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习题式)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文言文全套课件复习
心。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评价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精要练习3
▪ 4. 把以下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里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势浩大,水流湍急。春冬:清荣峻茂。秋:肃杀、 凄凉。
▪ 2、语言 ▪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
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 充满生气。
精要练习1——注音
1、重岩叠嶂 zhàng 2、夏水襄陵 xiāng 3、乘奔御风 bēn 4、素湍绿潭 tuān 5、绝巘 yǎn 6、飞漱 shù 7、清荣峻茂 jùn
缤纷 ▪ ②、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③、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练习5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 为什么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此 痛苦而叹惋 8、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 自乐
文章评价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精要练习3
▪ 4. 把以下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里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势浩大,水流湍急。春冬:清荣峻茂。秋:肃杀、 凄凉。
▪ 2、语言 ▪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
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 充满生气。
精要练习1——注音
1、重岩叠嶂 zhàng 2、夏水襄陵 xiāng 3、乘奔御风 bēn 4、素湍绿潭 tuān 5、绝巘 yǎn 6、飞漱 shù 7、清荣峻茂 jùn
缤纷 ▪ ②、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③、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练习5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 为什么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此 痛苦而叹惋 8、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 自乐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课ppt课件
3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 的人呢!
2020/3/13
目标四:文言文简答题:有些简答题 是开放性试题,是从引导学生灵活分 析问题的角度考虑的,在于培养学生 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的能 力。学生从正面或反面回答均可,只 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2020/3/13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这里的翻 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 “达”即语句通顺。翻译时要紧 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 词语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 文的句意,又要连贯通畅,要落 实到字、词。
2020/3/13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为:他继续往前行走,想要走到 这个林子的尽头。
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寄托了 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 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
作者的社会理想是没有压迫、没 有剥削,社会平等,没有战乱;人人 各尽其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 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人们的关系十 分融洽和睦,这是人人有食吃,人人 有衣穿的理想大同社会。
2020/3/13
作者这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当时 黑暗的社会现实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大同社会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才可以实现。作者的社会理想只 是批判社会现实,客观反映了人民要 求地位平等,希望摆脱剥削的愿望, 是很积极的。
1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着的两膝,都隐 藏在手卷下边的衣服皱褶里。
2020/3/13
1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 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 的样子。 12、嘻,技亦灵怪矣哉!。 嘿,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2020/3/13
1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020/3/13
目标四:文言文简答题:有些简答题 是开放性试题,是从引导学生灵活分 析问题的角度考虑的,在于培养学生 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的能 力。学生从正面或反面回答均可,只 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2020/3/13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这里的翻 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 “达”即语句通顺。翻译时要紧 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 词语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 文的句意,又要连贯通畅,要落 实到字、词。
2020/3/13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为:他继续往前行走,想要走到 这个林子的尽头。
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寄托了 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 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
作者的社会理想是没有压迫、没 有剥削,社会平等,没有战乱;人人 各尽其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 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人们的关系十 分融洽和睦,这是人人有食吃,人人 有衣穿的理想大同社会。
2020/3/13
作者这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当时 黑暗的社会现实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大同社会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才可以实现。作者的社会理想只 是批判社会现实,客观反映了人民要 求地位平等,希望摆脱剥削的愿望, 是很积极的。
1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着的两膝,都隐 藏在手卷下边的衣服皱褶里。
2020/3/13
1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 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 的样子。 12、嘻,技亦灵怪矣哉!。 嘿,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2020/3/13
1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初二上文言文复习PPT
文言文复习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翻译课文。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 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 的心境;
二、自学提纲(一): 复习《小石潭记》: (1)整体感知,把握词语翻译课文。 (2)作者从 、 、 三个方面方面描写了潭水清的特点。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话是: 。 (3)理解填空。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 。如写石:“ ”是面;“ ”是点。② 。如写潭:“ ② 是远,“ ”是近。 ③ 。如写鱼:“ ”是静,“ ”是 ④ 。如“ ”表面 ,实为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 的思想感情?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 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6)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 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8)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 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上 失意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 他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 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 作者当时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 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 了痛苦的深度。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像环一样 ]合, 寂[ 寂静 ]寥[ 高远空旷 ]无人, 凄[ 使动用法,使……凄凉 ]神寒骨, 悄[ qiǎo。寂静 ]怆[ 忧伤]幽邃【 深 ]。 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其境过清,不可 于是,就 久居[ 停留 ],乃[ ]记 之[代词,指小石潭的景象 ]而[ 连词,表顺承 ] 去[ 离开 ]。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翻译课文。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 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 的心境;
