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1[1].3.5单元_练习与实践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课时练习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答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至五单元检测题

答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至五单元检测题

一、我会填空(每空0.5 分,共10 分)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 、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5、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10、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我能判断(10 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能选择(10 分)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A 、鼓藻B 、草履虫C 、水蚤D、青霉菌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C)。

A 、蜂鸟B 、砂粒C 、病毒D 、树叶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C)。

A 、牙齿变白B 、容易睡觉C 、清理微生物D、促进生长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 、种类繁多B 、生长繁殖慢 C 、分布广泛D、容易变异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A、温暖、干燥 B 、寒冷、干燥C 、寒冷、潮湿 D 、温暖、潮湿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A 、细菌B 、病毒C 、轮虫D 、细胞7、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 倍,目镜放大15 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就是(C)A 15 倍B 25 倍C 150 倍D 10 倍8、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D)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姓名班级)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六年级科学上册1[1].3.5单元_练习与实践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1[1].3.5单元_练习与实践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 一棵“顽强”的小树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植物在适应环境中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几个特性。

2.你研究植物向地性、向光性、向水性将采用__观察_、实验的方法。

我会观察探究请你回忆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进行下列活动。

我的问题是:我的猜想是:活动我会实践到自然界中找一找,其他植物生长时是不是也总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把自己看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形表达出来。

(温馨提示:大树的枝叶四个方向都一样茂盛我会运用(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各题)1.假如水分和养分大致相同,高大丛林中的小树苗与山坡上的独树苗生长有无区别,为什么?答:山坡上的独树苗生长要茂盛得多,因为它能够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养料供植物生长。

2. 山顶上松树、沙漠里的草的根为什么长得很深?答:因为植物具有向水性,而在土层深处才有足够的水分,所以山顶上松树、沙漠里的草的根才长得很深。

3.人们播种时为什么不管种子的方向?答: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枝叶具有向光性,所以不管种子方向怎样,它们总是会无忧无虑的生长的。

2 从“南橘北枳”说起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2. 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3.植物的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同时,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分布。

枳橘我会观察探究活动(一):请你观察上面的枳和橘的图,然后提出问题,做出大胆的猜测。

1.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本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后,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了呢?……2.猜测:可能是淮北阳光不足引起的;可能是淮北水分太少引起的;可能是淮北温度太低引起的;可能是淮北与淮南土壤不一样引起的;……活动(二):请你观察山坡上一般长着什么树,河边或低洼之处一般长着什么树,为什么植物要选择这样的生长环境?答:山坡上一般长着树叶比较小、需要水分不多的树,河边或低洼之处一般长着树叶比较大、需要水分较多的树,因为植物要选择这样的生长环境是要适应它的生长的需要。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形态变化】
1. 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1.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2. 植物的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

3.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繁殖后代。

【第三单元:动物的分类】
1. 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3.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构造】
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岩浆构成。

4.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第五单元:能量的转换】
1.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2.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3.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物质的形态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分类、地球的构造以及能量的转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B、复杂机械C、简单机械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二、多项选择题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_1-5单元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_1-5单元答案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微生物)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 乳酸菌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温暖) 和 ( 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细胞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功能)。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6、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它们对人类有(功和过)两方面的作用。

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生产腐殖质)(生产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传播疾病)、(使食物变质)。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很快)。

11.霉菌也是一种(微生物),它非常(微小)。

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

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形状有(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等。

12.霉菌的功(制酱)、(做腐乳)、(生产抗生素)、(生产农药)、(发酵饲料);过(食物变质)、(物品变质)、(危害人体健康)、(使动植物病变)。

二、选择题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D)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A、细菌B、病毒C、轮虫D、细胞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B)A、自来水B、河水C、井水D、纯净水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B)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7、细菌对人类( C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实验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实验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霉是一种微生物。

(√)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馒头容易发霉。

(√)3、霉菌都是有害的。

(×)4、一有病就应去注射抗生素。

(×)5、细胞都很小,不借助显微镜就看不到。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7、“脓”是身体上的烂肉。

