国家研究 、 创新及创业策 略咨询 , 设立 国家研究基金 , 资助长期性的策 略研究
项 目。
的交流转化 . 不断扩 大军、 民用产品的通用化、 标准化 程度 ,鼓励军工部 门重点开发军民两用 的高科技产 品. 其中, 政府高科技研发经费的 6%以上 是由国防 0 部门支 出的。如原属军用太 空技术 的全球定位系统
自主创新是 国家和企业发展 的灵魂 。为 了增强
自主创 新能力 , 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 世界各 国( 地区)
技开发规划 、 管理、 指导等职能 , 包括负责 国家部分科 技投资的使用 、 推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 与应用 , 利用
政府研发投资资助技术和产 品开发 . 成为新技术和新
纷纷制定 自 主创新政策 . 不断完善 自主创新 的政策体
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及产业 化, 进而实现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1 实施政策保障。如法国制定《 、 创新与科研法》 , 对推广高科技成果 、创新企业的财政与税收优惠、 鼓
励科技人员创建高科技企业、 创业者法律地位等都做 出明确规定。美国制定了技术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等一系列法律 . 内容涵盖技术转让 、 联邦政府 的研 发经费管理 、 技术创税收减免、 税收扣除、 加速 折旧 、 设立科研开发准备金制度和风 险投资税收优惠
等 。如 英 国规 定 公 共部 门、 私营 部 门和 慈 善机 构对 创
(r) G, 被用于交通 、 s 手机等无线通讯领域 ,D和 D D C V 播放器、 英特网等最初也是由军方开发的。 重组美 在《 国国防工业计划》 , 中 强调采用通用技术和工艺 , 统一
台湾颁布促进产业研究发展贷款办与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比较广泛涉及自主创新科法适用范围包括网际网络业制造业技术服务业技发展全过程和其它各个相关层面通过法律制度及文化创意产业

应用文-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

应用文-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欧美国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策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欧美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价值取向。

美、英、法国家的政策目标主要侧重于防止垄断,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使其有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均等机会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客观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是,竞争与垄断、公平与效率是贯穿市场经济始终的难以协调的矛盾。

从历史上看,“机器排挤工人”的18世纪产业革命,淘汰了效率低而落后的以手工业为主的小企业,从此公平竞争的格局被垄断所取代,企业兼并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占据统治地位,大企业兼并吞并小企业的过程愈演愈烈。

随着钢铁、化工、造船等适合规模经济产业的兴起,欧美国家认为,“大”即“好”,因为大企业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

欧美政府对设备落后、技术落后的小企业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甚至采取歧视态度,政府鼓励并大企业吞并、改组小企业。

银行认为,小企业风险大,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大企业,小企业难以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得不到起码的政策保护。

二战后,欧美国家对小企业的认识有所转变,开始对小企业采取保护政策,政策转变的原因在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集中暴露出了垄断的弊端,不同生产力的现实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随后美国、德国都相继制定实施诸如《反垄断法》、《反卡特尔法》,其目的在于保护竞争,限制垄断,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些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客观上为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技术革命,大批中小企业开创了许多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中小企业开拓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新技术革命使得大企业规模经济优势有所削弱,任何“大而全”的企业也缺乏竞争力,企业竞争的手段主要是非价格因素的竞争。

中小企业认识到只有实施自主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欧美大企业及政府认识到应按照专业化、协作化的要求将零部件分包给小企业生产,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生产系列,从而使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利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内容摘要:文章对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具体的政策,最后从法律、行政、经济三个层面阐述了就其所得的启示。

关键词:欧美国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策一、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政策的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欧美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价值取向。

美、英、法国家的政策目标主要侧重于防止垄断,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环境,使其有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均等机会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客观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是,竞争与垄断、公平与效率是贯穿市场经济发展始终的难以协调的矛盾。

从历史上看,“机器排挤工人”的18世纪产业革命,淘汰了效率低而落后的以手工业为主的小企业,从此公平竞争的格局被垄断所取代,企业兼并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占据统治地位,大企业兼并吞并小企业的过程愈演愈烈。