二、自学提纲(一): 复习《小石潭记》: (1)整体感知,把握词语翻译课文。 (2)作者从 、 、 三个方面方面描写了潭水清的特点。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话是: 。 (3)理解填空。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 。如写石:“ ”是面;“ ”是点。② 。如写潭:“ ② 是远,“ ”是近。 ③ 。如写鱼:“ ”是静,“ ”是 ④ 。如“ ”表面 ,实为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 的思想感情?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 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6)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 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8)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 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上 失意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 他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 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 作者当时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 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 了痛苦的深度。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像环一样 ]合, 寂[ 寂静 ]寥[ 高远空旷 ]无人, 凄[ 使动用法,使……凄凉 ]神寒骨, 悄[ qiǎo。寂静 ]怆[ 忧伤]幽邃【 深 ]。 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其境过清,不可 于是,就 久居[ 停留 ],乃[ ]记 之[代词,指小石潭的景象 ]而[ 连词,表顺承 ] 去[ 离开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庄重、高雅(清高)。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8.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 的生活态度,委 洁身自好 婉地批判了 的世风。 趋炎附势、追求富贵 9.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 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0.作者写莲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 洁身自好 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 不愿隐逸 的生活态度。 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因?
1和平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 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 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期末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花样2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篇 富贵不能淫(类文练习) 子列子①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②者,曰:“列
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③为不好士乎?”郑 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 入,其妻望之而拊心④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⑤。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
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
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④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
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释】①醨(lí):淡酒。②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 比,连,连续。登,庄稼成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B.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C.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D.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根据语境推测词义 数.百出没波心
词义(填写文字) 市: 集市
数: 几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填写文字)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绝:① (3)此景幽绝. 断绝;② 极,非常 ;③ 绝:
超越。 ④横渡,横穿。
极,非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 向右转再往北,是缆舟亭,楼船密密地排在一起,这里 有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湖堤。 (2)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 住在西湖的人要想避开喧嚣繁杂,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
文言文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2 . 与 朱 元 思 书 ( 南 朝 梁 ·吴 均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夹岸高山,皆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
生寒树,负势竞上,
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 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
互相轩邈,争高直 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
第3段:写“奇山”, 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 泉水、草木、鸟兽,以
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国”“威天下”不能只靠 “封疆之界”“山溪之 险”“兵革之利”,从反 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③第三层:引出“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仙都。自康乐
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的林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 彩、富有生命力的气象。
C.“晓雾……竞跃”,转为动景,描绘朝、 夕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 勃的生命气息。 ③第三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将水上航行
1 0 . 三 峡 ( 北 魏 ·郦 道 元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春冬之时,则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
素湍绿潭,回清倒 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
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影,绝巘多生怪柏, 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表现出作者高 雅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①使用白描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结合,使笔下景物极富特色。②骈散结 合。大量使用对偶句,语句富有韵律,句式铿锵,工整清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 (2)念无与乐者
▪ (3)遂至承天寺
▪ (4)相与步于中庭
▪ (5)积水空明
▪ (6)藻荇交横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
▪ 2、翻译文言句 ▪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
▪ 3、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 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 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 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 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 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 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 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 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
▪ 7:根据提示填空:
▪①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②《游山西村》的颈
联:
,
。
▪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
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3
▪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
17
▪ (10)所以动心忍性 ▪ (11)曾益其所不能 ▪ (12)人恒过 ▪ (13)然后能改 ▪ (14)衡于虑 ▪ (15)征于色 ▪ (16)入则无法家拂士 ▪ (17)出则无敌国外患 ▪ (18)而后作
18
▪ 2、翻译文言句 ▪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文言文复习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复习《唐诗五首》课件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 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 画面鲜活了起来。
相视,互看。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