(×)8、市场上卖的纯净水不含任何微生物。

(×)9、细菌都是有害的。

(×)10、细菌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11、细菌繁殖的速度比细胞繁殖的速度快。

( √ )12、“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3、地表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14、热胀冷缩不会破坏岩石。

(×)15、侵蚀是指岩石的风化。

(×)16、人类改变地表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17、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

(√)18、假如以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1000天。

(×19、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20、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21、风化后的岩石被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22、在地球内部,地幔最深,地壳最厚。

(×)23、铁在空气中会生锈。

(√)24、铜、铝行装许多金属在空气中都会生锈。

(√)25、在金属外面加涂一层油漆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锈。

(√)26、不锈钢永远都不会生锈。

(×)27、铁锈仍然是铁。

(×)28、喷漆可预防铁生锈。

(√)29、铁会生锈,其他金属不会生锈。

(×)30、雪融化是一种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1、竹子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里。

(√)32、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的。

(×)33、太阳,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组成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

(√)34、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恒星,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海王星最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分课时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分课时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答案
探究接力棒
一、1. 平均温度 2. 体积 体积
二、1. C 2. A 三、因为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面凝结成水珠。
3.热是怎样传递的
探究接力棒 一.、固体 液体 气体 热传导 二、1.√ 2. √ 三、1. B 2. B 3. A
对流
辐射
3
四、略 4.让水凉得慢一些
探究接力棒 一、1. √ 2. √ 3.√ 二、B 三、放冰箱里,装在泡沫盒里,装在开水瓶里。
甩动蛙声筒
动能转化声能
探究接力棒
一、1.× 2 .√
二、1.由太阳到蒸汽依次为:太阳能—化学能—动能—电能—热能—动能
3 .电和磁 探究起跑线 1.通电时现象:小磁针偏转 断电时现象:恢复原位 偏转原因:通电导线产生磁性 2.材料:导线、铜夹、大铁钉、电池、大头针等。
方法:将导线沿着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发现:通电时有磁性(吸起大头针),断电后无磁 性(大头针掉落)
8 设计建造我们的桥
探究起跑线 提示: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设计的种类、结构、身边的材料、人员分工等
需要材料:纸板、铁丝或线、竹筷等 修改意见:如美观程度、坚固程度、节省材料等
第三单元 热和燃烧
探究接力棒
1.热起来了
一、1.√ 2.
二、1.因为这样摩擦可以产生热量
2. 穿柔软的棉衣,里面有很多空气 ,可以保暖 2.哪杯水温度高
实验装置示意图:
记录表:略 我们的发现:垂直拉向上拉物体不省力,从斜面向上拉物体省力。 我们的研究的结论:利用斜面向上拉物体可以省力 。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
探究接力棒 一、1.斜面
2.省力 3.省力
剪刀刀口 小 省力
螺纹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2015秋季小学科学六年级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题。

1、生命体、显微镜2、列文虎克第、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3、空气中、水中、泥土里、体内和体表二、选择题。

1.B 2、C 3、D 4.A B D三、判断题。

1.√2.√3.×4.√四、实验研究。

答案见课本第2面五、简答题。

1、空气中、水中、泥土里、体内和体表2、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绝大多数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它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快,容易变异。

2 做酸奶一、填空题。

1.很小、很广、生存、繁殖。

2.乳酸菌3.杆菌、球菌、螺旋菌4.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二、判断题。

1、√ 2、× 3、√三、选择题。

1. C 2.A 3.C 4.B、C四、简答题。

1、功:生产腐殖质,是大自然的清洁工;被利用来生产新的产品;被利用来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行业;可帮助人消化。

过:传播疾病;能使食物腐败变质,人如果误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会中毒;家畜家禽的传染病菌会使家畜家禽死亡;软腐病细菌可以使各种蔬菜腐烂。

2、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碗筷;勤用肥皂洗手等。

3 馒头发霉了一、填空题。

1、霉菌、丝状真菌2.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3.怕光、怕氧、怕冷、怕燥二、判断题。

1.√ 2.√3.×4.√三、选择题。

1.ACE 2.ABC六、简答题。

1、甘蔗和花生发霉、没晾干的衣物放久了也会发霉、馒头长时间放置后会发霉等等。

这些东西发霉都与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关。

2、(1)曝晒,霉菌怕阳光,特别害怕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能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

