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农家的暮.ppt

合集下载

田舍PPT

田舍PPT

注释:
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
7.烟坡:烟气弥漫的山坡。 《丹渊集》。
8.豚蹄:猪蹄子。
3.晓气:清晨的雾气。
9.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 4.篱巷:篱笆围出的小巷。
行谢神的祭祀。祈神报赛。 5.石窦:石穴。
赛, 指举办祭祀酬报神灵。 6.碓:duì,舂米的用具。用于去掉稻壳的
10.龟壳:龟甲。
尾联写乡村的丰年之乐。诗人从听觉入手,写整个小村落中雄鸡 长鸣黄犬懒吠,侧面表现了乡村安静、和谐、殷实的丰年之景,也 浸透着诗人对乡村浓烈真挚的喜爱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围绕“田舍”展开描写,展现农家生活情景,暗含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 B.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 和美好。 C.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 之不易。 D.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17.(1)余嘉其能行古道(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每空1分)
18.①应运而生 ②独辟蹊径 ③陆陆续续/接二连三 19.应改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也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 “鲁迅”这一笔名。(“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语序不当,“却”关联词使用不 当,每处2分) 20.①原文运用“直到”“才”一组关联词,使前后句语意更连贯,并且突出 “成为”之前的时间之长。(2分)②原文鲁迅前增加定语“我们熟悉的”,突出 “鲁迅”这一称呼的影响力之大。(2分) 21.B【解析】文中“独领风骚”的引号表示强调;A项,“白棉被”是比喻,引 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之”是火把排列的形状,用引号表示强调论述对象;C 项,“你管得着吗”是引用他人话语,表引用;D项,“电子蛙眼”是对人类模仿 蛙眼发明的物品的名称,表特殊称谓。 22.①就会发现《诗经》一直存在于文化之中。(就会发现《诗经》一直在我们 的生活之中)(2分)②“风”指《诗经》中的《国风》。(2分)③这首诗旨在 提倡诗歌创作要创新(这首诗反对机械模仿古人创作)。(2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如梦令 月夜归航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常记看戏归路,
了写小了说一《首青社词戏:春》中年。老少师是据此人仿 生最美好月的夜不时觉光饥。入在。这段时
光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快位速古,快代速少。女的青春
6、整首词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词中刻画了一群年轻女子在溪 边亭子里饮酒、对诗、赏景,因陶 醉而留连忘返.在莲荷池中荡舟嬉 戏,惊飞栖息鸥鹭的欢乐场景.
品读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读词不能只理解字面 上的意思,更要去感受 词语描写的情景。这是 一首很美的词,每一句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读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请同学们 用斜线分节 奏、感受节 奏美。
如梦如令梦令 月夜归航
常李记清看照戏归路, 常沉记醉溪不亭知月停日归夜泊暮路不采,。觉摘饥 豆入 ,。 兴尽晚回犹舟豫,谁家宜偷。 误入藕花快深速处,。快速。
停泊采摘豆,
停泊采摘豆, 犹豫谁家宜偷。
犹豫谁家宜偷。 快速,快速,
快速,快速。
消去半船柴木。 踩踏片片,
消费半船柴木。
比如看戏归来,和一群农家
小伙伴月夜偷豆,就给鲁迅先生
小练笔 留下永恒的记忆,先生把它写进
了小说《社戏》中。老师据此仿 写了一首词:
如梦同事学。们老也师试相着信写你停犹快一们泊豫速首采谁,一词摘家快定豆 宜 速,写, 偷 。记得。下很你好童。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
村生活。这样写,与作者此时身在
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
美文连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 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 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 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 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 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通过色彩变化,表现出妻子容貌美丽、 性情温柔贤淑、内心良善的特点。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丈夫简朴勤劳、 善良可亲,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特 点。
3、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 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艰难生活 的申诉。
4、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思考与讨论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 几个画面?请依据这几幅图说说这个小农家 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 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 屋舍自然简单、朴实温馨; 生活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温暖安康; 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好。
思考与讨论
2、透过诗歌的文字,你觉得妻子和丈夫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1-2-2《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