诗意:
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
典故
长歌怀采薇。
知音难觅、 孤独无依的苦闷与 惆怅
知识梳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意:(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 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 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单车”说明随从少,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的苦闷、诗意。“过居延”表明行程的偏远。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 “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的苦闷、远离家乡 异地漂泊无定的愁绪。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 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 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愁”与“日暮”“烟波”之景 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日暮时登临黄 鹤楼的心情,同时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结构梳理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
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 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 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相视,互看。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
诗意:
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
典故
长歌怀采薇。
知音难觅、 孤独无依的苦闷与 惆怅
知识梳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意:(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 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 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单车”说明随从少,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的苦闷、诗意。“过居延”表明行程的偏远。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 “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的苦闷、远离家乡 异地漂泊无定的愁绪。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 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 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愁”与“日暮”“烟波”之景 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日暮时登临黄 鹤楼的心情,同时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结构梳理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
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 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 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1)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连词,如果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隔断
(2)绝 绝.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停止
第6页
5.其他重点实词。 (1)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3)不见曦.月( 日光,文中指太阳 ) (4)属引.凄异( 延长 ) (5)则素湍.绿潭( 急流 )
第 24 页
8.重点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一文是抓住哪个字来写的?文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景物: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景物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第 25 页
(2)有人认为《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不够精练,可改成“庭下月色空明,地上竹柏影 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 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后一句将本体放在 了后面,使人产生一种如梦初醒的情趣,更富诗情画意,起到了锦上添 花、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 26 页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 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 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 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 愤。
第9页
8.常考名句。 (1)(2020·辽 宁 营 口 中 考 )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_____两__岸__连__山_____ , __略__无__阙__处____。 (2)(2019·陕西中考)其间千二百里,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清__荣__峻__茂___,良多趣味。 (4)(2019·湖南湘西中考)《三峡》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有__时__朝__发__白__帝__,__暮__到__江__陵__,_ __其__间__千__二__百__里_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_不__以__疾__也____。 (5)《 三 峡 》 结 尾 引 用 渔 者 歌 谣 “ __巴__东__三___峡__巫__峡__长___ , __猿__鸣__三__声__泪__沾__裳__”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2)绝 绝.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停止
第6页
5.其他重点实词。 (1)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3)不见曦.月( 日光,文中指太阳 ) (4)属引.凄异( 延长 ) (5)则素湍.绿潭( 急流 )
第 24 页
8.重点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一文是抓住哪个字来写的?文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景物: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景物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第 25 页
(2)有人认为《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不够精练,可改成“庭下月色空明,地上竹柏影 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 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后一句将本体放在 了后面,使人产生一种如梦初醒的情趣,更富诗情画意,起到了锦上添 花、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 26 页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 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 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 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 愤。
第9页
8.常考名句。 (1)(2020·辽 宁 营 口 中 考 )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_____两__岸__连__山_____ , __略__无__阙__处____。 (2)(2019·陕西中考)其间千二百里,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清__荣__峻__茂___,良多趣味。 (4)(2019·湖南湘西中考)《三峡》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有__时__朝__发__白__帝__,__暮__到__江__陵__,_ __其__间__千__二__百__里_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_不__以__疾__也____。 (5)《 三 峡 》 结 尾 引 用 渔 者 歌 谣 “ __巴__东__三___峡__巫__峡__长___ , __猿__鸣__三__声__泪__沾__裳__”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 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 (朝代) 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 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陋室铭 【名】 出名 【灵】 显灵 。【斯】 这 。【馨(xīn)】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rú)】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调弄。 【素琴】 【金经】 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因?
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 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 (朝代) 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 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陋室铭 【名】 出名 【灵】 显灵 。【斯】 这 。【馨(xīn)】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rú)】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调弄。 【素琴】 【金经】 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因?
