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四川卷(解析版)复习课程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B
【解析】略。
高考真题——历史(四川卷)解析版
2014四川高考文综历史解析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背景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精品】四川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 主张改革赋税制度D.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可以得出管仲注重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正确。
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
材料说的是重视货币流通职能,而不是赋税制度,C理解错误。
D对材料理解太笼统,排除。
故选B。
2.“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完全超过了北方。
由此可以认定,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正确。
A、B两项均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不是判断依据,故排除。
D项说的是政治中心的选择,不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最主要依据,故排除。
3.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3037422512114阁臣数(人)18.6322.9826.0915.537.45 6.83 2.49占比(%)A. 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年轻化B.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表”可知,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都比较短,更替频繁,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大臣的年龄问题”,因此,图表“数据变化”不能“促进官吏队伍的年轻化”,故A选项错误。
历史高考真题四川答案解析
历史高考真题四川答案解析作为中国高中生必须迎接的一场考试,历史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而对于四川的学生来说,历史高考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将对历史高考四川卷的真题及答案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与实战历史高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9年历史高考四川卷的真题。
题目中出现了一道关于唐代政治制度的问题:评价唐代的阁论制、选举制与科举制的关系,并说明唐代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时代先进性。
这道题目涉及到了历史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以及时代评价的角度,考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逐步展开思路。
首先,我们可以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分析。
唐代的阁论制、选举制和科举制都是该朝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阁论制是一种门阀贵族参与决策的制度,通过辅助皇帝制定政策和处理国家事务,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多元性。
选举制则是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担任政府官职,使政府运行更加高效和公正。
而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促进社会流动和士子向上的机会,提高政府官员的能力和素质。
然后,我们可以探讨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
阁论制与选举制是相辅相成的。
阁论制通过与官员共同决策,确保了选举制的公正性和优秀人才的担任。
在唐代,有很多重要的官员都是通过阁论制的推荐而得到职位。
而科举制则是一个互相补充的机制。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并赋予他们政府官员的地位和机会。
这种制度可以防止贵族的世袭和特权,使社会上的人才能够有机会为国家服务。
最后,我们需要评价唐代政治制度是否具有时代先进性。
在评价时,我们需要考虑时代背景以及与其他时代相比的优势。
唐代是一个相对开放和繁荣的时代,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阁论制和选举制促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和多元化,避免政府被个人或少数人把持。
其次,科举制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客观的机制,鼓励社会流动和士子向上。
再次,唐代政府的官员素质较高,有助于政府的有效运作和治理。
综合来看,唐代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苏联的粮食产量,七五计划期间(1961年—1965年)为1.303亿吨,到八五和九五期间分别达到了1.676亿吨和1.861亿吨。
在这期间苏联每年动用35%左右的黄金储备购买粮食。
据此可知苏联A.注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逐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D.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仍然滞后2.中国古代经济从战国开始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在明清时某些地方偶尔也出现了女耕男织的现象。
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C.受到理学的桎梏的结果D.可能由长途贩运引发的3.1855年天平天国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归圣库”,但后来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本业,并向农工商征税。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A.全力实现《天朝田亩制度》B.物资匮乏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具有反封建精神4.从1904年朱执信介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B.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方向C.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发展D.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方向5.据学者考证认为佛教中“众生皆可成佛”的观点、句式是从儒家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观点、句式借鉴而来的。
据此可知A.佛儒并行B.佛儒斗争激烈C.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D.佛教借助儒教发展6.《大清律例》规定因官荫而袭的权益尽嫡长子;其他家财田产,不论妻生或是妾生或是婢生,不论嫡庶,都应按子数量均分。
由此可知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B.封建礼教开始瓦解C.有助于小家庭制度的形成D.继承制度有所调整7.土地兼并中:官僚和贵族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造成土地集中,王朝更替、宦海风波又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的转移。
这在本质上反映A.私有制导致土地所有权不稳定B.土地兼并制约了国家发展C.社会动荡导致了所有制的改变D.官僚地主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8.据历史史料记载1786年,河南多年农业歉收,导致了一些自耕农变卖土地;山西的一些富商“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导致一些农民虽遇丰年,亦无力偿还借贷。
高考历史川卷(解析版)
2011年四川高考历史试题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注意题干中的中国最南方区域限定词,抛开历史知识,就看中国大概轮廓图,经分析A项涉及到今天的广西地区。
相关史实则为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修建的灵渠。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秦汉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者的观点应该是中国的选官制度由“世袭制”向“官僚政治”转变,西汉初年出现了“布衣将相”的政治局面。
B 和D项属于思想方面;A项属于经济方面;只有C项属于要打破世袭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中国古代秦汉时期选官制度变化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联系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应该是在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张居正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角)第4课时
第4课时 伟大的抗日战争【四川考纲】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课标提示】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伟大的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③1931年,在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④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提供契机。
(2)概况⎩⎪⎨⎪⎧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②“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
③“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④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罪行⎩⎪⎨⎪⎧①屠杀中国军民:如南京大屠杀等。
②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③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2.抗日救亡运动(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3)国民党爱国官兵⎩⎪⎨⎪⎧①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
②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力战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
④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4)爱国民众⎩⎪⎨⎪⎧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本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5)西安事变⎩⎪⎨⎪⎧①经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最新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四川卷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学习-----好资料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解析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2013四川历史解析D. 【答案】1.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命题立意】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四项的字、C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B、 D项。