1-2-2《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

【略读】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妈妈》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解析】
本题用比较的方式考查概念的含义。第一个
“负责”的含义可根据第三段中“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 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 晶”“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这两句话来归 纳。第二个“负责”的含义可根据第四段中“其次是除有负 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 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 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这一部分来归纳。
【略读】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妈妈》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927 年任武汉北伐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国 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 年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 等人编《新月》月刊和《诗》月刊。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 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2 年秋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开始和朱自清同事论 学。抗战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日本投降后 任中国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云南支部宣传委员, 《民主周刊》 社社长,1946 年 7 月 15 日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当晚即被 国民党特务杀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望海潮
东南形胜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 ②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③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④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 叠山献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⑦。千骑拥高牙⑧,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 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3 乡 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3 乡 愁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2)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将“勾起”改为“架起”。 (3)第③句属于哪种关系的复句类型?(1分) 因果复句。
5.下列对《乡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 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阔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表达的情感丰富、直白、有张力,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故乡之思上 升到家国之思,余韵悠长。 D.《乡愁》中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手法,使之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 韵律之美。
峡(xiá)_海__峡__ 侠(xiá)_侠__客__ 狭(xiá)_狭__窄__
3.请用“/”和“·”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3 分)
而现在
/ 乡愁
··
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 /在这头
大陆/
在那头 ··
4.(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也正是因为 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②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 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勾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 内心深处。③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所以《乡愁》这首诗才 会打动这么多人。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 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 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坯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 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 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 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 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 了。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高中语文诗歌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有作品《瓦釜集》《扬鞭集》《半农杂文》等。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河南南阳 人。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 事。1974年兼任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总编辑及 《中华文艺》总编辑。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 期 刊 总 编 辑 。 1977 年 10 月 起 担 任 台 湾 《 联 合 报》副刊主编至今。其间曾应邀加入爱荷华大 学国际创作中心,并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1.作者在《也许——葬歌》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 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 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 情。
2.透过诗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 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妻子: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 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妻 子的容貌是美丽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他从田里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 “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 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动作 的处理,表现了他温柔、善良与可亲,丈夫强烈地关爱着这个 家。
2.《一个小农家的暮》 诗歌以质朴无华的口语化语言,精心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 常细节画面,为读者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 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以陈述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 静穆和谐而又拙朴的农家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 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秋歌——给暖暖》 诗歌通过落叶、荻花、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 的琴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 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 唤着“暖暖”,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妈妈(共19张PP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妈妈(共19张PP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湖北浠 水人。诗人、诗论家、学者。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最有 影响的诗人之一,他提出了“三美”主张,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 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 的均齐)”。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论著《神话与 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 《楚辞校补》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家骅. 浠.水
2.写汉字
词语 新 niàng chún 厚
读音 huá Xī
易错字 酿 醇
加点字
庇.护 印钞.
读音 bì chāo
词语
食 cù 斟 zhuó
易错字 醋 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砧声:在石上洗衣捶打的声音。 嫣红:鲜艳的红色。 辽夐:辽远、广阔。 4.辨用法 (1)庇护 保护 ①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②30年间,总有一个身影戍守在滇池岸边——他把所有心血都耗 在保护滇池上,为此倾家荡产并欠外债20多万元。 提示两者都有“护卫”的意思。“庇护”侧重表示不公正、不合理 地支持错误行为,一般为贬义词;也可作褒义用,强调无理由地保护。 “保护”侧重表示通过保卫、护卫使免受损害,中性词,可用于各种事 物。
过清明节以后,从长期的海雾中带回了春色,公园里先是迎春花 和连翘,成篱的雪柳,还有好像白亮灯的玉兰,软风一吹来就憩了。 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蜿蜒在 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樱花落了,地下 铺好一条花蹊。接着海棠花又点亮了,还有踯躅在山坡下的“山踯 躅”、丁香、红端木,天天在染织这一大张地毡;往山后深林里走去, 每天你会寻见一条新路,每一条小路中不知是谁创制的天地。

PPT《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PPT《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 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 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以静衬动, 有景有物, 描写了乡村的寂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1],字廷秀,号诚 斋,自号诚斋野客[2]。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3]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 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老翁和老妇。
当地方言。
诗意: 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
着醉意,用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 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 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
chú bō
锄剥
锄头 锄草
剥夺 剥削
想一想: 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上下两段
上阙
有长有短
换韵脚

下阙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
月 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 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 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 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 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1891-1934),江苏江阴人,名复,原名寿 彭,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五四”新文化 运 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 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 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 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 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 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 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 “衔着”烟斗从田 里 “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 弄着” 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 活 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 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 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 样。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 着 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 —(人教版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 第2单元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 —(人教版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刘半农 (1891 - 1934) ,原名寿彭,改名 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
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
的健将。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 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 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 民谣途中病逝。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赏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 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 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
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赏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
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 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 见。好:喜爱。前 “ 恶 ” (è) :缺陷和丑恶。后 “ 恶 ” (wù) : 讨厌,憎恨。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温馨晨读
诗歌部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闻一多13岁时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他赴美国留学,
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
刊《诗镌》的编辑工作。此后,他曾在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 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秋,他任清华
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1946 年7月