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上 期末 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习题课件
5.本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 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山佛迹院,在
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 在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高百丈的瀑布。山势有八九个转折处,每 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往下放五丈,还到不了底。(瀑 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飞舞的雪,(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就是所谓佛的痕迹。
D.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A 项,动词,认为/介词,用;B 项,结构助词,的;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 项,副词,就是/副词,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下 山上山穿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心 划船,用双手捧着珠玉般的月影。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 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写 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四)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
(五)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③母曰: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 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 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⑧得罪流放,无问远近,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课件(共32张ppt)精选全文
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
的感慨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
厌倦官场、鄙弃功名以及寄情山水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由山势起笔,再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势,接着按
水势的涨落安排四时顺序,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以渔者歌唱作结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三峡山高峡窄的特点,更渲染了三峡秋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壮丽风光的欣赏、赞叹,对祖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不通 )
绝
自
绝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
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一词多义
清
与
回清倒影
(清波)
清荣峻茂
(清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
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字词练习
第四部分
思想感情
作 者 部 分
《三峡》的作者是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称号)
,
郦道元
著有《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注》,它不仅是
水经注 》
一部(地理巨著 ),还是一部( 文学巨著 )。
●陶弘景,南朝齐梁 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课件
【中心思想】
文章描画了秀美的山川风景,表达了作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 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特色】
1.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 用。 2.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对仗工整,节奏鲜明。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 通明 ,自 号 华阳隐居 ,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山中宰相 ” 之称,作品有《陶隐居集》。谢中书即 谢征 。 “康 乐”是指南朝山水诗人 谢灵运 ,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 位,被封为康乐公。
考点四:内容理解
1.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陶弘景回复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
2.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感情基调,并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3.本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写了哪几 种美?
本文点明中心的是“美”字。 共写了山水映衬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 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鳞”运用借代的手法,避俗,增加了语言表 现力,文学色彩浓厚。突出了鱼儿的活跃之态。
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 句中“乱”和“竞”字用得好,请你说一说好在哪里。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 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呼的气氛。 (或:“乱”字传神地描画出猿鸟声此起彼伏、热烈欢 呼的鸣叫状态,以动衬静,反衬出山林的寂静清幽之 美。) (或:“乱”字描画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写出了山 川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 写出了游鱼争相嬉戏的热闹气氛。 (或:“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10.(2017·北部湾)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 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 3 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 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写作技巧)
示例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山的高峻、连绵的特点。 示例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湍急的特点。
15.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原文呈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重点虚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与:介介词词,,可可译译为为““和和””““跟跟””
者:代代词词,,…………的的人人 于:介介词词,,在在
7.朗读节奏划分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标 2 处)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标 2 处)
8.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想到到没没有有人人与与我我共共同同游游乐乐,,于于是是来来到到承承天天寺寺找找张张怀怀民民。。
(2)高峰入.云
入:耸耸入入
(3)四时俱.备
俱:全全,,都都
(4)猿鸟乱.鸣
乱:纷纷乱乱
(5)夕日欲.颓
欲:将将要要
【拓展】晓雾将.歇/年且.九十/天子且.至
(6)沉鳞竞.跃
竞:争争相相,,争着争着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一)语文课件PPT
作业:
把文言文两单元中在这节课还没复 习到的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句拟份试 卷.
如:阡陌( ) ________ 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
35.更新你的思想,你就能获得新生。 60.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52.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如果 你也觉得自己该努力了的话。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只有
{ 9、一
上下一白 : 全部
与余舟一芥 : 一叶,数量词
{ 10、端
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
东坡右手执卷端: 画卷的右端
{ 11、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
湖中人鸟声惧绝: 消失,停止
{ 12、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助词
{ 13、是
是日,更定矣: 这
实是欲界之仙都: 判断动词,是
“甫”通“父”,男子的美
称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9、为字共三十有四
“简”通“拣”,挑 “选有”通“又”
10、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1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转”通“啭”,声音婉转
13、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选 1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14、云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 盖大苏范赤壁云: 句尾语气词
{ 15、更
室中更无人: 再
更有痴似相公者 : 还
{ 16 、之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助词,的 何陋之有: 助词无意,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反问语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无意,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舒缓语气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课ppt课件
22、素湍绿潭 白色的激流
23、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4、晓雾将歇 消散 25、夕日欲颓 坠落 26、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27、但少闲人 悠闲的人 28、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29、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30、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31、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点 32、披发文身 画着文采 33、溯迎而上 指逆流迎着潮水 34、僦赁看幕 租用
如:1、“青青园中葵,朝露 待日晞。〞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野望》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野望》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12、左手倚一衡木 同“横〞,横着。
13、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全都。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15、大道之行也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16、男有分,女有归 指职业、职守
17、略无阙处 同“缺〞,豁口,空 18、不见曦月 隙日光,此指太阳
19、夏水襄陵 20、飞漱其间
上 急流冲荡
21、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为: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 个人,〔于是〕都来打听消息。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 面出去。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 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