随着钢铁、化工、造船等适合规模经济产业的兴起,欧美国家认为,“大”即“好”,因为大企业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

欧美政府对设备落后、技术落后的小企业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甚至采取歧视态度,政府鼓励并组织大企业吞并、改组小企业。

银行认为,小企业风险大,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大企业,小企业难以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得不到起码的政策保护。

二战后,欧美国家对小企业的认识有所转变,开始对小企业采取保护政策,政策转变的原因在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集中暴露出了垄断的弊端,不同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随后美国、德国都相继制定实施诸如《反垄断法》、《反卡特尔法》,其目的在于保护竞争,限制垄断,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些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客观上为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

海外创新型城市构建中的治理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

海外创新型城市构建中的治理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
所 创新 。
关键词 : 创新型城市 ; 治理 转 型 ; 城 市 治理 中 图分 类 号 : P 2 9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9 7 5 3 ( 2 0 1 3 ) 1 0 - 0 0 9 6 - 0 5
Th e Ma n a g e me n t Tr a ns f o r ma t i o n o f Cr e a t i v e Ci t y Co n s t r u c t i o n

要: 在 分 析创 新 型城 市特 征 基 础 上 , 结合 海 外各 创 新 型 城 市 治 理 转型 实践 情 况 , 分析 并 评 价 了治 理 转 型 的 整
体趋势。当前海 外创新型城市在政府 治理上 已呈现 出构建制度软 环境、 诱致新 消 费需求、 扶持新技 术转化 等趋 势, 在我 国创新型城市创 建中应 充分汲取并借鉴 国际经验 , 在扶持 重点、 治理 方式、 服务 形式等治理手段 方面有
Ab r o a d a nd I t s Enl i g ht me nt t o Chi n a Z OU L e — l e , F U Hu , PI L e i . ZHANG L i . h u a
( 1 .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o fP o l i c y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0 , C h i n a ;
f o r ma t i o n, a n d t h e n e x p o u nd e d t h e t r a ns f o r ma t i o n o f g o v e r n a n ce i n Ch i ne s e c r e a t i v e u r b a n g o v e r n a n c e . Ke y wor ds:c r e a t i v e c i t y; t r a n s f o m a r t i o n o f g o v e r na n c e; u r ba n g o v e r na nc e

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跨越式的发展和转变,不断创新和变革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并分析国内外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案例。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与特点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经济发展由单一产业转向创新产业,通过科技和知识产权等创新手段提高城市竞争力。

这种城市的特点是:创新型企业密集,高技术产业集中,创新系统完备,产业链配套齐全,城市环境宜居。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1. 破除传统思维观念,转变城市发展思路。

例如,建立开放合作的城市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固定式规划思维,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等。

2. 加强科技研发支持,培育新兴经济。

例如,发展创新型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等创新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化。

3. 确立创新环境,构建创新生态圈。

例如,打造与创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等。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放创新资源。

例如,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国际化人才。

5. 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品质。

例如,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城市服务等手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1. 切实解决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城市经济创新升级。

2. 增强城市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3. 建立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创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发挥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

5. 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案例1. 挪威奥斯陆:注重生态、环保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2. 新加坡:通过高科技打造创新型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美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对武汉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美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对武汉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美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对武汉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思考2007.9.21 2006年9月下旬,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下,我第二次踏上了美国,进行了为期三月的宏观经济管理学习培训。

人生第一次有机会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进行了多层面的接触和了解。

从第一次短期的点的接触到这一次较长时间的面的接触,感受很多,收获也是多方面的。

但作为一名科技管理工作者,感受最深的是科技对美国的社会影响。

在此主要介绍美国政府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并结合武汉实际谈谈个人关于武汉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几点思考。

一、美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在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中,科学技术政策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在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上虽然时常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一贯的:那就是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技术为国家利益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依靠私人资本,避免直接介入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新千年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大力称颂科学技术,说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在美国新千年国家战略中占据更为关键的地位。