(2)通风,美军喜欢温暖、湿润、阴暗的环境。

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室内霉菌数量。

(3)干燥,霉菌数量的多少与温度和湿度有很大的关系,保持周围环境的干燥,可使霉菌缺乏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水分。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全册问题答案汇总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全册问题答案汇总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全册问题答案汇总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蜡烛的变化1.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P2)答: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是蜡这种物质。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P3)答: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另一只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P3)答: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4.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P3)答: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5.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P4)答:盐溶解于水: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水变成钢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第2课铁钉生锈1.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的。

(P5)答:铁锈是红褐色的,非常松软。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你还见过哪些生锈的铁制品?(P5)答:生锈铁制品随处可见,如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3.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P6)答: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因为铁是灰色的、有光泽,很硬,能被磁铁吸引,能传热……而铁锈是红褐色的、没有光泽,很松软……4.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想出了许多防锈的方法,你知道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原理吗?(P7)答:图片1、3、4抹油、喷漆、喷釉,都是为了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问题、实验及练习题全部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问题、实验及练习题全部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部问题、实验及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节、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p4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p2: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节、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p7: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p5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p6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 3节、馒头发霉了一、问题解答问题1p8: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科学练习册答案六上人教版

科学练习册答案六上人教版

科学练习册答案六上人教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答: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由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凝聚而成。

在漫长的岁月中,星云中的尘埃和岩石颗粒逐渐聚集,形成了地球。

2.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彩虹?答:彩虹是由于阳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而形成的。

当阳光进入雨滴时,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成不同角度,形成彩虹。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答: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人类的食物来源和医药资源、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1. 什么是物质的三态?答: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

2. 为什么水在0℃以下会结冰?答:水在0℃以下会结冰,是因为水分子在低温下运动减缓,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水分子排列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第四章:能量的转换】1. 什么是能量转换?答:能量转换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或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 为什么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答: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它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这种能量是无限的,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就可以不断地被利用。

【第五章:地球的演变】1.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答: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解释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巨大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或分离。

2. 为什么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答: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因为这些地区地壳活动频繁,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分离或滑动)会导致地壳的应力累积和释放,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奥秘、生物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以及地球的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上科学第五单元练习册答案

六上科学第五单元练习册答案

六上科学第五单元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5. E二、填空题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植物的根、茎、叶是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其生殖器官。

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

4.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释放能量供植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5. 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循环和矿物质的吸收。

三、判断题1.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能)2.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3. √(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循环)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中)5. √(植物的根、茎、叶是其营养器官)四、简答题1.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有哪些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

- 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对维持生物圈的氧气平衡至关重要。

- 光合作用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2.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的呼吸作用有何不同?- 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而人类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肺部。

-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释放能量供植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人类的呼吸作用同样需要氧气,但主要目的是为身体提供能量。

五、实验题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胶带。

- 实验步骤:-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植物的叶片上,用胶带固定。

- 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

- 观察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是否有水珠形成。

- 实验结果: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和水。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对植物自身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2021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1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 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第四单元 能量 4.6.神奇的小电动机
学生活动手册 根据实验,记录转子的转动情况。
转子不动
转子转动 转子转得更快 (方向根据实 (方向根据实 际情况填) 际情况填)
第四单元 能量 4.7.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活动手册
电能的来源和转换记录表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学生活动手册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体细胞标本,把我们看到的细 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手册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体细胞标本,把我们看到的细 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叶肉 细胞
叶肉细胞一般体积较大,内含 叶绿体呈绿色,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 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 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 较疏松,特别是靠近气孔处, 细胞排列有空隙。
电池 光伏发电站 水力发电站 风力发电站
火力发电站(热电厂)
太阳能发电站 核电站
化学能 光能 水能 风能
化学能 太阳能
核能
电能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学生活动手册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学生活动手册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岁。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3颗行星。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70亿左右的人口。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第四单元 能量 4.1.各种形式的能量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我们身边的各种能量形式和这些能量让物体发生的 变化。
太阳能热水器 超声波清洗器
炒菜 磁悬浮列车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一、选择题1.下列物品中,不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是()。