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
故本题应选C. 2.【答案】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
【命题立意】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项发生于元朝、DA【解析】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慎。
均晚于“商代”,故排除。
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 C成就。
故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B. 【答案】3.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命题立意】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历程。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故本题应选D项。
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
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四川省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
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能力。
以下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正确的是()A. 家庭教育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B.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C.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D. 家庭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塑造孩子性格、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环节。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A. “家庭教育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这一选项过于绝对。
虽然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
个人的成长成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
因此,A选项错误。
B.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一表述并不准确。
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或补充。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因此,B选项错误。
C.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选项正确。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情感发展和生活技能的提升。
因此,C选项正确。
D. “家庭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一选项同样过于绝对。
虽然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推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近代某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近代某条约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英国人民可以在中国的五个港口寄居并进行贸易通商。
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判断出该条约的名称,并结合材料选出与材料内容相符的选项。
选项A,材料中的条约内容正是《南京条约》中的规定,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正确。
选项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不符,选项B错误。
选项C,《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不符,选项C错误。
选项D,《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不符,选项D错误。
2、1940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抗战时期土地政策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问题。
这次会议是A. 中共二大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1940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抗战时期土地政策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问题。
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判断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材料选出与材料内容相符的选项。
选项A,中共二大在1922年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A错误。
选项B,遵义会议在1935年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错误。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朝的对外关系也前所未有地发展,以下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B.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是世界交往的中心D. 唐朝时称阿拉伯人为大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A,鉴真,唐朝僧人,应日本僧人之邀,先后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选项A 符合史实。
选项B,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因此,选项B符合史实。
选项C,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但当时的世界交往中心并不是中国,而是阿拉伯帝国,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世界古代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也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因此,选项C不符合史实。
选项D,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通典》、《旧唐书》、《新唐书》、《酉阳杂俎》和《资治通鉴》等,均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国,故阿拉伯人被称为大食人。
因此,选项D 符合史实。
综上所述,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是世界交往的中心。
2、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其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A. 魏源B. 林则徐C. 严复D. 孙中山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
选项A,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故选项A正确。
四川省乐至县宝林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乐至县宝林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周恩来强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②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③日内瓦会议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④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公使曾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这是因为A.签订《南京条约》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
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A.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B.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4.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推行马歇尔计划时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人教版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先秦儒家极力宣扬圣王政治,圣王不仅要向道慎德,还要教以人伦,通过教化,将国民人格提高。
由此可知,先秦儒家()A: 具有强烈复古情怀B: 追求国家理想政治C: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D: 主张君主道德自律【答案】B【解答】据材料信息可知,圣王不仅要道德自律,而且还要教百姓,实际上体现了先秦儒家对国家理想政治的追求,故B项正确;尽管材料体现了儒家有一定的复古情怀,但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复古,而是规范现实,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虽然体现了以圣王为中心,但并没有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君主道德自律只是材料的部分观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D项。
故选B。
第2题.《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
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 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B: 消释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 打击了鲜卑族贵族政治特权D: 缓解阶层矛盾便于稳定统治【答案】A【解答】根据题干内容中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可知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对于入姓与族是有严格标准,据此可知,这是受到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故选A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入姓与族的严格标准,没有涉及民族矛盾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并没有完全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对入姓和族的标准,与打击鲜卑贵族特权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仅是述及在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对于入姓与族的标准问题,而该项措施与缓解阶层矛盾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第3题.在中国国度思想即将形成的关键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进一步铲除了诸侯割据称霸的制度基础,从此,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各地百姓期盼的都是国家的统一。