1.美国联邦政府有支持科技工作、保护私人发明创造的传统。

二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联邦政府的R&D支出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开创了政府大规模介入科研的先例。

二战后,由于《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报告的巨大影响,联邦政府继续稳定地支持R&D活动。

冷战期间,由于苏联的竞争特别是其率先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使得联邦政府对R&D的支持规模再度扩大。

除越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的民用R &D支出是下降的,其余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但是,80年代末开始,由于冷战结束导致国防科研开支下降,同时联邦政府为消除赤字而执行全面的消减支出政策等等,导致科技投入在名义上维持抵速增长的同时,实际上(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呈下降趋势。

从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降幅达20%。

国外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做法基础上,研究提出借鉴国外政府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经验的启示,以及我国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国际经验,政府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的中心环节,并把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六项原则之一。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主要做法及其经验,对于加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外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经验当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先声夺人,其自主创新体系配套措施完善,政策实践各显其能。

(一)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主战略。

为了持久地保持在高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识别并开辟未来市场。

日本于199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

2001年新加坡政府对国家创新推进全国创新行动计划,提升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教育及训练,改善政府创新环境,增强市场与技术的衔接。

2004年德国政府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其核心内容是联合经济界和科学界的力量,同时资助一流大学和主要机构,在研发领域缔结“创新伙伴”,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开发出更多的高技术产品。

2005年,法国政府出台了一项作为振兴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举措之一的“竞争点”计划。

(二)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建立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入调整和完善,形成从教育和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创新风险投资到提高企业出口能力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

(三)制定健全的支持自主创新法规及政策措施。

发达国家大多制定了支持创新的专门法规,使得政府支持行为有法可依,使振兴科技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