A.近视眼镜B.装水的烧杯C.叶片上的水滴D.凸透镜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

A.缩小的物体图像B.放大的物体C.不变的物体D.放大的物体图像3.小明想更清晰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应该选()的放大镜。

A.直径最大B.厚度最大C.凸度最大D.材料最贵4.凸透镜是()的透明镜片,它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中间边缘一样厚D.半透明材料5.科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玩了凸透镜点火柴的小实验,小明同学回家也想做,但是家里没有凸透镜,他可以用()代替。

A.妈妈的近视眼镜片B.家里的小镜子C.家里的大镜子D.奶奶的老花眼镜片二、判断题1.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把标本图像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我们就要选择直径大的放大镜。

( )2.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 )3.老花镜和近视镜都具有放大作用,所以都是放大镜。

( )4.近视眼镜的镜片具有放大功能,所以人带了以后才能看清楚。

( )5.放大镜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越厚放大倍数越大。

( )[参考答案]1.A2.D3.C4.A5.D1.×2.√3.×4.×5.×2.怎样放得更大一、选择题1.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时不需要调焦B.利用手持式显微镜能观察到花粉颗粒C.使用时需要轻拿轻放D.观察物体时物镜下方的透明罩要紧贴物体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

A.图像大小B.图像清晰度C.图像亮度D.图像色彩3.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A.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B.两块都是凹透镜C.两块都是凸透镜D.两块平透镜4.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D.带显示屏光学显微镜5.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X”,物镜分别标有“5X”、“10X”、“20X”,则该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倍。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分层作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分层作业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时练附答案)1 放大镜探索: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中央厚、边缘薄的_________(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物体能把图像_________,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放大的倍数越大。

基础训练1.判断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越大,其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3)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4)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透镜的视野。

()(5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选择题。

(1)下列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B.越小C.不变(3)下列关于放大镜的使用,描述错误的是()。

A.眼睛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放大镜,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B.眼睛和放大镜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物体,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C.放大镜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眼睛,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放大√中央厚,边缘薄不变√一样厚缩小√中央薄,边缘厚(1)透明放大(2)凸度凸度越大[基础训练]1. (1)√(2)X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大小无关,而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3)X解析:不透明的物体即使中央厚、边缘薄也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4)√(5)√2. (1)C (2)B (3)C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2 怎样放得更大课堂回顾探索: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______倍,电子显微镜能放大约______倍。

(2)我们自制的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 一棵“顽强”的小树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植物在适应环境中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几个特性。

2.你研究植物向地性、向光性、向水性将采用__观察_、实验的方法。

我会观察探究请你回忆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进行下列活动。

我的问题是:我的猜想是:活动我会实践到自然界中找一找,其他植物生长时是不是也总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把自己看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形表达出来。

(温馨提示:大树的枝叶四个方向都一样茂盛我会运用(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各题)1.假如水分和养分大致相同,高大丛林中的小树苗与山坡上的独树苗生长有无区别,为什么?答:山坡上的独树苗生长要茂盛得多,因为它能够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养料供植物生长。

2. 山顶上松树、沙漠里的草的根为什么长得很深?答:因为植物具有向水性,而在土层深处才有足够的水分,所以山顶上松树、沙漠里的草的根才长得很深。

3.人们播种时为什么不管种子的方向?答: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枝叶具有向光性,所以不管种子方向怎样,它们总是会无忧无虑的生长的。

2 从“南橘北枳”说起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2. 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3.植物的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同时,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分布。

枳橘我会观察探究活动(一):请你观察上面的枳和橘的图,然后提出问题,做出大胆的猜测。

1.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本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后,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了呢?……2.猜测:可能是淮北阳光不足引起的;可能是淮北水分太少引起的;可能是淮北温度太低引起的;可能是淮北与淮南土壤不一样引起的;……活动(二):请你观察山坡上一般长着什么树,河边或低洼之处一般长着什么树,为什么植物要选择这样的生长环境?答:山坡上一般长着树叶比较小、需要水分不多的树,河边或低洼之处一般长着树叶比较大、需要水分较多的树,因为植物要选择这样的生长环境是要适应它的生长的需要。