现代诗歌赏析 ppt课件

现代诗歌赏析 ppt课件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构成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具体的事、物。 意境:意象营造的氛围。 情感:诗歌的灵魂和内涵。
现代诗歌赏析
营造意境的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 2.含蓄手法的运用 3.修辞手法的运用
现代诗歌鉴赏 (赏析篇)
现代诗歌赏析
❖新格律诗讲究三美:绘画美、建 筑美、音乐美。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绘画美
现代诗歌赏析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现代诗歌赏析
和近
你,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现代诗歌赏析
3.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反复,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如: 《乡愁》 *比喻,形象,深入浅出。如:《致橡树》 *夸张,横添气势。如:《天狗》 *对比,立意鲜明。如:《有的人》
现代诗歌赏析
诗歌的生命——情感
举杯饮泪 母亲说:“孩子 活着就已经足够” 从那么多邻居家 走过 我不再拘谨……
寒食禁火 风在树枝上打滚 燕子像一块海绵 吸吮着昏暗的水声 这使得我们的灵魂 彼此挤靠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9
少产的著名诗人——痖弦 痖弦,1932 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 1949 年去台湾,1966 年 12 月退伍。1954 年与洛夫、 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1975 年任幼狮文化 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 年 10 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 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 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 弦诗集、荻花、湖沼、大雁、马蹄、落花以及破碎的琴 韵和幽幽的寺院等极富古典气息的意象和场景,给我们营造了一个 淡远清凉的意境,并用回环往复的复沓笔法深情地呼唤着“暖暖”, 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暖的向往与追求。
25
《妈妈》 诗歌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以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地铁、电 车、飞机、玛丽莲·梦露、银行的点钞机等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与 妈妈生活的封闭落后的农村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中给人以震撼 的力量,从而反衬出妈妈面对艰苦生活的坚韧的人生态度和“我” 对妈妈的思念与赞美。
16
程和奥秘。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去的乡村生活,再审视母亲 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永远劳累而贫穷的命运,他们内心中 有多么大的遗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 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 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
17
·
链 接
休息时间到啦
31
[答案]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煮 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 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 剥剥的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 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 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 “嫣红”和“青布”颜色的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 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2《乡下人家》 课件(共36张PPT)

2《乡下人家》  课件(共36张PPT)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瓜藤攀架图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
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
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
绿绿的叶。
这处静物描写 为什么用这么多表
示动作的词呢?
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花儿落了 结出了瓜 挂在房前
瓜藤生长的过程 静中有动,把景物写活,写出了生气和活力。
对比
威严、单调
可爱
返回
喜爱与赞美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 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2 乡下人家