国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启示

国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启示
企 业 以 特 别 的 优 惠 ;简 化 小 企 业 申请 贷 款 方 面 的 手 续 , 短 审批 贷 款 的 时 间 ; 励 私 人 对 于 小 企 业 在 经 缩 鼓 济 管 理 和 发 明 创 造 方 面 的 支 持 和 帮 助 ; 外 贸 、 源 在 能 和 技 术 发 明 与创 造 方 面 为小 企 业提 供 良好 的机 会 ; 对 难 以 从 政 府 得 到订 货 合 同和 贷 款 的 小 企 业 给 予 帮 助 ;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 联 邦 政 府 能 及 时 地 听 到 小 企 业 的 声 使 音 。 19 9 7年 6月 , 国 政 府 又 宣 布 了 一 系 列 鼓 励 和 保 美 护 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政 策 措 施 , 括 帮 助 中 小 企 业 包
是 我 国 经 济 发展 的必 然 要 求 。 自主 创 新 已 不 仅 限 于 科 技 层 面 , 是 牵 动 经 济 社 而 会 发 展 的 支点 , 是 事 关 国 家全 局 的政 治 谋 略 。提 高 更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保 持 经 济长 期 平 稳 较 快 发展 的 重 要 是 支 撑 ,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重 要 支 是 转 撑 , 建设资源节约型 、 是 环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重 要 支 撑 ,
1 国 外 技 术 创 新 过 程 中 的 政 府 作 用 .
结 构 、 变增 长 方 式 的 中心 环 节 。 文章 分 析 了美 国 、 转 日本 、 法
国、 兰、 芬 印度 等 国技 术 创 新 过 程 中的 政 府 作 用 , 此 基 础 在
上 , 我 国在 实施 自主 创 新 战 略 的 过 程 中 , 府 应 该 起 到 什 为 政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 图 分 类 号 :2 2 F7 文献标 识码 : A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 风险补偿基金 、 特殊行业再保险基金等。 例如 ,中 激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 因此 , 我们应充 1设立专 门政府机构 , 、 完备中介组织 小 企业 创业 研 究基 金 ” 规定 , 国家 科学 基 金会 与 国 分借鉴美 国经验 ,结合我 国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特 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宏 观管理和指导 , 家 研 究发 展 经 费 的 1 %要 用 于 支 援 中小 企业 的 点, 0 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产业发展政策 、 财政税收 美国从 2 0世纪 4 0年代起 , 就开始设立扶持小企 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法》 《J 、 规定 , 每年研究开 政策 、 金融政策 、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人才引进培 业发展的官方机构 。美 国政府对小企业的管理机 发经费超过 l 亿美元的政府部 门, 要将财政预算 养政策 、政府采购政策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促进 构, 主要由三个部门组成 : 一是参众两院设立的小 的 1 %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和开发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在这一政策 - 3 企业委员会 ,主要听取小企业管理局和总统小企 活动 。 法规体系中, 既要包括 比较宏观的政策法规, 又要 业会议对有关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建议和意见; 二 5提 供技 术创 新 的税 收支 持 、 包括比较微观 、可操作 强 、系统配套的实施细 是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 , 它是美 国 小企业的最 美国在 19 年颁布纳税人税收减免法。根 则,以此营造促进 中小企业 自主仓 的良好政策 97 惭 高政府管理机构 , 负责向小企业提供资助和支持 ; 据此法 , 小企业在此 1 O年中将会得到数十亿美元 体 系和环境。 三是 白宫总统小企业会议 ,主要就小企业的法律 的税收减免。美国对中小企业的 R&D投资采取 2建市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创新服务体系 、 制定、 政策协调 、 资金融通 、 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 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以鼓励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 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管理和服务, 美国 等问题进行讨论, 以便总统决策 。同时 , 充分各种 新。经济复苏税法》 《 规定, 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 不但成立 了健伞的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管理机构 , 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美国为小企业服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降低到 2 %, 5 资本收益税的税 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我 务的各类 中介组织十分健全 ,除了法律事务 、 评 率下调到 2 %; 0 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 国虽然专 门构建 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管理体系, 估、 会计 、 审计 、 招标 、 人才市场等传统 中介机构 优惠 , 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 , 地方政 并在各地设立了中小企业局 , 由于多头分管 、 但 部 外, 还有一些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机构, 如技术创 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的 门业务交叉 , 管理分散, 锐化 了中小企业管理部门 新促进会、 贸易促进会等 , 各个组织为中小企业出 地 方税 。 