沿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并到处都作 了记号。
1、切不可望字生义;2、区别古今 词义不同;3、掌握通假字;4、词 类活用现象;5、多音字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哪些意象来 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成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直”和“圆”两字历来 为人称道,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 在哪里? “直”表现孤烟之高。 “圆”表现落日 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的地区平旷。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笔力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 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 切都清晰可见。
9.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 茫的思乡之情。
悲 字,道出 1.这首诗以四个字传神:一个“______" 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之情,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胜 ”点出秋天富有朝气,充满生机 一个“________ 排 写出鹤直冲云霄,翱翔蓝 活力;一个“________" 天的情状;一个“________ 引 ”字,展示诗人独树 一帜、标新立异、矢志不移的傲骨。 2.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_____________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苍劲,意境雄浑被誉为千古名句,请发挥想象 具体描绘其景象。
示例:一望无际的大漠上,一缕缕烽烟直冲云霄,黄 河从天边奔腾而来,橘黄色的夕阳就要落入西边的地 平线。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 1.《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 到 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 草木花鸟 ______。 3.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田园的悠闲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标题“归园田居”中可以作为题眼的一个字 是:________. 归 2.描写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躬耕生活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3.作者在诗中说“但使愿无违”,谈谈你对 “愿”的理解。 答:“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
黄鸡”三句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根本用不着 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 词人劝告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词人旷 达、乐观的情怀。
4.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一个字是“愁 __” 5.尾联采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尾联直抒胸臆。将“乡愁”之情“日暮”“烟波” 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诗人萦 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把阳 光下的平原、沙洲写得 生机盎然,这与全诗的 感情基调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yǎn遂与外人间隔 jiàn
qiān黄发垂髫 tiáo 怡然自乐yí 阡陌交通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 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 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 景的喜爱。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 的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 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 是什么?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 视一切,傲视群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出此 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从简,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 居延去慰问边塞将士。 B、颔联写出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 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蕴含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 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 塞诗之名作。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 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 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 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 国思家的情怀。
望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
4.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 恰当的一项是 ( )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4.你从“草盛豆苗稀”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 人生态度?
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 其本意在于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适
5.带月荷锄归”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诗句展现了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 光下,肩扛一把锄头回家,构成一幅月夜 归耕图.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甘愿隐居田园,也不愿放 逐于腐朽黑暗官场的思想感情。
D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 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 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本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A..全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表达诗人 希望报效祖国的情怀。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幻化出的是诗人 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 态,真切写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 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 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 “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 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 动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 全诗紧扣题目中____ 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泰山的_________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 _______的 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_________的特点。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 了泰山的 参天耸立 _________的特点。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来。” 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僵卧孤村,夜听风吹雨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 冰河,驰骋疆场是虚写。“风吹雨”把现实和 梦境联系起来。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 的爱国主义情怀。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 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 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 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 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 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 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 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与反抗。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D )
2.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 的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3.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 句诗。
赏析:夜深了,听着窗外的狂风暴雨,诗人渐 渐地进入了梦乡。在梦中,诗人正跨着战马, 驰骋疆场。这两句诗由景生情,由思生梦,梦 中仍不忘杀敌报国,铁马冰河的宏大气势令人 震撼,诗人炽热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7.“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用得好,请 简要赏析。
这里的“愿”指诗人的意愿,指诗人想按照自 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 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要强.
边关思乡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唐·王维)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感慨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 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白报晓 1.黄鸡的本意是: ______.词中是指 时光流逝 ____________. 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2.词的下阕抒写作者 ____________ 的看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法,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
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矛盾,这里是以乐景 衬托悲伤之情
7.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8.请赏析“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 悠”中两个“空”字的妙处
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现昔人 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的场 景,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 “空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自己漂泊在外,内 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羁旅愁思黄鹤楼(崔 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