文 导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
读 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
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
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 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 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 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 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屋檐 华丽 踏步 梦乡
雨后春笋图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 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 同?
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 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鸡群觅食图
对比读一读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 带着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长尾巴的雄 鸡,在场地上来回地走。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主题思想
《一个小农家的暮》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农民的 同情,体现了作者关注民生、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
文学价值
《一个小农家的暮》以其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情的情感表达,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选入多种文学选集和教材。
社会影响
强化社会关注
该作品通过对小农家的描写,引起了社会对农村 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农村改革与发展。
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细腻的感官描写
诗人运用细腻的感官描写,如嗅觉 、听觉、视觉等,将读者带入小农 家暮色中的情境中,让人仿佛身临 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好。
诗意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小农家的暮色描绘得如同一幅 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情感表达
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
诗人通过对小农家暮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之情 ,让人感受到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坚持真实自我
作品鼓励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仰,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 诱惑所左右。
06
相关作品推荐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荒野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的另一部 经典作品,描写了一只 狗的成长历程和与人类 的深厚情感。
《热爱生命》
一部描绘淘金者与饥饿 、寒冷和死亡斗争的小 说,展现了人类生命的 顽强和坚韧。
作品概述
《一个小农家的暮》主要描述了 一个小农家在暮色中的日常生活 和景象,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贫
困。
诗中通过描写小农家的家庭成员 、劳动场景以及暮色中的景色等 方面,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真
实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
值。
02
文本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8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何种表达手法? 效果如何? • 【明确】白描;平实质朴。
2020/4/28
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 三个画面,请你给这三个画面分别起个名 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 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和丈夫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0/4/28
第一部分 农妇夜炊图
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2020/4/28
2020/4/28
第三部分 孩子观月图
因而,对于连数也会数错的他们来说,对世间生 活是无法也无力作出如此警醒的概括的──他们只是在 看月数星顺口唱出由成人教唱的与月亮星星有关的歌 而已。月亮是晶莹洁白、沉静美丽的,这幅画面以月 亮为中心,无疑强化了本诗静谧美妙、富有童话色彩 的氛围和情调。而孩子们数天上星星时的颠倒错乱, 则突出了他们的浑然未琢的童心,体现了本诗反映自 然之“真”。实际上,前面两幅图画从根本的意义上 来说也正是一种没有经过现代文明雕琢的童心世界, 稚拙质朴,一派天然──这就是这幅孩子观月图与那两 幅2020图/4/28的最根本的一致之所在。
2020/4/28
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 • 【明确】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 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
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 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
三幅画面的特点: 这里的屋舍自然简单、拙朴温馨,
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其乐融融, 这里的生活闲适自足、温暖安康, 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妙。
2020/4/28
思考与讨论
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妻子和丈夫分别是 个什么样的角色?
【答】妻子容貌美丽、性情温柔贤淑、内 心良善。丈夫简朴勤劳、善良可亲,丈夫强烈 的关爱着这个家。
一个小农家的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 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 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 的诗人之一。
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 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赴绥远 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第三部分 孩子观月图
诗人的视点又从屋里转到屋外,摄入诗人镜头 的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 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亮下面出现了: 他们举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 动人的儿歌……在这幅“孩子观月图”中,居于中 心位置的物象是月亮。景色中的核心是月亮──无月 则不见青山与松林;而数天上的星星则是看月的连 带动作;最后所唱儿歌同样也是以月亮为比喻的喻 象的。就诗中孩子本身而言,他们稚气未脱,过着 悠然无碍的生活(看月数星)。
【明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重心在“ 暮”字上。诗歌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的特点 ,我们在下文细细体会。
2020/4/28
全诗写了几个人、物、场景?各表 现了什么?特点如何? 她: 身着青布衣裳,用新砍的山柴煮饭,灶火映 红了脸和衣裳。 他: 衔着旧烟斗从田间回来;挂去锄头,坐上稻 床调弄狗,踱步(duóbù)到栏间看牛。 月亮: 在门对面,在青山顶,在松树尖。 孩子们:在场上,看月,数星星、唱歌。
2020/4/28
上述每个写作对象有何特点?整个场面构成的农家田 园生活具有怎样的整体特点?
她: 勤劳朴素。
他:悠闲和善。
月色:静谧;
孩子们:天真好玩。
清新恬淡、和睦闲适,有乡村气息。
2020/4/28
结合写作时间思考:作者身处“伦敦”这样的都市 ,为何表现出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
写于1921年的伦敦 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 ①思乡;②理想化。
2020/4/28
思考与讨论
根据全文回答:为什么作者把一个在军阀统 治下的小农家写得如此的诗情画意? 【答】本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的农村生活,以理想
化的欣赏态度、跳荡的旋律表现欢快的情绪,描写荡漾着 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 寄托在这三种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 成了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 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理想。
2020/4/28
第二部分 农夫收工图
诗人灵活地调整焦距,重点描绘了一幅“农夫收 工图”。这里,诗人以房屋农妇为基本视点,拉长了 焦距,镜头缓缓地从屋里拉到田间,又从田间拉回到 屋角,仍然聚焦到田间,最后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栏 里”。焦距的频繁移动,使对农夫的描绘不再是上文 农妇夜炊式的特写,而是突现出了一个行动的流程。 写流程的目的,自然是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 传达出农家生活的“真”内容:田间的荷锄耕作(从 农夫的挂锄我们自然能联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抑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劳动情 景)、收工后的调狗看牛以及农家温暖安康的人伦情 调。 2020/4/28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
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 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 “20她20/4”/28 “它”二字,沿用至今。
课文赏析
2020/4/28
标题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是个什么结构的短语? 短语的重心在那个词?诗歌是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 ”的特点?
在本诗中,诗人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 炊图”:“她”在灶下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地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 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她 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 声响(“必必剥剥地响”)和光色(“嫣红的火 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感觉 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 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 个安宁和暖的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