的职能。为此 , 我们应充分借鉴美 国的经验 , 遵循 主意, 提供信息和职业培训使之获得技术和专利 , 6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 ̄ JS 1 、 (B R) 结构合理 、 配置科学 、 程序严谨 、 制约有效的原则 , 向其解释新的法律 、 条例和规定。 这些组织还代表 SI B R是美 国政 府组 织 实施 的一 项 全 国性 、 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中小 永 小企业同官方对话 ,并对政府的小企业政策的议 久『 生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该i划 的主要 目的就 企业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明确各管理部门分工 十 定产 生重 要影 响 。 是鼓励4  ̄A 发展技术潜能,促进小企业技术创 与职 ,} \ k f绝多头管理 、 政出无 门的现象。 同时, 努 2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 新; 把联邦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与小企业创建结 力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 1 在美国,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 合起来等。该计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每年由 1 部门为龙头 , 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 民间商 各类 较为健全,使美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得到了较 个联邦部门根据 自己的需要提出一批研究方 向和 会 、 协会为桥梁 , 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多方参与 为完善的法律保障。美国于 15 年制定了《 3 9 小企 研 究课 题 ,小企 业 根据 自己的特 点 和科 技创 新 能 的遍及融资担保 、 技术创新 、 产权交易 、 展览展销、 业法》 ,该法是指导中小企业丁作的主要依据, 它 力提 出 管理咨询 、 鉴定检验 、 法律咨询 、 知识产 研究开发其中相关项 目 的申请方案。联邦 人员培训 、 确立 了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 部门根据小企业的资格 、项 目创新水平以及创新 权保护等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 又先后制定了 《 小企业投资法》(9 8 、 )15 ) 机会均 开发成果未来的市场潜力 , 《 对小企业 进行资助, 每 为中小企业 自 主创新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等法》16 ) /企业经济政策法》 18 ) 小 年资助经费都在 1 (94 和《 、 J (9 0 和《 0亿美元以 上。硅谷的成功, 在 3给予必要的财政资助 、 企业发展创新法》 18 ) (9 2 。近些年来 , 联邦政府又 定程度上也受惠于这~计划的实施。 给予必要的财政资助 , 是美国促进 中小企业 相继颁布了 《 嘣 、 打 企业研究与发展法》 19 ) (9 2 、 7政 府采 购 支持 、 创新所采取的一种有力措施。然而我国目前还没 《 减税法》 19 )《 ( 92 、新税法》 19 ) 00年美 国 (9 8 , 0 2 政 府 采 购 是 美 国 促 进 中 小企 业 创 新 的 一 项 有专门的促进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的财政资助规 国会又通过 了 小企业再投资法案》 《 。这些法律法 重要支持手段。15 9 3年颁布的《 中小企业法》 中明 定。为此, 我们应完善财政政策 , 加大中小企业财 规为中小企业 自 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 确规定 ,政府在各种采购中应给予中小企业不少 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 逐年增加专项资金规模 , 不 护, 推动了中小企业的 自主创新。 于 2 %的份额。同时 , 3 政府机构要确定 中小企业 断扩大专项资金覆盖面 ,使创新优惠政策惠及更 3提 供技 术创 新 的金 融支 持 、 采购分额 的年度 目标 ,并 由小企业管理局审查该 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 美国政府根据 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 的不同需 目标 是 否达 到有 关规 定 。 美 国产 品购 买法》 定 , 入的 引导 功能 ,促 进 企业 对 自主创 新 的多 渠道 投 《 规 求 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 投资等方面的金融 在政府采购项 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 入。 鼓励提高企业科技经费提取比例 , 用于企 业的 支持。 例如 , 为中小企业提供g ̄ 资金和经营资金 为中小企业 ,其报价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 的 基础研究 、 qk ,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科技活动; 鼓励 的 “ 长期贷款担保”“ 、简化手续贷款担保”“ A 1 %, 、 P 2 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 C 在政府采购合 积极吸收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并充分利用其他 Lns i 贷款担保”“at c e 、 sak贷款担保” 微型贷 同中,凡是 5 F r 及“ 0万元 以上的货物合同和 l0万美 方式 , n 包括合作 、 营、 联 并购 、 技术人股等各种灵活 款担保” 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贷款担保 、 , 出 元以上的_ 程合同, 【 中标企业必须提交分包计划 , 方式直接获取技术,减轻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口�

国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潜力不断提高的稳固基础和实现途径。

国外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和做法,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标签:外国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经验;能力提升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国家的竞争优势已从过去以资源和成本优势为主转向以技术优势为主,科技实力是各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国外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和做法,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国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组织机制(一)制定促进本国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美国制定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并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

美国从1990年开始,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关键技术重点给予各种政策支持,以优先发展,有目标地推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1]。

1993年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由来自企业、大学、非政府组织的18名专家组成,他们以个人身份参与科技决策,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和建议,并加速高技术产业化。

英国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十年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计划》,主要目标是使英国成为将知识转换成新产品和服务的世界领先者。

瑞典国家创新系统署的“新一代卓越中心计划”,计划共建设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中25个新的“卓越中心”,总投资约1.6亿欧元,同时要求企业界、大学和有关机构各投入不少于这一数额的资金,从而使项目建设经费总额达到4.3亿~5.4亿欧元[2]。

(二)重视采取有效的科技研发投入政策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

瑞典注重各类创新投入,用于R&D的经费一直保持在GDP的3%以上,近几年甚至超过了4%。

美国的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国有企业不仅是创新机遇的发现者和制造者,更是科技创新的承担者和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实施者,因而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和自主创新的主体[3]。

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及启示

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及启示

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及启示摘要:本文从积极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挥非营利中介机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对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政府;人才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7-0052-0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深入分析国外一些典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功作法,能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法(一)积极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美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教育,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早在1999年,美国的教育投入就达6350亿美元,占GDP的7.7%。