这种国度思想形成的关键是()A: 儒家思想极力维护B: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C: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D: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答案】B【解答】儒家思想对大一统局面的维护功能是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而材料限定时间条件是秦始皇时,排除A、C项(1)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国家决策方式,与B项相比较,它不是关键因素,故排除D项。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四川卷)答案解析.pdf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B.C.D.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A.B.C.D..A.B.C.D..A.B.C.D..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10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表3 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四川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详解文综历史解读【总评】本套试卷是最后一套旧人教版文综历史题,但也包含了不少新课标概念,试卷总体难度偏大,经济史比例最重(两个非选择题全考查经济史)。
图文材料及跨越科综合方法运用都较多12.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 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读】AB两项是贵族制,等级制,D项是元代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只有C项以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隋唐的制度革新。
(新课标)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强化之选官制度变化。
文艺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
回答13——14题。
13. 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①展现了汉代高潮的雕塑艺术①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的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④③D. ②④③【答案】 B【解读】这只是一中娱乐方式的说唱,排除③;东汉说唱俑是陶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当时成都人的直观感受,故选①②④【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新课标)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化•中国古代的雕塑、舞蹈、音乐。
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答案】 D【解读】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排除①;“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唐代贞观之治(封建盛世)物资丰富、物价低、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显“积贫积弱“,故选③④;②从本题材料无法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注意题干中的中国最南方区域限定词,抛开历史知识,就看中国大概轮廓图,经分析A项涉及到今天的广西地区。
相关史实则为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修建的灵渠。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秦汉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者的观点应该是中国的选官制度由“世袭制”向“官僚政治”转变,西汉初年出现了“布衣将相”的政治局面。
B和D项属于思想方面;A项属于经济方面;只有C项属于要打破世袭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中国古代秦汉时期选官制度变化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联系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应该是在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张居正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
而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16.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应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需要进行巨额赔款,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商业、通商口岸的限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17.图五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图5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末“新政”骗局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理解为“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所谓“民智未开”即应该用专制制度来统治人民。
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清末“新政”骗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回答18-19题。
18.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国势力拉过来了”。
以下史实中的有利于中共争取的是中间势力的有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联合中间路线派别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共争取的中间势力应该是党外民主派别力量故应排除①。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中共联合中间路线派别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启蒙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③指的是政体而且是美国的根本政体,题干体现的思想主张应该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法国启蒙思想21.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奉行的传统的欧洲外交原则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传统的欧洲政策是均势政策,反对任何独霸欧洲的势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英国奉行的传统的欧洲外交原则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都有大国强权的做法故排除A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故排除B项;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是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故排除C项;而二战后政治方面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组织联合国;经济上既有美国为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又有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二战具有划时代的影响23.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人类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②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果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人类就不会兵戈相见。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近代人类战争与和平问题37.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致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荀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4分)材料二表2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图9 图10(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6分)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材料四“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
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
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
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
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
欧洲的原子物理学家、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
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
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
(11分)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加以概括。
(2)此题考查的是对曹魏到北宋选拔人才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变化直接归纳: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
第二问原因可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制度:首先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其次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再次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加以概括。
(3)此题考查的是对清华大学校训和格言蕴含着的人才培养理念及两次院系调整的目的的理解。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目的:第一次主要是为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第二次适应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
第二问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加以概括。
(4)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内容及其实施:“才能优先原则”,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到1945年,德奥驱逐的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作用和影响: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