活动(三):调查市场上各种水果的产地1.2.按照产地的不同,简单地给这些水果分一分类。

3.请你对你的分类进行分析,找出植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四):动物怎样适应环境选择填空:阔叶植物喜欢生活在水分充足(洼地)的地方,例如柳树;针叶植物喜欢生活在缺水的(高山上),例如松树;苔藓植物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例如青苔;香蕉多产于我国的(南方)。

【1南方; 2青苔; 3.潮湿阴暗 4洼地 5柳树 6松树 7高山上】实践应用1. 在广东,有一打工者,他发现海南香蕉的价格很高。

于是,他把那儿的香蕉树苗带回老家重庆种植,期盼成为重庆的香蕉专业户。

你说,他的理想能实现吗?为什么?答:香蕉最适宜的环境是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

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暖,因此在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了,但大规模的种植环境条件还不够成熟。

2.请解释:为什么兔子的后腿长,耳朵长且能转动?鱼和青蛙的背部是青色的?答:兔子的后腿长是为了能够适应奔跑的需要,耳朵长且能转动是能及时发现四周异常情况相适应的;鱼和青蛙的背部是青色的,主要是与环境相适应,不容易被人或其他天敌发现。

3.为什么解放军(陆军)作战时穿迷彩服?答:解放军(陆军)作战时穿迷彩服是为了和环境颜色接近、与环境相适应,不容易被对方察觉。

拓展引伸请你举出两个如何改变环境来让动植物或者人适应的例子。

答:人们种蔬菜的塑料大棚;热天人们使用空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理解运用环境与动植物、人类的关系)3 走进池塘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 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我会观察探究活动(一):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请写出它们的食物是什么?他们的食物关系是:你有什么发现?请你还写出一些自然界中其他的食物链。

请分析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活动(二):把池塘搬回家请根据你的观察,在家里来设计制作一个“池塘”。

实践应用:请想想,田间的老鼠、水稻、黄鼠狼的食物链是什么关系?答: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间的老鼠→黄鼠狼”,前者为后者食物。

课外指南车微生物的作用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是这个交换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它可以把地球上死亡的动植物残体重新分解成生产者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所以微生物被看成是生态系统中的“清道夫”。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将得不到分解,那么至今为止几十亿年来生命活动的结果,将是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构成元素以动植物残体的形式堆积起来,植物生长的营养将会枯竭,生产者将不能生产,消费者将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了。

因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进化的原动力之一。

4 假如大树都倒下科学知识我知道(请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2.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3. 破坏森林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我会活动探究活动(一):假如大树全部倒下同学们根据上图玩游戏“假如大树全部倒下”,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将会影响到哪些生物的生存?试举例说明。

答:假如大树全部倒下,青虫没了食物不能生存、青虫没了导致燕子没了食物不能生存、燕子不能生存导致老鹰没有食物不能生存……从而导致整个生物圈都不能生存。

活动(二):假如大树全部倒下,会不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影响?(建议:从生物的食物、土壤、水、温度、湿度等方面考虑)1.在夏天,人到了树林里,有什么感觉?请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它们都一样吗?测量记录1.做土壤表面有无植物被雨水冲泥土的对比实验。

①想一想,实验中我们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②实验结果有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③思考树林被破坏后的后果,它反过来对生物会有哪些影响?我会收集资料请你收集,当地森林遭到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后果。

实践应用:怎样才能使地球上的生命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呢?请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外指南车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

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千米,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

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千米,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千米,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千米,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

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

(39分)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被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等。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8分)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9.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

(×)10.自然界和生态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三、单项选择题。

(16分)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 )的方向生长。

A.有水B.无水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A. 制养者B. 生产者C.消费者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B)。

A.灰色B.绿色C.黄色D.褐色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A)。

A.栖息地B.居住地C.生活区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C )。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四、连线题。

(12分)香蕉针叶山地仙人掌阔叶沙漠松树叶刺雨林五、看图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