政府还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学术界开展旨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确定了创新教育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建立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为提高美国公民的科技素质,美国还先后颁布了“教育与培训战略计划”、“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人员相互流动。

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引进外国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提供优惠的留学政策、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出台特殊奖励制度等措施,吸引大批国外高科技人才到美国创业,为美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撑。

英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人才战略上主要有如下作法:一是设立高等教育创新基金。

英国启动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主要是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创业和大学科研成果向商品化转移提供支持。

“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与高等院校及企业和社区相结合,支持在大学周围建立各种科技网络群。

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促进与制约

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促进与制约

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促进与制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常态。

在某些领域,外资的进入可以促进中国自主创新;在另一些领域,则会造成制约。

本文将探讨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促进与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促进中国自主创新的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外资的进入为中国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在技术方面,外资企业通常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可以激发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竞争力。

例如在电子产品、汽车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企业的技术和品牌传播能力,弥补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短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次,在人才方面,外资企业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本地化人才。

这些人才在外资企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拓中国本土市场时,他们能充分发挥本地化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也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第三,在资本方面,外资的投资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财务支撑。

从中国自主研发的角度看,在短时间内将研发投入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是十分困难的,而外资企业的强大资本实力为中国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了信心。

二、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制约尽管外资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首先,在知识产权方面,外资企业通常持有大量专利和商标,他们的专有技术和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保障。

但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过程中,存在违反中国法规的情况。

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掌握了不少技术和市场的掌控权,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一些外资企业以其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售价、加大推广力度等方式掌握着市场主导权,这对中国同行,尤其是小微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这些企业将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挤压,加剧了原本谨小慎微的技术创新形势。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陈媞;喻金田【摘要】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concluded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direction,and analyzed differences and existing shortages of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is conclusion,the authors forecasted research trend and key points of innovative citie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provid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ies in future and have reference for making policies of China.%归纳总结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及其代表者,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别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关于创新型城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趋势和重点,为我国在未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方面提供理论上的建议,对我国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作者】陈媞;喻金田【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0创新型城市在英文翻译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innovative city”,另一种是“creative city”。

前者包含了创新型城市更主流的含义,强调技术、知识、人才和制度等的变革,更容易被新兴的现代化国家所接受,而后者的说法多来自于欧洲地区的学者,他们侧重在理念、创意和文化上建立创新型城市。

国外高新技术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新技术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文标题】Foreign Countries‘Hi—tech Policies andTheirInspirationfor China【内容提要】世界各国采取兴办科技工业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选择重点优先发展、推进产官学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政策措施促进其高新技术发展。

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人才,推行“促联育新”战略,强化政策的推动作用,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迅速发展。

【英文摘要】Allcountriesintheworldadoptvariousmeasurestopromote hi—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se measuresinclude: establishtechnologyindustrypark; improve enterprises‘innovationability; givedevelopmentprioritiesto keyenterprises; promote cooperation amongindustry, government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etc. China shouldformulatetherelatingindustrialpoliciesimmediately, increase capital input,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implementthestrategyof“merger and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propelling function of policies to promotethe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tech industry.【关键词】高新技术/政策措施/政策推动Hi—tech/policy measures/policy propelling【正文】一、世界各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高新技术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许多措施来促进它的迅速发展,以抢占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准确地评价出来主要归功于熊彼特(eu pt , Shm e r e
第一作者简介: 刘红光(92 , 安徽滩澳人, 18刁 男, 西北大学。
菱形代表波特的钻石理论, 即产业集群环境。 公共创新
1 6爪 .1 20 1 06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型城市研讨会论文选
特(oe +引入了集群的概念, Prr - t ) l 并论述了集群在国家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和角色。 此后, 创新理
论研究便转向对创新环境( 创新体系) 与产业集群环境 及其之间联系的研究。 波特和斯特恩(en认为, s r) t 集群和健全的公共创 新环境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1 8 1 。甘斯(as G n, 20 ) 03总结了波特和斯特恩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创新机 制的一般构架( 如图 1} )。左边椭圆形代表了支持创新 } 的公共环境, : 包括 对基础研究和对教育的投人, 对创 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以及刺激企业创新的政策。 右边的
层次_ 上的协调。
产 、集群环境 I V
第二,加强公共创新环境与产业集群环境之间的 联系, 促进创新网络和集群的形成 公共创新环境与产业集群环境之间的联系成为各 国创新政策主要的关注点。大多数新举措 旨在促进公 共私营合伙关系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法律法规 与财税金融环境, 最终促进创新中心的形成。在美国, 税收激励 、 政府采购、 科技园区、 风险投资、 法规的建设 与改革、促进技术转移等都是美国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的有力工具, 并且很多政策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个方面: 政府对研究开发 、 创新活动与科研基础设施的 投人 ,旨在促进高技术发展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
建设先进研究开发设施 , 加强知识产权、 标准和共性技 术基础的建设, 加强科技评价、 推进公共科研机构的改
革P 等I 0
第三, & 企业R D方式的变化需要更广泛的政策支

产业结构和生产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 R D投 & 人方式的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 及日 益增加的风险投资, 促进了企业 R D投入的稳步 & 增长。2 世纪 9 年代企业 R D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 0 0 &
信息与通讯设施建设、 对企业进行 R D投人的税收优 & 惠政策、 提供更多风险资金并保证其有效配置、 增加教
育投人提升整体民众素质、 培养( 保留) 一流的创新人 才队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开 放水平 、 刺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1 同时, 1 4 。 澳大利亚政 府还注重处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投资领域和投资机 会的不均衡关系, 并承诺加强创新政策的实施力度。随 着技术和经济力量的强大,日 本创新政策的目 标和方 向近年来有了较大的调整, 主要是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 公共领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措施有: 建立信息基础,
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协调等方面, 在形成企业、 旨 科研机构、 高校、 消费群体、 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创新集群环境。 这对于城 市创新政策缺乏协同性和集成度的我国来说。努力构建和谐统一的创新政策环境, 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与人才队伍建设, 使创新资源集中化发展, 形成集群化的创新源, 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 国外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模式
1 国外推进 自主创新政策的变化趋势 .
第一 , 在增加科技投人的同时, 重视创新计划的实
施与创新政策的协调
增加科技投人一直是各个国家创新政策的核心。 美国从 2 世纪 5 年代开始,政府的科技投人就一直 0 0
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欧盟领导人发誓要增加 R D &
r联 系 程 度
图 1 区域创新动力机制的一般构架
支持合作研究也是美国创新政策的重要方面,如改革 专利政策,允许民间利用政府投资形成的知识产权并 同时促进其他部门之间知识产权的共享,对研究开发 合作的支持, 建立研究开发联合体, 对军民两用技术的 支持等。 欧盟‘0220 年科技发展框架计划” ` 0-06 2 将建立 欧洲科研区作为其中心内容 , 并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 人才培养计划 、 加大研究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科学与社 会的联系四个方面着手建设。近几年, 澳大利亚创新政 策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集群环 境建设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上。 具体措施包括: 加快
的地方, 被经济学家视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天然实验室。
同时, 城市也是创新的发源地, 经济外部性与知识溢出
量经济学的角度, 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创新( 技术进
步 )在经济增 长中所 占的比重 1 2 1 。随后罗森伯格
是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创新的经典解释, 可以 说城市正
(o ne , 6; 8) Rs br 1 31 2首先明确了, e g9 9 在一定的生产环
交通、 通信、 水电建设, 科技园区
马化 孵 器
促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与 化 商品 培育产a y
饭群环境
I 韩 h、 i 国、 法国
支持企业与 其他部门联合
提高企业的专 业化程度 促进专 业技术人员的集中
提高公民核体素质
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建设, 仪器设 德闰、 意 备, 研究协会、 学会, 技术转移网 大利、 葡 络, 技术转移法规。 反垄断法。 官 萄牙、 瑞 产学研结合,村 园区人才 8支 优惠政
关键词: 自主创新 ; 创新型城市; 政策模式
中图分类号: 0 F9 2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1061 01-6 1 204( 0) -060 0 2 1
一、 言 引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是人流、 物流、 信息流最活跃
14 ) 93 、索 洛 (o w 15 ) 以 及 阿 布 拉 莫 维 茨 Sl , 7 o 9 (ba oi , 5 ) A r vz1 6等人的重要贡献 , m t 9 特别是索洛从计
政策目 标 政策准则
瓜I
芬兰、 美国和爱尔兰, 高技术制造和服务部门的R D &
增长均占企业 R D增长的 7 %以上。另外 , & 0 企业环境
的变化,如技术变革、竞争和全球化等,推动了企业 R D战略及方式的重组。 & 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越来越多 地把自己的 R D计划与企业的经营需求紧密联系起 & 来,与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开发的技术联系起 来, 于是企业间研发合作更加广泛。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密集部门的继续发展和 竞争压力的增加,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将成为支持 企业 R D的中心内容,政府支持企业 R D较为间接 & & 的措施是: 税收激励、 补贴和贷款等与政府的直接财政 拨款之间的权重, 需要根据不同产业进行调节。 但对中 小企业的R D支持, & 仍是政策关注的重点。 第四, 人才竞争 日 益激烈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力量,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 竟争政策。 许多国家在积极招收外国学生, 几个北美国 家扩大了他们的海外招生计划,有的还在外国建了校 园以扩大招生数量。欧洲大学也在加大努力吸收更多 的外国学生。有些国家则加快了从学生签证转工作签 证的程序。 德国制定了一项计划, 允许计算机和技术专 门人才进入德国工作, 最长可达 5 年。 法国和英国也简 化了 允许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其他短缺技能人才进人该
学者将研究焦点放在了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环境) 的基
本原理上, 代表人物有纳尔逊(e o) 此同时, N l n1 s 9 。与 波
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 对其它区域具有高
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核心内容,国家推进 自主创新的政策模式对建设 创新型城市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总结 国外主要国家或地区推进 自主创新的政策模式,提出 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几点启示。 二、 国外创新理论综述 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 “ 所谓创新, 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 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国工作的程序。 E D国家还通过加强对科技的支持以 OC
提高创新 环境与产
政策措施
典型国家
创造 良好 的创新环 境
财政拨款、 补贴,} k M 创新贷款, 美国、 ! 「 信息网络, 咨询服务, 数拐库, 风 本、 俄罗 险投5. } 担保, 减免税0 知识 斯 、 英 ri k,
产权法规,政府采购,公共建筑、
与创新的支 出,使其 占 G P的比例到 2 1 D 00年达到 3 奥地利、 %; 加拿大、 韩国、 挪威和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均 制定了增加对 R D与创新投资的明确 目 & 标。 近几年,许多国家都把增加科技投人与创新计划 以及创新政策的协调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动创新,为经 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欧盟已连续推出了6 个科技 研究框架计划和其他一些鼓励科技创新的计划。 德国、 英国、 法国等也各 自 推出了一些发展科技和鼓励创新 的国家计划。 除此之外, 欧盟还通过建立从事协商的专 门工作组 、 支持对创新政策评价和比较 、 支持对欧洲科 技优势的分析与查找、完善科研与创新监管环境等途 径, 来实现欧洲科研和创新政策的和谐发展[ [ l a ] 。美国为
公 共创新环境
保证对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非常重视对创新投入的 协调与评价。协调主要包括: 预算协调 、 重点和优先领 域的协调、 资源共享等方面。 评价主要是对投入使用的
效果进行评价日。其他国家, ’ } 如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匈牙
利、 爱尔兰、 韩国和西班牙等, 均制定了指导创新发展 的较全面的政策框架, 以保证创新政策在国家、 区域等
种科技与创新计划, 各种财政金融手段 , 如补贴 、 贷款、 减免税 、 风险投资等, 公共科研体系的改革, 对研究与 创新活动的协调, 知识产权的改善, 减少市场的不确定 性和不完善性 , 鼓励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激励措施, 各 类教育培训计划等。如表 1 所示。
表 1 国外推进 自主创新政策模式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